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忆沈园的散文(共含11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eek”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忆沈园的散文
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古越腹地工作,像是一阵北风将我吹来的,这里是英雄戚继光的故乡,又是梦里的水乡,也是葡萄之乡。但是这里的一切,并没有让我留恋。反而藏在心底的那个心愿倒是越来越强烈,如跳动的火焰在眼前晃来晃去。那就是去沈园,这个念头也不止一次两次出现我的脑里,如一块强力磁铁,深深吸引了我。每天晚上都让我心里痒痒的,像小猫在抓。
于是,去沈园就成了我的一个梦,淡蓝色的梦。每夜,我都会朝梦的方向眺望……
今天,总算实现了今年盼望已久的第一个愿望:去沈园。早上起的很早,自然晨跑和早餐都是义务式的一笔带过了,我的心早就跑去了绍兴。一路上换了公交车又换长途车,再换火车,才到江南水乡之一绍兴。这是个历史悠久的越城,也是越王勾践,画家王羲之,诗人陆游,周恩来总理,鲁迅作家,秋瑾等名人的故乡。试想出了那么多英雄豪杰,肯定有它的不凡之处。
走到沈园的时候,太阳正当空悬挂。没有风,路旁的树影婆娑,树上的知了也是有一阵没一阵的。远远可以看到墙根下有个断开的.石头,上面刻着云峰,想必肯定有别的含义。当我很高兴跨过郭沫若先生亲笔书写的“沈氏园”的时候,被几个伸着懒腰,挽起裤脚,手拿扇子,操一口本地方言的阿姨拦住了。噢!我居然忘了买票。
走过这道门槛的时候,才发现者是一个荒废的私家园子,估计大概1000平方米的样子。里面翠竹青青,青蔓凄凄,杂草丛生,荷花调零……想想跟自己心里的风景地差距太大。
当听到古筝音乐轻轻弹奏的时候,会让人的感觉慢慢变化。
细细一看走廊上的屋檐下,挂满了清一色的许愿风铃,密密麻麻。细细一看,都是游客亲手写下的笔迹哦。小道拐了个弯,跃入眼前的是一棵嫣红的三角梅,人个头那么高。我想,这或许就是沈园唯一红色的风景了。
走过一排一排的竹林,一不小心惊动了角落里觅食的鸳鸯。嗖的一声窜到荷池深处去了,吓的小鱼一溜烟闪了。
园子中心的亭子,已经陈旧不堪。但是柱子上的对联,依旧可见当年的情景。一脚踏出门槛,映入眼帘的就是陆游和唐婉写的钗头凤碑。也就是整个园子的心脏所在。也就是说,此行目的就是为了看到这里的亲笔钗头凤,正是这首千古绝唱钗头凤,让我深深向往。看到斑驳累累的墙,记载了历史沧桑,记载了爱情悲剧,记载了封建时代不自主的婚姻的缩影……
当我看到陆游博物馆里面的图文解说,心里更是沉重,风雨仕途,不公的命运。似乎那个年迈的爱国大诗人陆游就浮现在眼前,为国为民忧心忡忡……
我没有多少心思来看这里的一草一木了,后面还有2个很大的东苑和戏苑。门口的石块上刻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仿佛就是对着我说一样……那里假山水池,亭台轩榭,我都没有去看了。
最后,我走过伤心桥,也就不怕伤心了(本地人说的)。在许愿风铃上写上:老师,桃李满天下,恩师重如山。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再次看到这个风铃,因为这个风铃背后还有其它意义的。
太阳西下时刻,才发现自己浑身是汗,七月的太阳真辣,似乎额头的汗水就跟太阳一样辣,刺痛的眼睛让我不敢抬头。
就这样,一个人踏上乌篷船,看着河水悠悠,垂柳轻抚。没有挂牌的小船载着沈园的故事,载着夕阳,载着我的千言万语漂走……
沈园散文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已经让世人惋惜了一个又一个世纪。
