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裴胄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kingsion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旧唐书·裴胄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共含11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kingsio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旧唐书·裴胄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篇1:旧唐书·裴胄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裴胄,字胤叔,其先河东闻喜人,今代葬河南。胄明经及第,解褐补太仆寺主簿。属二京陷覆,沦避他州。贼平,授秘书省正字,累转秘书郎。陈少游陈郑节度留后,奏胄试大理司直。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浙西观察使李栖筠有重望,虚心下士,幕府盛选才彦。观察判官许鸿谦有学识,栖筠常异席,事多咨之;崔造辈皆所荐引,一见胄,深重之,荐于栖筠,奏授大理评事、观察支度使。代宗以元载隳紊朝纲,征筠入朝,内制授御史大夫,方将大用,载怙权,栖筠居顾问刺举之职,与不平。及栖筠卒,胄护栖筠丧归洛阳,众论危之,胄坦然行心,无所顾望。寻为行军司马,迁宣州刺史。杨炎初作相,锐意为元载报仇,凡其枝党无漏。适会胄部人积胄官时服杂俸钱为赃者,炎命酷吏员宇深按其事,贬汀州司马。寻征为少府少监,除京兆少尹,以父名不拜,换国子司业。迁湖南观察都团练使,移江南西道。前江西观察使李兼罢省南昌军千余人,收其资粮,分为月进,胄至,奏其本末,罢之。会荆南节度樊泽移镇襄阳,宰相方议其人,上首命胄代泽。胄简俭恒一,时诸道节度观察使竞剥下厚敛,制奇锦异绫,以进奉为名。又贵人宣命,必竭公藏以买其欢。胄待之有节,皆不盈数金,常赋之外无横敛,宴劳礼止三爵,未尝酣乐。时武臣多厮养畜宾介,微失则奏流死。胄以书生始,奏贬书记梁易从,君子薄其进退宾客不以礼,物议薄之。贞元十九年十月卒,时年七十五,赠右仆射,谥曰成。

(节选自《旧唐书裴胄传》)

篇2:旧唐书·裴胄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B.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C.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D.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通明经术。汉始以明经射策取士;唐代成为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同为士流所重。

B.解褐: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服,指开始进入仕途。

C.代宗:是中国古代皇帝谥号的一种。这里指唐代宗李豫,762年779年在位。

D.司马:古代官职,马在古代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司马即专门管马匹的官,后指掌管军政的官职。唐代时司马只是州刺史的属官,无实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胄重情重义。李栖筠对裴胄有知遇之恩,又与权臣元载不和,备受排挤;他去世后,裴胄不顾众人的劝阻,冒着得罪元载的风险,护送其灵柩回洛阳。

B.裴胄守正奉公。江西观察使李兼擅自裁减南昌军一千多人,将省下的军费,逐月献给朝廷,以邀功买宠;裴胄到任后,奏明原委,拨乱反正,取消了月进。

C.裴胄体恤下属。当时的权贵对自家的宾客非常严苛,宾客微有过失就被流放或处死。裴胄将犯错的宾客梁易从仅处以贬退,而受到所谓君子的鄙视与攻讦。

D.裴胄深受赏识。陈少游、李栖筠、许鸿谦、崔造等都对裴胄给予过举荐或提携;在荆南节度使人选上,皇上甚至首先提出由裴胄来接替樊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杨炎初作相,锐意为元载报仇,凡其枝党无漏。

