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共含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哈密瓜不过敏”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
摘要: 本文认为英语教学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保持其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情绪问题,注重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并以新的视觉和高度,从心理疏导、归因训练、动机内化三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 心理疏导 心理免疫 归因训练 动机内化 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占据着人的整个心理生活和实际生活,它既推动人的本能活动,又干预社会学习和创造活动,是整个人的活动的动力。在英语学习中,情绪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尤其不可忽视。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容易接受言语指导,与老师、同学交往更主动,热情更高,学习更积极。因此英语教学应该重视情绪问题,(特别是小学生)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积极情绪的培养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归因训练、动机内化这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心理疏导 小学生在学习上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及时疏导,日积月累就会构成人们常说的“情绪结”,对学习起妨碍作用。调控消极情绪,使之向积极的方面转化,是培养积极情绪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双重的作用,既能促进、增强学习的效果,也能减弱、降低学习的效果。这是因为情绪这种心理活动本身具有两极性,即积极性的增力和消极性的减力。课堂上愉快的情绪可驱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是积极增力的情绪提高了人的活动能力,尤其是对进步甚微的学生。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其核心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情绪,因为“积极的学习情绪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笔者曾协同课题组老师一起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对108名四、五年级的学生作了难度相同的对话操练,分四组进行。其中一组为控制组,只操练不予评论,其余三组中,甲组为受表扬组,每天由主试宣布受表扬儿童的名字,乙组为受训斥组,丙组为受忽视组,只让他们听其它两组的表扬和训斥。结果表明受表扬组成绩有明显提高(兴趣倍增,口语能力强),受训斥组其次,控制组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从这一实验中,我们不难看出,鼓励和表扬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德国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茅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爱动爱玩、爱唱爱跳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多采用游戏教学和活动教学等手段,让他们在又说又唱、又蹦又跳中学习,他们就必然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热情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这样我们既“把马儿牵到了河边,又可以让他们愿意喝水”。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即使取得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真诚的鼓励和表扬(尤其对:“差生”),让他们成功的信心日益增强。笔者在课堂上尽量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创设操练对话的语言情景,通过学唱英语歌,表演对话等,使学生有新异感,由高兴、喜悦到产生对外语学习的[1] [2] [3] [4] [5] [6]
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
摘要: 本文认为英语教学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保持其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情绪问题,注重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并以新的视觉和高度,从心理疏导、归因训练、动机内化三个方面来论述。关键词: 心理疏导 心理免疫 归因训练 动机内化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占据着人的整个心理生活和实际生活,它既推动人的本能活动,又干预社会学习和创造活动,是整个人的活动的动力。在英语学习中,情绪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尤其不可忽视。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容易接受言语指导,与老师、同学交往更主动,热情更高,学习更积极。因此英语教学应该重视情绪问题,(特别是小学生)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积极情绪的培养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归因训练、动机内化这三个方面来实现。一、心理疏导小学生在学习上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及时疏导,日积月累就会构成人们常说的“情绪结”,对学习起妨碍作用。调控消极情绪,使之向积极的方面转化,是培养积极情绪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双重的作用,既能促进、增强学习的效果,也能减弱、降低学习的效果。这是因为情绪这种心理活动本身具有两极性,即积极性的增力和消极性的减力。课堂上愉快的情绪可驱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是积极增力的情绪提高了人的活动能力,尤其是对进步甚微的学生。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其核心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情绪,因为“积极的学习情绪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笔者曾协同课题组老师一起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对108名四、五年级的学生作了难度相同的对话操练,分四组进行。其中一组为控制组,只操练不予评论,其余三组中,甲组为受表扬组,每天由主试宣布受表扬儿童的名字,乙组为受训斥组,丙组为受忽视组,只让他们听其它两组的表扬和训斥。结果表明受表扬组成绩有明显提高(兴趣倍增,口语能力强),受训斥组其次,控制组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从这一实验中,我们不难看出,鼓励和表扬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德国教育家茅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爱动爱玩、爱唱爱跳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多采用游戏教学和活动教学等手段,让他们在又说又唱、又蹦又跳中学习,他们就必然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热情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这样我们既“把马儿牵到了河边,又可以让他们愿意喝水”。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即使取得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真诚的鼓励和表扬(尤其对:“差生”),让他们成功的信心日益增强。笔者在课堂上尽量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创设操练对话的语言情景,通过学唱英语歌,表演对话等,使学生有新异感,由高兴、喜悦到产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从而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教唱英文歌曲 一首首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儿童英语歌曲能够磁石般地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大大培养了他们的积极情绪,激发并保持了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比如,一开始就通过唱I can say my ABC,学生很快就轻松愉快地学会26个字母;一首Happy Birthday ,会使孩子们很快体验到学英语的“成就感”而激动不已;一首Follow Me使孩子们一边唱一边做韵律操时,心情舒畅,快乐无比;教诵英文小诗或童谣 童谣和小诗短小精悍,读起来极易上口,节奏感强,既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又能培养积极情绪,扩大语言信息的输入,深受他们的喜欢。尤其是那些动作性强的小诗,是小学生学习英语极好的入门学习内容。如:One , two , how do you do ? Three , four , open the door . Five , six , pick up sticks . Seven , eight , sit up straight . Nine , ten , take out your pen .讲英语故事 讲英语故事可以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带领他们进入各种梦幻般的美好世界,从而使英语带上一种神奇的艺术色彩和魅力,使他们永远对它保持新奇感,永远被它所吸引,起到了维护积极情绪之作用。演英语短剧 在学习了一些英语故事(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之后,笔者在此基础上将它们改编成一个个小短剧让学生演(老师当导演)。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学起来兴趣盎然、轻松愉快、情绪高涨。其实演剧的过程也是学生“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而不是机械的'训练和模仿别人谈话,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语言,而且学会了怎样使用语言。(如:“拔萝卜”的故事人人知道,故事中的句型又不很难,像 “What a big turnip ! Oh, it’s too big . I can’t pull it up . Come on , my friends . Please help me . We’re coming ! One , two , three , pull ! I’m strong . Let me help you !”在操练表演过程中,笔者特别注重对一些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积极情绪的培养,多给他们机会,在语气、语调上加以适当的夸张,而且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表演故事的乐趣。这样一来他们还盼望着下节课还能有机会表演呢!)因此,我们在积极情绪的培养中,要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并保持其稳定性和持久性。笔者对本校四年级52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在问及“喜欢不喜欢英语课”时, 52位学生全都表示“喜欢”。当问他们为什么对英语学科有兴趣时,他们的回答是“英语课很有味道的”。这不难看出:积极情绪的培养给小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当然事情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培养积极情绪的同时要适时采用“心理免疫”机制进行心理疏导:当学生在学习经受挫折、失败、体验焦虑时,要启动其心理免疫机制,减少焦虑。