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课堂如何运用语言艺术(共含10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enstai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经调查得知,数学与语文比较之下,绝大部分学生更喜欢语文。原因在于语文课比较生动!那么,数学教师们就应该责无旁贷去思考:如何让枯燥无味的数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数学?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兴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如何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呢?笔者在课堂上运用语言艺术,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例谈一谈数学课堂如何运用语言艺术。
一、运用形象性语言,提高学生理解的效果。教学语言的形象性就是向学生施以较之一般数学信息更新异、更强烈的刺激,从而引起学生大脑皮质的优势兴奋中心,促使信息有效地存储于学生的长时记忆之中,所以教学语言的形象性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笔者长期从事于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发现学生的知识积累比较匮乏。比如,一年级小朋友难以清楚认识并辨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在困惑中探索教学方法,笔者把立体图形比喻为妈妈,平面图形比喻为宝宝。“长方体妈妈”可以生出“长方形宝宝”,“正方体妈妈”可以生出“正方形宝宝”,“圆柱体妈妈”可以生出“圆形宝宝”,“三角形体妈妈”可以生出“三角形宝宝”。之后,让每位学生分别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角形体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学生在亲手创造“立体图形妈妈”生出“平面图形宝宝”的整个过程中,非常愉悦。教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准确、鲜明、生动的重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形象,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理解既形象又逼真,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
二、运用朗读艺术,突出重要的数学信息。有效的数学朗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笔者运用抑扬顿挫地朗读,主要用重音朗读突出关键性因素,让学生较快抓住一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在较短时间内理解数学知识。比如,笔者执教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时,从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引入,之后,在黑板作画,接着让学生自己读一读互相平行的概念。要求学生用声音表示出重点。一一请学生朗读“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后,笔者点评之后,示范朗读,再请学生说说老师读的重点是什么,学生清楚听出了同一个不相交两个词语读得比较重。让学生用同样的声调朗读这句话。因为重点突出,互相平行的概念立即在学生脑中建立起来。在课堂练习及作业中,相关概念的填空正确率非常高。又比如课堂练习题:“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请学生读一读,让其余同学听出这道题目的重点词是什么。学生抓住了重点词“过”,并朗读出来,在完成题目时,学生懂得把垂线穿过A点了。
三、运用儿歌、顺口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抓住儿童心理特征,采用一些简短,内容浅显的,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帮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且能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笔者教学一年级第二册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想加满十,一部分学生总是忘记个位想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十。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编了顺口溜:“个位相加满十,十位一面红旗”。请学生朗读这句儿歌,他们竟不由自主地打起节奏来,连后进生也高兴地用铅笔敲打文具盒,跟着读,由于儿歌琅琅上口,学生已经深深地牢记它了。之后,在相应的课堂练习中,引导学生若发现个位相加满十,请立即在加数两位数的右下角画一竖,代表红旗,提醒自己别忘了十位得加上个位进上来的一个十。教学一年级第二册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时,一部分学生总是忘记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个十,十位要减去一个十。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编了顺口溜:“个位不够减,十位带帽子”,并叙述:“冬天里,看到有的老爷爷戴一顶帽子,他们摘掉帽子后,我们有时会发现有的老爷爷少了头发,而我们在被减数的上面“带帽子”,相减之后,十位少了一个十。”听后,学生笑嘻嘻。笔者请学生边打节奏边读,再同桌读,之后,在相应的课堂练习中,引导学生若发现个位不够减,马上在被减数的十位的点上一点,提醒自己别忘了十位得减去个位借走的一个十。笔者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与以往教学班相比,正确率提高了很多。趣味儿歌,让学生轻松理解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成功地解决了计算中的难题。又比如,笔者执教四年级上册《画角》时,由于本单元的角只朝向左边或右边各有一条0刻度线,画角之后,让学生总结一下: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画角。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后,教师总结出“左外右内”。学生喜出望外,四个字让他们在用量角器时毫不迟疑地快速地准确地画出角的大小。又比如,笔者执教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除法时,试商时,四舍五入两种情况之后,让学生总结一下:试商怎样快速写出正确的商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笔者引导他们作出总结:除数四舍后,试的商一般偏大了,应把试出的商调小;除数五入后,试的商一般偏小了,应把试出的商调大了,最后总结出八个字“四舍调小,五入调大”八个字形象总结出试商的情况,有利于学生笔算除法速度的提高,及作为学生检查正确性的依据。
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运用论文
一、语言要准确、精练
准确、严密是数学的突出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述时应努力做到停顿得当、准确无误,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不违背数学学科的科学性要求。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概念、定理的表述更要分毫不差。语言精练也是一名优秀数学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的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要干净利落,尽量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经常频繁使用“口头禅”,不仅降低有损教学语言的连贯性,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注意力。
二、语言要通俗、形象
中学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转换处理,善于运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事例,运用通俗易懂、直观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得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明朗化,达到学生易理解、易接受的教学效果。其中,比喻法最简单有效。得体的比喻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而且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到一种会心的微笑,使学生在获得美好感受的同时,还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欲望。例如,针对一些学生在解答分配律题目时经常出现漏乘的现象,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假如A楼住的全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春节自己去拜访的时候,如果只拜访一楼的,不拜访其他楼层的,其他亲戚肯定心里不悦。乘法分配率同样如此,在乘的时候要先乘近的那个数,再乘远的那些数,可不能漏乘。通过这样一举例,学生出现漏乘的现象一下降低不好,正所谓教学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重要性。
