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考研 热度与热题齐飞(共含5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下岛鬼才”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考研 热度与热题齐飞
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今年共有238万人报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比增加37万人。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
政治科目的考试中,十九大报告核心内容频繁亮相,“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雄安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金砖会议”等热点均出现在试题中,相关题目占分达到了30分左右。
英语考试总体难度稳中有升,特别是英语一卷。其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题型的话题有些陌生;二是作文图片的迷惑性比较强。但文字提示已经暗示了一个重要主题“创新”,这也是考前预测频率最高的话题之一,只要认真准备,作文不会无话可说。
另外,根据反馈数据,今年考研最难的'科目当数数学,考查非常全面,比较偏或者稍有超纲的题目也有涉及。
对此,专家建议,目前已经结束初试的考生,应尽快调整状态准备复试,并做好复试难度增大的心理准备。
而对于届考生,要尽早着手系统复习,不要偏科,特别是基础阶段。
钻石最美的光是从一道道裂痕中发出的,人生最辉煌的时刻是在磨难之后到来的。
——题记
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绝唱。”磨难对于勇者来说是凤凰涅磐的良机,对弱者而言,却是苦不堪言的万丈深渊。
人生没有磨难,就如同没有起伏的心电图。在磨难到来时,抱怨不公,自甘堕落只会使你被打倒。只有勇敢地抬起头,拾起自信,才能将磨难转化为你奋进的动力,助你成功。
“亚洲铁娘子”朴槿惠身居高位,也许你只看到了她的成功,却不曾看到她在巨大的磨难中勇往直前的时候。朴槿惠在小时候父母双亡,但这并未让她埋怨不公。相反,她勇敢地接受这一切,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磨难成为她努力的源泉,最终伴随着她走上巅峰。
不要羡慕那些成功的人,他们能成功是因为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在绝望之时,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永远乐观积极,永远向前看,才最终有所成就。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美国经济危机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无数穷苦的美国人民。然而,他却是一位双腿无法行走的残疾人,但他不相信仅凭这样就可以打倒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于是他用双手作支撑,在床边不断地行走,甚至与儿子进行摔跤比赛,这是一位多么坚强的人啊!不过显而易见,他取得的成就配得上他的坚持,磨难没有将他打倒,反而让他更加坚强。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话被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人验证,贝多芬双耳失聪,却仍然成为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霍金身体大部分部位都瘫痪,却仍然阻挡不了他对科学的热爱;韩信受胯下之辱,却最终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只有经过严寒的人,才能体会到春天的无比温暖;只有磨难,才能让我们在逆境中被激发出最大的潜力,才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永不服输的自己。
人生与磨难齐飞,精彩与坚韧共存。人生因为磨难,才显得格外美丽。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是秉持了坚韧。
——题记
马拉松获得胜利,是因为他秉持了坚韧;“蛟龙号”“北斗七星导航”的研制成功,是因为科技团队有着坚韧的毅力;贝多芬双耳失聪,是坚韧给给予了他无限希望……
人生与坚韧齐飞。
明月星稀,我独自一人坐在窗前,静静地欣赏着这轮罕见的“超级月亮”。任凭月光洒入书桌,洒到我的脸庞,洒入我的心田……我没有“何夜无月,何处无折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也没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但这轮“圆盘”却勾起了我独特的人生记忆,对坚韧的思考与感悟……
北风呼啸,残忍地吹拂着世间万物,寒风瑟瑟,使我与伙伴不禁打了个寒颤。因为中考等种种原因,我参加了中考体育训练。而今年冬天格外寒冷,老师也格外严厉无情,天气愈发寒冷,跑的圈数便愈多。我不停地抱怨,操场两旁的松柏,被刺骨的寒风吹的“沙沙”作响,也好像在为我们打抱不平,但这一切都是徒劳。
每次几乎二十圈的运动量,使我们难以忍受。但老师一声令下,不但没有人违抗,反而都如离弦的箭般向前冲去。我当然不甘落伍,誓与这冷酷的冬季来一场殊死搏斗。我心中暗自念叨,“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希望自己能够冲向最前方。
然而希望很美好,现实却如此残酷。前几圈的我遥遥领先,被一时的胜利迷惑了双眼。身旁的对手都开始发力,我也想努力向前,可这残酷的天气,加上深冬的寒风,给了我很大的阻力。而且,我还患有鼻炎,这便使我很是痛苦,刺骨寒风扑面而来,眼泪与鼻涕纵横交错,再加上无尽的汗水,眼前一面模糊,早已分不清你我他了。
渐渐地,我开始体力不支,想放弃占据了我几乎所有的思想。但生性好强的我,又不甘失败,望着前方那些比我优秀的人,不禁意识到比我优秀的人还在坚持,我凭什么放弃?坚持的终点便是胜利的彼岸,于是,我与坚韧齐飞,共同冲向了那条属于我的终点线……
战胜自我的背后,隐藏的是那说着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的坚韧。
相信大家都听过“输在三分之二处”的故事,为什么我们不能再坚持一下,都经历了三分之二了,还差这最后的一搏吗?其实,不论学习还是人生,都是这样,只有真正坚韧的人,才是笑到最后的那个。
圆月渐渐被云彩遮蔽,我也回过神来,不禁莞尔一笑,让我们的人生与坚韧齐飞!
