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海》讨论研究式创新教法的实验与研究(共含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礼乐不雅”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李春杨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
摘 要:高中化学是一门高中课业学习中的基础学科,随着社会经历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增加,给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首先总结了在新时期高中化学在教学方面的一些困境,然后针对新时期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要求而做出的一些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那么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处在稳步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新时期,时代的发展对于教育事业又提出了新的考验,我们必须在新形势之下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下面我们就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来探讨一下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学困境与教法创新研究。
一、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学困境
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历史的进程当中经历了多次的变革。我们的高中化学课程也应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地进行变革。但是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化学教学一直注重通过多做习题来提高化学教学的教学目标,但是结果却不是很理想,为了成绩,老师和学生一味地注重题量,却忽视了在做题过程中思考和理解的过程,也忽视了总结和思考的过程,所以化学成为一门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的学科。传统的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方式也使得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而很少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造成了老师被动教、学生被动学的一种局面。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单一,直接导致了教学结果的不尽如人意,使得化学学科的教学发展停滞不前,使得高中化学教学陷入了困境。
二、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地调动课堂气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更应该引入这种教学方式来丰富我们的课堂。首先可以在课堂形式上面,可以采用小游戏的形式来对知识进行学习。还可以将化学学科中相对有趣的实验引入理论部分学习的课堂中。例如,学习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就可以在试管中放几个锌粒,加入稀硫酸,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观察反应的'现象,然后可以进行讨论,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吸收。也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引入课堂教学中来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是解决高中化学教学困境很有效的一种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来给学生提出一些任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打破常规教学方式的教学新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好的帮助。例如,在教授化学电源的时候,可以举几个化学电源的例子,然后对学生提问,让他们自己思考身边的化学电源,以及化学电源工作的原理。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所以要提出一些符合学生角度的任务。其次任务的设定要有效地涵盖知识点,问题提出之后要准确地讲解好知识点,对于学生提出的关联问题也要考虑到。任务解答之后接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进行小组的讨论来巩固知识。最后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努力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户外教学法
目前,当今的教育理念追求的素质教育,讲究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那么在新时期我们就应该打破原来固有的教学方式,寻求新的突破。上课的课堂不仅仅局限在限定的教师空间内,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之下带着学生进行户外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奇妙之处。培养学生善于用学习到的书本上的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能力,从而达到化学教学的新时期目标。
新时期的高中化学教学理念中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完善传统的教学方式,推出更加新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教学方案。抓住高中化学这门学科实验趣味性强等课程自身的优势,很好地应用到现实的教学当中,并且同时实行多样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学,从而更好地为增强高中化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来自主地发现问题,根据问题培养创新思维,最终更好地完成我们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达万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用教材教”的思考与实践[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
[2]马英旭。浅谈课改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
[3]黄永珍。关于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检视与思考[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
下颔式进气道实验研究
为了验证下颔式进气道/前机身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其进气道性能,对下颔式进气道/前机身一体化设计方案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出了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畸变指数随流量系数、攻角、侧滑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气道性能较好,进气道/发动机匹配良好.最后提出了下颔式进气道的进一步改进措施.
