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菊韵缠香散文(共含8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phj13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菊韵缠香散文
一阵秋风凉,一场落花殇,秋一个转身,便走到了季节的深处。
“寒花已开尽,菊蕊独盈枝”,菊花带着霸气,迎着寒霜,凛然开放。
秋来陌上,还有人家的篱笆墙旁,一簇簇,一片片,开的极其温暖而娇艳。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几乎成了世人歌颂秋菊的名篇,成了人们向往的桃花源,只有一看到篱笆,就会联想到修篱种菊。而李清照的《醉花阴》,虽然是写离愁的,但我更喜欢那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在一个秋日的黄昏,暮色四合,篱笆墙下,大朵大朵的菊开着,金灿灿的黄,暗香盈盈,恣意又美好。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喜欢菊,不但但是喜欢菊的清雅与幽韵,让人能够在喧嚣的尘世里陶然忘忧,而是菊的傲霜顶露,在渐寒的深秋里,依然能够我行我素。一点芳蕊,素心淡淡,在薄凉的世间,卓然于世,活出一份优雅,一份超然。做人亦如菊,不惧风霜,不怕严寒,荣辱不惊,纷扰不争,即使在萧瑟的深秋里,一样活的清雅出尘,淡然从容。
亦联想到了一个叫菊的女子。她是我们这个小城里服装生意做的最火的,远近闻名,只要一提起她,无人不晓,人们都会情不自禁的称道,这个女人,不简单!
第一次光顾她的门店时,先是被她的店名所吸引了,光洁明亮的牌匾上赫然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菊韵缠香服饰。人在那一刻,突然呆掉了,心就在那个“缠”字上,缠了又缠,“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这样的菊韵,这么醉人的清香,怎么能不牵住人的心,绊住人的脚呢?
进得门来,各色服装琳琅满目,顾客络绎不绝,店铺很大,整洁明亮。服务小姐在忙忙碌碌地来回为顾客介绍,不厌其烦地试穿,收银台上人们在排队。正中央是店主人的办公桌,一张豪华的老板桌上,摆放着一尊玉佛观音,还有一颗硕大的翡翠白菜。那是生意人为了求的平安、发财的象征,“白菜”与“百财”谐音。在她的桌前,还养着几盆菊花,金黄的,素白的,明晃晃的`耀眼,芬芳宜人。看到这些,你可以想象的到主人的生活是非常奢华而高雅的。
菊正在为顾客挑选服装,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一件藏蓝色的高档金丝绒旗袍,裹住了丰满而又不失苗条的身材,说话慢声细语,温文尔雅,一看就是个经历过世事,而从容不迫的人。谁能想象的到,在这个优雅女人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呢?
菊生在农村,婆家弟兄好几个,经济条件不好,男人又是个只会守着二亩薄田过日子的人。 八十年代末,经济已经开始搞活了,菊于是想去试一把,尽管男人不支持。她开始去摆地摊,卖一些鞋袜、童装之类的小商品,每天早出晚归,风里雨里,不辞辛苦。这样的奔波尽管苦点累点,但总算有了一些微薄的收入,于是,她便又租下了一个店铺,开始卖成人服装。在她苦心经营下,生意慢慢有了起色,男人也帮着一起打理生意。一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店铺,这时候的生意越来越好了,店里人手不够用,于是就雇了好几个雇工。在菊的带动下,婆家的几个弟兄也干起了服装生意,全家人的日子,一下子旧貌变新颜。几年后,他们都在小城安了家,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好人家。
