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毕业论文: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不要杠我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嵌入式毕业论文: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共含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不要杠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嵌入式毕业论文: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篇1:嵌入式毕业论文: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嵌入式毕业论文。

一、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概述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可编程,硬件可剪裁、重构的专用计算机系统。该系统通常嵌入在对象环境中,并通过其在对象环境下运行的特定程序,完成对外界物理参数地采集、处理,达到对控制对象地响应或人机交互的功能。

目前,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方向主要是解决接口多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集成开发环境等的特定应用问题。嵌入式系统应用的底层性与对象系统的紧耦合性是其显着的基本特征。所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对象数据采集、控制、开发环境、功耗,以及适应能力、可靠性等品质因数是选择嵌入式系统的标准。

为适应技术发展需求,嵌入系统在不断追求结构紧凑、坚固可靠、技术密集、高度分散的同时,尤以不断创新为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核心。使嵌入系统凸现了高技术门槛,主要表现在软硬件设计的紧密相关性上,特别是构建rtos系统需透彻了解rtos的工作机制和系统资源配制,掌握底层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设计、调试方法。

随着对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化愈加关注,现场可编程、调试、引脚配置变得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所以,用户可配置的sco(在片系统)已成为现阶段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发展技术。通过现场可编程阵列把接口应用设计和系统开发留给系统设计者,提供灵活、多样的片上电路设计平台,使电路板设计变成在片的芯片配置,将嵌入系统地设计带入了软硬件的双编程时期,进一步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而下一代的在片系统还将发展成一个muc数量可缩放的集合体。

在嵌入式应用系统中,虽然高端产品不断涌现,但由于应用对象、环境的不同特点,嵌入系统的8位机产品仍因应用对象的有限响应时间、完备的集成开发环境、良好的性价比等优势仍然占据着低端应用系统的主流地位。cygnel公司的c8051f系列产品就充分印证了这点。

回顾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已经历了由模拟向数字的演进过程,现又逐步演变为数模并存情形。由最初软件编程主宰的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单片机),到硬编程主宰的专用集成电路时代,再到今天的现场可编配置时代。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技术正沿着“许氏循环”的浪潮不断前行。而配套的软件设计平台也随着科技进步在不断得到完善。可以预期,软硬双可编程的嵌入式系统时代必会带来更加便捷的开发环境和技术支持。

二、嵌入系统的设计原则

嵌入系统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软硬件协同设计是系统设计的关键。需解决好软硬件的同步与集成设计问题,要结合具体应用进行综合考虑,保证设计工作的一致性与正确性。在针对具体应用系统的功能目标分析基础上,分解整个系统的各项功能指标和技术要求,结合系统的实时响应要求、接口功能定义与标准、嵌入芯片的处理能力、编程语言、开发环境、产品的升级与维护问题、开发投入能力、产品综合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权衡考虑。

(一)在明确系统性能需求的基础上,细化以下考虑因素

1.系统功能实现手段的软硬件分配。

2.器(部)件选择和系统构建。包括微处理器芯片、外围接口电路、各种驱动电路形式、器部件类型、前后向通道处理方式、人机界面和手段等。

3.控制算法设计以及软件系统的架构形式。

4.语言选择。依据设计者熟练程度和习惯、开发环境和控制功能要求选取。

5.抗干扰问题的解决与设计。包括软件的和硬件的、常规的和特定的。

6.实现工艺和方式。包括印制板设计、走线安装、装配工艺、新材料或新技术的应用等。

在各实施阶段,对项目进度、关键技术的风险因素必须进行审查评估,评价软一硬件的功能设计与分配,以及实现的技术性能、工作量和时间进度。明确电路之间的接口参数、软一硬件功能衔接,以及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及时发现关键部位或矛盾突出点的瓶颈问题,将隐患排除在早期设计阶段。

(二)嵌入系统中微处理器选择应考虑

1.mcu的算术、逻辑处理能力;运算速度和时钟频率;总线控制功能、中断方式和仲裁机制;ram和flashrom容量;软件加密保护。

2.外围接口功能的可重构配置能力;数据通讯模式;前后向通道类型;端口电压的适应能力等;

3.开发工具的在线调试或仿真能力;flash代码读写环境;编程语言的支持程度;代码的可移植性等。

4.电源电压;功耗等。

篇2:嵌入式系统应用个人简历

目前所在: 广州 年 龄: 21

户口所在: 湛江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诚信徽章: 未申请  身 高: 176 cm

人才测评: 未测评  体 重: 55 kg

人才类型: 在校学生

应聘职位: 数据库工程师/管理员, 软件测试工程师, 软件工程师

工作年限: 1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1000--1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工作经历

无 起止年月:-07 ~ 2012-08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

毕业院校: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06

专 业 一: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本文由(wWw.YjSjL.oRg)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提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精通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Photoshop,Flash, Dreamweaver,网站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C#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数据库应用与设计开发,ASP.NET数据库开发,软件工程测试,电脑组装与维护,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Linux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Linux软件工程师(C语言)

个人自传

敢于学习,乐于学习,较强的学习能力,遇到问题积极寻求多方渠道解决;刻苦耐劳,对学习认真负责,较强的动手能力;诚实守信,诚恳待人,性格稳重,有活力,对工作有上进心。

篇3:嵌入式Linux系统及其应用前景

引 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3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合一的加速,微型化和专业化成为发展的新趋势,(本网网收集整理)嵌入式产品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Linux从1991年问世到现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为功能强大、设计完善的操作系统之一;可运行在X86、Alpha、Sparc、MIPS、PPC、Motorola、NEC、ARM等多种硬件平台,而且开放源代码,可以定制;可与各种传统的商业操作系统分庭抗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发机构都转向嵌入式Linux的开发和研究上,在新兴的嵌入式操作系统领域内也获得了飞速发展。

1 嵌入式Linux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系统结构见图1。实时性是嵌入式系统的基本要求,其次,还要求代码小,速度快,可靠性高。嵌入式Linux(Embedded Linux)是指对Linux经过裁剪小型化后,可固化在存储器或单片机中,应用于特定嵌入式场合的专用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的开发和研究已经成为目前操作系统领域的一个热点。与其它嵌入式操作系统相比(详见表1),Linux的特点如下。

表1 专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与嵌入式Linux的比较

专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版权费每生产一件产品需交纳一份版权费免费购买费用数十万元(RMB)免费技术支持由开发商独家提供有限的技术支持全世界的自由软件开发者提供支持网络特性另加数十万元(RMB)购买免费且性能优异软件移值难(因为是封闭系统)易,代码开放(有许多应用软件支持)应用产品开发周期长,因为可参考的代码有限短,新产品上市迅速,因为有许多公开的代码可以参考和移植实时性能好须改进,可用PT_Linux等模块弥补稳定性较好较好,但在高性能系统中须改进

