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鄂教版科学五上复习题(共含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啥玩意”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4、(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6、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7、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或30天。
8、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是光源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4、(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5(凸透镜)有(放大)作用;能使光线(聚焦);(凹透镜)有(缩小)作用;能使光线(发散)。
6、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7、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8、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1、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心跳(80次)左右。
2、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3、(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4、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扫地前洒水)、(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要吸烟)。
5、(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6、(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运动员的心跳次数比普通人少。
7、(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8、保护心脏的方法有:(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
1、(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2、(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简答题。
1、怎样安全用电?
答:(1)不要用湿手或潮布触摸电源。(2)插电源插头时,不能用手接触插头上的金属片,手要握住绝缘部分。(3)拔掉插头时,不要用力扯着电线拔插头。(4)电线皮脱落,露出金属丝时,不要用手触摸露出部分。(5)家中无人时,应关闭家用电器,切断电源。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磁铁或电磁铁?
答:文具盒、衣柜门、磁性黑板、电动机、电视机、录音机、电话、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
4、怎样保护呼吸器官?
答:(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2)预防呼吸道传染病。(3)扫地前洒水,避免吸入粉尘。(4)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5)不吸烟。(6)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5、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健康?
答:(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2)合理饮文化娱乐活动保障心脏所需的营养。(3)预防心脏病
1、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的是:(1)要节约使用矿物资源。(2)回收利用矿物资源(3)要保护好这些矿物资源(4)积极开发新资源(5)加强宣传
2、你知道哪些保护大脑的方法?(至少答出4种)
答:(1)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头部。(2)保证睡眠时间。(3)看书时间不要太长,要注意休息。(4)加强体育锻炼。(5)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1、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答:(1)常进行室内换气。(2)捂住鼻子打喷嚏。(3)用热水冲洗筷子。
(4)勤用肥皂洗手。.
2、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
答: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3、人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
答: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
4、地震前有哪些预兆?
答:地下水突升、井水冒泡、动物惊慌不安等。
5、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
答:在发生强烈地震时应尽快跑到空旷处,如来不及,就应躲在桌下、床下等有遮盖物的地方,或者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
6、人们采用了哪些方法防锈?(如何防止铁生锈?)
答:生产、生活中的防锈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擦干、喷漆、涂沥青、加覆盖膜、电镀、制成不锈钢等。
7、为什么食品在夏季容易发霉?
答:因为夏季天气炎热,雨水较多,在这样潮湿的环境下食品就容易发霉。
8、怎样预防传染病?
答:一要管理好传染源,防止病源体扩散;二要切断传染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要保护好易感人群;四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五要改善营养,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1、怎样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答:(1)不吸烟,不喝酒;(2)男孩不能拔胡须;(3)女孩不穿高跟鞋,不束胸不勒腰;(4)女孩要注意月经期的卫生;(5)不宜减肥;(6)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
2、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该怎么做?
答:(1)注意个人卫生;(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4)加强体育锻炼;(5)保证充足的睡眠(6)不迷恋电脑;(7)科学用脑。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态平衡?
答:(1)建立自然保护区;(2)建设生态工程;(3)节能减排;(4)倡导绿色生活。
4、面对缺水的现实,人们越来越感到节水的重要。想一想,对于节水,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答:(1)尽量做到一水多用。如可以用洗完菜的水浇花、喂牲畜;用洗完衣服的水冲厕所。(2)不用水时要拧紧水龙头。(3)避免滴漏。(4)推广“中水”使用。
5、为了呼吁更多的人来节约水资源,请你设计一句广告语。
答:水是生命之源。
请珍惜每一滴水,不然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
6、在家中可以怎样节约能源?
答:使用节能灯具、使用节能的炉具、及时关闭用电设施、把空调设置适当的温度、安置太阳能热水器等。
7、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干净。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物也就洗干净了。
三、实验题
1、请你设计自制的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细菌将牛奶中的一部分糖转化成了酸。
2、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温暖、潮湿的湿馒头容易发霉。
3、请你设计变色花实验。
答:材料: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
步骤:(1)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
(2)在“叶子“上抹碱水。
(3)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看一看纸花变成什么颜色?
