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eyond2799”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策略:将63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环境、心理、生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抑郁、疼痛程度和生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抑郁、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缓解其抑郁情绪,利于术后康复。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综合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全过程中,乳腺癌患者承受着心理、情感及社会压力。加之角色的转变、社交能力下降、手术的创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活动和自理能力。因此,我们对63例乳腺癌患者存在的生理及心理理由进行探讨,实施有效护理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l、临床资料
1资料与策略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3例,均行乳腺癌根治手术。年龄28~69(46.6±12.4)岁,均意识清楚,智力正常,能够了解本研究的作用并知情同意。按照入院顺序发放随机号码,以随机号码将其分为两组,奇数号进入观察组,共31例,年龄28~68(45.9±11.5)岁;偶数号进入对照组,共32例,年龄29~69(47.2±1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作用(P>0.05)。
1.2干预策略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①环境: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热情地介绍病区环境,并对病房光线强度、温度、湿度进行调节,提高患者的舒适。②心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了解患者心理,及时调整其情绪反应,对其出现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及时进行疏导。主动介绍治疗成功病例,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生理:提供正确的饮食指导,嘱患者可食用易消化、无渣食物,避开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禁烟戒酒。对情绪过于紧张的患者,在心理疏导无效的前提下给予适量镇静药物,以保证其有充足的睡眠。④健康教育:通过访谈、发放宣传材料、开展病友会等方式,使患者对疾病建立正确的认识,既不畏惧疾病,也不过分忽视。
1.3观察指标①生活质量:采用WHO简明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本量表包含4个方面:心理、生理、社会、环境。评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另外还有总体生活质量和健康情况满意度2个附加题目,评分范围为1~5分。②抑郁: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1]。评分标准:≤50分,无抑郁;50~59分,轻度抑郁;60~69分,中度抑郁;≥70分,重度抑郁。③疼痛程度:利用视觉类比痛觉测定卡,该量表采用10cm长直线,最左侧为“无疼痛”,得分为0分,最右侧为“最严重的疼痛”,得分为10分,由患者自行报告疼痛值。
1.4统计学策略研究完成后,由两名数据分析人员核对所有结果,查漏补缺,并将数据录入到EpiData软件中,数据录入结束后利用程序比对,若发现有不一致的数据,提示至少有一人录入错误,核对完成,将数据导入SPSS19.0软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方差齐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齐时采用校正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实际发生数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护理的有效方法,促进其早日康复。方法 对12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和其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心理护理措施,115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况,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护理,成为乳腺癌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关键词】乳腺癌 心理 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手术是乳腺癌综合性治疗中重要手段之一,但手术后由于女性特征发生改变,以及放疗、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往往存在焦虑、悲观、失望、自卑等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及生命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科收住乳腺癌患者124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大69岁,最小27岁,平均49岁;35岁以下28例。单侧乳腺癌122例,双侧乳腺癌2例,有配偶123例,离婚1例。
2 受术者的心理特征
2.1 恐惧心理 大多数患者都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谈癌色变,情绪紧张,心神不安,产生极大的恐惧心理,害怕死亡。
2.2 焦虑心理 因家庭经济困难,担心沉重的治疗费用使今后的生活更加困难,表现为整天唉声叹气、忧心忡忡、不思饮食等焦急不安心理。
2.3 自卑心理 多见于性格内向的患者,由于手术损毁了女性特有的胸部外形,害怕失去丈夫的疼爱,担心性生活的和谐,害怕被别人歧视、嘲笑,常常表现为愁眉不展,失眠等抑郁心理。
2.4 悲观心理 当病情不见好转,在恐惧和焦虑的同时,缺乏对乳腺癌的正确了解,加之难以言状的痛苦和不适,常常乱发脾气,或少言寡语,精神萎靡,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
2.5 绝望心理 病情恶化,肿瘤转移及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等,患者意识到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到头来会是人财两空,对治疗和生活失去信心,拒绝治疗,等待死亡,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杀倾向。
3 对受术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3.1 接待患者应热心 术后短时间内,患者多存在抑郁、自卑等倾向,应根据患者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的介绍相关知识,用语要文明亲切、热心,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1],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3.2 解释患者疑问应耐心 对患者的疑问,如“能不能治愈?”,“会不会复发?”等要做到有问必答,消除患者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的恐惧心理[2];对术后自身形体改变的焦虑心理要耐心安抚,巧妙引导,并说明有办法弥补,如佩带义乳等,外观无损形象,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3.3 观察患者应细心 患者术后接受药物治疗,因个体存在差异,使用后反应不一样,护理人员应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全面细致地观察患者因药品的不良反应引起的身体不适,给予正确解释的同时,要及时处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心理。
