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嵌入式系统支柱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沙里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浅析嵌入式系统支柱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共含8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沙里瓦”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浅析嵌入式系统支柱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篇1:浅析嵌入式系统支柱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浅析嵌入式系统支柱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摘 要】嵌入式系统的概念源于微型计算机的嵌入式应用。早期的嵌入式系统探索过工控机、单板机、微机单片化的专用计算机的形式,随后走上了独立的发展道路。嵌入式系统不是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它的支柱学科是微电子学科、计算机学科、电子技术学科与对象学科。四个支柱学科形成了平台模式下的交叉与融合。剔除嵌入式系统的“专用计算机”观念,有利于嵌入式系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学科体系;平台模式;对象学科

一、嵌入式系统简介

(一)嵌入式系统的产生

嵌入式系统诞生于微型机时代,经过微型计算机的嵌入式专用化的短暂探索后,便进入到嵌入式系统独立的微控制器发展时代。直接在嵌入式处理器与外围集成电路技术基础上发展的带处理器内核的单片机,即微控制器的智能化电子系统。即便有处理器内核,也是嵌入式处理器而非通用微处理器。

(二)专用计算机探索的失败之路

无论是工控机,还是单板机,都无法彻底地满足嵌入式系统的微小体积、极低价位、高可靠性的要求。人们便直接将微型计算机体系结构进行简化,集成到一个半导体芯片中,做成单片微型计算机。Motolora公司的6801系列就是由6800系列微型机简化后集成的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型计算机彻底解决了嵌入式系统的极小体积、极低价位,但在高可靠性及对象可控性方面没有本质上的改进。

(三)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道路

嵌入式系统的微控制器(MCU)发展道路,是一条摆脱“专用计算机”羁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是一条由IntelMCS51单片机、iDCX51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开辟的单片机独立发展的道路。MCS51是一个在微电子学、集成电路基础上,按照嵌入式应用要求,原创的嵌入式处理器。MCS51原创的体系结构、控制型的指令系统与布尔空间、外部总线方式、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的管理模式,奠定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结构基础;iDCX51是专门与MCS51单片机配置,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原创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二、嵌入式系统的四个支柱学科

目前,嵌入式系统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从“嵌入式系统”的诞生、独立的单片机发展道路、微控制器技术发展的内涵、嵌入式系统的多种解决方案来看,“嵌入式系统”是四个支柱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并以平台模式进行学科定位与分工。

(一)四个支柱学科的关系

嵌入式系统的四个支柱学科是微电子学科、计算机学科、电子技术学科、对象学科。微电子学科是嵌入式系统发展的基础,对象学科是嵌入式系统应用的归宿学科,计算机学科与电子技术学科是嵌入式系统技术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领衔的微电子学科

微电子学科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领衔作用,在于它为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提供了集成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学科、计算机学科的许多重要成果,最终都会体现在集成电路中,从早期的数字电路集成,到如今的模混合、软/硬件结合、以IP为基础的知识与知识行为集成。

(三)为平台服务的计算机学科

现代计算机出现后,在计算机学科中形成了两大学科分支,即通用计算机学科与嵌入式计算机学科。通用计算机学科与嵌入式计算机学科有不同的技术发展方向与技术内涵。由于嵌入式计算机学科与对象学科、微电子学科紧密相关,而嵌入式计算机学科与原有计算机学科内容有较大差异,不能用通用计算机的概念来诠释嵌入式系统,因此、嵌入式计算机要加强与微电子学科、电子学科、对象学科的沟通,共同承担起嵌入式系统新学科的建设任务。在嵌入式系统中,计算机学科要承担起嵌入式系统应用平台的构建任务,它包括嵌入式系统的集成开发环境、计算机工程方法、编程语言、程序设计方法等内容。

(四)广泛服务的电子技术学科

在嵌入式系统中,电子技术学科提供了最广泛的技术服务。电子技术将微电子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迅速从电路集成、功能集成、技术集成发展到知识集成;为计算机学科提供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技术支持;在对象学科中,广大的应用工程师在嵌入式软硬件平台上实现最广泛的应用。

(五)对象学科的最终出路

对象学科是嵌入式系统的最终用户学科。对象学科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科技领域,形成了嵌入式系统一个无限大的应用领域。对于对象学科来说,嵌入式系统只是一个智能化的工具,对象学科要在嵌入式系统上构建本领域的.一个嵌入式应用系统。嵌入式应用系统的技术基础是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环境、应用要求。同时,在应用中要不断给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计算机学科提出技术要求,以便不断提升嵌入式系统平台的技术水平。[论-文-网]

