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七年级总复习资料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玲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课标七年级总复习资料(共含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玲茏”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新课标七年级总复习资料

篇1:七年级英语下册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英语下册总复习资料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

1. --你的笔友来自哪里

(无D实义动词come, 用is/are‖)

--他来自加拿大。

(有D实义动词come, 用do/does

‖)

练:They’re _______ Australia, a beautiful country.

A. come from

D. for

2. -- (用法同上

)

--是的。

(用法同上)

3. 他来自澳大利亚:

他是澳大利亚人:

4. --你的`笔友住在哪里?

--他住在多伦多。

练:-- When _____ the girl _____ her homework? -- In the evening.

A. does, does B. does, do C. is, do D. is, does

-- _______ your sister have a pen pal?

Yes, she _______.

A. Is, is B. Does, do

C. Can, can D. Does, does

-- Ling Tao is a Chinese, but now he _______ in the UK.

A. live B. is C. is from

5. --你的笔友说什么语言?

--他说英语。

-- He/She speaks English.

speak+语言;

语言;语言;

语言;

say to sb

tell sb

练:My new pen pal ________ me that he can ________ Chinese but only a little.

6. 我喜欢和我的朋友一起去看电影:

① 1

篇2: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资料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成分: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2、血液的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氧,同时将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3、血浆的成分:由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等组成。

4、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5、三种血细胞: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

6、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无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血呈红色的原因)。功能主要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缺少为贫血症状。

7、白细胞:数量最少,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功能主要是吞噬细菌。增多表现为炎症。

8、血小板: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功能主要是止血和凝血作用。少了血液难凝固。

篇3: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资料

一、细胞的分裂

1.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2.生物体长大是由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3.细胞分裂受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控制。

二、细胞的分化

1.细胞的分化形成了组织。

2.动物的组织有四种,分别是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

3.植物的组织有五种,分别是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

篇4:七年级生物上册总复习资料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会判断)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等;

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4、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5、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6、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能举例)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能举例且能判断)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举例)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能举例)

8、理解“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过程,并能够举一反三。(P14-15)

9、科学探究(即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学会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

10、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指对照实验中的不同的条件。

11、每组对照实验中只能设计一个变量。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必须相同。(即单一变量原则)

接受这个变量处理的为实验组,不接受这个变量处理的为对照组。

12、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是为了尽量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

实验结果求平均值或求和的方法,是为了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13、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4、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P20)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15、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16、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17、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

18、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并且逐渐递减。

19、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并且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20、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越多。

21、食物链的书写:① 从生产者开始写,写到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②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写入食物链中。

2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23、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4、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

25、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6、植物、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7、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及作用:(P37); 熟悉显微镜使用时的步骤:(P37-39)。

注意:① 两眼睁,单眼看 ② 镜筒升,看目镜;镜筒降,看物镜

③ 先降后升,先粗后细,粗大细小④ 低倍找,高倍观,同侧移;

⑤对光完成的标志:能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28、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29、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光线太弱,应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来调节;

光线太强,应使用平面镜和小光圈来调节。

30、、物像上的污点只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

若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位于玻片标本上;

若调换目镜后污点消失,则污点在目镜上;

若调换物镜后污点消失,则污点在物镜上。

31、如果玻片上写有“q”字,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b。 (那么“上”、P、下呢?)

32、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常见的玻片标本有切片、涂片、装片三种。(P42)他们都可以做成永久的或临时的。

33、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P43)

(用具有?滴什么?为什么展?怎样盖,这样盖的目的?用什么染?为什么染?)

34、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P45)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P51)

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它的糖分溶解在西瓜液泡的细胞液中。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35、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P47)

(用具有哪些?滴什么?怎样盖,这样盖的目的?用什么染?为什么染?)