主要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辩护”,即:(1)泛化。要求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学会自我安慰。(如:在操练句型 “What’s …plus …?”的过程中, 1-10以内的数字学生们反应很快,在课堂上表现出很高的情绪,几乎全体同学都有满足感、成功感。但当老师亮出牌上的数字在20-90以内时,仅有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在挑战自己,发言勇跃,正确率也较高。但尚有一部分学生就坐着不敢动口了。因为他们还在一个一个排数,人家已经回答完了,而他们尚未反应过来。他们感到无助,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回答这些问题。此时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安慰,并提示他们只要平时多用英语数数,熟练了你的反应也快,你也跟他们一样一定能正确回答。因此,要求学生认识到遇到困难只要能加油,并做出努力是一定能成功的。)(2)弱化。要求学生对失误和失败进行淡化,学会对自己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一次失误或失败天不会塌下来,只要我肯努力。(3)自励。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或对学习失去信心时,要求学生用英语对自己说:“Come on . I’ll be OK .(例如:笔者在 PEP B4教学中,想进一步了解学生们对对话的认读能力和四会单词、四会句子的掌握情况,每单元进行了一次书面测试,形式是:1)Read and write the numbers . 2) Read and match . 3) Read and write . 结果,有些平时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一定考得很好,体现出:一是看见单个句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因课文中图文并在);二是四会单词和句子只知道个大概,看见认识,但并非看见中文就能拼写出。这样,他们就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以为自己的英语成绩很差,长期这样的话,会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及时鼓励并指导、给予适当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带着一种积极的情绪去努力学习,希望下次能成功。)因此,教学中适时启动学生的心理免疫机制,有利于其保持较好的心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二、归因训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时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失败结果归因不当形成的。归因倾向是后天形成的,对学生那不适当的归因方式进行干预,完全可以使其转变为积极的归因倾向。这种教育干预就称之为归因训练,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归因引导。这个阶段重点在于提高自我效能,使学生学会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强,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古往今来,在任何学校、任何班级,总难免存在一部分差生,也叫作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所谓困难学生就是心理上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作为一个教师要怎样对待差生呢?有的人视差生为天生的愚笨,认为属“无可救药”,于是来个破罐子破摔,有的人则采取一味责怪的态度,好像差生的差是由于故意不学所造成的,于是对差生讥讽、挖苦;有的人则对差生冷若冰霜,认为这些学生只要不“捣乱”便心安理得;有的人同情差生,懂得应该帮助差生和其它学生一道前进,然而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办”?尚不得法。笔者采取的方法是: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人的许多态度、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形成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上作总结时,表扬优秀同学及进步大的同学,树立身边的榜样,让班上优秀同学与差生进行“一帮一”服务,随时关心他们,并给予实质上的帮助。老师要适时传授一些优秀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并说明正是他们具有这些才高人一筹。第二阶段:强化努力归因。学生获得自信和较高的自我后,应强化努力归因,即要求学生学会无论是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获得较好成绩时,教师及时反馈,强调努力因素,并要求学生坚持不懈,保持好成绩;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结果,找出失败原因,要求学生将努力因素摆在首位,然后辅之以必要的学习上的指导:如笔者对四年级学生认读能力和四会单词的拼读能力测试,事后都要进行强化归因。有些同学之所以能考试优秀成绩,归因于他/ 她平时的努力;朗读时能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并能理解其意,但有些同学可能其中哪个方面没尽心,尚不够努力,导致考试失误,老师真为你们可惜呀。那么,加油吧!老师企盼着你们成功的下次。(分别例举几个学习优者和弱者的具体学习过程,两者之间进行分析对比。)通过这样的归因训练,使学生能够学会失败时不全盘否定自己,不对未来失去信心,而是维持一定的期望水平,保持积极情绪,在实践中加大努力程度,直到获得最后成功。三、学习动机内化学习动力内化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觉性增强,好学乐学,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1.建立目标卡,促进积极情绪的培养从动机角度看,目标应该为全体学生所理解并能在短期内达到。(例如:根据我校的校情,所教班的学生届时会排着队伍来专用教室上课,这就牵涉到每位学生的路队纪律问题,教师组织得好,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自律的能力,也能增强班级集体的荣誉感,看看哪个班的路队最安静、整齐、快速。基于此种情况,本人在教室前面建立一目标栏,栏中分别设有四个班级的目标卡,内容包括:路队纪律;举手发言;对话表演;复习预习;回家作业(每天听录音情况),让学生朝着每个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努力。)心理学家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学生学习上经常得到强化,他们能保持饱满的情绪,一个接一个地完成学习任务。所谓目标卡就是用卡片将要求学生做到的项目全部列出来,学生达到卡片上的一个目标,得到一个成绩;获得五个成绩,完成一张目标卡。凡学生积累了三张目标卡,就能获得老师的奖品。(有关最受学生欢迎的卡通贴花纸,小孩子特别喜欢也特别看重这样的活动。)通过这种方法,使推动力转化为吸引力。(经过三年的实践,此法还真管用呢。)2、分层编组,按组定标,调动各层次学生的注意、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一类是有关学习积极性的,如注意、情感、情绪、意志等;另一类是有关认识过程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前者与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蜜切相关,它对认识过程及其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后者则直接涉及学习本身。笔者通过“分层编组、按组定标”这一做法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第一学期第八周的起始分层考试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将实验班42个学生分成A、B、C、D 4个层次,并按照这4个层次分成相应的4个学习竞赛小组。笔者起初采用隐性分层的做法,不宣布每组学生的姓名和层次,学生们的分层情况只有自己心中有数,并不向全班公布,目的是为了保护C、D层学生的自尊心。当时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层次状况,悄悄地采取了各种教学措施。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学生缺乏分层意识,对自己达到本层次目标或上升一个甚至几个层次的自我意识不明显,达标和递进后的激励作用不大。后来笔者征得学校的同意,改用了显性分层的做法,宣布每组学生的姓名和层次,但不打破座次,然后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向各组分别制定学习目标和目标分数,并提出素质要求:学生层次
起点分
学习目标
目标分
素质要求
A
90(E)
达到新课标要求,掌握教材内容。95―100(E)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具有初步的交际能力B
80―89(G)
基本达纲,掌握教材重点内容。85―94(G)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C
60―79(OK)
达到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75―84(OK)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能力,兼顾写。D
50―59(T)
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60―74(T)
具有基本的听、读能力,兼顾、写。大约过了十周时间之后,我发现显性分层的做法不但没有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情绪。对上升一个或几个层次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并恰当调整了相应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有成功的希望。同时通过公开表扬获得进步显性分层的做法完全符合学生好胜心理,它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注意、意识、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进一步诱发了他们的内动力。在第二学期期终考试中,实验班学生的优秀人数从原来的32人升到41人;在12个C、D层生中, 有11人跃上了A、B层。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情绪。激发兴趣是动机内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让学生亲近老师,亲近英语,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呢?笔者认为:(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人都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小学生。而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故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认知活动。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爱注入学生心田(说实在的,你对学生友好一点,他就会对你亲近,如果你对他“凶”一点,他就会用一种敌意的眼光看你),具体通过教学环节中的动作、语言、表情、姿态乃至眼神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因此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心境。我们都有体会,当认知水平较低、学有困难的学生表达辞不达意时,教师应鼓励说:“我知道你心里明白,可就是语言未能组织好。”,“你再想一想,我相信你一定会答得很好!”。学生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进一步求知的意念和力量。这种由成功的体验所产生的情感满足就会转化为他们进一步学好英语的强大动力,由此认识到“英语是有趣的”、“英语是美的”、“英语不难学”、“英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助信心。(2)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高涨的学习情绪儿童具有活动的天性, 只有尊重儿童爱玩、爱动的天性,创造轻松活泼、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积极的学习情绪。因此,笔者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设置情景进行了教学。