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礼仪书信范文(共含14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结果是我的手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e-mail该有传统书信礼仪作文
e-mail该有传统书信礼仪
学习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可以使我们在不能见面的时候,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揖让进退。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注重书信礼仪,但在我国港台、韩国日本以及华侨地区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书信礼仪,掌握基本的书信礼仪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礼仪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交流。
彭教授收到过很多韩国和日本友人或者我国港台学者的来信,他们都非常讲究书信礼仪。比如一位韩国朋友写信中有“将命考”的字样,彭教授问他的学生,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一种自谦,不敢给您写信只好给传命的人,“将命”是指传命的人,“考”是副手,这句话的意思是给您传达室的人的'副手,可谓谦而又谦。彭教授珍藏一封钱穆先生夫人给他的信,除了抬和阙以外,还有很多传统的书信格式。她写道,匆匆不及所言,并候双安,又称他们夫妻为俪,这封信充分体现了传统书信礼仪。此外我们还可以看看鲁迅写给母亲的信和毛泽东写给老师的信,可以体会出中国传统礼仪的魅力所在。
现在人写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用e-mail,但其实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书信的结构敬语称呼等还是应该和传统书信一样的。学会写信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个人涵养的最基本体现。
称呼后的敬词,又称提称语
写给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
写给亲朋中的.长辈:尊前、尊右、尊鉴、赐鉴;
写给老师:函丈、绛帐、帐下、侍侧、坛席、座前、讲席、史席;
写给兄弟姐妹:手足、如握、如晤;
写给平辈亲朋:阁下、足下、执事、台右、台鉴、大鉴、文览、惠鉴、雅鉴、尊览、道鉴、台览、台前、台照、雾照、丙照、朗照、澄照;写给年龄小于自己的平辈:青览、青睐、如见、如面、人青、英览;
写给同学:砚席、文几、如晤、如面;
写给子侄辈:知悉、见悉、收阅、收览、人见、人览、知之;
写给女性长辈:靓座、尧览、妆前、彭鉴、侍右;写给文职官员:助览、钧览、钧座、勋鉴;
写给武职官员:摩下、摩鉴、幕下、勋座;写给教育界人士:讲席、座右、座次;
写给作家:著席、撰席;
写给宗教界人士:方丈、道览、清鉴、法览、莲座、仙览、坛次。
署名后面的敬词,又叫启禀词
写给尊长:叩、叩上、拜上、叩察、再拜;
写给平辈:上、敬上、谨启、鞠启、顿首、亲笔、手肃;
写给晚辈:字、示谕、手白、手谕。
信尾常用敬词
用于长辈:肃此奉察、肃此敬达、肃呈寸察、特肃察函、叩上寸笺、肃此、敬此、谨此、伏乞恩鉴、伏祈垂察、伏惟崇鉴、充冀助鉴;
用于亲友平辈:敬奉寸函、特此奉达、端此奉达、庄修尺素、端此、厅此、草此奉闻、诸维荃照、诸维朗照、统祈爱照、诸维玉用于妇女:伏维彭鉴、绪维芳照、统希玉照;
用于申贺:藉申贺意、肃表贺忱、深以为祝、是所欣祝;用于吊唁:恭陈唁意、藉表哀忱、肃此上慰;
用于辞谢:敬抒辞意、心领肃谢;
用于申谢:肃此敬谢、敬函肃谢、敬申谢意、肃此鸣谢;
用于送行:用抒离绪、特诉离宗、藉罄别情、敬抒别情。
常用请安、祝福语
用于祖父母、父母:恭叩金安、敬请侍安、敬颂侍福、并候侍棋、敬请福安、肃请金安、察请安好、肃候钧安、恭叩慈安、载叩福安、谨叩康健;
用于亲友长辈:虔请康安、敬请颐安、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抵叩祺安、谨祝福体安和(福体康吉);
用于老师:虔请讲安(讲棋、教安、教棋)、敬请尘安、恭请道安(道绥、道祺)、肃请诲安、载颂讲履安吉(讲坛隆胜、道体康娱、道履绥和);
用于夫妇:敬颂俪扯(祺)、敬请俪安、顺颂双安(双祺)、复烦琴棋曼福(俪扯安燕、伉俪双绥);
用于亲友平辈:顺颂时绥、敬候佳扯、顺颂起居、并候近安(久安、平安)、顺颂大安、敬颂台安(台祺);
用于亲友晚辈:即问近好(近绥、近安)、即询近佳、此候刻好(百益、无量、进步);
用于学界:只颂撰祺(撰述宣勤、撰著益宏)、顺请文安(文扯、文绥)、只请著安(著福、著祺安畅、著作日新)、并请学安(学棋、学扯)、即候文棋(文祺佳吉、文棋茂畅)、即颂吟棋、敬祝编安(编祺、;
用于政界:恭请多安(勋安、升安)、只请政安、敬请崇禧(崇安)、敬颂勋履云蒸(勋绩宏丰、勋华日茂)、恭颂升棋晋畅;
用于军界:恭请靡安(靡棋)、敬请座安、肃请捷安;
用于商界:即请财安、顺烦筹棋、敬候筹安、祁祝生意顺绥(骏业云蒸、财并春臻、财棋迎祥、筹祺协吉、诸务顺怀);
用于行旅:敬请旅安(游安、行安、途安)、借颂旅祺、顺请旅扯、并颂旅居燕吉(旅体康安、客邸吉祥、荣行顺畅、旅祺万福、旅棋清嘉、旅址胜常、时棋纳吉);
用于家居:敬请潭安、并顷潭福、顺颂潭祺、即颂潭第吉祥(潭祺畅茂、潭社迎祥、潭社凝祥、潭社多佳、潭扯绥和、潭庭安泰、祠第增祥、阖第吉祥);
用于贺婚:恭请燕禧、恭请禧安、恭贺大禧;
用于贺年:即颂岁禧、恭贺年禧、恭贺新禧(鸿禧、春禧、节禧)、顺贺年安(岁佳、新祺);