现象:纸花的“花瓣“变成红色,”叶子“变成绿色。
结论:这说明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实验名称:会吹泡泡的瓶子
所需材料:饮料瓶1个、冷热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盘子1个、橡皮泥1块、吸管若干
实验过程:
(1)、将吸管逐一连接,形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
(2)、将吸管放入瓶中,并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后把瓶子放置在盘子中。
(3)、弯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进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向瓶子壁上浇热水,杯子中的吸管会排放大量气泡。
(5)、向瓶子壁上浇冷水。
(6)、玻璃杯中的水会经过吸管流入瓶中。
实验结论:瓶子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瓶子中的空气遇冷时收缩。
5、实验名称:制作太阳灶
所需材料:电筒凹面反光碗、泡沫塑料、铁丝、土豆、细竹签
制作过程:
(1)、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为宜。
(2)、在圆柱的一端横向钻一个细孔,穿入一根直径相当于孔径的铁丝,然后将露在圆柱外的铁丝两头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
(3)、把圆柱塞入反光碗的圆孔内,再将铁丝两端插在一块泡沫塑料或木质底板上。将一根细竹签的两头削尖,一头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圆柱上,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
(4)、把该装置放在太阳下,让反光碗朝着太阳方向,然后,耐心调节竹签长度,让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于发光焦点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会被太阳光烤熟,发出香味。
6、探究铁钉生锈的实验
假设:如果铁放在:水里,那么铁就会生锈。
实验器材:几根铁钉,几根试管,少许油。
实验步骤:a、把铁钉放在盛满水的试管里。
b、加一点油。
c、每天观察铁钉的变化。
结论:铁钉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和水,去掉其中一个,铁就不易生锈。
7、实验名称: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实验器材:黏土、化石、贝壳、树叶、骨头
实验步骤:
(1)、将黏土擀平。
(2)、把化石、贝壳、树叶、骨头放在黏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黏土模型晾干。
8、自制小火箭实验
所需材料:一张香烟盒的锡箔纸、一根缝衣针、一根曲别针以及一盒火柴。
制作过程:
1、将一根缝衣针和一根火柴并排贴紧,再将锡箔纸包在外面,紧紧地把针头和火柴头包在一起,然后把缝衣针抽了出来,火箭主体就做好了。
2、再把曲别针掰开成45度角,做成一个支架,把“火箭”放在支架上,等待发射了。
3、划好一根火柴,给支架上的“火箭”点火,瞬间,“火箭”如同出弦之箭,嗖地一声,在空滑了一道白烟构成的弧线,飞出去一米多远。
实验结论:反冲原理———当从锡箔纸外面点火时,火柴头受热而燃烧,燃烧后的气体顺着喷气口喷出,形成反冲力,“火箭”由此升空。
9、实验名称:制作小水轮
实验器材:塑料片、软木塞、钉子、塑料瓶、牙签、漏斗、细塑料管
实验步骤:
(1)、用4个塑料片插在软木塞的槽里,做成水轮。
(2)、用钉子在塑料瓶的相对侧面钻两个孔。
(3)、将牙签推压进软木塞里。
(4)、将瓶子安放在玻璃盘子上,将细塑料管放进瓶子的颈口里,并且往漏斗里(5)、倒水,让下落的水冲击水轮使之旋转。
10颜色的保护作用实验:
材料:黄色水彩笔、白纸、橘黄色的透明纸
实验:(1)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
(2)在白纸上覆上一张橘黄色的透明纸
现象:透过橘黄色的透明纸不易发现白纸上的黄色鱼。
结论:因为鱼身上的黄色与透明纸的颜色很相似,所以会起到保护作用。
1、一个简单电路要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四部分组成。
2、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3、(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4、避免触电的方法有:(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要用湿毛巾擦电器)、(不要把几个电器插在一个电源插座上)。
5、磁铁有两个(磁极),指向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 N )表示;指向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 ( S )表示。
6、磁铁的性质有:(磁铁能吸铁)、(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磁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
7、(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司南) 。
8、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
9、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正负极方向)或(绕线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10、电磁铁的应用有:(电铃)、(电动机)、(电扇)、(电磁起重机)、(电话)、(磁悬浮列车)。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复习资料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2、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6、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轮船好像一个很大的铁碗,它的体积比铁块大得多,排开的水量也大得多,船受到的浮力就大大超过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所以船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8、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9、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0、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1、马铃薯在浓的盐水、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上浮。