三、平台模式下的学科

(一)平台模式的由来

平台模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基本的产业、科技模式,是人类知识分离性规律、集成性规律发展到高级阶段上的必然现象。它将一体化的产业、科技模式变革为知识平台媒介下的平台模式。只要对比上世纪60年代收音机产业与90年代的VCD/DVD产业,就会发现一体化产业模式与平台产业模式的本质差异。

(二)嵌入式系统的平台模式

按照知识的分离性发展规律,知识创新者不从事知识应用,知识应用者不需要了解创新知识原理;按照集成性发展规律要求,知识创新者应该将创新知识成果集成到工具之中,转化为知识平台,知识应用者应该在知识平台基础上实现创新知识应用。对象学科领域是嵌入式系统的最终用户,对象学科领域的电子技术应用工程师应该在一个现成的嵌入式系统平台上实现嵌入式应用系统设计。微电子学科、嵌入式计算机学科、电子技术学科(非对象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工程师)不是嵌入式系统最终用户,这些学科的重要任务是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成形形色色的知识平台。[论*文*网]

(三)平台模式下的学科定位与分工

嵌入式系统中四个支柱学科的定位,除了学科知识结构的定位外,还要体现出在知识平台模式中的定位。这种平台模式的定位,是一种3+1的定位。即微电子学科、计算机学科、电子技术学科为嵌入式应用构筑各种类型的应用平台,不介入嵌入式系统的具体应用;对象学科一定要在嵌入式系统应用平台基础上,实现嵌入式系统在本学科领域中的产品化应用,不必介入嵌入式系统的平台构建。

嵌入式系统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不论是嵌入式系统平台构建还是嵌入式系统平台应用,都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是把握好自己的“定位”与“分工”,了解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参考文献

[1]何立民。嵌入式系统的产业模式[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1)。

[2]何立民。从嵌入式系统看现代计算机产业革命[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1)。

[3]何立民。以SoC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与渗透[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5)。

篇2:学科交叉    魅力数学

学科交叉    魅力数学

11月7日 中午11时,华中师范大学第十四届数学文化节在华中师范大学学子篮球场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副书记吴成霞以及各级辅导员。首先,数院女生活力四射的开场热舞就吸引了不少同学的眼球,精彩纷呈的数学趣味智力游戏和精美丰厚的奖品使得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参与。

学科交叉涉及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游戏规则如下:每两个人组成一组,每两组进行一次比赛。有猜拳胜利一方进行发问,发问方设定一个手机闹铃时间,并手持手机发问,被问方接过手机并答对问题后发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手机闹铃想起为止,最后手机在谁手上,谁就输。。问题和答案均可在材料中寻找,让同学们在合作中感受到数学与各科知识的美妙结合。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并学习到各学科的知识。

第一组比赛选手是来自数统学院的两个组合。一组选手由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组成,另一组选手由两名男生组成。猜拳决定一男一女组合为发问方。经过一轮轮激烈的比拼,手机闹铃在两名男生组中响起,则一男一女组合获胜。赢得比赛的组合击掌欢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经过多次比赛后,吴成霞书记来到学科交叉游戏点,了解了游戏规则,并在现场耐心的观看了同学们的精彩比赛,给出了不少精辟的点评与建议,是的同学们情绪更加高涨,玩游戏的兴趣只增不减。

此次数学文化节由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委员会主办,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协办,它以各种有趣的智力小游戏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数学文化与数字魔力,完美地展现出数院的活力、智力与魅力。

篇3:嵌入式网络数控技术与系统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特别是在通信行业以及电气行业中应用得最为广泛。

计算机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信息技术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嵌入式技术向更多领域的发展。

利用电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且不能实时控制操作系统,而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解决了这些问题,它能在降低计算机运行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实现最终的资源共享。

主要分析了嵌入式网络数控技术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嵌入式网络系统的结构。

关键词:网络结构;数控技术;网络系统

近几年,数控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技术中。

元件在系统中是分立的,主要通过逻辑电路排列的方式来进行数控运算,可以说系统的数控功能是通过计算机硬件来实现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数控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而嵌入式系统作为一种专门针对计算机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信息和信号的微处理。