如:教学“What’s this in English ?What colour is it ?”的句式时,我准备了苹果、香蕉、梨、桔子等水果带入课堂。学会句型后,让一位同学蒙住眼睛,让他摸一样水果后,问: “Guess ! What’s this in English ?”猜出后再问: “ What colour is it ?”做完游戏,还要请猜得对的,说得好的同学来尝一尝水果,这样轻松活泼的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在教“Where’s my toy car ?”的句式时,笔者先拿出一辆玩具汽车开上一、二分钟,故意让小汽车在课桌下面钻来钻去,然后反复询问学生: “ Where’s my toy car ?”等学生钻在课桌下面发现小汽车后,启发他们用这样的句式“Over there.”来告诉我。用玩具小汽车营造了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字母、音标时,我把字母卡片制成头饰,和学生一起做“谁是自家人,” “找朋友,”“London Bridge ”等游戏。游戏中,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和他们平等的朋友,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学生把字母按读音进行归类,将字母与相对应的音标词联系起来,进行了音标拼读训练,巩固了英语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绪。笔者就这样利用各种条件和环境,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和宽松的活动氛围,学生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情绪高涨,兴趣倍增。(3)憧憬前景,培养积极情绪。 追求成功是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和强烈的动机趋向。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前景对学生的这种诱惑、吸引作用。适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成功的典型,激发他们向往成功的愿望。(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和现在求学深造的国家:日本2人;新加坡1人;英国1人;加拿大1人。)(4)完善激励制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儿童有巨大的情感能量,只有在儿童积极、主动的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中,才能更好地学习、实践、探索。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笔者充分运用并完善了激励机制。如每次作业都分三个层次进行评价,如抄写字母时,A行哪一个字母写得好,我就在哪个字母上面画个小红圈,如果这一行八个字母都很好,就在这一行旁边画上一个小五角星,如果每一行都得到了小星,最后在优秀等第的基础上再加三个大五角星。笔者还告诉学生,八个小红圈折合一颗小星,三颗小星折合一颗大星,每个单元都举行“比一比,谁的红星多”的评比。这样个个学生都努力把字写好,相互之间还开展了竞赛,从而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另外,笔者认为“高分”能帮助学生树立一定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特别是小学阶段,如果一个学生经过努力英语取得了好成绩,他就会认为英语是他学得好的一门课程,是他喜欢的课程,并会保持兴趣,且学习情绪积极,继续努力以争取更好成绩。反之,则会丧失信心,失去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尝试了“高分”机制,课堂中我用优秀加红星为他们的口语打分,“优秀”给每一个学生以满足感,不同的星数使我掌握了学生的情况,也使学生有了努力的目标。这样,学生在激励中情绪高涨,不断成功,成功的体验不断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4、及时反馈,以保持积极情绪。及时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反馈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于不断吸收反馈信息,不断进行情绪调控,使教与学一致。小学生正处在智力大发展而情绪又不稳定的时期,一方面思维“耗散”性强,好学好问,想象无边无际;另一方面调节机能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想到什么就付诸行动(如课堂不时地会出现一些跟教学内容毫不相干的事情,或者老师的某一句风趣的话引起学生们的无边无际的想象发散等)。因此,笔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情绪的变化不断进行有效的调控,使教师、学生、教材三大基本要素及学生的学习情绪处在最佳期组合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足以得到内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反馈调控的主要目的。笔者采取的反馈方式有:评价 凡课堂活动,教师对活动的进展、完成情况及参与者的表现都进行简要、全面、中肯的评价。情况通报 凡测验考试或竞赛,教师及时小结,通报情况。赞扬 凡学生取得进步,特别是后进生取得进步,即使微不足道,教师也根据程度的高低,作业涉及的内容加入顺应性评语,随时肯定或鼓励学生。总之,情绪问题是英语学习中的大问题。通过心理疏导、归因训练、动机内化培养积极情绪,是英语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全体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将情绪培养问题提到教学的议事日程上来,以确保小学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主要参考书目:1.黄学勇,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小学各科教学》第5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2.洪智芳,《玩就是学――美国小学教育的特色》。杨浦教育学院刊(沪) ,2,51-52。3.庞士让,课堂教学艺术新论。《教育学》第8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出版4.于明(主编),影响学生主体角色形成的因素与控制。《课堂教学方法与艺术实用丛书》(6)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5.彭诗琅(主编),课堂教学论――交际性原则 。《特级教师全书》上卷 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3。6.(美)Dale Scott Ridley @ Bill Walther (主编),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课堂教学心理系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87.比尔.约翰逊(主编)《学生表现评定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18.刘显国(主编),反馈教学艺术。《中小学教师教学艺术从书》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1999.8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社会在不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就是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创造性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实施创造性教学是以创造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和基础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获取、处理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认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人的语言能力以他的思维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该从他们的思维能力入手。研究表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有两次大的快速发展,一次是六岁至八岁,另一次是九岁左右,但这两次逻辑思维的发展都有具体思维的参与和协助。而依赖于视觉、直观的简单推理能力到十一岁已相当发达,纯逻辑关系判断形式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要到十二岁以后才能发达起来。而初中生正好处在十一至十五岁之间,已具备了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正是发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最佳时期。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绝大多数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比较法、联想法、创设情境、自由会话法、看图说话法、用同一词、词组或句型说英语句子、游戏法、竞赛法等发展。
1、比较法
它是就某词或谈话要点作为求异点,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如学生学了短语in front of,由引导学生比较它与in the front of 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鉴别力,提高了思维能力。
2、联想法
一词联想,群体记忆,以已学的词汇为基础,横向联系、扩展,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之在一词联想中展开。如:学动词时就要由动词原形联想到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联想到现在分词和过去式,过去分词;在学习国家、语言名称时就要将人民、首都、货币等联系在一起,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符合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
3、创设情境,自由会话法
在学习初中第二册Lesson 21后,要求两位同学假设相互碰面,某A向某B提出某种活动的建议(说明活动的时间、地点)
A:××, are you free tomorrow?
B: I think so, why?
A: Would you like to play basketball?
B: Oh, thank you. I’d love to.
What time shall I come?
A: About half past three tomorrow afternoon, ok?
B: Ok. Where shall we meet?
A: Let’s meet outside the school gate.
B: All right. At three thirty tomorrow afternoon, outside the school gate, see you later.
A: see you later.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逐渐会从单纯的方法模仿,发展到思维模仿,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每学完一个对话除了让学生扮演外,还让学生根据所学对话和旧的知识创设情景,自编一个新对话,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4、看图说话法
它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初中第二册Lesson 35课文中的图让学生看,根据所学问答的知识编一段对话。
A: Excuse me, Where is No 16 Middle School ?
B: Sorry, I don’t know. Ask him, he may know.
A: Excuse me, Where is No 16 Middle School ?
C: It’s over there. Walk along the road, and 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right. Then take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left. It’s about 15 kilometres away. You had better take a bus.
A: Which number do I need, please.
C: I think you need a number 12.
A: Thank a lot.
