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浅谈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市场化模式(共含6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膜拜武藤兰”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浅谈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市场化模式
叙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建立水务市场及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并大力开发利用污水资源,缓减水资源紧缺状况,维持水资源的良性社会循环的建议,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市场经济模式是一种必然趋势,建立强大的'水工业企业集团,形成寡头竞争的格局是21世纪我国水行业首选的市场化模式.
作 者:王晓晋 作者单位: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山西省太原市新建路,030002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 12(3) 分类号:F407.9 关键词:水资源 管理体制 水务市场 市场化模式【摘要】简要分析了威海市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模式和措施建议,为威海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障水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威海市;水资源;水网体系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总面积5798km2,海岸线长985.9km。境内无大江大河,外无客水入境,当地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境内的大气降水。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70.6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86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73m3,属资源性缺水城市。降水年际变幅大,最大年降水量为1125.9mm,最小年降水量为379.6mm,并且连丰与连枯交替出现。年内分配不均,汛期6~9月份降水量占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71.3%,春旱明显,干旱年份河道多断流。
1.1水资源取水模式
威海市水资源现状取水模式主要包括开发利用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及跨流域调水等。目前全市地表水源工程主要包括大、中、小型水库及塘坝。现有大、中型水库15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总库容4.9017亿m3;中型水库12座,总库容3.0926亿m3。小型水库400座,总库容2.2753亿m3。塘坝3393座,总库容0.6941亿m3。地下水源工程主要指机电井工程,全市共有机电井工程95945眼,其中规模以上机电井5063眼。威海地区跨流域调水工程现状主要指山东省胶东地区引黄、引江胶东调水北线工程,米山水库是其末端调蓄水库。以来威海持续干旱,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威海市自12月22日起正式通过胶东调水工程输送黄河水至米山水库,3月10日,长江水调入米山水库,威海已初步实现长江水、黄河水和当地水多水源联合调度,打破了空间上水资源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为保障当地供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威海市目前的取水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层面的空间障碍,但相对较粗放,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威海为沿海城市,若过量开采地下水极易导致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等问题,不利于水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跨流域调水工程仅解决城市用水的燃眉之急却难以根治区域整体水资源紧缺危机;当地非常规水利用程度低等。
1.2水资源排水模式
目前威海市水资源排水模式主要采用传统的快排型排水系统,该排水模式能够让自然降水按照可控制的流向、排水管网、渠道等排入指定的河道等最终去向,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为活动的频繁影响,这种传统的排水模式会加速面源污染的扩散和传播,导致水资源浪费,降低地下水入渗量,影响城市排涝防洪等。
2建议对策
2.1取水新模式
1)建设节水型社会。以威海市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示范市为契机,融合水资源综合管理与水敏性城市发展理念,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考虑完善水价市场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推广水资源水质阶梯型利用,按需分质供水,逐步降低高耗水行业比重,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适应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法规标准等措施,强化全社会节水意识。2)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以推行河长制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水生态治理,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水源涵养工程建设,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大力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程,充分发挥地下水年际间调蓄能力强的特点,适时压采地下水,将其作为全市应对特枯水年及特殊情况下的重要备用水源。3)构建区域水网体系。依托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威海境内的线路以及市域内水源地连通及配套工程,构建威海市域“连通河库”的水网工程,通过关键工程措施,以主要河流为框架,大中型水库为节点,联合调度水资源,构建区域内全面的水网体系。坚持整体布局与区域布局相衔接、联合调度与独立运行相协调,充分发挥主要框架在雨洪资源利用、供水、防洪、改善水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统筹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等水源,科学调控,实现丰枯相济、余缺互补的供水、防洪减灾等工程体系,保障威海市水安全。4)加大非常规水利用量。目前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能力1万m3/d以上的城市污水处理厂12座,污水处理能力51.5万m3/d,但再生水使用率整体偏低。根据国家相关要求以及当地水资源短缺实情,需提高再生水利用率,特别是在城市企业、冲厕绿化、道路冲刷、环境保洁、河流生态景观等方面加大再生水利用量。威海市第一热电集团已于底建成了处理能力3万m3/d中水处理系统,对中水进行除盐等深处理后代替自来水使用,目前已取得很好的效果和效益,对推进城市分质供水、污水再生利用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支持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区发展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威海市需加强海水淡化技术应用推广,实施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威海市三面环海,海水资源丰富,发展海水淡化项目,可作为安全稳定、长期可靠的供水源,有效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
2.2排水新模式
1)将分散的降水进行收集,通过现有水利设施将大气降水进行适当留存,20威海市入海水量23785万m3,对当地水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应充分利用现有及规划的水利工程,加强和完善管理现有蓄水工程,将排涝与抗旱相结合,将排水变为蓄水,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2)将废水变为可再生水。将传统的水资源利用———排出的单项模式变为水资源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环形模式,使有限的水资源分级利用分级排放,不仅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还可降低污水排放量,缓解受纳水体环境容量压力。3)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汛期城市部分路段常常出现逢雨必涝情况,市政排水在短时间内无法将强降水迅速排出,一方面对百姓生活造成不便,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可通过实施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树池、植草沟等“海绵体”措施,降水时段进行蓄水,在缓解市政排水压力的同时,也从时间和空间层面留住了水资源。威海市全年降水相对集中,考虑实施将市政排水和大气降水相结合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也正在逐步实施,化排水为取水的思路正在形成。
3结语
