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陈小婷大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共含18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陈小婷大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1: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论文

摘要:本文在阐述语言和文化之间关联的基础上,介绍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策略及方法,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原则;策略;方法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依据、原则、策略及方法

(一)文化导入的依据

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靠语言传承和传播。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导入和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掌握跨文化交际策略,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二)文化导入的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相互尊重是基础。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它们各自代表了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以比较客观的、无偏见的态度来审视异族文化,以平和的心态去吸收异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

2求同存异是关键。“存异”相对“求同”来说不太好把握,对待与我们本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我们需仔细认知,提高鉴别能力。比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而在西方文化中更加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性。又如,“龙”在我国文化中是吉祥富贵的象征,而西方人却认为它是邪恶的象征。这两种价值观念就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

3 去粗取精是途径。在中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必然有部分文化内容具有时代局限性,教师就要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摒弃落后的、不健康的文化信息,重视正面的、积极的文化信息的引导。

(三)文化导入的策略

1从词汇的角度入手,挖掘词语的意义及内涵,有利于正确理解词义,避免望“词”生义。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以单词“white”为例。英语学习者对“white lie”就容易产生误解。难道谎言是白色的?显然说不通,正确意思是“善意的谎言”。同样道理,许多西方人对汉语中的“红白喜事”中的“白”字也感到费解。此外,汉语中的“白痴“(idiot);“白费事”(all in vain, a waste of time and energy),其对应的英语词汇都与“white”无关。

2从习语的角度进行文化教学,能帮助学生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英汉两种语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特征,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比如,我们用成语“味同嚼蜡”表达“对事物了无兴趣或文章(讲话)枯燥”的意思,而在英语中用“as dry as sawdust”(像锯末儿干巴巴的)。教师平时就要指导学生多收集素材,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 从风俗习惯角度进行文化教学,可帮助学生增加对中西方人行为习惯差异的理解,从而减少交际障碍。比如:有人打了个喷嚏,中国人的反应是“有人想(说)你了”或开玩笑地说“谁在骂你呀”,西方人则说“God bless you”。很多人认为汉语中的“请”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事实上在某些场合并不适用。如在餐桌上请客人吃饭喝酒一般都用“Help yourself”;让别人先上车或先进门时应说“After you”。西方人也很少用“please”表示礼貌的请求,一般只在“Could you please …?”句型中使用。

(四)文化导入的方法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在教学实践中适时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并有意识地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并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邀请外籍教师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和互动,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真正体验到中西文化差异。

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作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报刊、影像、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语言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以及语言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同时还可给他们布置任务,比如写影评或者从电影中找出Native Speaker对话中的用词习惯和表达特点。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因特网获取更多的英语文化信息,与Native Speaker面对面交谈,突破跨文化交际障碍。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西方文化的资料,如报刊、图片或影视等,鼓励他们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制作英文名片;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陶冶情操。课外活动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精读或者泛读英语教师应该多找一些原版文章。近些年,英语教育界不断提倡运用真文教学。原汁原味的Authentic Text有利于学生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选择真文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英文原版小说、国外的英文报刊等以及网络上的电子原版文章。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面分析一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导入内容不够丰富

由于受教材中文化内容含量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课堂输入的文化内容十分有限。有些教师仅在导入环节依照教参进行一点文化背景介绍,之后又回到传统教学模式中,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和语法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语言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因素。因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导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化输入成败的关键是确定内容及其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仔细挖掘教材,发现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主要从两方面着手:①词汇的文化内涵。②结合语篇有关内容引出相应的文化信息。教师要善于灵活取舍或不断补充、更新教学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文化气息浓厚、反映社会发展和我国文明进步的语言材料,突出语言的时代感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手段单一

多数教师在文化教学中采取“旁白”的方式,学生缺乏自我体验,尤其缺乏对诸如心理状态、价值取向、社会关系等深层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些恰是导致语用失误,致使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对文化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适当关注学生在文化输入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参与程度。可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其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训练,同时将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在围绕主题展开的交际活动中,并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巩固和提高。同时还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与语言教学相脱节

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不难,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却不简单。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均有所涉及,却未将二者有机结合,甚至可能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是语言知识的简单传承,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意义;要么是脱离异国语言的文化知识堆砌,偏离了语言学习的基本目标。文化和语言在学生的思维中多为孤立的现象,学生很难体会到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和作用,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交际活动了。

现代课堂英语教学倡导互动模式(Interactive teaching),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要给学生全方位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的机会。教师应注意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比较、讨论、辩论等开放式课堂活动,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渗透,也就是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是对中英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结束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文化导入需要教学体系中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需要硬件设施与教师文化素养的共同提高。本文所述原则、策略及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符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天虹.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及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

2. 赵厚宪.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J].中国英语教学,(6)

3. 李颖.对英语教学中文化引入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11:113.

