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探析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柚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水北调中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探析论文(共含8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柚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南水北调中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探析论文

篇1:南水北调中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探析论文

南水北调中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探析论文

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其他生命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环境条件,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的资源,不仅包括实物型生态产品,还有更多类型的非实物型的生态系统服务[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组成物种所产生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支持作用的状况和过程,有着极大的经济价值[2].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以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获取有一定难度。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在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国外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大范围评价某一类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方面,Costanza等人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17种类型来进行评估,并以货币的形式对其服务价 值 进 行 估 算[3].随 后 多 位 学 者 基 于 此 方法,对 世 界 各 地,不 同 类 型 的 区 域 开 展 了 研究[4-8].

近年来,部分学者又引入了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如GIS方法,元分析和价值转移方法,效益转移方法,多目标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等方法开展了研究[9-12].在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工作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多位学者分别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等的区域,基于不同的方法,评估研究了其生态服务价值[13-1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是缓解北方缺水问题,尤其是京津地区缺水的重大战略工程与基础设施[19].11月,丹江口水源区正式开始向北方输水,研究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对水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区划定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所涉及到搬迁的区域,即库区加高后可能被淹没的区域,将其定义为丹江口核心水源区。据此确定水源区所在的行政区域包括陕西省境内的白河县,河南省境内的淅川县和邓州市,以及湖北省十堰市全域。获取水源区行政区所在的DEM数据,本研究采用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提供的SRTM 90 m空间分辨率DEM,通过水文分析,提取核心水源区流域范围及各个子流域边界,如图1.

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2.1估算方法确定

目前,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有很多,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评估方法,大多数来源于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

目前较为常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象市场价值法3大类,每类评价方法都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费用支出法、条件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等[20-21].

谢高地等人依据Costanza提 出的生态服 务价值评估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运用条件价值法,对多位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新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22-23].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单位面积价值,可以计算研究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SV表示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元),VCi表示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的生态功能总服务价值系数(元/hm2),Ai表示研究区域内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hm),n为土地利用类型数目。

2.2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采用1990年、和3期30m分辨率的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几何校正配准,基于最大似然的监督分类以及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丹江口1990年、20和20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谢高地等人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方法,对丹江口核心水源区不同流域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计算[22].结果见表1.

3生态服务价值分析

3.1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系统差异分析

分析丹江口流域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知,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年服务价值为1 684 356.82万元,占流域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72.9%,远高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其次是耕地和水体,2013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280 004.97万元和169 360.41万元,占流域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比例分别为12.1%和7.3%;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为261.64万元。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年际变化趋势,1990年~2013年,林地和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增加,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降低。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3.2生态服务价值区域差异分析

为使各流域间差异在各时期更为直观明了,计算各流域各时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占全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比例(表2)。对各流域而言,官渡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在3个时期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余流域,即该流域发展潜力最大,价值最高,其3个时期所占比例均超过1.2.

堵河流域与霍河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比例次之,其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在3个时期均在1.0以上。丹江流域与老灌河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比例最低,3个时期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均在0.71以下。其余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除夹河流域、天河流域、汉江流域在2013年在1.0与1.05之间 外,其 余 时 期 各 流 域 均 在0.7与0.1之间。

3.3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率分析

根据不同时期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分布,计算得到丹江口核心水源区各子流域不同时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率,如表3所示:

全流域1990年~年总体生态服务价值状况呈上升趋势。天河河流生态服务价值上升程度最高,增长率为15.54%,约为该时期全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涨幅的.3倍,是该时期发展潜力最高的区域。官 渡 河 流 域 生 态 服 务 价 值 提 升 程 度 最 小,为0.22%.

全流域2000年~2013年总体生态服务价值状况依然呈上升趋势,夹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上升程度最大,变化率接近20%.夹河流域、天河流域的变化率分别为17.36%、17.20%,提升程度与夹河流域相当。霍河流域是第3个时期生态服务价值提升程度最小的流域,为4.74%.而潭口河流域、官渡河流域、堵河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在第3个时期出现了下降。

从全流域角度而言,1990年~2013年丹江口核心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即水源区土地发展潜力逐期提升。1990年~2000年生态服务价的变化率小于2000年~2013年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率,即水源区2000年~2013年土地发展潜力提升程度大于1990年~2000年生土地发展潜力提升的程度。从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量分布来看,老灌河流域、丹江流域、天河流域变化趋势最好,生态服务价值逐期增加,即发展潜力逐期提升,而潭口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是在该时期内唯一下降的流域。

3.4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分析

为了更加直观的表达评价的结果,将各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标准化后从高到低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表达不同区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布情况。

使用处理公式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

式中,yi表示第i种营养物负荷归一化后的值;xi表示第i种营养物负荷的原始值;ximin表示第i种营养物负荷的最小值。根据各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标准化计算结果,对其进行分级评估。本次分级评估选择使用自然断点法(Natural Breaks)分类。

将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分级标准如表5.

