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科目最全面的复习方法及易错点盘点(共含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先王之道”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生物科目最实用全面的复习方法
生物是一个非常好提升的科目,高二下学期就被遗传虐的70分左右(100满),但高三假期疯狂练习必修三的练习册,背下知识点,高三考试就在80分左右了(90满),这说明,决定高考生物很大程度在于基础知识,而不是闹心的遗传题计算!
第一类.不放弃课本
无论学习好坏的同学,一定要仔细研究生物课本,也许一轮复习时你们还处于生物练习题的狂轰滥炸中,到了现在的二轮,你就会发现班里的同学都捧着一本生物必修书。
那么现在你们该如何利用生物课本呢?
每当看见一道题(选择居多),请在做完之后认真将四个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出来,有时会只考一个知识点,不管是否正确,都要翻开书,找到这一页,看看这道题问的知识点在书上怎么说的。不需要整章就看,很多选项就涉及几句话的长度,就看这些就行。
你也许会问,生物题这么多,一个一个照课本翻多麻烦?
初期我也是这样的,不过做了几天题,翻了几十遍书,就会发现很多地方会重复,重复到我已经很熟练书上这点的内容了。这时再遇见,你就没有必要再看这里了。
如果遇见题目涉及到的页数章节你头一次翻,那你一定要实践,久而久之,你就会相当熟悉知识点,甚至考到这个知识点能联想到相关题型,有题目的结合,比死背知识点强很多!
这在高三后期的读书中,你会占到绝对优势——在别的同学熬夜看生物课本时,你能复习你自己薄弱的其他科目。
第二类.练习册
建议高三同学买一个知识点小册子,数理化生放在一起的那种巴掌那么大的册子。这样查起来比同班同学方便很多!也方便你背最基础重要的知识点,不求知识点多。哪个册子都差不多,随便买一个就行。大的练习册建议就用总复习优化设计的二轮复习书就可以,题足够你做了!
关于题型:
●选择
高三学期初,适合专门练习。加强选择只有看书巩固知识点,没有人书都不看,知识点都没掌握,题做得好的!
对于以后,建议想全面提升的同学做整套的生物(不是理综里的生物),那里都是各省市著名学校的模拟题,质量非常高,题型很多,知识点充足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靠做题提升分数。
●大题
在高三末期左右,我的知识点全面了,于是打开整套的理综,专门从大题中挑出——光合/呼吸作用的题,遗传大题,有丝/减数大题,内环境稳态(激素,神经,免疫)大题,生物实验大题,生态环境增长K值大题……
具体这几大类,我把他们分类后,挑某一时间专门做某一类,做到一定数目(10+左右),就统一把他们放在一起,总结,总结什么?
1.哪些是这种类型的必考题。
如光合呼吸一定结合图像问C3,问在哪里生成O2……
2. 哪些是这些题难度稍大的题。
比如遗传最后两问,实验的研究误差分析……
3.这种类型的题考的最基本知识点是什么?
比如光合/呼吸是CO2,O2生成的流程,有丝/减数是基本变化图像,激素是书上的3种模型(甲状腺,抗利尿,胰岛素),实验室自变量如何控制……
选修:就需要死背,没有技巧可言!
考试完全是让你像古诗一样背诵填空,但同时需要你有变通,如何把答案巧妙融合解答。
第三类.错题本
来说说错题本的问题,很多同学问我数理化生的错题本应不应该做,因为一轮复习的题实在是太多了,应付不过来。就生物姐三年经验,错题本这个东西完全因人而异,学姐从来做完题就拿刀开始各种裁剪卷子,她从不做课外练习题,几乎就是做学校发的卷子,但是一点也不遗漏一套,贴到错题本上,并直到高三最后一刻都拿着她的错题本找老师问问题。
但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懒惰才放弃错题本,否则你拿这个时间做其余练习题!
