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共含13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op001”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英语口语教学的要求和特点人手,着重探讨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作 者:唐媛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永州,425100 刊 名: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MED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 10(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跨文化 交际能力 英语口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意识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会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大学英语教学应针对目前大学生社会文化意识相对薄弱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作 者:杨静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北京,100070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人手,从制定教学大纲、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出发,就如何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一些对策.
作 者:李莎 LI Sha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外语教学2部,陕西,西安710054 刊 名: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xx 12(3) 分类号:G642.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 教学大纲[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市场对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学术界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范畴更广、程度更深。大学外语教学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学习外语知识、掌握外语运用技巧,了解国外先进文化和民俗风情,以此来从根本上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此,文章通过概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分析了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
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日益变革,使得国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外语文化的教育,部分高等院校在原有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日语、俄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等小语种,广泛、深入的外语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外语知识的同时,对外国特有的文化有了详细具体的了解,进而达到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可以说,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是当今经济社会大势所趋,只有对异国文化背景、文化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更加合理、准确地运用语言。国家文化差异并不是体现在字面意思,而是体现在文化内涵当中。因此,大学外语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引导,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与文化的关联十分紧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及学术界的共识。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由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到的`层面广、内容多、要素全,所以学术界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含义及内涵的概述多从某个特定角度和层面出发,也就是作为一种狭义、微观层面的概述和总结。Bennett&Allen研究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概述,分别为:超越民族主义的思想能力、鉴赏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够在某个或多个文化中表现的能力。其中:超越民族主义的思想能力,就是以本土民族文化为参照依据和衡量标准,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审视和判断,涵盖到了其他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交际形式、价值观念以及管理模式等,只有客观认识到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差异,正确理解和对待其他文化,才能具备超越民族中心主义的思想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以宽大的胸怀来接受其他文化,分场合、对象、方法来调节文化,方可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Bennett&Allen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和内涵的研究较为抽象,对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具备指导和实践的可行性。相对而言,学者Fantini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含义及内涵的概述更为准确,对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来讲,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和价值意义。他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衡量标准和依据为是否灵活、开放、包容,是否具有好奇心、耐心和容忍心,跨文化能力较强的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能够快速建立和形成良好而稳固的关系,便于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建立。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包含了四个层面的内容,分别为知识、形态、技能和意识,从发展过程层面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阶段,即:短期旅行者、旅行居住者、职业者和跨文化专家。
二、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中国大多数学生来讲,在校期间学习外语知识的时间非常有限,除了英语之外,其他外国语种的学习时间更少,就是外语专业,也不过只有为数几年的学习时间。在短暂的学习时间内,学生完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以简单的背诵、记忆、分析结构等为主,基本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了解外国文化。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师和学生将学习词汇、语法、句式等作为学习重点,甚至视为学习的全部
这样一来,学生只是简单、重复、机械式的朗读、背诵、书写,信息获取、分析及处理能力较差,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无稽之谈。这种教育教学背景下,学生不仅不能灵活运用外语知识,而且过于死板的学习方式,所学习到的外语知识基本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
(二)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式陈旧
受到我国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固化思维教学方式的影响,外语教学也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教师将重点放在生词、语法的讲解之上,忽视了信息接受、分析和处理,致使学生以学习生词、句法为重点,基本上不了解跨文化方面的知识。
(三)大学生外语语言表达、句法理解等能力较强,跨文化理解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外语的实际运用不够熟练,缺乏实用技能
可以说,当大学生外语知识学习到一定程度,语言能力达到较高水平之后,文化之间的差异障碍便突显出来。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倘若语言表述不清,或者语言失误、文化误解,那么将会给交流双方带来不快,甚至会导致交际失败。研究表明,外语表达能力较强、表达流畅的大学生,往往隐藏着一种文化假象,让人误认为其不仅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具备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在交流之后发现语用失误问题较为严重,给人一种故意为之的感受,难免会因为跨文化交际失误而引发冲突。
三、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教学模式的科学设计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大学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更多的讲解外国文化特征,在交流和互动中,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跨文化交流素质。第二,改进教学模式,建立以培训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培训让学生对国外文化和外语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同时,可以通过研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跨文化知识。第三,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现场采访、情景模拟、课堂分组讨论、撰写报告、角色扮演、即兴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全面思维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例如,外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构建情景模拟,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文化角色,就所涉及到的文化知识进行分组讨论,进而来加深对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差异的认识。第四,教学主题的合理选择。外语教师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外国文化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学校图书馆、课外读物进行名家著作成果的归纳总结。第五,科学引导和示范。外语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本的词汇、语法、语义等层面入手,让学生在学会词汇、语法和语义的同时,对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差异有所了解。由于文化存在差异,所以词汇所代表的寓意有所差别,这就需要教师的深入讲解和科学引导、示范。成语、谚语、格言等语言具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往往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能否准确使用成语、谚语和格言,将是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直接体现。倘若大学生不了解国外文化,那么极有可能在交流中造成矛盾,让外国人感到不适应。外国文化背景、民俗习惯等作为民族文化的直接体现,文化背景不同,所代表的寓意有所差别。比如:中国人认为打喷嚏是有人想或有人骂,而西方国家却认为是上帝保佑、祝你安康等。再如:中国人认为4是不吉利的数字,而西方国家却将13视为不吉利数字。政治、经济、社会等背景的不同,大学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还体现在对外国政治、经济、社会背景的认知与理解。所以说,大学外语教师要给予学生科学引导、合理示范,多层次、多角度地讲解外国文化。