1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上浮。
13、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14、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15、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资料
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答: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3、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4、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冷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把瓶子放到热水中,水变热时水位上升;把瓶子放入冷水中,水变冷时水位下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但水在4摄氏度以下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
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空气的热胀冷缩 我们用一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瓶子放入热水里时,气球鼓起来了。放入冷水中时,气球瘪下来了,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空气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
解释热胀现象:A、常见的物体都有微粒组成的。B、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C、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强烈和扩大。
6、金属的热胀冷缩 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锑、镓、铋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相反,是热缩冷胀。
7、热是怎样传递的 观察热的传递,用酒精灯一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及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8、传热比赛 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强于非金属,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控制热量的传递。
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钢
9、设计制做一个保温杯。制作保温杯:(1)、隔绝空气与水相接触,设计一个用热的不良导体制用的盖子。(2)、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杯身或在杯子外制成一个杯套。
棉衣棉被作为热的不良导体,所起的作用是阻止或减缓热量的传递速度。冷柜断电盖棉被是减缓空气中的热量向冷柜传递。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
一、时间在流逝: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心情愉快时,感觉时间过得( 快 );心情焦急、烦燥时,感觉时间过得( 慢)。
二、太阳钟: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
三、用水来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四、我的水钟: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1、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2、确定总水量,3、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受水型(使水流成水滴或使总水量保持不变。)泄水型(使水流成水滴)4、测出一分钟的水量。5、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
五、机械摆钟: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60次),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一条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一个简易的摆。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六、摆的研究: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无关。摆绳(越长),速度(越慢)。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七、做一个钟摆: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发现摆锤越长,速度越慢,得出结论,摆的速度与摆的长度(摆绳加摆锤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在摆锤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发现挂了重物的摆比不挂重物的摆速度要慢。都挂了重物的摆在比较时发现: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摆的速度变快。我们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速度只需要调整重物的位置变可以了。由慢变快,重物上移,由快变慢,重物下移。
八、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九、实验题:
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度)等因素有关。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研究。
研究的问题: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吗?
