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资料(共含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q104357777”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量词的细致分类很多,例如名量词、动量词等,在这里我只对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量词做以归类和小结,如果有不全,仅供参考
“一个人、两只梨头 、三口钟 、一把茶壶”中的“个、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做名量词。
“去一趟、看一遍、做一次、哭一场”中的“趟、遍、次、场”,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做动量词。
把名量词“驾”“人”和动量词合在一次,共同用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计量单位,就是复合量词。
刚一看这一简单的知识点量词就分成这么多细致的概念似乎很难掌握,但我个人觉得概念只作为了解就可以了,而真正需要掌握的是如何去正确的填写、运用量词,而不至于出现“一头马,一匹狗”这一类的笑话,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将小学常用、常考的量词做了一个归纳如下:
个 头 快 匹 条 斤 名 位 群 座 口 阵 双 本 道 把 份 根 次 列 架 栋 辆 台 片 轮 只 棵 颗 朵 艘 场 对 封 张 件 所 杆 瓶 顶 项 幅 部 支 枝 首 尊 堆 钩 叶 弯 缕 伙
(注:常用的量词多数都在日常生活的口语中出现,所以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和正确的运用)
另外除了单个量词的运用之外,量词的重叠也是一个必会的知识点,但是在掌握了单个量词的运用基础上,重叠就已经很简单了。
量词的重叠:除了计量名量词外,不少量词可以重叠使用。例如:个个/件件/张张。次次/趟趟/回回等等。
讲解
量词,尤其是名量词,特别丰富,是外国语不能比拟的,这也是我们汉语引以为豪的特点之一。 有的量词只同两三个词有交往 ,例如“尊”,只能说“一尊佛像”、“一尊菩萨”等;有的量词却应用很广,例如“个”,可以说“一个人、一个问题、一个苹果、一个家、一个座位、一个单位、一个口信”等等。有的名词又可以同几个量词相搭配,例如: 一只 一顶 一个 一打 帽子 一条 一尾 一串 一斤 鱼 一颗 一粒 一堆 一串 一把 一吊 葡萄 什么量词同什么名词相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如凡是小而圆的东西,如珍珠、米、葡萄、小石子等,可用量词“颗”;凡是细而长的东西,如竹竿、长枪、香烟等,可用量词“支”、“根”。使用这些量词,不仅表示单位,而且表示出事物的形状来,显得具体形象。文学作品中经常利用量词这个特点,例如“一轮明月、一钩残月、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缕笛声”等。
有的量词还具有褒贬色彩。如:“两位青年工人协助民警抓住了一伙歹徒。”量词“位”具有尊敬的感情色彩;而量词“伙”,却具有鄙视的感情色彩。大多量词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它们跟哪个名词相搭配,完全是根据说话的习惯,例如“把”,可以说“一把刀、一把米、一把扇子、一把锁、一把年纪”等等。
标点符号的相关知识可以说会伴随着一个学生或者说一个人一辈子,只要涉及到写,那么就离不开标点符号,而标点符号也是小学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础知识,在高考改革的提案中有这么一项规定,错一个字就要扣掉一分,而标点是作为一个字的标准而来定的,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小小的一个符号的错误而忽略不计,为此我做了以下小结,仅供参考!
小学常用标点:(16种) 逗号, 句号。 问号? 感叹号! 冒号: 分号; 双引号“” 顿号、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书名号 着重号. 连接号(——) 专名号(----)
基本概念及用法:
1、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2、句号: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3、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4、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5、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6、分号:表示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顿号小,复句间较大的停顿。
7、双引号: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8、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9、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0、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11、省略号: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省去的内容、达到便于记叙的目的。
12、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图画等的名称。
13、着重号: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14、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15、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16、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国家名等。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作者/艾立晶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开展小学课堂语文综合性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设计活动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目标的确定要全面体现综合性,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还可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出来,如,师生共同制订活动计划;选择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有效信息;确定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等。通过师生合作,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整理信息、发展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好奇心。
我们知道,学生一旦对某一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参与合作意识。因此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如:学习了《蚂蚁和蝈蝈》《蜗牛的奖杯》等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练习排练课本剧;学习《狼和鹿》一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持生态平衡,保持生态平衡有何意义等。在进行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捕捉、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做出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分工合作。
每一次学习活动,小组都要进行成员的角色分工,有的提供活动照片,有的了解课余活动内容,有的负责撰写简单的报告,有的`进行简单的统计等。每一个参与学习的成员都应该明确工作的任务、工作的方法以及预期的成果,同时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协调和修正。分工时要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实践表明,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四、注重社会实践性。
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社会热点往往是学生的兴趣点,可借此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寒暑假,学生可根据自己校外活动或从各种媒体所获得的信息,开展以设计一份《愉快的假日》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独特感受;通过“搜集铁人的故事──读铁人的故事──讲铁人的故事──演铁人的故事──赞铁人精神”,采用查、读、讲、演、写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铁人事迹,学习铁人精神,感受大庆文化,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增长了见识,激发了民族自豪感等。
总之,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以及个性特点,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敏锐地抓住有利的契机,并恰当引导,才会产生生动而有意义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初探
“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对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建议:“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整体能力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我们可以概括为:在综合性学习中,知识要综合运用、能力要整体发展、课程要彼此沟通、书本学习(要)与实践活动结合。
学生为什么喜欢上这样的课,就是因为学生喜欢玩,在他们的心目中,“实践”这一概念就是“玩”。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其实就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一、那么怎样上好“文综合性学习”这一实践性活动课呢?我想无疑要从这以下几方面入手。)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调研报告www.gzzongjie.cn/gzbg/dybg/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1.理解运用教材内容。2.开发课程资源。3沟通课程之间的联系。这就是我们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理解运用教材:就是在语文教材中有“综合性学习”的板块,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怎样理解?我们怎么来运用?开发课程资源:我想不光从书本出发寻找活动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在家乡课程(乡土教材)中、乡土资源材料等来提炼活动要研究的问题。沟通课程之间的联系,就是要求我们在综合性学习中,做到语文与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知识相结合。下面我将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展开说一说。
案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之后,安排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 学完了《可贵的沉默》,我们肯定想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那么,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少,有多深,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回忆和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吧!
