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基础护理学知识点辅导:健康教育的的原则和程序(共含5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豆豉鲮鱼油麦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在护士与学员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健康教育的原则。
(1)护士与学员之间必须建立融洽的关系。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与学员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和尊重,对于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护士在进行正式的健康教育之前应先了解学员,与学员建立良好的关系,赢得学员的信任及配合。
(2)在健康教育中护士能清楚、准确地表达健康知识,保证学员能完全理解和掌握。
(3)护士与学员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并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其达到预定目标。
(4)健康教育中要选用学员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可使用现代化的教具,增强教学的生动感。
(5)护士应全面了解学员,并根据每个学员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案化的教学计划。
健康教育的程序
健康教育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评估:评估识别学员的学习需要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护理诊断:对学员的学习需要作出护理诊断。
计划阶段:制定教育计划(设立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实施阶段:执行教学计划。
评价阶段:评价教学过程和效果。
评估
在此阶段,护士通过收集学员的有关资料,识别学员的学习需要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学习需要的评估
护士通过以下问题判断学员是否存在学习需要。
(1)学员是否有学习医护上技术的需要。例如
(2)学员是否因疾病的原因必须改变其生活方式。例如
(3)学员是否了解如果存在健康问题,如何寻找适当的医疗服务。
(4)学员是否了解其所服药物的知识,是否明白医生对其饮食、活动的要求。
(5)学员是否对即将进行的医疗检查、治疗或手术有所了解。
影响学习因素的评估:影响学习的因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1)内在因素的评估:
①学习动机:当学员意识到自己的学习需要并相信通过学习可以满足需要时,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护士应帮助学员认识到自己的学习需要。
②文化背景:了解学员的文化水平、健康信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仰和习俗。这些因素都影响学员的饮食、健康、疾病和生活方式,会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③支持系统:指对学员产生重大影响、对其学习有帮助的人。这些人的价值观、健康信念会影响学员,他们与学员一起接受健康教育有助于学员健康行为的形成。
④经济条件:经济条件也会影响学员的学习,护士应根据学员的不同经济状态给予符合其需要的指导。例如
⑤学习准备程度:是指学员在体力、智力和心理等方面对学习的适应能力。在评估阶段需确定学员及其家属对学习是否有充分的准备,包括生理方面、智力方面、心理方面。
(2)外在因素的评估:健康教育时需对上述因素进行评估,考虑学习场所的温度、湿度、光线、噪声、通风等是否有利于学习;教育时间是否是在学员需要健康知识时,而且又在足够的时间完成教学计划;护士是否能用学员接受的语言表达健康知识。
护理诊断
在了解学员的学习需要和影响其学习的因素基础上,对其学习需要作出诊断。北美护理诊断协会确立的与学员的学习需要有关的护理诊断有二种表达形式:
(1)“知识缺乏:缺乏……知识”。
(2)“有……危险:与缺乏……知识有关”.
