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董俊》文言文的阅读训练题(共含7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cjiang226”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董俊》文言文的阅读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中者拔为将。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太祖十年,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十四年,以劳擢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金将武仙据真定,诸城皆应仙。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十五年春,中山府治中李全叛应仙。俊方屯曲阳,仙来攻,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及仙以众降,木华黎承制授俊龙虎卫上将军,行元帅府事,屯藁城。俊谒木华黎曰:“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木华黎然其言,以俊为左副元帅,升藁城县为永安州,号其众为匡国军,兵、民之事,一委于俊。二十年,仙果杀都元帅史天倪,据真定叛。俊以孤军居反侧间,战士不满千人。仙攻之,不能下,乃纵兵蹂民禾。俊呼语之曰:“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仙惭而去。久之,俊复夜入真定,仙败走,乃纳史天倪弟天泽为帅。太宗四年,会诸军围精。明年,金主弃汴奔归德,追围之。金兵夜出薄诸军于水,俊力战死之。时年四十有八。
俊早丧父,事母以孝闻,待亲故皆有恩意。克汴时,以侍其轴①为贤,延归教诸子。尝曰:“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屡诫诸子曰:“吾一农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临阵,勇气慑众,立矢石间,怡然若无事者,虽中伤亦不为动。每慕马援为人,曰:“马革裹尸,援固可壮。”故战必持矛先士卒。或谏,俊曰:“我人臣也,敌在前,不死,乃就安避危乎!”初,太宗即位,朝于行在,诸将献户口,各增数要利。吏请如众,俊日:“民实少,他日需求无应,必重敛以承命,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藁城有三百余人克期作乱,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深、冀二州妖人惑众,图不轨,连逮者数万人,有司议当族。俊力请主者,但诛首恶。节度使刘成叛降武仙,俊下令曰:“叛者成一人,余能去逆,即忠义士,吾畀其资产,仍奏官之。”众果相率来降。沃州天台寨既降,他将利其子女,欲掠之。俊曰:“城降而俘其家,仁者不为也。”力止之。为政宽明,见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有惰者,则怒罚之。故所部完实,民惟恐其去也。
(节选自《新元史》)
【注】①其轴:人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四年,以劳擢知中山府事 擢:提拔。
B.兵、民之事,一委于俊 一:全部。
C.以侍其轴为贤,延归教诸子 延:招请。
D.余能去逆,即忠义士 去:除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董俊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A.①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 ②见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
B.①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 ②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
C.①俊复夜入真定,仙败走 ②立矢石问,怡然若无事者
D.①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 ②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朝贞祐年间,藁城县令比武招兵,董俊因箭术高超而被提拔为将领。元太祖十年,他迎降国王木华黎。
B.金将武仙被打败后率众投降,但后来又杀害元帅史天倪,凭借真定叛乱,董俊再次夜袭真定,打跑了他。
C.董俊特别孝顺母亲,对亲戚朋友也都有恩惠,他奖赏善治田庐者,处罚懒惰者,所以百姓都不愿他离任。
D.董俊在处理藁城人预谋作乱、深冀妖人惑众以及刘成反叛的案件中,都主张严办首恶,不问胁从。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俊谒木华黎日:“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4分)
译文:
(2)吾一农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4分)
译文: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董俊》及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7题。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中者拔为将。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太祖十年,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十四年,以劳擢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金将武仙据真定,诸城皆应仙。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十五年春,中山府治中李全叛应仙。俊方屯曲阳,仙来攻,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及仙以众降,木华黎承制授俊龙虎卫上将军,行元帅府事,屯藁城。俊谒木华黎曰:“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木华黎然其言,以俊为左副元帅,升藁城县为永安州,号其众为匡国军,兵、民之事,一委于俊。二十年,仙果杀都元帅史天倪,据真定叛。俊以孤军居反侧间,战士不满千人。仙攻之,不能下,乃纵兵蹂民禾。俊呼语之曰:“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仙惭而去。久之,俊复夜入真定,仙败走,乃纳史天倪弟天泽为帅。太宗四年,会诸军围精。明年,金主弃汴奔归德,追围之。金兵夜出薄诸军于水,俊力战死之。时年四十有八。
俊早丧父,事母以孝闻,待亲故皆有恩意。克汴时,以侍其轴①为贤,延归教诸子。尝曰:“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屡诫诸子曰:“吾一农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临阵,勇气慑众,立矢石间,怡然若无事者,虽中伤亦不为动。每慕马援为人,曰:“马革裹尸,援固可壮。”故战必持矛先士卒。或谏,俊曰:“我人臣也,敌在前,不死,乃就安避危乎!”初,太宗即位,朝于行在,诸将献户口,各增数要利。吏请如众,俊日:“民实少,他日需求无应,必重敛以承命,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藁城有三百余人克期作乱,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深、冀二州妖人惑众,图不轨,连逮者数万人,有司议当族。俊力请主者,但诛首恶。节度使刘成叛降武仙,俊下令曰:“叛者成一人,余能去逆,即忠义士,吾畀其资产,仍奏官之。”众果相率来降。沃州天台寨既降,他将利其子女,欲掠之。俊曰:“城降而俘其家,仁者不为也。”力止之。为政宽明,见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有惰者,则怒罚之。故所部完实,民惟恐其去也。 (节选自《新元史》) 【注】①其轴:人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朝贞祐年间,藁城县令比武招兵,董俊因箭术高超而被提拔为将领。元太祖十年,他迎降国王木华黎。
B.金将武仙被打败后率众投降,但后来又杀害元帅史天倪,凭借真定叛乱,董俊再次夜袭真定,打跑了他。
C.董俊特别孝顺母亲,对亲戚朋友也都有恩惠,他奖赏善治田庐者,处罚懒惰者,所以百姓都不愿他离任。