沈园也因这个悽惋动人的故事而闻名于世。当年修建此园的宋代沈姓富商绝不曾想到自己的私人花园,在历经了八百年的风雨沧桑,经过了无数的兴废更迭后,依旧会屹立不衰,流芳百世吧。全是因为一则千年不老的故事,一曲催人泪下的《钗头凤》。
一个云淡风轻的秋日,我走进沈园。沿着园中弯弯曲曲的石径,向园内深入,一路上中国江南特有的亭台楼阁尽收眼底,秋日的艳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有浓郁的桂花香在空气中飘逸,满眼都是绿色,园正中有一清池,名“荷花池”,池中残荷片片,拾级登上旁边的亭子,园中明丽的景色一览无余。
终于来到沈园的镇园之宝—千古绝唱《钗头凤》词墙前,在岁月的流逝中,墙壁已失去了原有的光泽,色彩斑驳,树影落在墙壁上,更显清幽。唯有一唱一和的两首《钗头凤》在无言地诉说着那个凄美的故事。
据记载,陆游和表妹唐婉从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婚后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感情甚篤,本以为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因陆母不喜儿媳,从中作梗,最终劳燕分飞。他们肯定有过如胶似漆,有过海誓山盟,为什么一经波折,陆游便从母命抛弃爱人?博学多才的陆唐二人一定读过《孔雀东南飞》,知道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故事,但两人还是接受了现实,一个另娶,一个再嫁,使人感叹爱情的脆弱,现实的残酷和生命的无奈。他们是对的,无论承受怎样的挫折和苦难,生活都将继续。可是,为什么陆游又写下哀婉缠绵句句血泪的《钗头凤》送于唐婉?“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其时,陆游已娶妻王氏,唐婉也另嫁他人,都有了各自的新生活,只是在一次春游中偶然邂逅于沈园,当时距他们分离已七年之久了,敏感的诗人不会不知道这会给对方造成多大的影响吧?
果然,唐婉看到《钗头凤》,肝肠寸断,潸然泪下,和词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千秋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从此一直生活在无法排解的痛苦中,不久便抑郁而亡,年仅31岁,那是怎样一种绝望,怎样一种悲伤,又是怎样一种痛苦,让她戛然终止了风华正茂的生命?她本来可以用那灿烂的生命开始新的生活。据载,唐婉的丈夫赵士程乃绍兴名士,对她也很好,而她却绝然死去,永远沉入孤独而又黑暗的深渊,以死诠释着对爱情的专一和忠诚。而我们的`诗人此后不屈奸佞,力主抗金,名播四海,成就了“亘古男儿一放翁”的美誉,活了85岁。“男人真是薄情寡义”,一名女游客说。真是这样吗?后来,陆游曾多次来到沈园,每次都写下诗句,从中不难看出他对唐婉的无限眷恋无比深情和无边怀念以及自己的无奈与悔恨。一段情,是否能铭刻一生一世?是否能渗入身体灵魂?唐婉地下有知,几十年后依然被人真挚深情地思念,会不会感到幸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陆游在我心目中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诗人,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铁血男儿。是沈园让我更全面认识了他。沈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勾起了他多少痛苦的回忆,无边的伤感似一片羽毛轻轻扫在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数次的沈园之行,他留下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等等诗句,此时的他,不是那高高坐在圣坛上,让我去参拜去瞻仰的神,只是一个至情至性,一辈子生活在感情阴影里的平常男人。
