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鲁宗道不欺君》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nniwoain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鲁)宗道为人刚直,m疾恶少容①,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②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酒肆中,偶③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少容:不肯容忍。②谕德:教育太子的官。③偶:恰遇。④亟:通“急”,紧急。⑤即:如果。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疾恶少容( ) ②使者及门 ( )
③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 ④故就酒家饮( )
⑵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然则公当得罪
A.则汉室之隆(《出师表》) B.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则《论语》二十篇也(《赵普》) D.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9.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尝 微 行 就 酒 肆 中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⑴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结合选文内容概述文中真宗认为鲁宗道“可大用”的原因。(2分)
答案
8.⑴ ①厌恶、痛恨 ②到,到了,来到 ③详细、详尽 ④靠近,就近(4分)
⑵ A
9.尝 /微 行 /就 酒 肆 中
10.⑴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你用什么来回答?
⑵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面色不改,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带回了家。
11.(1)为人刚直;(2)遇事敢言;(3)待君忠实。
《鲁宗道不欺君》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鲁宗道不欺君》,完成后面问题。(14分)
(鲁)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①,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②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酒肆中,偶③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少容:不肯容忍。②谕德:教育太子的官。③偶:恰遇。④亟:通“急”,紧急。⑤即:如果。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为谕德时( ) ②尝微行 ( )
③宗道方自酒肆来( ) ④故就酒家饮(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然则公当得罪 A.杂然相许B.吴广以为然
C.然往来视之D.然后知生于忧患
小题2: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即 上 怪 公 来 迟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1)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4:请结合选文全段概述文中真宗认为鲁宗道“可大用”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4分)①做、当、担任②曾经③才④到,到……去 (书中例句:及为相、尝奏荐某人、方两三级、持就火炀之。提示:要引导学生关注书下注释。)
(2)(2分)D
小题2:(2分)即 \上 \怪 公 来 迟(每处1分)
小题3:(4分)(1)真宗果真(果然)问了,使者详细地把(用)鲁宗道所说的告诉(回答)了皇上。(2分)(“果、具、以、对”为关键词)
(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2分)
小题4:(2分)(1)为人刚直;(2)遇事敢言;(3)待君忠实。(答到2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1)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就”古今异义,这里是到,到……去。(2)D中与例句“然”都是,“这样”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学生的断句能力,一定按内容和结构来进行划分。有时可以注意一些起断句作用的虚词,如:这里“上”为主语;“怪 公 来 迟”为谓语部分。
小题3:
试题分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这里注意“具”“可”“许”等关键词的理解。
小题4:
试题分析: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这里概括出鲁宗道的性格特点即可。
《鲁宗道不欺君》文言文阅读和参考答案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 易:轻视,看不起
B.袖所著文谒戚纶 谒: 拜见
C.宗道发乡丁疏治之 发: 派遣
D.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 疾:疾患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B.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C.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D.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宗道任濠州定远尉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为自己辩解,并主动提出辞职。后来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C.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宗道不赞成这么做,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太后就立即改为在皇上的车子之后乘辇前往。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答案 D疾:痛恨
5.答案 C
6.答案 B
解析:A任海盐县令时 C、鲁宗道并没有“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 D、重用他的不是皇帝而是太后
7.答案 (1)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有纳谏的虚名吗?我为自己不做事而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岂”1分,“徒”1分 “耻”1分 “尸禄”1分,句意通顺1分)
(2)宋真宗责问鲁宗道,鲁宗道谢罪说:“有老朋友从家乡来,我家贫,没有像样的杯盘,所以就到酒店去招待他。”(“诘”1分,“谢”1分,“故人”1分,“就”1分,句意通顺1分)
(鲁)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①,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②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酒肆中,偶③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帝诘之。谢曰: “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少容:不肯容忍。②谕德:教育太子的官。③偶:恰 遇。④亟:通“急”,紧急。⑤即:如果。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为谕德时( ) ②尝微行 ( )
③宗道方自酒肆来( ) ④故就酒家饮(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然则公当得罪
A.杂然相许 B.吴广以为然
C.然往来视之 D.然后知生于忧患
9.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即 上 怪 公 来 迟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1)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11.请结合选文全段概述文中真宗认为鲁宗道“可大用”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8.(1)(4分)①做、当、担任②曾经③才④到,到……去 (书中例句:及为相、尝奏荐某人、方两三级、持就火炀之。提示:要引导学生关注书下注释。)
(2)(2分)D
9. (2分)即 \上 \怪 公 来 迟(每处1分)
10.(4分)(1)真宗果真(果然)问了,使者详细地把(用)鲁宗道所说的告诉(回答)了皇上。(2分)(“果、具、以、对”为关键词)
(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2分)
11.(2分 )(1)为人刚直;(2)遇事敢言;(3)待君忠实。(答到2点即可)
参考译文:
鲁宗道做人刚正,正直,嫉恶如仇很少容忍,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不拘谨。作教育太子的官时,家住得离酒店很近,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店中,恰巧真宗急召(他)入宫,使者到了(鲁宗道家的)门口,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使者先回宫了,约定说:“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鲁宗道说: “(你)只管说实话。”使者说:“你这样是会有罪的。”(鲁宗道)说:“喝酒,人之常情。欺骗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阿!”真宗果真问了,使者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上。皇帝问鲁宗道,他道歉说:“有老朋友从乡里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到酒店去喝。”皇帝认为他忠诚诚实可以重用。
鲁阳文君①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②亓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③,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④。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⑤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⑥哉?”
