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圆的知识考点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diomen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考数学圆的知识考点(共含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iome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考数学圆的知识考点

篇1:中考数学圆的知识考点

圆的周长公式C=2π r 中的π是定义;

圆的面积公式S=πrr,

圆周率是指平面上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用希腊字母 π (读“Pài”)表示。中国古代有圆率、周率、周等名称。(在一般计算时π人们都把π这无限不循环小数化成3.14)

圆周率—π

什么是圆周率?

圆周率是一个常数,是代表圆周和直径的比例。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来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也只取值至小数点后约20位。

什么是π?

π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本来它是和圆周率没有关系的,但大数学家欧拉在一七三六年开始,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代表圆周率。既然他是大数学家,所以人们也有样学样地用π来表圆周率了。但π除了表示圆周率外,也可以用来表示其他事物,在统计学中也能看到它的出现。

【背圆周率的口诀】

3 . 1 4 1 5 9 2 6 5 3 5 8 9 7 9 3 2 3 8 4 6 2 6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4 3 3 8 3 2 7 9 5 0 2 8 8 4 1 9 7 1 6 9 3 9 9 3 7

死珊珊,霸占二妻。救我灵儿吧!不只要救妻,一路救三舅,救三妻。

5 1 0 5 8 2 0 9 7 4 9 4 4 5 9 2 3 0 7

我一拎我爸,二拎舅(其实就是撕我舅耳)三拎妻。

8 1 6 4 0 6 2 8 6 2 0 8 9 9 8 6

不要溜!司令溜,儿不溜!儿拎爸,久久不溜!

篇2:中考数学圆的知识考点

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读pi)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3.14

1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d或C = 2r

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 r= C圆 2= C圆2

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r+2r C半圆= d2+d

15、常用的3.14的倍数: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12=37.68 3.1414=43.96

3.1416=50.24 3.1418=56.52 3.1424=75.36 3.1425=78.5

3.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16、圆的面积公式:S圆=r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倍。

17、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2(C)=r)。即:S长方形= a b

S圆 = r r= r2

S圆 = r2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r+2r=C圆+d

18、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r22

19、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

20、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21、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S圆环=r2=(R2-r2)

22、常用的平方数: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

篇3:中考历史考点知识

1、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阶级临时政府,另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

2、1911月7日,列宁指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于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3、19俄共(布)根据列宁的意见,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探索。

4、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存在了69年)

5、《凡尔赛和约》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超过10万,拆除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的防御工程;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6、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首领操纵,英国的劳合·乔治;法国的克里孟梭;美国的威尔逊。

7、《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与其他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体系”。

8、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于是1921年有九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召开,美国处于会议的主导地位。会议上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

9、《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有利于美国对华的进一步扩张。

10、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帝国主义列强分割世界的新体系,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1、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

界。这次危机的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12、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

13、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且在上台后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进而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还严密控制文化教育,疯狂迫害犹太人,实行恐怖统治非军事区。又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大肆扩军备战;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于1936年进军莱茵非军事区。于是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

14、日本在经济危机加深的过程中,以军部为核心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1936年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的策源地。1937年,日本又在中国制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5、在对外侵略过程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逐渐勾结起来。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16、1938年,慕尼黑会议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17、1939年9月1日,德军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二战爆发的标志)。

18、1940年6月,德军进攻法国,法国将军戴高乐流亡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继续抗击德国侵略者。

19、1941年6月22日,德军袭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20、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于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21、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22、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法西斯遭到致命打击,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3、1943年,意大利投降,退出轴心国集团,随即对德宣战。

24、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伊朗的德黑兰举行会议。

25、1944年6月,在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英、美盟军从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6、1945年,在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苏、美、英三国的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组建联合国等有关问题。

27、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战争结束。

28、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的开罗举行会议签

署《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全部归还。

篇4:中考指导:数学考点

如何做好中考数学复习?首先,作为考生必须了解中考方面的有关政策,避免复习走弯路、走错路。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初三学生所关心的。下文为中考数学备考指导的内容,详情请看下文。