依据上述生态服务价值污染分级表,结合处理得到的丹江口流域各年各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得分,处理得到各流域不同时期生态服务价值级别分布图,如图2.

分析可知,1990年即第1期时,丹江口核心水源区大部分地区生态服务价值状况涵盖了低、较低、一般、较高和高5个等级。水源区中南部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佳,处于高水平级别,整体水平南高北低。

2000年即第2时期时,除水源区西北向、东北向部分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有跨级别上升外,其余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均与上一个时期保持一致,但水源区北部的生态服务价值级别仍总体低于中南部区域。

2013年即第3时期时,除东北角老灌河流域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由低级别上升至较低级别外,其余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均与上一个时期保持一致。全区生态服务价值状况的最低级别提升,由低级别提升至较低级别。中南部水源区域的生态服务价值虽高于北部水源区,但其提升幅度低于北部水源区。

对于丹江口核心水源区整体而言,中南部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高于水源区西南角、东南角,北部水源区虽在不同时期生态服务价值状况提升较大,但其生态服务价值状况仍低于上述区域。

4小结

论文分析了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现状以及估算方法,并采用Costanza等人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方法,对丹江口流域及其各子流域在1990年、2000年和2013年3个时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1)1990年~2013年,丹江口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各类型生态系统中,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其次是耕地和水体,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

(2)比较各子流域,官渡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在3个时期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余流域;堵河流域与霍河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比例次之,其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在3个时期均全流域平均以上。丹江流域与老灌河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比例最低,3个时期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均在0.71以下。其它流域各时期均在0.7以上。

(3)全流域1990年~2013年生态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其中2000年年~2013年提升程度大于1990年年~2000年提升的程度。从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量分布来看,老灌河流域、丹江流域、天河流域变化趋势最好,而潭口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是在该时期内唯一下降的流域。

(4)在空间分布方面,中南部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高于西南、东南部,北部水源区虽在不同时期生态服务价值状况提升较大,但其生态服务价值状况仍低于上述区域。

参考文献:

[1] 白晓飞,陈焕伟。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北京农学院学报,,18(2):109-111.

[2] 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0(5):635-640

[3]Costanza R,D餉rge R,G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world餾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387:253-260.

[4]Ingraham M W,Foster S G.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provided by the U.S.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System in thecontiguous U.S.[J].Ecological Economisc,,67(4):608-618.

篇2: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0 引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全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缓解了北方水资源缺乏的状况,还能够促进各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因此应该加强对水源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应用,从而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状况的发生,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用的发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水源区的环境污染状况

(一)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是导致水源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引发工业污染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水源区内的工业主要以化工、制药等高污染的产业,而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而选择了直接排放,这也就导致了当地水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水源区的经济落后,财政无法支撑城市基础建设,因此城市的排水体系并不完善,出现多种类型的废水混合在一起,从而对当地水源造成污染。最后,当地的垃圾处理系统和生活污水系统不健全,因此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使其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面源污染

第一、农业污染。农业污染是导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因素。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内的各市县多以农业为第一产业,而在进行农业种植的过程中又会使用到大量的化肥、农药等农业资料,这会使得土地中的磷元素增加,而磷元素又会被降水带到河流和地下水中,污染当地的水资源,影响人们的生活。

第二、畜牧业污染。就有关调查现实近年来中线水源区的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此而来的环境问题也困扰着人们。当地的畜牧业以散养为主,而养殖的动物又会排放大量的粪便,当地并不重视对动物粪便的处理,这也就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第三、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是当前中线水源区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当地的地理原因,当地的绿化面积比较少,对于水土的涵养能力比较差,因此常常会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而这也就导致了当地环境的污染。

第四、气候与水资源的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降水量比较大,但是存在较大的季节分化,因此大量的降水会对当地的地表进行强度较大的冲击,最终导致当地水土流失状况严重,环境污染不容乐观。

篇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一)污水总量控制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水源区环境保护的任务,应该对当地的污染物进行控制。而总量控制目标的制定应该和丹江口水库的水体功能密切相关,采用科学的测量、计算方法测算出合适的控制目标,并在生态管理的.过程中严格执行这一目标,有助于目标的早日完成。

