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树枝与名片阅读题答案(共含12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innerend”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小船摇荡于波涛中,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
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装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印象。
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20xx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了下来,我当上了作家。
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xx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的气息。
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xx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xx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xx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
6、(1)贵妇人向“我”扔树枝(2)“我”向少年扔名片
7、(1) “俯视”强调俯身往下看,“鸟瞰”强调从高空往下看,相比之下,“鸟瞰”给人的感觉比“俯视”更高。用“鸟瞰”更能突出那些红男绿女在我心中的高高在上,更能表达出我当时内心的卑微和不安。
(2)“只有”一词,强调了那时我得到的惟有伤害。表明了“我”因出身低微,生活贫穷,没有富贵与繁华,却遭受人格的践踏与侮辱而产生的痛苦与悲哀。(1分)(只答“强调或突出内心的卑微和不安”,给1分)
8、照应第④段内容,营造与20xx年前相似的故事氛围,为下文“我”向少年扔名片作铺垫。
9、20xx年前,贵妇人扔来的一截枯树枝,让我明白了贫穷与低微只能受人歧视,这树枝,激发了我奋发进取的斗志。20xx年的奋斗,让我最终获得了成功;(“名片”的意义,1分)这次,我向少年扔去名片,希望帮助他,希望以自己的奋斗经历来激励他。
《逆风而立的树枝》阅读原文
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一次战斗中,有一位哨兵被派往前沿阵地侦察敌情。他奉命警惕地观察着阵地前那片树林的动静。那天的天气不太好,不停地刮着寒风,树林中密密的树枝随风摆动着,发出阵阵沙沙的声响。
忽然,他发现有一根树枝不是顺风向而倾斜,而是逆风而立。他感到非常奇怪。按照常理来说,树枝是不可能逆风而立的。这其中一定有其他的什么原因。他仔细想了片刻,意识到前方很可能有德军埋伏。于是,他连忙给部队发出了炮击的信号,引导苏军的炮火轰击树林。事后,清扫战场时果然发现了一些德军的尸体。
原来,有一小批德军士兵正潜伏在苏军阵地前的小树林里伺机偷袭。可在潜伏过程中,有一个德军士兵感到很疲劳,他把身上的水壶解下来挂到了身旁的树枝上。正是这个水壶的重量使树枝弯到了逆风方向。那个苏联的哨兵及时发现了这一反常现象,从而怀疑有敌人埋伏,最终确保了阵地的安全。可怜的德军士兵,直到临死的那一刻,也未能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被发现的。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联哨兵通过常识判断和合理的逻辑分析,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而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他正是靠着科学的逻辑思维,才能够从一个不太明显的现象中发现其背后隐藏的奥妙所在,并最终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可见,逻辑推理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思维技巧。正确掌握和运用逻辑思维可以排除假象的迷惑,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实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真正抓住事物间隐含的内在联系。
智慧是一种人人都有而又人人都缺的东西。生活中,很多平凡的小事往往隐藏着很深的道理。滴水可以藏海,这句话一点也没错。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逆风而立的树枝”。对于我们来说,如何及时发现并找出那些“逆风而立的树枝”背后的东西,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关键。
《逆风而立的树枝》阅读题目及答案
1、“片刻”的近义词有哪些【ACE】?
A、瞬间
B、长久
C、转眼
D、良久
E、一会儿
2、文中可以解释“滴水可以藏海”的句子是【A】。
A、生活中,很多平凡的小事往往隐藏着很深的道理。
B、可见,逻辑推理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思维技巧。
C、智慧是一种人人都有而又人人都缺的东西。
D、按照常理来说,树枝是不可能逆风而立的。
3、现实生活中的“逆风而立的树枝”指的是【B】。
A、智慧
B、很多平凡的小事
C、不随风摆动的树枝
D、一滴水
4、“一个一贯到校很早的同学,最近一个星期天天很迟才到学校。”你能根据常规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判断出这位同学迟到的原因吗?