随着威海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简单粗放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新型的精细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威海市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利用模式,提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与建议,可通过推行河长制为抓手,以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工程为重点,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为基础,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底线,实施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为契机,统筹作好护水、蓄水、治水、管水、节水等工作,结合向海水要淡水,向污水要净水,通过对自然降水的收集利用向时间要雨水,通过跨流域调水向空间要外调水等新型水资源利用模式,为威海市及相关区域今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河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1水利工程现状 底河北省已建成大型水库18座,总库容91.60亿m3;中型水库39座,总库容13.27亿m3;小型水库1050座,总库容8.46亿m3;合计总库容112.87亿m3.
作 者:张金堂 郎洪钢 朱学思 作者单位:张金堂,郎洪钢(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朱学思(河北省石家庄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刊 名:河北水利 英文刊名:HEBEI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 “”(8) 分类号: 关键词:青藏高原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初探
本文在分析了青藏高原湿地的生态地位和现阶段青藏高原湿地资源保护开发中的'主要问题后,提出青藏高原湿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本模式: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之路,切实提高高原湿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从经济方面减轻人为不合理因素对湿地的负作用;统筹规划,发展高原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业,在保护和合理开发中健康发展.
作 者:曹生奎 谭红兵 王小梅 杨萍 曹广超 樊启顺 CAO Sheng-kui TAN Hong-bin WANG Xiao-mei YANG Ping CAO Guang-chao FAN Qi-shui 作者单位:曹生奎,王小梅,杨萍,樊启顺,CAO Sheng-kui,WANG Xiao-mei,YANG Ping,FAN Qi-shui(青海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西宁,810008)谭红兵,曹广超,TAN Hong-bin,CAO Guang-chao(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宁,810007)
刊 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19(4)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青藏高原 湿地 生态畜牧业 生态旅游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节水保护论文
摘要:河南省境内水资源与东部及南方省份相比相对较为匮乏,尽管河南省境内分布着黄河干流和众多的长江支流但是由于河南省境内人口众多致使可供利用的水资源相对较少。为实现河南省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积极做好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分布调查,并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定详细、合理的开发方案,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此外,在做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还应积极做好水资源的节水保护。
关键词: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节水保护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受制于河南省境内水资源较为贫乏的现状需要积极做好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用以使得水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做好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水资源的节水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战略因素。与周边省份相比河南省境内的水资源相对匮乏,加之河南省境内的人口众多致使水资源的人均占有率处于国内末尾。此外,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从而对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带来了较大的难题,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应当积极做好各项节水措施的落实,确保水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河南省地处中国腹地,位于中国的中东部地区,境内有黄河干流横穿中北部地区,河南省地处南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气候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河南省年均降水量约为784mm,分布境内的地表径流主要由降水所形成,河南省境内的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约为208亿m3。根据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总量与全省总人口量计算得出的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左右,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利用上需要结合经济发展及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制定合理的利用策略,实现对于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利用。
2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在对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开发利用,但是现实是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并未有合理的开发方案,同时由于对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致使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在进一步减少。以管理体制、机制为例,由于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完善,致使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较为混乱,并未建立起完善的水价形成机制与水资源利用制度,水资源费在水价中的占比较低。在对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并未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回用制度,致使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严重的影响了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在水资源使用较大的农业灌溉方面,位于河南省境内部分地区仍采用的是大水漫灌的方式,不仅浪费且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较为严重,上述因素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此外在对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对于非传统水资源(如所积蓄的雨水等)的利用量仍处于一个极低的`水平,传统水资源的利用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在人畜饮水方面河南省境内各市县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各市县的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尤其是在豫东北平原地区其用水主要以地下水为主,长期的大量开采致使该地区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到了一个危险的水平,地下水漏洞面积不断扩大并对该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径流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此外,河南省境内地下水资源由于缺乏足够的保护致使地下水资源的污染较为严重,不利于河南省境内的生态建设。由于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相对匮乏在对河南省境内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中应当积极做好节水措施的落实与应用,通过节水与利用并举的方式提高对于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由于资金的缺乏及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投入致使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节水利用仍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
