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一只蝶不期而遇阅读训练题与参考答案(共含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一刀砍掉你的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王小玲
①一只翩然而至的蝶凝止于我的肩头。
②震颤的双翅微微收拢,轻踏花蕊的细足清香的立于我的颈项之侧。那里,是我最钟爱的开满淡紫蝴蝶兰旗袍左肩上含苞待放的一朵。
③轻轻侧过脸,与一只蝶对视,与一朵花的灵魂对视。
④我的目光应该是柔的是暖的,竟不敢直视这美丽的精灵,分明是一颗美到极致的精魂——我的心不堪美艳一击,在此时竟是如此的脆弱,强烈的痛感让我的目光也A(灼伤、灼痛)。
⑤那一袭紫黑的蝶衣,是上好的丝绸的质感,晕着点点的黄,若隐若现,不可碰触,不敢碰触。那般的高贵神秘那般的典雅脱俗。
⑥破茧,是为了寻找生命的花朵,用一身的美丽,用一生的痴情,短暂的生命不曾放弃过。生命的意义就是为了美,为了寻找美,为了展示美。
⑦因为美,而成为永恒,成为人们美的幻想和寄托。
⑧最美的梦境是蝴蝶梦;最美的纽扣叫蝴蝶扣;最美的戏服称做蝶衣;最美的舞姿喻为蝶翩跹;最美的爱情是化蝶而去的梁祝……
⑨那么是谁,安排我在阳光的花影间与一只蝶相遇,让我灵魂的尖端随蝶的纤纤细足舞出春天的芬芳?
⑩你从哪里来?你又到哪里去?为着怎样一段生命的轨迹,在这一刻,神奇的静栖于我的肩头?
静是禅。
净是禅。
仿佛冥冥命运中赐予我一瞬得天独宠的美丽,让我的心静在蝶翼的翩然中,让我的魂净在蝶衣的绮梦中;使我的生命经的住岁月最苛刻的吟读,让我在清晨花瓣的露珠上B(构筑、构造)水晶的房屋,安置我们的芳香的邂逅。
不期而遇的蝶啊。
颤动的双翅萌动一树花蕾,潮涌一河春汛。
我将以心为桥,走进春天的脉络,将一朵最美的花融入生命。
由此住进幸福的春天,永远的春天。
8、结合文意,在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AB
9、“我的目光应该是柔的是暖的”,为什么“竟不敢直视这美丽的精灵”?(2分)
10选文中第⑧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2分)
11、选文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为什么单独成段?(2分)
12、赏析加点词的妙处。(2分)
颤动的双翅萌动一树花蕾,潮涌一河春汛。
赏析:
13、选文中“我”只是“与一只蝶不期而遇”吗?想一想,“我”实际上遇到的是什么?(2分)
14、品味全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或感悟。(2分)
8、A:灼痛B:构筑(2分)
9、因为这“是一颗美到极致的精魂——我的心不堪美艳一击,在此时竟是如此的脆弱,强烈的痛感让我的目光也灼痛”。(意近即可)(2分)
10、排比;增强语言气势,突出蝴蝶的美,抒发对蝶的喜爱之情。(2分)
11、过渡(承上启下);为了强调蝶带给“我”的独特的感受。(意近即可)(2分)
12、用“萌动”“潮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蝶带给“我”的那种含苞欲放、生机蓬勃、春机无限的无穷的美的遐想,表达了“我”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意近即可)(2分)
13、不只是;(1分)“我”实际上遇到的是一种极致的美(或“一颗美到极致的精魂”)。(意近即可)(1分)
14、提示:用心去感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把生活中的美融入生命,去感受生命的美好,追求幸福的美好人生,追求永恒的美。(贴近文意,围绕“追求美”,意近即可)(2分)
与一只蝶不期而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答案
①一只翩然而至的蝶凝止于我的肩头。
②震颤的双翅微微收拢,轻踏花蕊的细足清香的立于我的颈项之侧。那里,是我最钟爱的开满淡紫蝴蝶兰旗袍左肩上含苞待放的一朵。
③轻轻侧过脸,与一只蝶对视,与一朵花的灵魂对视。
④我的目光应该是柔的是暖的,竟不敢直视这美丽的精灵,分明是一颗美到极致的精魂——我的心不堪美艳一击,在此时竟是如此的脆弱,强烈的痛感让我的目光也 A (灼伤、灼痛)。
⑤那一袭紫黑的蝶衣,是上好的丝绸的质感,晕着点点的黄,若隐若现,不可碰触,不敢碰触。那般的高贵神秘那般的典雅脱俗。
⑥破茧,是为了寻找生命的花朵,用一身的美丽,用一生的痴情,短暂的生命不曾放弃过。生命的意义就是为了美,为了寻找美,为了展示美。
⑦因为美,而成为永恒,成为人们美的幻想和寄托。
⑧最美的梦境是蝴蝶梦;最美的纽扣叫蝴蝶扣;最美的戏服称做蝶衣;最美的舞姿喻为蝶翩跹;最美的爱情是化蝶而去的梁祝……
⑨那么是谁,安排我在阳光的花影间与一只蝶相遇,让我灵魂的尖端随蝶的纤纤细足舞出春天的芬芳?
⑩你从哪里来?你又到哪里去?为着怎样一段生命的轨迹,在这一刻,神奇的静栖于我的肩头?
静是禅。
净是禅。
仿佛冥冥命运中赐予我一瞬得天独宠的美丽,让我的心静在蝶翼的翩然中,让我的魂净在蝶衣的绮梦中;使我的生命经的住岁月最苛刻的吟读,让我在清晨花瓣的露珠上 B (构筑、构造)水晶的房屋,安置我们的'芳香的邂逅。
不期而遇的蝶啊。
颤动的双翅萌动一树花蕾,潮涌一河春汛。
我将以心为桥,走进春天的脉络,将一朵最美的花融入生命。
由此住进幸福的春天,永远的春天。