三、语言要幽默、活泼
一堂课,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效果肯定大不相同。教育家斯维特洛也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利于调节学生学习情绪,有效组织教学,还有利于增添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些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课堂上时常出现学生情不自禁的笑声但学生秩序良好,这无疑得益于风趣幽默的语言艺术的运用。如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有教师授课时有个别学生在底下睡觉,针对此情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说:“啊,看来我的课讲得非常好!大家看,有的同学都因我的课而陶醉了!看看是不是还津津有味呢?”全班学生因此而笑,这个学生醒来后很不好意思,从此之后一直专注听讲。这位教师的语言艺术的合理运用肯定比揪住学生直接训斥的效果好得多,而且也彰显了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学中,一些顺口溜的总结运用会机器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让课堂锦上添花。顺口溜语言形式活泼,不仅读起来脍炙人口,而且用起来轻松自如,对提高解题效率大有裨益。如学习对称点的坐标内容时,总结如下顺口溜: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X轴对称y相反,Y轴对称,x前面添负号;原点对称最好记,横纵坐标变符号。
四、善于运用肢体语言
教师的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感悟到这一点,时常会将自己的目光洒遍教室每个角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正在注意自己,可以用严厉的目光来警示正在违纪的'学生,这种效果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而且还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注意力,无声中就控制了课堂秩序。因此,教师应善于将有声的语言艺术与“无声的语言”艺术相结合,达到和谐的课堂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肢体语言的时候不应刻意,避免过多的重复和夸大、夸张的动作,当然,更不能有有损教师形象的动作。
五、语言要饱含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意思是说教师语言表达要饱含情感体验,只有发自内心的包含情感的语言才具有感召力和表现力,才能更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它不是某一学科的专利,数学教学中也同样需要它。教师心情愉悦,课堂倾注情感,教学语言富有感情色彩,更容易激起学生积极地情绪体验,促进师生情绪互动感染,达到“以声传情、以音动心”的效果,从而创设高效课堂。反之,教师情感低落或消极,师生易产生情感隔阂,进而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指出的是,数学教学语言的情感表达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将教材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正确表达教学内容的同时,传达蕴含其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得到感情上的体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此外,情感表达时语言的节奏感,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都要恰到好处。
六、小结
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是一门很丰富但又很难掌握的艺术。每一位数学教学工作者都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精神把握好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有效运用各种具体方法将中学数学中那些抽象的、深奥的知识具体化、明朗化,使学生易懂更易接受。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研究、多实践、多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相信通过努力学生“闻其一,盼其二,听而思,思而得”的局面最终会呈现在自己的精彩课堂。
数学课堂语言运用浅谈教育论文
数学的特点是思维的严谨性,语言的准确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学科内容的形式化特征,数学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何把繁复的数学定义、定理,用数学的思想、方法通俗易懂的教给学生,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数学的内涵和要义,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语言表达方面的改善,依赖于语言艺术的提高,考虑到教育环境下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等特点,教学中的语言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注重数学课堂语言表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
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应体现在准确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上.准确性要求说话明白,概念应用确切.逻辑性要求说话严谨周密,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系统性要求说话条理清晰,前后连贯.如增函数概念如下:若对任意的X1,x2∈R且Xl 2.语言表达应具有启发性、探究性 语言的启发性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究性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还要含蓄,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能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探究出解决问题的规律,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语言状况是区分教学模式的标准之一.启发式教学,老师可能会用有启发意义的问句引导学生;探究式教学,老师可能会用研究探讨的口吻与学生一起琢磨某个问题.例如在学习完函数的奇偶性后,学生知道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一r(z).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基于奇函数的这个代数特征,我们能否联想到图像关于点(n,0)对称的函数,它是否也有类似的代数关系呢?引导学生利用图像关于点对称的知识探究结论:“若函数f(x)的图像关于点(a,0)对称,则有f(a+x)=-f(a—z)”,同样类比偶函数的性质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若函数f(x)的图像关于直线z=a对称,则有f(a +x)=f(a-x).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做到能为启发学生的思维产生联想,产生知识迁移,产生知识间的类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课堂语言应有直观性、趣味性、节奏性 语言表达的直观性体现在生动和形象两个方面.语言的生动性要求教师在抓住教材的本质进行分析的同时,又要语言幽默,以消除学生思维的疲劳;语言的生动形象,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认为[l]“每一位称职的数学教师都应当明白保护和培育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数学学习是培养和保护学生好奇心的最佳场所,这是由数学本身的特点所决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托语言,因此有人把教师的语言称之艺术中的艺术。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的语言艺术? 