同时也应该对排放的废水量进行控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水源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应该对当地的生活用水和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从而减少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要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其有高污染的第二产业向高回报、低污染的第三产业转变,从而不断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二)面源污染管理

在进行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面源污染的管理,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使用,从而不断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

第一、合理利用化肥等生产资料,减少农业污染。为了能够减少农业污染应该减少磷肥的使用,而应该向着精细化农业、生态化农业发展。首先为了能够减少磷肥的使用,可以先对土地进行测量,从而能够对症下药,能够使使用的肥料满足土地需求而又会产生农业污染。其次,可以加大动物粪便的使用,随着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动物粪便也越来越多,因此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动物粪便作为肥料。

第二、提高土壤的自我净化能力。为了能够提高土壤的自我净化能力,应该对土壤中的胶体进行增加,使其能够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从而能够保护土壤。同时应该推广可降解技术,造成土壤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壤中有大量的不可降解的东西,因此通过推广可降解农膜等使得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能够不断提高。

第三、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缓解当地的水土流失的状况,对于提高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水源区中主要是以丹江口水库和浅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应该不断提高当地的绿化面积,同时应该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进行坡面治理、沟道治理等,从而能够对其进行因地制宜的管理,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使得当地水土流失的情况能够得到缓解。

3 保证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水质的政策支持

(一)通过立法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可以对要保护的水源、地理环境等通过立法明确规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重视这一环保工作。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条例,从而能够因地制宜的进行生态环境管理,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进行水源区生态环境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管理。当前水源区的城镇的基础建设都比较落后,因此无法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污染。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加强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西峡、淅川两县在水源区所占据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因此可以根据的当地需求在这两地各自建立一座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从而能够有效处理居民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

(三)加强对当地水质的监测

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动态监测其环境的变化状况。而水质作为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其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在水源区已经建立诸多自动监控点,能够有效完成监控任务,为当地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四)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和有偿用水价格体系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部分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人们放弃了自己世代居住的生活环境,因此为了能够使得这些移民更好的生活下去应该按照规定给予其一定的补偿,从而使其能够拥有足够的资源重新投入生产中去。同时,当前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环境质量迫在眉睫,而生态补偿和有偿用水价格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4 结束语

当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能够缓解当地的环境问题,应该加强当地的生态林、基础设施等建设,从而能够不断提高土壤的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状况,促进当地生态建设更好的发展。

做好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应该不断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将各项学术知识应用到理论中去,从而能够实现水源区环境的保护,促进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篇4: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

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担负着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任务,但目前面临着地方财政资金困难、当地经济发展受限、水源保护任务艰巨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法律和政策保证,适当运用公共财政手段和“水权有偿转让”等市场手段,内部补偿和外部补偿相结合构建双向“造血”机制,强化管理和监管,体现公平原则、维护水源区权益.以保证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

作 者:李茜 刘琦 LI Qian LIU Qi  作者单位:西安行政学院,西安,710054 刊 名: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ADMINISTRATION SCHOOL 年,卷(期): 23(3) 分类号:Q178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区   生态补偿机制  

篇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环境分析与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环境分析与对策

湖北省十堰市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腹地核心水源区,对水源区水环境安全监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阐述了核心水源区环境监测实施现状情况;对核心水源区水环境安全监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核心水源区水环境安全监控的建议与对策.

作 者:陈学文 胡晓帆 CHEN Xue-wen HU Xiao-fan  作者单位:陈学文,CHEN Xue-wen(湖北省十堰市环境监测站,十堰,44)

胡晓帆,HU Xiao-fan(湖北省十堰市环境保护局,十堰,442000)

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28(z2) 分类号:X321 关键词:核心水源区   水环境安全   监控   分析   对策  

篇6:住区环境设计中生态原则应用论文

住区建设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人们在对建筑物多样使用功能需求的同时,也对其住区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在对新时期的住区工程进行设计时,着重加强了对其生态环保方面的设计,通过引用相关的生态设计原则,促使住区环境向着生态化方向发展。对此,本文重点对生态原则在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从而总结出以下相关结论,希望能够帮助到同行业人员。