用于慰问病人:即请卫安、敬祝早痊(痊安);
用于吊唁:顺问苫次、专候素履、此候孝履(孝安);
用于当日问候:即颂晨安、即请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刻安、顺候日扯、即候时社;
用于时令问候:顺颂春社、敬请春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秋安、并候秋绥、敬请冬安、此请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祝颂对方亲长:敬请堂上健康(上侍安娱、尊候安吉、侍棋晋吉、慈侍安善)。锦旗用语大全婚庆用语精华集
传统书信内容格式模板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如:
亲爱的小明:(要顶格写)
另外,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如:
你好!久未见面,别来无恙。(问候语,空两格写起)
最近,我在学习电脑。对于电脑,我自己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只能加紧恶补……(这是正文,要空两格写起)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 .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常用的`如 :
此致(主体部份写完,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不用写标点)
敬礼!(另起一行,顶格写)
也可以在主体部份写完,这样结尾:
祝您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紧接着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和日期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如:
如友:大林
20XX年12月25日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以上来源名称: 日常实用应酬大全;来源责任者: 张建华 陈思;出版者名称: 广东经济出版社)
信封写法:
左上方填写邮编及收信人地址;信封中间居中写收信人姓名,加上称呼。它可以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也可以是邮递员对收信人的称呼。后者为王力先生的观点,实际上邮递员只认为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收信人后面没有称呼是不礼貌的,属于格式上的错误。信封右下方为寄信人地址及邮编。
学生写书信的注意事项:
1、书信是交际的工具,所以有什么话就直截了当地写出来,一般无须含蓄婉转,它的语言要口语化,不能文白相间不伦不类。
2、书信中的称呼和措辞要倍加注意,称呼要根据双方的亲疏程度,由个人来定,但求恰当,不失礼貌,以免引起收信人的不满,影响彼此的关系。
信件不能用铅笔书写,以防模糊不清,也不要用红笔书写,这会认为是绝交信。一般用毛笔、兰水笔或圆珠笔书写。信纸一般用专用信纸或稿纸,切不可随便捡一片纸就写信。
3、不要为写信而写信。人们写信大都事出有因,不能不写,写信时就会一气呵成,情感之气韵流贯始终。若应付差使,赘言连篇,不仅会让对方反感,也会造成彼此关系的疏远。
4、信件书写务求字迹工整,一般也不要出现错字、别字,写过信后通常应检查一遍,看看所写内容是否全已写出,同时检查语句是否存在不通的现象或有错别字出现。信件一定要保持清晰整洁,不可涂抹太多。
[例文]: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首先,让女儿祝您身体安康,万事如意!
妈妈,在您接到分别两年后女儿给您写的第一封信时,我想,您大概会用手帕轻轻擦拭眼角思念的泪水。别难过,您远离此地虽短短两年多,家乡变化可大啦!您心目中的那个“穷地 方”,已一去不复返了。要是您身临此境,一定会用您那天生的好嗓子唱一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泪水不知不觉爬上了脸颊。妈妈,别伤心,这已不是四年前爸爸去世时流的那悲伤的泪,也不是两年前您离开我们姐弟,远嫁它乡时流的那种辛酸的泪,更不是您走后家里缺吃少穿无依无靠时所流的惶恐的泪;这是由于激动和感激而迸出的欣喜的泪花,当然,也有对您的思念。
妈妈,人亲爱的妈妈,多少往事,万语千言,该怎样向您倾诉呢?妈妈,就在您远嫁的第十天,弟第病倒了,晚上两点出现了休克。刚满13岁的我不知所措,急得只知道大声哭喊:“妈妈!妈妈!”乡邻们被吵醒了,一双双温暖的手伸向我们姐弟俩。弟弟被送进了医院。乡邻们知道我们没钱付药费,大家东拼西凑,替弟弟付了药费,还从城里买了营养品…… 妈妈,我当时是多么激动啊!我在心里默默地呼喊:“爷爷、奶奶、叔伯、婶婶们,你们的恩情,我没齿不忘,我要永远生活在这里,哪儿也比不上我的家乡,谁也比不上我的乡邻们 !”妈妈,两年多来,我们姐弟俩就是在乡邻们的关心帮助下生活,我和弟弟都还在读书。 听到这些事情,感情丰富的您,一定会激动得热泪盈眶。
妈妈,如今的家乡各方面都在发生喜人的变化。几天前,当我在家看书时,忽然窗外探进一个脑袋来,喜滋滋地对我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我爸爸算过帐,说我家今年收入可望达到8000元,还准备买一台电视机呢! ”妈妈,您还记得吗?他就是曾骂您“小寡妇”,惹您生气伤心的“讨人厌”呀!妈妈,他现在可不是从前那个只知道整天光着屁股玩,爱戏弄人的“讨人厌”了,他也变得讲文明, 懂礼貌,勤奋了。这家有名的“贫困户”,如今居然达到年收入8000元!这,您没有想到吧!