(2)常赋之外无横敛,宴劳礼止三爵,未尝酣乐。

篇3:旧唐书·裴胄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裴胄,字胤叔,他的祖先是河东闻喜人,如今世代都葬在(定居)河南。裴胄考中明经,出仕填补太仆寺主簿。正值二京陷落,裴胄逃避到其他地方。叛乱平定后,授予秘书省正字,多次转任为秘书郎。陈少游任陈郑节度留后,奏请裴胄试任大理司直。陈少游被罢免后,陇右节度李抱玉奏请授予裴胄监察御史,他做得也不得意,于是就辞官回乡。陈少游任宣歙观察使,再次征召他入幕府,李抱玉很怒恼,上奏贬裴胄为桐庐县尉。浙西观察使李栖筠很有威望,虚心礼遇士人,幕府中广泛选用有才之士。观察判官许鸿谦有学识,李栖筠经常为他设专席,遇事常向他咨询;崔造等人都是出于他的推荐,许鸿谦一见到裴胄,十分器重他,就向李栖筠推荐,于是李栖筠奏请授予裴胄大理评事、观察支度使。代宗鉴于元载毁坏扰乱朝纲,征召李栖筠入朝,内定授予他为御史大夫,正准备重用,元载倚仗权势,让李栖筠担任顾问检举之职,二人相处不和。等到李栖筠去世,裴胄护送李栖筠的灵柩返回洛阳,众人认为他这样做很危险,裴胄坦然行事,无所顾忌。不久任行军司马,迁宣州刺史。杨炎刚当上宰相,坚决要为元载报仇,所有元载政敌的党羽无一幸免。适逢裴胄的一个部下将裴胄为官多年积攒的杂俸等钱贪污了,杨炎命酷吏员宇深查此事,裴胄被贬汀州司马。不久征召入朝担任少府少监,授予京兆少尹,因此官名犯父亲名讳而不就任,改任国子司业。升迁湖南观察都团练使,移任江南西道观察都团练使。先前江西观察使李兼裁减南昌军一千多人,收回部分资金粮食,作为月进献给朝廷,裴胄到任后,奏明事件的本末,取消了月进。适逢荆南节度樊泽移军镇守襄阳,宰相正商议替代人选,皇上首先提出由裴胄代替樊泽。裴胄一贯简俭,当时各道节度观察使竞相盘剥百姓增加赋税,以进奉为名,制作奇锦异绫。另外如有宦官前来宣读诏命,总是竭尽公家钱财来博取他们的欢心。裴胄对待他们很有分寸,都不过数金,除常规的赋税之外没有横征暴敛,设宴慰劳时也不过三爵酒,从不狂饮(纵情)作乐。当时的武将都蓄养了许多杂役宾客,这些宾客微有过失就奏请流放或处死。裴胄出身于书生,奏请将书记梁易从贬退,君子鄙视他招纳废退宾客不按礼法行事,众议也批评他。裴胄于贞元十九年十月去世,时年七十五岁,追赠右仆射,谥号为成。

篇4:旧唐书·裴胄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4.C(应为: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5.C(代宗是庙号的一种,李豫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

6.D(崔造举荐裴胄,文中没有依据。)

7.(1)杨炎刚当上宰相,坚决要为元载报仇,所有元载政敌的党羽无一幸免。(译出大意给2分;初锐意枝党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初,刚刚、才、开始;锐意,坚决、决心、一心;枝党,党羽、属下。)

(2)除常规的赋税之外没有横征暴敛,设宴慰劳时也不过三爵酒,从不狂饮(纵情)作乐。(译出大意给2分;常赋宴劳酣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常赋,常规的赋税;宴劳,设宴慰劳;酣,狂饮、纵情、尽情。)

篇5:《旧唐书裴胄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旧唐书裴胄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裴胄,字胤叔,其先河东闻喜人,今代葬河南。胄明经及第,解褐补太仆寺主簿。属二京陷覆,沦避他州。贼平,授秘书省正字,累转秘书郎。陈少游陈郑节度留后,奏胄试大理司直。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浙西观察使李栖筠有重望,虚心下士,幕府盛选才彦。观察判官许鸿谦有学识,栖筠常异席,事多咨之;崔造辈皆所荐引,一见胄,深重之,荐于栖筠,奏授大理评事、观察支度使。代宗以元载隳紊朝纲,征筠入朝,内制授御史大夫,方将大用,载怙权,栖筠居顾问刺举之职,与不平。及栖筠卒,胄护栖筠丧归洛阳,众论危之,胄坦然行心,无所顾望。寻为行军司马,迁宣州刺史。杨炎初作相,锐意为元载报仇,凡其枝党无漏。适会胄部人积胄官时服杂俸钱为赃者,炎命酷吏员宇深按其事,贬汀州司马。寻征为少府少监,除京兆少尹,以父名不拜,换国子司业。迁湖南观察都团练使,移江南西道。前江西观察使李兼罢省南昌军千余人,收其资粮,分为月进,胄至,奏其本末,罢之。会荆南节度樊泽移镇襄阳,宰相方议其人,上首命胄代泽。胄简俭恒一,时诸道节度观察使竞剥下厚敛,制奇锦异绫,以进奉为名。又贵人宣命,必竭公藏以买其欢。胄待之有节,皆不盈数金,常赋之外无横敛,宴劳礼止三爵,未尝酣乐。时武臣多厮养畜宾介,微失则奏流死。胄以书生始,奏贬书记梁易从,君子薄其进退宾客不以礼,物议薄之。贞元十九年十月卒,时年七十五,赠右仆射,谥曰成。

