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提纲(共含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牛皮是吹的”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色:这里指神态。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
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 一如既往:跟过去完全一样。
蹒跚学步:学走路时,摇摆不稳的样子。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害怕不安。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立地顶天: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巧夺天工:形容技艺巧妙。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
忐忑不安:形容人心神不安定的样子。
汹涌澎湃:波涛翻滚的样子,风浪搏击的声响,形容声势浩大。
刻骨铭心: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恍然大悟:形容猛然一下子明白过来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姗姗来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现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
逸闻趣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哭笑不得: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泣不成声:哭不出声来。形容十分悲痛。泣,小声哭。
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暗无天日:看不到一点儿光明。 一反常态: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
竭泽而渔:意思是淘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妙笔生花:才思日进,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不同凡响:表示才能出众,本领高强。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余音绕梁: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欣赏不过来。
脍炙人口: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伯牙绝弦:绝,断绝。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不在话下:指事物轻微,或者理所当然,不值得一提。
《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
这是一篇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作者将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是用拟人的手法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亲密之情。
2、“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4、“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本段文字作者运用想像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表现作者与树木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热爱自然的感情。
《草虫的村落》 作者 郭枫 著名诗人、作家;
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索溪峪的“野”》
题目中的“野”意思是“野性的”,是天然的、自然的意思。作者认为索溪峪的美就在于它的“野”;它的野体现在四个方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人也变“野”了。本文围绕索溪峪的“野”,依次描绘了那儿的山、水、野物及人的“野”,体现了一种天然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索溪峪自然景色的无比喜爱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必背内容
1、文学常识《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山雨》作者是赵丽宏;《草虫的村落》作者郭枫著名诗人、作家;《索溪峪的“野”》作者曹敬庄,作家、教授,编有《现代散文精选》。
2、日积月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新雷》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月夜》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秋夜洛城闻笛》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襄邑道中》 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元稹
一、数的意义:
1、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为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2、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像1、2、3、4、5……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小数: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分或几份的数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4、小数的分类:
(1)纯小数和带小数:整数部分是o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o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2)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小数的循环节。
(5)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5、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
6、数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7、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它的特点是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就是10个较低的计数单位可以进成一个较高的计数单位(既通常说的“逢十进一”), 这种以“十”为基础进位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8、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
9、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1)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2)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1
10、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的分数单位是1%。百分数的分母是100。
11、分数和百分数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后面可加数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两数之间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比(两数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因此百分数不带单位。
12、正数和负数:像1/3、+2、0.5、+4.5…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1/2、―5.5、―6…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不能认为:一个数的前面加上“+”号这个数就是正数,也不能认为:一个数的前面加上“—”号这个数就是负数)。比如:“—a”这个数我们就不能判断是负数,因为a可能:是正数、是负数、0都有可能;所以我们无法判断。
自然数是等于或大于0的整数,也可以说是不小于0的整数,既是非负整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数的读法和写法。
1、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的往下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的连续的几个0都只读一个。
2、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的往下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为上写0。
(一)、小数的读法与写法:
读法:通常是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从左向右的顺序只读出数字。
写法: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部分的写法去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按从左向右的顺序
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二)、分数的读法与写法:
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数的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读带分数时,要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又”字,最后按分数部分的读法读分数部分。(分数线的读法:“分之”),
