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经验与启示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冷藏鹌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经验与启示(共含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冷藏鹌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经验与启示

篇1: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经验与启示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城市规划行政管理职能也要作相应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日趋复杂的城市管理的需要和挑战.分析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国公众参与的`实现途径,以促进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作 者:吴茜 韩忠勇 Wu XI Han Zhongyong  作者单位:吴茜,Wu XI(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政治学教研室,福建,厦门,361005)

韩忠勇,Han Zhongyong(厦门建筑设计院,福建,厦门,361005)

刊 名: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年,卷(期): “”(1) 分类号:F292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   公众参与   启示  

篇2:谈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谈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所涉及的.范围 所谓公众参与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居民能够直接而持久地接触规划,积极地参与,成为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 者:王悦  作者单位: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建工系 刊 名:城市开发 英文刊名:URBAN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1 “”(9) 分类号:F2 关键词: 

篇3: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其制度化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其制度化

城市规划事业是一项公众事业,应以公众利益、公众需求为上,从这个出发点来讲,城市规划不仅应让公众知情,还应充分实现公众参与.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只有依靠公众充分参与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建立起公众能够知情、参与、监督城市规划的一系列公众参与制度,包括规划的'制定、修订、实施、监督等全过程,从宏观城镇化战略到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微观规划(详细规划特别是小区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都需要公众参与.

作 者:邢海峰  作者单位: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规划处 刊 名:团结 英文刊名:UNITY 年,卷(期): “”(4) 分类号: 关键词: 

篇4:国外汽车VOC管理对标经验与启示

1 我国车内 VOC 管理面临的问题

年,我国发布了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目前已不能完全适应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消费者的诉求。此外,《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HJ/T 400-)与车辆实际使用时的状态不一致,很难完全反映出车辆在行驶状态下的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为此,国家环保部于 年1 月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修订征求意见稿,此次修订不仅会使此标准转化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而且将会进一步优化 VOC 测试方法和限值要求,促使生产企业在车辆制造过程中减少和消除污染,切断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车内 VOC 管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与实施,无疑是我国汽车工业绿色健康发展的重大进步。然而,车内 VOC 的管控系统性较强,涉及的面较广,单纯依靠整车限值标准,很难达到预期管理成效。因此,我国急需构建一整套符合国情的车内 VOC 管理体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管理经验的“肩膀上”,理清我国的管理路线与和管理方式。

2 欧盟管理方式及成效

年,欧盟发布了有机溶剂使用指令 1999/13/EC,规定了 20种有机溶剂使用过程中的 VOCs 排放限制,该指令是欧盟控制VOCs 排放最早的措施。 年 9 月,欧盟出资 477 万欧元启动“清洁车厢工程”,总耗时 36 个月,旨在研发出一种有效的、可以量化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管理系统,为驾驶员及乘客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及安全的车内环境。

年,欧洲委员提出了将汽车喷漆、金属装饰用油漆以及清漆中所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用量减少 50%的法律修正案。

2009 年,欧盟公布了欧共体委员会 2009/544/EC 和 2009/543/EC 指令,分别规定了室内和室外使用的油漆和清漆必须符合的生态标准。 年 7 月 15 日正式发布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ISO 12219-Interior air of road vehicles”(道路车辆内部空气),该标准目前是欧盟各成员国普遍执行的'标准。德国作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车内污染问题曾经非常突出。

因此,德国是最早关注车内环境污染并颁布相关法规政策的国家,制定了“德国汽车车内环境标准”,标准明确限制了车内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与含量。相关规定包括:

(1)汽车本身、车内的塑料配件、地毯、车顶毡、沙发等需符合德国“蓝天使”环保标志的要求。

(2)汽车本身、车内的塑料配件、地毯、车顶毡、沙发材料含有的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必须满足“德国三级车内环保标准”.

(3)汽车销售前必须经过有毒空气释放期。另外,德国政府鼓励汽车企业为汽车配备天窗、蜂窝回流式空气净化器,以便减少使用环节车内 VOC 的散发。

3 美国管理方式及成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美国出现过多起因车内空气污染伤人致死的事件,美国把室内和车内污染作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美国没有专门针对新车内部 VOC 含量的限制,均参照室内 VOC含量标准。

年,美国环保局运输和空气质量评估与标准办公室发表了一份长达 195 页的有关控制汽车有害气体污染排放的报告。,美国 Ann Arbor 环境集团发布了题为“任何速度都有毒”的检测分析报告,称车内空气中的有害化合物含量是家居和办公室中的 5到 10 倍,经化验分析后显示,车内普遍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车内座椅、地毯、扶手和电线胶皮等都会产生对人有害的化学物质。

美国环保署 EPA 对不可用及受控制的材料列出了清单,凡是在此清单上的材料和零部件用量超过标准要求的汽车制造厂和零部件供应商都必须进行申报,且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审查。()对于那些技术上必须使用的材料,要经过环保部门审查,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点后才能使用。同时,汽车制造厂要求其供应商定期向他们和环保部门申报,申报者应对其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及准确性负责。一旦发生未经审批的限制材料进入市场,申报者或未申报直接使用者将受到巨额罚款的处罚,还要负责召回产品、清理污染,甚至会追究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4 日本管理方式及成效

年,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发布了《小轿车车内口空气污染治理指南》,旨在引导日本主要汽车公司在 2005 年以后新生产的汽车中减少车内空气污染。 年,JAMA 启动“汽车车厢 VOC自我减排措施”,对汽车内部挥发性有机物的使用情况及汽车 VOC的最优检测方法等几方面开展了研究,制定出了《降低汽车内 VOC的自主举措》,规定从 2007 年开始所销售的乘用车车内 VOC 浓度必须低于厚生劳动省指定的 13 种物质浓度的限值要求。