4. 潘伟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中国林业教育,2007(4).

5. 苏晓萍.英语教学中应融入中国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7.11

篇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树立.本文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中进行文化导入,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饶丽波  作者单位: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云南,昆明,65003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9)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   大学英语   文化导入   跨文化交际  

篇3: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人类的语言交际活动过程要受到相应的文化规则的`影响和制约.鉴于此,本文从介绍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文中重点论述了:文化导入是实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张必刚 夏宏钟 Zhang Bigang Xia Hongzhong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外文系,四川,自贡,643000 刊 名: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英文刊名:READING AND WRITING 年,卷(期): 4(10)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语用失误   交际能力  

篇4: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差异

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差异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由于不了解语言的'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语用事物选出的现象.

作 者:孙向阳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H3 关键词:汉语   英语   文化  

篇5: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适时、适度的'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几个比较实用的文化导入方法.

作 者:胡朝丽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252059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1) 分类号:H31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文化导入的原则   文化导入的办法  

篇6: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在外语教学中,英语语言知识是以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为载体的,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会直接影响到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掌握更多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不言而喻的作用.

作 者:徐毓 刘桂芳 刘玉文  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外语部,辽宁,沈阳,110034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4)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背景知识   渗透  

篇7: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了文化语言就无从谈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差异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主要障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单单要注重单词、语法以及篇章主要内容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信息的导入.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充分了解英美文化,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

作 者:韩宁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文理学院英语系,黑龙江,大庆,163319 刊 名:鸡西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年,卷(期): 9(5)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语言   文化  

篇8: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河南省郑州市机电学校(河南 郑州 450121) 王锡俭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人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 a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解。原因是不清楚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只重视听、说、读、写训练,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等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 praising me.”(您过奖了)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或用“Where?Where?”(哪里?)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和W.E.La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两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He is a wolf.”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

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动物的文化涵义窥见一斑:对于狮子的勇猛(brave),绵羊的温顺(gentle),狐狸的狡猾(sly),乌龟的迟缓(slow),猪的贪婪(greedy),英语和汉语的文化涵义基本相同。但在老鼠、骡子和猫头鹰的习性上,英、汉的文化涵义则大相径庭。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眼”,“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创造了MickeyMouse这个宠物,从而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至于骡子,在汉语中,“寿命长,体力大”是它的特征。而英语中骡子是“stubborn(顽固)”的代名词。汉语中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祥之兆,如“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而英语中的猫头鹰则是智慧之鸟。

此外,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时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多问“你吃了没有?”“你到哪里去?”;外国人则说“Hello”;人们接受礼物时表达自己态度的差异:一般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面看礼物;而英美人往往会当面拆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说:“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运用体态语的差异:中国人召唤他人走近时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内连续弯曲的手势,这种手势在英语中是在使唤小动物走近时用的;召唤他人走近,英美人使用四指弯曲食指向内勾动的手势,而这种手势在汉语中则是极富挑衅性的。

三、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这样,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音教学和文化教学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同步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教词汇Professional时,告诉学生“He is a pofessional.”和“She is a professional.”可能会引起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 is perhaps a boxer.和She in likely a prostitute.(她可能是个妓女。)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应适时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有位导游讲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带队旅游中,我们的这位导游看到一位美国老太在艰难地爬山时,便上前去搀扶她,却遭到了老人的拒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篇9: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广泛开展了文化与语言教学之间关系的讨论,文化教学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以作者自身教学体验出发,针对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及必要性,提出一些文化教学方法.