妈妈,信纸无法表达我全部的心声。分别两年多了,想念您呀,请您吻一下女儿的信,就像吻女儿的脸庞一样,望我母保重!
此致
敬礼!
女儿×××
×年×月×日
传统书信用语
早先无网络,书信字字有韵味。不多话语,便能传达深情厚谊。传统书信有约定俗成的结构,体例和遣词大多固定,无外乎提称语、启词、时令语、叙别语、祝愿语、正文和落款敬辞,多了解一些,当你再次打开电子邮箱时,亦可做到落笔有深意。
一、提称语,即“某某先生/女士”的部分。
台前 大鉴 伟鉴 惠鉴 雅鉴
尊前 尊鉴 赐鉴 钧鉴 崇鉴
二、启 辞,如“谨启者”等。此部分可有可无。
启者 敬启者 R启者 兹陈者 兹者 径启者
三、时令语,时令部分描述的是当时的季节或月亮等自然物。
春加黍谷,暖恰花间
东风解冻,丽日舒和
风暄日丽,燕舞莺啼
莺初学啭,蝶欲试飞
正朔始颂,三阳启泰。
日积两元,月添一闰。
探花谷旦,问柳芳辰。
(闰)仲春纪闰,积雨留寒。
梨花落院 柳絮传檐
(闰)惟暮之春 归寄于闰。
四、叙别语
表达“一别之后已经过
了月”之意的语句。
暌违 道范 拜别 尊颜
自违矩教
屈指月余 数月于兹
已逾数月 转瞬数月
蟾圆几度 忽已半载
隔若三秋
别经数月 一别累月
五、祝愿语
表达“祝您愈加清健”之意的语句。
1、祝贺学业的表达
喜闻 先生金榜题名,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欣闻 令息雁塔提名,匆至此函,诚表贺意。
欣闻 令媛采芹之喜,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
2、祝贺新婚的表达
欣闻二位喜结良缘,至为快慰。
欣闻 足下花烛筵开,无限欣慰。
喜闻 足下燕尔新婚,特申祝贺。
顷悉 阁下合卺之喜,谨祝幸福,白头偕老。
3、祝贺生子的表达
弄璋之喜,可庆可贺。
弄瓦之庆,遥以致贺。
闻育祥麟,谨此恭贺。
闻尊伉俪喜添千金,热忱致贺。
4、祝贺开业的表达
欣悉 宝号择吉开张,定见骏业日新。
兹值 宝肆宏开,附将贺函。
六、正 文,这是社交书信的中心部分。这一部分如果用文言书写的话,既风雅又可节约字数,但用白话文也无妨。
受之有愧,却之不恭——感谢信的写法:
1、一般的感谢表达
费神之处,泥首以谢
劳驾之处,不胜感激
有劳之处,永矢不忘。
感荷高情,匪言可喻。
琐渎清神,容当晤谢。
备荷关照,铭戢五内。
2、收到礼物时的表达
承蒙 厚惠,赐我 多珍,拜领之余,曷胜道谢。
辱荷 隆情,下颁 厚贶,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前承 馈赠,本不敢受,惟恐却之不恭,只得愧领。
蒙惠赠 厚物,感谢之至,然实难拜受,尚祈原谅。
蒙赐 瑶章,感愧良深。
辱赐 佳什,褒奖倍至,批阅之余,感激无已。
请笑纳——馈赠信的写法:
1、一般的礼物
寄上薄物若干,尚望笑纳为幸。
兹奉上拙作,以邺架庋藏,谨请斧正。
所奉礼品虽微不足道,望勿嫌弃。
兹谨附上微物数件,藉表敬意,乞赐晒存勿却。
略表寸心,伏望莞存。
鄙照别寄,并祈察入。
供君糊墙,请勿见却。
2、结婚贺礼
谨具薄仪,藉申贺悃。
奉上菲仪,用佐卺筵。
3、生日贺礼
附将微物,聊佐 霞觞。
薄礼附呈,寿祺藉祝。
4、送别赠礼
附陈微赆,用抒离情。
附具赆仪,聊壮行色。
5、回赠礼物
外附微仪,用鸣谢悃。
附陈微物,藉表谢忱。
想拜见您——邀约信的写法:
1、请您出席宴会
略备菲酌,藉作清谈。虽是薄酒,望君莫辞。
拟在敝馆略备晚餐。如蒙惠然肯来,何幸如之。
弟当稍尽东道之谊,洁樽候光。
假○○酒楼敬备喜酌恭候 光临。
拟设宴祖道,藉抒离情。
敢邀 阁下惠然枉驾。
2、请您来我家
何日来此,愿得晤谈为幸。
祈望一会,共叙友情。
若蒙光临寒舍,当不胜荣幸之至。
扫径以待
想得到您的.回复——请求信的写法:
1、对方是长辈时的表达
如遇鸿便,乞赐 钧复。
恳赐 示复,无任祷盼。
2、对方是同辈时的表达
幸赐 好音,不胜感祷。
是否有当,尚乞参酌见复。
尚望不弃,时赐 南针为盼。
3、催促时的表达
杳无回音,尊意如何,请即告知。
余不尽言,唯希从速赐复为要。
恃爱催促,尚祈鉴原。
敬候回谕。
立盼速复。
伫盼佳音。
鹄俟玉谕。
4、请求指示时的表达
是否可行,呈请 鉴核示遵。
可否之处,恳请 核示祗遵。
意下如何,尚望告知。
所议妥否,伏祈酌裁。
悉听尊裁。
希望得到您的谅解——婉辞信和致歉信的写法:
1、因没时间而推辞
因约定在先,夫法从命。
俗务猬集,事与愿违,只得稍缓时日,徐图良晤。
适有他事,不克抽身奉陪。
路远事牵,不克赴会。
本应登门叩谢,现奉芜函以代,幸恕不周。
2、因病而推辞
因抱病卧床,不能奉陪。
因患病未愈,实难赴会。
3、因距离远而推辞
远隔重洋,不能往贺。
远隔邮途,未遑超贺。
奈途远未果,歉帐奚如。
适在沪上,弗克躬与盛会。
4、因能力有限而推辞
力不能及,实难承诺,敬希鉴谅,容后图报。
能力所及,仅此而已,无法奉命,尚希鉴谅。
庸碌之材,辱蒙重托,有负隆望,敬谢不敏。
马齿徒增,不堪任用,特申辞忱,以让贤能。
5、因有事在身而推辞
蒙嘱之事,碍难办理,区区苦衷,尚祈鉴宥。
前委之事,因公务繁忙,无法脱身,不便应命,祈获谅解。
所请碍难从命,谨请查知。
盛意心领,然非不为也,实不能耳,即祈蔼照是荷。
无以为之,实非得已,伏乞谅鉴为幸。
6、因不能赴约道歉
辱承招宴,因有先约,恕难奉陪,心领感谢。
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
因是日适有先约,只得先时告辞,不克拜领盛馔。
不克分身拜领盛情。
7、因给人添麻烦而道歉
未能尽如人意,尚请多多包涵。
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
疏失之处,请少垂宽恕之情。
诸多烦渎,惶愧奚如。
迟延之罪,尚望谅察。
不情之请,并希鉴原。
不妥之处,尚祈见谅。
不当之处,尚乞谅宥。
方命之疚,尚祈海涵。
七、珍重语,表达“请保重”之意的语句。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时欲入夏,愿自保重
八、落款敬辞,用于写信人名字之后。
敬启 手启 拜启 鞠躬
谨上 谨白 上言 顿首
现在人写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用E-mail,但其实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书信的结构敬语称呼等还是应该和传统书信一样的。学会写信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个人涵养的最基本体现。
学习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可以使我们在不能见面的时候,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揖让进退。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注重书信礼仪,但在我国港台、韩国日本以及华侨地区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书信礼仪,掌握基本的书信礼仪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礼仪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交流。
