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语中be动词外的系动词和实义动词有区别(共含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吃饱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除了be动词是系动词外,还有以下一些系动词:
sound听起来
seem似乎
get变得
prove证明
smell闻起来
become变成
go变
keep保持
look看起来
appear显得
grow变得
come变
taste尝起来
stay保持
turn变
remain保持
例句:
This song sounds good.
这首歌听起来很好。
He looks like a doctor.
他看起来像医生。
We get tired easily.
我们容易累。
Many people go full now.
现在许多人吃饱了。
She remains interested in music.
他保持对音乐感兴趣。
Most of my dreams have come true.
我的大多数梦想都已实现了。
上面这些动词后,多数接形容词,作表语。少数情况接名词、介词词组等。
此外,一定要记住,这些系动词与be有2个方面的不同:
1.be可以直接作助动词,移到主语前面构成疑问句,而上面的动词则不能,需要加助动词do。
2.be后面直接加not构成否定句,而上面的动词不一样,需要加助动词do。
例如:
This does not sound good to me.
这在我听来不好。
Does he look like a student?
他看起来像学生吗?
作者|丹丹英语
公众号:英语语法学习
That would be best, Your Highness.
那就再好不过了,殿下。
He wondered idly what would happen.
他漫不经心地幻想着会发生什么事。
What would you propose?
你想提什么建议?
实义动词后跟动词ing的单词:enjoy, finish, end up
实义动词后跟动词to do的单词:want to do, like, help, offer
实义动词后加动名词有:dislike、delay、imagine、mind、miss、practise、consider、avoid
浅谈动词“打”义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打”义历时发展的梳理,并结合比较1978年版《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版(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打”字开头新增词条变化,分析了从1978年至今以“打”开头的词条发展的规律:一是在打的基本义“锤击”的基础上,通过短语固化成词;一是利用“打”义的泛化产生新词。
关键词:打 短语固化 词义泛化
一、关于“打”字
动词“打”是汉语中引申义最多、最复杂的一个词,也是最受学者们重视的一个词,远可溯至欧阳修,近可追至刘半农、符淮青、胡明扬、俞敏等老先生。他们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论述。
在关于“打”字的研究中,欧阳修在《归田录》卷二中有记载:“今世俗言语之讹,而举世君子小人皆同其谬者,唯‘打’字耳。其义本谓考击,故人相殴,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锤击之义也。至于造船车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鱼,汲水曰打水,役夫晌饭曰打饭,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从者执伞曰打伞……语皆如此:触事皆谓之打。”[1]
刘半农先生曾撰《打雅》一文,罗列了101个“打”字义,称其为“意义含混的‘混蛋字’”。胡明扬先生《说“打”》一文把“打”的动词义分析为“捶击、攻战、挥动手臂、虚化的动词”四大类98义。符淮清先生《“打”义分析》一文归为29义,朱星《汉语词义简析》把“打”从多义词中划分出来,特称之为“泛义词”,俞敏《“打”雅》一文析为七大类32义。另外,“《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收单字1万多个,单字义项在十个以上的有25个,其中24个字的义项在10~20个之间,而‘打’义项为24个,排名第一。”可见,“打”确实是一个多义动词之最,不但本身意义众多,学者们对其分析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
