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傅弈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GNIK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旧唐书傅弈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GNIK”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旧唐书傅弈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篇1:旧唐书傅弈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傅弈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㈠傅弈,相州邺人也。尤晓天文历数。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及谅举兵,谓弈曰:“今兹荧惑①入井,是何祥也?”弈对曰:“不为怪异。”谅不悦。及谅败,由是免诛,徙扶风。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及践祚,召拜太史丞。太史令庾俭,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忤炀帝意,入狱,竟死狱中,遂惩其事;又耻以数术进,乃荐弈自代,遂迁太史令。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㈡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令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争曰:“佛,圣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而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萧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所设,正为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

㈢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

㈣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然起曰:“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节选自《旧唐书 傅弈传》,有删改)

注解:①荧惑:火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兹荧惑入井,是何祥也 祥:预兆

B.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 以:凭借

C.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会:符合

D.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 奉:侍奉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弈为人率直的一组是 (3分)

①弈对曰:“不为怪异” ②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

③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 ④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⑤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 ⑥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A.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弈侍奉汉王杨谅时,杨谅希望傅弈把“荧惑入井”这一自然现象解释为他的起兵符合天象,而傅弈的回答令杨谅很不高兴。

B.高祖做扶风太守时,对被免于杀头而调到扶风的傅弈非常敬重,等到高祖登基做了皇上后,就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

C.傅弈上书请求废除佛教时说,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地加以附会,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游手好闲。

D.傅弈平日遇到生病,从来不请医吃药。但他喜欢喝酒,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终 因醉酒而死,这足见他的放纵旷达。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采用“三实一虚”的形式考查。要自然联系课文所学,在整体把握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来推断文言文词的意义。B项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

9、【答案】B。其中②是写傅弈被唐高祖赏识和礼遇,侧面说明他有才学,不能说明他率直;④是说明傅弈懂得猜测皇帝的心意;⑥ 是不相信阴阳数术之书,是他“纵达”的表现。

10、【答案】D。【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文章的某一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D项“终因醉酒而死”文中无依据。

篇2:《旧唐书傅弈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旧唐书傅弈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傅弈

傅弈,相州邺人也。尤晓天文历数。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及谅举兵,谓弈曰:“今兹荧惑①入井,是何祥也?”弈对曰:“不为怪异。”谅不悦。及谅败,由是免诛,徙扶风。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及践祚,召拜太史丞。太史令庾俭,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忤炀帝意,入狱,竟死狱中,遂惩其事;又耻以数术进,乃荐弈自代,遂迁太史令。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于西域,言遥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令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争曰:“佛,圣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而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萧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所设,正为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

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然起曰:“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

(节选自《旧唐书?傅弈传》,有删改)

【注】①荧惑:火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兹荧惑入井,是何祥也 祥:预兆

B、时人多俭仁厚 多:与“少”相对

C、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会:符合

D、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 奉:侍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仪曹事汉王谅 又耻以数术进

B、乃荐弈自代 萧瑀乃遵无父之教

C、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 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D、佛于西域,言遥路远 礼本于事亲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弈“为人率直”的一组是( )

①弈对曰:“不为怪异。” ②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

③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 ④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⑤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 ⑥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弈侍奉汉王杨谅时,杨谅希望傅弈把“荧惑入井”这一自然现象解释为他的起兵符合天象,而傅弈的回答令杨谅很不高兴。

B、高祖做扶风太守时,对被免于杀头而调到扶风的傅弈非常敬重,等到高祖登基做了皇上后,就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

C、傅弈上书请求废除佛教时说,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地加以附会,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游手好闲。

D、傅弈平日遇到生病,从来不请医吃药。但他喜欢喝酒,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终因醉酒而死,这足见他的放纵旷达。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3分)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

(2)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4分)

②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3分)

参考答案

5、B(多,称赞)

6、A

7、B

8、D

9、(1)断句: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每错、漏二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采分点:“既”,已经,……之后;“数”,多次、屡次;“过”, 过失、过错;“之恨”,怨恨他,宾语前置。(各1分)

弈既与俭 同列, 数 举 俭之 过, 而 俭 不之恨。

傅弈和庾俭职位相同之后,多次举报庾俭的过失,但是庾俭不怨恨他。

②采分点:“非”,非议、誹謗;“亲”, 父母;“其……之谓”,大概说的就是……,宾语前置。(各1分)

臣 闻‘非 孝 者无 亲’, 其 瑀之谓 矣!