面对书本上给我们呈现的这一内容我们怎样来理解运用呢?怎样与其他课程沟通呢?
设计方法:
我想可以确立一个点。比如:父爱或者是母爱,还可以是走进父母,去体验父母的那份沉甸甸的爱。
基于我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我指导学生展开了以下的活动:
a.收集:可以收集一些各种身份的父亲或者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孩子的照片;收集歌颂父母的名言。
b.调查: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c.观察:了解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
d.回忆:打开影集或观看家庭录像,找到父母教自己走路、陪着自己做游戏……的记录。
e.写一写:写关于这方面的作文;还可以让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来概括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名言创作)
f.唱一唱,演一演。以文艺表演的形式来赞美父爱、母爱。
g.体验:由于我听了品德与生活课,老师给孩子留的作业是:为生鸡蛋做一天的爸爸、妈妈。我就让孩子把体验的感想写了下来。
h.画一画。制作手抄报。
f.讲一讲。引导学生课外搜集非人类母爱表现的故事,在汇报课上,让孩子在合适的音乐声中有声有色地讲故事。例如《麻雀》、《猩猩母亲》、《藏羚羊的跪拜》等。(这样的故事比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更让孩子感兴趣,也更能感动每一个参与者。)
[1] [2] [3] 下一页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 阅读 合作学习实践活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呢?《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我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四突出”为教学理念:即突出活动过程,启发自主参与;突出语文知识的整合应用,体现师生的合作创新;突出实践体验,协调发展;突出“校本课程就在身边”的活动过程与策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具体做法如下:
1 将口语交际、习作融于活动中 , 开展综合性学习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要求,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合到活动中。例如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内容:(1)了解家乡的历史 请学生当一回小记者,采访有关人士或咨询周围人,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名优特产。(2)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了解他们儿时的生活经历。以日记的形式写一篇“我和爷爷奶奶比童年”的小练笔。(3)利用口语交际以“浓浓的乡情”为交流内容,把自己收集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其他同学交流。在牡丹江的旅游文化节期间,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为客人做导游”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把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口语交际及写作知识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注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在生活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学会学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 提倡课外专题性阅读,开展综合性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一些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我爱阅读”为专题的综合性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在阅读中引领学生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1)围绕一个小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英雄成长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科普读物等,让学生和好书交朋友。一段时间按学生的读书进程安排一个小专题内容,在班级中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引导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的人交流读书体会。
(3)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的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
(4)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5)结合口语交际引导全班同学就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利用交流平台交流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
重点以探究“读书方法”为线索,以“课外自由阅读喜爱的书”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指导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找到喜欢的书目和读书方法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在谈古论今中,激发读书兴趣。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课内课外综合性活动的进行,加强了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结合,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学生对阅读充满了兴趣,使阅读成为学习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3 倡导合作学习方式 , 开展综合性活动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是学生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综合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深入地解决问题,增加学习的信息量。提供学生交流情感,展示个性的机会。“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材编排,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也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我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内容:
(1)活动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制定计划。活动结束后,以小组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
(2)举行猜字谜游戏。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一小组猜字谜,第二小组搜集歇后语,第三小组搜集带谐音的笑话,第四小组了解汉字的来源。由于各小组学习任务的不同,教师要及时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要求小组明确分工,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任务。
(3)以小组为单位开成果汇报会,共享学习成果。可以说,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增强了团结合作的思想意识。在交流评价中,促进了情感的提升,也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4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综合性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和生活紧密相关。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生活。”。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生活的空间是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我在综合性学习中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扎实有效地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在各种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在学校开展演讲、办手抄报、演课本剧等活动。在节假日,提倡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外出旅游,进行参观访问。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家庭做调查采访,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等。通过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深入社会实践,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放了语文课程。在“节约用水,爱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让学生写倡议书,设计公益广告词等一系列活动,体现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同时也达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效果。可以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较好地整合了知识与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它将课堂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实践,也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 综合性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