【考点分布】

一、计算题:

科学计数法、倒数相反数绝对值、简单概率运算、三视图求原图面积、三角形(相似、全等、内角外交关系)、统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二次函数(顶点、对称轴、表达式)、函数图像关系

二、填空题:

因式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三角形(相似、周长面积计算)、坐标(坐标点运动规律)、直线和反比例函数图像问题

三、解答题:

次方、开方、三角函数、次幂(0次、-1次)计算;

求解不等式组;

分式、多项式化简(整体代入方法求值);

方程组求解;

几何图形中证明三角形边相等;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四、解答题

四边形边长、周长、面积求解;

圆相关问题(切割线、圆周角、圆心角);

统计图;

在数轴中求三角形面积;

五、解答题

二次函数(解析式、直线方程);

圆与直线关系;

三角形角度相关计算;

总体来说中考题,题目多,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快速做题。近些年北京中考数学题型都比较固定、难度适宜,需要在正确率方面留心,对于三角形、四边形面积计算知识板块要高度重视。

[中考指导:数学考点整理]

篇5:中考语文知识考点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整理

标点符号

[知识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

1、句号(。略)

2、问号(?)(注意事项):

A、除一般的疑问句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外,反问句和设问句句末也用问号。

例: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B、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要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例: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 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C、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请你们说话小声一点好不好?

D、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了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3、叹号(!)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A、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例: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B、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小王,快来!快来!

例: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

C、兼有两种语气的,例如兼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句子,通常应该根据句子的基本

句式属于哪一种,根据这个句子用在哪个特定的地方所着重表示的语气,选用一个合适的点号。例:这件事太难了,我该怎么办呢?

例:快去吧,这又有什么可犹豫的!

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1、逗号

逗号是句中点号的重点。在单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以下七种情况。

(一)、表示句子里边的一般停顿。

例: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二)单句的一般成分之间——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不用点号。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这些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甲、主语、谓语的情况特殊

第一、主语(复杂的短语作主语)和谓语比较长,主语和谓语中间通常要用逗号。

例: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第二、主语虽然短,但需要强调,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例:她,就是这次比赛中唯一的女冠军。

第三、主语后面带有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后面要用逗号。

例:你啊,还是这个老脾气。

第四、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后有时要停顿,要用逗号。//

例:你的申请,厂长已经同意了。

乙、变式句中间要用逗号。

第一、谓语前置的句子。

例:出来吧,你们!

第二、定语后置的句子。

例: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第四、状语提到主语前头的句子。

例: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禾已经准备好了。

例:忽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

丙、宾语较长,特别是当主谓短语或者动宾短语作宾语时,前边往往要用逗号。

例:我知道,你是为中国战士的鲜血而痛惜……

例: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半个小时简化太极拳。

例:司机答应,把这批大学生尽快送到火车站。

(三)、某些复指短语后头或组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张敏,我们的班长,昨天突然病了。

例:这位是总务主任,我们的管家人。

(四)句子中除了一般成分外,还有独立成分。这些独立成分和一般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我们,包括领导同志,明天都要去植树。

(五)较长的并列的词语之间,一般要用逗号。

例:政治的黑暗,阶级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品里都充分反映出来。

(六)、反复的词语之间要用逗号。

例:水,水,我要喝水。

(七)、转折连词后可用逗号,以突出转折的意思。

例:我的身体不太好,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经好多了。

在复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下边两种情况。

(一)分句和分句之间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用逗号。

例: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闰土了。

(二)少数关联词语后面必要可用。

例:祖冲之虽然驳斥了戴法兴的谬论,但是,他所编制的《大明历》还是被搁置了。

使用逗号需要注意的是:

(一)逗号虽然用处广泛,但也要注意用得恰当。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不要碰到句内停顿就加上逗号。用不用逗号既要看是否需要停顿,更要看结构上能否断开。有的长句子读起来中间需要停顿,但结构上不能断开,也就不能加逗号。下面这句话就是这样:

例: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

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二)由“把”“被”字组成的介宾短语和中心语,兼语和前面的动词联系都很紧 密,因此,介宾短语后面,兼语前后都不能用逗号。

例:我们一定要把党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例:主犯已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例:我们必须帮助青年人努力提高自已的文化素养。

2、顿号

顿号也用于并列词语之间,不过这种词语比用逗号隔开的并列词语更简短。它表示最小的停顿。

例:他引用了传说、民谣、古诗。使用顿号应注意下列八点。

篇6:中考语文知识考点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7、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2、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3、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4、环境 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5、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6、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7、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8、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9、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 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1、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2、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第四部分

1、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抒情、议论。

3、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4、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1、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4、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5、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1、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摹状貌、列图表等。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1、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⑧承接复句

2、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3、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

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

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

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阅读理解解题方法

一、记叙文阅读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二、说明文阅读

1、把课文当作“例子”,采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度。

2、说明文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命题,都不应该有所偏废。同时适当加强一下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3、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

阅读说明文的羁绊态度应该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第一,你得博闻广志,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你看到的文章。

第二,技巧啊,有一个技巧就是--可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的,就用原文回答;或者用跟原文意思相近的句子回答。所以得注意前后文的联系,这段提到的这个问题也许答案就在下一段。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在试题中找答案,比如有时候会有这样的选择题--“以下关于本文的几个说法,哪个是错误/正确的?”认真看选项,有助于你理解文章。

关于“联系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对什么什么问题的看法”以及“解释一下这个句子的含义”等题型应该怎样答?

这里所谓的认识就可以从原文的中心句或者“以下关于本文的几个说法,哪个是错误/正确的?”的选项里找答案了。一般都是非常正式的套话,把套话说完了,可以再写一点自己的见解。

句子的含义也可以从上下文找跟该句有关的内容,这样有助于你理解这个句子,因为要你解释的句子一般是关键句,肯定要联系上下文,不能脱离文章来回答。先可以大致解释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回答该句在文中的内涵或者作用(比如说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或者承上启下之类)

格式可以参考你做过的题的参考答案。

三、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

1、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2、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3、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 ;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 “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另外还要重视以下几点:

1、练习量要保证

2、看分答题(多分的多答,分少的少答)

3、语文基础要有(例如八大修辞,基本表达方式,论证方法,说明方法,论证、记叙、说明的不同等等)

4、要积累字词(如果没有错的话,有注音和解释吧)

5、领会题目的意思,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

6、在平常阅读时就注意,看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和意思。有哪些好的句子。有不知道的字就要查。注意看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层次,段落,修辞等)

如果可以,尝试复述文章内容,体会作者那样表达的好处。不知不觉中,在做阅读时便能体会出题人的意图了,这样,就可以抓住要点答题,简明扼要,使批卷老师眼前一亮,高分到手。

7、阅读和作文一样,是语文综合知识的运用,要上去,语文的综合素质就一定要提高。文学源自生活,所以,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多思考生活的问题,在读书时便和作者产生共鸣,在做一些写感悟的题时便有话要说了。

赵野

篇7:中考英语高频考点知识

2020中考英语高频考点总结

1.stop to do sth。 和stop doing sth。

“stop to do sth。” 表示停止做其它事情而去做“to do sth。”所表示的事情,可以将“to do sth。”理解成“stop”的目的状语;“stop doing sth。”表示不做“doing sth。”所表示的事情。

例如: “Stop talking。 Let’s begin our class。” said theteacher。 老师说:“别说话了,让我们开始上课。”

We have kept doing our homework for along time。 Let’s stop to listen to music。 我们做家庭作业很长时间了,让我们停下来听听音乐。

2.forgetto do sth。和forget doingsth。 (remember to do sth。 和remember doing sth。)

“forget to do sth。”表示将来不要忘记做某事,谈的是未来的事情;“forget doing sth。”表示忘记过去应该做的事情。

例如: “Don’tforget to do your homework。” said theteacherbeforethe class was over。

老师在下课前说:“不要忘记做家庭作业。”

“I’m sorry。 Iforgot doing my homework。 May I hand it in this afternoon, Mr。 Chen?” said LiMing。

李明说:“对不起,我忘记做家庭作业了。我今天下午交好吗,陈老师?”