D.董俊在处理藁城人预谋作乱、深冀二州妖人惑众以及刘成反叛的案件中,都主张严办首恶,不问胁从。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俊谒木华黎日:“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5分)
(2)吾一农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5分)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
【甲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塞翁失马》)
【乙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①露在地面上的.树根、树干或树桩。②泛指农具。
1.文中画线句子中应该有两处停顿,请用“/”在句中画出。(2分)
居 一 年 胡 人 大 入 塞 丁 壮 者 引 弦 而 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 ( ) (2)人皆吊之 ( )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4)兔走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塞翁和宋人看待事物有什么不同?(2分)
1.(2分)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一处1分)
2.(4分)(1)逃跑 (2)(对不幸表示)安慰;慰问 (3)带领 (4)跑(一小题1分)
3.(4分)(1) 靠近长城一带(边塞)的人,战死的人有十分之九(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 (2)兔子不能再得到,而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成为宋国人的笑料)。(一句2分)
4.(2分)塞翁能辩证地看待事物,知道祸福(坏事与好事)会互相转化;宋人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言之有理即可,一点1分)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两篇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二】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汁,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行百里始奋迅_____________________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非精洁则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______________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______________阐述,他们都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鞭打,鞭策;(2)通晓,理解;(3)等到;(4)流汗
2.(1)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清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
3.一食或尽粟一石;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4.反面;正反对比;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
比较阅读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
比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不可久居 ▲ 不可名状 ▲
斗折蛇行 ▲ 悉皆怪石 ▲
1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乃记之而去 B.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C.潭西南而望 而置州以来 D.为之怅然 佁然不动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
13.回答问题。(5分)
(1)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2分)
甲文: ▲
乙文: ▲
(2)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3分)
▲
参考答案:
10.停留 说出 像北斗七星 都
11.D
12.(1)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2)岸边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
13.(1)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2)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和参考答案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王者何贵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 徧:____________
(3)战则请从 从:____________
(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2分)
【答案】
9.(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跟随 (4)不是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
10.B 评分:共2分。
11.(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
评分:共2分。每句l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7分)
圣人之于事,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王季历困而死,文王苦之,有不忘羑里之丑,时未可也。武王事之,夙夜不懈,亦不忘王门之辱。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时固不易得.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於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於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 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於堂上,重帷而见其衣若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1)武王事之( ) (2)夙夜不懈( )
(3)乡之耕( ) (4)非忘其父之雠也(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 客以闻伍子胥
B、圣人之于事 乡之耕
C、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搏其手而与之坐 退而耕于野七年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子胥乃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举伍子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 )(2分)
A.极力铺陈 B.平实畅达 C.对比鲜明 D.纵横捭阖
参考答案:
(五)
16.侍奉;早;先前;同“仇”(4分)
17.D(3分)
18.伍子胥于是就礼贤贤能之士(下翻译出动词,意思基本正确),选练士卒。六年后,吴国在柏举大败楚国(介后),追击楚国的败军(北解释为败军)于千里之远。楚昭王逃亡到随,吴军于是攻占了郢都(补出省略的主语)。伍子胥亲自用箭射楚王宫(补出省略的主语),鞭打楚平王的坟墓三百次(正确翻译出鞭打楚平王坟墓事件)。(5分)(错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19.成功是需要等待时机的。(3分)(能够引用第一句或者最后三个字都给分,在此基础上概括也可以)
20.B(2分)A(1分)
★ 《狼》文言文训练
★ 逻辑思维训练题
★ 语文训练题
★ 思维能力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