不时有游客在词墙前留念合影,听到有导游介绍说沈园是中华第一爱情名园,不禁想起了我所居住的西安城,那里的寒窑遗址公园,据说是中国的爱情谷。陆游和唐婉的悲剧,王宝钏十八年的等待,这就是伟大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是的,爱情绝不只是甜蜜和温馨,还意味着痛苦和苦难,经过了风雨洗礼的爱才更深沉更动人,但是,为什么都要牺牲女性的青春、生活甚至生命?我以为,这样的爱情是值得怀疑的。
情牵沈园散文
从前我一直以为爱是喜剧,爱是相见欢,爱是两情相悦,可自经历了少年的闲愁,青年的苦涩,忍受过相思的折磨,真爱的无奈,……,也自读过了那两首锥心泣血的《钗头凤》,我才知道爱也是说不完的痛,爱也是一生的苦楚与辛酸,爱在人间更多上演的是悲剧。于是我就一直想,想去绍兴,想去绍兴的沈园,去体会那世间曾有过的,缠绵悱恻800多年的爱的传说;去看看、去领略一下那两首千古绝唱宋词诞生的地方。
二千年的元旦期间,我从桐庐瑶琳仙境一个人孤独旅游回宁波,途经绍兴转车,中间尚有2个多小时的等待时间,于是我想到了一直心仪向往的沈园。
从鲁迅路下了车,过一座普通的石桥(回来的时候我才知道那叫放翁桥),再走一段路,就到了沈园。就象默默的爱、深深的情,沈园其实是淹没在一群江南的旧宅里,含蓄而静谧,没有任何的张扬。也许是太晚的原因,也许是节日的原因,与街面的喧闹不同,沈园此时很冷清,卖票的工作人员,叮嘱我要快一点,已经四点半了,他们快下班了。这让此刻心中颇神圣的我感到多少有一点的失落。
沈园,又名沈氏园,本系沈氏私家花园,宋代时是越中著名的园林之一。沈园面积不大,自北向南景点布局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有序,色调典雅相宜,花木扶疏成趣,颇具宋代园林特色,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沈园,第一眼便看见的是“诗境石”,峭然独立。凝视着这块玲珑而嶙峋的太湖石,我奇怪:为何叫诗境而不叫词情?词多抒情,而诗多写景。此处虽然秀丽,但感觉绝非诗情画意,毕竟此地是因情因词而为世人所知呀!
六朝井亭位于孤鹤轩边,亭顶采用斗拱承托结构,是一个别具特色的.亭子。站在六朝井亭,透过亭顶可望到天空。据介绍:亭顶中空首先可以“承天露”,使雨水落入井;其二可以“承天花”,使阳光照入井内;其三由于古人打水是用竹杆往上提的,所以当井水打上来时,竹杆就会从井亭中间伸出去,非常有趣。但我觉得这情趣之于沈园也许倒在其次,接“天”入“地”这似乎更富有感天动地的象征意义。
“宫墙柳,一片柔情,付与东风飞白絮;六曲栏,几多绮思,频抛细雨送黄昏”。孤鹤轩凝重端庄、雍容华贵,是沈园建筑与景观布局的中心。我一个人置身孤鹤轩,形单影孤,如遗世而独立。面对一泓池水,几多残荷,缕缕柳丝,满目萧瑟,我不禁感觉整个园内弥漫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孤鹤归飞只自伤”,我同时也感觉到了与词人的一种共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想到自己对真爱的执着,我不由在孤鹤轩里黯然矗立良久。我知道我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我有可能一生孑然一身。注目孤鹤轩中陈列的太湖石,那也是前些年考古发掘时出土的遗物,我想:此石千百年来,不知在这里见证了多少的海誓山盟,可是真正不辜负它的又有多少呢?