作 者:曾梦蕊 ZENG Meng-rui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宁波,315101 刊 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年,卷(期): 21(3)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  

篇10: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传授

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传授

语言是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中学英语教学之目的,而且有助于学生积东西方文化为一身,提高文化修养.

作 者:刘文霞  作者单位:大城县大流漂中学,河北,廊坊,065900 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 英文刊名:HOPE MONTHLY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11: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导入

【摘 要】适时适量的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探讨文化导入的方法以及原则,目的在于通过文化知识导入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有效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语言与文化 文化导入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文化的需要;另一方面,语言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的、决定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因此,联系文化教授语言对于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是十分重要的。

一、高职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的知识现状,做到因材施教对高职学生导入文化知识,笔者对任教的班级学生进行了文化知识问卷调查。调查表如下:

1.Dragon(龙)在中国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蕴含着成功和杰出之意,而在西方人对龙的理解是( )

A.邪恶的象征 B.友善的象征 C.权力的象征

2.Individualism一词在美国文化里的内涵是( )

A.个人主义 B.个性主义 C.自由主义

3.西方感恩节是在( )

A.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B. 10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C. 12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4.在上海的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中国唐装,在挑颜色时中国领导人选的是( ),西方领导人选的是( )

A.红色 B.蓝色 C.黑色

5.在西方文化中,听到他人的赞赏,此时正确的应答为( )

A.Thank you B.No,no C You are welcome

6.在西方,接电话时应回答( )

A.I am xxxB. Hello,who are you? C. This is xxx speaking

7.英美人,特别是同性之间,喜欢在公众场合手拉手,肩并肩表示亲密吗?( )

A.喜欢 B.不喜欢

8.在西方,妇女喜欢别人摸摸或是亲亲她们的孩子吗?

A.喜欢 B.不喜欢

发放问卷调查表115份,收回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达100%。依据调查表结果可知,学生对词汇文化,社交文化,背景文化和非语言文化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存在问题。从单个题目看,统计结果显示,其准确率分别为30%、23%、35%、28%和43%、50%、38%、23%。

二、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有效策略

1.改变陈旧的英语教学模式,强化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

目前,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都不重视语言的文化教学,认为只要完成课文内容的讲授、语法、语言点的教学,再加上大量机械性的模仿练习,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因此,应强化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

2.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具体方法

(1)词汇文化层面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词汇上。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缩影,既包括单词也包括习语和成语。要准确把握外语词汇的确切含义,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因为一种语言其词汇的形成会不可避免地留下该民族的文化特征。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反映出的联想是不同的。笔者从教几年情况看,高职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上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差,通过文化的传授,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知识,加深词汇记忆。高职英语教学中对词汇文化的教授应聚焦于如下词汇:

表示英语中特有的事物与概念的词汇。例如: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

体现英语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沉积的习语、成语、典故、谚语、俗语等。例如:红茶“red tea”,黑眼珠“dark brown eye”。

(2)背景文化层面

基础背景文化指某种语言产生和使用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背景文化的导入应包括:地理常识,历史背景,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例如:《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Text B讲述的.是一位男售货员和一位贫穷的老太太在7-11便利店发生的故事。这篇课文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故事发生的地点是7-Eleven store。7-Eleven便利店的前身是1927年成立的美国南方公司,主要业务是零售冰品、牛奶、鸡蛋。营业时间从早上7点延续至晚上11点,这就是7-11传奇名字的由来。其次,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下西方人的社会生活及生活模式。作者的经历使我们看到了在“繁荣”的西方社会的背后,孤独的老人生活的苦闷。通过本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的老人问题,在英美,老人们似乎已成为无用的代名词,像这样的背景知识每个单元都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强烈的意识,要善于发掘,精心备课,设计课堂内容。

(3)社交文化层面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推行文化导入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跨文化交际最终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与间接的接触。因此,英语中的社交规约也是文化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谦虚说“Here’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it’s not good”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not very good”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给英美人送礼物时,可以说:“This is a nice present, I hope you will like it .”