谁料想,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菊的男人竟然与店里一个年轻漂亮的雇工好上了,而且非要离婚不可,原因是,那个女人已经怀了他的孩子。在家人都反对无效的情况下,菊毅然决然地与他分手了,婆家人不同意,娘人家不同意,亲朋好友都认为菊这样做太软弱了。可是菊的态度也很坚决,说,既然木已成舟,又何必强求?叫他走吧,我给他自由。老公和那个女人结婚了,也同样做起老本行。
菊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唯一的一个老婆婆一直就和菊亲近,这次也和儿子断绝了关系,干脆搬到了菊家里。孩子由婆婆照顾着,菊一门心思做她的生意,生意越来越红火,菊已经开了三个分店,并且有了自己的品牌。而男人的生意却越来越萧条,一边是门庭若市、熙熙攘攘,一边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在的菊,已经把生意做到省城里去了,而且还在省城给两个孩子买了两套楼房。而男人这边生意却干不下去了,偏偏他们的孩子又得了白血病,别人都说这是报应,菊却叫人给他们送了一些钱过去,说,孩子是无辜的,我不能见死不救。感动得男人和那个女人都给菊跪下了。
菊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不会做缠绕树的藤,靠别人来生存,她不是月亮,靠太阳来反射自己的光。她是一棵顶天立地的树, 几经风雨,历尽沧桑,依然活出自己的坚强。她是一枝傲霜的菊,凌寒盛开,独自风情,在薄凉的时光里,活的优雅而从容,一颗尘心,早已雕琢的波澜不惊,人淡如菊。
如果说,菊一样的女人,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那么,就多赏赏吧,她能愉悦你的心情;如果说,菊一样的女人,是一剂美味的鸡汤,那么,请多喝点吧,她能滋养你的心灵。
菊香深处散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体味着王维笔下的意境,我们几个笔友,应肖兄之邀,去他那儿,看野,赏秋,品菊香!
就是这肖兄,和我是有些缘分的。同道,文友,且不谈;他的夫人,和我的夫人,同一个姓,同一个字辈,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又是同一个谐音。遇上肖兄,我总会亲切地戏称他为“连襟”。
――有他盛情相邀,焉能不去?
车到黄庄,我们下车。雨,还在丝丝缕缕地下着,真的是秋意绵绵呢!
可肖兄他们,早在路边迎候我们了。
在陈列着几盆野菊的的客厅里,我们一杯茶还没有喝完,肖兄旁边的汤总便发话了:“走啊,请你们去看野,赏秋,品菊香!”
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漫步在乡野泥泞的阡陌,弥散在我们心头的,是一种久违了的轻松和怡悦。
一位老农,真的是披着蓑,戴着笠,牧着一头膘肥体壮的大白牛。
同行的一位编辑,这个只是从电一影上电视上看到过水牛的文静的小女孩,不由得高兴地欢呼起来。
就这么在这乡野泥泞的阡陌上走了好长好长的一段路,一条宽宽弯弯的.河流,波光潋滟地流淌在我们脚下了。
绿绿的水藻,青青的芦苇,在水中静默着。
看得见,水中的小鱼小虾,在亲密地嬉戏。
在这泥泞的阡陌的尽头,是一座清清爽爽的茅屋,茅屋前,一张方方整整的餐桌。
有自来水龙头在屋外接着,有水码头往河面通着,三三两两的草鸡,并不怯生的,在长着野草蹦着蚱蜢的空地上转悠着。
茅屋,像是人家又不似人家。
几株野菊,在檐前屋后,青青绿绿地长着。还没到开花的时候,可菊茎上,已经打满了肥肥嫩一嫩的花骨朵儿,在缕缕的清风中,很见精神地摇曳。
面对着茅屋的,是一望与莽莽的苍天相连相接的淼淼的水面,至少有千儿八百亩的面积吧!
我们问汤总,“这是你们经营的蟹塘吧?”
“何止就这八百亩的水面!”好像身为副总吧,肖兄答道,“在盱眙,在大丰,在兴化各地,我们有一二万亩的养殖面积,单员工,就有三四百人呢!”