我听说‘非议孝道的人,(他眼中)没有父母’,大概说的就是你萧瑀吧!

【参考译文】

傅弈是相州邺县人,非常精通天文历法。隋朝开皇年间,凭着仪曹的职位侍奉汉王杨谅(隋文帝第五子,后为隋炀帝所杀),等到杨谅起兵,对傅弈说:“现在火星进入井宿的位置,这是什么预兆?” 傅弈回答说:“不是奇怪特别的现象。”杨谅不高兴。等到杨谅兵败,(傅弈)因为这件事而免于被杀,被调到扶风。唐高祖(李渊)担任扶风太守,非常敬重他;等到高祖登基后,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太史令庾俭,因为他的父亲庾质在隋朝时说了占卜预测吉凶之事,违背了隋炀帝的意愿,被打入牢狱,最终死(在)狱中,于是(庾俭)引以为戒;(庾俭)又以凭借占卜来升官为耻,于是推荐傅弈代替自己,傅弈就被提拔为太史令。傅弈和庾俭职位相同之后,多次举报庾俭的过失,但是庾俭不怨恨他。当时人称赞庾俭仁德厚道,并称赞傅弈坦率正直。傅弈上奏的天象变化情况,多次和皇上的心意符合。

武德七年,傅弈上疏请求铲除佛教,疏中说:佛教在西域,(在)遥远的地方制造祸乱,本地人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附会。因而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有的削发为僧,对父母君主无礼;有的游手好闲,穿上袈裟来逃避赋税。现在的和尚尼姑,请让他们还俗成婚,就有十万多户人家,生男育女,自然(对)国家有好处,可以使兵源充足。国家免于疆土被侵占的灾祸,百姓知道皇上的威严和自己的福分在的(地方)。又上了十一篇疏,言词尖锐率直。高祖(把他的意见)交给群臣详细讨论。中书令萧瑀跟他争论说:“佛是圣人。傅弈发出这样的`议论——‘誹謗圣人目无礼法’,请对他施加严刑。”傅弈说:“礼本出自对父母的奉养,终结于对皇上的侍奉。而佛祖(释迦牟尼)逃出城外,离开家庭,逃离背弃他的父亲;凭借一介匹夫的身份而对抗天子,凭借子女的身份却背弃亲近的人(亲人)。萧瑀竟然遵奉(这种)无父之教,我听说‘非议孝道的人,(他眼中)没有父母’,大概说的就是你萧瑀吧!”萧瑀不能回答,只是合掌说:“地狱设置的,正是为了(你)这种人!”高祖将要采纳傅弈的意见,恰逢传位而停止。

贞观十三年傅弈去世,终年八十五岁。临终告诫他的儿子说:“佛教扰乱国家,全世(所有)的人都被迷惑了,(我)只能独自偷偷地叹息,大家不听从我的(建议),可悲啊!你们不要研习佛教。”

傅弈平日遇到生病,未曾请医吃药,虽然研究阴阳五行之术,但并不相信这些。又经常在醉酒卧倒时,突然惊起说:“我一定要死了!”因此自己写下墓志铭说:“傅弈,与青山白云为伍的人,因醉酒而死,呜呼哀哉!”他的放纵旷达都表现在这一类事上。

篇3:旧唐书·李揆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李揆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⑵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答案:

4.(3分)C 5.(3分)A 6.(3分)C

7.(10分)

⑴(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篇4:《傅弈》文言文阅读

《傅弈》文言文阅读

傅弈

傅弈,相州邺人也。尤晓天文历数。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及谅举兵,谓弈曰:今兹荧惑①入井,是何祥也?弈对曰:不为怪异。谅不悦。及谅败,由是免诛,徙扶风。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及践祚,召拜太史丞。太史令庾俭,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忤炀帝意,入狱,竟死狱中,遂惩其事;又耻以数术进,乃荐弈自代,遂迁太史令。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于西域,言遥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令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争曰:佛,圣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而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萧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所设,正为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