一、嵌入式系统模型的特征

1.嵌入式系统模型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门针对计算机设计的系统,它是在多元化电子系统内部形成的。

通常情况下,非电子系统可以有效模拟嵌入式系统的使用环境,一个比较大的系统是由大量的嵌入式系统所构成的,通过嵌入式系统可以实现同外部环境的联系进而实现同外部环境的通信。

嵌入式系统服务于非嵌入式系统,可以有效影响信号的输出和输入。

通过嵌入式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机电控制,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的微处理器传感器以及中央处理器等元件,从而可以分析并处理来自网络的数据。

所以,嵌入式系统又被称为嵌入式网络数据处理系统。

2.嵌入式系统的可重构能力

嵌入式系统的中央处理器可以实现外界指令的运算,有微处理器的功能。

将这种理念运用于芯片,再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实现微处理技术的可编功能。

微处理器所具有的柔性可以使芯片的使用更加安全,数据传输速度也会更加的快。

可重构主要指通过重复使用资源来实现资源共享。

嵌入式系统可以通过控制软件来实现其可重构能力,可以有效利用可重构资源,进而重构计算机平台,使重构的计算机平台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加以使用。

通过重组的形式来实现可重构功能,并实现软件的重复利用,也可以更新系统软件和硬件,并对其进行剪裁,从而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以及数字化控制。

二、嵌入式新型网络数控系统的主要结构分析

1.嵌入式网络数控硬件的主要结构

嵌入式网络数控系统是由很多嵌入式系统组成的,可以实现数控操作和管理系统的双效功能,也可以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从而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数控操作的管理界面可以自动获取编码并对其进行编译,所以当网络数控系统有问题的时候可以自动分析系统故障。

以太网可以实现同外部系统的连接,为了方便对数控系统进行调试,数控网络系统就是使用的这种网络。

借助键盘输入可以有效实现人机交互,还能通过不同的输入操作来进一步完善相应操作进而完成任务。

在嵌入式系统中使用插补器可以控制数据的传输速度,并将数据传输到嵌入式系统当中,再通过伺服控制器来完善数据管理。

借助逻辑分析法可以自动处理数据,可以通过伺服控制器来对数据处理的速度和位置进行控制,进而调节工轴速度。

此外,嵌入式系统不仅能借助NC客户端来进行远程控制,还能使用我们经常使用的浏览器来进行控制。

主要通过NC系统来实现系统的连接,将运动控制器同嵌入式系统相连接再通过以太网来实现TCP/IP协议连接,进而实现最终的远程数控。

2.嵌入式网络数控软件的主要结构

嵌入式网络数控软件主要是由伺服运动控制软件和相关程序组成的,可以有效控制组态软件模块。

利用通用性设计来设计标准型接口,进而进行数据传输和代码编译。

通常会采用PLC单元以及数控单元来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开发数控软件时不仅可以自动生成软件,还能下载很多用户需要的软件。

在下载数控软件之后可以将已经自动生成的数控软件与嵌入式数控系统相结合,进而有效完善数据传输,并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嵌入式系统有很大的普适性,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当中,可以同其他的软件同时使用,有很强的兼容性。

此外,嵌入式系统可以对软件和硬件进行剪裁,所以说嵌入式系统同数控软件的结合有着很好的扩展性能,也有着很好的可重构能力。

系统可以模拟硬件的运行环境,实现计算机硬件的调试,进而更好地开发并使用计算机硬件。

此外,嵌入式系统通常比较灵活,可以有效控制不同的系统,因此可以广泛应用到不同的行业中。

参考文献:

[1]周祖德,龙毅宏,刘泉.嵌入式网络数控技术与系统[J]. 机械工程学报,(05).

[2]冯介一,宋文.嵌入式数控系统的研发[J].新技术新工艺, 2007.

篇4:嵌入式网络数控技术与系统

【摘要】如今,嵌入式系统有效的应用于家电、汽车、通信等领域。

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将会在社会其他领域取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传统电脑不能达到当今时代系统资源的需求,而且其操作系统也不能够实时控制。

而嵌入式网络数控技术和系统不但运算能力强,而且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开放性。

篇5:嵌入式系统学习心得

4月10号,为期一个阶段的Linux开发基础培训课程圆满结束,回首这些天所留下的点点滴滴,感触深深,学习上知识点的积累,灵活运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Linux操作的快速高效性能,这也是我所追求的效率!