(节选自《旧唐书?裴胄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B.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C.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D.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通明经术。汉始以明经射策取士;唐代成为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同为士流所重。

B.解褐: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服,指开始进入仕途。

C.代宗:是中国古代皇帝谥号的.一种。这里指唐代宗李豫,762年—779年在位。

D.司马:古代官职,马在古代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司马即专门管马匹的官,后指掌管军政的官职。唐代时司马只是州刺史的属官,无实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胄重情重义。李栖筠对裴胄有知遇之恩,又与权臣元载不和,备受排挤;他去世后,裴胄不顾众人的劝阻,冒着得罪元载的风险,护送其灵柩回洛阳。

B.裴胄守正奉公。江西观察使李兼擅自裁减南昌军一千多人,将省下的军费,逐月献给朝廷,以邀功买宠;裴胄到任后,奏明原委,拨乱反正,取消了月进。

C.裴胄体恤下属。当时的权贵对自家的宾客非常严苛,宾客微有过失就被流放或处死。裴胄将犯错的宾客梁易从仅处以贬退,而受到所谓君子的鄙视与攻讦。

D.裴胄深受赏识。陈少游、李栖筠、许鸿谦、崔造等都对裴胄给予过举荐或提携;在荆南节度使人选上,皇上甚至首先提出由裴胄来接替樊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杨炎初作相,锐意为元载报仇,凡其枝党无漏。

(2)常赋之外无横敛,宴劳礼止三爵,未尝酣乐。

参考答案

4.C(应为: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5.C(代宗是庙号的一种,李豫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

6.D(崔造举荐裴胄,文中没有依据。)

7.(1)杨炎刚当上宰相,坚决要为元载报仇,所有元载政敌的党羽无一幸免。(译出大意给2分;“初”“锐意”“枝党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初,刚刚、才、开始;锐意,坚决、决心、一心;枝党,党羽、属下。)

(2)除常规的赋税之外没有横征暴敛,设宴慰劳时也不过三爵酒,从不狂饮(纵情)作乐。(译出大意给2分;“常赋”“宴劳”“酣”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常赋,常规的赋税;宴劳,设宴慰劳;酣,狂饮、纵情、尽情。)

参考译文

裴胄,字胤叔,他的祖先是河东闻喜人,如今世代都葬在(定居)河南。裴胄考中明经,出仕填补太仆寺主簿。正值二京陷落,裴胄逃避到其他地方。叛乱平定后,授予秘书省正字,多次转任为秘书郎。陈少游任陈郑节度留后,奏请裴胄试任大理司直。陈少游被罢免后,陇右节度李抱玉奏请授予裴胄监察御史,他做得也不得意,于是就辞官回乡。陈少游任宣歙观察使,再次征召他入幕府,李抱玉很怒恼,上奏贬裴胄为桐庐县尉。浙西观察使李栖筠很有威望,虚心礼遇士人,幕府中广泛选用有才之士。观察判官许鸿谦有学识,李栖筠经常为他设专席,遇事常向他咨询;崔造等人都是出于他的推荐,许鸿谦一见到裴胄,十分器重他,就向李栖筠推荐,于是李栖筠奏请授予裴胄大理评事、观察支度使。代宗鉴于元载毁坏扰乱朝纲,征召李栖筠入朝,内定授予他为御史大夫,正准备重用,元载倚仗权势,让李栖筠担任顾问检举之职,二人相处不和。等到李栖筠去世,裴胄护送李栖筠的灵柩返回洛阳,众人认为他这样做很危险,裴胄坦然行事,无所顾忌。不久任行军司马,迁宣州刺史。

