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luoguanhua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浅谈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共含7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uoguanhu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浅谈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1:浅谈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广东佛山里水高中 梁耀珊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信息,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能直接阅读英语书籍、报章、杂志,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对实现我国四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精读、泛读两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 精读 泛读

读包括朗读和默读,这里所论述的阅读能力指的是默读。

阅读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信息,也可以为了消遣而阅读。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能直接阅读英语书籍、报章、杂志,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对实现我国四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们掌握的语言材料越多,使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得就越快。在目前我们缺乏直接听、说英语机会的情况下,通过阅读接触英语,吸收语言材料,获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英语的途径。通过阅读还可以获得一些关于使用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所以阅读是重要的获取知识手段。

中学是打基础阶段,应当在中学为阅读打下初步的基础。

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

阅读能力是通过精读和泛读来培养的。精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精读材料学习词汇和句法,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泛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大量合适的材料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能力。我们在前面谈过,课文常被用为精读材料,课外阅读材料常被作为泛读材料。只有精读、泛读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才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能力的。

1、精读

精读包括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概念内涵等的理解,以及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学习语言结构,如词汇的学习、难句的分析、语言点的讲与练等。

英语词与汉语词不同。英语词有词形变化。如名词有复数形式,还有所有格形式;动词有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等形式;形容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等。从词的用法上看,介词后要跟名词或宾格代词;冠词后要跟名词;情态动词后要跟有原形动词;连词后要有并列或从属成分等。掌握英语词汇的这些特点,对提高阅读能力是有帮助的。比如阅读中遇到一个介词,就知道它的后面必定有一个名词或是一个宾格代词,因此在阅读时,不会在介词后停顿,而要一个视距读完一个介词短语;读到一个冠词时,就知道它后面必有一个名词,这样就不至于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而会扩大视距,提高阅读速度。

为了使学生养成以语义为单位进行阅读的习惯,我指导学生把句子按意群划上底线。如:

Winter is the coldest season of the year.

All that afternoon I jumped and sang and did all kinds of things.

经常做这类练习,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按意群阅读,阅读的速度和正确性都会得到提高。无论是单词、短语还是句子,都要先在口头上学和练,然后再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不至于一个词一个词地阅读,而是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或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阅读了。

对课文的学习,讲解必要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查词典、用英语解释词义的能力;找出段落大意、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学习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和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

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1) 在读了生词表以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我给学生一些阅读前提的问题(Before-questions)和阅读后提的问题(After-questions)阅读前提的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并抓住文章的重点,阅读后提的问题是为了解学生阅读理解的情况。这两类问题有下列四种类型:

第一类:Wh-questions,这类问题可以从阅读材料中直接找到答案;

第二类:Why-questions和How-questioins,这类问题从阅读材料中可以找到答案,但不能直接引用文章的句子;

第三类:不能从阅读材料中直接找出答案,而是要从材料的内涵中经过推断找出答案;

第四类:读者从阅读材料中经过判断(Judgement)或评价(Evaluation)得出自己的看法。

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的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对这几类问题举例加以说明。

是非判断题:

如“American English(1)”(高中英语第一册第10课),在学生预习课文后,我给下面几个是非判断题要学生做:

1.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there are more differences in spelling than in pronunciation. ( )

2.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are so different that people from the two countries can hardly understand each other. ( )

3.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always changing. ( )

4. The main idea of the last paragraph is that many 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 have come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 )

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Wh-questions:以“American English(1)” 为例,在学生阅读前,我提出下列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1、What differences are there in spoken English in these two countries?

2、Where did the word “fall”(meaning “autumn”)first come from?

3、Where did the expression “way of life” come from?

4、In which countries is English used as the official language?

Why-questions和How-questions:

以“Abraham Lincoln” (高中英语第一册第50课)为例,学生阅读课文后我提出下面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How do you know that Lincoln was one a great American presidents?

要经过推断才能找出答案的问题:如“Abraham Lincoln”,学生阅读后我提出:Why did Abraham Lincoln killed after the war ended?