当初初涉培训课程的第一门课程时,都说Linux操作很繁琐复杂,心里总有些顾忌,带着种种不安与些许拼博的决心,开始了自我提升阶段的“充电”,由徐海兵老师教授我们基础课程的培训,我们则像着小学生般认真的记着笔记,仔细听着并学会如何去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Linux下的各种强大的命令集。

在Unit 1中,徐老师详细生动的为我们讲述了有关Linux的诞生、初成长以及辉煌的发展至今,今后应用范围则愈来愈广泛,讲解了为Linux这个伟大的OS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位位出色的、伟大的人物,他们那种学习钻研的精神、锲而不舍的信念、勇于把握住难得的机会,从小处着手,踏踏实实的创造出了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Linux(Unix)系统,他们的种种,都值得我们去深刻反省、刻苦学习、传承并永远发展下去。

查看ip地址和重启网络服务是我学的第一个命令: ifconfig eth0、ifconfig eth0 IP地址、service network restart。了解到远程登录软件可用xmanager。

secureCRT是我们常用的,安装好后利用其登录到了Red hat Linux,需要知道Linux主机的ip 地址。徐老师为我们介绍了重要内容:SHELL,即运行程序的程序,如echo $SHELL可查看SHELL的环境变量是csh还是bash。指令pwd可查看当前所在路径,passwd:更改Linux下的密码,仅限root用户有此权限,当然我们是利用虚拟机VMware程序来运行Linux OS的,懂得了如何设置虚拟机的网卡设置、暂停、恢复、全屏等。

简单的学习后进入Unit 2,命令行的句法让我懂得了用法规则,一系列的命令功能强大:

date 显示当前年月时间星期之类的;

more指令与less重要但不常用;

cat用于查看短小的文件内容,常用!

mkdir命令用于在当前目录下创建新的目录;

ls 显示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cd 更改文件路径,如cd 、cd . 当前目录;

rmdir 删除空文件夹;

rm指令很强大,用于删除空目录及非空目录下的指定或全部文件;

man 真男人,帮助手册;

history指令用于显示编写过的命令集,以history 序号 可显示序号所指命令;

echo回写命令,很重要,我需要继续学习;

exit 指从多重SHELL退出来;

Linux账号下,可以增加用户、删除用户、设置密码:useradd、userdel、passwd;注:所有的用户的家目录都在/home下面,唯独root的家是在/root. 点文件都是些SHELL的脚本程序,也称隐藏文件;环境变量常见的有:HOME PATH PWD,懂得了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的对比概念。

Unit 3、文件与文件处理的学习中,知道了Linux下支持的六种文件类型:普通文件、目录、设备文件、命名管道、符号链接、socket;Linux下文件系统的组织:倒立的树形结构:/ /bin /boot /dev /home /lib /proc等文件目录,ls –l指令很好很强大,显示文件类型与权限、所有者、字节大小、时间及文件名;touch可创建空文件,复制文件用指令 cp,可选-i、-r等;重命名文件使用 mv [-i];du 显示当前目录所占空间大小;wc 命令 显示列表中文件的行数、字数、字符数;追加:cat [文件列表] 》 目标文件;find指令与grep重要,暂未学习,自己在实践中学习,文件访问权限有:r w x;chmod指令可修改访问权限,如 chmod 777 -R 文件名。

输入输出重定向 每个命令默认打开三个文件:标准输入stdin,标准输出stdout,标准错误stderr,键盘为标准输入,而控制台则是标准输出,文件描述符分别是0,1,2;最重要最常用的为输出重定向 > 与错误重定向 2> ;

echo 添加的内容 >/ 》 文件;

Linux过滤器和管道:管道操作符:| ;即将某个命令的输出与某个命令的标准输入相连接,从而实现管道功能,例如 ls –l |wc;管道和重定向操作符可同时用于一个命令行。

Unit 5:Linux/Unix进程 进程为程序运行的一个实例,可用ctrl-z挂起进程,或在命令后加上&符号即可;运行在后台的系统进程是守护进程,它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ps 指令可显示进程属性,有ps l;ps a;ps aux等

ps –l可显示用户ID、进程ID、优先级、TTY以及STAT

bg、fg 分别将进程放后台、前台运行,jobs则是查询所运行的进程的状态;

& 放于命令间表示可同时运行多个命令;