写法:写分数时,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写带分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分数部分,整数部分要对其分数线,二者要紧凑。
(三)、百分数的读法与写法:
读法: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相同。
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写百分数时,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四)、数的大小比较:
1、整数的大小比
比较: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首先要看它们的位数,如果位数不相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先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字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3、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因为分母相同,分数单位就相等,分子大的就意味着含有的分数单位多。);分子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大。(分子相同含有的分数单位数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分数单位就大)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比较大小。
4、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负数都比正数小。0大于一切负数,0小于一切正数。
5、两个负数相比较:如果a>b(a、b均为正数),则-a<-b。就是在不看负数符号的情况下:数大的那个数反而小。
三、数的性质:
1、分数的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分数的分单位有变化,分子、分母都有变化)
2、约分和通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原分数相等的,且分子分母都比原分数小的的分数叫做约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的位数有变化,精确度有变化。)
5、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小数点每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每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该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1/100、1/1000???。
四、数的改写:
1、把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者以”亿”单位的数。
(1)直接改写:把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者以”亿”单位的数,先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或者8位,再在数后面加上“万”或“亿”字,中间用“=”连接。
(2)省略尾数改写成近似数:先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者亿位后面的尾数,再在这个数的后面写上“万”字或者“亿”字。得出的是近似数,中间用“≈”连接。
2、求小数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把小数保留到哪一位,就把这一位后面的尾数按照“四舍五入法”省略,中间用“≈”。
3、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小数化成分数方法:先看小数点后面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添上几个0做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分数化成小数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
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同时在后面添上“%”。
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的分子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后面的“%”。
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先把百分数的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约成最简分数。
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在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4、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含有质因数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质因数, 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了2和5以外的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五、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数a能被数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2、因数和倍数:如果a×b=c(a、b、c都是非0整数)那么a、b就叫做c的因数,c就叫做a、b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几个数的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5、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一般采用列举法,就是把两个数的因数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数就是这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也可以采用短除法。
1、重视计算。
数学的计算学习就像语文的识字学习,是最基本的。不识字,语文读不好,计算差,数学同样学不好。而且计算好,会给孩子数学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现在的新教材对计算的重视度不高,练习量比较少,导致现在孩子的计算能力跟以前的孩子相比,有一定差距。家长可以每天让孩子做2分钟口算。一开始,2分钟内能只能做完20道口算,但之后,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快,正确率越来越高。
2、重视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数学的学习对生活的影响很大,提供很多的帮助。例如买东西、计算利率、盈利等等,这些都用到数学。你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跟孩子提数学问题,让他解答。很简单,你带孩子去买菜,一斤苹果5元,买3斤多少钱,给阿姨20元,找回多少钱。别小看这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占的分数是最多的,而解决问题无非就是判断用加减乘除中的哪种来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的问题,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多,自然就会解答。
3、适当学奥数。
大家不妨这么来看待数学和奥数,1)课程内的数学:是每天的饭菜,保证生存所需。2)基础奥数:是每周的运动,保证身体健康。3)竞赛奥数:是专业的运动,目标是夺金。
我本人很一直从事奥数的教学和研究,我以前也觉得奥数应该是优秀孩子才能学的,经验多了才发现,其实很多的所谓奥数题,它并不难,只是教你从另外一角度看问题,跳出书本的方法解决问题,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当然,你不要要求你的孩子必须要拿奖,给他过多的压力,会使他讨厌学。
4、别吝啬你的表扬。
表扬的作用大得超乎你想象,我教过的很多小孩,刚开始,都讨厌数学,觉得它好难,但当他有一点成绩,得到你的表扬,你会看到他在数学学习上的突飞猛进。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扬,孩子更是,哪怕一点点的进步,比如今天晚上的作业做快了1分钟,都能表扬。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
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必须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
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扩句和缩句
【备考点】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
句子扩充为个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
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应考点】
扩句就是先画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份,近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缩句可按三步进行: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3、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1、妈妈买来了桔子。(扩句)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问题,谁的妈妈?在哪儿买桔子?买来什么样的桔子?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参考答案)小林的妈妈从水果店买来了一袋黄澄澄的桔子。