高考生物知识点10大易错点
易错点1: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认识不到位
1、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C,主要元素是C、H、O、N、S、P, 含量较多的元素主要是C、H、O、N。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其次是C、H、N,而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其次是O、N、H。
2、元素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S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之一,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之一,N、P是构成DNA、RNA、ATP、[H](NADPH)等物质的重要元素等。(马上点标题下“高中生物”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
3、许多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果植物缺少B元素,植物的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就不能正常进行,植物就会“华而不实”;人体缺I元素,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易患“大脖子病”;哺乳动物血钙过低或过高,或机体出现抽搐或肌无力等现象。
易错点2:不能熟练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功能
有关蛋白质或氨基酸方面的计算类型比较多,掌握蛋白质分子结构和一些规律性东西是快速准确计算的关键,具体归纳如下: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
②若蛋白质是一条链,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1
③若蛋白质是由多条链组成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④若蛋白质是一个环状结构,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
⑤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有时也要考虑因其他化学键的形成而导致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少,如形成二硫键时)。
⑥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肽链数 ⑦基因的表达过程中,DNA中的碱基数:RNA中的碱基数: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6:3:1
易错点3:对细胞周期概念的实质理解不清楚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二是不理解图中不同线段长短或扇形图面积大小所隐含的生物学含义。线段长与短、扇形图面积大小分别表示细胞分裂周期中的间期和分裂期,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该时期没有染色体出现,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
理解细胞周期概念时应明确三点:①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周期性;②分清细胞周期的起点和终点;③理解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各期在时间、数量等方面的关联性。其生物学模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线段描述、表格数据描述、坐标图描述、圆形图描述等。
说明:选择观察细胞周期的材料时最好分裂期较长且整个细胞周期较短的物种。因为各时期的持续时间长短与显微镜视野中相应时期的细胞数目成正相关,所以是分裂期相对越长的细胞,越容易观察各期的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
易错点4: 计算DNA结构中的碱基问题时易出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核酸中碱基数量计算的基础。根据该原则,可推知以下多条用于碱基计算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且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之和(如A+T或C+G)占全部碱基的比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且等于其转录形成的mRNA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 DNA分子一条链中(A+G)/(C+T)的比值的倒数等于其互补链中该种碱基的比值。
4.DNA分子一条链中(A+T)/(C+G)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5.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其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值不同。
易错点5:对性别决定认识不清
性别是由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以性染色体决定性别为主要方式。②中雄性体细胞中有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体细胞中有同型的性染色体XX。
对大多数生物来说,性别是由一对性染色体所决定的,性染色体主要有两种类型,即XY型和ZW型。由X、Y两类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来决定性别的生物,称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XY型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用XX表示,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则用XY表示。由Z、W两类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来决定性别的生物,称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ZW型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而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则用ZZ表示。
易错点6:对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模糊不清
亲代DNA上某碱基对发生改变,则其子代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原因是: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②若该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③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④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等。
易错点7:不能准确判断生物的显性和隐性性状
(1)据子代性状判断:①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②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的亲本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①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具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
(3)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判断: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②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
(4)若用以上方法无法判断时,可用假设法。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时,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做假设或对同一性状做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时,则不必再做另一假设,可予以直接判断。
易错点8:将生长素分布多少与浓度高低混为一谈
易错分析:一是不能正确分析水平放置的生长幼苗在植株不同部位生长素分布情况,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下部(近地侧)比上部(远地侧)的分布多。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生长素浓度属于低浓度,能促进生长,因而下面的生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长。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对于植株的根来说,属于高浓度,会抑制生长,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长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弯曲生长。二是将生长素浓度高低与多少混为一谈,认为多就是浓度高。要注意不同部位生长素分布多少与生长素浓度高低具有不同的含义,前者通常用于说明生长素的分布情况,后者通常用于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情况。
(1)①单侧光:单侧光照射影响生长素的运输,产生植物向光性。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②地心引力(重力)→茎的背重力性,根的向重力性。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把植物体横放时受到地心引力作用,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由于根、茎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而产生根的向重力性、茎的背重力性。
(2)运用生长素的两重性来解释植物的生长现象时,应首先注意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的是植物的哪个部位(根、茎、叶、果实等),从而判断对其生长是促进还是抑制。
(3)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体现——顶端优势。①原因: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②应用:果树的剪枝、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都能增加分枝,提高产量。
(4)除顶端优势外的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a.根的向重力生长,其中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根生长,而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表现出向重力性。 b.除草剂,其中2,4-D就是利用双子叶植物适应浓度较低,而单子叶植物适应浓度较高而制成的,故可在单子叶作物中除去双子叶杂草。
易错点9:对人体内环境的概念与组成成分理解不深入
易错分析:不知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
(1)辨别某种物质是否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时,首先分清它是否为液体环境中的物质,其次要看这种物质是否存在于细胞外液,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所处的液体环境,不属于细胞外液,而是细胞内液,因而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要清楚内环境中各种不同的成分。
①血浆的成分:水,约90%;蛋白质,约7%~9%;无机盐,约1%;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等,如O2、CO2、胰岛素等。
②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易错点10:对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mRNA之间的关系模糊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每条染色体通常只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遗传信息存在于基因中,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遗传信息间接决定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密码子直接控制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如何在通过科目三后迅速拿证,那就要科目四绕过各种试题陷阱,我们就可以在科目四当天拿证,下面整理了一些科目四考试易错点,一起来看看!