3.havesth。 done。(过去分词)(让别人)做某事

例如:I had my hair cut yesterdayafternoon。 我昨天下午理了发。

My computer can not work now。 I musthave it repaired。 我的电脑有故障了,我必须让人修好它。

4。 感官动词后接不带to的不定式或者现在分词的区别

例如:see sb。 do sth。看见某人(经常)做某事 和see sb.doing sth。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

I often see him do exercise in themorning。 我经常在早晨看见他锻炼身体。

When I was walking in the park, I sawhim drawing a picture there。 当我在公园散步的时候,我看见他正在那里画画。

5。 在主动语态中,感官动词(see, hear, feel, watch等)和使役动词(make, have, let等)要求接不带to的不定式做宾语补足语,而在被动语态里,不定式要带上to。

例如:The boss often made the workerswork 10 hours a day。

The workers were made to work 10 hoursa day。

Shewas heard to use strong language。 听说她骂人了。

6。常用的几个和不定式有关的句型:

Why not do sth? 为什么不做某事?

It takes/took sb。 some time to do sth。做某事花了某人多长时间。

It is/was +形容词+(forsb。) +to do sth。 做某事(对某人来说)怎么样。

7。 介词后面一般接动名词。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介词to和不定式符号to的区别,例如下面的词组一定要记清:

prefer doing sth。 to doing sth。 喜欢做……不喜欢做……

look forward to doing sth。 期待/盼望做某事。

make a contribution to doing sth。 为……做出贡献。

8。 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做定语的区别

A。 现在分词含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过去分词含有被动或者已经完成的意思,如:

a developing country 发展中国家 a developed country 发达国家。

boiling water 正在沸腾的水(一般情况下水温为100℃)boiled water 开水(已经烧开的水,水温可以依然很高,也可以是凉白开)。

a boy named Jim 一个叫Jim的男孩。

B。 有些动词的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都具有形容词特征,但是它们的意思有区别。它们的-ing形式往往用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他们的-ed形式表示被动的意思,用来说明人的情况。

I am interested in this interestingstory。 我对这个有趣的故事感兴趣。

I am moved at the moving sight。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感动了。

