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伦理与生态工法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汇汇喵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环境伦理与生态工法(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汇汇喵”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环境伦理与生态工法

篇1:环境伦理与生态工法

环境伦理与生态工法

环境伦理是探讨如何适当关怀、重视,并履行我们保护自然环境之责的理论与实务做法,亦可称为环境道德(environmental morals).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道家与儒家基本思想已有明确的启示,强调天地自然和谐对人类存的重要,强调人类做为万物之灵必须尊重生命的永恒意义.20世纪初,欧洲地区拜工业发展之赐,社会经济骤然起飞,但在提升物质生活的丰富度之余,却也因各项需求接踵而至,必须大量开发自然资源以因应社会发展的步调,但是随着森林野地的过度开发利用,大规模的灾害因而接二连三发生,包括雪崩、山崩、洪泛等.1938年德国Seifert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整治的概念,将自然景观生态的精神及手法,融入河溪治理工法之中,因而激活了尔后生态工程学门开端.而事实证明,唯有不违反大自然的运行规则,以生态系为环境管理之基本单元的`原则,方是根本解决之道,因此人类展开各种利用或遵循生态特质之技术的研究与研讨.“生态工法”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应用概念,是将生物学及地域生态学的知识活用于构造物的建设或保全上的技术.生态工法主要是利用水、土石、植物等自然性素材为基础,建造能达成自然保全或改善景观机能的构造物,其功能有助于复原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同时对地域景观的改善也有帮助.生态工法的推展开启了工程界和保育界之间的对话机制,已从过去的概念或理想,走向实务的运用,政府并将之列入重大研究与议题之中,相信未来定对台湾环境品质的提升,定有更正向的助益.

作 者:黄琼彪 HUANG Qiong-biao  作者单位:台湾林业试验所,台北 刊 名:水土保持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 12(5)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环境伦理   生态工程   生态工法  

篇2: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伦理学对自然界和生命系统的新理解与认识,既尊重人又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的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得以确立的'重要理论依据或赖以成立的重要文化前提;而从人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角度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则是生态伦理学研究和思考的起点、归宿与内驱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伦理道德,而生态伦理道德又推动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 者:洪波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社科部,浙江,绍兴,31 刊 名: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 年,卷(期): 1(4) 分类号:B82 关键词:生态伦理   可持续发展   辩证关系  

篇3:环境伦理与普遍伦理

环境伦理与普遍伦理

本文通过梳理全球化背景中环境伦理与普遍伦理的价值旨趣,探讨了环境伦理成为普遍伦理的可能性以及在普遍伦理视野中如何建构环境伦理的问题.文章认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人类共主体形式的`逐渐形成和底线伦理的规划,有可能使环境伦理成为具有全球意识的普遍伦理;反过来,具有全球普遍性的环境伦理则应该立足于人类共同的生活世界的基础,在多样性与统一性的伦理规范中形成共识,努力建设属于中国自己的环境伦理,以回应全球性普遍伦理的挑战.

作 者:胡建 陈国跃  作者单位:胡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310012)

陈国跃(中共衢州市委党校,324000)

刊 名:唯实 英文刊名:TRUTHS AND FACTS 年,卷(期): “”(5) 分类号:B82 关键词:全球化   环境伦理   普遍伦理  

篇4: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是在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重新反思的结果.二者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一致性,它的提出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根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它是以环境伦理学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为基础的,这种价值观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价值选择的标准和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环境伦理原则.

作 者:任丽萍 作者单位:温州师范学院院报,浙江,温州,325035 刊 名: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ENZHOU NORMAL COLLEGE 年,卷(期):20xx 25(1) 分类号:B82-058 关键词:环境伦理 可持续发展 环境伦理教育

篇5:环境伦理与环境教育

环境伦理与环境教育

摘要:实施环境保护的国策,30多年来,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努力,调动最优秀的科学技术力量,进行了巨大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投资,全民行动保护环境.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环境问题仍然呈继续恶化的.趋势,环境、资源、生态危机的挑战进一步严重化,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 者:余谋昌  作者单位: 期 刊:环境教育   Journal: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X3 

篇6:生态与环境论文

生态与环境论文

重金属对人类健康的污染和危害

重金属污染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重金属污染?它对我们的健康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呢?它有是怎样跑到我们的体内去的呢?下面将一一介绍。

重金属指比重大于4或5的金属,约有45种,如铜、铅、锌、铁、钴、镍、钒、铌、钽、钛、锰、镉、汞、钨、钼、金、银等。尽管锰、铜、锌等重金属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毒。体内重金属的正常含量及超标的症状如下:

铅:人体内正常的铅含量应该在0.1毫克/升,如果含量超标,容易引起贫血,损害神经系统。而幼儿大脑受铅的损害要比成人敏感得多。

砷:俗称“砒霜”,如果24小时内尿液中的砷含量大于100微克/升就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紊乱,并有致癌的可能,而且如果孕妇体内砷超标还会诱发畸胎。

镉:正常人血液中的镉浓度小于5微克/升,尿中小于1微克/升。如果长期摄入微量镉容易引起骨痛病。

汞:正常人血液中的汞小于5-10微克/升,尿液中的汞浓度小于20微克/升。如果急性汞中毒,会诱发肝炎和血尿。

重金属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吃的食物、水和大气。

据中科院陈同斌博士透露,北京有部分古老的城市公园里表层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较高。这是因为,那些古老公园里亭台楼阁相对多,雕梁画栋更是比比皆是,由于早些年的油漆为了增强防腐性,其中的铅、砷等重金属含量超标。这些油漆内的重金属跑到了土壤里,就造成了公园土壤重金属超标。由于北京起风比较平常,这些细小的尘土携带着人们根本察觉不到的重金属,通过人的呼吸作用就会进入人体。除北京外,国内其他比较古老的城市公园也有这中情况出现。

水的污染通常都是由当地工厂废水排放造成的,这种现象在京城各大区县几乎都有。通州就是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地方,虽然这些年通州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那里是污水灌溉时间比较长的地区,过去的污水中重金属含量往往较高,浇灌土壤后容易产生污染。这些含有超标重金属的废水一旦排到干净下游,就会污染大片水源。由于这种受重金属污染的水在颜色、气味等方面与正常水没有差别,农民根本看不出来,一旦用这些水来灌溉,必然会让土壤及农作物成为重金属污染对象。蔬菜是最易“吸收”重金属元素的农作物,因此土壤被环境重金属污染后生长的蔬菜与其它作物相比,蔬菜对多种重金属富集量要大得多,经证明,在被污染的土壤里生产出的蔬菜的有毒物质含量可达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的3-6倍。(按:人畜食用了被重金属污染的蔬菜后,在体内浓缩积累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被列为世界八大公害典型之一的日本富山县的骨痛病,就是由重金属镉污染引起的;我国广西一些被镉污染的地区,人体的镉含量高出正常人的7倍,经X光检验,人体骨骼也已显着病变。)人吃了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种出来的农作物,很容易受到重金属的毒害。

蔬菜水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既然重金属污染危害这么大,那么那些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蔬菜水果我们能不能通过多浸泡、多清洗或多煮来去除重金属呢?陈同斌博士表示,这些效果都不大,因为重金属污染是从植物根系中上来的,它存在于植物的体内,不像农药那样大部分都喷洒在农作物外表,多洗就可以清除干净。

有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注意选购一些蔬菜品种,比如生菜、莴苣容易富集镉,可以尽量少食。另外,叶类菜是所有蔬菜中最容易受重金属污染的',最好也要少食用。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要防治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有机物的污染不同,它不能被分解消失,即使人为的控制土壤环境条件使重金属的有害作用暂时减弱,它也能在适当的时候恢复。因此如果蔬菜的生长环境一旦遭到重金属污染,要想恢复和治理就非常的困难。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不同植物种类对污染物吸收差异的特性,合理安排蔬菜轮作茬口,使具有一定程度污染土壤生产的蔬菜达到或接近食品卫生标准,以降低重金属进入食物链的量,如有的蔬菜不易“吸收”镉,那么如果菜田土壤的镉含量多点种植该蔬菜就不会造成多大的危害。该方法不需投资,方法简便,效果也比较好,但必须在有关的专家指导下进行。

2)控制土壤环境条件,降低重金属污染物对植物的有效性。如可以施用石灰、胡敏酸、钙镁磷肥等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进行处理,使易被蔬菜吸收的重金属元素在这些改良剂的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转换为蔬菜不吸收的有机结合态。这种方法有一缺点,由于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的这种化学反应是可逆的,有一定条件下又会从有机结合态回转成易被蔬菜吸收的形态。比如说随着酸性污水的浸染,土壤中已经被固定的重金属元素又会被活化为可被蔬菜吸收的交换态。

3)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最彻底的改良方法是铲除其表土,这就是农业工程客土法,所谓客土,就是用外来的土壤换掉已被污染了的菜田土。这种方法在日本土壤污染地区应用很广,可以彻底清除已污染的土壤,根本断绝植物生长的污染基质,在无外来污染浸入的前提下,可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和残留达标,但这种方法工程量大,耗资也巨。