1、车子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
首先应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再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若车子难以移动,应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如果在夜间发生故障,还应同时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并在故障车来车方向150米以外设置警告标志;车上人员应迅速转移到应急车道内,并迅速报警。
核心要点:开双闪,150米放警告牌,人到应急车道。
2、刹车失灵
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惊慌,先松开油门,然后换低挡,接着用手刹,并打开警示灯,将车辆驶离主车道停靠路边。如果车速无法控制,可冲撞路边的护栏减速,但切记避免侧面碰撞。
核心要点:松油门,换低挡,用手刹、开双闪。
3、车辆落水
可在车身沉没前,摇下或砸碎车窗玻璃逃出;如果已经沉没,要等车内水位不断上升时,打开车门或者从车窗游出。
核心要点:水位上升后才能打开车门。
4、事故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的原则是:先呼救,再抢救,先试探呼吸,再救治,先救人,再救财;遇到伤员被车辆挤压,不要生拉硬拽,应该切开车辆或使用别的办法将伤员救出。
核心要点:先呼救,再试呼吸和抢救,先救人,再救财。
5、车轮侧滑
遇到车轮侧滑,前车轮侧滑往相反方向打转向盘,后车轮侧滑往相同方向打转向盘,总结就是前反后同,如果题目没说是前轮侧滑还是后轮侧滑,都当后轮侧滑。
核心要点:这项实操对几年驾龄的驾驶员来说都不容易,科四就记住前反后同,不提轮就是后轮。
6、不得停车的情况
交叉路口、铁道路口、急转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以内的路段不得停车;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30米以内的路段,不得停车。
核心要点:危险交通点50米,公共服务交通点30米。
7、高速车道限速
如果同方向有3条车道,从左到右速度范围为110公里到120公里,中间的为90公里到110公里,最右侧的为60公里到90公里。
核心要点:国内高速都限120,第一车道不低于110,二车道不低于90,三车道不低于60,一车道二车道差20,二车道三车道差30。
8、关于能见度车距车速问题
261:能见度在200米以下,最高车速为60公里,最小车距为100米。
145:能见度在100米以下,最高车速为40公里,最小车距为50米。
520:能见度在50米以下,最高车速为20公里,从最近出口驶出高速公路。
核心要点:熟悉261,145和520这三个数字就没问题。
1.科目四考试易错知识点汇总
2.科目四考试易错知识点集锦
3.科目四考试难点整理
4.科目四安全驾驶常识整理
5.科目二倒车入库难点以及错点分析
6.驾考科目四考试知识点
7.科目四考试知识点归纳
8.驾考科目一易混淆知识点汇总
9.科目一考试题目整理归纳
10.科目四考试答题技巧2016
1. 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 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3. 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泌胰岛素时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质。
4. 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5. 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6. 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7. 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8. 只有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细胞基质不能产生ATP。
9. 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10. 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11. 细胞分化就是指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12. 毒能独立生活。
13.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或核糖体。
14. 精子只要产生就能与卵细胞受精。
15. 人和动物、植物的遗传物质中核苷酸种类有8种。
16. 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液泡。
17. 无氧条件下不能产生ATP、不能进行矿质元素的吸收。
18. 测量的CO2量、O2量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19. 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鲜、种子储存。
20. 黑暗中生物不进行细胞呼吸。
(一)人体器官移植的含义和分类$lesson$
1.含义。器官移植指的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摘取一个身体中有活力的器官,并把它置于自身或者通常是另一个个体体内的某一位置,去替代那些因为损伤、病变而失去功能、也无法医治的脏器,以达到拯救生命的一种现代治疗方法。
其中,捐出器官的一方称为供体;接受器官的一方成为受体。
2.分类。依据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关系分为
(1)自体移植,器官移植的供、受体为同一个体;
(2)同种异体,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的组织、器官移植;
(3)异种移植,供体、受体属于不同种属的器官移植。
(二)器官移植引发的伦理问题
1.活体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对活体器官移植,特别是以未成年人或利用再生育孩子作供体的利弊评价有争论。
2.尸体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尸体器官移植面临着传统观念的束缚;当死者生前没有捐献遗体器官的意愿而又无反对表示时,能否将其作为供体;当涉及不同死亡标准时,如何确定和选择摘取器官的时机。
3.可供移植器官分配的伦理问题。在器官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器官如何分配?器官能否商业化?能否进行异种器官移植?