C: Not at all.
5、用同一词、词组或句型说英语句子
就是从某一词、词组或句型为求异点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如:on duty Who’s on duty today? I’m /she’s on duty
Are you /Is Li Lei/Aren’t you on duty today?
I’m not on duty and you’re on duty today.
又如用It’s time to do sth说出如下句子:
It’s time to
swim
go home
have a rest
go shopping
have a cap of ten
经过实践与探索,学生在课堂上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还有游戏法、竞赛法。做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深受同学的.欢迎。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学生消除了紧张,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发展创造思维。通过竞赛,迅速联想来训练学生快速的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不能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教师要结合学科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方式训练,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大胆得出有独创性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探索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有独创性、发散性、广阔性、变通性品质得到有效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能创造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社会在不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就是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创造性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实施创造性教学是以创造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论、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和基础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获取、处理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认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人的语言能力以他的思维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该从他们的思维能力入手。研究表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有两次大的快速发展,一次是六岁至八岁,另一次是九岁左右,但这两次逻辑思维的发展都有具体思维的参与和协助。而依赖于视觉、直观的简单推理能力到十一岁已相当发达,纯逻辑关系判断形式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要到十二岁以后才能发达起来。而初中生正好处在十一至十五岁之间,已具备了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正是发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最佳时期。
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绝大多数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比较法、联想法、创设情境、自由会话法、看图说话法、用同一词、词组或句型说英语句子、游戏法、竞赛法等发展。
1、比较法
它是就某词或谈话要点作为求异点,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如学生学了短语in front of,由引导学生比较它与in the front of 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鉴别力,提高了思维能力。
2、联想法
一词联想,群体记忆,以已学的词汇为基础,横向联系、扩展,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之在一词联想中展开。如:学动词时就要由动词原形联想到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联想到现在分词和过去式,过去分词;在学习国家、语言名称时就要将人民、首都、货币等联系在一起,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符合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
3、创设情境,自由会话法
在学习初中第二册Lesson 21后,要求两位同学假设相互碰面,某A向某B提出某种活动的建议(说明活动的时间、地点)
A:××, are you free tomorrow?
B: I think so, why?
A: Would you like to play basketball?
B: Oh, thank you. I’d love to.
What time shall I come?
A: About half past three tomorrow afternoon, ok?
[1] [2] [3]
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一大热点和难点.创新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得到发展.如何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 教师必须结合英语学科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科学方法.
作 者:蒋虹 作者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4 刊 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G642.5 关键词:创新思维 英语教学 激发潜能浅议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良好的语感,是在一定语言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达到其掌握语言的目的,以突出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和素质化.
作 者:张艳红 李娜 作者单位:张艳红(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40)李娜(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系,哈尔滨150088)
刊 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6(12) 分类号:H319.4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语感 培养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思维去掌握语言的本质, 从而增强语感.不善于运用思维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语法概念、理解教材内容、解答各种习题、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作 者:孙晶波 作者单位:四平市商业学校 吉林 四平136000 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年,卷(期): “”(9)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实施创造性教学是以创造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和基础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浅谈了一些体会.
作 者:周存娟 作者单位:单县高韦庄中学,山东,单县,274320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9)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造性思维 比较法 联想法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小学英语课的开设是适应形势和科技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的 举措。根据小学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要改变教的方式。学生要改变学的方式。而学生学的方式则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学习英语要在听、说、演、练、画、游、唱等活动中进行。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样化。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成就一件大事,往往只有在团队合作下才可能完成。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引导学生与同学合作,与老师合作。合作学习包含了合作、竞争和个人自学三种学习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心里健康、社交能力等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造开放学习的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的机会,促进他们积极学习的动机、学习态度和语言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合作学习是视教学互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合作学习不仅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扩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也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应当好“导演”,学生要当好“演员”;合作学习同样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主体形式,力求实现集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同时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
二、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1、合作学习单词
在一个50多人的班里,教师检查每个学生对所学单词的掌握情况要花很多时间,效果也不一定很好。教师可以先检查部分学生的发音,然后组织四人小组学习单词,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住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互相纠正发音,最后组织比赛。这样做能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并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合作练习对话。
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一般要求他们分角色表演。这时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自告奋勇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为了成功他们乐挑重担,而英语成绩差的学生也于表演,美中不足的是英语能力较弱,但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他们也不甘示弱,努力学习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3、合作听写单词
学生在学习单词时需要做大量的单词听写练习,而且这种练习多数在课内进行。每次听写单词时总会出现一小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允许他们课后有重新听写的机会,由学习小组内成绩优秀的组员帮他们听写,如果复习重新听写得满分,教师仍然要表扬他们,因为他们经过努力进步了。
4、合作玩游戏。
游戏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了使教学气氛活跃起来,教师组织游戏时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对抗赛,比赛时要记分,以决胜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对精神,对他们发展与人的交往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把握好小组学习的度。小组应用在重点、难点上,要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上。合作在数量上不应过多、时间不宜过长。其次,教师应注意点拨和年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局外人,不能当旁观者,而应是学生合作的草原者,学生有问题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另外合作学习不能代替个体独立思考。小跑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是:个体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也就是说,针对新 的知识、新的信息,学习者应先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中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才能得到发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各人归纳小结并汇报。最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评价。总之做到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也进行合作 学习,让他们尝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甜头。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小学英语课的开设是适应形势和科技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的 举措。根据小学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要改变教的方式。学生要改变学的方式。而学生学的方式则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学习英语要在听、说、演、练、画、游、唱等活动中进行。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样化。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成就一件大事,往往只有在团队合作下才可能完成。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引导学生与同学合作,与老师合作。合作学习包含了合作、竞争和个人自学三种学习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心里健康、社交能力等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造开放学习的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的机会,促进他们积极学习的动机、学习态度和语言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合作学习是视教学互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合作学习不仅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扩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也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应当好“导演”,学生要当好“演员”;合作学习同样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主体形式,力求实现集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同时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
二、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1、合作学习单词
在一个50多人的班里,教师检查每个学生对所学单词的掌握情况要花很多时间,效果也不一定很好。教师可以先检查部分学生的发音,然后组织四人小组学习单词,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住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互相纠正发音,最后组织比赛。这样做能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并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合作练习对话。
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一般要求他们分角色表演。这时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自告奋勇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为了成功他们乐挑重担,而英语成绩差的学生也于表演,美中不足的是英语能力较弱,但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他们也不甘示弱,努力学习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3、合作听写单词
学生在学习单词时需要做大量的单词听写练习,而且这种练习多数在课内进行。每次听写单词时总会出现一小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允许他们课后有重新听写的机会,由学习小组内成绩优秀的组员帮他们听写,如果复习重新听写得满分,教师仍然要表扬他们,因为他们经过努力进步了。
[1] [2]