(二)教师层面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大学外语教师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体,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要求大学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外国文化作品,深入、全面掌握外语知识和外国文化,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同时,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教材,研究符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际的教学法。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外语以词汇、语法基本功为教学重点,致使在文化交流中出现“休克”问题。因此,要以文化背景、民俗习惯等内容为依托,尽可能多的选取与外国文化有关的教科书和教学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外国文化内涵,理解本土与外国文化差异,逐渐建立起跨文化交际意识。再次,重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情景模拟的设计,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文化角色,在身临其境中相互讨论,以此来提高口语水平,增强交际意识,培养较强的交际能力。最后,充分发挥外教优势。由于外教对外国文化的了解程度较深,理解更为全面,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利用外教的经验优势,便于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加深理解。同时,基于课堂活动,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外语竞赛活动,以此来激发学习外语文化的兴趣,在学习和活动开展中,不断增强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学生层面的要求
首先,大学生要广泛阅读有关外语书籍,勤于思考。不但要阅读与课程有关的外语书籍,而且要阅读与外国文化有关的书籍、著作,比如:外语小说、外语散文、外语文化等,从而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其次,大学生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去学习。潜意识地去学习有关外国文化的知识内容。课本内容及课堂知识的学习仅仅是基础,还需要通过课堂之外的活动去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当然,课外学习主要靠学生的自觉,这就需要培养自我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次,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生在深入、系统的学习之后,对外语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具备了外语使用能力和外语文化综合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不能单纯地依靠某一个方面,而是要更多地依赖于各种能力,只有具备综合能力,才能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形成帮助。
四、结语
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外语学习、接受和运用能力,也关系到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国际市场化运作能力,特别是对于出国工作和创业的大学生来讲,必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够立足于国际市场,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秀娟.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知识导入的途径探析[J].英语教师,20xx,17(11):20-21,43.
[2]刘正光.大学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与隐喻教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3):121-124.
[3]梅子.关于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分析―――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xx(2):116-117.
[4]张雷.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初探[J].亚太教育,20xx(33):130.
[5]王美玲.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xx.
[6]师瑞芳,张婧.大学英语素质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7(3):108-110.
[7]陶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跨文化外语教材建设研究[J].语言教育,20xx,5(3):39-42.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简要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作 者:韩冬玲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内江科技 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 年,卷(期): 29(1)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 文化 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传统英语教学由于忽视对学生跨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导致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较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则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兴趣,加强课堂文化知识的导入与渗透,以及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作 者:邓克凤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湖南,张家界,427000 刊 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年,卷(期): 9(1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差异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本文通过探讨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应该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介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法,提出了文化教学的四点原则.
作 者:黎青 LI Qing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青海,西宁,810008 刊 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论财经类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日益明显,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正在经历改进和革新,英语学习的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更受重视.在财经类高校的口语教学和训练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极为迫切.本文探讨了如何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英语学习的“大目标”--交流为导向,提高口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从何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说起,本文研究了英语口语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应导入的内容以及如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文化渗入.
作 者:梁晓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1)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能力培养浅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商务英语教学
经济的全球化呼唤具有扎实语言功底,熟悉国际商务规则和世界各国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成为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教材选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 者:李娟 柳青军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学院外语系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H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大学英语口语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特别突出听说与交流能力的提高与培养.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一趋势引发了广大师生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文章指出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讨论了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提供多种媒体形式,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口语教学效果.
