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怎样才算“严”加管教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柯柯攒钱想退休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孩子怎样才算“严”加管教(共含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柯柯攒钱想退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对孩子怎样才算“严”加管教

篇1:对孩子怎样才算“严”加管教

对孩子怎样才算“严”加管教

早上吃完饭收拾完毕,我对正在垫子上玩的西西说“西西,跟妈妈一起去洗脸刷牙吧?”她嗯声答应马上起来,走到客厅回头看她,原来没穿拖鞋就出来了,只穿着袜子。我马上掉头回来,让她回去穿上鞋子,我就坐在床边等着她自己穿鞋。西西很早就会自己穿鞋了,而且也养成了在垫子上玩先脱鞋,下来先穿鞋的习惯。可今天不知道什么缘故,她那一会儿不肯穿拖鞋,回到垫子边上去穿小布鞋,可是一时又没穿好,她就着急了,哼哼唧唧光着脚站我身边耍赖。我当然不会妥协让她光着脚去卫生间,更不会亲自去给她穿鞋,但是我会告诉她不穿鞋光着脚太凉,容易导致拉肚子,也会把袜子弄得很脏(在遍遍地教她要穿拖鞋的过程中,这些道理也对她讲过无数次的)。

即使小布鞋没穿上,西西还是不肯穿拖鞋,我就再对她说,随便穿哪双鞋都可以,我等着你穿好再去。她竟然越哼哼越厉害,快要哭起来了。我一看苗头不对,立即警惕起来,严厉地对她说,西西,你慢慢哭吧,哭完了也得穿鞋,否则就不要走路。她哼唧了一会看没什么结果,就自己又回垫子上去玩了,坐在小木马上摇晃。看她情绪稳定了,我换了温和的语气又问她,西西,我们去刷牙洗脸吧?她很愉快地嗯。我接着说,那你穿上小拖鞋跟妈妈来吧!她马上站起来穿上拖鞋,屁颠屁颠儿的跟着我去洗漱了。

在我的家里,像这样的场景不计其数,很多都是琐碎至极的小事,但这就是全职妈妈的生活。不知道别的全职妈妈是怎样带孩子、教孩子的,我自己是认为养育孩子是非常严肃而且是有很大学问的事情,我知道带孩子不是简单的事,需要做妈妈的全身心投入,需要无限的.耐心,更需要不断的学习、反思与总结。

上周五的下午,和小区里另外两个宝妈带着孩子玩了一会,一个是上班族妈妈,另一个也是全职妈妈,而且跟我一样是完全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她们一直觉得西西是个很好带的孩子,比较听话,那天见面是隔了好几个月,再见西西除了看出她长高了,也问我平时怎样管西西。我说我对西西管得很严。怎么严?只要有犯错误或不听话的时候,我都不会放过,而且那种情形下我管起她来一点也不心软,不心疼,就好像我不是她亲妈一样。当时说是这样说了,可回头总感觉自己的回答不尽如人意,当然也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到位,对严加管教理解得不深刻。这几天又仔细反复看了几遍陈大惠老师的相关节目,对于管教孩子的“严厉”有了更深入一些的认识。

现在一提到对孩子严加管教,很多父母也许会把“严厉”、“严格”与大声呵斥、责骂甚至体罚自然而然的联系起来,有些家长会问,是不是使劲儿打才叫严?如果上网搜索一下管教孩子这个主题,不难看到很多专家学者和父母都是主张管教孩子不能过分严厉,否则会让孩子有心理阴影,甚至留下心理疾病等等的言论。像得出类似这样的结论,多半是因为误解或曲解了“严教”的真正含义。

《三字经》上有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老师都是孩子的老师,那么究竟什么才叫“严”?严教,不是打得很有力气或者责骂得很厉害才叫严,而是孩子的一点点小毛病都不给他放过。比如你的孩子有一百个毛病,你要帮他一个一个地改正错误,一点一点地剔除毛病,少一个少一点都不行,这叫严。不是非得打骂,那些只是形式而已,管教孩子的方法形式很多,不拘哪一种,最终的实质目的是改孩子的毛病习气和错误。

和宝妈们见面之后的当天晚上,吃饭时和先生提到了下午的事,还举了个现场的小例子,最小的那个宝宝三番五次去拿装水果的碗,我们成功拦截了两次,后来还是被他打碎了,宝妈说家里的碗都快被他打光了。我跟先生说,西西从来没有摔碎过碗盘,而且她还可以端着吃完东西的空碗送到厨房去。先生说,你看得紧。我说,也不全是,我弟弟的孩子吃饭时老扔饭碗。先生说,他那是毛病。西西从小没有扔东西的习惯,没觉得她有过什么扔东西敏感期,她唯一会扔着玩的东西就是球。