读者经过判断或评价得出自己看法的问题:如学生读完“American English”一课后,我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about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2) 通过课文的学习讲解必要的语言知识 高级阶段的教材中新的语法知识比较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句义,我有时给学生作句子结构的分析。英语和汉语的词序不尽相同,英语的定语(介词短语作定语、从句作定语)要放在被修饰的词的后面,这一点与汉语不同。因此当修饰的成分多,句子又长时,学生阅读起来就感觉困难。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指导学生做必要的句法分析,分析时首先找出主语和谓语,再找出主句和从句,就可以基本弄懂句义了。以高中英语第二册第46课“Escape from the zoo(1)”为例,课文一开始有一个句子:

The manager of the zoo said that the young lion, which was born in the zoo, would would probably not attack people.

这个句子对学生来说虽有点长,但作句法分析后,就容易理解了。这是个主从复合句,其主语是The manager of the zoo said,后跟一个由that引导的宾从句 the young lion… would probably not attack people,中间插入了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which was born …six months old修饰先行词the young lion 这样分析完句法关系后,这个句子就好理解了。

我从不给学生每个句子都做分析,只分析长句和难句。

(3) 培养学生说出文章的段落大意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这是培养学生复述和练习写作的一种方法。以“First aid”为例,在学生理解课文并学习词的用法后,经过启发,学生说出了文章的段落大意。

第一段: Description of first aid

第二段: 3 important things to do

第三、四段:Common injuries in the home

第五段: You need more information!

再以“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 (高中英语第一册第82课)为例,全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在学生学完课文后,我提问:

What was the advice Marx gave o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学生回答:He said that when a person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he mustn’t always be translating everything into his own language. He must be able to use the foreign language freely.

这个答案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

2、泛读

我们在前面谈过,阅读能力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因此除了教科书以外,教师应当给学生补充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从哪个年级开始增加阅读材料是很多教师所关心的一个问题。实践证明,从初一第二学期开始每周读一篇短小的读物是可行的。在阅读材料中不可以出现生词和新的语法知识。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复习学过的单词和语法,从而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这样课上、课下有机地配合,对学习会产生良性循环。随着学生使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到了中、高年级,阅读材料的篇幅可逐渐加长,也可以出现少量和词。课外阅读的选材很重要,材料要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要注意趣味性。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1) 注意阅读的特点 阅读是默读,不可以出声。朗读和阅读是两种技能,朗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学生在朗读一篇未学过的新材料时,由于注意力集中在语音、语调上,往往对朗读的内容,尤其是长篇文章,不完全理解,因此朗读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如果是为了训练朗读,就应当选择易于上口的材料,如果是为了训练阅读,就应当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为了培养学生在阅读时不读出声音来,我从开始训练阅读时,就要求学生把食指放在嘴唇上,嘴唇不要动,必须控制自己的发音器官,不出声地默读,以免分散注意力而降低阅读速度。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了。

(2) 要克服回视的习惯 有时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难句或不太熟悉的词,读过一遍不能理解句意,需要回视(返回来再读一遍),这是允许的。但很多时候学生是出于不放心,虽然读懂了但还要返回来再读一读,这会大大影响读速度。这是一种不好的阅读习惯。我要学生每人用一块硬纸板,剪成长条形框形状,将它压在正在阅读的这一行上,空白处显示的是正在阅读的文字,使已读过的文字被遮住,这样就使回视不可能了。用上面两种方法练习一段时间,学生就可以改掉回视的习惯,并逐渐扩大视幅,做到一视幅2~3个词,甚至4~5个词了。

(3) 计时阅读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我要求学生做“计时阅读”。具体的做法是:学生在阅读之前在阅读材料的右上角记下开始阅读的时间和这一篇材料的词数,读完以后记下读这一页或这一篇短文所用的时间(时间要用分钟计算),用时间除以词数就是每分钟的阅读速度,读速= 词数 。比如某学生阅读一篇300词的短文

时间(分)