3.4 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 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关心患者,倾听其述说心中的焦虑,并表示理解和同情,让她体会到她不是孤立的承受痛苦;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指导患者进行术后系统康复训练,唤起她们的勇气和信心。
3.5 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患者心态的调整 护理人员不只以美好的语言和精湛的护理技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还要组织提供病友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的心理环境,使患者处于一个充满友爱的集体氛围,调动机体潜在力量,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
4 结果
通过实施以上心理护理措施,115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消除了恐惧、焦虑、自卑、悲观、绝望等消极心理,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术后的化疗,9例患者因家庭经济问题放弃了术后的化学治疗。
5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已成为危及女性生命的主要原因。在临床治疗进程中,除了注重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外,更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治疗—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用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积极真诚的.态度,和蔼的言行去关心和体贴患者。在患者情绪不佳出言不逊时克制忍让,以情感人,有意识地多接近患者,让她们倾吐内心的痛苦,使心理得到疏通,并劝导和鼓励患者面对现实,配合治疗[4];同时,对家属进行医疗知识宣传,使之懂得自己的情绪可以影响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提醒亲友要保持沉着冷静,给患者以关心、爱护和鼓励,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特别是其配偶,要更体贴照顾,倍加疼爱,为患者提供持续情感支持和照顾,使其充满信心,保持稳定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有针对性的通过心理干预,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采取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患者相信现代医学有能力治好自己的疾病,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做好术后的康复治疗,为患者早日康复,重新找回自我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玉,王玉清.护士语言对疾病转归的影响.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6:565.
2 张晓芳.护士语言的表达方式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中华医学研究杂志,,9:943.
3 袁剑云,金乔.系统化整体护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5-20.
4 中华护理学会.整体护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方法:选取5月-10月的70例泌尿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分析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结果: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相对应的诊治和护理干预,70例患者的病情全部有显著改善,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针对护理干预工作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很满意49例(70.0%),满意11例(15.7%),一般6例(8.6%),不满意3例(4.3%),差1例(1.4%),总体满意程度为85.7%。
结论:在医院泌尿科患者的诊治中,提高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有显著的影响,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泌尿科; 护理满意度
由于泌尿科疾病的临床特点,很多患者对自身病症无法启齿,对护理工作者来说,怎样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和支持,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程度,是当今很多护理人员所面临的问题[1]。
在针对泌尿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常规护理只可以达到临床护理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前提上还要增强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能够在体验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了解更加全面的自我护理意识和方法,增强患者身体恢复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70例,男44例,女26例,年龄22~59岁,平均(43.6±2.3)岁。
70例患者中泌尿系结石28例,急进性肾炎综合征12例,急性肾炎综合征8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肾肿瘤6例,前列腺疾病4例,泌尿系统肿瘤3例,肾小球疾病1例,所有患者全部进行相对应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护理工作者应对入院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给予严密观察,对患者的体征变化进行检查和记录[2]。
在患者住院时期,护理人员要重点注意患者的排尿是否困难、有无尿潴留情况、是否有排尿延迟、尿流中断等现象,倘若患者在排尿过程中有疼痛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地询问患者疼痛发生位置和持续时间,并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诊治。
倘若患者出现尿失禁,护理人员需要观察和记录此现象的持续时间;假如患者出现血尿,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观察目标主要有:患者是否全程均为血尿,血尿是否为终末血尿,血尿的具体颜色,是否存在血块等。
在此同时,为避免患者出现压疮,护理人员需要特别注意确保患者床单、被褥的干燥清洁[3]。
1.2.2 术后护理干预 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使用护理干预的护理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护理人员需每天对患者的尿道、造瘘口进行2~3次的消毒棉球擦洗,确保其清洁,防止患者出现院内感染[4];护理人员应确保各类导管的牢固性,避免其受压、弯曲、掉落等情况,确保引流畅通;护理人员需要确保各类导管、引流管的无菌处理,避免出现污染,每2周更换导管一次。
在倾倒尿液的时候,应该防止引流管倒置抬高,避免尿液逆流的现象发生;在针对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尿液的颜色、形状、尿量等,倘若出现尿液混浊、出血、结晶等情况,应该第一时间告知医生进行诊治;在整个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遵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尿标本常规监测和细菌培养。
1.2.3 腹膜的护理 以往情况下,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需要术后排气,进而改善肠内积气和腹胀等情况。
在本组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一些患者发生持续腹胀的情况,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一些较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对其施行肛管排气或者是胃肠减压,少数患者手术后发生严重腹胀,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帮助患者施行腹腔内脓肿、肠漏等相关检查[5]。