关于沈园相遇的散文
彷佛是四十年一次偶然的回首,看见沈园,便开始了所有的混乱与模糊。
我知道那是千古红尘里的一个故事,那是人世悲欢的一个传说,那是一份不改的忠诚,是一次不该发生的相遇。我只是不知道,那是不是我这四十年后,注定的来临。而今草木繁华在绍兴的街头,湖石峥嵘在稽山的脚下——
沈园,我仿佛来过。
荷塘铺满记忆,天空里是古老的尘灰,梦断香消的绝望里还是你的笑容,那是燕燕于飞的日子,是新婚的那年。从早春的窗,到深秋的菊,是殷殷的琴瑟;我相信你也没有忘记,那是杏红的单衫,那是门中的翠钿,那是在荷叶的中间,鱼儿如你——我相信,你没有忘记......( )
然后是十七岁那年的初相识,看着你的影子走远。然后是你侬我侬,嫩江边上的大风,然后是我们相继毕业,聚少离多。
然后离别是所有的`一切,竟然离别是所有的一切!好像人间的相遇只是为了分开。
可是分开了,就别再相遇。
可是我们就在同一个池塘,同一个城市。就像鱼儿一定会相遇在这里,就像陆游和唐婉一定会相遇在沈园,就像我们又相遇。
他是不是在这里写下诗篇?他是不是在这里咽下那杯苦酒?那一次,就是诀别?
清早的沈园还很少游人,我就在这里静静地站着,八百年的光阴一隙,断谒残碑里是苍烟落照,断云横亘下是荒草天涯,人何在?此际鹃啼血。
熟悉的楼头绿叶成荫,隔着看不见的墙,我们远远的注视,这一看,就又是二十年里夜夜的梦回。
二十年沈园柳老,二十年池台仍是,春色非昨。那一天唐婉长眠在相思,这一天我又遇见你在沈园,你还是远远的看我,一转身,就没入了荷塘。
醉眼里伊人已去,我却无法整理混乱,那些古今交错的爱情如蜃如幻,让不能呼吸的沉重与带着抽搐的疼痛变得真实。孤鹤轩的云压在心头,我明白只要活着,就是为了离别的相识,就是今生为了前世的偿付,就是为了爱你的承担——
“如果能在开满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的爱过一次就别离......”你轻轻的读,怕我惊醒,你轻轻的抽泣,遣我离开。二十年还是旧亭台,一个人在想你,于是有一个人锁进栏杆,一个人病在沈园。
你永远在楼头望我,就像唐婉永远在陆游的梦中,桥下波光正好,柳树却老了,就像鱼儿正艳,看鱼的人已经白头。
我正在这里想你,却绝不期望与你相遇,就让岁月过去,就让记忆天真,就让我们都活在那一年的夏天。你就在年年的梦中为我读书吧,读那篇最美的一瞬。
相遇一定是偶然,就像我今天来到了沈园;分开也只因为定数,人间烟火里本来就充满着离合。所以我们坦然面对,面对相思的美好,面对青黄的轮回,珍惜生死的依恋,回味动人的伤心,
不念东风恶。
沈园的黄昏经典散文
绍兴城唯一坐船去的地方是沈园。
从鲁迅故里下河坐乌篷船,船撸轻摇,水声汩汩,穿桥过洞,片刻就到码头了。想想青藤书屋的清冷孤寂,鲁迅故居的人海如织,沈园会是如何的情景呢。边想着便上了岸,往沈园里去。
苏州园林多明清人的审美,比如留园那样的经典,我也觉得略嫌稠密紧蹙了,只是沧浪亭还有些宋元气象,疏朗质朴,存几分野逸。
绍兴沈园八十年代遗址发掘,恢复六朝古井、唐宋地基、宋时的湖石、明代水池。
亭台重建,也是仿造宋画里的样式,疏疏落落,浑朴简淡。园子路径皆碎石所铺,任它青苔蔓生,移种的百十株古梅偃仰虬曲,疏朗的庭园活泼泼便有了生气。
最是一池初夏的荷叶,圆孜孜的绿在水中,婉婉动人,再有一个月,风过荷塘,想满园都是荷花的清芬了。
来这里游览,散客、组团,都要参观刻着陆游和唐婉词句的碑墙。
八百多年前的沈园,这样的两个人儿,旧地重游,命运的无情安排,让彼此这样偶然相遇。
一杯酒,两首词,文采与深情,成为流传千古的爱情绝唱。
世间有些事情,外人不会懂,感情的`事情,尤其如此。所以看着人头簇拥在山墙前,听着导游对词句标准版的朗读和解释,
莫名觉得有些荒诞,却又不可笑,毕竟是凄婉的真实故事。
绍兴真是个奇怪的地方,除了有陆游和唐婉,还有绝世才情的徐青藤,迹近神人的鲁迅,离此不远,是豪侠女子秋瑾的故居。
各处走走,只觉得沈园最亲近,即使有这样感伤的故事,也能使人生多些温暖。
想起祖父去世前,小姑婆得知祖父病重消息,客身在贵州,舟车辗转,急急赶回来。到得病床前,刚跨进门就哭着叫:“二哥!二哥!我来看你了。”