一【启始】
惠信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信,至以为念。
前上一信,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信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信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笺言,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
一别日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信,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伫望白云之信。
三【钦佩】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信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四【问病】
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五【时令问候】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
秋风萧萧,至祈摄卫。
日来寒威愈烈火,伏维福躬无恙。
寒风苦雨,恳请厚自珍爱。
近闻贵地大风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朔风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六【祝贺】
顷闻嘉讯,再祝鸿猷大展,万里鹏程。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与希望之心。
喜闻……,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万事如意。
谨具刀笔书谒,恭贺嘉事吉礼。
1、贺新婚
忽鸣燕贺,且祝新禧。
欣闻足下花烛筵开,奉呈薄礼,聊卺之仪。
附呈微物,聊佐喜仪,忽弃是幸。
喜闻你们有缘终成眷属,至为欣慰。
欣闻你们喜结良缘,无限欣慰。
近闻足下燕尔新婚,特此祝贺。
顷悉你不日西厢叙情,蓝田得玉,天成佳偶,谨祝秦晋和欢,白头偕老。
顷闻吉音,欣逢嘉礼,遥祝如鱼得水,并蒂花开,嘉贺嘉祝。
2、祝寿
×日为先生××大寿,遥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恭祝延年寿千秋。
谨颂受寿家多,长命百岁。
喜贺福寿双全,恭贺全家安好,寿星永照。
3、贺生儿女
闻育祥麟,谨此恭贺。
闻尊夫妇喜添千金,热忱致贺。(贺生女)
弄璋之喜,可庆可贺。(贺生子)
弄瓦之庆,遥以致贺。(贺生女)
七【致谢】
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之意。
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
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
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鸣谢。
承蒙谆谆忠告,铭感五衷。
承蒙见教,获益甚多,特上寸笺,以申谢忱。
承蒙惠赠各物,衷心感谢,不胜荣幸。
承蒙存问,且赠佳品,感恩不尽。
如此厚赠,实深惶悚,但来从远道,却之不恭,因即拜领。
八【致歉】
惠信敬悉,甚感盛情,迟复为歉。
奉读惠信,久未作复,罪甚罪甚。
惠信已悉,近因琐务,未即奉答为歉。
数奉台函,未暇修复,抱歉良深。
所询之事,目前尚难奉复,敬请宽裕为怀。
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
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见有睽异之处,幸在知己,尚希见宽降恕。
九【拜托】
冒味唐突干请,惟望幸许。
拜托之处,乞费神代办,不胜感荷。
谨布区区,尚希鉴明,费神相助。
所恳之事,若蒙慨允,将不胜感激之至。
特沥寸函布达,祈忽他言推诿。
为书请之,便中还请一询为荷。
乞赐……,以志厚谊。
鉴于此情,望您能大解善囊,尽力相助。
人生友谊,唯君多谊,切望惠泽大诿,鼎力为之。
岁月悠悠,与君多谊,还望滋润再三,泽被延绵。
十【致哀】
惊闻××作古,家失栋材,悲痛万分。
尊×猝去,深致哀悼,尚望节哀顺变。
前闻令×逝去,为之惨然,人死不能复生,尚望节哀。
闻悉××仙逝,不胜伤悼,足下遭此不幸,伤感必甚,恳请宽辟哀情,善自珍爱。
死者已矣,生者恳请多多保重。
希高年珍摄,勉抑哀思。谨函驰陈,藉申慰问。
惊承讣告,悲悼不已,凡在相好,无不同深惋惜。
十一【赠物】
奉呈薄资,尚望笑纳为幸。
所奉××虽微不足道,但物轻情意重,望勿嫌弃。
千里鹅毛,聊表寸心。
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纳。
十二【请教】
风雨同舟,愿闻明教。
倘蒙见教,没齿不忘,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倘承不吝赐教家,幸甚幸甚。
甚盼时赐物,匡我不逮。
得暇望时赐教言为祷。
一切恳请详示,万望莫以鄙陋而不堪教也。
苦有所得,祈随时赐示为盼。
倘有所闻,尚祈见告,俾资改进,不胜为盼。
十三【商讨】
愚直之言,尚祈嘉纳。
蒙雅爱,沥胆直谏。
叨称至好,故敢缄阻,草沥数行,请鉴纳。
相见以诚,请恕不谦。
微开之言,幸无见阔,不胜大愿。
叨在契末,斗胆直陈,伏维朗照,不尽缕衷。
吾敬先生,尤爱真理,故秉笔直陈,希原谅之为祷。
缘承下询,草复寸笺,种种尚须斟酌之处,尊意如何?
此等事本不累述,惟既屡承下问,慨然如感,遂略布鄙怀,万乞曲矛谅察为幸。
十四【结束】
铁此布臆,余容续陈。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
日来事冗,恕不多叙。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驰函寓意,伫望示复。
匆此草就,不成文进,原宥是幸。
忙中即书,言不由衷,不足之处,还望见谅。
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署名——
对长辈:叩禀 敬叩 拜上
对平辈:谨启 鞠启 手书
对晚辈:字示 白谕
所谓文书,指借助于文字而形成的各种书面材料。可分一般性私人文书和工作性公务文书。
书信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古老的一种沟通方式。掌握书信的格式和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书信的功能。
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
1、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有“你好”、“近好”、“节日好”等。
2、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切。