36、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P48)

植物细胞中有,而动物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37、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清水,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盖盖玻片时,逐边盖上,是防止产生大量气泡。

38、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物质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另一类是有机物,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39、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它把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而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它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40、受精卵内有指导身体发育,由父母传下来的信息叫遗传信息,它位于细胞核中。

细胞核是遗传控制中心。熟悉克隆羊多莉的例子:(P55)

41、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遗传物质,它的结构是螺旋形。

42、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有关。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先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然后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P57)

43、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进行复制(数量加倍),然后再平均分配,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44、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和数量上保持一定。(如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3对)

45、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由简到繁的顺序:

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生物体。

46、植物、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

47、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提示:植物没有系统。

48、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49上皮组织(如:皮肤上皮、小肠腺上皮)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肌肉组织(如: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如:脑、脊髓、神经)由神经细胞构成,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如:软骨、血液、骨髓、淋巴)。具有支持、保护、连接、营养的功能。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皮肤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胃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

50、人体由八大系统构成。人体的消化系统具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5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其中根、茎、叶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称为生殖器官)

52、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

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

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机械组织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

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主要有导管和筛管。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输导组织贯穿于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

营养组织能储存营养。

53、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 常见的有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眼虫等。(P66)

54、草履虫能够净化污水。草履虫依靠纤毛运动,通过表膜呼吸。

草履虫的结构(P68)。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55、植物有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早胎绝种)

56、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多生活在水中;常见的藻类植物有: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等。

苔藓植物有茎、叶和假根,可以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的苔藓植物有:墙藓、葫芦藓等。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有输导组织。常见的蕨类植物有:肾蕨、满江红、卷柏、贯众等。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后代。

57、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有:松、杉、柏、银杏、苏铁等。在生物圈中,被子植物较多。

被子植物又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种。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中有2片子叶,营养储存在子叶中,叶脉为网状脉;

(如:豆类、花生、向日葵等)

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中只有1片子叶,营养储存在胚乳中,叶脉为平行脉。

(如:玉米、小麦、水稻等)

58、果实主要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种子主要由种皮和胚组成。种子的表面是种皮,种皮具有保护作用。种子里面是胚,胚是种子中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将来发育成新植株。 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连接茎和根;胚芽发育成芽。子叶逐渐消失。(P81)

59、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完整并且活的胚,不在休眠期。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光不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P89-91)

﹡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P92-93)会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60、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

胚轴伸长连接茎和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种皮脱落,子叶逐渐消失。

61、根尖的结构从下往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P97)

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

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和生长,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成熟区生有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的细胞来自分生区,成熟区的细胞来自伸长区。

根生长的主要原因:①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加 ②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62、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芽中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P98)。

芽按照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芽组成的。

茎的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63、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就会只开花不结果。

64、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花蕊由雄蕊和雌蕊组成。(P104)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

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此外,花中还有:花柄、花托、萼片、花瓣等。雄蕊的花药成熟后产生花粉,花粉内含有精子,雌蕊的子房里有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

65、植物从花到果实必须经过两个过程:传粉和受精。

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方式有两种: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的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

66、受精的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粘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内部,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P105)

传粉不足时,可进行人工辅助受粉。

67、果实主要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种子主要由种皮和胚组成。花到果实的过程中,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受精卵发育成胚。 胚珠数==种子数

68、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被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靠茎中的导管。

69、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叶片主要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P112)

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水散失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下表皮的气孔数多余上表皮。

70、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②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71、能够非常熟练的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P116-117)。变量是光

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淀粉);

遮住叶片的一部分是用于对照实验;用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

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是否产生淀粉,是利用了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实验结果:叶片未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未变蓝。

说明: 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②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72、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处。有机物用于构建植物体。

从细胞水平看:细胞壁---纤维素;

细胞膜---蛋白质和脂质;

细胞核---DNA

从器官水平看:苹果、梨富含糖类;

黄豆、花生富含蛋白质和脂肪;

芝麻、向日葵含有脂肪;

甘薯的根、莲藕的茎含有淀粉。

73、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合理密植等。

光能

熟练书写光合作用表达式: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P124)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

认真领会3个实验:P122-123。

74、植物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气,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保证呼吸作用正常进行的如:田间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

降低呼吸作用强度的如:贮藏粮食时保持低温和干燥,

贮藏水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等。

线粒体

熟练书写呼吸作用表达式: 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P129)

(储存着能量)

认真领会3个演示实验:P127-128

75、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其中,光合作用起了重要作用。

如何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①保护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

② 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76、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篇5:初中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资料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资料

新课程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1、童趣k6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G'2S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z\s\

2、徐喷以烟 徐: 慢慢地。 以:用M,G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Vt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R

5、兴正浓 兴:兴趣nxz

6、方出神 方:正T'v==6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a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R?w+

9、昂首观之 昂:抬。首:头。之:它,代蚊子_A<0D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u

二、译句&1mW,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gQj2\r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yj=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lxT5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RG6(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xGpq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1DjQoj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n=jgc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5、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XKm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f]Z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同“悦”,愉快c)FC

2、吾日三省吾身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Wg6RiA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迷惑。殆:危害Ci: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齐:相同7rFKJg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6、故,旧的知识Ls_-:k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宽广,刚毅fR+d/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s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wJ

三.填空。_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l/l*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z

4、子曰:“三人行, 。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s{+'s

5、子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a.