2、歌声打破了沉寂。(扩写句子)
(分析)什么样的歌声?什么地方的沉寂?根据自己的提问填下适当的修饰、限制词语。
(参考答案)
悦耳的歌声顿时打破了原野的沉寂。
3、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缩句)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参考答案)
我思念启蒙老师们。
4、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提问“谁干什么”,自己回答便是缩句。
(参考答案)
老科学家思考着问题。
【专项突破】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完整。
例:他是一名少先队员。
他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1、周总理听汇报。
周总理( )听汇报。
2、天空中挂着园月。
( )的天空中挂着园月。
3、燕子掠过湖面。
燕子( )地掠过湖面。
4、战士们守卫边疆。
( )战士们( )守卫( )边疆。
二、判断下列缩句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缩写为“这不是奇观。”( )
2、“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缩句为“主力奔赴最前线。”( )
3、“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卫兵似的的,在宽阔而又笔直的公路两旁排列。”可缩写为“白杨树在公路排列。”( )
4、“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可缩写为“游客观光。”
三、扩写句子。
1、微风吹拂着柳丝。
2、月亮升起来。
3、雨花石像翡翠。
4、游客登上了长城。
5、屋里走出老人。
6、湖面上漂着雾。
7、时间溜走了。
8、小女孩卖火柴。
9、小鸟唱歌。
四、缩句。
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2、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3、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4、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
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6、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7、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8、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于线。
9、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10、这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就读的妈妈特意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11、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12、汉丞相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
修辞手法
【备考点】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应考点】
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1、共产党像太阳。(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共产党”是本体,“太阳”是喻体,“像”是比喻词。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共产党”比作“太阳”。
(答案)比喻。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句话是把“雨点”比喻成“小女孩”,而且还在“跳芭蕾舞”,所以运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比喻、拟人。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
(答案)反问。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句是明知故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紧接着作了回答,故是设问。另外,大海是没有脉搏的,这儿把大海当作人写,故又运用了拟人。
(答案)设问、拟人。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个句子中故意把“五岭”说成是“细浪”、“五岭”当作“泥丸”,把事物往小处说,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扩大、缩小、超前)
(答案)夸张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分析)这个句子中连用了三个结构相同、意思密切联系的词组,并且有一个共同的提示语“互相”,所以是排比句。
(答案)排比
【专项突破】
一、将句子补充完整。
1、春雨像( )一样细。(比喻句)
2、月亮( )躲进云朵里。(拟人)
3、蓝天、白云构成( )(比喻句)
4、高梁( )脸、稻子( )腰。(拟人句)
二、判断,是夸张句的在括号里划“√”,不是的在括号里划“×”。
1、桂了花开,十里飘香。( )
2、春雨贵如油。( )
3、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
5、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例2、鸬鹚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船舷上。
例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没有运用则在括号里划“×”。
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
2、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
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6、他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
7、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排列句子
【备考点】
会把错误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整理错乱的句子的关键在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应按什么结构排列。
【应考点】
1、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读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写作顺序:时间先后、事情发展、地点空间转换等)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1、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2、她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3、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学习雷锋争做好事。
()4、下课了,小丽在操场上玩。
()5、她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废纸。
()6、想着她就若无其事地走了。
()7、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团白纸。
(分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读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间关系和写作顺序。经过阅读分析,我们知道这段话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定的。一般说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定的文章,应先交代时间、地点,那么我们就确定其中的第4句为第一句。接着“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色的东西”,这会是什么呢?——“原来是一团废纸”,后来事情就顺理成章地发展了。排完以后,再按正确的顺序读一读,如果不正确,再修改。
(答案)4、2、7、1、6、3、5。
【专项突破】
一、把下列几个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 )1、多少静静的深夜啊,老师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 )2、如果将来我能取得一些成绩,那我要说,是老师用身躯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
( )3、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 )4、那作业本上条条批语、个个红勾,不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吗?
( )5、他既不像著名科学家那样驰名中外,也不像电影名星那样引人注目。
( )6、老师啊,您为我们无私地奉献了一切。
( )7、老师把一批批学生送到各个工作岗位,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自己。
( )8、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像桥一样朴实。
( )9、老师像桥一样辛勤。
( )10、老师像桥一样无私。
二、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1、周瑜的兵船跟在后面。
( )2、黄盖向曹操假投降。
( )3、选有东风的一天作为进攻时间,并在船上装上引火用的东西。
( )4、周瑜带兵从后面追杀。
( )5、黄盖接近曹操兵船时下令点火,让火船冲进曹营。
排列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