第一,Linux系统是层次结构且内核完全开放。Linux是由很多体积小且性能高的微内核系统组成。在内核代码完全开放的前提下,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应用需要方便地对内核进行改造,低成本地设计和开发出满足自己需要的嵌入式系统。

第二,强大的网络支持功能。Linux诞生于因特网时代并具有Unix的特性,保证了它支持所有标准因特网协议,并且可以利用Linux的网络协议栈将其开发成为嵌入式的TCP/IP网络协议栈。 此外,Linux还支持ext2、fat16、fat32、romfs等文件系统,为开发嵌入式系统应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三,Linux具备一整套工具链,容易自行建立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和交叉运行环境,可以跨越嵌入式系统开发中仿真工具的障碍。Linux也符合IEEE POSIX.1标准,使应用程序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

传统的嵌入式开发的程序调试和调试工具是用在线仿真器(ICE)实现的。它通过取代目标板的微处理器,给目标程序提供一个完整的仿真环境,完成监视和调试程序;但一般价格比较昂贵,只适合做非常底层的调试。使用嵌入式Linux,一旦软硬件能够支持正常的串口功能,即使不用仿真器,也可以很好地进行开发和调试工作,从而节省一笔不小的开发费用。嵌入式Linux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链(tool chain)。它利用GNU的gcc做编译器,用gdb、kgdb、xgdb做调试工具,能够很方便地实现从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各个级别的调试。

第四,Linux具有广泛的硬件支持特性。无论是RISC还是CISC、32位还是64位等各种处理器,Linux都能运行。Linux通常使用的微处理器是Intel X86芯片家族,但它同样能运行于Motorola公司的68K系列CPU和IBM、Apple、Motorola公司的PowerPC CPU以及Intel公司的StrongARM CPU等处理器。Linux支持各种主流硬件设备和最新硬件技术,甚至可以在没有存储管理单元(MMU)的处理器上运行。这意味着嵌入式Linux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2 Linux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

2.1 系统软件操作平台

操作系统是一种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它的主要任务是管理计算机上的系统资源,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的接口。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管理所有硬件资源,并且提供应用软件一个合适的操作环境。嵌入式系统由于硬件的限制,通常只具有极稀少的硬件资源,如主频较低的CPU、较小的内存、小容量的固态电子盘芯片DoC(Disk on Chip)或DoM(Disk on Module)替代磁盘等。在使用电池的系统中,它还要实现低功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的功能。

Linux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完全可行的。因为Linux提供了完成嵌入功能的基本内核和所需要的所有用户界面,能处理嵌入式任务和用户界面。将Linux看作是连续的统一体,从一个具有内存管理、任务切换和时间服务及其它分拆的微内核到完整的服务器,支持所有的文件系统和网络服务。Linux作为嵌入式系统,是一个带有很多优势的新成员。它对许多CPU和硬件平台都是易移植、稳定、功能强大、易于开发的。

嵌入式Linux系统需要下面三个基本元素:系统引导工具(用于机器加电后的系统定位引导)、Linux微内核(内存管理、程序管理)、初始化进程。但如果要它成为完整的操作系统并且继续保持小型化,还必须加上硬件驱动程序、硬件接口程序和应用程序组。

Linux是基于GNU的C编译器,作为GNU工具链的一部分,与gdb源调试器一起工作的。它提供了开发嵌入式Linux系统的所有软件工具。

2.2 系统硬件平台

在选择硬件时,常由于缺乏完整或精确的信息而使硬件选择成为复杂且困难的工作。硬件开发成本常是我们很关心的。当考虑硬件成本时,须要考虑产品的整个成本而不仅是CPU的成本。因为合适的CPU,一旦加上总线逻辑和延时电路使之与外设一起工作,硬件系统就可能变得非常昂贵。如果要寻找嵌入式软件系统,那么,应首先确定硬件平台,即确定微处理器CPU的型号。

现在比较流行的硬件平台有Intel公司的StrongARM 系列,Motorola公司的DragonBall系列,NEC公司的VR系列,Hitachi公司的SH3、SH4系列等等。选定硬件平台前,首先要确定系统的应用功能和所需要的速度,并制定好外接设备和接口标准。这样才能准确地定位所需要的硬件方案,得到性价比最高的系统。

篇4:嵌入式Linux系统及其应用前景

嵌入式系统通常为一个资源受限的系统。直接在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上编写软件比较困难,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一般流程见图2。目前,一般采用的办法是,先在通用计算机上编写程序,然后,通过交叉编译,生成目标平台上可运行的二进制代码格式,最后下载到目标平台上的特定位置上运行,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嵌入式Linux交叉开发环境。目前,常用的交叉开发环境主要有开放和商业两种类型。开放的交叉开发环境的典型代表是GNU工具链,目前已经能够支持x86、ARM、MIPS、PowerPC等多种处理器。商业的交叉开发环境主要有Metrowerks CodeWarrior、ARM Software Development Toolkit、SDS Cross compiler、WindRiver Tornado、Microsoft Embedded Visual C++等。交叉开发环境是指编译、链接和调试嵌入式应用软件的环境。它与运行嵌入式应用软件的环境有所不同,通常采用宿主机/目标机模式,见图3。

第二步,交叉编译和链接。在完成嵌入式软件的编码之后,就是进行编译和链接,以生成可执行代码。由于开发过程大多是在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通用计算机上进行的,而目标环境的处理器芯片却大多为ARM、MIPS、PowerPC、DragonBall等系列的微处理器,这就要求在建立好的交叉开发环境中进行交叉编译和链接。

例如,在基于ARM体系结构的gcc交叉开发环境中,arm-linux-gcc是交叉编译器,arm-linux-ld是交叉链接器。通常情况下,并不是每一种体系结构的嵌入式微处理器都只对应于一种交叉编译器和交叉链接器。如对于M68K体系结构的gcc交叉开发环境而言,就对应于多种不同的编译器和链接器。如果使用的是COFF格式的可执行文件,那么在编译Linux内核时,需要使用m68k-coff-gcc和m68k-coff-ld,而在编译应用程序时则需要使用m68k-coff-pic-gcc和m68k-coff-pic-ld。编写好的嵌入式软件经过交叉编译和交叉链接后,通常会生成两种类型的可执行文件:用于调试的可执行文件和用于固化的可执行文件。