4)严格控制灌溉水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杜绝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直接灌溉菜田。一旦菜田受重金属灌溉水的污染,所有改良成果都会毁于一旦。

总之,重金属污染虽然是个严峻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明白并高度重视它人体健康的危害,相信用我们人类的智慧和决心一定能够战胜它。

参考文献:

(1)陈同斌,石培华,李锐 《拯救走向荒芜的土地》商务印书馆 -9

(2)魏振枢 《环境水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3)张辉 《土壤环境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1-1

(3)叶振国

《土壤污染防治、质量监测、改良修复与土壤环境保护及质量标准务实全书》

篇7:生态与环境心得体会

生态与环境灾害——保护水资源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水污染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资料及图片让学生学会分析水污染产生的原 因,造成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德育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鼓励学生从自我做起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真切感受到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教学重点: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教学难点: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提高学生饮用水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演示法 讨论法 举例法 归纳法

教学道具:多媒体

篇8:生态与环境心得体会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这本书其实是一本大学教材,但是这本书很好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唯物辩证法,而且这本书我看的比较仔细,毕竟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所以我打算写一篇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共分为十个章节,分别是环境与环境科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与环境、环境与人口、环境与资源等。其中第二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环境与人口和第五章:环境与资源这三个章节我觉得有很多东西可以讲,因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而环境与人口和环境与资源又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那么我先讲讲读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章给我的启示吧。

其实这第二章是正本书的核心篇章,因为这本书就叫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其他章节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东西。那么为什么会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个理论呢?首先我想说明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解释听起来有些抽象,其实这个解释是我从《我们共同的未来》这篇报告中找出来的,用我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就是这些资源我们可以用而且不会影响到我们后代的使用。这个理论出现的原因,有一句非常有哲理性的话可以表述:任何东西都有他存在的理由。那么这个理论肯定也是根据对当时世界环境的分析而提出的。这个理论应该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那时候应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没多久,世界经济进入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因为世界各国要大规模的发展经济,加速工业化进程,而这种以工业发展来促进经济发展的观念被称为传统的发展观。传统发展观的理论前提是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具有无限性,但这是不可能的,因此,经过了十几年的经济增长,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终于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全面暴露出来了。 也就是出现了森林面积的缩减、河流与大气的污染、土壤沙漠化等,与我们现在的环境差不多。所以有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我记得提出这个理论的人应该是恩格斯,他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的。很明显,这个理论用到了唯物辩证法。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特征:可持续发展是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要求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我再把这个特征扩展一下,既然要求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就是说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综合性,它寻求的是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人口等这些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通过这个特征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是有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等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大系统”,因此如果我们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特征,它肯定是具有辩证法的性质的,因为这个特征其实就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联系性的特征。而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特征之一。我们再来看一下此理论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起需要的能力构成伤害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提出这个理论的人肯定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正在使用的资源,他认为这些资源肯定有用完的那一天,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也应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想一想。那么这个理论肯定也符合发展这个唯物辩证法的特征的。

因此,整个第二章给我的其实就是,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应该多为将来考虑一下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这也是很多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学习的。

第四章:环境与人口和第五章:环境与资源这两章其实反映的是一个问题,就是人类的需求与环境无法满足其需求的矛盾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环境与人口是说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而环境与资源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给环境带来的危害。这两个问题都符合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两个问题?这本书通过哲学的思想来告诉我们解决方法,因为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而矛盾又是具有特殊性的,因此解决不同的矛盾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对于第一个问题:环境与人口,其关键问题是人口的增长速度过快,如果我们回忆一下世界人口发展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世界人口每增加一个十亿,所用的时间在逐渐缩短。因此解决人口与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控制人口增长,在国家政策上的体现就是实施计划生育。这也是本书所提倡的。中国在这方面做的换算不错,但是鱿鱼人口基数大,中国当前的人口问题还是相当严峻。第二个问题:资源与环境,本书介绍的解决方法是发展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等。这些方法在世界各国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

以上便是我读这本书的读后感,主要是找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章节来阐述的。环境问题如今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多做一些有益于环境的事,对于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我们没有能力管也不该管,他们是由政府来管,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自己不去污染环境,同时也教育他人去保护环境。

生态与环境心得体会

环境保护技术与生态伦理论文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课后题

网络人际交往与伦理

对生态伦理本质的哲学思考

环境检测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联系论文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

新生态伦理道德观对环境法的影响

道德与法

诚信伦理与市场经济互动论

环境伦理与生态工法(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环境伦理与生态工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