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然起曰: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

(节选自《旧唐书傅弈传》,有删改)

【注】①荧惑:火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兹荧惑入井,是何祥也 祥:预兆

B.时人多俭仁厚 多:与少相对

C.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会:符合

D.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 奉:侍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仪曹事汉王谅 又耻以数术进

B.乃荐弈自代 萧瑀乃遵无父之教

C.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 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D.佛于西域,言遥路远 礼本于事亲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弈为人率直的一组是( )

①弈对曰:不为怪异。 ②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

③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 ④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⑤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 ⑥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A.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弈侍奉汉王杨谅时,杨谅希望傅弈把荧惑入井这一自然现象解释为他的起兵符合天象,而傅弈的回答令杨谅很不高兴。

B.高祖做扶风太守时,对被免于杀头而调到扶风的傅弈非常敬重,等到高祖登基做了皇上后,就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

C.傅弈上书请求废除佛教时说,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地加以附会,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游手好闲。

D.傅弈平日遇到生病,从来不请医吃药。但他喜欢喝酒,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终因醉酒而死,这足见他的放纵旷达。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3分)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

(2)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4分)

②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3分)

参考答案:

5.B(多,称赞)

语境

时 人 多 俭仁 厚, 而 称 弈之率 直。

翻译

当时人称赞庾俭仁德厚道,并称赞傅弈坦率正直

6.A(A.介词,凭借;B.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C.连词,表并列,并/连词,表转折,但是;D.介词,在/介词,对)

7.B(②是写傅弈被唐高祖赏识和礼遇,侧面说明他有才学,不能说明他率直;④是说明傅弈懂得猜测皇帝的心意;⑥ 是不相信阴阳数术之书,不是他率直的表现)

8.D

D选项

D.傅弈平日遇到生病,从来不请医吃药。但他喜欢喝酒,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终因醉酒而死,这足见他的放纵旷达。

解说:原文出现在第四段,终因醉酒而死文中无依据,是他自己写下墓志铭说:傅弈,与青山白云为伍的人,因醉酒而死,呜呼哀哉!是他的放纵旷达的表现。

篇5:旧唐书岑传阅读附答案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谦虚。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忧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辩,其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节选自《旧唐书岑文本传》)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元年,除秘书郎 除:任命官职。

B.抚弟侄恩义甚笃 笃:深厚,真诚。

C.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 速:招致。

D.非勋非旧,滥荷宠荣 荷:背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岑文本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善于写文章。他因作《藉田颂》、《三元颂》深受唐太宗器重,让他担任秘书郎,掌管国家的机密。

B.岑文本任中书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但他总是谦逊待人。就是对待出身微贱的旧友,也一定行对等的礼。

C.岑文本他孝谨仁厚,侍奉老母以孝顺闻名,抚养弟侄们情深义重,深得唐太宗信任。

D.岑文本虽居高官,他却住在地势简陋的地方,屋里连褥垫、账幔之类的'装饰都没有。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2)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忧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

9.岑文本的性格、学识、做人等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6、D(荷:承受。)

7、A(岑文本作《藉田颂》《三元颂》是在担任秘书郎之后。)

8、(1)平时对旧友,即使出身微贱,文本也一定与他行对等的礼。(2)我凭借平庸的才能,所居官职早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只担任这一个官职,还担心富贵过甚(招致灾祸),怎能再辱列太子的属官,来招致舆论的非议呢?

9、岑文本沉稳文静,廉洁朴素;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很好,善于写文章;不看中财富,不含慕权势,为人谨慎。