第三步,交叉调试。

① 硬件调试。如果不采用在线仿真器,可以让CPU直接在其内部实现调试功能,并通过在开发板上引出的调试端口,发送调试命令和接收调试信息,完成调试过程。目前,Motorola公司提供的开发板上使用的是DBM调试端口,而ARM公司提供的开发板上使用的则是JTAG调试端口。使用合适的软件工具与这些调试端口进行连接,可以获得与ICE类似的调试效果。

② 软件调试。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Linux系统内核调试,可以先在Linux内核中设置一个调试桩(debug stub),用作调试过程中和宿主机之间的通信服务器。然后,可以在宿主机中通过调试器的串口与调试桩进行通信,并通过调试器控制目标机上Linux内核的运行。

嵌入式上层应用软件的调试可以使用本地调试和远程调试两种方法。如果采用的是本地调试,首先要将所需的调试器移植到目标系统中,然后就可以直接在目标机上运行调试器来调试应用程序了;如果采用的是远程调试,则需要移植一个调试服务器到目标系统中,并通过它与宿主机上的调试器共同完成应用程序的调试。在嵌入式Linux系统的开发中,远程调试时目标机上使用的调试服务器通常是gdbserver,而宿主机上使用的调试器则是gdb。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调试过程。

第四步,系统测试。整个软件系统编译过程,嵌入式系统的硬件一般采用专门的测试仪器进行测试,而软件则需要有相关的测试技术和测试工具的支持,并要采用特定的测试策略。测试技术指的是软件测试的`专门途径,以及能够更加有效地运用这些途径的特定方法。在嵌入式软件测试中,常常要在基于目标机的测试和基于宿主机的测试之间做出折衷。基于目标机的测试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和经费,而基于宿主机的测试虽然代价较小,但毕竟是在仿真环境中进行的,因此难以完全反映软件运行时的实际情况。这两种环境下的测试可以发现不同的软件缺陷,关键是要对目标机环境和宿主机环境下的测试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嵌入式软件测试中经常用到的测试工具主要有:内存分析工具、性能分析工具、覆盖分析工具、缺陷跟踪工具等,在这里不加详述。嵌入式Linux系统的典型构成见图4。

以下即为一个典型开发工具的使用流程:

① 写入或植入引导码;

② 向串口打印字符串的编码;

③ 将gdb目标码移植工作串口,可与另一台运行gdb程序的Linux主机系统对话;

④ 利用gdb让硬件和软件初始化码在Linux内核启动时工作;

⑤ Linux内核启动,串口成为Linux控制口并可用于后续开发;

⑥ 如果在目标硬件上已运行了完整的Linux内核,即可调试用户的应用进程。

4 嵌入式Linux面临的挑战

目前,对嵌入式Linux系统的开发正在蓬勃兴起,并已形成了很大的市场。除了一些传统的Linux公司,像RedHat、VA Linux等,正在从事嵌入式Linux的研究之外,一批新公司(如Lineo、TimeSys等)和一些传统的大公司(如IBM、SGI、Motorola、Intel等)以及一些开发专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公司(如Lynx)也都在进行嵌入式Linux的研究和开发。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嵌入式Linux的研究成果与市场的真正需求还有一些距离,因此,嵌入式Linux走向成熟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发展。

(1)Linux的实时性扩充

实时性是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本要求。由于Linux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实时操作系统,内核不支持事件优先级和抢占实时特性,所以在开发嵌入式Linux的过程中,首要问题是扩展Linux的实时性能。对Linux实时性的扩展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向外扩展和向上扩展。向外扩展即从范围上扩展,让实时系统支持的范围更广,支持的设备更多。目前的开发所面向的设备仅限于较简单的有实时要求的串/并口数据采集、浮点数据计算等,而像实时网络这样实时系统的高级应用还需进一步发展。向上扩展是扩充Linux内核,从功能上扩充Linux的实时处理和控制系统。如嵌入式系统RT-Linux,它的基本原理是将Linux本身的任务以及Linux内核本身作为一个优先级最低的任务,而实时任务作为优先级最高的任务,即在实时任务存在的情况下运行实时任务,否则就运行Linux本身的任务。实时任务不同于Linux普通进程。它是以Linux的可装载的内核模块(Loadable Kernel Module,LKM)的形式存在的,需要运行实时任务的时候,将这个实时任务的内核模块插入到内核中去,实时任务和Linux一般进程之间的通信通过共享内存或者FIFO通道来实现。

(2)改变Linux内核的体系结构

Linux的内核体系采用的是Monolithic。在这种体系结构中,内核的所有部分都集中在一起,而且所有的部件在一起编译连接。这样虽然能使系统的各部分直接沟通,有效地缩短任务之间的切换时间,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CPU的利用率,且实时性好;但在系统比较大时体积也比较大,与嵌入式系统容量小、资源有限的特点不符。而另外一种内核体系结构MicroKernel, 在内核中只包括了一些基本的内核功能,如创建和删除任务、任务调度、内存管理和中断处理等部分,而文件系统、网络协议栈等部分都是在用户内存空间运行。这种结构虽然执行效率不如Monolithic内核,但大大减小了内核的体积,同时也方便了整个系统的升级、维护和移植,更能满足嵌入式系统的特点需要。为此,要使嵌入式Linux的应用更加广泛,若将Linux目前的Monolithic内核结构中的部分结构改造成MicroKernel体系结构,可使得到的Linux既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又能满足嵌入式系统体积小的要求。

另外,Linux是一个需要占用存储器的操作系统。虽然这可以通过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功能来弥补,但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容易带来很大的麻烦。许多Linux的应用程序都要用到虚拟内存,这在许多嵌入式系统中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并不是一个没有磁盘的Linux嵌入式系统就可以运行任何Linux应用程序。

(3)完善Linux的集成开发环境

提供完整的集成开发环境是每一个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所期待的。一个完整的嵌入式系统的集成开发环境一般需要提供的工具是:编译/连接器、内核调试/跟踪器和集成图形界面开发平台。其中的集成图形界面开发平台包括编辑器、调试器、软件仿真器和监视器等。在Linux系统中,具有功能强大的gcc编译器工具链,使用了基于GNU的调试器gdb的远程调试功能,一般由一台客户机运行调试程序调试宿主机运行的操作系统内核; 在使用远程开发时还可以使用交叉平台的方式,如在Windows平台下的调试跟踪器对Linux的宿主系统做调试。但是,Linux在基于图形界面的特定系统定制平台的研究上,与Windows操作系统相比还存在差距。因此,要使嵌入式Linux在嵌入式操作系统领域中的优势更加明显,整体集成开发环境还有待提高和完善。