与落霞齐飞的,是飞在落霞里的大雁,与人生齐飞的,应是浸润在人生中的诗意。我这样想。
其实,小时候的我并不爱诗,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我最爱看动画片,最爱吃草莓冰淇淋,与诗意一点也不搭边。
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上幼儿园,每日吃吃睡睡玩玩,直到毕业也没吃出个所以然来。然后又稀里糊涂地上小学,每日仍是吃吃睡睡,只是多了家庭作业,我的人生与吃睡,与作业齐飞。
后来有一天,学校走廊上多了许多印着人像与成行文字的绿底玻璃板,我也只是略看一看,就扭头回了教室。
妈妈是那所学校的老师,放学以后我会去她的办公室等。一次她开会去了,我在办公室吃完了她给买的晚餐,写完了作业,她还是不来。我走出办公室,打算参观一下她带的年级的走廊。
每个教室外面都贴着手抄报、书法之类,我就一张张看过去。当我看到一张写着名叫《无题》的诗时,有些好奇,一首诗怎么能叫无题呢?往下看,我看到一句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虽然我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但能感觉到这句诗的美好。我又默读一遍,记住了它。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继续往后寻找,想再找一句美丽的诗,未果。只好向后仰脖子,缓解长时间低头带来的酸痛。好玩的是,我人生与诗意齐飞的`旅程,就从这一仰脖开始。因为我看见,走廊的玻璃板上印着我心心念念的诗。
那一天,我跑遍了学校所有的走廊,把那些曾被我忽略的绿底玻璃板一个个看了过去,让妈妈着急地满世界找我,以为我丢了。
以后,一下课我就跑出教室看诗,从三年级一直看到六年级。我爱上了诗,作文里也渐渐有了诗句,老师经常夸我,我就更爱读诗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六年级那年,《中国诗词大会》恰好播出,我每晚都守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主持人董卿的优雅睿智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我眼中,那就是人生与诗意齐飞的样子。我也要像她那样活在诗意里,我从此更爱读诗。
为什么要读诗?读了诗的人,当下大雪时,他不说雪好大,而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当中秋不能团圆时,他不说我想你,而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当失意时,他不说我还有机会,而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就是读诗的意义。
诗词大会如今已播到第四季,我也不断吟着诗赏着人生或平坦或坎坷的旅途。我会继续走下去,直到终点。
落霞与孤鹜齐飞,人生与诗意齐飞,我这样说。
关于考研的冷度与热度的作文
对待病人,医生是热情一点好,还是冷静一点好?有人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位肺癌病人床前,医生客观地陈述了病情、治疗、预后等一切与病人有关的情况,包括还能活多少天,似乎他正在朗读一份无关痛痒的产品说明书。病人和家属悲愤无奈地看着他,怀疑他是否够格做一名真正解除病人痛苦的医生。换了一位年轻的住院医生,她走到病床边,一说到病情,看到病人和家属痛苦的脸,就禁不住拥抱病人哭了起来,久久不能平息,最后只好先回到办公室缓解情绪。病人和家属不禁又疑惑:一位连自己情绪都控制不住、方寸大乱的医生,可以冷静地治病救人吗?如何把握面对生死的冷度和热度,对医生来说,真是一个难题。其实,这是一个普适性的难题,它不但存在于医生的心里,也弥漫在考研的空气中。