这时,一位员工,用一柄丝网,从蟹塘里拖上来一网,我们看到的,是一只只蜘蛛大小活蹦乱跳的蟹苗儿。
“这是准备着明年放养的,一二万亩的水面,该得多少蟹苗儿?手中有了,心中不慌。”汤总向我们介绍道。
听到这儿,我们对这位虽然相貌平和语调恭谦的汤总,也不由得刮目相看起来。
傍晚了,夜幕渐次地降临。
当我们在茅屋前那张方方整整的餐桌上坐下的时候,肖兄告诉我,这茅屋,便是看蟹人简单的居室。
此刻,那在清风中很见精神地摇曳着的几株野菊上肥肥嫩一嫩的花骨朵儿,也似乎送来了丝丝缕缕的芬芳。
“喔,忘了告诉你们了,我们公司的名称,就叫菊香呢!”也许,就因为这么一个好听的名字,汤总的脸上,显现出难得的自豪。
我们,从小城上来的几个人,也不由得心旌摇曳了――
在这清风送爽的乡野上,波光潋滟的河流旁,烟波浩渺的蟹塘边,看野,赏秋,品菊香,不也是人生的一种风景?
菊香弥久散文
空间里一篇关于野菊的文章阅罢,让人感慨。
野菊,其实就是那普天之下随遇而安、于山野、荒原,于道旁、崖畔上便可扎根、开花、艳丽、芬芳的芸芸众生!无须太多的关注、没有舒适的花棚,于阳光、雨露,于风中、于雾中,独自生生不息、年年春风吹生,于百花尽疏、千叶变色之际,在秋风落叶的季节,在人们伤感着秋的萧瑟、叶的凋零的时候,于清凉、荒芜的地方依然装扮着秋的迷人、秋之韵味!
菊之多品,如人之多样。众生众相、千菊万姿。从小,在乡间的.土道边,在村前、村后那沟沟坎坎里见惯了那些或黄、或白,形态差异不大的菊花,如葵花般的朵儿,只是小了许多,小的只有指头蛋大小。这些小小的菊花、瘦弱的身躯,现在想来,也许正是乡间民众的一种写照!
朴素无华的简洁、明快的外形,简单的两种颜色,一样在秋风中摇曳秋色、为秋生姿,用自身的无华在走过繁华、走向萧瑟的秋风里芬芳着季节!
走出乡间蜿蜒的土路,走向繁荣的都市,走近那万紫千红的世界。街头巷尾百花争艳,那植物园内的万千花草、树木,让人目不暇接,还真的有种刘姥姥走进大观园的感觉!
这都市的街头、广场,还有为节日、庆典、活动专门摆放、设置的各色各样的花圃、造型,凡此种种,看的多了,便没有了太多的兴致。无非,一种应时、应景的摆设,那花儿、草儿,或许可证再生,但大多就此走完了季或是一生的风光!
时代在进步,媒体也走向发达。菊花的品种也慢慢地了解了不少!闲时,打开那一幅幅动人的照片,眼前一亮、心弦跃动,这世间万物的美妙,被现代科技所定格、记录。那乡间难得一见的、千姿百态的花花草草,让人感受到了这自然的美妙绝伦与多彩多姿!
走过万水千山、到过大江南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情似乎趋于同化。那人为的培养、专门的订置,让花儿、草儿看似繁华似锦、品种繁多,没有了天地精华与灵气地汲取、离开了风雨兼程,那艳丽的容颜显得有些稚嫩,没有了天地间沐风浴雨的厚重、底蕴!
每每于闲时,走向郊外、走近自然,总有种亲近感。看到那于四季风中飘逸着的花草,总是引起对那些乡间记忆中的花草的回忆。
那是自然之美,在风中舒展身姿、芬芳添香。少了娇情的做作、多了自然的浓郁。自然之美无可取代,让自然延续、让自然之美久长!