当患者正常排气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叮嘱家属对其给予半流食,同时给予常规补液,严密注意患者的病症发展状况。
1.2.4 出院健康教育 泌尿科患者在出院之后对其进行有关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在出院之后应该重点注意的饮食和常规活动的问题,叮嘱患者不能过度地伸展四肢和腰部,指导患者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要求患者定时进行复查,如果发现任何异常现象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
2 结果
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相对应的诊治和护理干预,70例患者的病情全部有显著改善,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针对护理干预工作的满意程度自制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很满意49例(70.0%),满意11例(15.7%),一般6例(8.6%),不满意3例(4.3%),差1例(1.4%),总体满意程度为85.7%。
3 讨论
随着现在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逐渐升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日益增强,泌尿科属于医院里的主要科室,住院患者的人数相对很多,在护理工作中为达到提高患者病症的积极影响效果,需要特别注意在护理工作中采取护理干预的措施,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时间,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有效护理,显著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促进患者能够早日出院。
通过本组资料分析结果显示,针对医院泌尿科患者的诊治中,使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病情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玉红,刘沛珍,柯志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体会[J].护理学报,,33(8):58-61.
[2] 何俊华.试点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11(5):124-125.
[3] 壬颖,李秀云,汪晖,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的运作与成效护理研究[J].护理学报,,32(12):39-41.
[4] 宋锦平.循环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18(4):293.
[5] 彭林辉,霍枫,詹世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防治体会[J].腹部外科,,19(6):351.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于泌尿科患者的病情影响,并研究护理对于泌尿科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1月~6月的泌尿科患者70例进行分析,对于这些泌尿科患者在进行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总结护理对于这些泌尿科患者的`影响,并且进行总结归纳。
结果 通过对于这些泌尿科患者的诊断和进行对应的护理,所有的患者的病情都有明显的好转,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病发症。
通过对于护理干预的调查报告显示,51例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极为满意,15例患者表示对护理效果较为满意,3例患者认为护理效果一般,2例患者认为护理效果不理想。
结论 对于泌尿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显著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泌尿科;护理干预;影响
泌尿科疾病与其他的疾病有所不同,其临床特点与其他的疾病也有显著的差异,要想做好泌尿科患者护理工作,必须加强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交流,提升患者和患者家属对于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除了日常工作中的护理工作以外,还要针对于每位患者的特殊病情制定出一套适合患者特殊的护理方案,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使患者的身体得到良好的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患者70例,其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22~60,平均年龄43岁,在所有的病例中有泌尿系结石25例,泌尿系统感染18例,前列腺炎5例,泌尿系统感染22例。
对于以上的泌尿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并进行结果统计。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指的是对于泌尿科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治疗时的病情发展状况进行定期观察、记录,对于患者的各种体征进行定时的检查并且做相应的记录。
对于入院治疗的泌尿疾病患者,要注意记录患者是否存在排尿困难、尿流中断以及排尿等待等现象,记录下疼痛的时间以及疼痛发生的位置,疼痛发生的频率,并且要把记录单交给患者的主治医师。
对于患者出现尿失禁的情况,护理人员要记录下尿失禁的持续时间以及发生频率。
当泌尿疾病患者出现血尿时,护理人员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记录,记录患者血尿的颜色、是否有血块存在以及患者是否全程都是血尿。
需要说明,常规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并且观察患者24h的尿量变化。
对于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对于患者的导尿管以及造瘘管进行观察,并且给以详细的记录,保证患者的导尿管自己造瘘管十分通畅,因此,在进行常规护理时要十分谨慎细心。
1.2.2多尿期护理 当患者进入多尿期的时候,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尿量以及患者的血压情况,量出为入。
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尿道管的滴数进行记录,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对补液管的滴数进行详细的记录,使两者达到平衡,使患者能够及时的排出体内的毒素。
在发生较大的变化时,护理人员要根据相关指标进行补液,此时护理人员要控制补液的量防止患者出现肺水肿以及心衰的临床症状。
护理人员在患者的多尿期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尿常规、电解质以及尿比重等相关的指标。
每天定期监测患者电解质的相关指标,以便在出现异常时进行及时的调整或者进行补充。
如果患者在多尿期时,患者的尿量没有达到峰值,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对于患者的血压以及尿量进行相关检查。
如果患者的血压低且尿量少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多巴胺静脉滴注,以便维持患者保持正常的血压,通过改善患者的血压来使患者的尿量增加,达到正常的尿量水平。
1.2.3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对于进行手术后的泌尿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谋求更好的治疗效果。
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护理人员要定期对于泌尿患者的尿道进行消毒棉球擦洗,保持尿道的清洁,防止出现术后感染的状况,护理人员还要保持医疗器械的安全畅通性,包括保证患者使用的各种医疗导管的安全性,牢固性,避免导管因为各种因素出现掉落、弯曲的现象,确保导管的引流畅通性。
