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散生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金赫奎的小娇妻

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樗散生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共含7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金赫奎的小娇妻”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樗散生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篇1:《樗散生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樗散生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樗散①生传

(明)宋濂

樗散生者,钱塘人,李氏名诇,字孟言。少受学越人杨君廉夫,负气尚节,善为诗。卖药金陵市中,名其室曰樗亭,而自号为樗散生。市人病者趋其门买药,无不与,所与必善,人人谈樗散生美不置口。

或问樗散生:今人莫不愿为材,有寸夸尺,有尺夸寻,惟恐人不己知,才不即用,又恐不得大任以为戚。今生乃以樗散自名,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今生修善药以活疢疾②者,有功于民甚博,何为以樗自污哉?

樗散生曰:吾计之熟矣。名之美者,吾岂不欲居之?然苟无实以称之,则名只足为祸。吾苟自以为可用,彼将以有用者求我,我或不足如其所求,则为妄人矣。吾今自以为樗,我不虞我足用,而我足用者固存,何损于我乎?世之受祸深者,求名太切者也。夫名,虚器也,得之未必有益于身,而与我竞者,龈龂然③欲夺之,不亦危乎?吾是以安焉而不敢务乎名也。且吾之食者医,医之书易知,医之技易学,吾诚尽吾心焉。疑于心者不敢强施于人,薄于用者不敢厚责其报,虽有不中,庶可以无愧矣。吾诚肯自负吾才而享釜庾之禄,岂皆不若乎人?然吏胥操法而迫吾侧,民庶持牒而聒吾前,吾心欲平之而力不暇,欲施吾才而势有不能,则吾心之愧无时而释矣。岂若守易能之技,居无用之名以自适哉!

于是问者谢之,咸称樗散生为知道者。余闻于建安黄仁云。

史官曰:樗散生之传不虚矣。生岂果知道者哉?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吾观世之有愧者多矣,生岂无见者乎?孔子强漆雕开④仕,开自以为未信而不愿为,孔子悦之。樗散生岂学漆雕开者耶?然则谓生为知道,岂不然耶?或谓生慕樗以不才寿。彼庄生寓言,生盖不取云。 (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 ①樗(chū)散:像樗木那样被散置的无用之材。樗,臭椿。②疢(chèn)疾:疾病。

③龈龂(yín)然:争论不休的样子。④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孔子的弟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负气尚节,善为诗 负:凭恃

B.我不虞我足用,而我足用者固存 虞:担心

C.吾是以安焉而不敢务乎名也 务:致力,追求

D.居无用之名以自适哉 适:闲适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今生乃以樗散自名 ②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B.①然苟无实xunkl以称之,则名只足为祸 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①医之技易学,吾诚尽吾心焉 ②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①岂皆不若乎人 ②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诇是在金陵市中卖药的一个普通百姓,却能负气尚节,不夸于世,作者同时也充分肯定了他乐善好施的良好品德。

B.本文第三段表面上是对问者的回答,其实是李诇的.内心独白,是以议论的方式进行心理描写,很有层次地剖白内心,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C.史官曰的形式取法于司马迁的太史公曰,在这段话中,作者以漆雕开婉拒孔子要求自己去做官一事,赞赏了李诇食焉而无愧的君子之道。

D.本文借给卖药隐于民间的樗散生立传,劝诫人们不要追逐外在的虚名,主张名实相符,从某种意义上凸现了作者追求精神自适的隐士人格。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生修善药以活疢疾者,有功于民甚博,何为以樗自污哉?

