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共含9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l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阅读理解题占用时间长,分值大,失分多,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取得理想的成绩非常困难,只有掌握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才能应对高考阅读,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明确阅读题解题型
1、记叙文
(1)全文讲一个故事,只讲故事。一般在A篇,如果短,就当看小说一样看下去,考验你词汇量的时候来了!看完以后一般就能选出来了,这里只是需要注意细节题看到类似于“__为什么要__”的题,就返回去,把那里的情节再细看一遍。这样一篇3分钟必须搞定。
(2)半篇讲故事,半篇议论。一般会引申出一个道理,遇到这种题先把故事部分看完,用大概30秒想他要解释什么道理。然后不看文章了,看题。只看题目不看选项,一般会有类似(1)的题目,马上选好,然后,看故事下面的那一段,只看一段,然后你大概就知道是什么道理了。后面的题可能会是概括道理,猜词之类的题,比如,看到“__应该是下列的什么词”,你就翻回去看那个词,联系上下句,跳过那个词,自己想应该是什么,然后和四个选项比对。
(3)全篇在讲一件事,但不是有情节的故事。这种文章就先看开头一段,再直接看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直接找有关的段落再看。
2、说明文
(1)启事。这种有点像广告,一般会讲一种活动之类的,文章自己就会小标题分清。这类是送分题。
(2)事物说明。比如谁谁谁发明的,为什么发明,用途之类的,这种题也不难,按顺序来,单词认识就OK。
(3)事件说明。举个例子,二战时期某个战役的大概流程。这种题考的一般是细节题,细心点就好。
3、议论文
议论文其实没什么好讲的,主要就是逻辑问题,能看懂就行。
阅读理解做题技巧
(1)单词。一直在强调单词,这是砖瓦,是必备的。高考3500绝对够用了,不是说限制你们,人往高处走嘛,但是,3500还不会,最基本的意思都没搞定就不要好高鹜远。这里说的搞定是像quite和quiet必须能分清,而且每一个意思必须都知道,翻译的时候也要会变通。
(2)句子。最基本的句子不说了,讲讲长难句。遇见很长的句子,首先,把它的定语部分和状语部分先括起来,就是先不看。就用中文来举例,狠狠地吓坏了我支撑生命的活跃跳动着的小心脏。划去定状,就是吓坏了心脏。这样,主干就抽出来了,一篇文章就能快速阅读了。类似的还有后置定语,插入语。
(3)读文章。一篇文章,不能全读完再做题,浪费时间,首先首段必须看,就明白一篇文章的目的了,然后再看题目,先不看选项,明确要问什么问题,就直接在文章中快速浏览找相关段落,再迅速抽取主干,返回题目答题。
高考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汇总
不同题型如何解答?
(1)问答题。一般在记叙文中出现,就是“__为什么要__”或者“__在哪”之类的问题,很简单,不要手贱就OK。
(2)计算题。这类题出现的很少,一般在说明文里面,比如介绍了一个活动,然后大人一天多少钱,小孩一天多少钱,题就会问你史密斯一家夫妇,小孩一个3岁一个8岁要掏多少?这类题建议在草稿纸上画出大概提纲,醒目一点,分类细一点,画成表格,然后把特殊情况标上,比如平常怎么样,周末怎样,然后就根据题目来把符合条件的圈起来,在加减乘除就行啦。
(3)细节题。这种题一般考验你复杂句简单化的能力,上面讲过了。然后细心一点,把题干分好,主语要怎么样,就关键找主语。
(4)词义猜测题。把原文中的词抠掉,根据上下文猜这里要表达什么,然后和原文比对,意思相近即可。
(5)代词题。举个例子:原文:汤姆着手解决它。题目:它指什么?ABCD应该翻译好,然后带回原文,比如你先看A,汤姆着手解决学员裁剪问题。然后你看上下文,离原句不远的地方,文中说,学员饱和是问题,需要裁剪。这样你就选对了
(6)逻辑判断题。他会问“__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看文中是不会详细告诉你的,就找他的蛛丝马迹,推理一下。而且一些很不可能的选项就能看出来,不解释了。
(7)主旨大意题。一般会是概括小标题那样。先把这段看下来,用中文概括下来,然后和选项对应。这个多练练就行。
高考阅读理解题答题方法思路
1、记叙文
(1)全文讲一个故事,只讲故事。一般在A篇,如果短,就当看小说一样看下去,考验你词汇量的时候来了!看完以后一般就能选出来了,这里只是需要注意细节题看到类似于“__为什么要__”的题,就返回去,把那里的情节再细看一遍。这样一篇3分钟必须搞定。
(2)半篇讲故事,半篇议论。一般会引申出一个道理,遇到这种题先把故事部分看完,用大概30秒想他要解释什么道理。然后不看文章了,看题。只看题目不看选项,一般会有类似(1)的题目,马上选好,然后,看故事下面的那一段,只看一段,然后你大概就知道是什么道理了。后面的题可能会是概括道理,猜词之类的题,比如,看到“__应该是下列的什么词”,你就翻回去看那个词,联系上下句,跳过那个词,自己想应该是什么,然后和四个选项比对。
(3)全篇在讲一件事,但不是有情节的故事。这种文章就先看开头一段,再直接看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直接找有关的段落再看。
2、说明文
(1)启事。这种有点像广告,一般会讲一种活动之类的,文章自己就会小标题分清。这类是送分题。