答:可能这个星期的早上家里没有人照顾他,导致上学很迟。
6.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前,“我”在小渔船上,(1) ;现在,少年在小渔船上,(2) 。
7.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5分)
(1)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鸟瞰”与“俯视”意思相近,可是后一句为什么用“鸟瞰”而没有沿用前面的“俯视”?)(3分)
(2)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意到无限的悲哀。(“只有”一词在表意上有什么作用?)(2分)
8.分析第15段“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在文中的作用。(3分)
9.“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这句话的含义,你读懂了吗?请写下你的理解。(4分)
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小船摇荡于波涛中,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
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装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印象。
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20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了下来,我当上了作家。
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的气息。
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著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
【日】西村寿行
①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②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③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④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⑤小船摇荡于波涛中,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⑥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
⑦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⑧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装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印象。
⑨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⑩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11 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12 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13 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了下来,我当上了作家。
14 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的气息。
15 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16 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17 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著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18 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第5期)
16.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20年前,“我”在小渔船上,(1) ;现在,少年在小渔船上,(2) 。
17.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
(1)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鸟瞰”与“俯视”意思相近,可是后一句为什么用“鸟瞰”而没有沿用前面的“俯视”?)(3分)
答:
(2)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意到无限的悲哀。(“只有”一词在表意上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8.分析第⒂段“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19.“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这句话的含义,你读懂了吗?请写下你的理解。(4分)
附加题(建议先写作文。如果时间有余,可以选做,答对分数加入总分)(5分)
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第17段这句话中的“西装革履”指的是谁?“西装革履”为何要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请联系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6.(4分)贵妇人向“我”扔树枝 “我”向少年扔名片
17.(6分)(1)“俯视”强调俯身往下看,“鸟瞰”强调从高空往下看,相比之下,“鸟瞰”给人的感觉比“俯视”更高。用“鸟瞰”更能突出那些红男绿女在我心中的高高在上,更能表达出我当时内心的卑微和不安。(2)“只有”一词,强调了那时我得到的惟有伤害。表明了“我”因出身低微,生活贫穷,没有富贵与繁华,却遭受人格的践踏与侮辱而产生的痛苦与悲哀。
18.(4分)照应第④段内容,营造与20年前相似的故事氛围,为下文“我”向少年扔名片作铺垫。
19.(4分)20年前,贵妇人扔来的一截枯树枝,让我明白贫穷与低微只能受人歧视,这截树枝,激发了我奋发进取的斗志。20年的奋斗,让我最终获得了成功;这次,我向少年扔去名片,希望帮助他,希望以自己的奋斗经历激励他。
附加题:(5分)第一问:“西装革履”指“我”(或作者);第二问:这里加引号,表示“西装革履”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成了有钱、有地位的“上流社会”的代名词;第三问:20年前,我受到了客船上一群红男绿女(其中的男人“西装革履”)的围观与嬉弄,这一经历使我的心灵伤害,刻骨铭心。而今天,在对面的“少年”眼里,“我”或许也成了令他感到“卑微与不安”的“上流社会”人士。树枝与名片
①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②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③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④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⑤小船摇荡于波涛中,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⑥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
⑦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 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⑧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装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印象。