3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利用中应当积极落实节水举措
水是人们生产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本元素。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应当积极做好节水措施的发展与应用,由于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相对不足在对河南省境内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中无法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但是通过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做好节水措施的发展与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将有限的水资源应用于更多的领域中。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相对匮乏,为实现河南省经济发展需要更好的做好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节水举措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现实情况是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节水举措应用较少,不论是工业用水还是农业用水都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工业方面对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较低,需要加大对于工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通过对污水进行处理形成中水可以重复利用于工业生产中,在农业领域中一些地区仍采用的是大水漫灌的措施,致使水资源浪费严重。应当加大在农业灌溉领域中节水器具或是节水技术的开发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城市节水方面,城市节水型器具在城市中的占比仍然较低,尤其是公共用水设施的耗水量更大需要加强在相关方面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提高节水举措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4加快节水举措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节水举措有助于提高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做好节水举措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应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快体制、机制以及规范的建立与完善,建立起符合河南省现状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为保证水资源数据的全面准确需要建立和完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加强对全省水资源利用状况的全面监控,实现对于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高效监控和合理开发利用。在加强体制建设与完善的同时需要积极做好各项节水措施的发展与应用,利用。为实现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节水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技术投入方面需要通过优化创新,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发展与应用,通过加大对于节水技术的资金投入与研发,开发新一代高效、低耗的节水新技术,同时通过技术交流、应用等的方式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节水利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借助于市场的力量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为主体促进企业进行节水相关技术与产品的开发,从而加快节水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利用。在节水技术的推广中,应当注意节水技术体系的培养与建设,为河南省境内水资源技术的推广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河南省境内水资源节水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为做好河南省境内水资源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应当加大对于资金和融资渠道的拓广,将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节水利用与当地的发展进行精密的衔接,保障河南省境内水资源节水项目发展的资金投入,通过积极在农业主产区开展节水灌溉、灌区节水改造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完善当地各项节水设施与设备的建设与完善,以便实现对于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提高传统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做好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用以更好的对河南省境内水资源进行高效合理的利用。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中,节水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提高节水举措的应用应当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切实确保各项节水举措的顺利实施。节水除了增大对于可用水的利用外还需要积极加强对于工矿企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等方面的投入,通过对相关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用以形成可供利用的中水,将中水应用于工矿企业生产中用以代替干净用水,降低对于干净用水的消耗,对于居民生活污水等经过净化处理后可以应用于城市中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用水的代替,通过上述举措将能够极大的提高各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水的排放,实现对于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保护。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应当积极做好各项水利设施的建设用以在传统水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众多的非传统水资源,在实现对于河南省境内水资源节水利用的同时增大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总体保有量。用以保障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能够获得充足的水源。河南省境内水资源节水应用应当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立起完善的发展规划,用以确保河南省境内的水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完善、科学的应用。
5结束语
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相对匮乏,由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致使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人均占有率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6左右。为保障河南省经济发展中对于用水的需求。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应当制定合理、完善的开发方案,针对河南省境内水资源总体不足这一难题应当积极落实节水举措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提高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使得有限的水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其应有的功用。本文在分析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河南省境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节水举措在河南省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介绍。
参考文献:
[1]刘超,张海洋,王心义.开封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节水潜力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5(3):67-71.
[2]刘建,邹晓天,尹华.东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节水潜力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3):125-127.
[3]周彦红,尹华,刘玉申,等.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节水潜力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2015,47(2):15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