篇5:嵌入式Linux系统及其应用前景

综上,由于Linux具有对各种设备的广泛支持性,因此,能方便地应用于机顶盒、IA设备、PDA、掌上电脑、WAP手机、寻呼机、车载盒以及工业控制等智能信息产品中。与PC相比,手持设备、IA设备以及信息家电的市场容量要高得多,而Linux嵌入式系统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利用价值,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高校表现出对它极大的研发热情。蓝点软件公司、博利思公司、共创软件联盟、中科红旗等公司都已将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在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中,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和独特的开发模式给业界以新异。有理由相信,它能成为Internet时代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的最强音。

篇6:嵌入式Linux系统及其应用前景

嵌入式Linux系统及其应用前景

摘要:主要分析嵌入式Linux系统应用开发的特点;概述其开发过程和所面临的挑战;阐述嵌入式Linux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嵌入式Linux 操作系统 应用前景

引 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3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合一的加速,微型化和专业化成为发展的新趋势,嵌入式产品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Linux从1991年问世到现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为功能强大、设计完善的操作系统之一;可运行在X86、Alpha、Sparc、MIPS、PPC、Motorola、NEC、ARM等多种硬件平台,而且开放源代码,可以定制;可与各种传统的商业操作系统分庭抗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发机构都转向嵌入式Linux的开发和研究上,在新兴的嵌入式操作系统领域内也获得了飞速发展。

1 嵌入式Linux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系统结构见图1。实时性是嵌入式系统的基本要求,其次,还要求代码小,速度快,可靠性高。嵌入式Linux(Embedded Linux)是指对Linux经过裁剪小型化后,可固化在存储器或单片机中,应用于特定嵌入式场合的专用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的.开发和研究已经成为目前操作系统领域的一个热点。与其它嵌入式操作系统相比(详见表1),Linux的特点如下。

表1 专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与嵌入式Linux的比较

专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版权费每生产一件产品需交纳一份版权费免费购买费用数十万元(RMB)免费技术支持由开发商独家提供有限的技术支持全世界的自由软件开发者提供支持网络特性另加数十万元(RMB)购买免费且性能优异软件移值难(因为是封闭系统)易,代码开放(有许多应用软件支持)应用产品开发周期长,因为可参考的代码有限短,新产品上市迅速,因为有许多公开的代码可以参考和移植实时性能好须改进,可用PT_Linux等模块弥补

[1] [2] [3] [4] [5] [6]

篇7:嵌入式系统学习心得

4月10号,为期一个阶段的Linux开发基础培训课程圆满结束,回首这些天所留下的点点滴滴,感触深深,学习上知识点的积累,灵活运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Linux操作的快速高效性能,这也是我所追求的效率!

当初初涉培训课程的第一门课程时,都说Linux操作很繁琐复杂,心里总有些顾忌,带着种种不安与些许拼博的决心,开始了自我提升阶段的“充电”,由徐海兵老师教授我们基础课程的培训,我们则像着小学生般认真的记着笔记,仔细听着并学会如何去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Linux下的各种强大的命令集。

在Unit 1中,徐老师详细生动的为我们讲述了有关Linux的诞生、初成长以及辉煌的发展至今,今后应用范围则愈来愈广泛,讲解了为Linux这个伟大的OS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位位出色的、伟大的人物,他们那种学习钻研的精神、锲而不舍的信念、勇于把握住难得的机会,从小处着手,踏踏实实的创造出了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Linux(Unix)系统,他们的种种,都值得我们去深刻反省、刻苦学习、传承并永远发展下去。

查看ip地址和重启网络服务是我学的第一个命令: ifconfig eth0、ifconfig eth0 IP地址、service network restart。了解到远程登录软件可用xmanager。

secureCRT是我们常用的,安装好后利用其登录到了Red hat Linux,需要知道Linux主机的ip 地址。徐老师为我们介绍了重要内容:SHELL,即运行程序的程序,如echo $SHELL可查看SHELL的环境变量是csh还是bash。指令pwd可查看当前所在路径,passwd:更改Linux下的密码,仅限root用户有此权限,当然我们是利用虚拟机VMware程序来运行Linux OS的,懂得了如何设置虚拟机的网卡设置、暂停、恢复、全屏等。

简单的学习后进入Unit 2,命令行的句法让我懂得了用法规则,一系列的命令功能强大:

date 显示当前年月时间星期之类的;

more指令与less重要但不常用;

cat用于查看短小的文件内容,常用!

mkdir命令用于在当前目录下创建新的目录;

ls 显示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cd 更改文件路径,如cd 、cd . 当前目录;

rmdir 删除空文件夹;

rm指令很强大,用于删除空目录及非空目录下的指定或全部文件;

man 真男人,帮助手册;

history指令用于显示编写过的命令集,以history 序号 可显示序号所指命令;

echo回写命令,很重要,我需要继续学习;

exit 指从多重SHELL退出来;

Linux账号下,可以增加用户、删除用户、设置密码:useradd、userdel、passwd;注:所有的用户的家目录都在/home下面,唯独root的家是在/root. 点文件都是些SHELL的脚本程序,也称隐藏文件;环境变量常见的有:HOME PATH PWD,懂得了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的对比概念。

Unit 3、文件与文件处理的学习中,知道了Linux下支持的六种文件类型:普通文件、目录、设备文件、命名管道、符号链接、socket;Linux下文件系统的组织:倒立的树形结构:/ /bin /boot /dev /home /lib /proc等文件目录,ls –l指令很好很强大,显示文件类型与权限、所有者、字节大小、时间及文件名;touch可创建空文件,复制文件用指令 cp,可选-i、-r等;重命名文件使用 mv [-i];du 显示当前目录所占空间大小;wc 命令 显示列表中文件的行数、字数、字符数;追加:cat [文件列表] 》 目标文件;find指令与grep重要,暂未学习,自己在实践中学习,文件访问权限有:r w x;chmod指令可修改访问权限,如 chmod 777 -R 文件名。

输入输出重定向 每个命令默认打开三个文件:标准输入stdin,标准输出stdout,标准错误stderr,键盘为标准输入,而控制台则是标准输出,文件描述符分别是0,1,2;最重要最常用的为输出重定向 >与错误重定向 2>;

echo 添加的内容 >/ 》 文件;

Linux过滤器和管道:管道操作符:| ;即将某个命令的输出与某个命令的标准输入相连接,从而实现管道功能,例如 ls –l |wc;管道和重定向操作符可同时用于一个命令行。

