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还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童年(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莹雪”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还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童年
当上“孩子王”十几载,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不由得常常想起自己的童年。我们小时侯可不能和如今的孩子比。如今的孩子可真是要啥有啥,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什么没有?吃的别说是山珍海味,却也是鱼吃粥,肉吃饭,吃完了中饭还吵着要上麦当劳、肯得基。穿的是男孩子像王子,女孩子像公主,别说是有一丁点的小补丁。就是稍稍有些皱了,大人门也就忙着要给孩子们买新衣服,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玩的就更别提了,什么奥特曼、火车侠、变型金刚……各式各样的玩具真是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和孩子们相处久了,我总是觉得他们身上好象缺少了什么。我们当年的'孩子,虽然没有如今的孩子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多,却似乎更骄傲些,究竟是什么呢?我终于在一次教幼儿跳绳时找到了答案:自由。那份无拘无束的“自由”。我们那时侯,哪有谁来教呀,只要随便捡几根麻绳、带子,几个孩子凑在一起混上几回,便会得心应手了。而且人人都好参加,要是玩的没劲了,就马上换成玩跳橡皮筋、造房子、踢毽子,越玩花样越多,越玩越有趣,边玩边还念着儿歌呢!
我们那时侯有的是时间。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外,我们随时都可以自由地玩,从来没有大人会来约束我们,大人们也没空来管着我们。放学回家做完功课,书包一扔就东串西蹦找小伙伴玩去了,我们穿的衣服全是哥哥姐姐留下的,本来就是旧的,才没有怕磨破衣服的顾虑,偶尔有几回撕破衣服或弄坏了家里的东西,那就乖乖地挨上一顿揍,不要指望有谁会来为你“保驾”,只有自己快快地擦干眼泪,去找小伙伴玩,把被痛打的伤感抛到九霄云外去……
如今的孩子,哪有我们当年的风采。瞧,他们个个打扮得花蝴蝶似的,在幼儿园受老师、场地、玩具等制约。在家里就更困难了,不是被关在装潢考究的“皇宫”中写字、画画、弹琴,便是一大堆清规戒律:“不许爬高”、“不许弄脏新衣服”、“不许到别人家里去玩”等等。纵然有玩的欲望,也被这些“不许”给冰封了。有时想起该让孩子活动活动了,那也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个“星星”围着一个“月亮”转。于是,孩子身上还没有发热,大人们已经是汗流浃背了。这样又不得不回到“还是多开发点智力”的路子上去。
如此看来,如今的孩子真的是太苦了。“自由”是不是幸福,谁也不能乱下定义。但可以说自由一定是一份骄傲,它给孩子天真活泼和欢乐。我们常常可听到一些大人们聚在一起说:“如今的孩子可比我们以前开心多了。”不知这些大人们有没有体会到孩子们缺少自由的无奈。我清楚地记得儿子跟我说过这一句话:“妈妈,我真羡慕你小时候,可以这么开心地玩,我要是早生几年就好了。”这也是其他孩子的心声,说真的,假如让我来选择,我仍然会选择我孩提时代那份“自由”。虽然,那时候什么也没有,但拥有这份“自由”就够了。所以,让我们大声呼唤:“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童年。”
我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接待着一个个孩子,他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我心里也特别的高兴,他们灿烂的笑容就能给我带来好心情。但有一个小魔王却能把我的心情从高山带到低谷去,那是我们班上的“混世反斗星”郭亦春,平时他总有使不完的精力,每天爬高爬低,把玩具扔满地,还会在上课的时候发出尖叫声,那是他所谓的动听歌声。我一面对着他,就苦恼极了,不知该如何让他乖乖听话,乖乖地坐着。所以,每一天的好心情一看到他捣蛋,就会变成坏心情啦。
今天下午课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在玩玩具,由于孩子在家都是独生子,独占独霸的习惯非常严重,再加上班内玩具数量不很充足,经常会出现两个孩子抢玩具的现象,这也是我一直担心的,越是担心的事,它偏偏就发生了。郭亦春跑到郭庆栋小朋友的旁边伸手要去抢那个积木小车,我急忙伸出手制止他,并把他叫到旁边说:“你怎么能抢小朋友的玩具呢,这样做对吗?”郭亦春在我的教育下好像也明白了些什么,当我回头看郭庆栋时,我发现他正拿着那个积木小车愣愣地看着我,我不解的问他:“郭庆栋,你怎么了?你要做什么?”郭庆栋小心翼翼的说:“我要把积木小车给郭亦春玩,老师不是说玩具要大家一起玩吗?”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我想了很多,我竟然误解他的好意,还埋怨他,真不应该这样。我觉得我的心胸太狭窄,还不如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我觉得很惭愧。这件事情处理得这么不妥,连孩子都不能理解。我这才发现自己的保守,应该把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一些事情,说不定他们处理的会更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还给孩子童年的快乐教师反思