众所周知,小学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的关键阶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给学生们一定的英语单词以及简单的英语句式,还应当培养学生们的英语语言感知能力,即语感,从而培养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锻炼学生们一定的英语交流表达能力。然而,在小学英语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忽略了学生语感的培养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英语语感不够强烈,对英语表达的正确与否没明确的概念,进一步影响了学生们的英语水平的提升。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呢?首先,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英语语感教学,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进行英语语感教学;其次,教师应当将英语语感教学融入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并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感知能力;再者,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增进师生之间的英语互动交流,从而引导学生们在运用英语进行语言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出自身的英语语感。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英语教学经验,从各个角度谈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策略。
一、锻炼学生们的英语思维,促进良好英语语感的形成
英语思维培养英语语感的基础,也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换言之,有效的英语学习离不开英语思维,而英语思维又能促进英语语感的培养。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首要任务就是锻炼并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从而养成良好的英语表达习惯,为英语语感的培养打下基础。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使用英语进行表达与翻译,逐步降低学生们对母语产生的依赖感。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3《at the zoo》这个单元时,笔者便引导学生们用英语进行了场景模拟。首先,笔者先带领学生们朗读教材中的英语对话,并用英语对对话进行翻译,待学生们对这一组对话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笔者随机选取两位学生上台来模拟在动物园的场景,并要求学生们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显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英语表达机会有所增加,同时,学生们在进行场景模拟的过程中,自身的英语思维也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长此以往,学生们的英语语感自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鼓励学生勤于表达交流,促进学生们英语语感的培养
交流表达是提升学生们英语语感的关键所在,所谓熟能生巧,学生们多利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培养起自身的英语语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却怯于用英语表达交流,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英语的熟练度不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们开口用英语表达,并避免养成因害怕说错而不敢说的习惯。此外,教师在英语教学课堂之中应多给予学生们英语表达的机会,并在学生用英语表达时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增长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 《how tall are you》时,笔者便用英语提问进行新课导入。首先,笔者问学生们:“Do you know how tall you are?Who is taller than you?”学生们一开始并不适应于用英语进行交流,于是笔者便鼓励学生们:“Don't be shy,just say it.”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便开始尝试着用英语与我交流,虽然学生们的`英语表述中有些语法错误,但是笔者仍然给予了学生们极大的肯定,并及时对学生们的英语表达错误进行纠正指导。显然,在这个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营造了浓烈的英语交流氛围,同时给予了学生们更多自主表达交流的机会,因此,长期在这样英语交流表达的锻炼之中,学生们的英语语感自然会逐渐得以加强。
三、合理结合英语音形教学,培养学生们正确的英语语感
所谓音形教学就是指教师对英语单词的字母组合以及发音规律进行指导教学。音形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英语拼读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并提高学生们的英语表达信心。同时,正确的英语单词拼读也能够促进学生们英语语感的培养,避免汉语式英语发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例如,笔者在教学学生们学习英语新单词时,会特别注意t、b、d、g、k、p等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同时还会教学生们在连读时一些单词的发音规则,如,old doctor这两个单词在连读时则要省略一个d的发音,并且,在教学完学生这些相应的音形规律之后,笔者还会让学生们及时对这些英语发音进行练习。此外,笔者还会严格要求学生们不能用汉语标注英语的发音,避免学生们在初学英语时养成汉语式发音的坏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们便可掌握英语单词的音形规律,同时养成良好的英语发音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英语语言感知能力。
四、结语
总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们的英语语感培养至关重要。英语语感是英语交流表达的基础,也是英语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们更多的交流表达机会,并鼓励学生们勇于用英语进行表达,长此以往,学生们的英语语言感知能力DD语感自然能够得以培养与提升。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浙江乐清●谷聪玲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能体现一个人的积极进步,当然这种能力是逐渐从小培养起来的,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所以,小学英语教学对小学生英语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建立在良好的氛围之上,并且要注意创设语言情境,拓展思维品质,还要通过不同方法训练这种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英语教;创新思维能力
上个世纪80 年代开始,英语教学已经从传统的教育方式转变为实际应用中的听、说、读、写。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改变,但是很多英语教师却沿着这条路线一直走,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口语交际上,却丝毫没有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是由于有了思维,句子才可以组成,语言才能够满足人们的交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这种创新思维能力放在其他学科上,比如数学、物理等逻辑思维性较强的学科。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也是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一、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不久前有一个抽样调查,对几所小学的五个年级进行了调查,分别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 大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采用机械记忆法
当向不同年级的同学问道“How areyou?”时,学生的回答令提问者感到吃惊。其中67 人中的60 人回答的是“I am fine,thank you”,仅有1 个人回答的是“I am justso so”,其他人都是根据自己所想的回答,答案全部是错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都是依据课本中的语言来回答,课本中有的就知道,没有的就不知道,几乎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在实际中与他人进行交流。
2. 学生不会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是一份记录着对71 名学生进行的关于是否课上喜欢提问的图表。
由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养成上课爱提问的习惯,这也直接说明了小学英语教学上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很有欠缺的。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问到“Any questions?”,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No, teacher.”。对于教师来说这可能是个很不错的答案,但是如果教师不采取一定措施,这也是一个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答案。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都会害怕出错被老师或同学笑话,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创造出一种师生平等、课堂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让每位学生消除恐惧感,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nose、head 时,教师可以融入课堂,边教学,边示范,摸摸学生的鼻子,摸摸学生的头,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和蔼,并且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感。另外,学生难免会出错,这时教师不要急着肯定学生,而要微笑着亲切地说:“Please thinkit over.”只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勇敢地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无论对错,教师都要肯定学生,并予以表扬。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不宜对他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应适量地给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为他们提供大量有趣的材料,让他们能够充满兴趣的学习。如将英语单词混入学生们熟悉的儿歌中进行教学,或者将一些好的句子放入故事中,会让学生更容易记忆。再如进行角色的演出,将课本中的.短篇文章进行改编,让学生也过把当个小演员的瘾。在活动中,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如在教“May I …”这个句型时,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个活动:教师先把学生的pencil、eraser、copybook 等收起来,接着由学生来发问,利用上“May I…”这个句型,然后向老师发问来要回自己的东西。这样,学生们跃跃欲试地争着发问,既练习了句型,又活跃了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唤起独创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
3. 在语言实践的情境中创新
儿童都善于模仿,一个人的语言都是从儿时的模仿中习得的。学生在模仿语言时充满兴趣,并且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在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情境时,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把课本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如联系“Is this book yours?”这个句型时,教师可以拿着学生的课本给别的学生,让别的学生进行提问,让失主主动地去寻找自己的东西。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画来创造情境。如在多媒体上打出一张图片或者在教室里拿出一张预备好的图片,图上面有两个人在谈话,一个人拿着笔,一个人拿着书,让学生自己去发挥,两人或三人一组进行自主设计,给学生一段时间准备,然后让各组进行对话,利用上“Is thisbook yours?”这个句型,通过这样反复练习,会让学生更容易记忆。
4. 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创新
教学的出发点就是发展,这就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有所进步。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取长补短,相互沟通,共同进步。如在练习“How old is…”或者“Who is …”句型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相互发问,相互学习,你一言我一语,都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等,或者展开小组竞赛,以“I can…”句型为例,让每组各自造句(“I can dance 、Ican sing…”等),看哪组造的句子最多。通过这种小组学习,给那些爱动爱闹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发挥他们热情的良好的平台,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起来,教师也不会再因为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怒斥学生,消除了课堂的无味,并且也使学生拓展了思维,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结语
儿童需要在自主活动中成长发展,教师是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应该主动开拓进取,不断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对于英语教学,教师不单单只对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提高重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以后能够发展得更好,能多为社会作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春洞,张思中。教学法与交际法之差异(上、下)[J].中小学外语教学法,(2)。
[2]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二小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书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活书本,变得更聪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索,并且学好英语。
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在教nose,ears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轻轻地捏捏学生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另外,教师要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有时学生说错了,教师不直接说No,而是微笑着对他(她)说:“Please think it over.”。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都要予以表扬。
二、在想象中创新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教Apples are sweet. Grapes are sour.就尽可能利用形体语言来演示。吃一口苹果表示很高心的样子,吃一口葡萄捂着脸表示很酸的样子。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老师讲的意思。接着可以再要求学生说出有哪些水果是甜的,哪些是酸的`。
在练习Do you like……? Yes,I do.(No,I don't.)句型时,教师可以画一个动物园,里面有各种动物。让学生们想象他们在手拉手参观动物园,两人一问一答:Do you like the little panda? Yes,I do. Do you like the big bear? No, I don't.……或者让一学生充当小记者,去采访其他同学都喜欢什么。这时小孩子们都非常高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要做小记者,去了解其他同学的喜好。
教师还应多角度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学习动物名称时,可以先将小动物的声音录制下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样子来学。例如,cat,cat,喵喵喵;dog,dog,汪汪汪,……这样,学生就会很有兴致,有的装成猴子,有的扮成小狗,……。再难的词在学生口中变得流利起来,枯燥的单词很快被学生记住。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谈小学英语教学起始阶段兴趣的培养
摘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们注重学科本身,从学得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滋长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Abstracts:If we want to cultive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 interests,we must not linger on the game-playing activities.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class English learning can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s as well as spur their origual capacity.