护理人员要定期更换导管,一般的更换周期为2w,在更换导管时要保证导管清洁,无污染。
在进行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要按照规定记录患者的尿量、尿液的颜色等,做到密切观察,如若出现尿液混浊、出血、结晶的现象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
1.2.4腹膜护理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进行手术以后需要以排气的方式排出肠道内的积气和预防出现腹胀,在护理的过程中,许多患者出现了持续的腹胀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形,护理人员通过帮助患者进行下地活动来改善腹胀的情况。
此时要对患者进行肛管排气或者肠胃减压手段来缓解患者持续腹胀的情况,在进行相关的排气之后,定时给予患者喂食半流食,并且注意常规补液,在此过程要严密监视患者的病情发展,时刻做好病情记录。
1.2.5出院健康指导 在泌尿科患者出院时,要积极对于患者进行有关方面的健康指导,虽然患者经过医生的治疗病情大大好转或者已经康复,但是仍然不排除由于饮食或者其他行为不当引起患者疾病反弹或者旧病复发。
所以,在患者出院之前,护理人员要对于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并且告知患者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患者要按期回医院进行复诊,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
2 结果
通过对于所选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所选患者的病情都有明显的好转,所有比例都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通过对于护理干预的调查报告显示,51例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极为满意,15例患者表示对护理效果较为满意,3例患者认为护理效果一般,2例患者认为护理效果不理想。
3 小结
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效果的要求逐步升高,人们由于饮食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泌尿疾病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
泌尿科室是医院的主要科室之一,住院人数较多。
通过护理干预对于泌尿科患者康复的影响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护理干预能够对于泌尿科患者的治疗以及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缩短治疗时间,并且能够明显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几率[1-3]。
参考文献:
[1]彭林辉,霍枫,詹世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防治体会[J].腹部外科,2006,(06):1003-5591
[2]壬颖,李秀云,汪晖,曾铁英.“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的运作与成效护理研究[J].护理学报,2009,(12):39-41.
[3]罗玉红,刘沛珍,柯志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体会[J].护理学报,2010,(08):58-61.
何俊华.试点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05):124-125.
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溃疡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对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作用。方法7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对其进行专业的护理干预;对照组35例,对其进行常规护理。一段时间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恢复效果良好患者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的护理干预对于消化道溃疡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康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消化道溃疡;护理干预;健康的生活习惯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强大的压力,这使得人们无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过大的生活压力不仅会导致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还会对消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消化道系统疾病发作起来十分凶猛,即使经过专业治疗也难以确保完全恢复,对日常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专业的护理干预,使其快速有效地康复。现选取月~10月本院接收的具有代表性的消化道溃疡患者70例,对其进行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专业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年10月~2010月接收的共7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18~60岁,病程1~3年;对照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18~60岁,病程1~3年。70例患者都具有明显上腹部疼痛、反酸等消化道系统疾病的症状,通过胃镜等辅助设施检查确诊为消化道溃疡[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的35例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等常规护理,不进行其他护理干预。观察组的35例患者进行专业的综合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干预护理消极的心理会加重疾病的发展,与之相反,如果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那么康复率可会随之大大升高。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进行心理干预护理。首先医院应当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注意保持病房整洁,并经常开窗通风;其次注意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消化道溃疡患者经常会有厌食、腹部疼痛等病症,当患者出现此类情况时,医护人员应当有耐心,用亲切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使他们的心理得以放松[2];再次,医护人员应当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述关于消化道溃疡的相关知识,克服其对于疾病的恐惧心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日常饮食护理消化道溃疡患者的饮食需要格外注意,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养成规律饮食的习惯,少食多餐,摄入营养丰富的且不伤害消化道的流食,并适当加入人体需要的其他营养成分,提醒患者不要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品,更不要吸烟,防止溃疡创面扩大。
