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三生物基础强化知识点(共含5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uperlibe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分裂方式增殖,通过它,单细胞生物能产生后代,多细胞生物则可以由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为一个多细胞个体。在增殖过程中可以将复制的遗传物质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可见,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一、有丝分裂
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它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此,包括分裂间期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特征是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增长,对于细胞分裂来说,它是整个周期中为分裂期作准备的阶段。
2、分裂期
(1)前期
最明显的变化是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同时,核仁解体,核摸消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中期
染色体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
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离,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运动。
(4)末期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变成丝状的染色质,同时纺锤体消失,核仁、核模重新出现,将染色质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然后细胞一分为二。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植物动物
纺锤体形成方式由细胞的两极由中心体
细胞一分为二方式
意义
二、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延长,从核的中部向内凹进,分裂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细胞。此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故名无丝分裂,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
二、细胞的分化、癌变、衰老
一、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限度。经过细胞分化,生物体内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这种稳定性的差异是不可逆的。
但科学研究证实,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即保持着全能性。细胞全能性是指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特性。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部的遗传信息,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遗传物质。理论上,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在生物体的各种细胞中,受精卵的全能性。
通常情况下,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组织,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二、细胞的癌变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细胞能够正常分化。但是有些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不能正常分化,而变成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这种细胞的产生与细胞的
直接相关。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以下特点:P126
(1);
(2);
(3)。
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目前认为引起癌变的因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物理致癌因子,如辐射致癌;第二类是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煤焦油等;再一类是病毒致癌因子,引起癌变的病毒叫做致癌病毒。另外,科学家已证实,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为癌基因而引起的。
三、细胞的衰老
生物体内的细胞多数要经过未分化、分裂、分化和死亡这几个阶段。因此,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衰老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2)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减低,如人的头发变白是由于黑色素细胞衰老时,酪氨酸酶活性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积累,影响细胞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等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细胞死亡;(4)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四、细胞凋亡(apoptosis)与细胞坏死P123~124
克隆技术
1.植物的组织培养
(1)细胞工程: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者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取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在细胞器水平上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属于细胞工程。
(2)细胞全能性: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考点细化:
① 都具有该生物全部遗传信息,因此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② 细胞在生物体内没有表现出全能性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③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得以实现的条件是离体,合适的营养和激素,无菌操作。
④ 在生物的所有的细胞中,受精卵细胞的全能性最高。
(3)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考点细化:
① 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叫脱分化。
② 再分化是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重新分化出根或芽等器官。
③ 愈伤组织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不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
④ 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的成分有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植物激素、有机添加物,与动物细胞培养相比需要蔗糖、植物激素,不需要动物血清。
⑤ 在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过程中,需要植物激素
⑥ 植物组织培养全过程中都需要无菌,愈伤组织之前不需要光照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考点细化:
① 用植物体的茎尖、根尖来获得无病毒植物
②人工种子中人工胚乳相当于大豆种子的子叶,人工种子与正常种子相比发芽率高。
③ 转基因植物的培育需要植物组织培养
(5)将不同种植物的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 种细胞,并把杂 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叫做植物体细胞杂交。
考点细化:
① 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② 物理方法:电刺激、振荡、离心;化学方法:聚乙二醇
③ 植物体细胞杂交完成的标志是新细胞壁的形成
④ 融合后的杂 种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才能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6)植物体细胞杂交这一育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2.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
(7)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等
(8)动物细胞培养经过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考点细化:
① 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
② 动物细胞培养基液体,植物细胞培养基固体,培养的动物细胞通常取自胚胎、幼龄动物的组织器官
② 动物细胞培养时的气体环境是95%的空气+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CO2起到调节 PH值作用
③ 使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④ 动物组织处理使细胞分散后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⑤ 贴满瓶壁的细胞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然后分瓶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这样的培养过程通常被称为传代培养。
3.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9)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区别:操作步骤不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需要先去除细胞壁,动物细胞无细胞壁;诱导方法不同:动物细胞融合可以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只能用物理、化学方法;最终目的不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最终是为了获得杂 种植株,动物细胞融合最主要目的是获得单克隆抗体。
(10)单克隆抗体与血清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11)熟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2.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3.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4.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5.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6.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7.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8.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9.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10.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在杂 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12.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13.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14.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15.据统计,我国的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发病率仅为0.49%。
16.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17.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18.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19.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20.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2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3.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无核膜,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核)[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硝化细菌]
4.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水绵-绿藻/伞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蛔虫]
5.学家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细胞壁核结构细胞器染色体种类较小(1-10微米)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拟核,无核膜、核仁核糖体无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真核细胞较大(10-100微米)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拟核,有核膜、核仁多种细胞器有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蘑菇)
6.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视野亮)→移动视野中央(偏左移左)→高倍物镜观察(视野暗):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7.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1.最新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三篇
2.最新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
3.精选最新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4.精选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三篇
5.最新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10.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1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1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
14.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6.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
17.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
tRNA含CHONPS
18.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19.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20.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
22.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
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
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23.检测被标记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质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体处发现放射性
2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自养生物不一定是植物(例如:硝化细菌、绿硫细菌和蓝藻)
2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 会计学基础知识点
★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 生物八年级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