用了6分钟,他的读速就是50词/分钟。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高中二年级学生能以每分钟40~50个词的速度,阅读有关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内容的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能够把握主要事实和中心思想,理解正确率达到70%。”

如果我们为学生选的阅读材料长短、难易恰当,每天用几分钟的时间阅读一篇四、五百词的小短文,经过一个学期的计时阅读,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阅读速度有明显的提高。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多学问,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参考书目:

《教学思想录--中学外语卷》马俊明 江苏教育出版社 .7

《新编高中同步全程优化设计--高一英语》 吴占业 东北朝鲜民族出版社 .4

《高中英语第一册(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10

《高中英语第一册(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 .4

《高中英语第一册(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10

篇2: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初探

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初探

一、阅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 口头上的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 ,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也 有很大影响。据了解,许多中国留学生初到国外,阅读这一关很不好过。他们每天除了要应付上课外,课后还 往往需要阅读数十乃至数百页参考材料。而对于习惯于逐字逐句地阅读的学生来说,要完成这样的阅读量,显 然是很困难的。问题的关键就是阅读速度慢。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人们要从浩如烟海的科技情报资料中获 取所需的信息,就必须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近年来的全国高考统考试题中也体现出来。1978年以来,阅读理解题在高考试题 中的比重逐年增加。1978年的阅读理解部分仅有一篇短文,1986年增加到三篇,而从1989年起又 增加到四篇。计分也从1978年的20%增加到1989年40%。测验的目的从考查词句的理解到篇章的 理解,从了解事实细节到确定中心思想、进行正确推论、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等等。文章的题材和体裁也逐步 多样化,包括各种记叙文和说明文、议论文。由此可见,高考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在阅读速度、而且在理 解的深度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适应这样的要求,不进行教材、教法的改革,显然是不行的。只有大 胆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努力改革教材,教法,才能把学生的阅读能力抓上去。

二、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 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 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 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

1、改革课文教学,打好语言基础

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文教 学中,我们着重抓了三个方面。

(1)课前预习,培养能力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 内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这样,使学生的针对

[1] [2] [3] [4]

篇3: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的根本,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应该正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选好阅读材料,保护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辅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通过教师的因材施教,使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阅读.教师组织好课内外各种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作 者:杨玖高  作者单位:遂宁中学,四川,遂宁,629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7)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阅读   能力   培养  

篇4: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浅谈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英语阅读 能力

【论文摘要】英语阅读能力对于现今的大学生是极其重要的,而高职教育与一般本科大学的教育目的和特点有所不同,这必定会导致高职英语阅读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

一、引言

由高职教育的目的和英语阅读的特点决定了英语阅读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必定要从其自身的特点上着手,在能力、技巧和方式方法上寻找突破点。

二、英语阅读能力对于高职学生的重要性

英语阅读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而且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英语阅读技能不仅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英语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等五方面能力的培训和提高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五大目标,而在这五项技能之中,读是多数学生将来工作中运用得最多的一项技能,也是以英语为媒介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形式。

三、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英语阅读能力在实际中的体现,首要的便是考试中面临的阅读理解。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对比本科院校就显得薄弱一些,在许多学生看来,即使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阅读理解方面也很难有较大的改观。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学生们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一)英语词汇。针对于考试而言,大部分基础的词汇学生通过背诵和记忆都能掌握,而出现问题的便是生活中的不常用词。很多学生对于词汇记忆都存在理解误区,认为英语词汇重在死记硬背。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来源和发展历史,要想更了解一门外语,甚至是精通,就必定要先了解这门语言自身的历史。

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阅读更注重的是对全文的理解,以及针对上下文对词汇和翻译的考点记忆。因此,不仅仅要对词汇的本意进行记忆,还要了解其他的常用义,以便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能选择正确的词义进行理解和翻译。

(二)语法结构。理解阅读材料的时候,对于简单的句子结构,学生能比较好的理解,但是一旦面临长句,难句,许多学生就感到束手无策。此时,如果学生能准备的划分句子的结构,找准主谓宾语,将长句化为短句,分为几部分单独理解,那么长句和难句也不将再是高职学生的薄弱点。