⑨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⑩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11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12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1320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了下来,我当上了作家。
14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 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 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的气息。
15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16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17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 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我掏出以作家 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著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 年瘦削的肩头。[来源:ZXXK]
18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第5期)
6.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0年前,“我”在小渔船上,(1)▲;现在,少年在小渔船上,(2)▲。
7.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5分)
(1)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鸟瞰”与“俯视”意思相近,可是后一句为什么用“鸟瞰”而没有沿用前面的“俯视”?)(3分)
(2)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意到无限的悲哀。(“只有”一词在表意上有什么作用?)(2分)
8.分析第15段“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在文中的作用。(3分)
9.“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这句话的含义,你读懂了吗?请写下你的理解。(4分)
6.(2分)贵妇人向“我”扔树枝(2)“我”向少年扔名片
7.(1)(3分“俯视”强调俯身往下看,“鸟瞰”强调从高空往下看,相比之下,“鸟瞰”给人的感觉比“俯视”更高。〈1分)用“鸟瞰”更能突出那些红男绿女在我心中的高高在上,更能表达出我当时内心的卑微和不安。〈2分)
(2)(2分)“只有”一词,强调了那时我得到的惟有伤害。(1分)表明了“我”因出身低微,生活
贫穷,没有富贵与繁华,却遭受人格的践踏与侮辱而产生的痛苦与悲哀。(1分)(只答“强调或突出内心的卑微和不安”,给1分)
8.(3分)照应第④段内容,营造与前相似的故事氛围,为下文“我”向少年扔名片作铺垫。(答对1点9.(4分〉20年前,贵妇人扔来的一截枯树 枝,让我明白了贫穷与低微只能受人歧视,这树枝,激发了我奋发进取的斗志。(“树枝”的意义,2分〉20年的奋斗,让我最终获得了成功;(“名片”的意 义,1分)这次,我向少年扔去名片,希望帮助他,希望以自己的奋斗经历来激励他。(“扔名片”的意义,1分)
周末我去一位刚刚晋升的同学家拜访。平心而论,同学虽不敢恭维,但他有个出色的儿子。坐定之后,他就喜形于色地谈他的儿子。
他儿子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尽管才念小学三年级,这孩子的表现确实不平常。他先是伏案认真地做完作业,然后,端个小马扎静静地坐在我们旁边,不吵不闽地倾听大人谈话。听到我的夸奖,脸上竟微笑着露出谦逊的表情。触景生情,不禁让我想起犬子——若是此刻换他在身边,不把天捅个窟窿才怪呢。说到同是三年级的犬子,不免让我丧气:此孩子天性顿劣,不爱学习,平时“心灵鸡汤”也没少灌,可问起人生志向,他说要上树去捉猫头鹰——简直把我气晕。我忽然产生了紧迫感,回家教育儿子向这位小同学学习。
看看表,时间不早了,我起身告辞。始料不及的`是,这孩子竟要代他父亲送送我,让我既受宠若惊又有点惊讶。
下了楼,走过一段小街,他突然叫了声“叔叔”,有点踌躇地递给我一物件。我接过来,凑到路灯下一看,是一张儿童名片。
上面赫然印着:某某小学少先队大队长、某年级某班学习委员兼第几组小组长——“吴子纯”同学。名片的背面,汇集着该同学的成绩和荣誉:4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获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入围奖,获市小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获校读书活动奖,校长通令嘉奖五次……
我在路灯下呆呆地站了好一会儿,为这孩子的优秀感到特别高兴;同时,又感到心里不是个滋味。这孩子不再单纯了,怎么大人的世故他也会了呢?
想一想我那犬子,觉得也并不怎么讨厌,虽难成大器,却不失童趣与天真。我边往回走边下了决心:他要上树捉猫头鹰就让他捉去,我再也不苛责和打骂他了,让他自然地成长吧。
问题:1.作者产生“紧迫感”的原因是:
2.作者“惊讶”的原因是:
3.作者“呆呆地站了好一会儿”,他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 〕;另一方面〔 〕
4.认真读短文,可以看出作者同学儿子“表现不寻常”表现在这些方面:
① ② ③ ④
最佳答案:
1、紧迫感的原因:看到了同学的儿子自觉、上进以及取得的优异成绩而想到自己儿子的情况,害怕儿子将来一事无成。
2、惊讶的原因:没想到同学的儿子才三年级就这么老成,居然“代父送我”。
3、一方面为同学儿子的优秀感到特别高兴,另一方面觉得可惜,同学这个才三年级的儿子就学会了大人的世故,不再单纯了。
4、“表现不寻常”主要是:
①伏案认真地做完作业;
②端个小马扎静静地坐在我们旁边;
③不吵不闽地倾听大人谈话;
④听到我的夸奖,脸上竟微笑着露出谦逊的表情。
文言文阅读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注]:釐:胙肉,祭过神的宝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举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护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12、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
A、合从缔交 B、流血漂橹 C、威振四海 D、赢粮而景从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致万乘之势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以致天下之士
C、然而成败异变 D、序八州而朝同列
然秦以区区之地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3分)
例句:席卷天下
A、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内立法度,务耕织
C、东割膏腴之地 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参考答案:
(二) 文言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
11( B) 12(B ) 13 (C ) 14 ( D )
15.(1)关中坚固,钢铁般的千里城防,是子孙万代称帝称王的基业。
(2)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文帝的宠爱(文帝最宠爱他),而且爱读书,(文帝)因此派贾谊担任他的老师。
学与问阅读题及答案
(一)《学与问》(节选)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照样子选词语:花开花落【BD】。
A.将错就错
B.各种各样
C.不懂装懂
D.一模一样
2.文中“兴许”是什么意思【AC】?