4.卫生资源配置的伦理问题。如何处理昂贵的器官移植与防治常见病二者之间的矛盾,才能体现卫生资源宏观分配的公正合理性。
(三)人体器官移植的国际伦理准则
1.活体器官移植的准则:
(1)只有在找不到合适的尸体捐赠者或有血缘关系的捐赠者时,才可接受无血缘关系者的捐赠;
(2)非牟利和自愿原则;接受者及相关医生应确认捐赠者出于利他的动机,不是为图利,捐赠者完全出于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向没有血缘关系者恳求,或利诱其捐赠出肾脏,接受者本人或其家属、支持捐赠的机构,不可付钱给捐赠者,以免医误导人们认为器官是可以买卖的,不过,补偿捐赠者在手术与住院期间因无法工作所造成的损失与其他有关捐赠的开支是可以的;
(3)保证捐赠者权益原则,要保证捐赠者捐出器官后发生任何问题,均会给予援助;捐赠者应已达法定年龄;
(4)必须符合医学、伦理学的相关标准,活体无血缘关系之捐赠者应与有血缘关系之捐赠者一样,都应符合伦理、医学与心理方面的捐肾标准;
(5)捐赠者与接受者的诊断和手术必须在有经验的医院中施行。
2.分配尸体器官的准则:
(1)化原则,所捐赠的器官,必须尽可能予以的利用;应依据医学与免疫学的标准,将器官给予最适合移植的病人;决不可以浪费可供使用的器官;
(2)公正分配原则,应成立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器官分配网,做公平合适的分配,分配器官必须经由国家或地区的器官分配网安排;分配器官的优先顺序,不能受政治、礼物、特别给付或对某团体偏爱的影响;
(3)参与器官移植的外科与内科医生,不应在本地、本国或国际上从事宣传;
(4)从事移植的外科医生和小组其他成员,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事牵涉买卖器官或任何使自己及所属医院获益的行为。
(5)回避原则,宣布死亡的医生不得参与器官的摘除和移植
我国器官移植的相关规定、法则尚在酝酿、制订的过程之中。我国的深圳已经制定出台了《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条例》。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加、移接、颠倒)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和全部遗传信息。
3.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4.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多倍体植株的特点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5.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低温处理和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作用于前期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6.单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特点是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一、转向灯掉下来后,忘记及时补上
科目三中公路掉头、变更车道、左转弯、右转弯、靠边停车等项目中都会用到打转向灯,如果打了转向灯但是转向灯掉了以后,动作还并未完成时,又没有及时补上,肯定是要扣分的。这个也是很多学员被扣分的原因,所以一定要记得及时将弹回的转向灯补上,以免出现扣分现象。
二、行车时前方碰到特殊情况
考试中的特殊情况有很多。例如在语音指令发出后,前后方有车无法做出制定的动作。遇到这样特殊情况,不要慌张,先管牢方向和刹车,不要急着换档!处理好情况以后再根据速度换档。小情况可以先踩制动减速,并换3档,控制刹车减慢速度通过以后再加速。大情况,应该充分减速以后挂2档前进;必要时应该停车,换1档,重新起步。总之,碰到前方有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先收油,右脚搁在刹车上随时准备停车,还应该注意确认一下车身的位置。碰到交通路口红灯或者前方情况特殊需要停车时,应该先收油并刹车制动,速度降到20码以后马上踩下离合器,控制刹车缓慢前进到离前车合适距离(看不到前车的后轮着地点)以后刹车,然后拨一档。刹车的使用应该做到:轻->重->轻。
三、档位与速度匹配问题
平路起步--时速10公里--1档;时速20公里--2档;时速30公里--3档;时速40公里--4档,如果在高挡位低转速下行驶,会造成发动机负载,发动机转速和挡位不匹配,燃烧不充分污染电喷系统,严重一些会造成积碳损坏发动机。下面这个图就是小编给大家总结的档位与速度匹配图:
四、压线、扫线、压库角
在科目二学习中很多学员都会遇到压线问题,主要集中在倒车入库和曲线行驶中,主要是由于方向盘打轮时机造成的。
五、定点停车停不好
上坡时要压好离合踏板,让车速很慢的上,中途不能停车。上坡时,看边线在车头的右侧三分之一处与边线重合保持三十厘米的距离慢速前进。定点时候,还是看左边后视镜下边缘,当后视镜下边缘与停车控制线重合时候,踩刹车、踩离合停车。定点定不好与你所看的停车点位有很大关系,在练习时要找好自己的停车点,因为每个人的身高等不高,看的停车点位肯定是不同的,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停车点位,才能准确的做好定点停车。
科目三考试有哪些常见的错误点?比如说:变道和超车打灯不超过3秒、靠边停车右转向灯没有常亮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1、挡位和速度不匹配。这是科目三考试中最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百米加减当的时候,很多学员在换挡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挂错挡或者速度超过挡位限制的速度,导致出现直接挂科的现象
建议:大家在平时训练中要重视挡位的操作,多多练习。