作 者:李金荣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46 刊 名:当代经济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CONOMICS 年,卷(期): “”(8) 分类号:H3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 大学英语口语 语言输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既有工具性,更有人文性和教育性;外语教育应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只有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现代外语教育发展的需要,符合信息时代和多元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
作 者:周迎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 刊 名:承德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E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 26(4)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文化体验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模式高职职业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探索
牛东育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430)
摘要:召开的全国职教大会,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为实施跨国家、跨民族、跨文化交流提供支持的要求,针对我国高职职业英语教学实际,分析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探讨了通过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介绍跨文化交际背景知识,改变思维方式等方法将跨文化交际知识运用到高职职业英语教学中,从而推进高职职业英语教育根据交流话题、语境、背景文化,培养高职学生讲出合适、得体的英语,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跨文化职业英语交际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新型人才需求。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语境;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8-0224-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基于校企融合的高职系统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课题主持人:牛东育,课题编号:tjk272)及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基于能力本位的涉外旅游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主持人:牛东育,课题编号:GDGZ10059)的研究成果之
作者简介:牛东育(1968-),女,江苏南通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英语教育、ESP研究。
一、引言
20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教发[2014]6号文),鼓励骨干职业院校走出去,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院校,加快培养适应我国企业走出去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其根本就是要求高职院校改革外语教育模式,面向国际市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实在国家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号文)发布以来,我国高职职业英语教学逐渐由以前的结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方法转为面向使用的交际性教学原则的方法。“跨文化交际”一词在英文里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背景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除包括应用非母语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外,还包括对非母语语言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非母语语言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教育部高教司正式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将跨文化能力作为与语言知识和技能并行不悖的一项主要教学内容,规定“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的应用技能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系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事职业院校职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职业英语跨文化交际的认识
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的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一样,不同的民族其发展历史及演变过程不同,故而在各民族不同的发展历史与生活环境里产生了不一样的语言使用习惯、社会文化以及风土人情。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人们可以方便进行跨地区、跨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各个不同的国家之间在文化与经济方面突破区域性的差别,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在不同的经济单位以及不同经济环节上密切联系,实行不同层次的相互合作与交流,跨越国家、民族以及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深入,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及民族之间日益普及的行为,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是,当前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经济制度的产物,世界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跨文化研究的基础,同时,跨文化研究也有利于对文化全球化的具体分析与深入理解,经历改革开放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的中国需要与世界各国展开各家广泛的合作与交流,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为此而开展的职业英语学习就成为了跨文化交际的开始。故而职业英语学习就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专业背景和语言能力,以模块化的职业英语课程设置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产教融合中实施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升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自1972年社会语言学家D・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学说概念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从其内涵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一从内涵方面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能力两个概念的等同、大于以及小于的定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二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从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Hymes研究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划分为形式是否可能、实际履行是否可行、对应上下文是否恰当、实际上是否完成等四个关键要素组成。换一种说法也就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讲什么话,以及对谁讲与怎样讲”(Who speak what to whomand when)。跨文化交际能力学说逐步发展成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即语言、功能、语境、交际者之间的关系、社会文化知识等。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在与对方的交流中,根据文化背景、话题、语境讲出得体、恰当的.话。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年的研究积累,目前研究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及跨文化交际与翻译领域,逐步扩展到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及商务和经贸领域的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并日益深入。
三、高职大学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分析