一、数学语言应该通俗易懂 数学内容逻辑性较强,内容较抽象,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精心组织,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和喜闻乐见的东西,准确无误地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数学知识明朗化,达到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的目的。其次,课堂语言还应讲究语法规则,不说半截话,不绕圈子,不含糊其辞,也不拖泥带水。 二、数学语言要准确规范 数学教师对定义、规律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除了准确外,还应规范,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 三、数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有位名人这样说过:“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这就说明了老师如能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大大地开发学生智力,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启迪学生的'智慧等方面,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又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老师传授的知识。 四、数学语言应该推理严密 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准确地表达所讲内容,用逻辑的力量去吸引学生,一环扣一环地“征服”学生。因此,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条理清楚、推理严密、不凌乱。不然就会使所讲内容尤如一堆沙子,前后内容连贯不起来。同时,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准确地把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全面概括出来,使整个一堂课的内容好像一串有大有小的葡萄一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课堂内容有清晰的印象和完整的记忆。 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多种多样,它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数学课堂运用讨论法的注意事项 课堂讨论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进步。曾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若是思想的话,每人都会有两个思想。由此可看出,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更有效的获取信息,再经过分析、转化、吸收,得到新的认识。而让学力各不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讨论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也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教学实践也证明合理、有效的运用讨论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思维的发展。但不是每次讨论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想使讨论发挥最大的效益,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讨论的目的要明确 教师在根据学生情况备课的时候应该要明确那些内容适合讨论,更要明确讨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讨论而讨论,还是为了强调重点、突出重点而讨论,或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讨论等等。所以要精心准备讨论内容,选择讨论内容必须遵循三点:一是讨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如果太简单,学生体会不到讨论的价值,但若太难,学生就很难取得成功,都会影响讨论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做出恰当安排。二是讨论的问题应是感兴趣的。没有兴趣就没有讨论的动力。可以事先让学生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找几个学生询问感兴趣的问题,使教师有一定的把握。三是能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上几点需要有机地统一,讨论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果讨论的内容比较枯燥,就要创设情境,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一般地说,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在发现和概括规律时,在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处,在运用知识进行判断、辨析时,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时,都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 二、讨论的运用要及时 在上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来安排讨论,根据学生的需要决定何时讨论,也就是说要把讨论的支配权给学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想让学生自觉主动的进入讨论,达到讨论的最佳效果,就应随时抓住学生的思维动态,以此选择讨论的最佳时机。如果教案上安排讨论的问题,经过提问后学生回答出了,就不应再讨论了。而相反的,如果提问后发现很多学生都回答不出,或是发现学生有争论、迷惑、理解不清的时候,哪怕教案上没有安排讨论,也应该及时的组织讨论,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 如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课的教学中,练习完成后我让学生谈学习的体会。有一学生就说:“既然公式法是由配方法而得的,而且适合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再说配方法解方程很麻烦,容易错,那么配方法就不重要了,可以不再用它解方程了。”马上其他同学都表示有同感,议论起来了。这是在我意料之外的,我没有针对性的给予回答,而是干脆让学生展开讨论,先讨论配方法到底重不重要,再讨论哪些方程用配方法解简单。经过积极认真的讨论他们认为配方法是重要的,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这一及时的'讨论不仅使学生体会了配方法的价值,又增强了解题的灵活性。 三、讨论的时间要给足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不是不想让学生讨论,而是怕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有时讨论要占去不少时间,考虑到教学进度,就草草收场,或是让学生课外去讨论。酣畅淋漓的讨论嘎然而止,不仅抹杀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而且也会影响到下一环节的教学,以后要想开展积极互动的讨论就难了。所以一旦组织讨论就要充分保证讨论的时间,发挥小组讨论的交流与合作功能,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定理和逆定理掌握不够,我就充分发掘教材,在一次复习课上化了大半节课让学生讨论两道题: 实际上这两道题是书上的例题,要求是不准看书,回顾所学的知识讨论解题的方法,并说出最简便的方法。如果讨论时间不充足,学生讨论的结果仍是书本上的方法,而想不到题(1)可以过A作△ADE的高AF,通过证AF是BC的中垂线得AB=AC,题(2)可过D作AB、AC的垂线段DE、DF,由角平分线定理得DE=DF,再证出∠B=∠C,得结论。而且都比书上的方法简便。为达让学生灵活运用定理解题,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力求解题简便的目的,化再多的时间讨论也是值得的。 四、提高讨论的参与率 有效的讨论应是全生参与的讨论,如果只是小面积的讨论,哪怕讨论再积极也不是成功的讨论。 首先,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成为学生的伙伴、合作者,要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其次,要多一份容忍。对于讨论中一些不理想的表现,要多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去思考,学会理解、宽容和科学引导,切忌“讽刺挖苦”,“大发雷霆”,从而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者,要尊重学生。