Unit 5:Linux/Unix进程 进程为程序运行的一个实例,可用ctrl-z挂起进程,或在命令后加上&符号即可;运行在后台的系统进程是守护进程,它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ps 指令可显示进程属性,有ps l;ps a;ps aux等

ps –l可显示用户ID、进程ID、优先级、TTY以及STAT

bg、fg 分别将进程放后台、前台运行,jobs则是查询所运行的进程的状态;

& 放于命令间表示可同时运行多个命令;

; 表示可顺序执行多个命令

前台程序可用ctrl-c来终止、kill指令

嵌入式学习心得体会5篇嵌入式学习心得体会5篇

进入Unit 6,神秘的Shell脚本逐渐揭开了她那瑰丽的面纱

环境变量的设置:export MYHOST=IP地址

查询引用 echo $MYHOST

解常用环境变量:HOME,PATH,TERM,PWD以及PS1 、2,其中PATH最为重要,保存用冒号分割的目录路径名,vim –r /etc/profile可打开路径并修改PATH。

export 显示当前所有的环境变量;

unset 用于清除环境变量;

执行cp 文件名 /bin 后可直接写并运行文件;

Shell的元字符下有许多字符,如* 匹配0个或多个字符;?匹配单个字符;[]中可加入数字或字母,ls [abc]将查询a、b、c字符的文件。

当看到“Linux网络服务器的搭建”时,内心激动万分,一直听说,但未实践过,很好奇,随后徐老师为我们细心讲解了如何设置与操作,首先我知道了Linux下的文件系统类型多种多样,它支持中虚拟文件系统VFS,因此文件系统扩展性很好。

文件归档这一小节,真的很惭愧,太多的不理解,而且必须尽快解决的。

RPM包的安装与使用:rpm –ivh 所要安装的Linux下的程序名;rpm的查询用:rpm –qa;删除用:rpm –e 程序名

SAMBA服务器搭建:(重点)首先在Linux下创建samba服务器,进行设置,分享指定目录,查出Linux下的IP地址,将windows与Linux下的防火墙关闭,ping指令能否ping通,然后更改共享的文件访问权限:chmod 777 –R 目录名;在Linux命令行下进行挂载点设置:mount /目录名 /挂载目录名。

NFS服务器的搭建:(重要)首先在用户名下创建文件夹,用此命令进行挂载:mount –t nfs localhost:/目录名 /挂载点目录名;与不同机器的系统通信操作时用:mount –t nfs 对方IP地址:/共享目录 /自身目录;前提:文件访问权限的更该,需要在同一网段,并ping通对方IP地址,在根目录下可用umount /目录名 来卸载已经挂载的文件系统。

在程序开发的过程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编程语言的发展、分类、功能以及程序的编译、解释过程,最主要的为程序编辑器:vim:有两种模式 命令模式与编辑模式,分别用 i和esc键来操作,gcc 文件名。后缀 –o 文件名来编译,进入编辑模式后,可用如下:/搜索、:N、dnd、yny、p、wq来进行不同功能的操作。

源代码编排:通常使用indent –kr 文件名即可。重头戏到来:gcc是Linux下标准编译器,调试工具:gdb;源程序。c首先进行预编译(-E)得到。i文件,经(-S)编译成汇编文件。s,(-c)参数进行。s编译成。o目标代码,链接成ELF文件即可,如:gcc 文件名。后缀 –o 文件名。

gdb调试器:在gcc hello.c –o hello –g 中勿忘 –g,使用gdb 文件名即可进入调试模式,指令r、s、n、b等可以逐步调试出程序的出错点。

Unit 10多模块程序的编译与Makefile:Make是非常强大的实用程序,管理多模块程序的编译与链接,直到生成可执行代码,vim makefile进入,设定Makefile的入口目标,注意的是在编写代码过程中tab键会很重要,回车+Tab切记。简单替换如:CC:=gcc、CC+=-g、在下面的代码需加$。Make中的内建变量有:$@代表当前目标名称、$

篇8:嵌入式系统学习心得

工作了一个多月时间,有了些心得体会,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首先感觉在工作中应该多去实践多去尝试才会积累出更多的技术力量,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进步的更快,所以工作这段时间的最终感受就是:多实践多尝试万事自己多想多思考才会收获的更多。

这一个多月的工作时间里,也使我在华清远见学习的C基础、C高级、Linux系统基本指令的学习,数据结构,Linux应用编程,ARM裸机的开发应用,Linux系统移植,Linux驱动开发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前在学校学习了一些关于C语言的课程但是在学校里面学习的一些相关的C知识都已经忘的.差不多啦,还好的是在华清老师从C的基础开始讲起慢慢的大学里面学习的一些东西慢慢的都复苏过来啦,在接着的C学习中慢慢的更加深入啦,开始也接触Linux的一些基本命令,在开始和Linux接触慢慢的对嵌入式有一些基本上的认识,C语言的学习的必要性是必然的,而且一定要非常的深切这样在学习后面的课程时不会太过于被动, 所以C语言的深入学习尤为重要。

在Linux系统移植,Linux驱动开发中使用了大量的数据结构,特别是Linux的驱动开发中你会发现搞驱动大多都在和数据结构打交道,所以把数据结构还有当中的算法掌握起来的重要非常性也就很清楚了,那么提到了Linux系统移植和Linux驱动开发就不得说说啦,系统移植和驱动开发已经属于底层的问题了,要做好这些只是这半个月的时间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Linux系统移植和Linux驱动开发的学习在今后工作中需要慢慢的积累经验。

在Linux应用编程中涉及到IO文件的操作,进程的管理和网络编程等相关的知识,我个人认为对文件的操作、进程的管理还有网络编程的基本应用肯定是要熟练于心的,他们是我们今后从事嵌入式工作的最基本的能力,另外应该还带有数据库的编写和协议的问题也是格外的重要,这些都是在工作中基本应用。

ARM裸机的应用开发,一个没有应用程序的机器是没有什么意义而一个不在硬件上运行的程序那也只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文件而已,所以对于一个ARM裸机的应用的开发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他们彼此共存才会发挥他们最大的优势。

Java课程,Android的应用开发以及Android系统移植课程。Java和Android应用属于应用上的而Android的系统移植在底层上的,在这先前对Java和Android没有任何的学习,这也是第一次接触Java和Android,虽然在学习Java和Android的应用上的一些基本的用法上感觉都比较好理解但是要把Java和Android学深学透那么在今后还需要大量的学习。

华清这边的老师真的很敬佩他们,技术的深度算是公认的了,每个老师都是从事相关行业多年积累着无数的经验和技能。平时基本上只要问到的问题没有不知道的,甚至比那些百度上得来的更为精到,更是有很多都是在网上找不到的,因为那些都是老师们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所得到的感悟或是经过无数次的测试验证所得的结论,这些都是你不可能在网上的到的东西,所以跟着老师的学习你绝对会受益匪浅。

在华清的收获就像开始说的,来华清之前对嵌入式我就是完完整整的零,可以说对嵌入式一无所知吧,可是是什么力量让我还是毅然决然的来到这个行业学习呢,其实我真的不清楚,也许只是自己对简单生活的幻想吧!