我们的猜测:有关。摆绳越长,速度越慢。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实验的材料:摆锤、摆绳、铁架台、秒表
相同的条件:(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
不同的条件:(摆绳的长度)
实验的步骤:1、做一个摆长为30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2、做一个摆长为15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3、比较两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的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一、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主要观点:1、地球是球体。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3、地球静止不动4、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他的著作是《天体运行论》。主要观点:1、地球是球形,2、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3、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4、在太阳是静止不动的,5、地球围着太阳转。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日心说发表3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四、谁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正好是太阳运动方向相反,。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
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每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五、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是(自转),夜晚看天空北极星不动的,是因为(北极星)处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
地轴是(倾斜)的(23°),在一年四季里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
六、地球在公转吗: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1年)。
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二)、恒星的周年视差。(三)、从卫星、飞船上的观测。(四)、利用太空望远镜观测。
七、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四季形成的原因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1、当阳光直射点在赤道时,我们的家乡可能是(春季)或(冬季)。
2、当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阳光是(直射),处于(夏季);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处于(冬季)。当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南半球的阳光是(直射),处于(夏季);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处于(冬季)。
八、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这种现象就是极昼、极夜,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
主要的原因是:1、地球是倾斜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3、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4、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
5、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6、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7、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8、(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国旗是利用滑轮升上去的
9、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能够传递力量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一、填空题
1.我们在动物园或其他地方看到动物,只是自然界众多动物种类中(极少)的一部分
2.据统计,自然界中有(150)多万种动物
3.不同的动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鱼生活在(水)中,骆驼善于在(沙漠)中行走,麻雀一般在(白天)活动,猫头鹰喜欢在(夜间)出来捕食
4.我知道猫平时最喜欢吃的食物是(鱼和老鼠)、狗喜欢吃(肉)类食品、鸡平时吃的最多的食物是(粮食)、兔偏爱的食物是(蔬菜)
5.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蛇是(爬行)、象是(行走)、鹰和蜜蜂是(飞翔)、鱼在(水里游动)、袋鼠是(跳跃)前进、蜗牛用肉足在地上(蠕动)前进、狗用四条腿(奔跑)
6.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防御本领,青蛙是(保护色)、竹节虫和尺蠖是(拟态)、黄鼬是(放臭屁)
7.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有不同的繁殖方式,鱼、鸟、乌龟、蛇、青蛙等动物是用(卵)来繁殖;猫、狗、牛、马、兔等动物是(胎生)
8.菜青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鸡一生要经过(卵)、(幼鸡)、(成鸡)三个阶段)
9.狗尾草一生经历(发芽)、(幼苗)、(成苗)、(开花)、(结果)五个阶段
10.本单元学习我收获很大,小组同学给我评了( )颗星,老师给我评了( )颗星,家长给我评了( )颗星
二、选择题(将你认为对的题号填入题后“”号内)
1.喜欢吃竹子的动物是(C)
A孔雀 B金鱼 C大熊猫 D海豹
2.喜欢集体活动的动物是(D)
A虎 B大熊猫 C天鹅 D鹿
3.适合长途行走的动物是(B)
A蚂蚁 B马 C兔 D鱼
4.只吃草的动物是(A)
A牛 B猪 C狼 D鸡
5.只吃肉的动物是(D)
A鸵鸟 B青蛙 C狗 D虎
6.会飞的哺乳动物是(C)
A天鹅 B鸡 C蝙蝠 D猫
7.在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是(A)
A大鲵 B鲸 C金鱼 D海螺
8.用六条腿行走的动物是(D)
A蚯蚓 B蜘蛛 C蛇 D蚂蚁
9.用保护色做防御的动物是(B)
A鹿 B菜青虫 C海鸥 D鱼
10.下列动物属于胎生的动物是(A)
A猪 B鸡 C鸵鸟 D天鹅
11.一生只经历三个阶段的昆虫是(C)
A狗 B鸡 C蝗虫 D蛇
三、问答题
1.在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蚯蚓?
(在松软、肥沃、阴暗的土壤中容易找到蚯蚓)
2.青蛙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青蛙喜欢阴暗、有水的环境)
3.猪是什么食性的动物?
(猪是杂食性)
4.蚯蚓靠什么运动?
(蚯蚓靠刚毛在地上运动)
5.野兔靠什么保护自己?
(野兔靠奔跑来保护自己)
6.刺猬怎样御敌?
(刺猬靠身上的刺来防御敌人)
7.用产卵繁殖的动物中,凶猛的动物与弱小的动物产卵环境、数量有什么不同?
(凶猛的动物产卵环境较好,不受地域限制,产卵数量较少;弱小的动物产卵环境较差、地方较隐蔽,产卵数量较多)
8.从母鸡开始孵化到第一只小鸡出壳,需要多少天?