(三)阅读技巧。即使完全掌握词汇和语法,也不能就说完善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一般是指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解能力,一个是阅读速度。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之后,阅读速度便成了许多高职学生的`难点和弱点。而阅读速度根据阅读要求的不同也会有所侧重,我们一般会采用以下三个方法来理解文章的整体意思:

1.浅层阅读

要求在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和轮廓。采取的是泛读或略读的方式,通过文章题目先对文章有一个大意的了解,然后快速浏览全文。

2.深层阅读。要求在细节上抓住情节,掌握要点。采取的是精读或细读的方式,从段落结构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都要有详尽的见解,从而掌握文章中事件的起因和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结果;文章中各个人物之间的纠葛关系,以及从中透露出来的不同性格;作者的文章意图以及其字句之间的深层含义。

3.重复阅读。通过梳理,归纳和总结,再一次通读全文或选取主要段落、词句进行进一步的剖析理解,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词句意思以及最终目的。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的阅读文章,则需要从阅读技巧上下工夫:

①快速浏览,抓住关键词和句子主干

在平时的阅读中,并非一整篇文章都是阅读所需要掌握的知识量,只有其中一部分是此次阅读的重点。针对于高职学生的英语考试而言,先读问题,再快速浏览全文,而后重点捕获和问题相关的句子和段落才是阅读技巧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②巧猜词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不认识的生词,这是理所当然的情况。不论词汇的基础多么扎实,总会遇到生词。猜词,便成为英语阅读中一项基本技能。但并非每一个生词都是对于阅读理解有用的信息,那么如何进行词义的猜测,什么样的词汇才对文章理解具有关键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猜词释义的训练。

1)筛除不具备关键意义的词汇

基本上对于文章的理解,大部分的形容词和副词不具备太大左右文章的意义,而句子中的动词一般具备了关键的意义。所以,首先就要做到将不影响文章理解的生词筛除,避免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无用的信息之上。

2)根据上下文内容来猜测词义

英语的词义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仔细阅读文章之后,可以利用上下文提供的情景和线索,进行合乎逻辑的综合分析和推理。

3)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

英语中的构词法一般有三种:派生词、转化词和合成词。而构成词汇的基本则是词根。从生词中找出词根,了解英语词汇中前缀,后缀和常用词根的含义,便能通过构词法猜测出大概含义。

4)通过对比关系来猜测词义

这种情况尤其体现在中间有连词的情况之下。比如两词之间使用了and,or,but之类的词汇,可通过对比猜测其词义。

结语

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高职院校的学生基

础更为薄弱,教学的目的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我们应该更加强调阅读材料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才能使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能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周雪. 英语高效阅读与写作研究[M]. 甘肃教育出版社,20xx

[2]徐钟.阅读技能精解[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xx.

篇5:浅谈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就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仅仅把阅读材料作为学习语言知识的载体,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作 者:杜丽芳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大榭开发区中学 刊 名:教育界 英文刊名:JIAOYUJIE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英语阅读   阅读能力  

篇6: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初探

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初探

一、阅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 口头上的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 ,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也 有很大影响。据了解,许多中国留学生初到国外,阅读这一关很不好过。他们每天除了要应付上课外,课后还 往往需要阅读数十乃至数百页参考材料。而对于习惯于逐字逐句地阅读的学生来说,要完成这样的阅读量,显 然是很困难的。问题的关键就是阅读速度慢。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人们要从浩如烟海的科技情报资料中获 取所需的信息,就必须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近年来的全国高考统考试题中也体现出来。1978年以来,阅读理解题在高考试题 中的比重逐年增加。1978年的阅读理解部分仅有一篇短文,1986年增加到三篇,而从1989年起又 增加到四篇。计分也从1978年的20%增加到1989年40%。测验的目的从考查词句的理解到 篇章的 理解,从了解事实细节到确定中心思想、进行正确推论、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等等。文章的题材和体裁也逐步 多样化,包括各种记叙文和说明文、议论文。由此可见,高考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在阅读速度、而且在理 解的深度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适应这样的要求,不进行教材、教法的改革,显然是不行的。只有大 胆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努力改革教材,教法,才能把学生的阅读能力抓上去。