6、子曰:“岁寒,。”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H

7、子曰:“其恕乎,,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w, ,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f*

七年级上册:3、山市&s!gw}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 答案~Y

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恒,经常。mA

2、层层指数 数,数数r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G@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d4wI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Nb??

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形状不一N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k”&?

二、翻译句子。[;afq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t!

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UrtOof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rq=PX_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1、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S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3、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Z]::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4、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S4V[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5、孤塔—宫殿—城市—危楼A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 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七年级上册:4、《世说新语》两则?G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I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2、拟:比,比拟@V^

3、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未若:比不上D7Q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去:离开。乃:才kmN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期:约定。委:舍弃JU9@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引:拉。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7、“不”通“否”@B/: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8、集:集会?ixcX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ic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 答案yv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I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TLL]dH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七年级上册:5、智子疑邻bZ$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kR

1、天雨墙坏 雨:下雨坏:毁坏P1m

2、智子疑邻 智:以……为聪明*^

3、不筑筑:修补CWLFq

4、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也这样说g!

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UC@Uj0

6、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8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m

1、塞翁失马V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案25q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ZXTqGG

2、人皆吊之 吊:慰问KS`&89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Y

4、居数月 居:过,经过iX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T-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nkv"

7、胡人大入塞 大:大规模C

二、中心思想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PH.f.-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I

古诗词默写

一 默写

1 ,山岛竦峙。

2 海日生残夜, 。

3,浅草才能没马蹄。

4 稻花香里说丰年, 。

5 《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是 , 。

6 《西江月》中侧面写乌云骤起的句子, 。

7 《观沧海》中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

8 《论语》中写学与思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 , 。

9《论语》中强调学习要实事求是的句子 , 。

10《论语》中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 , 。11《观沧海》中采用互文的句子 ,。 , 。

12《次北固山下》中主旨句是 , 。

13《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动物表现早春景色的句子是 , 。

14《西江月》中写暴雨将至的句子是 , 。

15《天净沙》中主旨句是。

16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17 绿树村边合, 。

18 ,禅房花木深。

19 ,但余钟馨音。

20 我寄愁心与明月, 。

21 ,却话巴山夜雨时。

22 商女不知亡国恨, 。

23 , 。小园香径独徘徊。

24 ,沉醉不知归路。

25问渠那得清如许, 。

26写出古诗词中的对偶句 , 。

答案:

1 水何澹澹 2 江春入旧年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4听取蛙声一片 5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1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15断肠人在天涯。16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17 青山郭外斜 18曲径通幽处 19万籁此都寂 20随风直到夜郎西 21何当共剪西窗烛 22隔江犹唱《后庭花》2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4常记西亭日暮 25为有源头活水来。2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篇6:七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与负数

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结合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出题),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⑥非负数就是正数和零;非负整数就是正整数和0。

⑦“基准”题:有固定的基准数,和的求法:基准数×个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平均数的求法:基准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个数(写出原数,也可用小学知识解答);“非基准”题:无固定的基准数,如明天和今天比,后天和明天比。

-------------1.2数轴

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和为零)。(例:2的相反数是-2,如:2+(-2)=0;0的相反数是0)

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无方向性,有两个点)。

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M—N|

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⑧|a|≥0(即非负性);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a|=5,a=5或a=-5

-------------1.3有理数的大小

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5有理数的乘除法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

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积为1)如:(-2)×(-1/2)=1。

乘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注意可逆的使用)。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6有理数的乘方

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奇负,负偶正)。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新-课-标-第-一-网

②偶次方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a2=4,a=2或a=-2

注意:|a|+b?=0得:a=0且b=0

强记:a0=1(a≠0);(-1)2=1;-12=-1;(-1)3=-1;

-13=-1;(-2)2=4;-22=-4;(-2)3=-8;-23=-8

③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

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依次进行。注意:12-4×5=12-20(不能把-变+)

④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10;n比原整数位减1。(注意科学计数法与原数的互划。