关键词:兴趣,现状,任务型
从我9月跨上小学英语讲台,英语像一股清风席卷整个校园。学英语的见了我“G ood moring”;没学的老远跑过来,只为说一句“英语老师好”。随着时轮的转动,抑或是我对他们的麻木,或是他们对我的麻木。师生间撞上了,生硬地打个招呼。要不是平时强调必须用英语招呼恐怕现在用英语的更少了。这样的转变让我无法安宁。回顾近期面临的教学困境,努力思考,寻找原因,作出对策同大家共榷:
一、 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崭新学科对新鲜事物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树立自信,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爱因斯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英语以其陌生的面孔,异样地走进学生当中,他带给学生全身的好奇感。学生为自己吐出的每词,每句而兴奋,激动。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这在三年级开始教育中我们都强烈地体会到。
PEP教材以其丰富的色彩,富于变化的节奏,悦耳的美式音吸引学生,说说唱唱玩玩中通过角色表演,游戏活动等形式习得大量言语。而教师因初次接触教材,对大纲认识的浅薄,教学上不能很好把握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闹着玩”。初次接触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灵活性,意图不能领悟到位。他们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设计各种活动丰富课堂。如:动手做贺卡。教师往往在还没讲完步骤,学生早自愉自乐地通过自己对图示的理解动手又动口。课堂成了一典型的美术小制作。组织上存在的缺陷外,这样的动手是否值得要用大部分宝贵的课堂时间来完成?
2、“光练嘴皮子,不看书”。为了提高口语,教师化了大量时间精心设计课堂内容,讲干喉咙,耗完学生精力,铃声一响,大伙齐松了一口气,教师这才记得需打开课本问学生:今天你学到了什么?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从他们捧着课本迷惑的眼神,委屈的神情中不难得出:我刚才明明会讲得,怎忘了?书上哪有?我怎不认识他呀?教学目标有听说认读,但大多数教师都没注意认读目标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放任这种现象持续?作为学习的载体我们还可以熟视无睹吗?
3、“动中乱”。教师不遗余力的采用各种组织方法来吸引学生兴趣。课堂游戏采取自由结对就是其中一例。于是我们常可以看到有几个围在一起,有好几个单干的走来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的,甚是热闹。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流于形式”频频在课堂上出现。
除此之外,还有若干现象。若不是学期回头评价,我们很难发现和掌握学生学得的状况。现状表明:这样的循环教学很糟。很不扎实。起初师生还是感觉轻松,随教学内容深入,就出现大量难题。著名教育家曾说过,学好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能读懂课本。针对如此情形,我们在学生入门时必须落实好这几点。
1、让学生了解现代语言的重要性。明了学习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引入课中教师要尽量丰富生动讲一些有趣味性的故事来说明英语的重要性。
2、注重学生在开始阶段对基本发音,书写,朗读等习惯的培养。不求速度,但求精,准。
3、给予学生明确的期望值,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学习是件愉快的事,也是件需要不断付出劳动的工程。要相信学生,肯定他们是一定能不断成功的。
教学,开头容易,过程难。经过引入我们发现:原有的最初的学习高温已急剧下降。原始的兴趣随着学生对他的熟悉渐渐地不复存在。我们体会到:语言知识本身具有的魅力,才是学生持久学习的驱动力,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绝的能源。
二、 持久兴趣
1、 进入了四年级,由于三年级认读不抓实,课堂出现可各种时尚病:
1)“喧宾夺主”。教师尽量用简易语言组织课堂时,学生却听得悬乎,有自个儿画画的,有低头写东西的,有做小动作的等等。教师迫不得已,改成演“独角戏”。
2) 有问“逼”答。教师在教学深入过程中,发现抓实知识的重要性。为了改变教学现状,从现在抓起。于是课堂上出现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站起来,穷问不舍,最终还是自己“摊牌”。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设计的太玄,教学过程没能让学生可以拾级而上。
3)问而“避”答。为培养学生质疑,教师很难把握得了“度”。学生举手追问,教师穷于应付,留个台阶给自己:大家自个找答案,看谁厉害。结果是学生无所适从。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不透,依赖现代教具,却只能“顺流而下”。
4)“照本死用”。课本知识还没掌握,我们还怎样拓展?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抓课本语言时,练了又练,教学辅助手段少之有少。“教具少,做教具繁”成了我们的理由。在调查中笔者发现51、6%学生说,从没见过老师在黑板上画过简笔画;67、2%学生说,老师在课堂上常见的只是几张卡片和一台录音机。45%学生反映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提供实物和设置情景。我们的学生在沉闷贫乏的气氛中,学得如何?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笔者又对本校来自乡村学校的学生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原同班学生中只有7、6%达到优秀,64、5%为中等,27、9%为差生。抽取部分学生谈话了解:我觉得英语课好玩,但不喜欢,太难懂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乡村小学因师资不足,采用一周三节集中授课,接触频率少,安排不合理,学习没及时巩固。知识没能螺旋上升,直接导致教学的畸形。
2、 思考与对策
1) 立足课堂,向课堂要实效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更多地是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兴趣。学科分配的时间都较紧。我们教师只能向课堂主战场取成效。采用“目标性”的任务型课堂教学,便是我正努力摸索,改变现状的教学模式。教学的“任务”,就是做做事,它以意义为中心,重视如何沟通信息,着重解决某一交际问题,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它贴近生活经历,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欲望。任务的执行注意任务完成,即在交际中解决问题。他的结果是评价任务成败的标志。有了明确的师生角色,任务目标,必要的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创设的任务执行环境等组成的部分就能进行有意义,自由的练说性目标。现四年级课本游个话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为主体,其他活动辅助的教学形式。如:为巩固校园的各个建筑单词,我带部分学生参观邻校,在询问描述中掌握各种建筑,而有时我只着眼于把任务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如学农场中的蔬菜,动物的课文,我在近课尾安排让学生添物并交流“If Ihave a farm, I’m going to have ”。除此之外,有学生爱好调查表,服装设计表,展示会,购物节等。无论是个人独立操作,小组合作,个人研究或集体讨论等。我先分层让学生掌握所用语言,所需道具,慎择任务主题,尽量贴近实际生活社会。布置具体要求安排好活动形式,随时提供援助,总结全面评价他们的成绩,在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形中调动学生的言语资料库。在实践中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尽的学习后继力。