二、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 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 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 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

1、改革课文教学,打好语言基础

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文教 学中,我们着重抓了三个方面。

(1)课前预习,培养能力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 内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这样,使学生的针对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便 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预习时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A)拼读生词、词组,扫清阅读 障碍。B)浏览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或说出段落大意。C)划出语言难点,并提出独立的'见解。D )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供课堂上进行问答。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了,上课时解决 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加强了综合训练。

(2)围绕中心,整体教学

对于课文的教学,目前存在着二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课文是语音、语法、词汇的综合运用,学习课文,也就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因此,一开始就可以一句句、一段段来讲和练。另一种观点则 认为,课文不仅仅只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综合运用,而且是围绕着某一主题,某些内容或情节而进行的综合 运用。因此,课文首先应做一个整体来教,应该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要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操练。我们认为, 前一观点强调了语言结构的学习,但却忽视了语言功能的学习,而一开始便逐字逐句地讲练,势必造成见木不 见林的后果;而后一观点既强调语言结构的学习,又强调语言功能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但能够听、说 、读、写,而且做到理解准确,表达得体。

在课文教学中,我们持后一种观点。我们往往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来了解全文的内容大意,再 通过做理解习题来检查预习效果。对于故事体裁的课文,我们先通过听、说法来介绍课文背景和内容,再通过 问答来检查学生对主要内容的理解。这样做,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一开始阅读就努力寻找文章要旨的习惯,训练 学生根据关键词语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在分析句子时,我们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仅注意句子的表达 层意义,更要注意到句子的深层意义,注意句子同文章内容及主题的内在联系。例如,在高中第一册第十一课 里有这么一句:I know that gentlemen like you carry only large notes.这句话的表层意义是:我知道像 你这样的先生只带大钞票。但如果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内容和情节已有所了解,他们便可以看出这是一句反语, 就能够体会到说话人那种讽刺、嘲弄的口吻。

(3)基础知识,精讲多练

对于语言基础知识,教师的讲解要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精讲,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也只有精讲, 才有可能多练。精讲,就是要分清主次,每次重点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样样都抓。那种不分 主次,不分先后,碰到什么就讲什么,甚至随意发挥、希望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作法,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 反,连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能解决好。

比如生词的教学,有些人就喜欢搞词汇开花。每碰到一个生词,除了介绍各条词义外,还要引出一些没有 学过的同义词、反义词,介绍各条固定搭配、习惯用法,还要给出例句、进行词义辨析,大搞词典搬家。现在 高中每课的平均生词量为40个左右,约占课文总词汇量的10%。学生要记忆这些生词已感困难,如果教师 再随意发挥,难度就更大了。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会造成喧宾夺主,影响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因此 ,在课文教学中,对于生词,我们只要求学生会读、会写,能掌握在本课中所表示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其他 用法随着以后出现了再讲。这样,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基本的东西也抓到了,也就达到了目的。

有了精讲,多练在时间上也就有了保证。然而多练不仅仅只体现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多”,还应体现在练 法上的“活”。这样的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句型的练就有许多方法。模仿造句是练,模仿翻译也是练 ;背诵句型是练,句型转换也是练。采用哪一种方法,或在几种方法中先用哪一种,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这方面,我们往往是先让学生熟悉句型,再做模

仿造句,后才做变换性练习。因为只有在学生熟悉本句型的 基础上做变换练习,才能使学生感到变有依据,才会少犯错误。但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学习某一句型 ,估计学生可以用另外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对应句子来替换,这时,我们也往往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把这些句子 说出来,这样做,往往起到了以新温故的作用。总之,多练,就是既要讲“量”,又要讲“法”,才能收到良 好的效果。