⑤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是精确到哪一位,四舍五入时望后多看一位采用四舍五入。比如:3.5449精确到0.01就是3.54而不是3.55.(再如:2.40万:精确到百位;6.5×104精确到千位,有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要还原成原数,看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最后一个数)。

篇7:七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系数,单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的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这里 是次数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合并同类项法则: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反)。

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 2、结合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

2.3整式的乘法法则 :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

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4整式的除法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篇8:七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2、等式的性质:

(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3、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要移就得变)

4、在日历牌中,一个竖列上相邻两个数相差 , 的数比 的数大7;一个横行上相邻的两个数相差 , 的数比 的数大1。

5、常用体积公式:

长方形的体积=长X宽X ; 正方形的体积=边长X边长X边长 ;

棱柱的体积= x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 ;

圆锥的体积= X高。

6、常用的相等关系:

(1)利润=售价- ;利润率=利润÷成本(进价)

(2) 利息=本金X利率X ; 本息和=本金+利息=本金X(1+利率X期数)

利息税=利息X税率=本金X利率X X ;

贷款利息=贷款金额X X 。

7、行程问题的主要类型及相等关系:

(1) 追及问题:甲乙同向不同地,则:追者走的路程=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

(2) 问题:甲乙相向而行,则:甲走的路程+ =总路程。

8、解应用题的关键是 。

七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4:复习提纲

一、指导思想

1、把握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同时不断整合知识体系,查缺补漏,不断完善,不断补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依人把本”的原则:复习要根据学生的现状,紧紧把握教材,把握新课标。复习不能离开教材,要完整整合教材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积累与深化。要认真分析学生心理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利用心理激励效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同时,要采用适当有效的复习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

3、“分层对待,梯次递进“的原则,考虑学生的现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确立不同程度的目标,让每位学生都有复习的层次性目标,逐步实现一级一级的目标,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提高。

4、“重基础,提能力”的原则,抓住数学基础知识,注重能力的提高。复习不仅是一个整合知识、储备的过程,也是提高知识量,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过程,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基础,基础是“万木之根”,一切复习都要围绕基础进行。在抓基础的同时,不仅要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更应该实现能力的转化,这是复习的根本。在复习的设计与运行中,时刻要注意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目标,依托此目标就有了一个核心,围绕核心复习就有了中心,有了中心,复习才会高效。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烛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内容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办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对于“实验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以“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等形式分散地编排于各章之中。

在体例安排上有如下特点:

1、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可供学生预习用,也可作为教师导入新课的材料。

2、正文中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

3、适当安排了“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学栏目,为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习等提供资源。

3、每章安排了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学生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或全章的复习有选择地进行活动,不同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层次的结果;“数学活动”也可供教师教学选用。

4、每章安排了“小结”,包括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和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

5、本书的习题分为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练习供课上使用,有些练习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有些练习是相关内容的延伸。

三、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整体学习素质较好,学生积极情较高。优秀生点20%,学困生有5名,大部分中等生学习态度较认真。学生学习兴趣随着内容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女生在计算上稍强一些,而一些男生在空间开形象感上稍强一些,所以,第一、二章的有理数和整式女生比较好,而第三、四章的列方程和图形认识初步男生则比较愿意学习一些。有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不扎实,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需要进一步温习与训练。在复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心理觉得是第二遍,有不重视的心理。在第一轮学习过程中,第一章的有效数字、科学计数法和正负数的计算学得不扎实;第二章整式的同类项合并上有一定的困难;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学习不好,有些学生找不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第四章图形的认识中,对于余角和补角方面的计算有一些欠缺。

四、复习目标:针对全班的学习程度,初步把复习目标定为尽力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让优生率达到30%,及格率达到70%,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把平均分提高到60分以上。全班学生90%能掌握基础知识,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复习策略:“先分后总”的复习策略,先按章复习,后汇总复习;“边学边练”的策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紧紧抓住练这个环节;“环节检测”的策略,每复习一个环节,就检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仿真模拟”的复习策略,在总复习中,进行几次仿真测试,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及时“总结归纳”的策略,对于一个知识环节或相联系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复习措施:

1、理清知识脉络:全书按四个环节处理,运用表格形式,把四章的内容并列展示出来,形成系统的知识表,理清各章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便于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把握全书的脉结构。