二、“打”义的发展史。
“‘打’是后汉时期出现的一个新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广雅》,《释诂三》‘打,击也’。又《释言》:‘打,棓也’”。
胡明扬在《说“打”》中提到:“现存文献最早出现‘打’字的是东汉王延寿的《梦赋》:撞纵目,打三颅。”另外,胡明扬还总结到:“根据手头材料来看,‘打’的使用从东汉至初唐含义比较单纯,基本上只是‘捶击’的意思。唐以后,特别是在几代汉语白话着作中‘打’字的用法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远在宋代就已经成为一个无往而不用的常用动词,并且今天的各种用法已经基本具备。”
祝建军在《“打V”之“打”的语法化探析》中,从历时的角度运用大量的古文献例句,详细地总结了“打”义的发展史。结合祝建军的论述,笔者认为“打”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词义单纯阶段
正如胡明扬所说,中古时期“打”的含义还比较单纯,基本上都是“捶击”义,或者是与“捶击”相关的意义。也正如祝建军所说,“(用手或器物)撞击(物体)是‘打’的基本义,也是‘打’有文献可查的原始义,那时‘打’的词义还比较实在,是一个动作动词,此动作是由具备活动能力的物或生命体(主要是人)来发出的。”(祝建军,)
(二)词义引申阶段
中古后以及隋唐五代时期,“打”的组合能力增强,搭配对象范围扩大,随之词义有了一定的引申和变化,应用也就更趋灵活。像进行某种游戏、捕猎、收获、汲取等意义都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但此时“打”的意义还比较具体,如果仔细分析,就可以找出由“锤击”义引申的脉络。
(三)词义抽象、泛化阶段
“打”的使用从唐代开始逐渐泛化、抽象化,至宋元时期,无论是在类型上还是在数量上,它的广义用法都极为普遍。如果仅根据组合和语境定立义项,很难把它们归纳为简明的几个义项。因为此时“打”的意义逐渐获得了语境中“制作,使……产生”的意味,有些因经常使用而愈来愈突出,逐渐成为一个新的义位。而此时的义位已与打的本义相去甚远。宋元以后,“打”义向着泛化的道路越走越远,最后甚至被人称为“动词前缀”,王力将“打”称之为“动词的记号”。
三、从《现汉》具体实例看“打”义发展
本文结合前人分析,梳理了“打”义的发展史,并将1978版和最新版《现汉》“打”字开头词语进行对照,着重分析新增的以“打”字开头的词条,以观察动词“打”字意义的历时发展特点及1978年以来以“打”字开头的词汇的发展规律。
(一)由《现代汉语词典》看“打”字开头的词汇的变化
笔者对1978年版和20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进行了比较,发现2005版《现汉》中有49个词条是1978版中所没有的,所以笔者对这46个词(去掉“打开天窗说亮话”“打破沙锅问到底”“打肿脸充胖子”三个熟语)中的“打”义进行了分析,以探求近三十年来“打”义的发展。这46条词语统计
打白条 打板子 打表 打叉 打场子 打车 打冲锋 打憷 打的 打点滴 打斗 打嘟噜 打非 打工 打钩 打拐 打官腔 打光棍儿 打棍子 打鼾 打寒噤 打寒战 打寒颤 打黑 打呼噜 打卡 打假 打垮 打雷 打闹 打蔫儿 打扒 打拼 打平手 打情骂俏 打闪 打私 打探 打下手 打先锋 打压 打哑谜 打印机 打预防针 打照面儿 打折
实义动词可以具体地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心理活动等。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的实义动词:说(say)、看(see)、听(listen)、笑(laugh)、吃(eat)、喝(drink)、走(walk)、跑(run)、飞(fly)、学习(study)等等。
表示状态(存在、发展、变化、消失)的.实义动词:发生(happen)、存在(exist)、死亡(die)、有(have)、等于(equal)、扩大(expand)、生长(grow)等等。
助动词可以分为情态助动词、基本助动词和半助动词。
基本助动词只有三个:be,do,have。它们在句子中没有语义,只有语法作用,协助构成进行体,完成体,被动态,否定句,疑问句等。例如:He has made a plan. 他已经订了计划。 情态动词,也称为能愿动词,表达主语做某事的可能、意愿或者必要。其包括能/能够(can)、会(can/will)、该/应该/应当(shall/should)、或许(may/might)、必须(must)、需要(need)、敢于(dare)等等。情态动词以实义动词的原型形式作为补语。
★ be动词练习题
★ 语法-动词不定式
★ 常见动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