3、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4、简短地写出自己的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
敬语: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身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对晚辈用“字、白、谕”等词。
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发给机关、团体或单位的信,要先写地址,再写单位名称。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
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第一,必须合法使用。国家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使用自备的传真设备时,均须严格按照电信部门的有关要求,认真履行必要的使用的手续,否则即为非法之举。
具体而言,安装、使用传真设备前,须经电信部门许可,并办理相关的一切手续,不准私自安装、使用传真设备。
安装、使用的传真设备,必须配有电信部门正式颁发的批文和进网许可证。如欲安装、使用自国外直接所带入的传真设备,必须首先前往国家所指定的部门进行登记和检测,然后方可到电信部门办理使用手续。
使用自备的传真设备期间,按照规定,每个月都必须到电信部门交纳使用费用。
第二,必须得法使有。使用传真设备通讯,必须在具体的操作上力求标准而规范。不然,也会令其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本人或本单位所用的传真机号码,应被正确无误地告之自己重要的交往对象。一般而言,在商用名片上,传真号码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主要交往对象的传真号码,必须认真地记好,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在有必要向对方发送传真前,最好先用对方通报一下。这样作既提醒了对方,又不至于发错传真。发送传真时,必须按规定操作,并以提高清晰度为要旨。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使其内容简明扼要,以节省费用。
单位所使用的传真设备,应当安排专人负责。无人在场而又有必要时,应使之自动处于接收状态。为了不影响工作,单位的传真机尽量不要同办公电话采用同一条线路。
第三,必须依礼使用。商界人员在使用传真时,必须牢记维护个人和所在单位的形象问题,必须处处不失礼数。
在发送传真时,一般不可缺少必要的问候语与致谢语。发送文件、书信、资料时,更是要谨记这一条。 出差在外,有必要使用公众传真设备,即付费使用电信部门所设立在营业所内的传真机时,除了要办好手续、防止泄密之外,对于工作人员亦须依礼相待。
人们在使用传真设备时,最为看重的是它的时效性。因此在收到他人的传真后,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即刻采用适当的方式告知对方,以免对方惦念不已。需要办理或转交、转送他人发来的传真时,千万不可拖延时间,耽误对方的要事。
求职信开头当然是收信人,收信人大都是公司内部有权录用你的人。所以一定要给别方好印象,并特别注意此人的姓名和职务,一定要准确的填写,千万不要马虎。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在第一眼从你的求职信中看到的,就是你对他的称呼。而最初对求职者的印象如何,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取决于称呼,所以在这个名称上却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小问题上要慎之又慎。
其实双方都是首次交往,有时未必对面试企业的姓名熟悉,这时如就可以直接称职务头衔比如:“上海某总公司负责人”、“某公司经理”、“宿迁人才港老总”、“北京房产网经理等”。
因为求职信的目的当然就是求职,性质上有“私”事公办之嫌,所以称呼要求严肃谨慎,不要试图在求职信中过分亲近,否则有可能会给人以套近乎或阿谀、唐突之嫌。虽然如此,礼貌性的致辞还是可以适当使用的。
这里大家还要注意的是问候要真诚,抬头之后的应酬语(承启语)起开场白的作用。无论是经常通信的还是素昧平生的,信的开头应有问候语。
向对方问候一声,是必不可少的礼仪。问候语可长可短,即使短到“您好”两字,也体现出写信人的一片真诚,而不是“应景文章”。问候要切合双方关系,交浅不宜言深,以简捷、自然为宜。内容须清楚、准确正文是书信的主体,即写信人要说的事。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格。书信的内容尽管各不相同,写法也多种多样,但都要以内容清楚、叙事准确、文辞通畅、字迹工整为原则,此外还要谦恭有利,即根据收信人的特点及写信人与收信人的特定关系进行措词(包括敬语谦词的选择,语调的掌握等)。
附:求职信常用的礼仪用语
在现在大学生的眼中,写一封谦恭有礼的求职信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想突破由“您好”加“此致敬礼”构成的礼仪用语框架,就应该掌握更多的信件礼仪用语。一般来说,这些用语主要体现在提称语、祝颂语、礼告语和信封用语上。
提称语是用来提高称谓的敬语,它用在称呼之后,起提高称谓的作用。对于尊长或地位较高的人,通常可用“尊鉴”、“钧鉴”、“赐鉴”、“大鉴”;对于平辈可用“惠鉴”、“台鉴”;对于女士可用“芳鉴”、“淑鉴”;对于夫妇可用“俪鉴”、“同鉴”等,
提称语要注意与称呼相一致,千万要注意不要弄巧成拙,例如,如果对方是个老厂长,而你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应当写“×××厂长尊鉴”或“×××厂长赐鉴”,万不可写成“×××厂长台鉴”,否则不但闹了大笑话,你求职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了。
最普通、最常见的祝颂语莫过于“此致敬礼”、“祝您愉快”、“祝您健康”等诸如此类的'惯用格式。在求职信中用这些约定俗成的祝颂语,好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大可能会犯错误,但不免落于俗套。
其实,简短的祝颂语也能体现一个人的水平,好的祝颂语更能表示出对对方的良好祝愿。根据对方的身份不同,对尊长可写“敬请金安”、“叩请福安”、“恭请平安”,对平辈可写“即颂时祺”、“顺颂春(夏、秋、冬)祺”、“敬颂时绥”等;根据对方的职业不同可采用“敬请(颂)……”的句式,对学界可写“学安”、“编安”、“撰安”、“文祺”,对商界可写“商安”、“商祺”、“筹安”、“财祺”,对政界可写“钧安”、“勋安”等。
礼告语就是礼告敬辞,是用在信件的署名之后的礼仪用语。对尊长的求职信,署名后可选用“叩上”、“拜上”、“肃上”、“敬启”等,对于平辈,则可选用“谨启”、“敬上”、“拜启”等。