8、结合文意,在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A( ) B( )
9、“我的目光应该是柔的是暖的”,为什么“竟不敢直视这美丽的精灵”?(2分)
答:
10选文中第⑧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2分)
答:
11、选文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为什么单独成段?(2分)
答:
12、赏析加点词的妙处。(2分)
颤动的双翅萌动一树花蕾,潮涌一河春汛。
赏析:
13、选文中“我”只是“与一只蝶不期而遇”吗?想一想,“我”实际上遇到的是什么?(2分)
答:
14、品味全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或感悟。(2分)
答:
8、A:灼痛 B:构筑(2分)
9、因为这“是一颗美到极致的精魂——我的心不堪美艳一击,在此时竟是如此的脆弱,强烈的痛感让我的目光也灼痛”。(意近即可)(2分)
10、排比;增强语言气势,突出蝴蝶的美,抒发对蝶的喜爱之情。(2分)
11、过渡(承上启下);为了强调蝶带给“我”的独特的感受。(意近即可)(2分)
12、用“萌动”“潮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蝶带给“我”的那种含苞欲放、生机蓬勃、春机无限的无穷的美的遐想,表达了“我”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意近即可)(2分)
13、不只是;(1分)“我”实际上遇到的是一种极致的美(或“一颗美到极致的精魂”)。(意近即可)(1分)
14、提示:用心去感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把生活中的美融入生命,去感受生命的美好,追求幸福的美好人生,追求永恒的美。(贴近文意,围绕“追求美”,意近即可)(2分)
涸辙之鲋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2)监河侯曰:“诺。”()
(3)有中道而呼者。()
(4)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庄周忿然作色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本文告诫我们,要善于帮助别人,不要不付诸行动。
B.本文的寓意是:不要只说大话,而不付诸行动。
C.本文将道理寓于叙述当中,所叙之事是涸辙之鲋,所寓之理是踏实助人。
D.本文给我们的警示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
参考答案:
1.(1)借钱
(2)好的
(3)半路上
(4)游说
2.(1)庄周十分气愤地说。
(2)庄周环顾四周看见有鱼在车辙中。
(3)还不如及早到死鱼店里去找我。(意对即可)
3.D
乡村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现在要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何在?文化何在?没特色,没文化,让人来看什么?去乡村旅游,是看厚重沧桑的古村落,体现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古的特色文化或经历史冲刷,或遭人为破坏,已经丢失殆尽,让人扼腕叹息;单就是现在,记忆中的那种恬淡宁静、原始纯朴、鸟语花香、麦香四溢的乡村景象在发达地区很难找到了,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被整齐划一的统一格式的建筑所代替,千家一面;这几年农村“统一规划”有所放宽,但民居建筑仍然以混凝土楼房为主,弄得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当城市在追求田园化风格时,农村却在盲目追求城市化,呈现出不伦不类四不像怪景。就连绿化也出现了树种单一化、劣质化的趋势,记忆中的大槐树、老榆树、皂荚树、梧桐树等等也很难找到了,要么因村镇建设统一规划而被砍伐,要么都被移栽到了城里,城市这些年从农村、从山里挖来了多少大树和名贵树种?对乡村文明来说,城市无疑是在掠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生活的影响,古典的,质朴的,亲情的,友爱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是一种很惨痛的记忆。
这几年乡村旅游很热,但乡村旅游到底要看什么,感受什么?农家乐,少数有吸引力,多数不是乐农家,除了季节性的、少量的蔬菜,像灰灰菜可能是采摘的`以外,米面油什么不是与城里人一样购买的?只是做的、吃的、玩的环境变成了农村,也便成了所谓的农家乐。养鸡的人都少得可怜,有那么多的土鸡蛋吗?就像西安雁翔路上,一到瓜果季,马路两边摆满了西瓜摊、水果摊,给人造成一种印象,这瓜果是农民自产自销,绝对新鲜,但你到地里走一圈,看有没有瓜果地?我想,乡村旅游如果没有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自然景观,那是很让人失望的。
24.材料中提到的乡村旅游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4分)
25.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5分)