(2)事物说明。比如谁谁谁发明的,为什么发明,用途之类的,这种题也不难,按顺序来,单词认识就OK。
(3)事件说明。举个例子,二战时期某个战役的大概流程。这种题考的一般是细节题,细心点就好。
3、议论文
议论文其实没什么好讲的,主要就是逻辑问题,能看懂就行。
阅读理解做题技巧
(1)单词。一直在强调单词,这是砖瓦,是必备的。高考3500绝对够用了,不是说限制你们,人往高处走嘛,但是,3500还不会,最基本的意思都没搞定就不要好高鹜远。这里说的搞定是像quite和quiet必须能分清,而且每一个意思必须都知道,翻译的时候也要会变通。
(2)句子。最基本的句子不说了,讲讲长难句。遇见很长的句子,首先,把它的定语部分和状语部分先括起来,就是先不看。就用中文来举例,狠狠地吓坏了我支撑生命的活跃跳动着的小心脏。划去定状,就是吓坏了心脏。这样,主干就抽出来了,一篇文章就能快速阅读了。类似的还有后置定语,插入语。
(3)读文章。一篇文章,不能全读完再做题,浪费时间,首先首段必须看,就明白一篇文章的目的了,然后再看题目,先不看选项,明确要问什么问题,就直接在文章中快速浏览找相关段落,再迅速抽取主干,返回题目答题。
不同题型如何解答?
(1)问答题。一般在记叙文中出现,就是“__为什么要__”或者“__在哪”之类的问题,很简单,不要手贱就OK。
(2)计算题。这类题出现的很少,一般在说明文里面,比如介绍了一个活动,然后大人一天多少钱,小孩一天多少钱,题就会问你史密斯一家夫妇,小孩一个3岁一个8岁要掏多少?这类题建议在草稿纸上画出大概提纲,醒目一点,分类细一点,画成表格,然后把特殊情况标上,比如平常怎么样,周末怎样,然后就根据题目来把符合条件的圈起来,在加减乘除就行啦。
(3)细节题。这种题一般考验你复杂句简单化的能力,上面讲过了。然后细心一点,把题干分好,主语要怎么样,就关键找主语。
(4)词义猜测题。把原文中的词抠掉,根据上下文猜这里要表达什么,然后和原文比对,意思相近即可。
(5)代词题。举个例子:原文:汤姆着手解决它。题目:它指什么?ABCD应该翻译好,然后带回原文,比如你先看A,汤姆着手解决学员裁剪问题。然后你看上下文,离原句不远的地方,文中说,学员饱和是问题,需要裁剪。这样你就选对了
(6)逻辑判断题。他会问“__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看文中是不会详细告诉你的,就找他的蛛丝马迹,推理一下。而且一些很不可能的选项就能看出来,不解释了。
(7)主旨大意题。一般会是概括小标题那样。先把这段看下来,用中文概括下来,然后和选项对应。这个多练练就行。
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
考纲陈述: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
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㈠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㈢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㈣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㈤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㈥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㈦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㈧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㈨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㈩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
(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三】:简答题(新增题型)的解答
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
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
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合并各段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寻找各段中心句,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重难点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
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
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
分析的具体做法是:
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一.认真阅读材料,弄清题意,明确中心。
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收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与教材结合得出答案打下基础。
阅读材料应该分成两个层次:(1)泛读,先把材料的大致意思看懂。(2)精读,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往往给我们一起提示作用。