其实,那如野菊般朴素、简洁的乡间的众生一直在乡间的风中芬芳着……
菊香满心散文
品一杯淡淡的菊花茶,秋天的味道便跃然于淡然的茶香中。几朵滁菊,在热烈的冲洗、浸泡下涅盘重生,再次清灵淡雅地开放,散发出醉人的清香。它舒展美丽的容颜,清香依旧。爱在深秋花开时,醉在菊香最深处。这是一种岁月悠悠的回味,是一种沧桑无悔的真情。
寒冷的冬日里,收到了好友寄来的菊花茶,滁菊素有“金心玉瓣,翠蒂天香”之美誉。梅兰竹菊之为四君子,只是因为梅的冷傲清高,兰的清淡雅致,竹的高风亮节,菊的.淡泊清华。四君子中,我偏爱菊的高洁淡雅。“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菊花不仅是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还被赋予隐士、斗士、伤感、高洁的象征。
品茶品人生,相知风雨中。当丝丝清香入口入心,我仿佛看见,一朵菊花沁着夜的清凉,浴着月的华光,清香妩媚地绽放。“英姿俊逸拥千鬟,蕊抱枝头密叶间”。它仿佛是月的精灵,花中的仙女,不为点缀,不为争艳,只为自己淡定的存在。一份真情在秋风的摇曳中诠释着相知的美丽。在岁月沧桑里感叹生命的轮回;无论相隔多么遥远,只要心是近的,就能温暖彼此的心。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轻盈的在杯子里飘浮着。芬芳之外,世间纷扰便远离了。此刻,心里最怀念的,是一份久远的真情,就如手中这杯茶的静澈。一杯淡淡的菊花香,一卷淡淡古诗词,让我顿悟超然。“不学落红飞满地,长留高洁向人寰”。心素如简,人淡如菊,是我向往的一种人生境界。
茶在唇边淡然而清香,杯中的水随思绪缓缓流动。浅浅的芬芳扑面而来,不由感叹,一朵菊花在绽放的一瞬间,就拥有了所有的美丽。在氤氲的茶香中品味岁月淡淡的清香,回味幽香久远的情愫。我明白了菊花能与清寒相伴,这是惊艳的美丽。一颗诗心,一点情怀,醉在菊花的清香中。其实,只要能读懂一个世界,便能读懂一颗诗心。
人生如茶,菊香满心。怀一颗澄澈的心静静地品味菊花茶,是一种极致的美丽。谁知茶心?谁解花语?有一种情怀淡如茶,有一种人生淡如菊。
深秋的菊香散文
秋,渐深。早晚,已经有些寒冷了。地上的落叶越来越多,踏着这厚厚的地毯,走在傍晚的风里,似有似无,又闻到熟悉的味道。淡淡的苦,淡淡的香,似乎从遥远的天际而来,也似乎从心灵的最深处,缓缓回到记忆的最前端。深深的喜欢,因为这种味道特别能让一个人安静下来,特别让人觉得神清气爽。喧嚣的日子,放一盆菊花在眼前,会让自己忘记室外的秋叶飘零,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万物凋零,还有一片让人感动的.欣欣的希望。每天,看着不多的那几颗花骨朵在渐渐长大,悄然盛开,是一种说不出的幸福。
最早喜欢菊花,还是在小学的时候。那年秋天,天已经很冷了。所有的草,和树叶都已经干枯了,没有一点生机。大概,从小就是个比较善感的人。记得当时正直阴雨天气,心情有些压抑。慢吞吞的走在路上,突然发现路旁,有几朵野菊花开的正欢。白色的,小小的花朵,正在努力的盛开。柔嫩的花瓣,在风里微微的摇曳。我一下子奔过去,轻轻嗅了嗅,很喜欢那种淡淡的馨香。却最终也没舍得把她们采下来,带回家。记得,我怕被其他人看到后会破坏,还故意按了按那花束,然后依依不舍得走远。没想到,等第二天我再次经过时,还是没有了,只剩下有些凌乱的枝。为此,我好几天都觉得不开心。
后来,每到秋天,我都要买两盆抱回家。有时间,我就会仔细观察她们,陪伴她们盛开,凋落。似乎已经习惯了每年这个季节,家里充满的这种菊花的味道。潜意识里,我应该是惧怕这种深秋的。天气变得渐渐寒冷,让人分外怀念那些曾经的暖。花木都渐渐老去,也让人生出很多愁苦的情绪。只是,这盛开的菊花,似乎冲淡了那种落寞,带来的,是这个季节独有的芬芳记忆。喜欢这不娇不媚的花开,静若处子般,在某个角落里,缓释积攒了一世的柔情似水。比起春天的百花争艳,更多了一种自信。与世无争,却在这片天地里,成为最美的风景。
若有来世,愿做一株菊花,开在伊人的深秋里。
领略菊韵之郁香作文
金秋时节,百花纷纷枯萎的季节,唯有菊花傲霜怒放,又到了赏菊的好时节。中山公园开展了“第二十三届群众菊花展览”,真是令人兴奋,看菊花自然是少不了我的份。这天早上,就与朋友一同来到公园仰慕仰慕这菊花的风采。