26.你认为如何发展真正有特色的乡村旅游。(6分)
参考答案:
24.厚重沧桑的古村落和体现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原始古朴、恬淡宁静的乡村景象和乡土风情;原汁原味的农家菜;区别于城市的农家生活。(每点1分)
25.古的特色文化遭人为破坏;民居建筑被整齐划一,千家一面;农村盲目追求城市化,呈现出四不像的怪景;大树被砍,被移栽到城市;变味的农家乐让人失望。(每点1分)
26.保护古村落和民居建筑;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体现文化特色;保留恬淡宁静、原始纯朴的乡村景象和乡土风情;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农家乐项目;开发乡村旅游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开发乡村旅游要淡化商业气息。(每点1分)
马尔克斯
①1957年春天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他偕同妻子漫步走过巴黎圣米歇尔大街时,我一下子便认出了他。他在街对面,正朝着卢森堡公园那个方向走去。当时他显得那样生气勃勃,富有活力。瞬间,我觉得自己被分割在自我的两个对立的角色之间。我不知道是否应该上前请求谒见,还是穿过林荫大道,向他表达我谦卑的钦慕之心。我只是把两手握成杯形放在嘴边,朝对面大声喊道:“艺——术——大——师!”海明威转过身来,举起手,亮着孩子般的嗓音,对我高声叫道:“再见了,朋友!”这就是我见到他的唯一时刻。
②那时,我是个28岁的哥伦比亚记者,游荡在巴黎街头,毫无目的和方向。我的文学大师是两位各具特色的北美小说家。一位是威廉?福克纳,我从未有过眼福见到他。另一位就是从街对面向我道别的那个生命短暂的人,他留给我的深刻印象是:我生活中仿佛发生过某件事,而且这件事总是萦绕我的一生。
③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小说家读别人的小说只是想领会这些小说是怎样写出来的。我相信这话千真万确。我对浮现在纸页表面的那些秘诀并不满足:我们翻过书来就会发现隐于其间的缝口。我们以某种不可言喻的方法把书分解到它的实质部分,在弄清楚了作者的发条装置奥秘后,再把它回复原样。但把气力花在分解福克纳的书上,则是令人沮丧的,因为他似乎没有一个写作的有机体。人们力图剥去他纸页表面的东西,但随即映入眼帘的便是弹簧和螺丝钉,不可能再回复原样了。相比之下,海明威的灵感要少些,激情和狂热也少些。他极其严肃,把那些螺丝钉完全暴露在外.就像装在货车上那样。也许鉴于那个原因,福克纳便成为一位与我的心灵有着许多共感的作家,而海明威则是一位与我的写作技巧最为密切相关的作家。
④他阐明了这样一点——言简意赅对写作颇为有益:一个主要的困难就是如何把词句组织好。难以写下去时,重新读一读自己的作品还是颇为值得的。这样可以使自己时刻记住:写作始终是艰苦的劳动。“一旦写作变成你的主要癖好和极大的快乐”,他说,“那么只有死亡才能止住它”。
⑤海明威的所有作品都洋溢着他那闪闪发光、但却瞬间即逝的精神。他的短篇小说的精华在于使人得出这样的印象,即作品中省去了一些东西,确切地说来,这正是使作品富于神秘优雅之感的东西。它揭示出这一观点:写作如同冰山,如果要想得到下面的八分之七部分的支撑,就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
⑥注重技巧无疑是海明威始终未能在长篇小说领域里博得声望的原因所在。但是,在我看来,《过河入林》这部最不受青睐的小说却是最有魅力和最富于人性的。正如他自己披露的,这本书开始是当做短篇来处理的,后来误入了长篇小说的松树林中。它1950年问世时,招来的批评是猛烈的,但也是不正确的。这本书不仅是他的最佳之作,而且还是他最富于个人感情的作品。当时他对已经逝去的那些不可弥补的岁月怀有思念之情,对生命之余的最后那几年有着令人心碎的预感。他从没有在任何一本书中把自己放在这样一种与世无争的地位。他的主人公死得那么平静、那么自然,但却蕴育着他本人后来自杀的不祥之兆。
⑦意大利、西班牙、古巴——半个世界都留下了海明威的足迹。在古巴一个庄园的住所里,他一直居住到逝世的前夕。那座房屋在树荫中仍保持着完整无缺,里面仍旧陈列着他的各类藏书、猎物和写字台,以及他生前从世界各地弄来的许许多多的小玩意。现在他虽然离开了人间,但这些东西却仍然存在着,他曾经以占有它们的.魔法赋予它们灵魂,而现在它们则同这颗灵魂共存。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文章主要谈论海明威的创作技巧、文学成就,“与海明威相见”不仅指作者曾见其本人,更指海明威的创作对作者有萦绕一生的影响。
B. 第⑧段以“螺丝钉”为喻对福克纳和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进行了对比,形象地表明前者更注重灵感和激情,而后者更看重写作技法本身。
C. 作者既肯定了海明威在短篇小说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也客观地指出海明威由于过分在乎技巧而未能在长篇小说领域博得声望。
D. 作者认为《过河人林》是海明威最富魅力的作品,原因在于海明威在写作中“误人了长篇小说的松树林”,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
E.文章结尾叙写了海明威生前的住所,通过对书籍、写字台、小玩意等物件生动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海明威的深切缅怀。