They were amazed at the amazing facts。 他们对那些令人惊异的事实感到惊奇。

中考英语固定搭配

和to do 连用的固定搭配

ask sb。 to do sth。 请求某人做某事。

be pleased /be glad to do sth。很高兴做某事。

can‘t wait to do sth。 迫不及待地做某事。

can‘t afford to do sth。 不能担负起干某事。

decide to do sth。 决定做某事。

do/try one‘s best to do sth。尽全力做某事。

do nothing to do sth。 对……无能为力。

deserveto do sth。 值得干某事。

形容词/副词+enoughto do sth。 足以做某事。

encourage sb。 to do sth。 鼓励某人做某事。

find + it + 形容词 +to do sth。 发现做某事……

get ready to do sth。 准备做某事。

go on to do sth。 继续做某事。

hope to do sth。 希望做某事。

improve sth。 to do sth。 改善/提高某物来干某事。

invite sb。 to do sth。 邀请某人干某事。

It‘s better to do sth。 干某事比较好。

It‘s time to do sth。 到该做某事的时间了。

like to do sth。 喜欢做某事……

like sb。 to do sth。 喜欢某人做某事。

loveto do sth。 爱做某事。

learn to do sth。 学会做某事。

make one‘s mind to do sth。 下决心做某事。

make a list of five ways to do sth。 列出干某事的五种方式的清单。

need to do sth。 需要做某事。

plan to do sth。 计划干某事。

prefer to do sth。+ rather than do sth。喜欢……不喜欢……

refuse to do sth。 拒绝干某事。

remember to do 记得要去做某事。

The best time to do sth。 is… 干某事的最佳时间是……

stop to do sth。 停下来去做另一件事。

start/begin to do sth。 开始做某事。

seem to do sth。 似乎要做某事。

set one‘s mind to do sth。 一心要做某事。

tell sb。 to do sth。 告诉某人做某事。

too…to do sth。太……以致于不能……

try to do sth。 努力/试着去做……

think it nessary for sb。 to do sth。 认为某人有必要干某事。

There‘s no time to do sth。 没时间做某事。

teach sb。 (how) to do sth。 教某人干某事。

used to do sth。 过去常常干某事 wish sb。 to do sth。 希望某人做某事。

wouldloveto do sth。 很愿意做某事。

would like (sb。) to do sth。 想让某人做某事。

want to do sth。 想做某事。

和doing 连用的固定搭配

watch sb。 doing sth。 观看某人正在做……

stop doing sth。 停止做某事。

remember doing sth。 记得已做过某事。

try doing sth。 努力/试着去做……

like doing sth。 喜欢做某事。

forgetdoing sth。 忘记已做过某事。

go on doing sth。 继续做某事。

be busy doing sth。 忙于做某事。

be worth doing sth。 某事值得一做。

carry on doing sth。 继续做某事。

couldn‘t help doing sth。 忍不住做某事。

篇8:高三数学期末知识考点

1高三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1、混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命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题p的否定是否定命题所作的判断,而“否命题”是对“若p,则q”形式的命题而言,既要否定条件也要否定结论。

2、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

3、判断函数奇偶性忽略定义域致误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一个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函数一定是非奇非偶函数。

4、函数零点定理使用不当致误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但f(a)f(b)>0时,不能否定函数y=f(x)在(a,b)内有零点。函数的零点有“变号零点”和“不变号零点”,对于“不变号零点”函数的零点定理是“无能为力”的,在解决函数的零点问题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5、函数的单调区间理解不准致误

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函数的图像”,学会从函数图像上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函数的几个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切忌使用并集,只要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

6、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判断致误

对于函数y=Asin(ωx+φ)的单调性,当ω>0时,由于内层函数u=ωx+φ是单调递增的,所以该函数的单调性和y=sin x的单调性相同,故可完全按照函数y=sin x的单调区间解决;但当ω<0时,内层函数u=ωx+φ是单调递减的,此时该函数的单调性和函数y=sinx的单调性相反,就不能再按照函数y=sinx的单调性解决,一般是根据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将内层函数的系数变为正数后再加以解决。对于带有绝对值的三角函数应该根据图像,从直观上进行判断。

7、向量夹角范围不清致误

解题时要全面考虑问题。数学试题中往往隐含着一些容易被考生所忽视的因素,能不能在解题时把这些因素考虑到,是解题成功的关键,如当a·b<0时,a与b的夹角不一定为钝角,要注意θ=π的情况。

8、忽视零向量致误

零向量是向量中最特殊的向量,规定零向量的长度为0,其方向是任意的,零向量与任意向量都共线。它在向量中的位置正如实数中0的位置一样,但有了它容易引起一些混淆,稍微考虑不到就会出错,考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9、对数列的定义、性质理解错误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在公差不为零时是关于n的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一般地,有结论“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n2+bn+c(a,b,c∈R),则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c=0”;在等差数列中,Sm,S2m-Sm,S3m-S2m(m∈N)是等差数列。

10、an与Sn关系不清致误

在数列问题中,数列的通项an与其前n项和Sn之间存在下列关系:an=S1,n=1,Sn-Sn-1,n≥2。这个关系对任意数列都是成立的,但要注意的是这个关系式是分段的,在n=1和n≥2时这个关系式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也是解题中经常出错的一个地方,在使用这个关系式时要牢牢记住其“分段”的特点。