想要真正做到对孩子的严加管教,这就需要父母做到至少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父母要不断地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懂得教孩子的学问,自己心中要有正确的标准,要有一把尺子,而且这个尺度是专门针对自己的孩子的,不能随便拿别人家的标准来强加于自己孩子身上,我把这一条叫“管得严”;另一方面,父母要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日常的毛病习气和常犯的错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才可以有的放矢,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否则只有第一条也是无法真正帮到孩子的。这一条我借用先生的总结,叫“看得紧”。

现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孩子交给父母老人来带,自己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所以有些家长拼命把孩子往外面各种早教中心、培训机构送,这些家长通常不会注意到自己孩子的毛病和问题所在,因为他们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了,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些家长,尤其是一些全职妈妈,虽然她们是全职带孩子,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可是并没有完全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而是只要孩子不哭不闹就忙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忙着得空赚零花钱贴补家用。以上这两类家长在管教孩子方面的知识是相对匮乏的,对于孩子的问题所在父母的头脑是空的,他们的眼睛没有盯住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毛病容易疏忽掉,所以对孩子无法做到严格管教。

还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会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式方法,也会有管教孩子的标准,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比如那位在职宝妈就提到,每天只有晚上才和孩子在一起,看到她有点无理取闹也不忍心再严格对待她了;也有的父母认为自己都做得不是太好,不好意思去要求孩子,差不多就行了;有些长辈对孩子就容易溺爱,比如妈妈曾经认为我教训西西的时候太过严厉,她常对我说,西西已经很乖了,要知足……这些父母长辈管教孩子方面的尺度太宽,如果说得重一点,明知孩子有错误却不去严加管教,这实际上就是纵容。

我只能算是个没有什么经验的新手妈妈,在管教孩子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最近是在学着怎样严格管教孩子,怎样个严法。其实严加管教是两桩事情,一是严,一是管。什么是严,怎样去管,都是有很深的学问的,不能没弄清楚就妄下诊断,自己劳心劳力却没能把孩子教好。弄清楚了什么是“严”,下一个教孩子的学问就是怎样管,慢慢学习和积累经验中,以后有机会再来探讨。

篇2:孩子要怎样喂养才算科学

孩子要怎样喂养才算科学

1、饮食应定时定量,除每日规定就餐外,不要随意给孩子吃糖果和零食,吃饭时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

2、培养小儿吃多样化食物的习惯,避免偏食或挑食。孩子稍懂事时,每给孩子吃一种新食物时,应说明吃这种食物的好处。

3、钙片、钙粉应单独喂服,不能调入牛奶或奶糕中喂小儿。因为牛奶含有脂肪酸,与钙混合便会变成不溶的'钙皂,妨碍钙的吸收。奶糕虽不直接与钙发生作用,但制作奶糕时酸碱度不合适,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另外菜汤中含有单酸、籽酸,能妨碍钙的吸收,故服钙片不要与菜汤同服。

4、市场供应的牛奶、奶粉虽已经消毒灭菌处理,但在喂宝宝时仍需烧开。因为牛奶营养丰富,细菌容易繁殖,若在消毒后至食用前的这一阶段,一旦受到细菌污染,则会大量繁殖,对小儿健康有害。

5、人工喂养除主食外,辅食应多样化,如1个月内,应给牛奶或羊奶,并加少量豆浆、代乳糕;2~3个月,喂牛奶或羊奶,并加菜汤、米汤、桔汁、西红柿汁、奶糕、鱼泥;4~6个月,喂牛奶或羊奶,并加菜泥、蛋黄、奶糕、鱼泥、肉末;7~9个月,喂牛奶或羊奶,并加碎菜、碎肉、豆腐、肝、鸡蛋、糊类、饼干、面条、馒头;10个月后可给粥类、鸡蛋、蒸烘的肉和鱼、烂饭、乳类、豆浆等。

篇3:怎样才算真正爱孩子?家长必看!

怎样才算真正爱孩子?家长必看!

在父母与孩子之前,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之常情。但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的疼爱,不愿意让孩子多吃一点苦、多受一点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这是很多家长的真实写照。

爱分很多种,但过分的溺爱,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怎样才算是真正爱孩子呢?毕老师下面就来和大家聊一聊相关的话题: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经过长期研究以后,将爱的表现形态归结为四个方面:关心、尊重、理解、责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去关爱孩子:

爱是关心

父母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更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要,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

小时候,孩子会有很多困难,比如饮食起居、学习、娱乐等,都需要父母的照料。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心理、精神等慢慢成熟,更需要父母的关心。

很多的父母都觉得,努力赚钱让孩子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就是爱。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影《摔跤吧,爸爸》,电影是根据印度真实的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位优秀的摔跤运动员培养女儿成为世界摔跤冠军的故事。

男主角年轻时是全国摔跤冠军,一直梦想这取得一枚世界金牌为国争光。可是国家对运动员没有经济上的支持而选择放弃,只能期望儿子替他圆梦,事与违愿,接连生了四个女儿,所有的盼望只能搁浅!