篇7: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吉林省林江林业局高级中学 张丽

近年来, 中学阶段英语的教材编纂方向和高考考试方向都共同地反映了一个声音,那就是:英语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知识型方法正迅速地向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方法过渡。也就是现在教育界说得较多的“素质教育”问题。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引导学生如何学?这不仅是目前要求每位教学一线执教者和教育研究家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是学校管理者、操作者以及全社会都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就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方法问题作一些讨论。

一、加快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英语教学可划分成两大块,即口头(听说)和笔头(理解和表达);而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笔头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作为一个客观的教育研究者和教师,谁也不能视而不见。就近年的高考而言,150分的试题, 单纯阅读理解就占了40分;从题量上看,也从恢复高考后沿用多年的四篇,增加到现在的五篇。在整个试卷中,阅读理解也是最费时间、比较灵活的部分。从对阅读后的理解方面看:问题已经从过去的原文中找答案和简单地计算,逐步要求根据原文的精神实质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这一部分题中,你会很自然地碰到象“infer(揣测)、imply(暗示)”这一类的词,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段落揣磨出作者说话的目的、文中说话者的引深意、文中没有直接陈述但却有所暗示的内容;甚至根据作者已经谈到的内容,imagine (想象)作者在下一个段落(原文中并没有)可能会说些什么。从试题覆盖的广度上看,一般以交际环境为主,兼涉科技、制作工艺等具体过程。不仅对学生作题速度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其深层理解力,也就是学习语言的扩张力(即素质)提出了挑战。

因此,学生素质的提高,一要靠自身临场的发挥,更要靠平时教师对他们学习解题方法的训练有素。教师如果靠时间一题一题的传授,学生靠一题一题地记“会”,那么在考场上最多是个中分低能的机器,就不用说是将来适应社会了。会教的人,往往是教给学生金钥匙;以后来看,管你会不会教学,只要你从事教育教学,你都不光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必须走向学生“交钥匙”的道路。对教学悟的深,你教给学生金钥匙,悟的不深你交给学生铜钥匙;哪怕你交给学生铁钥匙,也比交给他们现存的金山、银山强。因为现在教材和考试的阅读理解文章中,普遍源于英语报刊的“原汁原味”的真东西越来越多,“国产”英文材料越来越少;没有拿到“钥匙”的人,只能在知识殿堂的门外徘徊。

“应试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升学,其核心是淘汰式的片面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不同,它切实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体、如何生活、如何审美等,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在各方面打好基础。

二、重视操作过程的启发式教学

阅读教学过程一是指非毕业班常规的教学方式,二是指毕业班综合复习的过程。前者而言,以教材为主,选择余地不大,主要是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进一步活用词汇、语法、句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英语的能力,以期达到加深理解,搞活阅读理解和表达运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后者选材余地大,时代气息强,知识面广,对学生面的要求高。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者能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后者是前者的提高和实践,二者相辅相成。不管前者还是后者,阅读教学都要围绕中心主旨(main idea)进行。对一段文章的概括要利用它,对这段文章的提问要利用它,对作者语意的深层发掘也要利用它。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西瓜与芝麻”之间的关系。Main idea就是“西瓜”,是大头,是主要矛盾,要重点抓;具体字词句是芝麻,是细节,是技叶,是次要矛盾,不要影响了视线,不必要一一搞得太清楚,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大意,或者“跳跃”式前进。与Main idea无关的不能细说, 与Main idea有关的哪怕学生不太生疏也要提醒。 用适量的问题把学生朝作者的“思想轨迹”上引。学生的思路和作者的思路一齐跳跃了,想法一致了,启发引导就成功了,----阅读教学也就成功了!