11、错位相减求和项处理不当致误

错位相减求和法的适用条件:数列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的乘积所组成的,求其前n项和。基本方法是设这个和式为Sn,在这个和式两端同时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得到另一个和式,这两个和式错一位相减,就把问题转化为以求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或前n-1项和为主的求和问题.这里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错位相减后对剩余项的处理。

12、不等式性质应用不当致误

在使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论证时一定要准确,特别是不等式两端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一个数式、两个不等式相乘、一个不等式两端同时n次方时,一定要注意使其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如果忽视了不等式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就会出现错误。

13、数列中的最值错误

数列问题中其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都是关于正整数n的函数,要善于从函数的观点认识和理解数列问题。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是高考的命题重点,解题时要注意把n=1和n≥2分开讨论,再看能不能统一。在关于正整数n的二次函数中其取最值的点要根据正整数距离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的远近而定。

14、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致误

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常规求法是:借助相应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其中的主要方法有数形结合法、变量分离法、主元法。通过最值产生结论。应注意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区别,如对任意x∈[a,b]都有f(x)≤g(x)成立,即f(x)-g(x)≤0的恒成立问题,但对存在x∈[a,b],使f(x)≤g(x)成立,则为存在性问题,即f(x)min≤g(x)max,应特别注意两函数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关系。

15、忽视三视图中的实、虚线致误

三视图是根据正投影原理进行绘制,严格按照“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规则去画,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原分界线,且分界线和可视轮廓线都用实线画出,不可见的轮廓线用虚线画出,这一点很容易疏忽。

16、面积体积计算转化不灵活致误

面积、体积的计算既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用到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是高考考查的重要题型.因此要熟练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思想方法。(1)还台为锥的思想:这是处理台体时常用的思想方法。(2)割补法:求不规则图形面积或几何体体积时常用。(3)等积变换法:充分利用三棱锥的任意一个面都可作为底面的特点,灵活求解三棱锥的体积。(4)截面法:尤其是关于旋转体及与旋转体有关的组合问题,常画出轴截面进行分析求解。

17、忽视基本不等式应用条件致误

利用基本不等式a+b≥2ab以及变式ab≤a+b22等求函数的最值时,务必注意a,b为正数(或a,b非负),ab或a+b其中之一应是定值,特别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对形如y=ax+bx(a,b>0)的函数,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一定要注意ax,bx的符号,必要时要进行分类讨论,另外要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在此范围内等号能否取到。

2怎么才能学好数学

1、勤动手

学习数学不能光用脑子想想就可以的,学数学一定要勤动手,因为有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想明白,但用手去写谢谢,说不定就做出来了。

2、作业很重要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完成老师布置得作业,如果只是上课听讲,那是远远不够的,在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同事,还要多做课后习题进行巩固。

3、上课预习,下课复习

学习数学的很重要一点便是,上课之前做好预习,这样我们才能在听课的过程中重点听自己预习时不太懂的知识点,下课要及时复习,毕竟上课时听得没有经过巩固很容易忘记。

4、总结错题库

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个本子来记录自己所做错的题目,每隔3天左右,再回头进行做一遍,有些错题,当时我们可能会做了,但过几天有可能就会再次忘记。

5、不要太在意难题

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会碰到很多各种各样的难题,有的时候,老师也可能解决不了,这个时候,我们大可不必太在意,我们专心的把基础题弄懂做会,考试的时候大部分还是基础题的!

3学好数学的技巧有哪些

做数学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学的知识、方法是否已经掌握很好了。如果掌握得不准或有偏差,那么多做题反而巩固了自己的缺欠,所以要在准确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再做一定量的数学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中档题,尤其要讲究做题效益,做完题之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或数学思考方法是什么等。自己可以自问自己,该题是否还有其他的想法或解法也可以做出来。

做完题之后,要分析方法与解法,善于总结,该解题方法在其他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然后把它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样将更利于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当然,学好数学,如果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有的同学做完作业,就一推了事,其实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应当学会通过自己独立检查来验证作业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样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对参加各种数学考试也十分有利。

篇9:中考数学历年高频考点

2020中考数学历年高频考点归纳

1、相似三角形(5个考点)