但是我来了我就不会后悔,安下心来学,一直以来我都是对自己说的就是:不管能否听懂都要努力听下去,总会有收获,哪怕是一丁点那也好!

从上课的区域来分华清开有10个课程让我感触最大的就是多,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真的,让我感觉每天都有要记不完的东西,一天一天的积累下来过了一段时间感觉自己什么东西都没有记住,新的知识每天都在切换,每天都在更新,给我的感觉是我没有办法去把他们都牢牢的记在我的心里,记忆最新的就是网络编程这块的UDP和TCP的网络编程模块,网络编程从开始到结束几乎每天我们都在编写UDP和TCP的流程,这部分的程序不用去复习都可以完整并快速的写出来,说这一点我所想表达的就是估计要让我自己很好的去掌握好嵌入式里面的这些东西需要很多次的重复学习才能将它们深深的刻在脑子里。

我还是觉得具有一定基础的对学习嵌入式来说应该要更轻松容易些所能收获的也会更多,当然在短时间的学习中虽然我的底子为零,计算机的底子也算是零吧!但是通过华清的学习也是让我受益匪浅的!最少我从无到有,也可以算得上小有通晓吧!

最后,我有个嵌入式、安卓软件开发群 *** 希望我们做技术的能在一起探讨,互相学习。

篇9:基于DSP的Bluetooth嵌入式系统应用

基于DSP的Bluetooth嵌入式系统应用

摘要:以TI的TMS302VC54x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嵌入式控制器、ERICSSON的蓝牙模块为例,在蓝牙电缆替代协议应用模块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将电缆替代协议进行扩展的嵌入式蓝牙应用模式及其硬、软件的实现。

关键词:Bluetooth 嵌入式系统 DSP 协议

蓝牙(Bluetooth)协议标准是由蓝牙特别兴趣小组(Bluetooth SIG)发布的,发布了Bluetooth 1.0版,2月发布了Bluetooth1.1版。目前SIG成员已经发展到3000家左右。蓝牙协议规定的无线通信标准,基于免申请的2.4GHz的ISM频段,采用GFSK跳频技术和时分双工(TDD)技术,通信距离为10米左右,Blue tooth 1.0版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Mbps。主要适用于各种短距离的无线设备互连应用场合。可以提供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无线连接。

(本网网收集整理)

1 基于电缆替代的蓝牙协议简析

1.1 蓝牙协议体系

蓝牙协议规范所措述的协议栈模式如图1所示。

蓝牙体系结构中的协议可分为四层:

核心协议:基带控制协议(Baseband)、链路管理协议(LMP)、逻辑链路控制应用协议(L2CAP)、服务发现协议(SDP);

电缆替代协议:RFCOMM;

电话传送控制协议:TCS二进制、AT命令集;

可选协议:PPP、UDP/TCP/IP、OBEX、WAP、vCard、vCal、IrMC、WAE。

在协议中,规定了为基带控制器、LMP、硬件状态及控制寄存器提供命令接口的主机控制器接口(HCI)。在不同的应用模式下,HCI所处的位置不同。它可以位于L2CAP的下面,也可以在L2CAP之上。

1.2 电缆替代协议应用模式

基于ETSI标准的TS07.10信令的RFCOMM协议,提供了一个基于L2CAP协议之上的串口仿真应用模式。蓝牙协议1.0版中,RFCOMM提供的上层服务模式主要有三种:对9针RS-232接口仿真模式、空Modem仿真模式和多串口仿真模式。典型的RFCOMM应用模式框图如图2所示。

1.3 蓝牙嵌入式应用模式

仅仅以RFCOMM协议为基础,作为串口的电缆替代应用,无形中限制了蓝牙设备的应用范围,降低了蓝牙设备的应用价值。目前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接口种类繁多,比较常见的有RS-232、RS-485、Parallel Port、CAN总线、SPI总线、I2C总线等。如果要使蓝牙设备在各种场合发挥作用,必须使蓝牙设备具备适合这些应用场合的多种接口功能。使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作为嵌入式控制器,不仅实现蓝牙物理设备的初始化、蓝牙高层协议,而且利用其接口灵活的特点,可以方便地对蓝牙电缆替代协议进行有效扩展。具体应用模式如图3所示。

2 系统硬件结构

本系统的构成在硬件上分为两个部分,蓝牙基带和射频部分采用爱立信(ERICSSON)公司提供的蓝牙模块ROK101007;嵌入式控制器采用美国TI公司的TMS320VC54X系列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

2.1 ERICSSON蓝牙模块

ROK101007是根据蓝牙规范1.0版(Bluetooth 1.0B Version)而设计的短距离蓝牙通信模块,它包括三个主上部分:基带控制芯片、Flash存储器和Radio芯片。它工作在2.4GHz~2.5GHz的'ISM频段,支持声音和数据的传输,其主上功能参数有:

Bluetooth 1.0B预认证;

2级RF射频功率输出;

提供FCC和ETSI纠错处理;

最大460 KB/s UART数据传输速率;

提供UART、USB、PCM、I2C等多种HCI接口;

提供内部晶振;

内部预制HCI框架;

点到点、点到多点操作;

嵌入式屏蔽保护。

ROK101007特别适合计算机及外围设备、手持设备、端口设备使用。其内含的蓝牙协议构架及内部系统框图如图4、图5所示。

2.2 DSP处理器

TMS320C54X是16-bit定点DSP,适合无线通信等实时嵌入式应用的需要。C54x使用了改进的哈佛结构。CPU具有专用硬件算术运算逻辑,大量的片内存储器、增强的片内外设以及高度专业化的指令集,使其具有高度的操作灵活性和运行速度。主要特点如下:

运算速度快:指令周期为25/20/15/12.5/10ns,运算能力为40/50/66/80/100MIPS;

优化的CPU结构:内含1个40位的算术运算逻辑单元,2个40位的累加器,2个40位的加法器,1个17×17的硬件乘法器和1个40位的桶形移位器。有4条内部总线和2个地址产生器等。先进的CPU优化结构可以使DSP高效地实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种功能。