译文:

(2)生岂果知道者哉?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

译文:

篇2: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

【甲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塞翁失马》)

【乙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①露在地面上的.树根、树干或树桩。②泛指农具。

1.文中画线句子中应该有两处停顿,请用“/”在句中画出。(2分)

居 一 年 胡 人 大 入 塞 丁 壮 者 引 弦 而 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 ( ) (2)人皆吊之 ( )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4)兔走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塞翁和宋人看待事物有什么不同?(2分)

1.(2分)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一处1分)

2.(4分)(1)逃跑 (2)(对不幸表示)安慰;慰问 (3)带领 (4)跑(一小题1分)

3.(4分)(1) 靠近长城一带(边塞)的人,战死的人有十分之九(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 (2)兔子不能再得到,而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成为宋国人的笑料)。(一句2分)

4.(2分)塞翁能辩证地看待事物,知道祸福(坏事与好事)会互相转化;宋人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言之有理即可,一点1分)

篇3: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两篇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二】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汁,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行百里始奋迅_____________________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非精洁则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______________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______________阐述,他们都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鞭打,鞭策;(2)通晓,理解;(3)等到;(4)流汗

2.(1)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清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

3.一食或尽粟一石;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4.反面;正反对比;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

篇4:文言文阅读训练:华佗传

文言文阅读训练:华佗传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发①,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侮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节选自《魏书二十九方技传第二十》)

文言文阅读试题

4、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就:成功

B.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愈:病好

C.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校,县车边,欲造佗 造:拜访

D.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 逆:迎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且庸人尚羞之

B.若当灸,不过一两处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C. 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他不仅通晓几种经书,又精于医方与用药。

B.对于必须动手术剖开切除的,他让病人服下麻沸散,一会儿功夫病人就像醉死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于是华佗就破腹取出患结。

C.广陵太守陈登得了病,胸中烦闷,面色发红,不想吃饭,华佗为他配制了汤药,让他一下子全部服完,陈登的病就痊愈了。

D.华佗提醒太守陈登,说他的病三年后还要发作,果然病在华佗所说的日期又发作了,当时华佗不在,结果陈登像华佗所说的`那样死去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4分)

(2)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3分)

(3)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3分)

阅读答案:

4、A(赴任,就任)

5、B(两个若都解释为如果;A前一个为副词,解释为将,后一个为连词,解释为尚且;C前一个为转折连词,解释为却,后一个为递进关系连词,解释为并且;D前一个解释为就,后一个解释为是。)

6、C(让他一下子全部服完错。)

7、(10分)(1)他到徐州地区去求学,通晓几种经书。华佗通晓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近百岁却面貌年轻。(4分)

(2)华佗走在路中,看见一个人患了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但咽不下,他的家人用车载着他想要去就医。(3分)

(3)后来依照到了华佗说的期限,病果然发作,发作时华佗不在,如华佗所说,陈登得不到救治而死。(3分)

篇5:杜畿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杜畿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少孤,继母苦之 苦:

②荀彧进之太祖 进:

③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诣:

④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化:

10.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行拂乱其所为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11.翻译下面这个句子。(4分)

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答: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

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

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

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质。

答案:9.①苦:让(他)吃苦头或者虐待(他)。②进:推荐,举荐。③诣:到。④化:教化。10. D 11.翻译: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 12. C

篇6:《朱祐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朱祐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朱祐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舂陵,世祖①与伯升皆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祐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祐侍宴,从容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②,此天命也。”世祖曰:“召刺奸收护军!”祐乃不敢复言。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以为偏将军,封安阳侯。世祖即位,拜为建义大将军。

建武二年,更封堵阳侯。冬,与诸将击邓奉于淯阳,祐军败,为奉所获。明年,奉破,乃肉袒因祐降。帝复祐位而厚加慰赐。遣击新野、随,皆平之。延岑自败于穰,遂与秦丰将张成合,祐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临阵斩成,延岑败走归丰。祐收得印绶九十七。进击黄邮,降之,赐祐黄金三十斤。

四年,率破奸将军侯进、辅威将军耿植代征南大将军岑彭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张康于蔡阳,斩之。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祐方略,祐尽力攻之。明年夏,城中穷困,丰乃将其母、妻、子九人肉袒降。祐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祐还,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酂、筑阳三县贼,悉平之。

祐为人质直,尚儒学。将兵率众,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十三年,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十五年,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因留奉朝请。祐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可改诸王为公。帝即施行。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后遂从其议。