作为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古文(文言文)、现代文、译文。
(1)古文(文言文)。对文言文材料应结合汉语知识及课本相关内容,弄清材料意思,不应像在语文课那样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能提炼出有效信息即可。
(2)现代文。现代文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重要的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3)译文(欧化文)。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我们有一定的差别,加上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比较隐蔽,特别是一些文件、条约、回忆录等充满外交刺令和故意隐瞒其真实意图,更需考生细心观察,思考、辨别、提炼出材料观点。
二.回顾教材,归类对号,落实章、节、框。
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在平时学习当中很难接触到的,当时没有见过的材料背后必然至少有一个学过的知识点。任何材料虽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是不可能的。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缩小范围,根据题目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将材料分析透彻,注意回想它与教材哪段历史有关。同时,根据题意扣紧教材知识,不漫无边际,无从思维作答。所以,应读懂材料,了解材料大意后,根据材料意思总体把握分层作答,如果是多则材料,应先弄清各则材料之间是何关系?材料观点是否相同。这类题型不分层次难以深分析,且答案要点不全,得分数值不高。
可见回顾教材的作用:(1)帮助理解材料提供的信息;(2)帮助判断材料观点正误;(3)帮助解答问题。
三.组织材料,确定要点,拟定提纲。
审完题后,我们应根据题目要求,迅速拟定答案提纲,这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材料式问答一般属“小切口——深分析”的题型,学生如果想到哪儿就答到哪儿,往往会造成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丢三落四现象。所以,审题之后要构思,拟定提纲,以便做到心中有数,要点齐全,层次分明。一般来说,提纲要包括:答题层次,每层要点,详略之处等。
提纲应力求简洁:(1)明确列出有几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包括几个要点,每个要点使用哪些关键语。(2)设计答案在卷面上的位置,为下一步的规范作答奠定基础。
四.要力求做到提示化、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让人一目了然。
1、提示化。写出答题的提示语,表明所答问题的指向。回答时,每一小问写清楚答的问题,即答题提示语。其规范格式。例如:影响是﹍目的是﹍。这样答卷不仅给阅卷老师带来很大方便,而且答题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2、要点化。答题尽可能用课本语言和观点,史实准确,经提炼概括,使答案严谨慎密,言简意赅。不能把课本内容整段照抄或任意发挥,空话连篇。
3、段落化。把题目分若干层次,大题化小题,每层一个自然段。
4、序号化。答案行文或按时间先后,或按空间顺序,或按性质归类,依此展开,且在每要点前标明序号,使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五.认真作答,注意格式,书写规范。
阅读题常见题型答题套路
具体答题时注意看分答题、分点答题、力求全面。
题型1:筛选整合信息要点
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
信息主要有:
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
②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
③文中的概括句;
④文中的过渡句。
选择题:常见的迷惑项采用的转换方式有:
①意项增加或减少;
②表述对象变化;
③角度转换;
④语境转换;
⑤正面和反面转换;
⑥限定、修饰语变化等;
⑥不成因果。
问答题:找准位置,认真理解,抓住特点,分点概括。
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题型2:鉴赏分析形象
要明确传记的第一主角是传主。任何伟大的人物或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是为了塑造传主形象而存在的。
方法:
一是抓住主要事件,高度提炼。
二是联系社会背景。
把握传主形象特点(性格、精神品质等):
①抓评议性、概括性的关键词句
②抓传主在事件(主要事件)中的表现与细节描写,分析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起到什么作用等。
③抓传主背景与作者意图
分析传主特点时,还要知人论世,即结合传主的年龄、身份、传主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判断。
此外,作者意图也会影响我们对传主特点的判断。作者会通过材料取舍,通过评议概括等方面的词句向读者传递其意图。