文言文参考译文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格沉稳文静,容貌气质好,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很好,善于写文章。贞观元年,被任命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兼职。正遇上太宗行藉田之礼,岑文本献上《藉田颂》。等到正月初一太宗亲临宴请百官的时候,文本又献上《三元颂》,文辞很美,文本的文才已经很有名气,李靖又称赞推荐他,于是太宗任命他为中书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文本认为自己出身书生,因此总是很谦逊。平时对旧友,既使出身微贱,文本也一定与他行对等的礼。文本的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侍奉老母以孝顺闻名,抚养弟侄们情深义重。太宗常常说他宽宏仁厚,忠诚严谨,我亲任他也信任他。此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任太子的属官,太宗想让文本也兼任太子的属官,文本拜了两拜,说道:我凭借平庸的才能,所居官职早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只担任这一个官职,还担心富贵过甚(招致灾祸),怎能再辱列太子的属官,来招致舆论的非议呢?请您允许我一心侍奉您,不愿再希求太子的恩泽。太宗于是放弃了让文本兼任太子属官的想法,仍然让他五日一参拜太子,皇太子按照宾友之礼,与他答拜,他就是这样被礼遇。不久被封为中书令,回家后面带忧色,他的母亲很奇怪,问他,文本说:我既非元勋又非先王旧臣,承受了朝廷过多的庞信和荣耀,责任重、官职高,这就是我的忧愁、恐惧和原因。亲威朋友有来庆贺的,文本就说:现在只接受哀悼、慰问,不接受庆贺。又有人劝他置产业,文本叹息说:我南方一平民百姓,空手进京,当初的愿望,不过做个秘书郎、县令而已。没有战功,仅仅凭着文章官至中书令,这已经到了极点了,承受那么重的俸禄,已经很不安,哪里谈得到再置产业呢?劝他置产业的人叹息着离开了。

篇6:旧唐书杜甫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旧唐书杜甫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 ,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 ,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规定五品以上官员佩鱼符袋。绯衣指紫色衣服。

D.“床”早在神农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的床兼有卧具和坐具双重功能。此处的床指的是坐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极力上疏救助。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2)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 ,儿女饿殍者数人。

答案

1.C (结合语境,疏通句子大意是解题关键,如杜甫枕靠着长江结庐,而非在浣花里,故可排除A项;过,在此是拜访的意思,而非错误、过失之意,故可排除B、D项。文言文句子多对称 ,这也是做题的抓手,如“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相狎荡,无拘检”。)

2.C(绯衣,为红色衣服。)

3.B(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错。原文是“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意思是他们没有获取功名,只是平民时关系就很好。“兵败于陈涛斜”非兵败郑国公严武。)

4.(1)杜甫趁夜色逃出京城前往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谒了肃宗,授官右拾遗。

(2)当时京城地区**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

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在原文中找答案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找出合适的答案。一年级的阅读理解并不难,只要紧扣原文,告诉学生答案肯定能在原文中找出,只需要细心的筛选答案信息就可以了。一般答案都是紧挨着题目中的关键词出现的。

循序渐进来解题

粗心和漏题是我们小学生解答阅读理解题目时经常犯的错误,因为阅读理解后面一般都有好几个题目排列在一起,这时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咬文嚼字,仔细审清题后,应按照试题的顺序一一来做答,这样不会漏题。

培养阅读方法

重视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要求写读书笔记。

如何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1、要理解中心思想

文言文阅读也是阅读,所以,首先就要弄清楚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写的是哪些人、哪些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如果是议论文言文,就要了解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

2、划分层次、结构

很多同学觉得划分层次比较麻烦,对于文言文来说恰恰要通过划分层次来帮助了解文章思想,文章结构,这样才能提升对材料的理解,降低出错率。

3、敢于直译

直译就是直接翻译,平时学习中,很多学生读古文都是“一边看文章、一边看译文”其实这样很不利于考试答题,因为,一旦到了考场同学们很容易失去答题信心,总觉得自己答的不对,所以,在平时要多练习直译,帮助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自信。

4、多读几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当我们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文言文时,不妨先不看问题,静下心来多读几遍文章,或许从中能找到解题灵感。

5、围绕核心思想作答

在做主观题时通常会用这三种方式来回答:(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目的就是要围绕核心思想来回答,即使有一些瑕疵,也不会影响总体得分,但是,如果撇开核心思想,就会离题万里,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得不到高分。

篇7:傅弈传文言文的练习以及答案

傅弈传文言文的练习以及答案

傅弈,相州邺人也。尤晓天文历数。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及谅举兵,谓弈曰:“今兹荧惑①入井,是何祥也?”弈对曰:“不为怪异。”谅不悦。及谅败,由是免诛,徙扶风。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及践祚,召拜太史丞。太史令庾俭,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忤炀帝意,入狱,竟死狱中,遂惩其事;又耻以数术进,乃荐弈自代,遂迁太史令。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令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争曰:“佛,圣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而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萧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所设,正为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