祐初学长安,帝往候之,祐不时相劳苦,而先升讲舍。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以有旧恩,数蒙赏赉。二十四年,卒。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世祖:指光武帝刘秀,他的大哥刘演字“伯升”。 ②日角之相:旧时星相家称额骨中央隆起、形状如日为“日角”,认为这是帝王之相。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 拜:被授予官职

B.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 陷:陷入

C.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 屯:屯兵驻守

D.帝往候之,祐不时相劳苦 劳苦:慰劳,接待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朱祐忠勇的一组是(3分)

①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

②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

③祐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

④祐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

⑤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

⑥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祐小时候成了孤儿后,就回到外祖父刘氏家住,经常到舂陵去,刘秀和刘演都很喜欢他,后来他还分别做了刘演和刘秀的护军。

B.有一次在宴会上,朱祐随口说当时还是大司马的刘秀有帝王之相,刘秀说要叫刺奸将军治朱祐的罪,朱祐就不敢再说了。

C.朱祐作战英勇,常打胜仗,深得刘秀的喜爱,即使攻打邓奉失败被俘,刘秀也在朱祐接受邓奉投降后迅速恢复其官职,并厚加赏赐。

D.朱祐为人质朴正直,经常接受敌人的投降,而不以斩杀敌军首级邀功,但对自己手下士兵要求严格苛刻,以至于士兵都痛恨他。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明年,奉破,乃肉袒因祐降。(3分)

译文:

(2)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2分)

译文:

(3)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4分)

译文: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 安 之 世 有 之 而 能 兴 昏 乱 之 世 虽 有 之 亦 不 兴 盖 用 之 与 不 用 之 谓 矣 有 贤 而 用 国 之 福 也 有 之 而 不用 犹 无 有 也。

(王安石《兴贤》)

参考答案

9.B(陷:攻陷,攻破)

10.C(①是朱祐拍马屁,而且有冒失嫌疑;⑤是说朱祐不贪恋权势,当然也是自保。)

11.D(“苛刻”、“痛恨”均言过其实。)

12.(1)第二年,邓奉的军队被打得大败,他就以脱去上衣、露出胳臂认罪的形式经由朱祐之手投降。(“明年”、“破”、“因”各1分)

(2)大司马吴汉却弹劾朱祐,说他废弃皇上诏令接受(秦丰)投降,有违将帅职责,但光武帝没有(给朱祐)加罪。(“废昭”“任”各1分)

(3)后来光武帝驾临朱祐府第,就笑着(对朱祐)说:“主人该不会又丢下我不管,而去讲堂吧?”(“幸”、“第”、“得无……乎”、“舍”各1分)

13.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 / 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 /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 / 有贤而用 /国之福也 / 有之而不用 / 犹无有也。

【译文】国家因为任用贤能之人而兴盛,因为不用贤能之人、专凭君主一己好恶用人而衰败。这两点,是(国家兴衰的)必然规律,古往今来的普遍道理,也是一般人都懂得的道理。可是为什么和平安定的'时代,有了贤能之人,国家就能够兴盛;混乱动荡的年代即使有这样的人才,国家也不能兴盛呢?这就在于是否任用这些贤能之人了。有了贤能的人并加以任用,这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这些贤能之人一样。

篇7:比较阅读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

比较阅读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

比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不可久居 ▲ 不可名状 ▲

斗折蛇行 ▲ 悉皆怪石 ▲

1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乃记之而去 B.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C.潭西南而望 而置州以来 D.为之怅然 佁然不动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

13.回答问题。(5分)

(1)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2分)

甲文: ▲

乙文: ▲

(2)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0.停留 说出 像北斗七星 都

11.D

12.(1)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2)岸边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

13.(1)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2)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旧五代史李愚传》文言文训练题

《董俊》文言文的阅读训练题

《苏、黄遗墨》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后汉书桓谭传》文言文训练几答案

《狼》文言文训练

文言文 文天祥传

文言文《董其昌传》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

逻辑思维训练题

《樗散生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樗散生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