2. 文章开篇写与海明威相见的情景,有什么作用?(6分)
3. 从全文看,马尔克斯从海明威那里得到了哪些写作启示?(6分)
4. 请结合本文和下面《老人与海》中的两段文字,简析海明威作品的独特魅力。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6分)
①这是一个自己驾驶着小艇在墨西哥湾流里打鱼的老人,他现在已经出海84天而没有捕到一条鱼了。
②他想:这一回它们可把我打败了。我已经上了年纪,不能拿棍子把鲨鱼给打死。但是,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们。
答案
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4分)D E
【评分细则】答出一项2分,共4分。
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6分)
①表现年轻时候的作者对海明威的仰慕之情,凸显生活中的海明威生气勃勃、亲切平和的形象;②以生动的场景描写开篇,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③起笔承题,并由此引出后文对海明威创作与人生的评论。
【评分细则】
1.答出作者对海明威的仰慕之情,1分;凸显海明威本身的形象特点,1分。
2.答出开篇描写对全文的作用(增强文章感染力,增强读者阅读兴趣),2分。
3.答出起笔承题,1分;开启下文的评论,1分。
3.【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6分)
写作是艰苦而快乐的,要专注和坚持;写作应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写作要注重技巧,融入生命感悟。
【评分细则】
1.答出写作是“艰苦、快乐”其中之一(内容相近即可),1分;答出“专注、坚持”其中之一(内容相近即可),1分。
2.答出写作需要“语言精炼”或“引人深思”,2分。
3.答出注重技巧,1分,答出写作要富有感情、感悟等,1分。
4.【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6分)
示例一:
海明威的作品简约而富有深意。他深悉“冰山”理论,懂得写作时省去一些东西而使作品富有神秘优雅的气息。文段①简洁朴素的叙述交代了老人的职业、年龄特征、生活困境等信息,84天一无所获的经历也隐含着老人坚韧、顽强的性格。文段②简短的内心独白既暗示老人和鲨鱼搏斗的惨烈,也深刻地揭示出他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敢和坚毅。“冰山”之下丰富的内蕴,使海明威的作品更具张力。
示例二:
海明威的作品蕴含着永不屈服的硬汉精神,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老人与海》中独自捕鱼的老人,历尽艰辛才捕获大马林鱼。归航途中,又不得不面对鲨鱼的一次次来袭。但“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们”,老人的内心独白所表现的即使失败也绝不屈服的精神,融注了海明威的生命感悟,体现了海明威对勇气、毅力的张扬。
【评分细则】
1.答题能结合本文4、5、6自然段得出明确的观点,3分;能结合《老人与海》中的两段文字论证观点,阐述合理,3分。要求答题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
2.如果观点完全与本文无关,不给分。
于慎行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于慎行,字无螈,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真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并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②,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阻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日:“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宫。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擤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③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榭④,祧⑤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褙,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拊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旱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
——《明史·于慎行传》