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然起曰:“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节选自《旧唐书?傅弈传》,有删改)

注解:①荧惑:火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兹荧惑入井,是何祥也 祥:预兆

B.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 以:凭借

C.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会:符合

D.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 奉:侍奉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弈为人率直的一组是 (3分)

①弈对曰:“不为怪异” ②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

③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 ④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⑤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 ⑥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A.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弈侍奉汉王杨谅时,杨谅希望傅弈把“荧惑入井”这一自然现象解释为他的起兵符合天象,而傅弈的回答令杨谅很不高兴。

B.高祖做扶风太守时,对被免于杀头而调到扶风的傅弈非常敬重,等到高祖登基做了皇上后,就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

C.傅弈上书请求废除佛教时说,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地加以附会,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游手好闲。

D.傅弈平日遇到生病,从来不请医吃药。但他喜欢喝酒,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终因醉酒而死,这足见他的放纵旷达。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5分)

(2)萧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5分)

【答案】

8、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采用“三实一虚”的'形式考查。要自然联系课文所学,在整体把握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来推断文言文词的意义。B项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

9、B。其中②是写傅弈被唐高祖赏识和礼遇,侧面说明他有才学,不能说明他率直;④是说明傅弈懂得猜测皇帝的心意;⑥ 是不相信阴阳数术之书,是他“纵达”的表现。

10、D。【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文章的某一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D项“终因醉酒而死”文中无依据。

11、(10分)

⑴、(傅弈)多次举报庾俭的过失,但是庾俭不恨他。当时人称赞庾俭仁德厚道,而称赞傅弈坦率正直。(得分点: “数”、“多”、宾语前置)

⑵、萧瑀竟然尊奉这种无父之教,我听说“非议孝道的人,他眼中没有父母”,说的就是你萧瑀吧!(得分点:“乃”、“非”、“亲”、“其……之谓”)

篇8:旧唐书·裴胄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裴胄,字胤叔,其先河东闻喜人,今代葬河南。胄明经及第,解褐补太仆寺主簿。属二京陷覆,沦避他州。贼平,授秘书省正字,累转秘书郎。陈少游陈郑节度留后,奏胄试大理司直。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浙西观察使李栖筠有重望,虚心下士,幕府盛选才彦。观察判官许鸿谦有学识,栖筠常异席,事多咨之;崔造辈皆所荐引,一见胄,深重之,荐于栖筠,奏授大理评事、观察支度使。代宗以元载隳紊朝纲,征筠入朝,内制授御史大夫,方将大用,载怙权,栖筠居顾问刺举之职,与不平。及栖筠卒,胄护栖筠丧归洛阳,众论危之,胄坦然行心,无所顾望。寻为行军司马,迁宣州刺史。杨炎初作相,锐意为元载报仇,凡其枝党无漏。适会胄部人积胄官时服杂俸钱为赃者,炎命酷吏员宇深按其事,贬汀州司马。寻征为少府少监,除京兆少尹,以父名不拜,换国子司业。迁湖南观察都团练使,移江南西道。前江西观察使李兼罢省南昌军千余人,收其资粮,分为月进,胄至,奏其本末,罢之。会荆南节度樊泽移镇襄阳,宰相方议其人,上首命胄代泽。胄简俭恒一,时诸道节度观察使竞剥下厚敛,制奇锦异绫,以进奉为名。又贵人宣命,必竭公藏以买其欢。胄待之有节,皆不盈数金,常赋之外无横敛,宴劳礼止三爵,未尝酣乐。时武臣多厮养畜宾介,微失则奏流死。胄以书生始,奏贬书记梁易从,君子薄其进退宾客不以礼,物议薄之。贞元十九年十月卒,时年七十五,赠右仆射,谥曰成。

(节选自《旧唐书裴胄传》)

篇9:旧唐书·裴胄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B.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C.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D.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通明经术。汉始以明经射策取士;唐代成为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同为士流所重。