; 表示可顺序执行多个命令

前台程序可用ctrl-c来终止、kill指令

嵌入式学习心得体会5篇嵌入式学习心得体会5篇

进入Unit 6,神秘的Shell脚本逐渐揭开了她那瑰丽的面纱

环境变量的设置:export MYHOST=IP地址

查询引用 echo $MYHOST

解常用环境变量:HOME,PATH,TERM,PWD以及PS1 、2,其中PATH最为重要,保存用冒号分割的目录路径名,vim –r /etc/profile可打开路径并修改PATH。

export 显示当前所有的环境变量;

unset 用于清除环境变量;

执行cp 文件名 /bin 后可直接写并运行文件;

Shell的元字符下有许多字符,如* 匹配0个或多个字符;?匹配单个字符;[]中可加入数字或字母,ls [abc]将查询a、b、c字符的文件。

当看到“Linux网络服务器的搭建”时,内心激动万分,一直听说,但未实践过,很好奇,随后徐老师为我们细心讲解了如何设置与操作,首先我知道了Linux下的文件系统类型多种多样,它支持中虚拟文件系统VFS,因此文件系统扩展性很好。

文件归档这一小节,真的很惭愧,太多的不理解,而且必须尽快解决的。

RPM包的安装与使用:rpm –ivh 所要安装的Linux下的程序名;rpm的查询用:rpm –qa;删除用:rpm –e 程序名

SAMBA服务器搭建:(重点)首先在Linux下创建samba服务器,进行设置,分享指定目录,查出Linux下的IP地址,将windows与Linux下的防火墙关闭,ping指令能否ping通,然后更改共享的文件访问权限:chmod 777 –R 目录名;在Linux命令行下进行挂载点设置:mount /目录名 /挂载目录名。

NFS服务器的搭建:(重要)首先在用户名下创建文件夹,用此命令进行挂载:mount –t nfs localhost:/目录名 /挂载点目录名;与不同机器的系统通信操作时用:mount –t nfs 对方IP地址:/共享目录 /自身目录;前提:文件访问权限的更该,需要在同一网段,并ping通对方IP地址,在根目录下可用umount /目录名 来卸载已经挂载的文件系统。

在程序开发的过程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编程语言的发展、分类、功能以及程序的编译、解释过程,最主要的为程序编辑器:vim:有两种模式 命令模式与编辑模式,分别用 i和esc键来操作,gcc 文件名。后缀 –o 文件名来编译,进入编辑模式后,可用如下:/搜索、:N、dnd、yny、p、wq来进行不同功能的操作。

源代码编排:通常使用indent –kr 文件名即可。重头戏到来:gcc是Linux下标准编译器,调试工具:gdb;源程序。c首先进行预编译(-E)得到。i文件,经(-S)编译成汇编文件。s,(-c)参数进行。s编译成。o目标代码,链接成ELF文件即可,如:gcc 文件名。后缀 –o 文件名。

gdb调试器:在gcc hello.c –o hello –g 中勿忘 –g,使用gdb 文件名即可进入调试模式,指令r、s、n、b等可以逐步调试出程序的出错点。

Unit 10多模块程序的编译与Makefile:Make是非常强大的实用程序,管理多模块程序的编译与链接,直到生成可执行代码,vim makefile进入,设定Makefile的入口目标,注意的是在编写代码过程中tab键会很重要,回车+Tab切记。简单替换如:CC:=gcc、CC+=-g、在下面的代码需加$。Make中的内建变量有:$@代表当前目标名称、$

篇6:嵌入式系统学习心得

工作了一个多月时间,有了些心得体会,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首先感觉在工作中应该多去实践多去尝试才会积累出更多的技术力量,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进步的更快,所以工作这段时间的最终感受就是:多实践多尝试万事自己多想多思考才会收获的更多。

这一个多月的工作时间里,也使我在华清远见学习的C基础、C高级、Linux系统基本指令的学习,数据结构,Linux应用编程,ARM裸机的开发应用,Linux系统移植,Linux驱动开发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前在学校学习了一些关于C语言的课程但是在学校里面学习的一些相关的C知识都已经忘的.差不多啦,还好的是在华清老师从C的基础开始讲起慢慢的大学里面学习的一些东西慢慢的都复苏过来啦,在接着的C学习中慢慢的更加深入啦,开始也接触Linux的一些基本命令,在开始和Linux接触慢慢的对嵌入式有一些基本上的认识,C语言的学习的必要性是必然的,而且一定要非常的深切这样在学习后面的课程时不会太过于被动, 所以C语言的深入学习尤为重要。