1.2.3药物护理在患者用药之前,医护人员应当提前与家属交流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确认患者不会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之后再进行用药治疗[3]。用药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医嘱,严格按照要求定时定量服用,以便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1.2.4健康指导当患者经过专业的'护理干预达到出院标准时,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专业的健康指导,这也是护理干预计划的最后一步,这一过程主要是传播积极向上的健康知识,提醒患者在出院后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由于消化道溃疡这类疾病复发率较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过分摄入刺激性食品,更不要大量无节制地饮酒,防止疾病再次发生。
1.3统计学方法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阳光公寓生活的56位老年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后老年人的睡眠状况与生活自理能力等指标均优于接受护理干预前,其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使老年人具有更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阳光公寓进一步完善对老年人的护理工作。
关键词:护理干预 阳光公寓 老年人 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数目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由于老年人行动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都有所降低,使得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问题成为我国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 [1]。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也随之下降,从而发病的几率增加。
因此,应当对老年人的护理工作予以重视,通过适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增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同时也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本文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阳光公寓生活的56位老年人,探讨护理干预对福利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阳光公寓生活的56位老年人,其中男性为32位,女性为28位,其年龄跨度为63~94岁,平均年龄为(72.5±8.1)岁。经检查本组老年人中17例患有冠心病,12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疾病,14例患有糖尿病,11例患有高血压。本组老年人中均无其他相关影响调查的疾病。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老人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均填写一份问卷调查表,了解老人的睡眠状况、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护理人员要对看不懂调查表的老人进行帮助,在得到老人的许可下,将问卷上的内容对老人进行询问,并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并运用医疗设备对老人的血糖、血脂、血压以及心率等身体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与记录。
1.2.2 护理干预:
1.2.2.1 运动训练:护理人员应当为老人制定相应的运动的计划,使老人每日的运动时间为25min。在早饭前,带领老人到户外进行10min太极拳训练。每日进行5min的系纽扣训练,傍晚时分,带领老人进行10min的慢步跑或者快步走训练。通过运动增强老人自身的机体免疫能力,同时提高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使老人身体内的新陈代谢得到增强。
1.2.2.2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经常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陪老人聊天,聆听老人的故事与心事。耐心的解答老人的疑问,并且向老人宣传合理、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增强老人的生活观念。同时,也可以为老人表演一些娱乐节目,使老人开心并具有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
1.2.2.3 组织活动:定期为老人举办亲子活动,让老人与子女一起聚餐、观看电影,并且与子女开展联欢会仪式,让老人与子女共同参与其中。每逢老人过生日时,可以一起送蛋糕庆祝生日,共同送上祝贺。
1.2.2.4 常规检查:护理人员要每隔一周的时间便为老人进行一次身体的常规检查,对老人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压等指标的数值进行记录,并与之前的记录进行对比,从而避免老人经受疾病的困扰。
1.3 观察指标。对接受护理干预前后老年人的睡眠状况与生活自理能力等指标进行记录,以供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5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护理干预后老年人具有良好睡眠的为48位(85.7%),具有良好自理能力的为39位(69.6%);接受护理干预前老年人具有良好睡眠的为41位(73.2%),具有良好自理能力的为32位(57.1%),接受护理干预后老人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接受护理干预前,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人是社会上的特殊群体,生活状态也处在特定时期,不仅健康受到了衰老和疾病的威胁,而且生活质量也在现代社会中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3]。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范围的局限使得社会交往能力明显下降,心理状态与生理状况都处在逐渐下降的趋势。为促进我国的发展,应当切实改善在福利院老人的生活质量 [4]。
应当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促进老年人相互间的交流,改变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与生理卫生状况,进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护理干预的体能训练与心理护理等内容提升老人的体能,改善老人的睡眠状况与自理能力,使老人的心理与生理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使在福利院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5]。
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护理干预后老年人的睡眠状况与生活自理能力等指标均优于接受护理干预前,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护理干预对在福利院老人进行全方面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人具有良好的生活状态,应当对护理干预实施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东华,葛敏,于丽.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转变及健康老龄化与社区护理干预及指导[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0,01(02):47-48
[2] 易景娜,陈利群,贾守梅,等.护士主导的全科团队家访服务对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02):74-76
[3] 荀雪琴,李萍,张金兰,等.护士主导的全科团队家访服务对高龄独居老人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J].上海医药.2012,33(12):31-34
[4] 熊彩娟,江淑贤,张丽华.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08(20):1868-1869
[5] 余波杰.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