2) 分层教学,减缩差距。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对待优中差生。
A、 分组编排,因材施教
教师通过几句最基本的交际语言,观察个人口语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组,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
B、同一情景,各说其能。设计情景考虑每人差异,使他们都能言其所能言,言其所爱言。如:买东西,卖东西。同学可以组合商量买卖方。
C、各种评价要求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接受自然有多有少,放置不同要求。如:期末来临时,为鼓励学生查漏补缺,主动复习以此作为总结性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规定美意单元的内容,得分80分以上,将得 。起初学生兴致很高,两堂课下来,发现相当部分的中差生开始闲逛,而优生争相读出的.分化局面。“不会读,没人帮“是事实。因此我及时调整要求,列出部分学生名单,降低要求成绩70分以上即可。而好的同学帮助差生有效果,就可奖小贴画纸。这么一来,好的学生更起劲,差的学生也来劲了。“跳一跳摘到”的效果出来了。教学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通过他们体现知识。
3)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完成英语教学和培养兴趣的根本保证。情感是打动人的心灵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是人行为的内在力,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师生间接触,看法,需要无不包含情感因素。没有师爱生,生尊师,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顺利进入角色。而乡村学生回答:我不喜欢英语,太难了,可我喜欢见到英语教师,她让我快乐,这不正说明师生关系的可利用性。无论是对语音的兴趣还是对教育者的喜爱。我们没有理有错过任何一个有潜力可挖的机会。教师爱学生,从自己的人格影响和发展学生,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尽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 英语课堂的延伸,拓宽
5) 乡村小学原先教学的过于集中,接触频率少等带来的种种弊端,要求我们增加学生与英语的接触频率。为此我们征求校领导同意,争取一周一自修。在教师援助,学生互助互帮下学习的机会就多了。同时我们布置作业,采取同桌学制,同班友谊制,同村学习制来延伸言语实践。具体方法:
收集摘抄身边英语。在改革步伐矫健的今天,各类商标广告词随处可见。让学生“回回头”收集这些英语,学生乐此不疲。如:银行时,“CHINA BANK”“CCTV”“SARS”等这些作业不仅使他们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意识。
编辑主题板报。让学生寻觅,留心,在收集抄写中,学生无意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在争相阅读中重显知识。延伸内容。
3)、定时抽取典型活动,提前布置任务,学生在课间,课外的自觉准备,营造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氛围,带动周围人,激活他们兴趣,在提高他们表达能力同时,也不放过肯定他们为此努力的结果。
综上所述,出现教学危险信号,我们不能任其发展。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回头看,找症结。只有在把握准理论下,不断学习新标准,摸索教法学法,用理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感悟真理,真正地为学生培养英语持久兴趣。相信在不断克服探究实践后我们一定能为成绩而兴奋。
参考文献:
1、 张之建主编 中小学教学小百科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 [2] 下一页
2、 王增昌主编 外国教育教学改革全书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3、 刘显国主编 中小学教研手册 成都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4、 寒天主编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全书 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1
上一页 [1] [2]
谈小学英语教学起始阶段兴趣的培养
摘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们注重学科本身,从学得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滋长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Abstracts:If we want to cultive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 interests,we must not linger on the game-playing activities.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class English learning can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s as well as spur their origual capacity.
关键词:兴趣,现状,任务型
从我99年9月跨上小学英语讲台,英语像一股清风席卷整个校园。学英语的见了我“G ood moring”;没学的老远跑过来,只为说一句“英语老师好”。随着时轮的转动,抑或是我对他们的麻木,或是他们对我的麻木。师生间撞上了,生硬地打个招呼。要不是平时强调必须用英语招呼恐怕现在用英语的更少了。这样的转变让我无法安宁。回顾近期面临的.教学困境,努力思考,寻找原因,作出对策同大家共榷:
一、 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崭新学科对新鲜事物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树立自信,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爱因斯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英语以其陌生的面孔,异样地走进学生当中,他带给学生全身的好奇感。学生为自己吐出的每词,每句而兴奋,激动。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这在三年级开始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我们都强烈地体会到。
PEP教材以其丰富的色彩,富于变化的节奏,悦耳的美式音吸引学生,说说唱唱玩玩中通过角色表演,游戏活动等形式习得大量言语。而教师因初次接触教材,对大纲认识的浅薄,教学上不能很好把握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闹着玩”。初次接触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灵活性,意图不能领悟到位。他们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设计各种活动丰富课堂。如:动手做贺卡。教师往往在还没讲完步骤,学生早自愉自乐地通过自己对图示的理解动手又动口。课堂成了一典型的美术小制作。组织上存在的缺陷外,这样的动手是否值得要用大部分宝贵的课堂时间来完成?