求职信的信封比求职信这个“第一印象”还要“第一印象”。因此,信封除了要准确、清楚地写明收信人的地址、邮编、收信人姓名和发信人姓名及地址外,最好还要选用一些礼仪用语,主要是启封辞和缄封辞。前者是请收信人拆封的礼仪用语,写在收信人的姓名和称呼之后。
如对于长辈可用“安启”、“钧启”,对于平辈可用“赐启”等,还可以区分职业或性别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启封辞,如对女士可用“芳启”、对教师可用“文启”等。后者是表示发信人发信的礼仪用语,写在发信人的姓名之后,如“×××谨缄”、“×××缄”等。
新娘出嫁时戴“红盖头”坐轿子,当然那是过去。现在出嫁一般是坐小轿车,穿婚纱戴“面纱”。“盖头”和“面纱”同是一个同意,是在显示和代表新娘青春、贞洁和尊贵。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吉祥色、喜庆色。戴“红盖头”习俗表达了对生命的热情。当然红色成了传统婚礼的主色调。红灯笼、红喜字、红对联、红窗花,从大场面到小细节,整个婚礼都是红色的。在古时候人们认为可以驱除一切邪气,不允许一丝一毫的邪祟作怪。
新娘出嫁将要起程时,要哭嫁。姑娘、姑爷双双要向父母作揖告别。伤感落泪反而表示喜庆。
新娘出嫁上、下轿子,讲究脚不沾地。古人传说人间有人结婚时,天狗星就要滴血,如果让新娘子的脚踩上天狗星的血,就不会生孩子了。所以上轿(车)要人抱,下轿(车)要人背,进洞房要踩着黄布,都是这个用意。
娶亲回来,新娘、新郎在进大门时,门口左右预先放着的两捆干草要点燃。干草是用红线绳捆着,草内夹放着油炸糕。点干草含有三层意思:其一,因干草乃“五谷”之一的秸秆,点燃是祈祝五谷丰登;其二,干草里夹油糕,借“糕”字音寓意步步登高;其三,捆系干草的线是红色的,点燃后的火也是红的,可以辟邪。撒帐是中国传统婚礼上的一项礼仪,它最初的意义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妇。撒的东西不仅有枣子、荔枝、栗子、桂圆和花生,也有用五谷和红纸屑的。撒帐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新人未来生活的良好祝愿,同时也不免有避邪煞的观念。从而,撒这一习俗实际上成了新人的护身符。结婚之日,新郎、新娘束系的都是大红裤带。裤带是空心的,里边装着钱。清代时,装的钱是“字钱”,解放初期装的是硬币,现在装的是百元大钞,名为“富贵”,寓意是婚后能招财进宝,成为腰缠万贯的富豪人家。
1)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贡
2)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
3)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
4)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5)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6)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7)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8)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9)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
10)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司马光
11)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12)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仲
13)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
14)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刘少奇
15)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6) 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欧阳修
17)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
18)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19)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春秋)子夏
20)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仲
21)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22) 礼之与人,犹酒之有糵(niè酒曲)也。
23) 不学礼,无以立。
24)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25)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26) 君子有风乎,为礼为义者。
2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8)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9) 礼下于人,较人之长。
30) 德建名起,形端表正。
31)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1)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2) 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闻,非礼勿听。
3)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4) 文质彬彬,而后君子。
5) 仪容仪表,是一张无字却无比重要的名片,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
6)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7) 尊重别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
8)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9) 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 令人愉快的礼貌。——歌德
10)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11) 文明的最高表达方式并非艺术,而是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的,并互相给予对方的高度温柔体贴之情。——诺曼.卡曾斯