在Linux系统移植,Linux驱动开发中使用了大量的数据结构,特别是Linux的驱动开发中你会发现搞驱动大多都在和数据结构打交道,所以把数据结构还有当中的算法掌握起来的重要非常性也就很清楚了,那么提到了Linux系统移植和Linux驱动开发就不得说说啦,系统移植和驱动开发已经属于底层的问题了,要做好这些只是这半个月的时间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Linux系统移植和Linux驱动开发的学习在今后工作中需要慢慢的积累经验。

在Linux应用编程中涉及到IO文件的操作,进程的管理和网络编程等相关的知识,我个人认为对文件的操作、进程的管理还有网络编程的基本应用肯定是要熟练于心的,他们是我们今后从事嵌入式工作的最基本的能力,另外应该还带有数据库的编写和协议的问题也是格外的重要,这些都是在工作中基本应用。

ARM裸机的应用开发,一个没有应用程序的机器是没有什么意义而一个不在硬件上运行的程序那也只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文件而已,所以对于一个ARM裸机的应用的开发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他们彼此共存才会发挥他们最大的优势。

Java课程,Android的应用开发以及Android系统移植课程。Java和Android应用属于应用上的而Android的系统移植在底层上的,在这先前对Java和Android没有任何的学习,这也是第一次接触Java和Android,虽然在学习Java和Android的应用上的一些基本的用法上感觉都比较好理解但是要把Java和Android学深学透那么在今后还需要大量的学习。

华清这边的老师真的很敬佩他们,技术的深度算是公认的了,每个老师都是从事相关行业多年积累着无数的经验和技能。平时基本上只要问到的问题没有不知道的,甚至比那些百度上得来的更为精到,更是有很多都是在网上找不到的,因为那些都是老师们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所得到的感悟或是经过无数次的测试验证所得的结论,这些都是你不可能在网上的到的东西,所以跟着老师的学习你绝对会受益匪浅。

在华清的收获就像开始说的,来华清之前对嵌入式我就是完完整整的零,可以说对嵌入式一无所知吧,可是是什么力量让我还是毅然决然的来到这个行业学习呢,其实我真的不清楚,也许只是自己对简单生活的幻想吧!

但是我来了我就不会后悔,安下心来学,一直以来我都是对自己说的就是:不管能否听懂都要努力听下去,总会有收获,哪怕是一丁点那也好!

从上课的区域来分华清开有10个课程让我感触最大的就是多,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真的,让我感觉每天都有要记不完的东西,一天一天的积累下来过了一段时间感觉自己什么东西都没有记住,新的知识每天都在切换,每天都在更新,给我的感觉是我没有办法去把他们都牢牢的记在我的心里,记忆最新的就是网络编程这块的UDP和TCP的网络编程模块,网络编程从开始到结束几乎每天我们都在编写UDP和TCP的流程,这部分的程序不用去复习都可以完整并快速的写出来,说这一点我所想表达的就是估计要让我自己很好的去掌握好嵌入式里面的这些东西需要很多次的重复学习才能将它们深深的刻在脑子里。

我还是觉得具有一定基础的对学习嵌入式来说应该要更轻松容易些所能收获的也会更多,当然在短时间的学习中虽然我的底子为零,计算机的底子也算是零吧!但是通过华清的学习也是让我受益匪浅的!最少我从无到有,也可以算得上小有通晓吧!

最后,我有个嵌入式、安卓软件开发群 *** 希望我们做技术的能在一起探讨,互相学习。

篇7: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摘要:嵌入式系统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以及各种具体应用相结合的产物,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度分散、不断创新的新型集成知识系统。文中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提出了在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设计原则

目前,嵌入式技术已成为通信和消费类产品的共同发展方向。嵌入式系统几乎包括了生活中的所有电器设备,如掌上PDA、移动计算设备、电视机顶盒、手机上网、数字电视、多媒体、汽车、微波炉、数字相机、家庭自动化系统、电梯、空调、安全系统、自动售货机、蜂窝式电话、消费电子设备、工业自动化仪表与医疗仪器等。

嵌入式系统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和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度分散、不断创新的知识集成系统。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它是以应用为中心、软硬件可裁减的、能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综合性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简单地说,嵌入式系统是集系统的应用软件与硬件于一体,类似于PC中BIOS的工作方式,具有软件代码小、高度自动化、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因此特别适合于要求实时和多任务的系统。嵌入式系统主要由嵌入式处理器、相关支撑硬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系统等组成。