2、变道、掉头、超车,转向灯开启不超过3秒。大部分学员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特别是在打灯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直接就打方向盘,很少会等3秒,一旦这么操作直接扣10分。
建议:打转向灯的时候在心中默数10、11、12十位数的数字,这样子足够3秒,之后再打灯。
3、操作错误导致出现熄火。科目三考试是路考,所以要根据不同的路面来采用不同的速度,很多学员都会出现放离合过快导致熄火,或者说速度过慢导致熄火。
4、靠边停车右转向灯没有常亮。由于我们在结束科目三考试的时候,需要根据周围的情况来靠边停车,很多学员会出现打完右转向灯后,原地等地前面的考生操作完,右转向灯已经不亮了,忘记再打一次,这个是很不应该的。
科目三作为路考,细节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在考试中一定要多加注意,除了调整好个人心态,还要把握好考试的每一个细节。
[科目三考试易错点分析]
51、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2、人体含有44条常染色体和两个同型性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女性的体细胞。
53、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55、环境容纳量即K值、稳态中温度、PH、渗透压、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是固定不变的。
56、突变的有利和不利是绝对的。
57、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58、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59、可以用H2O2作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60、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结果。
61、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可以用碘液检测结果。
62、用过氧化氢酶和蒸馏水作为对照实验能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63、复制、转录、翻译的模板都相同。
64、所有RNA病毒都能进行逆转录过程。
65、在严重缺氧的高原或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无氧呼吸。
66、变异都能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67、非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为基因重组。
68、无子番茄发生了遗传物质改变。
69、无籽西瓜能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70、无籽西瓜由于不可育,所以无籽西瓜的产生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71、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为家族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72、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属于细胞凋亡。
73、双胞胎都来自同一个受精卵。
74、单倍体育种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75、运载体都是质粒。
76、物种形成都要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77、物理信息只能来自生物。
78、生产者一定是植物、植物一定是生产者。
79、分解者一定是细菌、真菌,有些动物也是分解者。
80、共同进化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
81、“种间关系”中“种”是指种群。
82、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是种群个体之间关系。
83、形态大小相同、来源不同的染色体才是同源染色体。
84、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的细胞分裂过程一定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85、动物细胞也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86、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是指细胞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87、只有顶芽才能产生生长素、侧芽不能产生生长素。
88、在太空失重条件下植物不再具有顶端优势、向光性。
89、激素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90、抗体、胰岛素等的分泌方式和神经递质的分泌方式是主动运输。
91、浆细胞能识别抗原。
92、激素、神经递质、mRNA发挥作用后不被分解。
94、渴觉中枢、痛觉中枢在下丘脑。
95、双子叶植物的根不具有顶端优势。
96、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就能发生改变。
97、单倍体育种只有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这一个过程。
98、半透膜就一定是选择透过性膜。
99、原生质层、原生质体是同一个结构。
100、赤道板就是细胞板。
★ 英语语法易错点
★ 中考化学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