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共含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乙立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 填空题
1.把一个圆柱柱形木料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45.12平方米,这跟木料得底面积是( )平方米。
2.等底等高得圆柱体和圆锥体得体积比是( ),圆柱得体积比圆锥得体积多( )%,圆锥得体积比圆柱得体积少( )。
3.用一个地面积为94.2平方厘米,高为30厘米的圆锥体容器盛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地面积为31.4平方厘米的圆柱形容器内,水的高为( )。
4.数学老师的教具里有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老师告诉陈明,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锥的高是12厘米。请你算算,这个圆柱的高是( )厘米。
5..两个人的身高比是4:3,高个的160厘米,矮个的是米。
6. 数值比例尺1:6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 )千米的距离。如果实际距离是150千米,在这幅图上应画( )厘米。
7. 用36的因数组成一个比例是1:( )=( ):( )。
8. 数学老师的教具里有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老师告诉陈明,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锥的高是12厘米。请你算算,这个圆柱的高是( )厘米。
9. 陈明和妹妹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体重的3刚好和妹妹体重的6相等,他和他妹妹体重的最简整数比是( )。
10. 张三所在学校的田径场长120米,如果按1:的比例画到图纸上,需要画( )厘米。
二.火眼金睛辩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
11.圆柱形的地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9.42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12. 0.15: 0.05和48:16可组成比例。 ( )
13、两个圆周长的比是2:5,它们半径的比也是2:5 。 ( )
1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 )
15、在一幅平面图上,图上距离是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是6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2 .( )
三.心灵眼快妙选择。
16.与8相等的分数( )。
A.只有一个 B.只有两个 C.有无数个 D.没有
17.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它的3,第二根截去3米,余下的部分(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同样长 D.无法比较
18.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中,成反比例的量有( )
A、圆的周长和圆周率
B、如果A¡ =4¡ 那么A和B
C、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它的底和高
D、房间面积一定,铺地方砖的面积和所需块数
19.下面每组的两个量中,成正比例的量有( )
A、一本童话故事书,已经看的页数和没看的页数
B、男学生数一定,女学生数和全班人数
C、一袋大米,已经吃了的和没吃的
D、圆的周长和直径
20.用3、7、9、21这四个数组成的比例式,下面的哪个式子是正确的( )。
A、21:3=7:9 B、3:7=9:21
C、9:3=7:21 D、3:21=7:9
四.神机妙算技巧高。
.怎样计算简单就怎样算: 431
(7-14)÷28 0.5×2.5×12.5×64
五、应用题。
1.我校食堂买来900千克大米,6天吃了180千克,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能吃几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2.一个圆柱形水池,它的直径是10米,深2米,池上装有5个同样的.进水管,每个管每小时可以注入水7.85立方米,五管齐开几小时可以注满水池?
3. 把一批书按4:5:6分给甲乙丙三个班,已知甲班比丙班少发24本,三个班各分到多少本?