A.可能
B.高兴
C.也许
D.允许
3.哪些句子能体现沈括爱观察思考【ABD】?
A.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B.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C.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D.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4.哪句话概括了这段的意思【B】?
A.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B.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C.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D.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5.从沈括的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答:紧扣“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即可。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五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
能者为师: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用画线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3.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可以问谁?可以问________________,可以问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问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会的人就是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2. 示例:只要时间允许,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去那边。
3. 勤学好问,善于发现问题
4. 爸爸妈妈老师身边的同学
《春联》阅读题与答案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春联杨帮立没有风,夜独自舞起了雪花。天大亮了,村庄还安静得很。雪地上,有几只雀儿蹦蹦跳跳地觅着食。一只黑猫,无声地趴在一垛烂木柴上。
今儿几了?老头子边穿袄子边问。
老太太早起来了,水烧开了,茶也沏好了,茶香已飘到了床头:老糊涂了,昨晚你不还说明天腊月三十了?
好,我老糊涂了,你还年轻,起来——老头子伸了个懒腰:我皮棉鞋呢?
昨天踏湿了,我不正在给你烤吗。
快点快点,我要起来写春联了。
知道了,知道了,你急,你才起来?笔都给你泡开花了。
除了文房四宝,老头子还有一块镇尺——他小时候到河边洗澡时摸来的石头,像个熨斗,一面光滑平坦,上面堆山叠翠,奇妙的是翘起一个把手来,取放方便。
当时这个小男孩抱着石头往回走,正赶上一家准备过喜事,请一个先生在门前树荫里摆个方桌写婚联,一阵风把他面前铺好的红纸刮得头翘尾巴撅的,小男孩大踏步地过去把石头压上去。老先生扶扶眼镜审视着那石头,眼里渐渐绽放出光彩来,去掉眼镜眯起眼睛将那光彩聚成一条线端详他一回:改天跟我学写字去。
点如瓜子撇如刀,一捺好似踢平的脚。老头子握紧笔管,轻轻吟唱起儿歌来。他正襟危坐,四平八稳,横竖钩提,行笔……就是手有点不听话了,老人自己知道,气韵难畅,手在暗中抖动。
老太太一会儿给他扯纸,一会儿给他添墨,一会儿给他插电暖器,一会儿给他添茶:就你能显摆,老胳膊老腿了还逞能,又没有谁让你给他贴。老太太的话慢慢悠悠,像窗外飘进来一片美丽的雪花。