2、“光练嘴皮子,不看书”。为了提高口语,教师化了大量时间精心设计课堂内容,讲干喉咙,耗完学生精力,铃声一响,大伙齐松了一口气,教师这才记得需打开课本问学生:今天你学到了什么?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从他们捧着课本迷惑的眼神,委屈的神情中不难得出:我刚才明明会讲得,怎忘了?书上哪有?我怎不认识他呀?教学目标有听说认读,但大多数教师都没注意认读目标的重要性。我们可以
[1] [2] [3] [4] [5]
摘要:外语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要取得优异成绩,除了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还更多地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因此,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在此同时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进而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关键词:动机 兴趣 信心 意志 培养
“非智力”因素,它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人的记忆、思维、想象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的支撑下进行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好,智力因素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智力与学习效果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其高效作用。”所以要想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就要培养非智力。
一、激发动机, 培养兴趣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疑问难, 以疑促思,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设疑能激发学习兴趣, 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进而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中, 应通过设置问题, 以疑促思, 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乐趣, 进而提高思维能力。但教师一定要注意, 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 提问时要层层推进, 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步步深入, 使问答之间充满妙趣。
2. 建立语言信息库, 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内驱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谓信息差, 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掌握信息方面所存在的差距。缺乏信息差距, 交际双方就会失去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并达到信息平衡需要的动力, 就会失去交际的意义。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学生仅仅是进行机械的语言操练和模仿就不存在信息差, 而且时间一久, 就会使学生感到外语学习单调呆板,从而失去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力。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为学生提供建立在信息差基础上的言语交际活动,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表现出相当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生动性, 使他们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活动中, 通过缩小或填补信息差, 不断学到新知识, 提高语言技能, 不断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3. 创设竞争情境, 形成竞争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就动机的驱使下, 学生总是努力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想得到最优秀的成绩和荣誉, 并赢得别人的赞扬和喜欢。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胜心和表现欲, 有意识地在同学之间创造竞争气氛, 让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热情, 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此, 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小组讨论, 然后各小组轮流发言, 分组比赛以及默写单词比赛、演讲竞赛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效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鼓励学生在课内认真学习,课外补充完善所学知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 教师可组织适当的竞赛、课外阅读、英语角、英语板报等活动形式。 这样既练习巩固了课内所学知识,发展了运用能力,又能有效地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的成功。
二、教会学法, 培养习惯
1. 教给学生如何预习和听课教师在讲新课前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材料, 并在预习课文、生词和语法等项目时, 将疑难问题记下, 以便在听课时能突出重点, 有的放矢,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能力中学阶段是一个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的年龄段,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兴趣,这种兴趣像催化剂一样促使他们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教师若能长期坚持下去, 必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勤于思考, 爱动脑筋的习惯, 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他不但要讲清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还要使学生理解英语知识。同时教师又是演员,他要不断积极创设条件和环境,使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产生想用英语去思维、表达的愿望和乐趣。在听课时, 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 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调动一切感觉器官进行活动, 养成眼、耳、口、手一起动的良好习惯,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大胆发言, 敢于质疑。质疑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可有助于学生挖掘潜能, 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
2. 教给学生如何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 而且还要通过大量反复的实践练习,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 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3. 教给学生如何复习和记忆遗忘是正常人的正常生理现象, 要战胜遗忘就必须及时复习, 反复强化, 加强记忆。科学的复习方法既巩固了知识, 又增加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材料尚未出现大规模遗忘之前及时进行复习。复习时最好能按照遗忘曲线图来安排识记的时间间隔, 还可采用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有效的重复是提高记忆效果关键, 但重复要适度, 复习时注意多样化, 不断改变复习的方式、方法, 以使大脑不感到疲劳。为了提高记忆效率, 教师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超时学习, 即在学习达到刚好就能背诵时附加学习。实验证明, 超时学习量比刚能达到背诵的学习量增加50%为宜。所以, 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能背诵外语材料之后再加上一些时间的学习, 就能使学到的内容得到长期保持。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教会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分类记忆法、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记忆法以及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相结合的记忆法等。
4. 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 勤于读写的习惯。 2.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 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的习惯。 4.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掌握科学的方法,学生就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采撷到美丽的浪花,在学习中得心应手。 所谓方法,实质上应指: 1. 记忆方法。 如记单词时可采用分散记忆或循环记忆等。 2. 思维方法。 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等思维形式。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对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并形成动力定型,是更具包容性的学习方法。因此广义的学习方法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所谓教育, 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 是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 不仅能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促进外语各项能力的发展, 还有利于我们提高学生的素质。然而, 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 而在于教师的投入, 严格的训练。教师应通过表扬好的行为, 批评和纠正不良的行为等方式, 不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树立信心, 培养意志
1. 为学生创造各种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成功感是外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实践证明, 学生进取的动力和自信心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不断成功和才华的充分展现以及自身价值得到承认。因此, 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 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 使学生能以愉快、无拘束的情绪去钻研学习。上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程度设计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另外, 还可布置一些英译汉、汉译英、编写小对话、总结课文大意等作业, 让他们在课后或者独立完成, 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完成。由于学生是有备听课, 课堂上做这些练习就不会紧张, 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 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恢复学习外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引导学生对学习失败进行正确归因, 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学生对待自己学习成绩成功或失败往往有两种归因倾向, 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属于内部归因倾向的学生, 成就动机强, 往往认为自己外语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身努力程度不够, 是由自身的内部因素造成的, 所以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勤奋刻苦, 不断进取;而属于外部归因倾向的学生却往往将学习成绩差归因于外语学习太难或其他外部因素, 总是强调客观原因, 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所以学习中懒散怠惰, 不思进取。因此,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失败, 发展积极的归因倾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中所犯错误要客观评价, 鼓励学生只要勤奋刻苦, 就能取得好成绩, 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失败原因, 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3. 因人而异,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学生之间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个别差异, 教师应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一般来说, 对那些学习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的学生, 主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增强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克服一知半解、半途而废的缺点;对意志软弱、易受暗示和固执的学生, 应加强自觉性、目的性和原则性的教育;对好动、缺乏自制力的学生, 要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对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学生, 要从精神上鼓励他们, 增强信心, 加强肯定学习效率的暗示。只有这样, 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优秀的心理品质,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2.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 .
3.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4. 《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期
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江西 宁都 谢雪玲
当前,素质教育已在全国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实践和推广阶段。《新课程标准》凸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这个理念。在具体教学中怎么贯彻这个理念?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英语教学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潜能,健全学生独立的个性,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灵活自如地掌握知识。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开创新局面呢?下面是笔者的探索与思考。
一、创设融洽环境,点燃创新火花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注重在课堂上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关爱他们、赏识他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相信他们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可以挖掘,这样才能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不害怕犯错误,敢于求新,他们的创新火花才能被激发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真正的师生平等,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特别要鼓励那些具有差异性、可发展的学生,并培养他们积极地发展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各种课堂游戏和情景表演中,与学生同欢乐、共学习,使自己成为课堂学习中的平等一员。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和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当学生说错了,教师不能直接说“No”,而是微笑着对他(她) 说:“Please think it over.”“Try again.”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无论对或错,教师都要予以肯定和表扬。
二、放飞学生心灵,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以解决学习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前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新观点、新想法、新方法等的心理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改变以前单一的填鸭式做法,突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以发散思维为突破口,激励学生的求知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上新课前我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班上许多学生的家长吸烟,问题相当严重。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题:What can youdo to persuade your family members to give upsmoking?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中各抒己见,互相交流。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发状态,做到了语言的活学活用,从而达到了外语教学的交流目的。同时,若能长期坚持下去,可促进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信心以及探索创新精神的'建立和养成,特别是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及创新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
三、增添教材内容,实践创新思维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最直接的桥梁。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主动创新能力时也可添入其他元素,使教学脱离单一传授知识的状况。增添教学内容就是从课文的情景中迁移到新的情境,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课文中跳出来。教师应让静态的课本动起来,使枯燥的知识传授与生动的活动、具体形象等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Saving the earth”后,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的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如此,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节英语课的创新就体现出来了。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节奏紧凑多变,效果明显,学生往往到下课时还意犹未尽。这样,学生的整个身心都被吸引,就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改变评价观念,发展创新个性
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和表扬、体验成功喜悦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知欲,也将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产生。在评价中,教师要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的心理需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教学注重教学评价中要多用赏识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给予更多的正确、客观、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信心,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学习的快乐的情感体验。例如对优秀的学生,应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应给予激励的评价,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五、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创新活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打开教室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日常生活场景融入英语课堂。比如学生可以在假期与同学自编、自导、自演喜欢的短剧,再进行汇报表演,也可以针对当今的热门话题进行即兴辩论。除此之外,还可开展社会调查、续写故事、演讲比赛等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创新充满活力。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善于探索、积极引导、巧妙开窍,创新就在课堂上,就在书本中,就在大脑里。
(宁都县第三中学)
★ 小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