弥留之际的祖父,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一滴泪珠,挂在眼角。小姑婆是祖父的祖母自小捡来,捡来时候说是给祖父做媳妇的,两人自小一起长大,后来老太太变卦,将小姑婆嫁给姓余的男子。
同在一个城市几十年,父亲说,病床上的祖父知道小姑婆是要来看他最后一眼,一直等着不肯走。
白发老人心中的这份情,临别时分难割舍。
那时候我上小学五年级,父亲给我说这事,说奶奶也是知道的。
今天来沈园,竟然想起这段。
平常人世平常的情,一代人没了,仿佛都消失了。
小姑婆的照片,唯一的全家福里,也没有的。
沈园的空气里早没有了当日的黯然神伤,只是这样一个阳光斑斓,明艳妩媚的下午。
鸟儿悠悠地在树上啼叫,人来人去,黄昏时,忽而寂寥,夕阳的光斑泛起金灿灿的红色。照到那一池绿荷叶,仿佛是张老油画。
坐在树荫石凳上,静静看这暮色里的庭园,偶尔起来一丝风,四月江南是这样的柔软温情。
走近石碑墙,陆游的字,依稀像他的样子,可唐婉的,分明是明清人的书写,婉而劲,不似女子手笔。
斑驳迷离,前人旧迹,晚风里,随夜色一起渐渐暗下去。
来江南,来这样的地方坐坐,江南的意思,有多少,便是在这样的园子里。
沈园情梦-散文
四月中旬的第二个星期四,天有点阴沉沉的,没有太阳,也没有阳光,就在这样一个适合出游的天气里,我们来到绍兴享受高中阶段最后一次难得的春游。这次春游我们去了柯岩、鲁镇、沈园,还有鲁迅故居。其中我印象最深最有感受的是见证了陆游和唐婉爱情故事的沈园。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这句话是我在沈园的一个石阶上看到的,它描写的是爱情。陆游和唐婉的凄美故事我们都知道,他们虽然没有《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那么凄惨,但同样是劳燕分飞。陆游在20岁时娶了他的表妹唐婉。两人是青梅竹马,耳鬓厮磨,情投意合,本应该是幸福美满的婚姻因为陆游母亲的反对只维持了不到两年,最后落得有情人被迫分手的悲剧结局。
沈园整座园林景点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有序,树木扶疏成趣,颇具宋代园林特色。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绿荫,颇具江南特色,是“越中名园”。陆游和唐婉俩人在这里吟诗作乐、鱼水欢谐、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这使得陆游的母亲对唐婉更加不满了。陆游的母亲有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思想:女子无才便是德。又因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唐婉有着不逊于男子的才学。在沈园的墙壁上,有唐婉和陆游离婚几年后重逢于沈园时写下的两首千古绝唱《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
此次重逢没多久,唐婉因悲情缠身而病逝。唐婉逝世四十年,陆游旧地重游,“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极为有名的《沈园》二绝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如今时过境迁,沈园景色已异,粉壁上的诗词也了无痕迹。但这些记载着唐琬与陆游爱情绝唱的诗词,却在后世长久流传不衰。陆游和唐婉泣血的诗篇提醒着人们:好好珍惜自己拥有的那份感情,不要轻易道别离,酿成无奈终身悔。
我坐在凉亭上,看着风景优美的沈园,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和古代的闺阁小姐一样在那欣赏湖泊树木。亭台楼阁和花草树木间的联系精致有序,无不体现了古代工匠的聪慧。我没有去过苏州园林,看着沈园,不难想象苏州园林的精美宏壮。我的要求不高,如果有条件,我只想要一个和沈园差不多的园林就很满足了!