(大约需要21天)
9.说一说你知道的用胎生繁殖的动物的名称。(说出6种以上) (略)
10.研究一下,蚂蚁在运动时六条足是怎样移动的?(略)
四、实践技能题
1.认真观察课本P2-3各图介绍的动物,填写P3下的表格,熟悉各种你认识的动物的生活环境,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略)
2.在电脑上查阅资料,填写P4下的表格,参加“有趣的动物”展览。(略)
3.观察并记录:猫、狗、鸡、兔、猪、羊等家养的动物平时吃的较多的食物有哪些?按食性可以把动物分成哪几类?
1、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2、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3、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4、不稳定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5、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6、(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7、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拱桥)最结实,其次是斜拉桥,(平板桥)最不牢固。
8、房子的主要功能都是(避暑御寒)。
1、(交流)是通过(书面)和(口头语言)的形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验成果的过程。
2、科学注重(事实)与(证据),容不得虚假和轻信。
3、质疑就是有(根据地)对自己的和别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问。
一、填空题
1.开花的植物都是由有(种子)的
2.柳树既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以用(茎)来繁殖
3.甘薯用(根)繁殖,马铃薯用(茎)繁殖
4.苗圃中有些植物的幼苗是用植物的(茎)繁殖出来的
5.直接把植物的茎插入土壤里进行繁殖的方法,叫做(扦插)
6.如果把一段植物的茎接到另一珠植物上进行繁殖,这样的繁殖方法叫做(嫁接)
7.将苗圃里培育的幼苗移栽到各地,可以(发展林业经济,绿化环境,美化家乡
8.为绿化祖国,国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9.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力)传播的,莲的种子是靠(水力)传播的
10.(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生物繁殖技术
11.(克隆)是一种生物繁殖的新技术,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
二、判断题(将你认为对的题号填入括号内)
1.只能用种子繁殖的植物是(C)
A.红苕 B.杨树 C.水稻 D.韭菜
2.用地下茎繁殖的植物是(A)
A.莲藕 B.菠菜 C.萝卜 D.红薯
3.用地下根繁殖的植物是(B)
A.葡萄 B.红薯 C.菠菜 D.桃树
4.不能用嫁接的方法繁殖的植物是(D)
A.桃树 B.苹果 C.栗子 D.水稻
5.可以用叶子繁殖的植物是(A)
A.秋海棠 B.小麦 C.莲藕 D.马铃薯
6.靠动物传播种子的植物是(B)
A.蒲公英 B.葡萄 C.莲藕 D.杨树
7.靠风力传播种子的植物是(C)
A.萝卜 B.菠菜 C.柳树 D.韭菜
8.靠射传播种子的植物是(A)
A.凤仙花 B.芹菜 C.李子 D.小麦
9.既能用根又能用茎又能用种子繁殖的植物(D)
A.芫荽 B.莲藕 C.韭菜 D.红薯
10.产量最高的水稻是()
A.晚稻 B.早稻 C.杂交 D.籼稻
三、问答题
1.苗圃里的幼苗都是由种子繁殖出来的妈?
(不都是,有种子繁殖的,有根繁殖的,还有茎和叶繁殖的)
2.月季花能用茎繁殖吗?(能)
3.植物苗怎样移栽容易成活?
(带土移栽;幼苗不要太大;健康的幼苗)
4.如果在植树节时要开展一次植树活动,我们应该作好哪些准备?
(带上锹.铲;带上水桶;带上拉线.石灰;带上记录本;选择好地方.树苗等)
5.蒲公英的种子为什么能飞得那么远?
(蒲公英的种子很轻;种子上有很多绒毛)
6.苍耳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
(靠动物传播,它身上有许多小尖刺,可以挂在动物的身上)
7.克隆羊“多利”是哪一年诞生的?
(1997年英国科学家创造了克隆羊“多利”,开创了克隆新技术)
四、实践技能题
1.通过调查,说出五种以上植物的不同繁殖方式(填课本P22下表) (略)
2.认真做好课本P24图示的实验,说一说靠一接的步骤。(略)
3.你家乡有没有成片的树林,说说栽的是什么树种,是怎样管理的 (略)
4.移栽较大的树苗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点击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 五上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