2、按章节串讲一遍:按全书的章节从前到后再认真解释一遍,在第一轮学习中,没有注视到的,和在学习练习中发现问题的知识环节要仔细地讲一篇,让学生形成更细的更准确的知识点。串讲时,采用边讲边提问的方式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认真记忆。必要时要学生做好笔记。

3、抓住重点习题:在串讲的每一个环节之后,一定要做些练习,在备课过程中,把书中或练习册中的重点练习加以强化,发现学生不懂的地方要反复训练,直到掌握为止。对于一些优生要给予较为有难度的练习,而对于一般的学生重点还是基础性的习题,做到“分层对应”,有针对性地复习。

4、章节小测:小测在复习中很有必要,能及时巩固复习知识,同时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每天个知识环节之后,都要进行小测,小测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对于一些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或一些掌握不好的学生要反复训练,直至掌握为止。

5、难点强化:难点是复习的重点,把书中的难点进行整合归类,通过专项训练和反复练习的方式,把难点的内容温习好。采用个别辅导的形式,对一些有难点的学习进行特殊的训练,特殊的要求,并把难点归类分析,形成习题进行强化性的复习。

6、专项训练:对于一些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采取专项讲解和专项训练的方式进行复习,讲解知识点,解答方法,进行专项的测试来完成专项复习的目的。

7、系统强化:主要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强化和巩固已学的知识点,整合全章的内容,全面系统地整合知识点,以上级考试文件为准绳,把握新课标,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测试中发现问题要重点进行讲解与训练。

复习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而并非为了考试,所以,复习要全面周到,既能突出重点,又能全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篇9:七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第四章直线与角

-------------4.1几何图形

形状:方的、圆的等

(1)①几何图形大小:长度、面积、体积等

位置:相交、垂直、平行等

②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

③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一曲面二平面)、圆椎(一曲面一平面)、圆台、球(一曲面)、长方体(六面八点十二棱)、四面体(三棱锥)、三棱柱(各部分不都在一个平面内,在一个平面内就是平面图形。)新课标第一网

④点线面体: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几何图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展开与折叠: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正方体展开六个面可用“1字型”、“Z字型”模型认识。

(3)三视图:主视图(从正面看)、左视图(从左面看)、俯视图

(从上面看)。

----------4.2直线、射线、线段

1.特点与表示方法:

①直线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不能用延长描述),可用两个大

写字母或小字字母表示;

②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用端点和延伸方向中的任意

一点表示;端点相同,延伸方向相同的两条射线是同一条射线(两个相同)。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可用两个大写字母或小字字母表示(不能延长)。

2.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是图形,距离有大小。

3.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经过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3线段的长短比较

①线段的比较:叠合法(线段上、线段的延长线上)或度量法。

②中点: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称这条线段的中点。

③线段的和、差、倍、分(整体求部分,部分求整体)可以设未知数

④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甚至在线段外。

-----------4.4角

1、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角的端点为顶点,两条射线为角的两边(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2、1°=60′1′=60″1周角=360度1平角=180度;

直角=90度;钟表上分针每分钟走6°,时针每分钟走0.5°.

3、度化为度、分、秒(整数不动,小数下放);度、分、秒化为度(逐级上调)。

4、度、分、秒的加、减、乘、除(余数下放)运算:对口(秒与秒、分与分、度与度)运算,满60进1,借1算60

-----------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

①角的比较:叠合法(在角的内部、在角的外部)或度量法。

②角的平分线: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③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⒈+∠⒉=90°)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不要遗漏)。

④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⒈+∠⒉=180°)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不要遗漏)。

⑤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⑥角的和、差、倍、分(角在角的内部、在角的外部)可以设未知数

⑦方位角:北偏东30o(就是从北望东旋转30o),西南方向:就是南偏西45o

--------------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1、尺规作图:几何中,通常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画图,这种画

图的方法叫做尺规作图

2、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作一条射线AM(2)在射线AM

上,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a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M于点B则

线段AB为所求作的线段

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在∠AOB上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P、Q

(2)作射线EG,并以点E为圆心,OP长为半径画弧交EG于点D;

(3)以点D为圆心,PQ长为半径画弧交第(2)步中所画弧于点F;

(4)作射线EF,∠DEF即为所求作的角

七年级英语下册总复习资料

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总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小升初作文总复习资料

初中地理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英语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提纲

新课标七年级总复习资料(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新课标七年级总复习资料,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