直到有一天,他的两个女儿把男同学打得遍体鳞伤,家长找上门告状,才发现女儿似乎具备摔跤的天赋,他又重新点燃了希望。

妻子担心:他们的女儿过的不是女孩的日子,会没有男人会选她们当妻子。

是的,当时印度女人的地位极低,训练摔跤让她们人群中被人指指点点的`笑柄。

但辛格却说:不是男人选她们,我要她们选男人。

有人说爸爸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剥夺了她女儿的人生,但我看到的是他为女儿开辟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关心的是女儿的未来。父爱是深沉的又是有限的。他教会了吉塔生存的技巧,女儿最终的成功,是依靠她自己。

关心不是包办代替,不是越俎代庖,更不是溺爱,父母要把握好这个“度”,做到“爱”而不“溺”。

爱是尊重

尊重,就是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兴趣、意愿,而不应压制他的个性。

在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喜欢吃哪样或者不喜欢吃哪样,都由自己决定。家长把孩子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

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体现了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家长要把孩子看做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尽量“民主”。

爱是理解

人都是在应该得到理解而没有被理解。

在深入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困难、愿望和要求,爱才能落到实处。

理解孩子,在和孩子沟通相处的过程中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理解孩子,用孩子听得明白,能够接受的语言对他说话;理解孩子,对孩子要求严格而不是严厉。

爱是责任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爱,对孩子要有一种主动负责和终身负责的精神。这种爱,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负责。

另外,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应是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爱,而且这种爱是由衷的、发自内心的感觉。

对家庭负责,有责任心,对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角色中所有事情负责;爱护孩子的成长,去观察、去觉悟在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

未来的世界靠孩子自己去开拓,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知识、智慧,同样需要较强的生存能力。有人说,爱他就要学会放手,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因为孩子终要自己学会面对一切!

篇4:你认为怎样才算溺爱孩子,这7种你中招了吗?

你认为怎样才算溺爱孩子,这7种你中招了吗?

很多的家长都知道溺爱对孩子不好,但未能真正的明白什么是溺爱,更不知道家里有没有溺爱的现象。今天笔者来跟大家罗列一下溺爱的现象是怎样的。

生活起居懒散
1

很多的父母都很纵容孩子,对于孩子的起居、学习完全不在乎的。想睡到什么时候都可以,不学习也可以。日子久了,孩子就会缺乏上进心,做什么事情都会马马虎虎的'。

包办代替
2

很多的父母说:我疼孩子都还来不及,怎么舍得让他做其他的事情呢?这些不良的做法会导致一个孩子的自理能力变得越来越差,甚至有些人读大学还不会自理生活,还需要父母跟着陪读。这不仅是害了孩子,还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大惊小怪
3

一开始孩子都是不怕水,也不怕天黑,也不怕痛的。但是,到最后为什么很多的孩子却经常害怕这些事情呢?这些都是父母纵容的,娇惯的结果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离不开父母的人。

害怕孩子哭闹
4

很多的孩子从小就纵容着,只要孩子哭闹,父母就立马投降,一个很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一个打骂孩子的父母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面对孩子的哭闹,父母一定要了解期中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特殊的待遇
5

在很多的家庭里,孩子的地位是最高的,不管有什么好吃的都是让着给孩子。在家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以不用过生日,但是,孩子的生日一定要办的最好。这些不公平的待遇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从不关心别人。

过分关注
6

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大家都把孩子当成宝一样供着,一家人都围绕着孩子转,逢年过节,让孩子表演,掌声不断,这些会让孩子认为别人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一天到晚家人都是围绕着孩子转,到最后冷落了其他的人。

轻易满足
7

现在的孩子只要想的到的,父母都会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的,只要提出就一定会给。俗话说:轻易得到的东西是不会被珍惜的。反而会让孩子养成一种浪费金钱、不体贴别人的坏习惯。

结语:惯子如杀子,过度溺爱孩子是一种病态,适当让孩子挫折感,别事事顺着他,孩子才能知道任何好的事物并非天上掉下来的,有付出才懂珍惜。

怎样才算人生赢家

劳动合同怎样才算生效

一年级孩子应该怎样学拼音才快

管教任性孩子的技巧

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对3岁以上孩子最有效的管教方式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雅思考多少分才算过关

有缺陷才算完美初三作文

管教孩子最低的教育原则

对孩子怎样才算“严”加管教(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对孩子怎样才算“严”加管教,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