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JAPIA)认为,各种因素对 VOC 的影响都很大。为了能跟车室内 VOC 限值进行对应,不管是整车还是零部件都有必要加大整个汽车供应链的管理力度。从开发设计阶段来说,要制定不含或低 VOC 材料清单,可通过审核材料企业的 VOC数据,试验样品的 VOC 测定数据等措施进行判定。同时,导入减少VOC 的技术,如控制涂料、粘结剂的干燥条件等。对生产阶段,要在工程管理项目中将 VOC 项目作为一项管理内容,且选用不含 VOC的辅材(清洗剂、标记工具、胶带等)。

日本汽车行业凭借全球领先的自主举措,鼓励整车厂与零部件厂商和材料厂商合作,在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降低 VOC,确保新车VOC 符合法规和用户要求。

5 韩国管理方式及成效

韩国政府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车内空气质量抽检及信息披露制度。2007 年 6 月 5 日,为了保障车内人员的身体健康及提高国民汽车驾驶的安全性,韩国政府建设部颁布《新规制作汽车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标准》,该管理标准规定了新生产车甲醛、苯等挥发性污染物检测方法及其限值,并于 年修订完善了标准。为有效督促汽车企业切实改善汽车内部环境,韩国政府根据《机动车辆管理法案》,由韩国汽车检测研究院(KATRI)每两年对新生产汽车进行抽样测定,并公布检测结果。对于未达标的企业,韩国政府采取劝告的方式促使其达标。

韩国车内空气质量管理起步较晚,但目前已初见管理成效。2013 年车内空气质量相比于 2006 年,甲醛、甲苯减少 70%以上,乙苯、二甲苯减少 90%,苯乙烯减少 95%以上,苯更是减少超过 99%.韩国采取的 VOC 信息披露管理措施及技术提升手段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篇5:国外汽车VOC管理对标经验与启示

综上分析,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虽然采取了不同的车内 VOC 管理策略,有的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有的仍在不断探索之中。各国车内VOC 管理形式、管理范围、标准、管理成效等对比分析结果如图 1 所示。

通过对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车内VOC 管控方式的对标分析,各国管理方式各有所长,管理成效也不尽相同。针对我国汽车企业众多,管理研发水平参差不齐,产品系列复杂等特点,我国须制定适合自身国情的管理路线和方式,可以从下几个角度开展相关工作:

(1)健全政府管控制度。积极推动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车内VOC 法规、标准、政策体系,加快汽车、零部件及材料 VOC 控制以及车内空气气味主观评价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快建立“事前参数备案和信息披露,事后抽查并向社会公开结果”的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引导企业自觉开展 VOC 管控。

(2)明确汽车全产业链各方责任。汽车生产企业应承担车内VOC 控制主体责任,发挥导向作用。有关零部件生产企业应在控制体系中承上启下,确保责任有效传递。有关材料生产企业应在控制体系中承担源头监管责任,配合汽车及有关零部件生产企业加强管控。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将 VOC 相关要求纳入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立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标准和供应商管理制度,针对不同零部件及材料产品制定不同的 VOC 限值要求。

(3)加强产品设计阶段管控。鼓励企业使用低挥发性材料,采用低挥发性生产工艺。引导企业逐步建立材料认可机制,加强对高危原材料的重点管控。鼓励零部件及材料生产企业开发先进生产工艺和应用新型模具及设备等,从生产源头减少 VOC.鼓励企业开发、使用长效降低挥发性有害物质的技术和设备,严禁使用短效降低 VOC的技术和试剂。

(4)使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行业统一规范的挥发性有害物质数据管理、技术交流与共享、低毒低害及低 VOC 材料示范推广等行业公共平台,通过全产业链数据申报、采集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监控产品 VOC 情况。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在车辆使用说明书中注明产品 VOC 挥发量参考值,并提出在使用过程中降低人身危害的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朱熠,王泽庆。车内污染物的来源及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措施[J].汽车工艺与材料,(10):69-72.

[2]杨超。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法规现状[J].客车技术与研究,(1):48-51.

[3]石腾龙,黄江玲,刘丹丹,熊芬。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现状与对策[C].2014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434-1436.

[4]费劲,詹忠,李明华,等。日本车内空气污染的研究状况和测试方法[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7(3):67-68.

[5]赵绍伟,闵照源,刘一鸣。车内空气污染物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4(6):52-55.

[6]唐天琦。中国汽车行业政府监管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4.

[7]朱超博。供应链环境下的协同质量管理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0.

篇6: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摘要: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热情不断高涨,其作用也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本文就结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简要分析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一些缺点,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议.作 者:刘剑锋  作者单位:新密市环境保护局,河南,郑州,452300 期 刊:魅力中国   Journal:CHARMING CHINA 年,卷(期):2010, “”(5) 分类号:X8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环境权   

篇7: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探讨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探讨

对影响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因素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方法:即加强环保宣传,强化公众参与意识,完善环境影响评价职业准则,选择合理的公众,选择科学的公众参与时间,设计科学的公众参与步骤以及加强法律保障.

作 者:罗春 马立实 吴坚 周超平 作者单位: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430077 刊 名:电力环境保护 英文刊名:ELECTRIC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卷(期):2009 25(3) 分类号:X591 关键词: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有效性  

国外汽车VOC管理对标经验与启示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浅析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公共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的论文

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全文

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鹰潭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英国治理水灾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经验与启示(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经验与启示,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