【注】①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②夺情: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③帷盖:受恩乞恩之典。 ④升拊: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⑤祧(tiāo):迁庙。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年十七,举于乡 举:举荐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属:委托
C.偕同官具疏谏 疏:给皇帝的奏章
D.亦寝不行 寝:废止
1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居正闻而怒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正以公见厚故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引晋、唐、宋故事为据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章累上,乃许 乃令张仪佯去秦
1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旨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耶?”(2分)
译文:
(2)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3分)
译文:
(3)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3分)
译文:
18.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慎 行 遗 书 言 居 正 母 老 诸 子 覆 巢 之 下 颠 沛 可 伤 宜 推 明 主 帷 盖 恩 全 大 臣 簪 履之谊
参考答案
14.A(应解释为“中举”)
15.B(均为介词“因为”。A项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C项前者为动词“作为”,后者为动词“设计”“制定”。D项前者为副词“才”,后者为副词“于是”。)
16.D(“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有误,停了他的下属的俸禄,于慎行是因为考试出问题而引咎辞职的。)
17.(1)有一天对于慎行说:“你是我所厚爱的学生,也做这样的事吗?”(“他日”“所字结构”译对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
(2)按旧例,都用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官吏充当日讲官,没有到史官这一级别的。(“故事”“率”“直”“及”译对得2分,语句通顺得1分。)
(3)皇上更加不高兴,拿要挟君主怀疑圣上、使国家的根本混乱来责难他。(“责”“以”“要”“淆乱”译对得2分,语句通顺得1分。)
18.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
和时间赛跑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可那总有一天要醒来),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我问着。“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上,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感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面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林鸟飞过空中归巢,它们飞得多么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而或许明年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那么飞快,使我的幼小的心灵里不只是着急,而是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跃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就时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快,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完成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的时间,我都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来的时间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快, 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选自《时文选萃》)
1.你认为文题“追赶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2.第3段中“永远”这个词是爸爸反复强调的,强调它的意图是什么?