鸣鸣是一个好奇心很强、喜欢找各种小东西玩的孩子。户外活动时她发现地上的扫帚条也能拿起来津津有味地玩上半天。
一天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几个孩子围着鸣鸣直嚷嚷:“你快把它扔了,那东西不能带回去!”“那是脏的,赶快扔掉。”“石头会砸着人,你不能带回去。”只见鸣鸣两手藏在身后,低着头,吸着嘴,一声不吭。我蹲下身对她说:“你拣的石头是什么样的,让我看看好吗?”他看了我一眼,说:“这两个石头小小的,不会砸着人的。”“让我看看好吗?”她想了想,终于把手伸了出来。看着她手中托着的两块圆乎乎的小石头,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往事:为积攒几张漂亮的糖纸而遍地搜索,为寻找几块小石头在石头堆里乱爬乱抠,为了不被爸爸妈妈发现,我把这些小宝贝偷偷地藏在自以为安全的地方……是啊,地上的小石头、小扣子,成人也许不屑一顾,不足为奇,但孩子喜欢寻找、收藏这些小宝贝,而正是在这找找藏藏中,他们体验到童年的快乐和满足。
我抱起鸣鸣,让她坐在我的腿上,问她拣这些小东西干什么,“这两块石头能发出声音。”说着,她轻轻地在我的耳边有节奏地敲击那两块石头。随着鸣鸣有节奏地碰击石头,周围的孩子也情不自禁地把耳朵凑了过来,静静地听着,还不时发出“真好听“的赞叹声。
看着鸣鸣碰击石头时那全神贯注的表情,再看着专心致志地倾听的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我的歉疚感油然而生,自己平时的说教剥夺了孩子多少体验童年快乐的机会呀!
搂着鸣鸣,我不断地扪心自问:我们保证孩子的卫生与安全只能以牺牲他们的快乐为代价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大胆地进行了一些尝试,组织了“让宝宝变干净”、“让宝空变安全”等活动,在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走进大自然,大胆发现,探索的乐趣的同时,也让他们懂得怎样保护自己和爱护别人。
每当看到孩子们因发现“小宝贝”而雀跃不已,听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呼喊“老师,我要用这些小石头做小鸭子”时,我总被他们的激情、敏锐和天真烂漫所感动,心中感到无限安慰,因为我还给了孩子享受快乐的一片自由的天地。
评析:
读李老师的随笔,不禁感到阵阵欣喜:我们的老师真的变了,从内在的思想到外显的行为都在变。这种变化源自老师对幼儿活动的认真观察、对幼儿声音的耐心倾听、对自己教育言行的深刻反省。这种变化必将给孩子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也一定会带来幼儿园教育质的变革。我们也从中得到启示:只有设身处地地以孩子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一切,用心去领悟孩子的.行为,并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孩子,才能真正地走进童心世界。
在随笔的后半部分,李老师的扪心自问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课题:“我们保证孩子的卫生与安全只能以牺牲他们的快乐为代价吗?”对于这一疑问的回答,仅以“是”与“否”做判断似乎过于简单,因为在答案的背后串联着若干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无论是作为“对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机构”的幼儿园,还是作为担负着“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重要职责的老师,无时无刻不在为保护幼儿操劳,同时细心周到地制定了一系列的常规和制度。在完整的常规、制度里确有一部分有助于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形成良好的习惯,但也不乏给幼儿快乐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的内容,许许多多的“不”字的束住儿的行为,也束缚了孩子们的发展。我们的许多老师也曾像李老师一样地扪心自问过,但经常是难以找到答案。因为她们时时处于两种思想的交锋之中对“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获取主动的发展”等教育理念的认同与“必须保证幼儿的安全与卫生”的强烈责任心之间产生了矛盾,在教育实践中类似的矛盾还有很多。恰恰是这诸多的矛盾造成了老师们在教育行为上的点点缺憾。
当我们用心去了解老师,并潜心与教师合力解决实践操作层面上遇到的种种难题时,我们将会找到“观念内化为行为”的路径,更多的老师才会像李老师一样不断地修正自身的教育行为,更多的孩子才会像李老师班上的小朋友一样享有一片快乐的自由天地!