B.解褐: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服,指开始进入仕途。

C.代宗:是中国古代皇帝谥号的一种。这里指唐代宗李豫,762年779年在位。

D.司马:古代官职,马在古代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司马即专门管马匹的官,后指掌管军政的官职。唐代时司马只是州刺史的属官,无实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胄重情重义。李栖筠对裴胄有知遇之恩,又与权臣元载不和,备受排挤;他去世后,裴胄不顾众人的劝阻,冒着得罪元载的风险,护送其灵柩回洛阳。

B.裴胄守正奉公。江西观察使李兼擅自裁减南昌军一千多人,将省下的军费,逐月献给朝廷,以邀功买宠;裴胄到任后,奏明原委,拨乱反正,取消了月进。

C.裴胄体恤下属。当时的权贵对自家的宾客非常严苛,宾客微有过失就被流放或处死。裴胄将犯错的宾客梁易从仅处以贬退,而受到所谓君子的鄙视与攻讦。

D.裴胄深受赏识。陈少游、李栖筠、许鸿谦、崔造等都对裴胄给予过举荐或提携;在荆南节度使人选上,皇上甚至首先提出由裴胄来接替樊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杨炎初作相,锐意为元载报仇,凡其枝党无漏。

(2)常赋之外无横敛,宴劳礼止三爵,未尝酣乐。

篇10:旧唐书·裴胄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裴胄,字胤叔,他的祖先是河东闻喜人,如今世代都葬在(定居)河南。裴胄考中明经,出仕填补太仆寺主簿。正值二京陷落,裴胄逃避到其他地方。叛乱平定后,授予秘书省正字,多次转任为秘书郎。陈少游任陈郑节度留后,奏请裴胄试任大理司直。陈少游被罢免后,陇右节度李抱玉奏请授予裴胄监察御史,他做得也不得意,于是就辞官回乡。陈少游任宣歙观察使,再次征召他入幕府,李抱玉很怒恼,上奏贬裴胄为桐庐县尉。浙西观察使李栖筠很有威望,虚心礼遇士人,幕府中广泛选用有才之士。观察判官许鸿谦有学识,李栖筠经常为他设专席,遇事常向他咨询;崔造等人都是出于他的推荐,许鸿谦一见到裴胄,十分器重他,就向李栖筠推荐,于是李栖筠奏请授予裴胄大理评事、观察支度使。代宗鉴于元载毁坏扰乱朝纲,征召李栖筠入朝,内定授予他为御史大夫,正准备重用,元载倚仗权势,让李栖筠担任顾问检举之职,二人相处不和。等到李栖筠去世,裴胄护送李栖筠的灵柩返回洛阳,众人认为他这样做很危险,裴胄坦然行事,无所顾忌。不久任行军司马,迁宣州刺史。杨炎刚当上宰相,坚决要为元载报仇,所有元载政敌的党羽无一幸免。适逢裴胄的一个部下将裴胄为官多年积攒的杂俸等钱贪污了,杨炎命酷吏员宇深查此事,裴胄被贬汀州司马。不久征召入朝担任少府少监,授予京兆少尹,因此官名犯父亲名讳而不就任,改任国子司业。升迁湖南观察都团练使,移任江南西道观察都团练使。先前江西观察使李兼裁减南昌军一千多人,收回部分资金粮食,作为月进献给朝廷,裴胄到任后,奏明事件的本末,取消了月进。适逢荆南节度樊泽移军镇守襄阳,宰相正商议替代人选,皇上首先提出由裴胄代替樊泽。裴胄一贯简俭,当时各道节度观察使竞相盘剥百姓增加赋税,以进奉为名,制作奇锦异绫。另外如有宦官前来宣读诏命,总是竭尽公家钱财来博取他们的欢心。裴胄对待他们很有分寸,都不过数金,除常规的赋税之外没有横征暴敛,设宴慰劳时也不过三爵酒,从不狂饮(纵情)作乐。当时的武将都蓄养了许多杂役宾客,这些宾客微有过失就奏请流放或处死。裴胄出身于书生,奏请将书记梁易从贬退,君子鄙视他招纳废退宾客不按礼法行事,众议也批评他。裴胄于贞元十九年十月去世,时年七十五岁,追赠右仆射,谥号为成。

篇11:旧唐书·裴胄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4.C(应为: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5.C(代宗是庙号的一种,李豫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

6.D(崔造举荐裴胄,文中没有依据。)