杨炎刚当上宰相,坚决要为元载报仇,所有元载政敌的党羽无一幸免。适逢裴胄的一个部下将裴胄为官多年积攒的杂俸等钱贪污了,杨炎命酷吏员宇深查此事,裴胄被贬汀州司马。不久征召入朝担任少府少监,授予京兆少尹,因此官名犯父亲名讳而不就任,改任国子司业。升迁湖南观察都团练使,移任江南西道观察都团练使。先前江西观察使李兼裁减南昌军一千多人,收回部分资金粮食,作为月进献给朝廷,裴胄到任后,奏明事件的本末,取消了月进。适逢荆南节度樊泽移军镇守襄阳,宰相正商议替代人选,皇上首先提出由裴胄代替樊泽。裴胄一贯简俭,当时各道节度观察使竞相盘剥百姓增加赋税,以进奉为名,制作奇锦异绫。另外如有宦官前来宣读诏命,总是竭尽公家钱财来博取他们的欢心。裴胄对待他们很有分寸,都不过数金,除常规的赋税之外没有横征暴敛,设宴慰劳时也不过三爵酒,从不狂饮(纵情)作乐。当时的武将都蓄养了许多杂役宾客,这些宾客微有过失就奏请流放或处死。裴胄出身于书生,奏请将书记梁易从贬退,君子鄙视他招纳废退宾客不按礼法行事,众议也批评他。裴胄于贞元十九年十月去世,时年七十五岁,追赠右仆射,谥号为成。

篇6:旧唐书于休烈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篇7:旧唐书于休烈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1、C

【试题解析】C项“励精”一词,意为“振作精神”。

2、D

【试题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句中的“国子祭酒”“休烈”等专有名词、“之”“以”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3、A

【试题解析】A项“谨遵职业操守”无中生有。

4、 (1)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译出大意给3分;“罪己”“规过”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答: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译出大意给2分;“亲贤”“推毂”“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试题解析】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逐字对译。特别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1)中的“罪”(归罪、批评)、“规”(改正)、“庆”(庆贺)。(2)中的“亲”(亲近)“接”(接交)、“崇”(尊崇)等。

篇8:旧唐书于休烈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忠诚,机警聪慧。自幼好学,善做文章,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回到京,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

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此时中原动荡颠覆,典章、制度丧失殆尽,没有历史典籍文献可供检寻。《国史》、《实录》是圣朝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并无刻本。祈请下诏御史台查勘史馆藏书之来源,令府县征收寻访。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购并赏赐。

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贼中,滞留东京,到这时便将其家国所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

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于休烈右散骑常侍,仍旧兼管修撰国史,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些微积蓄。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大历七年(772)去世,年八十一。这年的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及至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段,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宅第宣旨慰问。儒者所受之恩宠,少有能与之相比的。

篇9:旧唐书傅弈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傅弈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㈠傅弈,相州邺人也。尤晓天文历数。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及谅举兵,谓弈曰:“今兹荧惑①入井,是何祥也?”弈对曰:“不为怪异。”谅不悦。及谅败,由是免诛,徙扶风。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及践祚,召拜太史丞。太史令庾俭,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忤炀帝意,入狱,竟死狱中,遂惩其事;又耻以数术进,乃荐弈自代,遂迁太史令。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㈡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令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争曰:“佛,圣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而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萧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所设,正为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

㈢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

㈣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然起曰:“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节选自《旧唐书 傅弈传》,有删改)

注解:①荧惑:火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兹荧惑入井,是何祥也 祥:预兆

B.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 以:凭借

C.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会:符合

D.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 奉:侍奉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弈为人率直的一组是 (3分)

①弈对曰:“不为怪异” ②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

③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 ④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⑤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 ⑥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A.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弈侍奉汉王杨谅时,杨谅希望傅弈把“荧惑入井”这一自然现象解释为他的起兵符合天象,而傅弈的回答令杨谅很不高兴。

B.高祖做扶风太守时,对被免于杀头而调到扶风的傅弈非常敬重,等到高祖登基做了皇上后,就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

C.傅弈上书请求废除佛教时说,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地加以附会,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游手好闲。