(4)非语言文化层面

非语言文化知识包括手势、姿势、仪态、触摸、表情、眼神、体距、音量、沉默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英美人士不习惯彼此之间靠得太近,特别是同性之间。而中国人特别是女性朋友之间,喜欢手拉手,肩并肩表示亲密。但在西方人看来,这种举动难免有同性恋之嫌。在讲解shrug(耸肩)这个单词时,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耸肩是英语国家和许多西方国家常见的身势动作。表示“我不知道”,“我有什么办法呢?”等。

三、结语

简言之,学习英语不应只停留在语言形式与结构的水平上,国外文化的学习同样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于文化的不同导致语言和思维的差异,使得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有鉴于此,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问题应当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成功交际人才”之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周明芳.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3]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A].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篇12:大学英语中文化导入浅析

大学英语中文化导入浅析

论述了文化内容的导入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文化导入原则,探讨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怎样通过文化的导入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使其语言能力更有效地转变为交际能力.参6.

作 者:陶曙教 TAO Shu-jiao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与社会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1 刊 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ENVIRONMENT-BIOLOGICAL POLYTECHNIC 年,卷(期): 13(2) 分类号:G04 关键词: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探讨  

篇13:谈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谈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本文首先论速了在大学非专业英语教学中进行语音教学的.必要性,继而提出如何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具体操作.通过语音教学实验,得出结论:在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就应该合理安排适量的课时,进行系统的语音教学.

作 者:何湘平 作者单位:广东,嘉应学院大学英语部,514700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14)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音教学   大学英语   音段音位   超切分音位  

篇14:分析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实施和作用论文

分析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实施和作用论文

当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所起作用也越来越大,各高校也普遍重视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要想帮助英语学习和提高教学的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文化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文化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生活当中得到有效的运用,所以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文化,将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以此来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外语教育不仅是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加强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文化教学,本文主要是在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对英语教学和学习进行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中西茶文化的差异

英国的茶叶是从中国传入并引进的,饮茶之风从此在英国兴起,随着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英国饮茶的人数在不断增加,逐渐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作为茶叶消费的两大国家,中国和英国都十分的热爱饮茶,拥有一定的饮茶习惯,但是由于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导致茶文化在进入英国之后,在英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荼文化。中国在唐朝的时候开始盛行饮茶,并逐渐深入到了平民百姓的家庭当中,各地兴建的荼馆、茶楼也受到了人们的追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形成了灿烂的茶文化,中国第一部记载茶的文献《茶经》出现,标志着我国的茶文化的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18世纪之前,茶叶在英国还属于稀有物品,作为新生的事物只在上层贵族中才能享用,并且当时的荼叶价格较贵,导致普通的居民没有经济能力购买茶叶,而随着茶叶大量进口到英国之后,茶叶的价格开始不断下降,在英国的所有阶层就兴起了饮茶之风,这大大提高了英国的茶叶消费量。

与中国人相比,英国人更加喜爱喝红茶,所以面对着最大的茶叶进口国,我国出售荼叶的时候以红茶为主,但是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变迁发展,西方国家对绿茶的需求量在逐渐的提高,西方人接受绿荼的人数在逐年的增加。但是英国和中国在饮茶风俗和习惯上拥有较大的差异:首先,英国人会在固定的时间饮茶,将饮茶的时间划分为上午和下午,分别是英式上午茶和英式下午茶,人们大多饮用红茶,却与中国的红茶不同。英国人在饮用红茶的时候,一般都需要添加糖和牛奶,而中国人在喝红茶的时候一般不添加任何的调料,英国人在饮茶方式上的创新能够体现出他们茶文化品味的提升。而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喜欢喝绿茶,一般都会选择在饭后品饮绿茶,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后完成茶叶的泡煮,但是在英国大多数人们饮茶都是通过冲泡茶叶这种方式完成的。

2.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作用

2.1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现代人类都是通过语言来展开交流,作为交流的工具,语言学习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只有将语言和文化进行有机的统一,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教学的有效性。语言作为文化中的一部分,既能够作为文化的载体,又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社会文化知识,当代学生在展开英语学习的时候,只有不断的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才能够学好英语,用好英语。教IP在进行外语教学的时候,不能够将其简单地作为语言教学来进行,还要将其作为文化教学的一种,体现在实际的外语教学实践当中。