7.(1)杨炎刚当上宰相,坚决要为元载报仇,所有元载政敌的党羽无一幸免。(译出大意给2分;初锐意枝党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初,刚刚、才、开始;锐意,坚决、决心、一心;枝党,党羽、属下。)

(2)除常规的赋税之外没有横征暴敛,设宴慰劳时也不过三爵酒,从不狂饮(纵情)作乐。(译出大意给2分;常赋宴劳酣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常赋,常规的赋税;宴劳,设宴慰劳;酣,狂饮、纵情、尽情。)

篇12:旧唐书.良吏传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译文

旧唐书.良吏传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译文

任迪简,京兆万年人。举进士。初为天德军使李景略判官。性重厚,尝有军宴,行酒者误以醯①进。迪简知误,以景略性严,虑坐主酒者,乃勉饮尽之,而伪容其过,以酒薄白景略,请换之,于是军中皆感悦。及景略卒,众以迪简长者,议请为帅。监军使闻之,拘迪简于别室,军众连呼而至,发户扃②取之。表闻,德宗使察焉,具以军情奏,除丰州刺史、天德军使,自殿中授兼御史大夫,再加常侍。追入,拜太常少卿、汝州刺史、左庶子。及张茂昭去易定,以迪简为行军司马。既至,属虞候杨伯玉以府城叛,俄而众杀之。将纳迪简,兵马使张佐元又叛,迪简政③杀之,乃得入。

(选自《旧唐书.良吏传》)

【注释】①醯(xī):醋。②扃(jiōnɡ);门户。③政:通“征”,征伐。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众以迪简长者” 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行酒者误以醯进 B.以景略性严

C.我以日始出进去人近D.以啮人,无御之者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任迪简在军中宴会上,有人把醋当成酒来激他,他不以为意,帮助他人掩饰其过,且显得异常平静。

B.军中将主要推举任迪简当将帅,反而被监军怀疑他要篡权,被拘禁。

C.德宗派人去调查任迪简是否有篡权和私自逃出拘室之事时,任迪简具体地汇报了真实情况,为自己开脱了罪名。

D.任迪简宽宏大度,深得将士拥戴,朝廷也屡次提升他的官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及景略卒 卒: (2)表闻 闻: (3)具以军情奏 具: (4)及张茂昭去易定 去: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性重厚,尝有军宴,行酒者误以醯进。(2分)

(2)及张茂昭去易定,以迪简为行军司马。(2分)

答案

7.(2分)C 8.(2分)C 9.(4分)⑴死

⑵使……听到

⑶通“俱”,全、都

⑷离开

10.(4分) ⑴(任迪简)性格沉稳敦厚,曾有一次军中宴会,敬酒的人误用醋来敬他。

⑵等到张茂昭离开易定,又把任迪简提升当行军司马。

附参考译文:

任迪简是京兆万年人,科举中了进士。开始时(他)当天德军使李景略的判官。(他)性格沉稳纯朴,曾有一次军中举行宴会,敬酒的'人误用醋来敬他,迪简明知是醋,(但)因为李景略严厉,考虑到要牵涉到敬酒的人,于是勉强全部喝完,且伪装成喝了酒的样子来掩饰他的过失。又以酒浓度不够告诉景略,请换(酒)。于是军中都感激他。等到景略死后,大家认为迪简是长者,推举他当统帅。监军使听到这件事,把他拘禁在另一座房子中,军中士兵们纷纷招呼到一起,打开拘室门救他。(监军使)上表使皇上知晓,德宗派人来审察他。他全部用军情来汇报。(皇上)任命他为丰州刺史、天德军使,并从朝廷上授予御史大夫,又加封常侍,授太常少卿、汝州刺史、左庶子。等到张茂昭离开易定,又让任迪简担任军司马。(他)已经到任,下属杨伯玉凭借城池叛变,不久杨被众人杀了,将要延纳迪简,兵马使张佐元又叛变,迪简征伐杀了他,才得以进入易定。

旧唐书·裴胄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吕蒙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杜甫传

《阮籍传 晋书》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之高适传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爱莲说题目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材料附答案

《以人为鉴》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晋书-陶璜传》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总结

旧唐书傅弈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旧唐书傅弈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