如果我们仔细探究一下自己的考研决定和内心感受,你就会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真是有点像那个冷血的男医生,或者那个热情过了头的女医生――我们看待考研这件事,也许太儿戏了,又也许太紧张了。
一个学医的同学,大学毕业后进了医院工作,却被分配去危险性很高的放射科,而且看不到“翻身”机会,于是决定考研,跳出苦海。可他的复习计划却是按照两年来制定的,原来他并没有打算第一年就考上。那为什么还要报名去考呢?他说:“我想试试手”。这样的回答,我们在许多考生中间都能听到,似乎他们的青春无边,挥霍不完。然而,你冷对考研,考研又怎么可能热对你?心里存着一个“二次机会”的出口,复习起来就有了偷懒的理由,吊儿郎当地晃悠过去,一年的青春就打了水漂。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心里想着去做分母,那就肯定是做分母去了。问题是,第一年的试手,真能成为第二年的热身赛吗?倘若考研出现了审美疲劳,加上逃跑的出口不复存在,真枪实弹地上阵却只能盲打盲撞,乱冲一气,又有多少奇迹值得期待?那位想脱离苦海的医生,连试了两次手,至今还只能继续坐在工作室里忍受着他并不喜欢的放射性。
考研温度不达标,往往源于这个决定并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有人是拿考研来逃避就业,有人是被家人的殷殷期望“押”上了考场,还有人是为了缓冲留学申请的.时间压力,找一块跳板……考研只是人生种种无奈的超级替补,又怎么热乎得起来!“别人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不小心,考研就成了桥上那道装饰人生的风景。
与“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被动考生相反,有些人却对考研热情有加,甚至神经紧绷过度,以至于过犹不及,落个殊途同归的下场。
什么时候考研温度会超标?专业伪兴趣是最可怕的原因。某某专业很吃香,削尖了脑袋也要跨考这个专业;某某专业很好考,飞蛾般扑将过去;某某专业前景看好,荷尔蒙又再次升高……可是热情似火地爱了半天,却发现眼前人并非梦中人,热血沸腾不过是自欺欺人,掩饰无爱婚恋的尴尬。当真相登场,血压骤降,又有几个愿意忍受那份剧终人散的凄凉?
因为感情这份甜蜜的负担,因为光宗耀祖的这份虚幻,因为争强好胜的狂妄,因为经济压力而孤注一掷的彷徨,甚至是被渐长的年岁“逼上梁山”,被另类减肥的决心“拖下泥潭”,都有可能导致考研体温虚高。当你的考研在发烧,你还能拿出多少冷静去追逐心满意足的答案?
有人说,考研有三种境界:用手,用脑,用心。用手考研的人是机械的人,缺乏主动的思考和探索,每天兢兢业业地复习,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用脑考研的人是聪明人,知道找捷径,总结提高效率的方法,却找不到最佳状态;用心考研的人则不同,不但用智慧来做事,更重要的是靠信念来成事,他们的考研是听凭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唤,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意念:把心放飞,追逐梦想――这才是考研的最高境界。把考研融入梦中,把心融化进考研复习的进程里,你才不会被纷繁复杂的“前考研问题”“后考研问题”控制体温,你才可以像一个真正合格的医生一样心无旁骛,镇定地施行考研这台大手术,妙手回春。
有人拿儒释道的处世态度做过一番妙喻。这三种不同信仰的人去打篮球,儒家的人会上场积极拼抢,道家的人看见拼抢那么激烈则很不解:“不就是一个篮球嘛,有什么好抢的,一人分一个不就行了?”而佛家的人却气定神闲地问道:“这里真的有球吗?”考研人当然不会问考研存不存在,但是希望“一人分一个球”的,或者在场上拼抢得太凶狠的,却大有人在。这时候,是不是该调节一下温度了?
★ 考研热英语范文
★ 征文 冷与热
★ 玫瑰与热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