(一)坚持养成训练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进行交际。“口头”方面的某些基本功训练,对阅读理解有正面的帮助作用。以前,我们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理解不够全面,教学实践也有偏差,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操练,忽视对语言意义的掌握和运用。交际语言不仅是指语言的音、意统一,同时也指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从而懂得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谁、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比较重视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强调使用语言的得体性。这样才能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这种交际情景的真实性,是学习语言的生命和实质,交际才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只有在具体情景中交际,得体地使用上下文意思连贯的话,而不仅是孤立的句子,我们教的才不是死的知识,而是活的能力。当今考察学生能力的方法,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大步发展。这种语言学习的养成教育,不仅使你的学生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而且使一代人会终身受益。

(二)注重教学手段的直观性

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把英语和要表达的事物直接相联系,让学生直接理解、直接记忆:第二,用英语教英语,让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英语,直接用英语下指令去做事情;第三,尽量使用英语,但必要时使用汉语。由此可见,让学生多听多读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根本途径。如果要让学生动笔填词或记录句子,要让他们只记关键单词的前几个字母,而且只要自己(当时)认得就行,千万不要象平时做作业一样一丝不苟,要养成一种快的习惯。学习英语,没有快,就失去了一半的意义。

三、阅读教学要当作工程来抓

(一)教师备课重“热身(warming-up)”

1.介绍与阅读内容有关的社会、历史、人文、自然背景,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资料;

2.摘要介绍部分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凡是学生可能猜得出的生词一定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猜的能力的培养比动手查字典的“勤”更有意义;

3.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预测文章内容;也可根据已有的事实,对文章的结局、后来的前景、隐含的事实进行发掘;

4.最后教师最好提出一两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导性问题,以统一思想,判断是非,使学生醒悟阅读的奥妙。

(二)阅读过程明确“目标(goal)”

1.快速阅读指定的内容(用眼读而不是用嘴读,逐句读而不是逐字读);

2.提问好、中、差学生回答指导性问题,问题要围绕中心思想(main idea);

3.提出细节性问题,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 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实以及start,process,end总体过程脉络;

4.细读:可以每隔几篇进行一次,教师要有所筛选,把握难度、深度,突出一个或两个侧面;对高三而言,不是考试范围的东西不要做这么细;

5.分活动小组讨论问题答案,然后全班检查答案;如果是从其它地方获取的试题,甚至可以更改参考答案;但必须分析说明令人信服的理由。

(三)阅读教学的扩展----“表达(express)”

1.鼓励学生用简略的方式表述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领会,而不是复述课文;不要纠正学生的语音、语法错误,哪怕比较严重;

2.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生词的猜测情况,既然是猜,能沾边达意就行,不要对其用法作过多的分析;

2.做大纲所要求掌握语言知识的练习及高考词汇手册上要求的要点;

3.帮助学生分析语篇结构和文体特征,三言两语,只要中的就行,要少而精;

4.语言运用。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采访、调查、仿写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也可动笔进行改写、提纲、评述等。

四、阅读教学的法宝“自学(self-studying)”

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是“教”不完的。今天的学生,只能靠今后的终生学习才能不落伍。难怪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阅读理解,费工费时,讲解难度大,处理的不好,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出力不讨好。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在阅读方面的自学能力呢?

(一)充分利用选材上的优势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一刀切,而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充分培养个性。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阶段来培养。例如,初中学生往往满足于歌曲、游戏、表演等引起的表层兴趣;高中生则不然,他们不再满足于表层的认知兴趣,而是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智力兴趣,渴望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来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为此,教师应为他们设计一些交际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换位、调查、解题、讨论、辩论、采访等。

(二)开发学习潜能

开发学习潜能是各学科统一的教学目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发学习潜能主要指开发学生的智力。智力是能力的一部分。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是指适合多种活动要求、为人所共有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开发学习潜能是发展个性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培养观察力。其次要培养注意力。再次要培养记忆力。另外还要培养思维想象力。

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阅读教学是为完成这一从“知识向能力过渡”进行转化的实战。从宏观上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从战略上看,阅读教学要紧扣整体,化零为整,就大不就小,宜粗不宜细。从实质上看,读得懂,然后才说(输出)得出,阅读理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总之,笔者认为,中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既是常规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头戏,不抓不行。不但要长抓狠抓,而且要深抓重抓,一抓到底。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个性化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数学能力

培养自我评估能力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政治课培养创新能力之我见

数学课上数学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道德辨析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英语学习者交际策略能力培养之探讨

浅谈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浅谈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