作 者:王新月 廉小纯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动力与热力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72 刊 名:航空动力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EROSPACE POWER 年,卷(期): 17(3) 分类号:V228.7 关键词:进气道 一体化设计 进气道/机体前机身 实验研究一次函数教法的分析与研究
论述了一次函数教法与学法的的关系,从学生起点开始分析,到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总结,从7 种不同方面分析和研究了一次函数教法与学法,提出了本章应确立的4种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作 者:胡正军 作者单位:陕西省体育运动学校,陕西西安,100816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20 关键词:一次函数 教学任务 教法学法 解题思想方法“中学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专题研究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完成“中学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专题研究方案中所列的各项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培养一批研究型的化学教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大面积提升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本着“研究任务共担,研究资源共享,教师发展共进”的原则,特制订本实施计划。二、研究目标:
1、引导教师重视实验教学,培养研究型的化学教师队伍。2、通过“实验专题内容”的学习,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对化学教材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对化学教材特别是其中的实验内容在素材选取和实施方法上的改进意见。
4、通过专题研究,使化学教师形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三、研究的主要形式:
按先分后合的形式进行,即先把上、下册化学教材按单元内容分配给各个中学化学教研组加以研究,然后再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中学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全面研究。四、研究任务分解:七中:第三单元第七单元第十单元第十二单元贺家土中学:绪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九单元淞欣中学: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八单元五里墩中学:第六单元第十一单元体育路中学:跟踪参与研讨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9月11月)主要任务:
1、召开专门研讨会议,明确研究方向,确定研究专题。2、制订专题研究方案与实施计划。3、进行有关培训。
(二)、研究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5月)
第一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学校对化学上册教材“单元内容”中的实验进行认真研究,提出改进建议或完善方案。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学校对化学下册教材“单元内容”中的实验进行认真研究,提出改进建议或完善方案。20xx年8月形成第一、第二阶段的阶段性总结即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上所列实验的评价及改进建议。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学校重点研究实验创新。即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可利用课时时间或课外时间增设少量必要的实验(有的是补充,有的是替代教材上的实验)。化学教师要研制具体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方案中详细阐明增设该实验的必要性。3月形成第三阶段的阶段性总结即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方案集。第四阶段:20xx年45月,通过课堂展示、检验研究成果。(三)、总结阶段:(20xx年68月),形成“中学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专题研究总结报告。六、确保专题研究顺利进行的措施:1、成立区级研究小组,由教研员统筹管理。组长:卢克华
副组长:凌术平杨剑玲肖春林潘检明杨会云袁丽2、吸纳全体化学教师参与专题研究。3、进行各项专门评比。
20xx年1月初,学校专题研究方案、第一阶段实施计划评比。20xx年3月底,第一阶段研究成果(含实验方案、课例录象、课件、教学反思等)评比与经验交流。
20xx年5月,区级实验课竞赛。
20xx年6月初,第二阶段研究成果(含实验方案、课例录象、课件、教学反思等)评比与经验交流。
20xx年9月初,第一、第二阶段阶段性总结报告评比。20xx年1月,区级实验创新说课比赛。
20xx年45月,区级实验课竞赛、学生实验操作比赛。20xx年8月,专题研究报告评比。
4、开展学校实验器材配备与实验室开放研讨活动,形成研讨意见,并向有关方面反映,为“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专题研究的顺利开展争取支持。
5、鼓励学校在开设校本课程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能考虑与化学实验教学有关要求的整合。
20xx年11月
1佳木斯大学化学教育专业教法实验现状分析
1.1对现行教法实验内容的分析
佳木斯大学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教法实验课和化学教学论同步开课,教法实验课44学时,共10个实验,实验的内容见表1。通过与新教材对比分析目前教法实验课的内容,我们发现表1实验内容表现为:(1)实验内容选材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社会;(2)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呈现没有注重体现科学性,比如有很多现在中学化学实验课已经不再开出,有很多实验在无机、有机和分析课中以做过,如中和滴定和纸上层析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做过,而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度的测定的实验在中学化学实验不要求做了,气体制取实验内容较多,就整个实验内容设计不科学;(3)实验内容设计没有呈现微型化和趣味性。新的教法实验内容应增加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实验,增加微型化和绿色化实验项目,尤其是增加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以达到培养学生实验的实践能力的提高目的。
1.2对现行教法实验课实验形式的分析
佳木斯大学化学教育专业的教法实验是多人一组,学生不能参与每一个实验环节,使得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限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目前学院所有实验都采用教师讲学生做这种传统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照方抓药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实验课学生几乎不需要进行什么“探索”,只需按照老师提供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通过这种方式得出实验结论,学生为完成实验而做实验,别说发挥实验的功能,发展学生的实验素养,就连最初的实验操作兴趣,也可能因为这样的设计而丧失殆尽。因此要解决实验课时少与人才能力培养的矛盾,构建教法实验新模式,开放实验模式实乃势在必行。
1.3对现行教法实验课实验考核形式的分析
现在的化学教法实验课属考查课,教师对实验课成绩的评定是根据实验课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书写来评定。这种评定模式是学生以往实验课成绩评定模式的延续,没有突出化学教法实验课的特点,教法实验的特点是学生不仅会做实验而且要会讲实验,通过化学教法实验培养高师学生具有从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以及实验教学的能力。因此要改变教法实验的成绩评定模式,成绩考核要突出“讲”实验的特点,以真正达到化学教法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 研究创新心得体会
★ 创新项目实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