低功耗方式:54x系列DSP可以在3.3V或2.7V电压下工作,而有些DSP内核采用1.8V电压工作以减小功耗。

智能外设:除了标准的串行口和分时复用(TDM)串口外,54x还提供了多路缓冲串口(McBSP)和外部处理器通信的HPI并行接口。

2.3 系统构成

本系统中,采用单5V电源供电,嵌入式系统控制器与蓝牙模块之间的HCI接口采用UART方式。硬件构成框图如图6所示。整个系统分为四个部分:发射机、嵌入式控制器、电源管理、接口逻辑。

(1)发射机由蓝牙模块ROK101007和阻抗为50Ω的天线构成。初始化阶段,模块接收控制器通过UART发送的HCI命令,实现蓝牙设备的复位、启动、地址查询、跳频算法、自动寻呼等初始化操作,与附近的蓝牙设备建立可靠的物理链路,并对物理链路进行相应的加密。在数据传送阶段,接收控制器(HCI驱动模块)送来的HCI数据包,经过模块中HCI固件(HCI Firmwire)转化为基带数据包并送给基带协议层(Baseband)处理,基带对上层送来的数据进行解码,将其变为可以发送的位数据流,按照设定的跳频算法,采用高斯频移键控(GFSK)编码方式通过天线送出去。接收数据时,以相反的过程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编码,组合成HCI数据包格式并通过UART口送给控制器。具体的收发执行过程可以参考ROK101007数据及应用手册以及蓝牙协议相关部分。

(2)嵌入式控制器由TI的定点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54x、Flash Memory、SRAM组成,完成对蓝牙模块的初始化、数据传送、协议实现等功能。

(3)接口控制逻辑包括应用接口和控制接口。控制接口为控制器的HPI接口,主要实现系统的在线特殊控制和Flash在线编程数据传送口。HPI控制接口通过DSP的HPI主机接口实现。应用接口包括RS-232/RS-485串行接口逻辑、并行接口逻辑(如IEEE488总线)、SI同步串口逻辑,在不同的嵌入式应用中,分别通过不同的接口形式实现本嵌入式系统与主设备控制器的接口。应用接口通过DSP的片内外设(enhanced peripherals)或者通用I/O端口模拟实现。

(4)电源管理。系统通过单5V电源供电,可以简单地从主设备接口中获取电源,无须另加电源器件。电源管理模块采用TI专用电路,提供两路电压输出,+3.3V工作电压和+1.8V控制器内核工作电压。

3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采用TI提供的DSP5000系列专用集成

开发工具CCS1.2开发。系统软件构成包括应用端口通信及协议模块、L2CAP协议模块、HCI接口驱动模块、HPI通信模块和Flash编程模块。主要任务可分为:系统初始化、Flash编程、建立物理链路、数据传送和接收等。整个软件流程如图7。

由于蓝牙模块本身具有线路加密功能,因此在本系统设计中没有考虑软件加密功能。在实际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可以视其实际应用环境和系统处理速度而添加软件加密模块。由于跳频通信本身具有高抗干扰性的特点,本嵌入式蓝牙应用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各种终端设备和手持设备间的中低速无线数据交换,而且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军事装备的检测和控制领域。

篇10:基于DSP的Bluetooth嵌入式系统应用

基于DSP的Bluetooth嵌入式系统应用

摘要:以TI的TMS302VC54x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嵌入式控制器、ERICSSON的蓝牙模块为例,在蓝牙电缆替代协议应用模块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将电缆替代协议进行扩展的嵌入式蓝牙应用模式及其硬、软件的实现。

关键词:Bluetooth 嵌入式系统 DSP 协议

蓝牙(Bluetooth)协议标准是由蓝牙特别兴趣小组(Bluetooth SIG)发布的,19发布了Bluetooth 1.0版,202月发布了Bluetooth1.1版。目前SIG成员已经发展到3000家左右。蓝牙协议规定的无线通信标准,基于免申请的2.4GHz的ISM频段,采用GFSK跳频技术和时分双工(TDD)技术,通信距离为10米左右,Blue tooth 1.0版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Mbps。主要适用于各种短距离的无线设备互连应用场合。可以提供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无线连接。

1 基于电缆替代的蓝牙协议简析

1.1 蓝牙协议体系

蓝牙协议规范所措述的协议栈模式如图1所示。

蓝牙体系结构中的协议可分为四层:

核心协议:基带控制协议(Baseband)、链路管理协议(LMP)、逻辑链路控制应用协议(L2CAP)、服务发现协议(SDP);

电缆替代协议:RFCOMM;

电话传送控制协议:TCS二进制、AT命令集;

可选协议:PPP、UDP/TCP/IP、OBEX、WAP、vCard、vCal、IrMC、WAE。

在协议中,规定了为基带控制器、LMP、硬件状态及控制寄存器提供命令接口的主机控制器接口(HCI)。在不同的应用模式下,HCI所处的位置不同。它可以位于L2CAP的下面,也可以在L2CAP之上。

1.2 电缆替代协议应用模式

基于ETSI标准的TS07.10信令的RFCOMM协议,提供了一个基于L2CAP协议之上的串口仿真应用模式。蓝牙协议1.0版中,RFCOMM提供的上层服务模式主要有三种:对9针RS-232接口仿真模式、空Modem仿真模式和多串口仿真模式。典型的'RFCOMM应用模式框图如图2所示。

1.3 蓝牙嵌入式应用模式

仅仅以RFCOMM协议为基础,作为串口的电缆替代应用,无形中限制了蓝牙设备的应用范围,降低了蓝牙设备的应用价值。目前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接口种类繁多,比较常见的有RS-232、RS-485、Parallel Port、CAN总线、SPI总线、I2C总线等。如果要使蓝牙设备在各种场合发挥作用,必须使蓝牙设备具备适合这些应用场合的多种接口功能。使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作为嵌入式控制器,不仅实现蓝牙物理设备的初始化、蓝牙高层协议,而且利用其接口灵活的特点,可以方便地对蓝牙电

[1] [2] [3]

篇11:嵌入式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嵌入式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论文摘要:嵌入式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了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阐述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并分析了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

信息技术的使用和纳米微电子技术的突破,正有力推动着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等领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全过程自动化产品制造、高度协同科学实验以及现代化家庭起居,为嵌入式产品造就了崭新而巨大的商机。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嵌入式系统技术也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1.嵌入式的定义及组成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根据IEEE的定义,嵌入式系统式是“控制、监视或者辅助装置、机器和设备运行的装置”。从中可以看出嵌入式系统式软件和硬件的综合体,还可以涵盖机械等附属装置。

国内一个被认同的定义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以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一个嵌入式系统装置一般都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执行装置组成,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式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核心,由硬件层、中间层、系统软件层和应用软件层组成。