高等职业大学英语对职业院校学生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应用能力培养需要遵循跨母语语言教育的基本模式,跨母语语言教育的目的解释培养学习者应用非母语语言进行日常工作生活之间的交流,在高职院校第一课堂教学中应该在教育学习者开展基本单词、句法、语法等语言基本知识的学习外,教师还应在主动创设利于非母语语言学习的模拟语言环境及创设语言氛围,积极为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学习的时间、环境和实践等。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来源,一是从本科院校外语专业毕业的学生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任务,他们由于自身对社会、对企业缺乏充分的认识,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缺少对大学的社会环境及语言文化差异的深入认识与认同,使得他们对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显得力不从心;二是学校为对接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主动从行业企业接收一批有具体应用能力的能工巧匠担任教师,但是这部分师资欠缺实践教学能力,使得对学生的培养欠缺知识积累,也就是大学英语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致使高职院校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能针对不同环境交流不同信息。三是高职院校中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专业教师转岗位到职业英语教学的行列,这一部分教师,主要承担着专业英语一类的课程,注重对专业科技英语文献的学习,关于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涉及较少。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国家经济多年来一直保持较高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世界各国之间交往日益增多,相应对面向不同语言国家、不同民族文化有深刻理解力、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对承担为经济社会发展承担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方式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全日制大学英语教学,全日制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较最大优点就是他们普遍具有较好英语会话基础,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但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弱,而职业要求注重行业企业背景下交际应用能力培养,注重要求学生理解和接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作为教师,在施教的同时,还应根据成人学员的具体实际,积极探索教学的突破口。
1.职业院校外语教学教师应不断提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综合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导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我国职业院校外语教学教师先天存在许多不足,需要通过教师不断学习、培养广泛兴趣、拓展知识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技术涉猎多学科领域,博览群书,积累跨文化背景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学生的培养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开发专项项目,开展专项知识的介绍、讲解和阐释,提升学生跨文化知识的积累,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例如,文化背景不同,东西方对同一事件的理解不同,西方人对于吃东西时发出稍大一点声音认为是不好的,但是到亚洲地区则认为是对主任或厨师的肯定与赞赏,像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教师自身有较好的积累知识,其后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东西方社会关系中的这样现象并将其应用到跨文化交际中,才能做一名适应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教学要求的教师。
2.构建学生跨文化背景知识结构,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职业院校教师应该立足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积极把握职业英语课堂教学,加大对跨文化交际国家或地区、民族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与分析,引导学习者对比学习与母语单词的不同内涵或外延及其跨文化含义,掌握不同背景下不同文化的内涵,从而达到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
跨文化背景知识包括国家、地区及民族的宗教、习俗、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历史、地理、文艺、礼仪、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民间谚语、成语典故乃至形体语言等,都包含着丰富的跨文化背景知识。比如互赠礼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表达方式存在许多不同,中国人接受别人礼物相对西方人则是表现得更为含蓄,接受礼品多表现为含蓄往往要推辞一番,避免显得接收者眼界小、贪心,但是西方国家的人对他人赠送的物品决不推辞,多是当面打开并加以赞赏,以表示对对方的衷心感谢。又如同为西方国家,不同国家之间也需注意,英国人习惯将教名和中间名起步缩写,如M. H. Thatcher;而美国人则习惯于只缩写中间名,如Ronald W. rReagan.可见这些不同背景知识的掌握对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开展文化交际十分重要,需要教师适时传授给我们的学生。
国内外几十年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影响着人们对周边社会的认识,也同样影响人们在这个社会进行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交流模式。基于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需要结合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设置学习情境,凝练学习文化知识,了解语言特征,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在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新版涉及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教材中有较多章节与篇幅表现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内容,要充分挖掘不同背景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的文化内涵,以注重能力培养的教材为线索,通过课堂教学或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教育课堂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
3.跨文化交际教学需要适时转变思维方式。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经历了不同历程,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造成不同区域人们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就因时因势产生诸多不同解释,产生不同交际效果,也就是说思维方式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人受传统思想影响,千百年来形成讲求谦虚的文化,在与人交际时,将“重人轻己”视为一种美德,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来表示谦虚有礼,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交际现象,英美国家人士乐于接受。这就是因为中国人多养成谦卑性格,西方国家多形成外向性格,故此使得东西方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的。因此,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中,应该是让学习者学习并接受交际对象民族、国家的特别思维方式,这必将促进跨文化交际效果。如涉及到个人及家庭隐私或社会禁忌语的使用问题,中国人见面一般会问及年龄、收入、家庭成员等情况,以示对朋友的关心而不会引以为怪,但是英美国家对此则是表示唐突和不礼貌,这涉及到别人的隐私和禁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主动创设文化教育情境,要求学生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提高认识,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尴尬,同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增加外语学习的时效性,又能够使学员通过情境学习参悟不同国家民族思维方式与表述习惯,转变学员对外语学习的固有看法,在创设的文化氛围中学习。
四、结语
文化是语言生存扎根的土壤,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而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高职院校教师应意识到跨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讲授外语语言的同时应该注意同步传授文化及背景知识。在我们日常的口语交际中跨文化的因素就已经存在,当前各种各类语言学习的教材也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学习语言素材,教师需要将其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掘,主动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原动力,并将文化知识及背景知识用于具体教学实践中,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颖。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J].大众文艺(理论),2009,(02)。
[2]孙淑女,许力生。大学英语教学中计算机主导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J].外语界,2014,(4)。
[3]牛东育。跨文化交际知识运用于成人外语教学的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
[4]吴彦蓓。如何在外语教育中实施跨文化交际的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8)。
[5]Communications Between Cultures[M].Wadsworth PublishingCompany.
[6]方汉文。比较文学高等原理[M].苏州大学出版社,.
[7][日]真田信治,等。社会语言学概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8]许红彬。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3)。
[9]甘小林。大学外语应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学习月刊,,(9)。
大学英语教学与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薄弱的原因,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教学途径.
作 者:郭宏丰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分院,315100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2006 “”(8)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教学 口头交际能力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