题型3:理解分析句子含义
重要句子:
主旨句、文眼句、总起句、概括句、过渡句、总结句、哲理句、含义深刻的语句等。分析时注意句子所在的文段、前后文。分析可能包括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表里两层(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
具体方法有:
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一是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
二是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
1.位于文章的开头
①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④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2.位于文章的中间
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衬托作用。 ③渲染,烘托气氛。 ④点明主旨。
3.位于文章末尾
①总结上文。 ②呼应上文。 ③卒章显志。
三是从分析表达的感情入手
题型4:体会评价选材剪裁
方法:这方面主要从传主的优越品质出发。看材料和中心、人物、主题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详写:读者陌生;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
略写:读者熟悉;不符合主题。
题型5:领会把握结构安排
段落作用或效果
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语文阅读题注意事项
1.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一、无标志词的推理题
这种推理题的题干通常无推理题标志词,但仍然可作为推理题(也可视为细节题)处理。这种推理题的答案通常对应于原文的一句话,是对原文相关句的同义转换或改写,所以关键是能否找到选项在原文中的语言重现,假如能够找到,就能找到答案。
二、暗示推理题
凡是题干中含有imply,suggest等词的推理题,可以称为暗示推理题,解题思路是:根据题干或选项中的线索回原文定位,仔细阅读找到相关句,然后比较选项,排除不正确的,找到对相关句进行同义表达或综合的正确答案。既然是暗示推理题,那么答案不能一字不差地照搬原文词句,而应对原文词句做出同义改写。这种改写可以通过利用同义词、改变原句顺序或结构等方式完成。题干中如含有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也可视为这种推理题。
三、推论题
题干中含有infer,conclude的推理题称为推论题。要求推出的结论可能与文章主旨有关,也可能关系不大,但不管如何,碰到这种推理题,都应尽可能在速读完全文后再做,因为它的综合性较强。与主旨有关的推论题,可以仔细阅读文中表达主旨的相关句;在读完文章后,扫一下选项,排除不太可能的选项(如与原文明显相矛盾的,提到了原文找不到依据的事实、细节或观点),拿剩下的选项回原文寻找语言证据,两相对照,能够由原文表面文字信息合理推出来的,即为正确答案。
1.英语四级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2.盘点英语四级考试复习写作翻译题答题技巧大全
3.英语四级阅读推理题答题技巧
4.6月英语四级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
5.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训练题
6.最新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理解精炼题及答案
7.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理解快速突破训练题及解析
8.12月英语四级:细节题阅读答题技巧
9.月英语四级阅读推理题答题技巧
10.年12月英语四级阅读答题技巧:推理题
206月英语四级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
先看题再看文
先看题再看文章,带着题目读文章,考生能够在读文时将简单的题目先做出来,这样可以节省更多时间,当简单题全部处理完毕之后,剩下的难题可以再重新回到文章当中去找该问题出现的段落的内容,仔细阅读思考。先题后文,稍后再文题同步,由简入难一步一步解决。
找出关键词并同义替换
阅读一般考的内容都可以总结为两点,一点是直观的:看到什么,解释什么,选择什么;而另外一点则是通过直观看到的内容,进行一个转换之后发现原来这个东西可以用另外一个东西替代。
1、寻找关键词
Since the mid-1970s, the enrollment of overseas students has increased at an annual rate of 3.9 percent.
由以往的真题总结可知,这道题目的的关键词是句子中出现的两个数据,而前一个数据时时间词,相比较而言 3.9%的关键词可能性更大一些,为了节省时间,在考试时,考生就可以围绕3.9%在上下文中展开寻找,一定能够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
2、同义替换
A series of books, mostly authored by Americans, warned...