2.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系统内核小。由于嵌入式系统一般应用于小型电子装置的,系统资源相对有限,所以内核较之传统的操作系统要小得多。

专用性强。嵌入式系统的个性化很强,其中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的结合非常紧密,一般要针对硬件进行系统的移植,即使在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产品中也需要根据系统硬件的变化和增减不断进行修改。同时针对部同的任务,往往需要对系统进行较大更改。

3.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应用现状

VxWorks。VxWorks是美国WindRiver公司的产品,是目前嵌入是系统领域中应用很广泛、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uC/OS-II.它是在UC/O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美国嵌入是系统专家jeanJ.Labrosse用C语言编写的,有执行效率高、占用空间小、实时性能优良和扩展性强等特点。

uCLinnx.uCLinux是一种优秀的嵌入式Linux版本。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移植性、强大的网路功能、出色的'文件系统支持、标准丰富的APL以及TCP/IP网路协议等。

4.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

嵌入式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求嵌入式系统厂商不仅要提供嵌入式软硬件系统本身,同时还需要提供强大的硬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包支持。目前,许多厂商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在主推系统的同时,将开发环境也作为重点推广。

网络互连成为必然趋势未来的嵌入式设备为了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必然要求硬件上提供各种网络硬件接口。传统的单片机对于网络支持不足,而新一代嵌入式处理器已经开始内嵌网络接口,除了支持TCP/IP协议,还有的支持IEEE1394、USB、CAN、Bluetooth或IrDA通信接口中的一种或几种,同时也需要提供相应的通信组网协议软件和物理层驱动软件。

提供友好的多媒体人机界面嵌入式设备能与用户亲密接触,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能提供非常友好的用户界面。图象界面,灵活的控制方式,使得嵌入式软件设计者要在图形界面,多媒体技术上痛下苦功。

5结束语

嵌入式技术正飞速发展,并期待着在各种行业深入渗透。我国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与传统的制造业结合,嵌入式系统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文章阐述了嵌入式系统的概念、组成、特点,分析了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创新,将会极大地推动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浅谈嵌入式系统 wenku.baidu.com/view/d50a7e791711cc7931b71619.html

2 马义德.嵌入式系统应用及前景 www.docin.com/p-93020820.html

篇12:嵌入式系统学习心得总结

嵌入式系统用在一些特定专用设备上,通常这些设备的硬件资源(如处理器、存储器等)非常有限,并且对成本很敏感,有时对实时响应要求很高等。特别是随着消费家电的智能化,嵌入式更显重要。像我们平常常见到的手机、PDA、电子字典、可视电话、VCD/DVD/MP3 Player、数字相机(DC)、数字摄像机(DV)、U-Disk、机顶盒(Set Top Box)、高清电视(HDTV)、游戏机、智能玩具、交换机、路由器、数控设备或仪表、汽车电子、家电控制系统、医疗仪器、航天航空设备等等都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

看到了嵌入式系统的范围,你也应该知道嵌入式系统工程师是做什么的,就是开发上面的那些电子产品的工程师。

关于如何学习嵌入式?

学习嵌入式,该学习什么基本的知识呢?

首先C语言,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做嵌入式软件还是硬件开发的人员,对C语言的掌握这个是必需的,特别是对于以后致力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的人,现在绝大部分都是用C语言,你说不掌握它可以吗?至于如何学习C语言,我想这些基础的知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关键要去学习,看书也好,网上找些视频看也好。很多人会问,C语言要学到怎么样,我觉得这没有标准的答案。我想至少你在明白了一些基础的概念后,就该写代码了,动手才是最重要的,当你动手了,遇到问题了,再反过来学习,反过来查查课本,那时的收获就不是你死看书能得到的。

其次,应该对操作系统有所了解,这对你对硬件和软件的理解,绝对有很大的帮助。应该把系统的管理理解一下,比如进程、线程,系统如何来分配资源的,系统如何来管理硬件的,当然,不是看书就能把这些理解透,如果不是一时能理解,没关系,多看看,结合以后的项目经验,会有更好的理解的。

还有应该学习嵌入式系统,如linux或者wince下的编程,这些对以后做应用的编程很有帮助,当然,如果做手机的话,那可以学习MTK、塞班、Android等操作系统,Android是以后发展的趋势,现在很热门,Android也是基于linux系统封装的.,所以建议先学习下linux。

还有,应该学习下单片机或者ARM或者MIPS,很多人说我没有单片机的经验,直接学ARM可以吗?我觉得那完全没有问题的,当然如果你学习过单片机,那最好不过了,以后学习ARM就更简单了。

最后如果你把以上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后,就该去阅读阅读一些优秀的代码,比如结合arm芯片手册学习去学习下UBOOT的源代码,了解下最小的系统开发,那对你整个嵌入式开发的非常有帮助的,可以的话,还可以学习下linux的源代码,当然如果你直接阅读2.6的代码,我想你会很痛苦的,可以先看看linux 代码早期的版本,比如0.12 的代码等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果你全看完了,那我想你就是一名很成功的嵌入式工程师。

至于上面说的知识如何学习呢?每个人都应该去找自己最好的方法,所谓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很多人看不进书,那就去看看视频吧。视频也应该要选择,不是随便看看,应该要有所选择,有所挑选。我也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不过我这人比较懒,我看不进书,一看书我就想睡觉,所以这几年我都是看视频过来的,现在也算学有所成,但也不敢说是高手吧。

我在网上看到,有人把自己学习嵌入式的视频总结出来,嵌入式系列实践和视频教程,大家可以看看网址我仔细看了觉得很不错,我本来也想整理下,可是奈何我自己的电脑硬盘空间才40G,没有办法,时间也是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是在帮他做广告,虽然要花钱,我觉得算不错,至少自己不用去整理和花大量的时间去找资源,当然如果网上有的下,你网速和硬盘都够的话,我建议大家自己网上下也好。想想我自己该开始学的时候,那时视频资源少之又少,我买书和买视频至少花了几千块,但是我觉得那很值,至少我现在赚回来了很多知识。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对热爱嵌入式,想致力于嵌入式开发的朋友有所帮助。送给大家一句简单而又朴素的话,坚持就是胜利,贵在坚持,也可以看看如何坚持嵌入式学习!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与开发论文

嵌入式系统相关开发个人简历

计算机应用专业嵌入式教学改革方案

嵌入式数据库 hamsterdb

嵌入式开发学习心得

嵌入式短程无线通信工程系统硬件设计

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数据接口扩展

个人嵌入式学习总结

嵌入式开发求职简历

嵌入式硬件工程师个人简历

嵌入式毕业论文: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嵌入式毕业论文: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