列出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第二步,是根据资料分析整理后的异常部分提出的有关健康的问题。
护理诊断的定义
这是目前较为常用的由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orth american nursing diagnosis association nanda)在1990年第9次会议上提出并通过的定义,
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 医疗诊断 护理诊断 1.医生使用的名词,用于确定一个具体疾病或病理状态。是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及疾病的本质作出判断
例1:乳腺癌是医疗诊断,医生关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2:糖尿病
例3:脑中风
例4:肺炎
2.医疗诊断数目较少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
3.在医生职责范围内处理,医生开预防治疗的处方,护士执行医嘱和监测疾病的发展情况
4.手段上,采取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 是护士使用的名词,是对个人或群体已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疾病的反应做出判断
护士关心病人患乳腺癌后的反应,如病人可能会出“恐惧”、“知识缺乏”、“预感的悲哀”、“自我形象紊乱”等诊断
知识缺乏:胰岛素使用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由痰液粘稠引起
护理诊断数目较多,并随病人反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护理职责范围内处理,护士独立开护嘱,进行预防和治疗工作
通过护理措施能独立解决
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
nanda的护理诊断由名称、定义、诊断依据、相关因素四部分组成。
名称
名称是对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或疾病反应的概括性描述。按护理诊断的名称将护理诊断分为:
◆ 现存的 ◆ 有……的危险 ◆ 健康的 ◆ 综合症
定义
定义是对护理诊断的一种清晰、精确的描述,并以此与其他护理诊断相区别。
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是作出该诊断的临床判断标准。是一组症状、体征或有关病史,也可是高危因素。诊断依据分为:
1.主要依据:作出某一诊断时通常需要存在的症状或体征,诊断时必须具备其中一项以上的症状和体征。
2.次要依据:指作诊断时可能出现的症状或体征,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但对作出诊断起支持辅助作用。
相关因素
相关因素是指促成护理诊断形成和成立的原因或情景。现存或健康的护理诊断有相关因素,而有……危险的护理诊断其相关因素常与危险因素相同。
相关因素有几个方面。
同一护理诊断会有不同的原因。
列出的相关因素应是有此护理诊断最直接的原因。识别明确的相关因素有助于制定护理计划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相关因素的陈述应使用“与……有关”的方式。知识缺乏较特殊,其陈述方式应是“知识缺乏:缺乏……方面的知识”
排列护理诊断的优先顺序
排列顺序就是将所列出的多个护理诊断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排出主次,一般把对病人威胁最大的问题放在首位,其他的依次排序。
按优先顺序将护理诊断分为
1.首优问题:指会威胁生命,需立即行动解决的问题。
2.中优问题:指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对病人身体或心理上的健康构成威胁的问题。
3.次优问题:指人们在应对生活中变化时所产生的问题。
另外可按maslow基本需要层次论排序,也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
确定护理问题优先顺序时的注意事项
1.护理诊断的排序,并不只有前一个诊断完全解决后,才开始解决下一个问题,而是同时解决几个问题,但着重解决首优问题。
2.护理诊断的前后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病人的病情、治疗及病人的反应而变化的。
3.一般现存的问题应优先解决,但有时“有……危险”的护理诊断和潜在的并发症也需首先考虑,列为首优问题
4.排序时应考虑病人的需求。在与护理原则不冲突时可考虑先解决,以与病人需求达成一致。
制定目标
目标是指通过护理干预及病人的合作,护士期望病人在健康状态或行为上发生改变并达到的预期效果,目标是护理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目标的种类:
1.长期目标:是指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的目标。①长期目标的实现需要护士采取连续的护理行为。②并且需要一系列短期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长期目标。
2.短期目标: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可达到的目标,适合于病情变化快、住院时间短的病人。
目标的陈述方式:
目标的陈述方式为:
目标的陈述还可用“……表现为……”形式表示,如“病人能够保持最佳活动水平,表现为活动时心率、血压正常,气促、疲乏症状消失。”
书写目标时的注意事项
1.一个目标只能针对一个护理诊断。
2.目标切实可行。
3.目标应在护理工作的范畴。如“体温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目标为“3天内病人体温降至正常”。应改为“发烧期间病人主诉不适感减弱”。
4.目标的主语一定是护理对象而不是护士。
5.目标应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评价的,避免使用含糊不清、不明确的词句。
6.目标的制定应有病人的参与,并与病人合作完成。
7.目标应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治疗方向保持一致。
8.关于并发症的目标叙述应为“护士能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并积极配合处理”,而不能写为“住院期间不发生并发症”。