春花已开尽,菊蕊独盈枝
步入中山公园,从远处传来一阵芬芳,没错,这就是菊香。我贪婪地吮吸这气味,不浓不烈,淡淡的,宛如一杯刚泡上的菊花茶,是那样的诱人,使人心旷神怡,一下子就有了好心情。随即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菊花盛世图”,远远望去简直就是一菊花的大家族,红的白的黄的紫的……我和朋友小步跑了过去,但都不知应从何看起,实在是太多了。来到了菊花展览的主要地点,这里就好像与外界隔了一成膜,菊香布满这区域所包围的整个天空,而外界就好似与这个天空格格不入了。在这里,每朵花都好似一个人,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芬芳,各有各的姿态。品种也十分多,有很多都是我叫不出名字的。
此时,我想起了对菊花情有独钟的诗人陶渊明,若是他来到了这里,肯定大喜,再作许多有关与菊花的诗词,然后留在这里长居了。
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
对于菊花,我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感情倾注在里面,既朦胧又清晰,我沉静地注视那一盆盆花儿,俯下身来,仔细端详着它。这是一盆叫做“帝花女”的菊花,外观上有几分与向日葵相似,深黄色的花心,米白色的花瓣,是呈豆芽状的,它们拥簇着围着花心,好像一大群好朋友围在一起,手牵着手。墨绿色的叶子更加衬托出花瓣的雪白,它的身材挺好的,花枝大概有十几厘米,不粗,很是细小,样子实在是纯洁。在它的隔壁则是一盆不起眼的小野花,名字我叫不出,这应该是养花师傅用来作陪衬的,它是大红色的,花瓣已有几瓣已经掉在在地上了,看起来有几分可怜,我拿起相机帮它拍了张相,希望下次的花展主角就是它了,正所谓天使轮流做嘛。就在这时,一盆紫色的菊花引起我的注意,对于它的花瓣我十分好奇,是呈龙爪型的,看起来没有半点龙的威猛神气,反倒显得十分娇滴滴,十分含蓄,像极一位怕见生人的少女,再仔细看,它的花瓣颜色并不均匀,越往花心颜色越深,花瓣边缘则是浅浅的紫色,似有似无,带着几分神秘的色彩,而且花瓣长短不一,但丝毫不影响她的姿态,反倒为它增添几分韵色。一盆仅有几朵,来到这的人都会俯下身闻闻它的气味,吸取菊花之精华,就好似喝了一杯菊花茶。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在这个开满菊花的大观园中,花名也是一项特色,每一种菊花都有各自的花名,形象而又贴切,意韵超凡,如有以花色命名的白菊花:银丝串珠,飞黄腾达,绿阳春,绿衣红裳,玉蟹冰盘,枫叶芦花等等;或以借诗词典故命名,如人面桃花,黄石公,红叶题诗等等;或以花的造型,如柔情万缕,长风万里,圣光秋月,圣光华宝等等。
绕着花坛走了一圈,和朋友停了下来,我们坐在长石板上休息,旁边有几位观花的老人,听了听他们的谈话内容,原来是在评价这些菊花。一位身穿灰色马甲的老人指着前面的一大花篮中的菊花说:“这花的色彩不突然,太过平凡,色彩的'搭配欠佳。”说着,又向前俯了俯身子,眯着眼,闻了闻那菊花,失望地摇了摇头,看得出他对这花印象不怎么样。和他一同来的还有另一位老人,他仔细观察了这花的形状、颜色,笑逐颜开地说:“我想全场也找不出比这花再有气势的了,它的色彩搭配极佳。不错,不错。”显然,他很是满意这花。然后,他们几人又围在一起讨论,各抒己见。一朵花的好坏,全在于一个人的评价,每个人的态度都不同,两个老人的立场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但花儿仍旧是花儿,不会因人们的评价而或喜或悲,仍旧保持它们各有的品性,实在是难得。
菊韵祥瑞庆华诞
菊花,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雅士歌颂它,对它情有独钟,我想应该与它那朴实无华的气质,始终向上的姿态有关。今年的菊展,以菊花和园林艺术为载体,以花为媒,以菊聚友,体现的是和谐,生态的宜居环境,而且同时也延续庆祝国庆60周年华诞的喜庆氛围,真是双喜迎门,将菊花精神与民族精神融为一炉,让这种精神继续的发扬光大。
菊,在今天,我领阅到你那独特的风采,那浓郁的沉香!