沈园一游,不仅满足了我的视觉,还丰富了我的诗词知识,虽然只是粗略浏览,但是让我流连忘返,希望下次再来能让我看个够!
忆散文
行走多年,一方水土总是让人牵魂,那是儿时梦启航的地方。
老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隐映在一片青纱帐里,一条小河弯蜒从我家门前淌过,河水清洌,水草肥美,游鱼若隐若现。夏季有一种我们当地叫做水拖车的小生物浮在水面上,总是倒着行走,自由自在,犹若在它们的水上溜冰场翩翩起舞。
这条小河伴随着我无忧无虑的岁月。河里欢畅的鱼儿是最大的诱惑,穿肚兜的时候就拿着姥奶给特意准备的篮子,在河里欢蹦乱跳的捉鱼。水很浅,因为挡有土堰,无数小鲫鱼举着头张着嘴,浮在水面上,只要看准了,用力去舀下去,多少都会有收获,最多的是鲫鱼,还有白鲢鱼、小虾 ,泥鳅、河蚌之类是看不在眼里的`,最后自己弄一身泥水,和泥鳅倒是差不多了。上学以后每逢放学或者农闲的时候,自己总要抽空去视察视察鱼情,哪儿水草里藏的鱼多,哪儿水浅,有时忘记回家吃饭,等到母亲喊我回去吃饭的时候,只有挨揍的份了,但是这个痴情依然不改。
那时是跟着姥奶长大的,很小就跟着姥奶一起睡。姥奶出身大户,秉性素雅谦和,从不计较什么,脸上总带温雅的微笑,看我的眼神也是那么的慈祥。因为家里人多,晚上捂脚的时候总是会从被窝里递过来一些糖果或点心,那些都是姥奶为我的私藏。记得有一次姥奶身体不好,父亲去买了那种中药的糖丸,味道很甜,老奶还专门为我留了一颗,晚上偷偷的递到我手里。农忙的时候她总是闲不住,拄着拐棍挪动小脚来帮忙,等你忙好了她的饭也做好了,母亲因为这个也时常怀念她老人家。可惜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姥奶走了,留下我。本来想长大了报答她老人家的,却没有给我机会,有时候梦到她,醒来总是会落泪,老人家只给我留下无尽的思念和遗憾。
我若飘荡的风筝,总是被您牵引着。无论走多远,岁月境迁,寸草之心时常萦绕于胸。家乡的泥土,家乡的一草一木总是让人神往,有着深深的眷恋,因为那一方水土有少时的梦想,有欢笑有汗水,有养育我们的亲人。
散文阅读醉梦沈园
最早接触陆游的作品是在5岁那一年,那一年还没有上学天天跟外公在家,听外公念词、看外公写毛笔字。长大才知道念得大多是李白的亦或是兰亭集序。只是记忆深刻的是那首《钗头凤》。深深记得红酥手,黄藤酒。对于这话,我似乎当作了小时候背的三字经,不明来由的喜欢。喜欢了就不明来由的跟着背,就真的背过了。就像背三字经一样天天念在嘴里。直到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原来那是一首充满悲戚的离别词。直到那时才知道有一个人他叫做——陆游。
后来,就到了初中,一个人逛书店,看到一本薄薄的书,忘记了名字,只觉得书香气很重,打开翻到中间处,就看到了小时候背过的那首词,目光就这样无情的被吸引了,再仔细一看只是平仄、词牌一样,而内容却更像是一篇回赠。直到那时候才知道曾经有那么一个美丽、雅致的名字——唐婉。
太匆匆,并没有买下那本书,放进原来的地方就离开了。直到多年后还非常怀念那本书,淳朴的封皮,可惜遗憾的是并没有记住名字、甚至作者、甚至长大后很留意的出版社。
后来,就到了高中,当时学习了宋词,单另的一本书,偏偏独爱婉约派。因为轩潇湘柳,喜欢上了韦庄、纳兰、秦观、晏殊、欧阳修、柳永、周邦彦。《钗头凤》作为考试的非重点在我的记忆里被一带而过。
再后来,上了大学。偶然的机会,买了全套的陆游作品集。大量的诗作。在整套书目的最后一本,有那么一个特别的标注《沈园》。出版这套书的所有工作人员及作者应该是特别感性,正适合我的感觉。触目暖心。