1住区环境的生态研究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对于居住环境质量有着多方面的要求,再加之住区原本就是一个集娱乐、生活、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结构体系。而在城市整体生态系统规划建设中,住区环境是非常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对是生态自然环境系统而言,居住区更多是将人作为主体部分,因此,设计人员在对住区环境进行设计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将其与生态原则相互融合在一起,加快转变传统住区设计方式。并且,对于住宅环境的稳定性方面,建设单位也要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投入支持,重点依靠人工维护管理,促使住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住区环境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其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与外界进行信息与能量的转换,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水资源、食物等介质转换为生活垃圾,或是废水等,但同样也给住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于住区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

篇7:住区环境设计中生态原则应用论文

2.1地方性原则

当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房地产商为了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强调创新,在设计的过程中崇尚国外各种理念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很多地区的自然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这些地区的住区环境却没有太大的不同,所以也很难体现出当地的地域特色。现如今,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我国建筑开发商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再加之现代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时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具有强烈的创新性意识。与此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在对住区环境进行设计时,不一味的模仿国外的设计手法,应该切实结合当地本土的特色风格,将其自身独有的文化因素融入到实际的设计作品中。但是,就我国当前住区环境设计现状来看,大部分设计人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生态原则的重要性,普遍采用着相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因此,我们就常常会看到一种现象,在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中,却出现了类似的住区环境设计。那么,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建筑设计人员在日常设计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道地方性原则问题,具体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情况以及环境特点,以此来对住区环境进行优化设计。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应该讲本土仅有的文化传统通过现代艺术表达手法将其表现出来,从而促使建筑物整体更加具备生命力,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居住氛围。

(1)综合自然环境资源在对住区环境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周围有限的自然资源,这也是生态原则中的重点内容。而且,在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中,有部分资源存在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一些绿色环保的植物资源更是能够大大提升住区环境整体的美观性。因此,在实际的住区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点,尊重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促使自然资源发挥出最大化的使用价值,坚决不可以为了营造出别致的住区环境效果,就对原本自然景观进行破坏,真正实现小投入,高回报的设计目标。

(2)遵循自然演进的过程实际上,所谓的自然演进过程主要是将生态系统在经过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即使在这一阶段中,人为因素同样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正因为这种系统自身存在着复杂性的特点,其在自然演进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规律性的.变化过程。所以,在对住区环境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切实遵循这一自然演进规律,促使各关键要素的效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2自然生态还原原则

(1)利用自然原则自然生态系统生生不息,不知疲倦,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其需要提供各种生态服务。这些服务包括:空气和水的净化、废弃物的降解和脱毒、土壤的和土壤的肥力的创造和再生、种子的扩散和养分的输送、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局部调节气候、维护文化的多样性等。

(2)彰显自然原则人类创造了愈来愈多的城市文明,但也离自然资源越来越远。自然观及过程和城市支撑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得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更谈不上对于生态环境的关心和节制日常的行为了。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就必须重新彰显自然,让人们感受到自在自为的大自然的内在结构。

2.3经济高效原则

(1)减少使用减少使用原则意味着尽力避免那些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等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由于城市用地资源有限,面大量广的住区建设应大力提高用地的集约度,有效利用土地资裸,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表面积,并努力保障绿化面积。在住区环境建设中应尽量挖掘在竖向设计上的潜力,创造取得再生地的有效途径。

(2)重复使用对废弃的土地、旧建筑、原有材料,包括植物、土壤、砖石等重复使用是实现生态化设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缩短建设周期,大大节约资源和耗费,不仅能实现经济价值的再转移,也可从整体上维护原有格局,体现文化价值的延续,对于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而言,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在当前住区环境设计中,加强对生态原则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不仅能够对周围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以为人们创造出更加舒适、宁静的居住环境,促使人类与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友谊关系,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因此,设计人员在现代住宅环境进行设计时,应该将更多生态环保理念引用其中,充分与城市规划建设相互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生态原则在住宅环境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

篇8:层次分析法在评价小陇山天然次生林生态服务功能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评价小陇山天然次生林生态服务功能中的应用

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的使用方法、步骤,并对评价小陇山天然次生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物理环境因素、群落结构组成、干扰状况3方面的8个指标进行了权数确定和排序.

作 者:牟顺泰  作者单位:甘肃省小陇山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甘肃,天水,741020 刊 名:甘肃科技 英文刊名: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25(21) 分类号:S156.2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天然次生林   生态服务功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南水源区水环境研究

加强涵养区农村生态保护确保南水北调源头水质

论生态文明中的教育功能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城市景观中人工河流的生态功能

打造农业功能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生态文明论文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战略意义论文

民法典中商法的核心地位分析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南水北调中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探析论文(整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南水北调中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探析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