悠悠荷韵香散文
中秋节前一天,我们几个人聚会,多日的劳累很需要放松。
汽车左转右拐在青纱帐掩映之中我们停下来,一下车第一眼看到的是长长的竹篱笆和爬满篱笆的水果黄瓜,黄瓜顶花儿带刺,一条藤蔓上竟然结了三个黄瓜呢!真是硕果累累!隔着篱笆,分明看到一畦畦齐整的小白菜、白萝卜、豆角,我知道一会儿我们吃的饭菜都来自于此了。
穿过一座宽两米长五六米的木质小桥,一座灰瓦黑门赫然矗立在眼前,左右围墙各挂一只巨大的水手轮盘,门头赫然书写着:荷苑农庄。这是一个典型的农家院饭庄。一进院门,迎面是几座茅草屋,两侧碧水环绕,长柳拂地,红色稍长的宫灯亮了起来,恍然之间仿佛到了江南水乡一般,再往里走,一道圆圆的门口把院子隔成两部分,原来荷花在这里,已经是初秋了,荷花是没有一点影子了,然这一池残荷却各个擎直茎叶,在向晚的秋风之中傲然挺立,我沿着荷塘漫步,眼前禁不住浮现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季羡林的《清塘荷韵》,荷花总能给文人墨客带来无限遐想和深深哲思。弹指一挥间,那些作者都经逝去了,而那绝美的篇章还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漫步在荷塘边,忽然“噗通”一下,吓了我一跳,原来是青蛙,“咕呱”一声,算是和我打招呼了,在往前走,“扑通扑通”好几声,这次是鲤鱼了,我知道一会儿它们中的一个也会被端到我们的餐桌。一圈转下来,农庄最北面一堵墙最吸引我了,那是十七块展示牌,编纂者是何萱,作画者是李雷波。常山郡沿革及名人典故,在这里我再一次感受到千年古县浓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我深深地被他们打动。人物故事叙述详尽,绘画精致,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着实令人扼腕赞叹!
同事喊我了,我恋恋不舍地和这一池残荷那一堵墙作别。沿着荷塘竟然看到一丛格桑花,花型硕大肥美,花色或白或红或粉,夕阳之下依旧艳丽妖冶,忍不住驻足观赏,几只蜜蜂也来这里凑热闹。旁边一只木桌上晒满韭菜花,丽忽然冒了一句:“野韭菜花吧!往年我爹要是在的时候是不愁吃这个的。”我知道,我们那边山里有许许多多这种野韭菜,每年这个时节田野里望去,随风摇曳的头状花絮的就是野韭菜花,掐下晾晒干,装进塑料袋子里,做手擀面时用油稍微炝一下,那香味儿隔着院落隔着围墙,一直飘到大街上,尤其是下雪天更是奇香扑鼻。此时眼前的韭菜花却只有一缕若隐若现的香气,和记忆深处的浓香无法匹敌!