2.2 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我国的外语教学,很少将文化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但是随着文化教学的作用被人们所熟知,我国的外语教学开始不断加强文化教学的运用。文化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现代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实现不断的更新,因此与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若是没有将文化应用到实际的外语教学中,就无法真正地学习好语言。对外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不熟悉就无法在实际生活当中将语言进行充分的利用,更不能在展开英语教学的时候将语言运用灵活。作为文化的载体,教师在展开英语教学的时候,需要有效地利用语言文化,若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够了解,那么在教学的'时候,面对不熟悉的英语语言就不能有效解决英语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对H家的文化不够了解主要是由于文化差异的不同,这也就导致了对英语国家文化掌握不深。在英语教学当中融入文化教学,将英国的茶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作为英国人们最喜爱的饮料之一,对英国茶文化的掌握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有效的了解,还能够通过文化教学让学生不断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机,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3.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实施

3.1 中西文化的比较问题

在展开英语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让学生对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进行充分的了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组合决定了认知的方式,为了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时候,能够形成正确的交际风格和语言行为模式,就需要从文化认知出发,帮助学生对交际规范和词句法方面进行有效的掌握,面对交际化外语学习的时候,通过学习能够摆脱困境。由于中西方在茶文化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展开英语教学当中,可以将中英两国不同的茶文化贯穿到教学内容中,例如,教师在进行英语听力教学的时候,一般都会对其中涉及到的新词汇进行介绍,教师可以利用与中英茶文化差异的知识作为背景,将新的知识词汇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例如:blacktea在英国指的就是“红荼”,将这类型的新词汇与听力教学相结合,并且教师还可以介绍中英饮茶风俗和习惯上的不同,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新词汇的理解,还能够加深词汇的熟悉程度,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3.2 外来文化的导入问题

虽然利用中西荼文化的差异能够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教师还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外来文化的导入,教师在导入外来文化的时候需要经过三个层次:

首先,在讲授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的时候,需要将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知识为学生解释清楚,将外语学习中可能影响到学生理解掌握的障碍消除,这是文化教学必定经历的一个问题,在导入词汇的时候也要重视将文化因素^课文内容相结合,只有营造出良好的文化背景,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

其次,文化知识的导入必须具有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对每篇课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列出全课文的文化框架,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知识。’

最后,文化内容的导入不能局限在一个范围内,必须扩大文化内容的覆盖范围才能够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一般的文化表现形式有两种,其一是文化社会模式;其二是文化价值系统,只有对两种文化表现形式进行综合的概括,才能够将外语教学中的语言现象充分的表达出来。

3.3 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

教师利用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来展开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结构,通过不断分析外语教学当中的语言现象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文化认知模式不断完善。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定位在引导者的位置上,形成有效的互动关系实现教学相长,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提高对英语的运用能力,规避语言学习当中出现的高分低能的现象,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目前大部分的学生在使用英语的时候缺少得体性,在正式的语言运用场合中,时常出现中文式英语的情况,所以改变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也是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学习。

4.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利用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展开文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还能够帮助教师充分的利用文化教学方式。文化导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受到教师的欢迎,其有利于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和文化交流能力的增强。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中西荼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学习和教学,不仅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更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以此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水平。

篇15: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与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与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1 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运用语言时,虽然说出了完全没有语法错误甚至用词漂亮的句子,但在实际交际中运用却行不通。这是由于学生们往往从汉文化角度出发,并运用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思维,即“中文的思想+英文的形式”,结果在对外交往中不能用地道的语言得体地进行交际,常常会犯文化错误,使双方很尴尬,甚至会出现许多误会。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背景文化知识的了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文化因素,努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培养社会需要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2 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穿文化导入,在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因此,英语教学必须高度重视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揭示语言中的跨文化差异,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并且使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贯穿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将语言形态教学和文化内容教学融为一体,将社会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教学中去,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又有丰富的交际能力的人才。

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紧密相连的。语言是整个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生活在一定言语使用区域中的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口语或书面语形式相互交际而使用的。同时,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以及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语言与文化总是被一起研宄的。语言教育学家拉多曾经指出,如果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好语言。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要学习一种语言,必须同时学习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讲解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要加强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中西文化差异直接地影响我们的语言运用,语际间不同语言习惯所引发的语言失误,实质上是由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的差异所造成的。如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说:“你吃过饭了吗?”,“上哪去呀?”,其实并不是想知道对方是否吃了饭或去了哪里,这只是一种g r e e t i n g 的方式,而英语国家的人却没有这一习惯,反而认为是一个q u e s t i o n 。又如很多学生与外国人进行实际交际时,很喜欢连续问以下几个问题: “What i s y o u r nam e?” “How o ld a r e y o u ?” (‘Where a r e you from ? ’’ ’“Where do you w o rk ?” 等。