这句话的含义是一个系列的书籍都是由美国作者来完成的,警告说……
A succession of books, mainly by Americans... Sounded the alarm
这是一句跟上一句几乎是一模一样,但是还是有很明显的不同。在下一句中出现一个单词叫succession,它意思是一个序列的,或者是一个系列的一拨儿的,看着类似成功,整句翻译为一个序列的书主要是由美国人来做。mainly换成了mostly,而warned,警告,被换成了sounded the alarm,“拉响警笛”或“拉响警报”。由此可见,同义替换对于解题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好这类题型还是需要大家平时多做积累。
阅读理解的复习更多聚集在做题技巧和词汇上,勤加练习是大家制胜的法宝。
1.英语四级成绩查询有效期是多久
2.大学英语四级的6大答题技巧
3.英语四级:八类四级写作类型总结
4.2016年12月英语四级词汇必备(二)
5.英语四级作文写作五大必备模板
6.2016下半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餐桌口语常用句型
7.2016年6月英语四级真题 第三套
8.英语四级范文
9.2016年英语四级听力句子用法整理
10.2016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匹配练习题
1、夯实基础,强化通性通法
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抓基础就是要重视对教材的复习,尤其是要重视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运用时注意条件和结论的限制范围,理解教材中例题的典型作用,对教材中的练习题,不但要会做,还要深刻理解在解决问题时题目所体现的数学思维方法。
2、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减少无用功
在平时练习或进行模拟考试时,高中英语,要注意培养考试心境,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认真对考试说明进行领会,并要按要求去做,对照说明后的题例,体会说明对知识点是如何考查的,了解说明对每个知识的要求,千万不要对知识的要求进行拔高训练。
3、抓住重点内容,注重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主体内容是支撑整个高中数学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进入大学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每年必考且重点考的。象关于函数(含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和圆锥曲线、线面关系、数列、概率、导数等,把它们作为复习中的重中之重来处理,要一个一个专题去落实,要通过对这些专题的复习向其他知识点辐射。
高考数学答题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答题方法化归与转化思想
(1)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将较难问题化为较易问题,将未解决问题化归为已解决问题
(2)灵活性、多样性,无统一模式,利用动态思维,去寻找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变换途径与方法
(3)高考重视常用变换方法:一般与特殊的转化、繁与简的转化、构造转化、命题的等价转化
高中数学答题方法特殊与一般思想
(1)通过对个例认识与研究,形成对事物的认识
(2)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由实践到理论
(3)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反复认识过程
(4)构造特殊函数、特殊数列,寻找特殊点、确立特殊位置,利用特殊值、特殊方程
(5) 高考以新增内容为素材,突出考查特殊与一般思想必成为命题改革方向
说明文阅读理解题
(三)【说明园苑】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1920题。(共5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简称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与东西轴线交汇处,处在园区的核心地段。它由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与港澳台馆(分别为独立展馆)三部分组成。
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主题,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中,中国红作为建筑的主色调,大气而沉稳,也易于为世界所理解。
中国馆居于馆区中央,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下部立柱外边距为70.2米,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馆高为63米,下方架空层高33米,以提供人们交流所用的开放空间。地区馆则高13米,建筑面积约为45000平方米,形成一个开放的城市广场。展馆可同时容纳7000名观众。
高耸的国家馆与在地面上水平展开的地区馆相呼应,以体现东方哲学中天与地的对应关系。同时,国家馆的整体造型以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斗栱为来源、并从夏商周的青铜器中吸取了灵感。在地区馆的外墙上,还采用了中国古老的叠篆文字传递二十四节气的信息。
中国馆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以符合环保的理念。所有的门窗使用的是低辐射镀膜玻璃,反射热量的同时还能降低能耗。顶层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净化雨水,以冲洗卫生间或车辆。
展馆于2007年4月25日开始面向所有华人建筑师征集建筑方案,最终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的东方之冠为主,并吸纳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简盟工作室和上海建筑设计院的叠篆方案以及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龙方案。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园区中最重要的场馆之一,世博会结束后,中国国家馆将永久保留。
1. 第①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围绕中国馆介绍的内容有:
(1)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构造
(2)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理念
(3)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
(5)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特点与外观效果
3.阅读本文,完成下面有关中国馆表格内容的填写
设计理念 建筑造型 技术设计 颜色及效果
中国馆 (1)____ (2)_____ 符合环保 (3)______________ _______ 节能的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列数字 准确说明了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特点
2. (3)世博会中国馆的主题构思 (4)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特点
3.(1)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2)国家馆为斗冠,地区馆为叠篆文字
(3)中国红色给人醒目的视觉效果。
4.中国馆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