4.有一段钢可做一个底面直径8厘米,高9厘米的圆柱形零件。如果把它改制成高是12厘米的圆锥形零件,零件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园林绿化队要栽一批树苗,第一天栽了总数的15%,第二天载了136棵,这时剩下的与已栽的棵数比是3:5,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
6.在比例尺上1:200的学校平面图上量的教室长8厘米,宽6厘米,教室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如何教育小学生学习数学
1、教数学,也就是逻辑问题。需要动脑子,如果不动脑子,那是根本的学不会,那就是纯粹的浪费时间。第一需要下决心,做为老师,对于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而这也是前提,不然孩子学谈不上,反倒怕你,那就不好了,要有猫头鹰的精神,学会忍耐,才有收获。
2、然后就是开始锻炼孩子的动脑能力,首先让他接触最基本的数字,也就是从身边的事情,开始说起。好比,家里面有几个人,然后有几个人可以好好的陪你玩,从侧面锻炼它的脑子,让他的脑袋想事情。
3、接下来,当孩子懂得一个加一个了之后,你在把孩子的思维拉到课堂上来。这个时候你要从孩子的兴趣开始着手,因为兴趣是第一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开始询问最喜欢什么,知道魔方是个什么形状,有几个小正方形,从身边的事情下手,让他开始接触身边,关注身边,培养他的兴趣。
4、接下来也就是到了游戏的环节,在课堂学习不一定总是可以全神贯注,总有时候会开小差,这个时候就需要活动来调节一下气氛,一般来说最不听课的孩子,都是最喜欢玩耍的孩子,让他们开心了,自己也就开心了,做为孩子的老师,那您的表演时不能少的。
5、到了这个时候,孩子至少会一些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了,就是到了交他们学以致用的时候了,你要开始提问,问的问题一定要是他们每天都在吃的东西,每天都在用的,从基本的到慢慢的加深上去,这个时候孩子的积极性起来了,那就是兴趣。
6、其实孩子的教育,就是要教他怎么从玩乐中学习,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培养他的做人,让他在这个其中,先让老师引导,后面要他自己去思考,毕竟未来的社会中,你帮不了,能帮它的只有他自己。
1.什么叫循环小数? 2.什么是计数单位? 3.什么叫数位?
4.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5.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6.什么叫整除? 7.什么叫质数?10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
8.什么叫合数? 9.什么叫质因数? 10.什么叫分解质因数?
11.能被2、3、5整除的数各有什么特征? 12.什么叫偶数?
13.什么叫奇数? 14.什么叫倍数? 15.什么叫约数?
16.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7.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什么叫乘法?什么叫除法?
18.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19.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哪些?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20.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什么是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2.什么是乘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什么是乘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3.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4.四则混合运算中,第一级运算有哪些?第二级运算有哪些?
1.什么叫方程? 2.什么叫解方程?
3.什么叫方程的解? 4.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5.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什么叫分数? 2.什么叫分数单位? 3.什么叫百分数?
4.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种? 5.什么叫真分数? 6.什么叫假分数?
7.什么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8.分数与除法有什么样的关系?
9.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10.割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11.什么叫约分? 12.什么叫通分?
13.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
14.怎样把分数化成百分数?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几何初步知识部分)
1.线段有什么特征?射线有什么特征?直线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角按度数可分为哪几类?
4.什么叫锐角?什么叫直角?什么叫钝角?什么叫平角?
5.什么叫垂直?什么叫平行? 6.什么叫三角形?
7.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哪几类?按边分可分为哪几类? 8.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9.什么是四边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什么叫梯形? 10.什么叫周长?
11.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12.圆是什么图形?圆有什么特征? 13么叫圆的直径?什么叫半径? 14.什么叫面积?
15.长方形、正方形、圆、半圆的周长各应怎样计算?
16.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各应怎样计算?
17.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各应怎样计算?
18.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各应怎样计算?
15.怎样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16.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表的意义: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以后制成表格,用来反映情况,分析具体问题,这样的表格叫做统计表。
3、常见统计表的分类:
(1)、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含有2个或2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3)、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数量间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4、统计表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2)根据资料和制作表要求确定统计表的格式和项目。
(3)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填表。
(4)填写好总计和合计。
(5)写出制表的名称和制表的时间,必要时注明制表人。
5、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画出长短不一的直条,然后把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6、折线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起来。
7、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总量,用圆中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所占的百分比。
8、统计量:包括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9、统计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10、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众数。
11、中位数:把收集到的某一对象的有关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或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中位数。
12、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的认识a、不确定现象:生活中,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一般用“可能发生”来描述。
13、确定现象: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一般用“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来描述。
14、可能性大小的表示:用数字表示“一定能”“不可能”。 “一定能”这种可能性用1来表示,“不可能”用0来表示。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4.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5.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因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按一个数因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因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7.公因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8.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来求;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11.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2.两数之积等于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