这些日常用语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没什么不妥之处。但如果将汉语的习惯与文化模式套到或强加到英语上去,就会产生误解和理解上的偏差,外国人有可能会感到纳闷甚至愤怒。他或许在想:为什么要问这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而且按照西方人的思维习惯,那些问题通常只有在拘留所或警察局之类的机构里才会被问及。从以上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社会习俗对语言运用的影响。这都大致说明了一个问题:英语教学中不能不同时注意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重视文化导入,才能减少学生在运用英语时犯“文化错误”。

3 文化导入的内容

文化导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 知识文化,指经济、政治、史地、文艺、科学的技术,著名文学家及其作品, 民俗体育和当代社会情况。

( 2 ) 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社会准则,如称呼、招呼、问候、询问、致歉、道谢、告别、打电话等用语的规约及风俗习惯;社会知识,指家庭各成员、同事朋友、上下级之间关系、价值观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观念、道德准则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如西方社会强调的个人奋斗,独立性、隐私权等;思维特征,指中西方思维特征的差异。比如,讲时间和地点时,一个从小到大,一个从大到小。

( 3 ) 词语的文化内涵。词义之所以多层次,在于词不仅是现实的象征符号,而且也浸透着人们对现实的感受、II念和看法。例如,p r i v a c y 是一个文化内涵相当丰富的词,我们知道不应该向西方人询问有关年龄、收入方面的问題,但p r i v a c y 的含义绝不止这些。因此,在英语教学的一定阶段导入的文化内容应当包括介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词语表达法在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理解这些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 4 ) 英汉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情感意义、比喻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不同或差异较大的词语。主要包括植物名词、颜色、数词等。如汉语常用“龙”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里有崇高至尊的地位,而对欧美人来说,龙却象征灾难和凶恶;汉语中用“眼红”表示嫉妒,而英语中却用“g r e e n w it he n v y”表示,“b la c k t e a ”译为“红茶”而不是“黑茶”等。

4 文化导入与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

4. 1 文化比较法

通过比较英语文化与本族文化,将跨文化能力与外语运用能力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文化教育。例如, 对比教育方式、家庭关系、价值观念、宗教、传统等。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容易掌握相关文化的内涵。比较是为了发现异同,而不是比出优劣。

4. 2 实践法

学习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其放入该语言的环境中,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出国的机会。所以,教师应该创造各种条件,营造一个浓郁的英语氛围,让学生一走进课堂就能感受英语的存在,能不由自主地用英语去交流信息。如模拟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组织英语交流,鼓励与英语本土人士交往,亲身体会到他们不同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模式,也可以学习到许多生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东西;办英文板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录像、电影,体验异国文化氛围。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实践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传统的“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指挥者”的角色,将传统的“教师独白”式的教学转变为“师生、生生的对话、互动”的教学模式,创造轻松、自由、愉快、和谐的环境,引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给学生更多的互动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学习品格。

4. 3 英美文化阅读

课本上仅有的文章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英美国家丰富的文化背景,还必须通过开设阅读课,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原汁原味的、各种体裁的文章。如阅读《中国日报》、《21世纪报》等英文报纸,以及希腊神话、《圣经》等英文原著。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包括名人逸事、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科学发展等各类社会综合知识,这样就可以在拓展的阅读中真正意义上地学好英语。

4. 4 专题讲座法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关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专题讨论和讲座,介绍英美文化各个层面的内容,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善于发现目的语文化的特点,并乐于了解和学习目的语文化。

4 . 5 利用多媒体技术,改进课堂教学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教学目标要求把文化教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 把英语学习放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创造更佳的语境。这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发挥视听媒体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视听结合的方法,提供一些原版的视听材料或可供教学用的原版影片,通过画面能使学习者感受到语境的存在,根据语境的提示来理解话语的真实含义,掌握说话人的意图。还可以了解到许多与目的语文化有关的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这种有效地引进视听材料,提供可视性画面、场景的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并有助于学生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融合。这与老师费尽口舌地讲解相比,效果要好得多。