12)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13)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14)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15)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颜元
16)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卿
17)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8)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俄)赫尔岑
19)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梅里美
20)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英)洛克
21) 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约翰逊
22)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塞万提斯
23) 人有礼法就像水有堤坝,水有了堤坝就不会泛滥成灾,人有了礼法就不会产生恶事。
24)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25) 知耻近乎勇。—— 孔丘
26)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2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28)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
29)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
30)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31)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
32)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周恩来
33)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
34)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高尔基
35)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36)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
37) 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丘
传统礼仪知识大全
中国是礼仪之邦,那么你知道传统礼仪知识吗?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入坐之礼:
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跪拜礼:
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
旧时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礼节。
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
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
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
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
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
“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上述经典曲取自《礼记·玉藻》。《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里面有对各种礼仪规范的记载。所谓“九容”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就要学习并熟悉的`关于人格修养和礼仪的基本规则,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高雅的姿态。
“九容”具体解释如下:
“足容重”是指脚步稳重,不要轻举妄动(在尊长面前快速通过时不受此限)
“手容恭”不是指慢腾腾地干活,而是指无事可做时,手要端庄握住,不要乱动
“目容端”是指目不斜视,观察事物时要专注
“口容止”是要求在说话、饮食以外的时间,嘴不要乱动
“声容静”是指振作精神,不要发出打饱嗝或吐唾液的声音
“头容直”是要求昂首挺胸,不要东倚西靠
“气容肃”是指呼吸均匀,不出粗声怪音
“立容德”是指不倚不靠,保持中立,表现出道德风范
“色容庄”是指气色庄重,面无倦意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为人类开辟了认识世界、通往宇宙之路,而教师则带领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
一个没有教师、没有知识的社会,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漠。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凡见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无不重视教育,尊重教师。
二、教学内容
1、见老师主动问好,少先队员敬队礼,分别时说“老师再见”。排队在行进中遇见老师,由
领队带领全体同学问“老师好”。
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要主动让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谢,说“再见”后再离开;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
4、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