D.傅弈平日遇到生病,从来不请医吃药。但他喜欢喝酒,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终 因醉酒而死,这足见他的放纵旷达。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采用“三实一虚”的形式考查。要自然联系课文所学,在整体把握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来推断文言文词的意义。B项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

9、【答案】B。其中②是写傅弈被唐高祖赏识和礼遇,侧面说明他有才学,不能说明他率直;④是说明傅弈懂得猜测皇帝的心意;⑥ 是不相信阴阳数术之书,是他“纵达”的表现。

10、【答案】D。【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文章的某一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D项“终因醉酒而死”文中无依据。

篇10:旧唐书·李揆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李揆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⑵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答案:

4.(3分)C 5.(3分)A 6.(3分)C

7.(10分)

⑴(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篇11:旧唐书岑传阅读附答案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谦虚。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忧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辩,其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节选自《旧唐书岑文本传》)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元年,除秘书郎 除:任命官职。

B.抚弟侄恩义甚笃 笃:深厚,真诚。

C.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 速:招致。

D.非勋非旧,滥荷宠荣 荷:背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岑文本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善于写文章。他因作《藉田颂》、《三元颂》深受唐太宗器重,让他担任秘书郎,掌管国家的机密。

B.岑文本任中书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但他总是谦逊待人。就是对待出身微贱的旧友,也一定行对等的礼。

C.岑文本他孝谨仁厚,侍奉老母以孝顺闻名,抚养弟侄们情深义重,深得唐太宗信任。

D.岑文本虽居高官,他却住在地势简陋的地方,屋里连褥垫、账幔之类的'装饰都没有。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2)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忧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

9.岑文本的性格、学识、做人等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6、D(荷:承受。)

7、A(岑文本作《藉田颂》《三元颂》是在担任秘书郎之后。)

8、(1)平时对旧友,即使出身微贱,文本也一定与他行对等的礼。(2)我凭借平庸的才能,所居官职早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只担任这一个官职,还担心富贵过甚(招致灾祸),怎能再辱列太子的属官,来招致舆论的非议呢?

9、岑文本沉稳文静,廉洁朴素;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很好,善于写文章;不看中财富,不含慕权势,为人谨慎。

文言文参考译文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格沉稳文静,容貌气质好,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很好,善于写文章。贞观元年,被任命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兼职。正遇上太宗行藉田之礼,岑文本献上《藉田颂》。等到正月初一太宗亲临宴请百官的时候,文本又献上《三元颂》,文辞很美,文本的文才已经很有名气,李靖又称赞推荐他,于是太宗任命他为中书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文本认为自己出身书生,因此总是很谦逊。平时对旧友,既使出身微贱,文本也一定与他行对等的礼。文本的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侍奉老母以孝顺闻名,抚养弟侄们情深义重。太宗常常说他宽宏仁厚,忠诚严谨,我亲任他也信任他。此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任太子的属官,太宗想让文本也兼任太子的属官,文本拜了两拜,说道:我凭借平庸的才能,所居官职早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只担任这一个官职,还担心富贵过甚(招致灾祸),怎能再辱列太子的属官,来招致舆论的非议呢?请您允许我一心侍奉您,不愿再希求太子的恩泽。太宗于是放弃了让文本兼任太子属官的想法,仍然让他五日一参拜太子,皇太子按照宾友之礼,与他答拜,他就是这样被礼遇。不久被封为中书令,回家后面带忧色,他的母亲很奇怪,问他,文本说:我既非元勋又非先王旧臣,承受了朝廷过多的庞信和荣耀,责任重、官职高,这就是我的忧愁、恐惧和原因。亲威朋友有来庆贺的,文本就说:现在只接受哀悼、慰问,不接受庆贺。又有人劝他置产业,文本叹息说:我南方一平民百姓,空手进京,当初的愿望,不过做个秘书郎、县令而已。没有战功,仅仅凭着文章官至中书令,这已经到了极点了,承受那么重的俸禄,已经很不安,哪里谈得到再置产业呢?劝他置产业的人叹息着离开了。

旧唐书傅弈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裴冕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吕蒙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杜甫传

《阮籍传 晋书》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张俭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李揆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翻译原文

旧唐书之高适传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苏轼传文言文原文翻译

旧唐书·裴胄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旧唐书·裴胄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