同事再三催促,进屋落座,一杯浓浓的荷叶茶驱走十几天的疲乏。这里只有同事只有兄弟姐妹。的秋天,我们相识相逢,弹指一挥间,都快二十几年了,漫漫历史长河中,没有几个二十年。大家谈起往事谈起往昔,谈起那已经成为历史名词的“乡中岁月”,不胜感慨,在乡中我们这一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何校的带领下,愣是把那乡中生活过的有声有色,在这里我们由毛手毛脚成长为教学能手,以后陆续调离,曾经一家人一样的兄弟姐妹也分散开来,然而兜兜转转,我们九个人又走到一起,仔细算来曾经共事时间最短的.也有七年之久,时间长的竟达十八年,这份情谊,怎可忘怎能忘?慢慢地走的路多了,才知道时间沉淀的是最真最纯的情感,世俗的眼也会看透世间万象,就像眼前这一池残荷一般,虽然经历岁月的风霜洗礼,然而历久弥香。
我们的菜品上来了,在淡淡的荷香中,品一口清肠解乏荷叶茶。看一看简单但是不失雅致的杯碗盘碟。吃兴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四个凉菜,品相极佳,或衬以荷叶或配以小白菜,入口味道纯正,耐人咀嚼。凉拌藕片,藕片上面洒一层蒜末,整齐地码放在满是褶皱的荷叶之中,谁在凌空起舞?水煮鱼的鱼是从池塘里现捞的,鱼儿肥美味道极鲜,真值得大快朵颐!拔丝莲子更是甜脆可口,老板贴心地放置一碗清水,那糖丝不长不短刚刚好!吃着美味,纵情笑谈。“举杯邀明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所有的烦恼不快此时此刻都会烟消云散。等到我们老了,真的很是渴望这种醇美的田园风光,更渴望那举杯畅饮的欢聚一堂!时间过的飞快,转眼之间我们要和它作别了!
坐在车中,回望“荷苑农庄”,在轻轻浮起的夜雾之中是那么静谧安然,我们轻轻到访,又挥手别离。唯有那荷韵依然缠绕在心头,香味浓郁,在心头久久弥漫令人难以忘怀!
菊香抒情散文
在这个小城,当钢筋水泥大量涌入时,沟壑消失了,农田消失了,四合院消失了,小菜园、篱笆墙、菊花也消失了。赏菊本是一件平常的事,也变得举步维艰了。
霜降的时候,也会看到一些菊影,在花店或出售花卉的小摊子上,只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意境却难以寻觅。
南山已不在,我还是渴望采菊东篱下,或者说与菊有一场意外的邂逅吧。在山野村庄小户人家的.竹篱笆下,有一片菊,即使一小片也叫人欢喜。那片自由生长的菊,沐浴着阳光雨露,秋霜中,脱颖而出,一个新生命诞生了,梅兰竹菊四君子,果不其然。
只想跻身于菊的世界,闻一闻菊香,只想有一片菊留在人生的记忆里,即使是岩缝里的一朵小野菊。
去年曾随家人赏菊开封,十月的菊城是缤纷的艳丽的热闹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颇有点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味道。南来北往的人流汇集在菊花节主会场龙庭,千朵万朵压枝低,小菊大菊家常的菊,未及细品已被人流推到了另一处花海,硕大无比的菊花王占据着一个个量身定制的花格,红黄紫白墨,还有少见的绿菊花,花叶下挂一红牌,一二、三等奖。从步入主会场那一刻,你就明白了什么叫做赏心悦目,沁人心脾。
走在菊城,抬眼就能看到菊,即使是一个偏僻的巷道,一个不起眼的烟酒店,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桶子鸡店,也会摆着两三盆菊,且精神饱满绝不是应付差事打马虎眼的那种,菊城人爱菊更爱这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古城。被古城的菊牵绕着,被山野的菊感动着,今年特别想采菊东篱下。
荒野中,一只小蜜蜂飞来了,小径深深处,一株山菊花开了。
★ 菊心散文
★ 糍粑香散文
★ 秋意菊浓散文
★ 菊有黄花散文
★ 书墨留韵,香流年
★ 夏韵中学生散文
★ 古槐春韵散文
★ 深圳夏韵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