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考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

考点3: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考点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考点5:三角形的外心、内心、重心。

2、锐角三角函数(2个考点)

考点6:锐角三角形(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比值。

考点7: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3、二次函数(4个考点)

考点8:函数以及自变量、因变量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

考点9: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考点10:画二次函数的图象。

(1)知道函数图象的意义,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

(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会画二次函数的大致图象。

考点11: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基本性质。

(1)借助图象的直观、认识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建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之间的联系;

(2)会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并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4、圆的相关概念(5个考点)

考点12: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

考点13: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考核要求:

认清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在理解有关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的定理及其推论的基础上,运用定理进行初步的几何计算和几何证明。

考点1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考点15: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

考点16: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

熟悉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半径、边心距、中心角、外角和),并能熟练地运用正多边形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在正多边形的计算中,常常利用正多边形的半径、边心距和边长的一半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将正多边形的计算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5、数据整理和概率统计(9个考点)

考点17: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知道确定事件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关系。

(2)能区分简单生活事件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考点18: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的概率。

考点19: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问题及概率计算(树状图、列表法)。

考点20: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

(1)知道数据整理分析的意义,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及其区别。

(2)结合有关代数、几何的内容,掌握用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等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通过图表获取有关信息。

考点21:统计的含义,认识个体、总体和样本的区别,了解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考点22: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

考点23: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

考点24:频数、频率的意义,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考点25: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应用。

篇10:中考数学方程考点复习题

中考数学方程考点复习题

1、水源透支令人担忧,节约用水迫在眉睫,针对居民用水浪费现象,北京市将制定居民用水标准,规定三口之家楼房每月标准用水量,超标部分加价收费。假设不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水费1.3元,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水费2.9元,某住楼房的三口之家某月用水12立方米,交水费22元,请你通过列方程求出北京市规定三口之家楼房每月标准用水量为多少立方米?

2、某小区规划在一个长为40米,宽为26米的矩形场地ABCD上修建三条同样宽的甬路,使其中两条与AB平行,另一条与AD平行,其余部分种草。若使每一块草坪的面积都为144米2,求雨路的宽度?

3、某校组织师生春游,如果单独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刚好坐满;如果单独租用60座客车,可少租1辆,且余30个空座位。

(1)求该校参加春游的人数;

(2)已知45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250元,60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300元,这次春游同时租用这两种客车,其中60座客车比45座客车多租1辆,所用租金比单独租用一种客车要节省,按这种方案需用租金多少元?

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去B地,已知甲比乙每小时多走3千米,结果比乙早到10分钟,若A,B两地相距45千米,两人骑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5、甲、乙两组工人合作完成一项工程,合作5天后,甲组另有任务,由乙组再单独工作1天就可完成。若单独完成这项工程乙组比甲组多用2天,求甲、乙两组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要多少天。

6、某学校需刻录一批电脑光盘,若到电脑公司刻录,每张需8元(包括空白光盘费);若学校自刻,除租用刻录机需120元外,每张还需成本4元(包括空白光盘费).问刻录这批电脑光盘,到电脑公司刻录费用省,还是自刻费用省?请说明理由.

7、为了响应节水号召,小红家要使200m3的`水比过去多用5个月,计划每月比过去少用水2m3,问小红家计划每月用多少水?

8、武汉市某校组织甲、乙两班学生参加美化校园的义务活动。若甲班做2小时,乙班做3小时则恰好完成全部工作的一半;若甲班先做2小时后另有任务,剩下工作由乙班单独完成,则乙班所用的时间恰好比甲班单独完成全部工作的时间多1小时。问单独完成这项工作,甲、乙两班各需多少时间?

中考数学考点解析

中考数学考前考点复习资料

九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考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考点总结

中考政治核心考点

新人教版初一下册数学重要考点知识总结

初三数学基础知识考点

初中数学圆知识点

初二语文上册重要知识考点

中考地理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数学圆的知识考点(合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考数学圆的知识考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