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为必然也。”
【注】①鲁阳文君:即公孙宽,楚惠王授予他鲁阳之地,故又称鲁阳文子。②天诛:上天的惩罚。③杀其父:杀害他们的国君。④不全:指五谷不熟。⑤强梁:强横,强悍不顺。⑥悖:荒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谓阳文君曰( )
(2)今举兵将以攻郑( )
(3)故其父笞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子墨子闻而止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选文,说说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对……说(对);(2)来(用来);(3)用鞭、杖或竹板打
2.墨子听说了就去阻止他(攻郑)。(意正确即可)
3.墨子是一个反对战争、坚持正义、机智善辩的人。
《鲁侯养鸟》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①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外篇·至乐》)
注:①御,迎接。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昔者海鸟止( )于鲁郊 ②奏《九韶》以为( )乐
2.翻译下面句子。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答案:
1.①栖息。 ②把……作为
2. (鲁侯)这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3.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主页臆断,千篇 一律。
【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鲁侯)这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①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注释】①高第:考试及考核官吏成绩优等。
【小题1】给下面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1分)
受大者不得取小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2分)
(1)嗜( ) (2)遗( )
【小题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小题4】请你评价一下公休仪是个怎样的人。(2分)
【小题5】这篇短文给我们什么启发?(2分)
答案
【小题1】受大者∕不得取小
【小题1】(1)爱好 (2)给予、赠送
【小题1】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决不能收下。
【小题1】奉法循理、廉法无私、为民着想。
【小题1】(1)要清白做人,堂正做官; (2)不要因眼前利益而影响前途。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感悟题。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方面的谈启示即可。
原文:
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③。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④。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注释:
①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司农,官职名。
②歙(sh ):县名,在安徽省。
③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
④倏(sh )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
译文:
司农曹竹虚说:他的族兄从歙县去扬州,途中经过朋友家。此时正是盛夏时节,此兄停下行程坐到友人书屋中,觉得这间屋子十分惬意凉爽 。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友人说:“这里有鬼,晚上不能住在这里的。”此人不管,强要住下。深夜,有东西从门缝间慢慢进入,像夹带 的纸一样薄。进入房间后,便展开化为人的模样,原来是个女子。曹兄完全不怕。那女子忽然披散了头发吐出了长舌,变成吊死鬼的样子。 曹笑着说:“同样是头发,只是有些凌乱;同样是舌头,只不过稍稍长了些,有什么好怕的?”那鬼忽然又把自己的头摘下来放到桌子上。 曹又笑着说:“有头的.我尚且不怕,何况你这没有头的东西!”鬼的招数出尽了,便一瞬间消失了。待到曹从扬州回来,再次住到这里,深 夜,门缝再次有东西蠕动。刚露出它的脑袋,曹便唾骂到:“又是那个倒霉的东西吗?”鬼竟然没有进去。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延坐书屋(邀请)B.曹强居之(勉强)
C.鬼技穷,倏然灭(尽)D.及归途再宿(趁着)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乃女子也乃不知有汉
B.延坐书屋,甚轩爽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C.称神志湛然,鬼惭而去杂然而前陈者
D.神会则戾之气不能干甚矣,汝之不惠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
②夫虎不食醉人,不知畏也。
22.古时的鬼怪故事,不仅情节怪诞,而且字里行间,常有大智慧在,细加思索,余味无穷。请简要评析本文所体现的“大智慧”。(4分)
19.(D)(3分)20.(B)(C)(4分)
21.(1)族兄笑道:“头发还是头发,不过乱了些。”(2分)
(2)老虎不吃喝醉的人,那是因为(喝醉的人)不知道害怕。(2分)
22.在困境中,人们要坚定信念,勇于面对困难,使内心充满正气。即便是鬼魅作怪,也无可趁之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