老头子停了下来,咕噜口热茶:老一辈传下来的,只有家里老了人,当年空着不贴对联,他们不回来贴,我要不帮着贴,人家从俺庄外路过,看着这一家家老房子门上都旧秃秃的,像啥话,村里没人哪?头年空二年紫三年绿四年红,对了,老李家去年老了爹,今年按规矩要贴紫颜色的,还忘了买紫纸了。你再去小卖部帮买两张。
大老远的,一脚一滑的。老太太嘀咕着,还是晃悠悠地出门了。
老太太回来的时候,去掉黑长的头巾,在门上摔了摔,雪花子摔得乱飞:卖紫纸的就北庙东街王本森一家,早就不卖了,新社区更没得卖的了。我想起来了,你原来写掉下的还有,我帮收捡到柜子里了。老太太真的从屋里找出一叠子花花绿绿的纸来:小卖部宽的窄的长的短的对子铺得红堂堂的,买来就行了,还非要写。
老头子一直神游在他的对联里,这才接腔:得写,得写,印的都一样,写的不一样。
我还不知道,你一辈子就爱这个,贴出去好让人家夸你字写得好。
老头子笑了起来:那句话咋说的?看透不说透,才是好朋友。
好朋友?老太太也笑了起来。
吃过中午饭,老两口一块出门给老邻居们贴对联。老头子拿着对联在前面走着,老太太端着一盆冒着热气的面糊在后面跟着。
天晴了。破旧的'村庄古朴清新。
门对青山龙虎地,户纳绿水凤凰池。老王家帖这合适,人家孙子孙女跟咱家小文小武一样都考上大学了。
合适。老伴附和着。
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老张家帖这合适,弟兄三个和好了,在南方合伙做生意发财了。
合适。老伴附和着。
一阵乳香知母到,半窗故纸防风来。老朱家贴这合适,人家是镇上的名医。
合适。老伴附和着。
贴春联看是轻巧,却是个细致的活。撕下旧的,擦掉灰尘,涂上糨糊,爬高上低的。老头子颤巍巍地爬上小木凳,老太太抱着他腿仰脸支撑着他,老头子双手持平对联,尽力举起……冬阳把他俩的影子,投映在家家大门上。这是最美的年画。
还有东头最后一家了。老头子停在了门前,默不作声。这孩子就是不听他爹的话,警察抓到他没?老太太问。迟早跑不掉的!老头子说得干脆。
人去家还在,春来花又开。夕阳照在这幅对联上,镀上一层暖意,这院里似乎马上就冬去春回了。
雪在背影里喘着气,老两口互相搀扶着在回家的路上喘着气:这春联一贴啊,都过年了……屋子啊水井啊猫啊狗啊树啊小鸟啊……都过年了!
19.开头一段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老太太一会儿给他扯纸,一会儿给他添墨,一会儿给他插电暖器,一会儿给他添茶。
(2)冬阳把他俩的影子,投映在家家大门上。这是最美的年画。
21.请简要概括文中“老头子”的形象特点。(4分)
22.老两口给邻居贴春联的故事很感人,但本文还反映了一些引人深思的现象。请结合全文和现实,谈谈你有哪些思考。(6分)
试题答案:
六、19.(1)描写了小村临近春节的雪景,渲染了宁静冷寂的氛围。(2分)(2)暗示出小村少人居住的现状,为下文写老两口不辞辛苦地给无人居住的邻居家贴春联作铺垫。(2分)
20.(1)排比、动作描写。通过“老太太”在“老头子”写春联时的举动,表现了“老太太”和“老头子”的全力支持,也体现了对他细致入微的关爱和老两口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把老两口为村人贴春联的身影比作年画,形象地突出了他们给村里带来了喜庆祥和的新春气息,表达了对老两口的赞美之情。
21.(1)热爱书法;(2)尊重传统文化;(3)关心乡亲生活,了解全面;(4)善良热心;(5)有正义感;(6)幽默风趣。(答出任意四点得4分)
22.(1)己到年底,家中只有老两口写春联、贴春联,虽然他们恩爱情深,但孩子们因故不能回家陪伴老人,老人难免有不能享受天伦之乐的缺憾。
(2)春联是春节的重要符号,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邻居们过年也不回家贴春联,反映出当下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淡漠。
(3)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乡村,在更广阔的空间找到自己的位置,也造成了古朴清新的乡村鲜有人迹,乡村空心化逐渐加剧。(每点2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 一捆树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