还孩子一个自由作文
小草没有外力的帮忙,却依然能在石缝中顽强生活。
蚕蛹没有舒适的港湾,却依然能凭借自己化蚕成蝶。
小鸟没有妈妈一生陪伴,却依然能展翅飞翔。
那么对于孩子我们是否也应还他们一些自由,让他们自己成长?孩子,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因此父母总会将最好的一切都留给他们。当孩子受伤时,父母总是第一个跑来关心他们的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也总是父母冲过来帮他们解决。这本就看起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样做对孩子真的好吗?研究表明,当父母总在孩子遇上麻烦时帮他们解决,那么多半在孩子长大后都不能与之和谐相处,亦或是内心害怕他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父母长期的.这种做法,以至于后来让孩子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也因此,一些父母会给孩子规划路线,让他们成为自己心中所想的,却忘了孩子是否愿意,是否喜欢。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儿时总梦想成为一位钢琴家,可是由于她出身农村,家里并没有多余的钱来供她学习钢琴。因此他在心里默默发誓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走出这个农村。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考入了自己梦想的学院,但是同一年也发生了一件令他痛心的事。她的父亲去世了,也就是说她们家的经济来源没有了。她的钢琴梦泡汤了,于是她一边兼职一边学习,毕业后就与同校的一个男孩结婚生子,所幸如她所愿生的是个女孩,这时她的经济状况也好起来,她心想既然我不能完成的事就让我的女儿替我完成,我一定好好培养她。起初小家伙还做得挺好,但日子久了,孩子也厌了。看着窗外小朋友嬉戏的影子,她羡慕得不得了,于是她使小性子,但换来的却是一顿打。从那以后,孩子想玩时就看着窗外,用笔将那些美好画面画下来。这时,她发现美术才是她的特长,而对于钢琴,后来始终提不起来兴趣。但对于妈妈,她又害怕,于是她买了碟片插入录音机中播放钢琴曲,但终究被发现了,因为她与妈妈交流不通,所以在夜晚时,她用笔勾勒出一幅小树被压弯的画面放入妈妈床边,旁边配上了一行字:请让小树自己成长!纸上还留下了她的眼泪。
我想说,还孩子一个自由吧。别让孩子长大后对童年充满恐惧,多问一问她们要不要,喜不喜欢,其实也是一种爱。
我想当一个自由的孩子
我想当一个自由的孩子我想当一个自由的孩子,我想当一个勇敢的孩子,我想当一个听话的孩子,但我更想当一个自由的孩子。
我的常常觉得负担太重了,除了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学,还要上补习班,真是太命苦了。我想在湖边,静静的观赏,湖水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能清晰的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但这一切只是梦。我想变成一只美丽的鸟儿,在无边无际,湛蓝深远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观赏着如诗如梦的景色,但我只是一只悲伤的笼中鸟,这一切也是梦。我想成为一只可爱活泼的小鱼,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中,自由的游来游去,同伙伴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相向而行,一块在这无边广阔的大海中遨游,但这同样也只是梦。
我们虽然不是鸟儿也不是鱼,但人也有压力呀,真所为“压力山大!”我真想和伙伴们一起在无边的田野上玩耍,这个要求并不高。可是,我们只是笼中鸟,我们同样也渴望着自由的生活!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希望爸爸妈妈也能给我们留出一些时间,让我们自由自在的玩耍,放飞心情。我想当一个自由的孩子。
请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_小学作文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成龙成风,能在这个残酷的社会里立足。他们的办法就是给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课外补习班,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作业,逼着孩子要“十全十美”……孩子生活在无边无际的苦恼中。
家长们,你们是否想过孩子们的感受,如果让你们承受这样的压力,你们会选择什么,会做什么?在家长的'逼迫中,有多少人能走向成功呢。比尔?盖茨和戴尔,高中退学,为自己的爱好奋力拼搏,最后都拥有了自己的企业,在商界鼎鼎有名……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而被父母逼迫学习,自己本身并不喜欢的孩子,绝大多数的结果都是悲凉的。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小珉原本是一个乖巧伶俐、活泼可爱、学习优异的孩子,父母都引以为傲。五年级的时候,小珉的父母希望他考上省重点初中,于是就一口气给他报了英语、语文、奥数、游泳、绘画5个培训补习班,为的是希望他的成绩更拔尖。但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离家出走了,两个星期才在路边找到他。离家出走的原因令父母想都想不到,竟然是恨爸爸妈妈。小珉回来后对警察说:“自从爸爸妈妈给我报了补习班,天天还增加了额外的作业,我的压力特别大,休息得很不好。有一次睡得很晚,第二天又遇上考试,状态不佳导致我落了很多题目。试卷发下来后,我看到我第一次下80分,那个鲜红的70。5分让我哭了好久。回到家,爸爸妈妈又打了我,他说我是个不孝子,没良心的东西,这件事情给我的心灵留下了阴影。我很恨他们,于是我想要报复他们,就离家出走了。”说着小珉拭去了眼角的泪水……
从此,小珉变成了一个总是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孩子。他总是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医生说他得了自闭症。他的父母也为此深悔不已,在其他人面前都不敢提到自己的儿子。
这是一个凄凉悲惨的故事,它告诫家长们:不要再执迷不悟了!孩子是社会未来的希望,请允许他们像雏鹰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里翱翔,能够生活在自己快乐美好的世界里。
请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