再后来,买了一整套宋词,去年曾经写过关于沈园的.一些感触。这些天又打开这本厚厚的宋词翻看,依然停留在了那一页,作者唐婉。短短一首《钗头凤世情薄》,就又把我头脑中所有关于沈园的记忆全部翻山倒海的倾倒出来。看这些与沈园相关的词,真的是一年有一年的感触。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把红楼梦看很多很多遍。一个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很多时候我们有了经历有了阅历,自然的对之前的疑惑变得一目了然。或许就是不惑之年所强调的年龄变化吧。
曾经专门有那么一本日记本,上面写满了轩潇湘柳写的词,时常分辨不出是出自谁笔。“雨送黄昏花易落”“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曾借以自况的象征心心相惜的被唐婉用在了自己的回赠里。这是一种难以言语的默契吧。相似到骨子里。
看到很多网上游客传的自己游沈园时拍下的那两块词墙,顿生向往。看到那一面墙孤孤单单的立在那里,纵然无数的游客却无法使那份沉寂了生生世世的孤寂烟消云散。因为,它已经定格在那一天。往后的每一天,他们都在没有真正快乐过。
他们也曾经“采菊缝枕囊,余香满室生”,那是二十岁的浪漫。二十岁的年纪,最美的年纪,遇到自己今生最美的另一半。却用一生来铭记。“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珠穆朗玛峰上的贝壳提示曾经沧海的存在。就像清香的菊枕提示曾经唐婉的存在。就像淡淡写下一句我爱你,提示曾经那段刻骨的铭心。“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人成各,今非作”。爱情最终会上升到灵魂的契合,无论世人多么百般刁难万般拆散,灵魂在一起,多少年后发现依然会有惊艳的契合点。“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一个84岁的老人,依然不顾年迈体弱,再游沈园,迷离的眼神里应当是忽略了眼前所有的花如锦,以放翁的白发畅忆那段往事,那段一直无法释怀的往事,缠扰这手掌心的纹理,越发清晰越发苦涩甜蜜。
63岁、67岁、75岁、81岁、82岁、84岁……直到终老。这些浪漫的数字提示着每一篇佳作的问世,却记录着他们悲戚的一生。相爱易、相守难。
人生得一人,在对的时间、对的年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便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这样的幸福,便是多少人倾尽一生都无法放肆追逐的梦。珍惜、知足。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古韵长情的古城绍兴。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沈园。沈园是宋代沈性府上的私家花园,按照当年的惯例每年农历三月都会对外开放,全城的文人和百姓都会到这里游玩。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古迹区,陆游和唐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成婚,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只可惜幸福的日子太短了。在陆母眼里,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只会让儿子荒废学业,三年没有生育,致使最后强迫陆游和唐婉分离。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无奈,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独自走在沈家花园,正当他独自饮酒,戒酒浇愁时,突然他意外的看见唐婉和改嫁后的丈夫赵世程。当时他也早以另娶王氏为妻。