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基础护理学知识点辅导:静脉输液速度(共含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nrset12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病情、药物性质、治疗要求调节输液速度。
静脉点滴速度的计算方法:
(1)已知每小时输入量,计算每分钟滴数:
每分钟滴数=(每小时输入量×15滴/ml)÷ 60分钟
(2)已知每分钟滴数,计算每小时输入量(ml):
每小时输入量=(每分钟滴数×60分钟)÷15滴/ml
颈外静脉属于颈部最大的浅静脉,位于颈外侧皮下,表浅而且较易固定,易于穿刺,但不可多次穿刺。临床上常用医用人体硅胶管插入静脉内。
1.体位
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头部尽量后仰,必要时肩下垫小枕,使颈部伸展平直。
2.穿刺点部位
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联线的上1/3处,颈外静脉的外侧缘 。 [见图]
3.护理
(1)输液完毕,自输液器处分离,以含肝素或枸椽酸钠的生理盐水注入硅胶管内,取无菌静脉帽[见图],与针栓部旋紧,固定于耳后颈部。
(2)隔日用70%乙醇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用0.5%过氧乙酸溶液擦拭硅胶管,同时更换硅胶管外的纱布。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静脉帽即可。
(3)拔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折断硅胶管。拨管后在穿刺点加压数分钟,以防空气进入静脉或出血,最后消毒穿刺点并覆盖纱布。
发热反应
是一种常见的输液反应。
1.原因
主要由于输液过程中输入致热物质引起的发热。
2.症状
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而体温可达40~41℃,伴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3.护理
(1)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防止致热源进入人体。
(2)减慢速度,及时与大夫联系,重者停止输液。
(3)对症处理,寒战时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4)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5)保留余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作细菌培养。
心脏负荷过重
1.原因
由于输液速度太快,在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致使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
2.症状
病人突感胸闷、呼吸急促、咳嗽、面色苍白、出冷汗,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咯粉红色泡沫状痰,严重者可自口鼻涌出大量泡沫状血性液体,双肺闻及湿罗音。
3.护理
(1)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对心、肺疾患、老年人、儿童病人应慎重。
(2)发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大夫联系。为病人安置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高浓度给氧,可使肺泡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50%~7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能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状态。
(4)遵医嘱给予镇静药、扩血管药、强心药、平喘药等。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流仍通畅。每5~10分钟换一肢体,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止血带。
静脉炎
1.原因
由于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长时间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或机械性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而导致局部静脉的感染。
2.症状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护理
(1)严格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使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出现静脉炎的部位,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热湿敷。
(3)超短波理疗。
(4)用中药或抗生素治疗,以达到收敛、消炎、止痛等作用。
密闭式输液法
1.用物
(1)治疗车上置:
药液、输液卡、密闭式输液器(输液管:粗针头—短管—茂菲氏管—长管—调节器—接管—针头,连接粗针头的通气管)[见图]、注射盘(内置:碘伏、无菌镊子、棉棍、棉球、瓶套、开瓶器、止血带、小垫枕、胶布)、污物盘、温手巾。
(2)治疗车下置:
止血带浸泡桶。
(3)输液架。
2.操作步骤
此方法灵活地变换液体种类和数量,随时按需要加入各种药物,适用于危重、抢救、手术及儿科病人。此法易污染,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1.用物
开放式输液装置[见图]:输液瓶—短管—茂菲氏滴管—长管—玻璃接头—针头。其余同密闭式输液装置。
2.操作步骤
一、常用溶液及作用
1.晶体溶液
(1)5%~10%葡萄糖溶液——供给水分和热能。
(2)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和复方氯化钠——供给电解质。
(3)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调节酸碱平衡。
(4)20%甘露醇、25%山梨醇和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利尿脱水。
2.胶体溶液
(1)右旋糖酐——扩充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2)代血浆——增加胶体渗透压及循环血量,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
(3)水解蛋白注射液——促进组织修复,主要用于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
(4)浓缩白蛋白注射液——维持机体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
3.其他静脉高营养液。
二、输液目的与适应证
1.目的
(1)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4)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
(5)利尿消肿。
2.适应证
(1)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
(2)不能由口进食或不能消化经口摄人的食物。
(3)某些药物易被消化液破坏或不被胃肠道吸收时。来源:
(4)各种中毒及严重感染时。
三、静脉输液的部位与方法
评估病人
1.周围静脉输液法
(1)常用的静脉穿刺部位是上肢静脉、下肢静脉。
★ 静脉输液名词解释
★ 护理学基础试题
★ 基础护理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