3.“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你认为作者真正受益无穷的是什么?
4.请从文中摘录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并谈谈你的理解。
句子:
理解:
5.根据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下面的话题,提炼出一个警句。
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 。
6.人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追赶,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追赶,作者追赶太阳,在未来的人生中你将追赶什么?请以“我追赶……”为话题写一段话。(不超过80字)
参考答案:
1、珍惜把握每一寸光阴,不虚度时光。
2、为了突出时间是不可逆的,不能从头再来的,应当珍惜有限的光阴。
3、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珍惜一点一滴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使自己一生过的充实,受益无穷。
4、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来的时间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快, 有时可以快好几步。理解:如果能在有限的生命内做出更多贡献,感受更多生活,那么,可以说这个人没有虚度此生。
5、珍惜光阴,不虚度有限的时间。
6、省略
郑成功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1661年,他带领两万多名将士,乘数百艘战船,历经9个月浴血奋战,把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境,收复了我国的神圣领士—台湾。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决定给高山族同胞送去耕牛、犁、锄,向他们传授生产技术,发展农业,和高山族同胞共同开发台湾。
当郑成功一行人来到高山族的村寨时,高山族的长老带领乡亲到村口迎接。他们高兴地收下了耕牛、谷种、犁、锄和布料,还按照当地的风俗举行了受礼仪式。
锣鼓响了,民歌唱起来了,在欢歌中,全村老少排列整齐,领头的长老双手捧着金、银、谷、土四盘礼品,恭恭敬敬地献给郑成功,作为他们回敬的礼物。
郑成功向高山族乡亲们拱手致意,兴冲冲地说:“东渡台湾,收复祖国的河山,为的是同心开发宝岛。赠给你们东西,为的是生产兴旺,这是应该做的事,怎能收你们这样贵重的礼物呢?”
长老们说:“有来有往,兄弟情谊,请收下吧!”
郑成功笑盈盈地说:“尊重高山族兄弟的礼节,我收下一盘最珍贵的礼品。”说着,他双手接了一盘土。
长老们说:“礼品自古是收金收银,怎么能只收土呢?”
郑成功把手中的一盘土高高举起,大声回答:“土地,是我们祖国的!有了土地,就能收谷子,产金银!”长老翘起大拇指,兴奋地说:“收土不收金,我们心连心!”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浴血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恭恭敬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向高山族同胞提供了哪些帮助?
3.郑成功拒绝收取高山族同胞送来的金、银、谷,而收下了土的'正确解释是( )。
①他并不看重金、银财宝。
②土地代表了祖国,土地能收谷子,产金银。
③收买人心。
4.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
1.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表现十分尊敬的样子。
2.送去牛、谷种、犁、锄和布料,传授生产技术,发展农业。
3.②
4.本文描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面对高山族同胞的馈赠,“收土不收金”,表现了郑成功视金钱如粪土的高尚品质,歌颂了全国人民心连心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心连心”》阅读答案
★ 一只蝶杂文随笔
★ 采蝶树阅读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