1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

嵌入式系统是集软、硬件于一体的可独立工作的“器件”。嵌入式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这种系统有别于一般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它不像硬盘那样有大容量的存储介质,而大多使用E-PROM、EEPROM或闪存?Flash Memory?作为存储介质。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要求实时和多任务操作?和应用程序编程。应用程序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为;而操作系统则控制着应用程序编程与硬件的交互作用。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同通用型计算机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嵌入式系统通常是面向特定应用的,嵌入式CPU与通用型的最大不同就是,嵌入式CPU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设计的.系统中,它通常都具有低功耗、小体积、高集成度等特点,能够把通用CPU中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从而有利于嵌入式系统设计趋于小型化,因此,器件的移动能力大大增强,同时跟网络的耦合也越来越紧密。

2)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必须高效地设计,量体裁衣、去除冗余,力争在同样的硅片面积上实现更高的性能,这样才能在具体应用中对处理器的选择更具有竞争力。

3)因为嵌入式系统和具体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的升级换代也和具体产品同步进行,所以,嵌入式系统产品一旦进入市场,一般都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4)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单片机之中,而不是存贮于磁盘等载体中。

嵌入式系统本身不具备自举开发能力,即使在设计完成后,用户也不能对其中的程序进行修改,而是必须有一套开发工具和环境才能进行开发。(本网网收集整理)

2 嵌入式系统的选型原则

2.1 硬件平台的选择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各种类型的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开发硬件平台的选择主要是嵌入式处理器的选择。在一个系统中使用什么样的嵌入式处理器内核主要取决于应用的领域、用户的需求、成本、开发的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了使用哪种嵌入式处理器内核以后?接下来就是综合考虑系统外围设备的需求情况以选择一款合适的处理器。下面列出考虑系统外围设备的一些因素:

●总线的需求?

●有没有通用串行接口?

●是否需要USB总线?

●有没有以太网接口?

●系统内部是否需要I2C总线和SPI总线?

●音频D/A连接的IIS总线?

●外设接口?

●系统是否需要A/D或D/A转换器?

●系统是否需要I/O控制接口。

另外,还要考虑处理器的寻址空间,有没有片上的Flash存储器,处理器是否容易调试和仿真以及调试工具的成本和易用性等相关的信息。在实际过程中,挑选最好的硬件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充满着各种顾忌和干扰,包括其它工程的影响以及缺乏完整或准确的信息等。

2.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实时嵌入式系统的种类繁多?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商用型和免费型。商用型的实时操作系统功能稳定

、可靠,有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但往往价格昂贵。免费型的实时操作系统在价格方面具有优势,目前主要有Linux和μC/OS,但是不管选用什么样的系统,都要考虑以下几点:

●操作系统的硬件支持;

●开发工具的支持程度;

●能否满足应用需求。

由此可见,选择一款既能满足应用需求,性价比又可达到最佳的实时操作系统,对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篇8: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图1是一款MP3随身听的设计框图。它的结构由存储器系统、MP3压缩模块、LCD显示模块、键盘模块、RS232通信接口和USB接口组成,该结构在原有的MP3播放功能上进行了扩展。该方案选用了ARM7微处理器和μC/OS嵌入式操作系统。

对于MP3压缩数据的解压缩播放,只需要使用ARM7TDMI微处理器架构核心的25MHz工作频率就可以流畅地播放,而ARM7TDMI的工作频率最高可达72MHz,建议工作频率为64MHz,完全能满足需要,空出的微处理器资源还可以实现功能扩展。而且市场中已有成熟的开发平台,其中三星公司的SamArmDvk就是一个完善的开发环境,它可使开发变得可靠简单。

4 结论

信息时代数字时代使得嵌入式产品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为嵌入式市场展现了美好的前景?同时也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开发出的产品除了应具有独特的创新功能外,开发者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嵌入式系统产品的开发事半功倍。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与开发论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嵌入式毕业论文: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嵌入式系统相关开发个人简历

嵌入式计算系统调测方法与技术综述

嵌入式短程无线通信工程系统硬件设计

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数据接口扩展

高级钳工的复合教学与交叉教学

浅析嵌入式系统支柱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通用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浅析嵌入式系统支柱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