5 结论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文化的“输入”,重视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加强学生的“输出”操练,开拓互动、交际的机会和渠道, 只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和能力的提高,学生才有望在实际交际中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最终提高英语水平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如果在英语教学中能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师和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那么定会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外语教学的目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学生有效地掌握英语,教师应在教授英语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挥中文文化的参照作用,并减少中文文化的干扰,同时能将两种文化融会贯通起来。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能用英语表达事物,更能在全球化的今天,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达到交流的“进出口”平衡。

篇16: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通过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增强文化导入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国家文化上的差异,在实际的英语应用的过程中,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灵活运用英语技能,体现个人的价值,从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作用

( 一) 了解文化的差异

文化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受到历史因素、社会因素、语言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过程,但是由于语言承载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对文化差异产生不适应感,进而难以理会语言背后的文化作用,同时也限制了自身英语能力的提升。通过大学英语在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上的差异,进而在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丰富英语的情感色彩,达到合理运用英语技能的目的。

( 二) 增强大学生的交流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信息的融合力度上逐渐加深,这也使得英语有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使用空间,但是,如果不对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笑话”,使得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不敢用英语进行交流,限制了英语的作用。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英语语法的教学中,而没有注重在翻译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造成学生的英语技能发展不健全。另外,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化导入的力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加大了对英语的使用情况,并扩大了英语教学的作用,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途径

( 一) 对比导入法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我国英语教学环境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文化教学必须要依赖于翻译教学,其中对比导入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导入方式,具体内容是利用英语教材,对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进行重点的讲解,不仅要对照文章中的中西文化进行分析,同时还要进行有效的拓展,帮助学生在翻译文章内容时,接受文化知识,对比导入法主要的执行者是教师,教师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被凸显,使得在实际的翻译教学中,能够加强翻译的准确性,使得文章更加立体。

另外,利用对比导入法,能够建立完整的文化体系,依托于教材,对文化的导入更加全面和具体。但是对比导入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翻译教学的参与力度被忽视,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对于教材及内容上的选择要求较高,在时代变化的当下,使得对比教学法利弊分明,还需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加以调整。

( 二) 讲解导入法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强化学生的英语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受文化导入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知识结构的优化。因此,采用讲解导入法,即通过教材中词汇的讲解,丰富词汇的内涵,通过讲解不同文化下词汇的内涵,有效延伸文化导入作用,尤其是在俚语、习语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讲解导入法,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英语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讲解导入法对英语教师的要求较高,同时将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有限的教学时间予以深入的讲解,难以在大篇幅的英语文章翻译过程中采用,使得讲解导入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宜在翻译教学中,对关键词汇进行讲解导入。

( 三) 泛读导入法

泛读不仅仅是快速浏览和翻译,同时也增加阅读范围,扩大英语与文化的融合力度,达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英语技能,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目的。因此,泛读导入法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学习,通过大量的阅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风俗习惯等,通过泛读导入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能够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翻译教学中,由于学生英语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难以自行解决,反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四) 媒体导入法

媒体导入法是指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导入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良好的运行空间,不仅能够通过多形式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利用媒体技术能够实现知识的有效更新,能够掌握新鲜的资讯,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体的传播,使得英语教学不再集中于教材,增强了英语翻译教学的时效性,扩大了英语翻译的作用。结语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注重文化导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翻译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构建完整的英语学习体系,但是在实际的翻译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导入方法的合理使用,根据实际英语教学情况,强化英语翻译教学的作用。

篇17: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11)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中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

[1] [2] [3] [4] [5]

篇18: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及原则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及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教师应善于辨别不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应重点把握文化导入的原则,学会文化导入的方法.

作 者:周莹莹 ZHOU Ying-ying  作者单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信阳,464000 刊 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 TURAL COLLEGE 年,卷(期):2008 18(1)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导人   方法   原则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导入及渗透

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大学英语教学总结

大学英语教学心得体会

谈英语教学的“激趣”

大学英语教学反思范文

试谈新形势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谈寓言教学

从建构主义教学观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精选1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