5、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6、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7、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8、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9、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三、知识连接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汉明帝敬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毛主席尊师:
毛主席八岁进家乡一个私塾念书,拜毛禹珠为师,一直读到十三岁。后来,谈起少年时的情形,他还特别感谢毛禹珠先生对他进行的启蒙教育。1965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阔别了三十二年的故乡,他请来了韶山的老人们一起吃饭,席间,毛主席给毛禹珠老师敬酒,老人感激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了解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二)情感目标:
学会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行为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
一、教学重难点:
1.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和平、兴旺的大事。周总理就是尊重民族风俗的楷模。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少数人民风俗习惯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2. 介绍周总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1) 一九六一年四月,周总理在云南西双版纳,十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他来的
第二大早上,就到澜沧江畔观看赛龙船和放高升。他穿着对襟布扣的白衫和大腰身的咖啡色裤子,头上扎一根水红色包头巾,一身地地道道的傣族装束。
(2) 四月十三日,泼水节那天早晨,周总理来到曼厅寨视察,看到一群傣族农民在荔枝
树下跳象脚鼓舞,他便接过一只象脚鼓,和农民合着拍子一起跳起来。在开始泼水的时候,周总理和各族群众都用一根柏枝条蘸着银碗里的水互相洒。傣族有个风俗,泼水节水泼得越多,越热烈,就表明彼此越亲热,越尊敬。各族群众觉得只用柏枝蘸水洒,还不能表达对周总理的感情,于是就改用大盆来泼水。总理的警卫人员担心首长的健康,就用雨伞去挡水。周总理立刻要他把雨伞收起来,并说:“不要紧的,要到群众中去,和大家一样。”总理放下银碗,拿起一只脸盆,把一盆盆清水向群众泼去。大片大片的水花在天空飞舞,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
一道道彩虹,把周总理和各族人民紧紧地联在一起
(二) 介绍各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1.傣族是我国的一个民族,周总理爱自己的'国家,也热爱本国的少数民族。
2.所以我们要怎么样对待少数民族的风俗与礼仪?(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3.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就要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那么少数民族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1)蒙古族、藏族献哈达
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① 什么时候献哈达?
(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行日愉快,生活幸福; 婚礼上呈献哈达,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 迎宾时奉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 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② 献哈达的方式(准备一条围巾,学生现场模仿献哈达)
对尊者、长辈,要双手将哈达举过头顶;对平辈,只要用双手捧献于对方手上;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接受哈达时,身体要微微前倾,双手接过哈达。
(2)维吾尔族见面礼(出示维吾尔族的图片)
①能不能直接挥手说嗨?
(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然后身体向前倾侧三十度;
如果遇到长辈,则双手放在胸前,身体向前倾)
(3)回族八宝茶
①八宝茶,顾名思义就是有八样料,哪8样呢?
(茉莉花茶、冰糖、红枣、芝麻、桂圆肉、枸杞、葡萄干、核桃等)
②盖碗茶(出示图片)
八宝茶是盖碗茶其中一种。盖碗茶,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4) 苗族牛角酒(出示牛角酒)
①为什么叫牛角酒?
(用牛角斟酒迎接客人。他们一般选择一种外形美观的水牛角,用小刀讲牛角外刮光,在表面雕刻花纹图案,然后涂漆上彩。)
当客人来到寨门的时候,身着华丽族服,头佩闪亮银饰的苗家姑娘,就会举起牛角敬宾客。
当他们敬酒的时候,你能不能说,诶,我不喝?不能,不然他们就不让你进入他们苗寨了。那么应该怎么做?(须双手接捧住牛角,一饮而尽)
(5) 蒙古族奶茶、盘腿坐
① 我们知道蒙古族的主要建筑是什么?(蒙古包)(出示蒙古包图片)
② 进入蒙古包后,我们要怎么坐?(蒙古包里面一般是没有椅子,但是又地毡,要盘腿坐着)如果你是图,中的小客人,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① 怎么做?(当他们递给你的时候,你要用双手接碗,或者用右手接碗,不能用左手。)
② 如果不想喝?(如果你少要差或不想喝茶,可用碗轻轻地碰一下勺子或壶嘴,主人就会明白你的用意了)
(三) 感悟
①我们了解一些民族的习惯,如果你们以后去有这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你就知道什么事可以做,该怎么做了。
(四) 总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尊重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创设好我们的家园。所以,作为我们汉族的小朋友,要与各族小伙伴心连心,手拉手,共创一个美好的乐园。
★ 传统书信用语
★ 求职书信礼仪
★ 涉外书信礼仪介绍
★ 传统礼仪不能淡忘
★ 书信布局上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