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收集资料的准确与否、全面与否直接影响护理诊断、护理计划的准确性,影响计划的实施及护理的效果。所以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基础。
收集资料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从第一次与病人接触开始,直到病人出院或护理服务结束为止。除病人入院时需进行较为全面、完整的综合评估外,每次与病人接触都是一个收集资料的机会。病人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时刻都在变化,护士需随时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修改或补充护理计划。
收集资料
整理分析资料
护士收集资料之后,需将资料整理分析,按一定的理论基础进行分类,以便护士较迅速地发现病人出现的问题。资料分类的方法很多,可按maslow的基本需要层次论、majory gordon的11个功能性健康型态或按北美护理协会提出的9个人类反应型态分类。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按gordon理论分类,然后与正常健康型态比较,找出异常的部分,作为下一步护理诊断的依据。
医院环境即健康照顾环境。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是护士的重要职责。
医院的物理环境
医院的物理环境会影响病人身心舒适,关系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1859年,南丁格尔在其护理札记中写道:“护理应是从最小限度地消耗患者的生命力出发,使周围环境保持舒适、安静、美观、整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适宜……”说明从专业化护理开始就认识到良好的物理环境对患者的重要意义。
医院物理环境中影响患者舒适的因素
①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病人休息、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在适宜的室温中,病人可感到舒适、安宁、减少消耗等。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使人不能舒展,容易感冒受凉。一般情况下适宜的室温为18℃~22℃,新生儿室、老年病房、手术室、产房则应保持在22℃~24℃。
[保持适宜室温的措施]
②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水分的程度。病室湿度一般指相对湿度,即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湿度过高和过低都会给病人造成不适感。当湿度过高时,可抑制排汗,病人感到潮湿、气闷,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病室适宜的湿度是50%~60%。
[保持适宜湿度的措施]
③通风通风可交换室内外温湿度,净化空气,可促进汗液蒸发,增加病人的舒适感,预防呼吸道疾患。通风效果受通风面积(门窗大小)、室内外温度差、通风时间及室外气流速度影响。一般每次通风时间为20~30分钟,每天1~2次,可随上述因素的变化而调整。
④音响音响是指声音存在的情况。柔和、悦耳的音乐对神经、消化、内分泌等系统起到调节作用,减除病人紧张感,使之心情舒畅,减轻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噪声(引起人们心理或生理上不愉快的声音)强度达50~60分贝时,人会感到吵闹、烦躁。若长时间处于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导致神经衰弱、头晕、耳鸣、血压升高、食欲下降;使心肌缺氧,诱发冠心病;使女性月经失调;引起听力下降,严重会耳聋。适宜的声波为40分贝。
为了保持医院环境安静,建立保持病室肃静制度。病室门、桌椅钉橡皮垫。工作人员要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病室设置耳机装置。
⑤光线适量的日光照射,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使人食欲增加,舒适愉快。因此病室内应经常开启门窗或协助病人到户外晒太阳。保持病室、换药室、治疗室、抢救室等充足的光线,有利于医务人员观察病情及治疗、护理操作顺利进行。使用有色灯进行夜间照明,既不影响病人休息,又有利于夜间巡视工作。
⑥装饰布置简单、整洁美观的病室可以增进病人身体的舒适感,使病人精神愉快。根据各病室的不同特点设计、布置病人单位。
⑦空间每人都有空间需要,病人也是如此。为了保证病人有适当的空间,方便护理治疗工作,病床距离不得少于1米,最佳距离2.5米。
病人的心理社会环境
医院的物理、心理社会环境均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工作环境,加之病人因生病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在医院环境中会出现各种适应障碍。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环境是护士的一项重要职责。
病人在适应医院环境时可能出现的障碍
协助病人适应医院环境
①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疾病和对医院环境的适应障碍,病人往往会感到害怕、焦虑、孤独等,期望得到心理上的支持。护士在对其提供躯体护理的同时,要注重病人的心理、社会需求,应与病人建立治疗性的关系,即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积极的情绪、工作态度,通过友善、和蔼的语言等影响病人,赢得病人的信任。
②协助病人之间建立良好的患患关系病友们在彼此的交流中了解到一些疾病疗养常识、康复经验等,起到义务宣传的作用;病友之间还可在生活上、心理上相互关心、照顾,有利于病人消除不安情绪,减少陌生感,以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起到了义务护理的作用。护士要鼓励病人之间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患患关系。
③协助病人克服适应障碍帮助病人尽快熟悉病室周围环境,介绍主管大夫、护士,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一些治疗和护理的简单情况,解释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争得病人理解和配合。
★ 护理学基础试题
★ 基础护理学试题
★ 马原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