让他们畅谈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不要因为学生的观点不对、不好或不符合老师的思路就中途打断其发言,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最后,要多鼓励。对学生的讨论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不仅要鼓励学力高的学生的奇思妙想,更要鼓励学力低的学生的积极态度和勇气。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讨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参与率就高了。 五、讨论要在指导中进行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讨论亦是如此,“放羊式”的讨论是低效的。所以讨论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讨论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首先,要安排好小组讨论的成员。让学力各不相同的学生合理的组合,这样既能提高学力高的学生的能力,又能使学力低的学生得到帮助,从而提高讨论的实效。其次,教师在参与学生讨论时,要及时发现学生讨论方向上的偏差和讨论过程中思维“卡壳”的地方,给予必要的疏导,使讨论顺利进行下去。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文明、规范的讨论。要让学生明白讨论是一种“研讨”,要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冷嘲热讽要以理服人。要求发言的同学组织好语言,归纳总结小组的讨论结果。要求学生及时反思,认真分析自己在讨论问题上的偏差,纠正自己的认识等等。让讨论在规范中进行,不断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讨论的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及在教育领域中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篇4: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5:数学课堂运用讨论法的注意事项
篇6: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运用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有”,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有位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
[1] [2]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赵仁安
--------------------------------------------------------------------------------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基本上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 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甚至发生有学生上课专门统计教师说“口头禅”的次数,有的都是语言重复,拖泥带水,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2 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怎样才能实现上述要求呢?
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大学时期的一位教授在讲解“阶乘”的概念时说:“100!这个结果大的惊人哟,所以我们使用!”。“数的阶乘”这个概念,从意义到算法,使我们记忆深刻,终生不忘。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据说陈景润的老师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句话产生的神奇的力量,激励陈景润开始摘取皇冠明珠的万里长征,他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终于创造了数学的辉煌。
3 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证题思路,结合当今中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我分析题意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学生轰堂大笑,这既提高了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要不得。
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辍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
三是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运用幽默语言时,应该注意将幽默与无聊的插科打诨和耍贫嘴区别开来,不能人为地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不可滥用幽默讽刺挖苦学生,因为不管幽默批评多么高明,都难免不带有讽刺意味,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人格,挫伤了学生的自尊,那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了。
4 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但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象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不过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1)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2)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3)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4)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四点所包罗,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若如此,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赵仁安
--------------------------------------------------------------------------------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基本上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 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甚至发生有学生上课专门统计教师说“口头禅”的次数,有的都是语言重复,拖泥带水,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2 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怎样才能实现上述要求呢?
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大学时期的一位教授在讲解“阶乘”的概念时说:“100!这个结果大的惊人哟,所以我们使用!”。“数的阶乘”这个概念,从意义到算法,使我们记忆深刻,终生不忘。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据说陈景润的老师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句话产生的神奇的力量,激励陈景润开始摘取皇冠明珠的万里长征,他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终于创造了数学的辉煌。
3 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证题思路
[1] [2]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文/鲍金娣
摘 要:交互式电子白板已成为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辅助教学手段,它为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电子白板的恰当使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将电子白板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补充和完善,引导学生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 语言艺术作文
★ 数学课堂心得体会
★ 小学数学课堂反思
★ 数学课堂活动方案
★ 数学课堂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