两人相见后,唐婉征得赵世成同意,送去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喝下这杯苦酒,即兴在沈园的园壁上写下这曲千古绝唱《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题词后,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了,相传当时唐婉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反反复复的读着这首词,悲痛欲绝,回去也奉词一曲。从沈园回家后,唐婉一宵没睡,一直在独自垂泪,直到清晨的晓风把她的泪水吹干。但是,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却不能、也无法与人述说。所以,她只能“咽泪妆欢”了。唐婉柔弱的身躯再也经受不起心灵的折磨不久便抑郁而亡了。
唐婉死后,陆游一次次的重回沈园,一回回的追念旧踪。既便到了八十四岁、唐琬去世五十多年后,陆游对唐琬在那么年轻就去世还是觉得难以接受。为此,他最后一次来到沈园,向唐琬诉说自己的思念之情:“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各位游客,陆游和唐婉真挚的爱,在经历八百多年的沧桑岁月后,依然让我们感动和向往。如今,很多年轻人,却没能真正领悟到爱情。爱是不相弃,同甘共苦,爱是不相离,风雨共舟。爱是信念,给予彼此支持,让我们每一个年轻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伟大的陆游,去找到属于心里的唐婉吧。
沈园是一名沈姓商人的私宅别院,距今已经将近千年。园林景色谈不上很好,也并不因为景色而出名,出名的是陆游与唐婉曾经在这里偶遇,并且陆前辈留下了一篇千古名作《钗头凤》。
因此,来沈园如果只欣赏园林景色,意义不是很大。我觉得有必要事先了解这段故事,然后再结合沈园的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是最佳游览方式,才会觉得“好玩”。
故事的简单经过:陆游娶了表妹唐婉,婚后恩爱非常,整日只想着卿卿我我、不思进取,陆母很是看不惯。再加上他们俩一直没生孩子,陆游母亲忍无可忍,以无后为名命令陆游休妻,陆游无奈只能按照母亲的意思休了唐婉。
但时隔多年之后,在沈园两人又再次相遇,不过当时相遇的可能不只有两个人,很可能还有唐婉再嫁的丈夫。可想而知:场面是尴尬的、表情是精彩的、内心是复杂的。陆游想起了当年种种往事,于是在墙上写下了千古名篇《钗头凤》。
诗歌:沈园
沈园,初见你已隔得太远
远到所有相遇都败给了时间
伤心桥下春波绿
你让我看那
翩翩惊鸿照影来
沈园,那真是最妙的邂逅
桃花肥美美人肩
流水芬芳香未眠
满城春色,怎及你
云鬓一撮青烟
可沈园,至今日何必瞒着
我点在你眉间的红酥手
是否,牵了别人的手
赠你的黄藤酒
可斟满新人的'杯?
悲从中来。你说萧索
不如归去
遗忘的箫声吹响号角
四十载浮沉驶于庙堂
时光的模样
不经意
清瘦如雪
沈园,我的老友
你可曾替我抹去春天的影子
小榭亭台,残垣破壁
我怕见到
雨送黄昏花易落
怕一缕清香似旧时
沈园,我不想见到你
可多少次你滑入我的梦乡
像那年一只美丽的蝴蝶
滑入我的梦乡
但最后
她匆匆死了
八十四岁。半截身子入了稽山土
终于鼓起勇气
抚摸你模糊的血肉——
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涕泪再也忍不住纵横
沈园啊,最后一次为你提笔
所有故事都将在此冻结
月光爬上残壁
两瓣梅花向我飘来
怀中的诗句欲言又止
北风落笔成霜
★ 忆今昔散文
★ 沈园记忆作文
★ 岁末忆中秋散文
★ 七月忆事散文
★ 忆雪优秀散文
★ 忆童年听书散文
★ 忆凡吾现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