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对联故事——郭沫若幼年巧对(共含8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青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郭沫若(一八九二——一九七八),四川乐山人。是位诗人、文学家。
郭沫若六岁那年,在私塾念书。一天,先生钓鱼回来,在黑板上写了“钓鱼”两个字,向学生索对。郭沫若刚好前不久,看了木偶戏《杨香打虎》,灵感一来,不禁脱口对出“打虎”。先生拍案叫好。事后,先生对郭沫若的父亲说:”你的儿子出口不凡,将来必成大器。“
一天,私塾先生外出,郭沫若和同学数人,翻墙而过,偷摘墙外民家树上的鲜桃。此事暴露后,先生责备学生,并二追查,学生害怕先生罚打手心,没有人敢承认。先生无奈,只好泛泛地教戒学生一番,并出了上联,叮咛学生应对,对上了,可免于处罚。先生出的上联: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郭沫若才思敏捷,凝神片刻,即大声对出:
他年攀枝步蟾宫,必定有我!
对仗自如,气势不凡。先生听了,欣喜万分,转怒为喜,大加赞赏。因此,不仅郭沫若免于处罚,就连其他几个学生也免罚了。
巧对对联
上联:花甲重逢 增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 更多一度春秋
此对联的`来源是这样的:
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开千叟宴,应邀赴宴的人达三千九百多人,其中有一老叟一百四十一岁,乾隆皇帝便以此为题,与纪晓岚对句。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乾隆出了上联。
按我国古代纪年法,六十为花甲。“花甲重逢”,即两个“花甲”,为一百二十岁,三七岁月,即三七为二十一岁。这样一百二十岁,加上二十一岁,共为一百四十一岁。出联称奇。
纪晓岚思索片刻,当即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
我国俗语“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双庆,就是两个七十为一百四十岁,再加一度春秋,就是一百四十岁加一岁,也是一百四十一岁。对句绝妙。
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村夫车水。
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更多相关内容欣赏:
对联的作法
对联图片
结婚对联
鲁迅( 一八八一--一九三六年)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幼年,在私塾念书时,不但非常勤奋,而且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融汇贯通、灵活运用。有一次,私塾先生上对句的课,出了个上句:
独角兽
要同学对。有的同学对“两头蛇”,有的对“三脚蟾”,有的对“八脚虫”,“九头鸟“等等,先生都不满意。鲁迅根据读过的《尔雅》(1)中的句子,对了:
比目鱼
先生连连点点头。说:“很好!‘独’不是数,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却有双的意思。”
又一次,先生出了上句:
陷兽入井中;
鲁迅又根据《尚书》(2)里“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对了个受先生赞赏的下句:
放牛归林野。
鲁迅先生,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对句基础,所以,在他以后所写的诗文中,往往穿插了许多精采的对句。如《自嘲》中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中的:
坟坛冷落将军岳;
梅鹤凄凉处士林。
《无题》中的:
血沃中原肥劲草;
寒凝大地发中华。等等。
注:(1)尔雅:书名。解释经文和古代文物的一部古书,也是中国第一部字书。列为十三经之一注: (2)尚书:书名。也称“书经”,是我国最古之史料,列为十三经之一。
《巧对对联》读书笔记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巧对对联》这本书让我在100多条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中领略到了中国文字的奥妙。说几个我特别喜欢的对联吧有一次,乾隆皇帝出了个上联让纪晓岚对:二碟豆。纪晓岚信口答道:一瓯油。没想到乾隆改口说:我说的是二蝶斗。纪晓岚哈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巧对对联》这本书让我在100多条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中领略到了中国文字的奥妙。
说几个我特别喜欢的对联吧
有一次,乾隆皇帝出了个上联让纪晓岚对:“二碟豆。”纪晓岚信口答道:“一瓯油。”没想到乾隆改口说:“我说的`是二蝶斗。”纪晓岚哈哈大笑,也改了口:“我说的是一鸥游呀!”这叫谐音联。
有一户人家门上贴了一副对子:“家有万金不富,膝下五子无儿”。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家老两口有十个女儿,女儿俗称“千金”,十个“千金”就是“万金”;女婿在民间又被叫做“半子”,十个女婿正好就是“五子”。这叫谜语联。
有一副对子很有气魄,“悬将小日月,照彻大乾坤”。这说的是什么呢?这竟然是挂在一家眼镜店门口的对联。
对联一般上下字数一样多,可有一副却不对称。坏蛋袁世凯死的时候,举国欢庆。有一个人写了一副妙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有人提醒他:“上联袁世凯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是四个字,对不齐呀!”他解释道:“这就对了,袁世凯是对不起中国人民啊!”
我最喜欢的一幅对联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不仅形式美,而且有哲理。
对联真有趣,希望我也能对出这么好的对子。
巧改对联故事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 字加了两横。
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扁担挑笋父担子
禾秆缚秧母抱儿
古时候,有个姓罗的秀才,一天,骑着小毛驴,出外游玩。他到了铜鼓西河湾,看见农夫、村姑,正弯腰在田里插秧。
罗秀才牵着毛驴,走近田陌,向一个插得最快的中年农夫问道:“插秧师傅腰勾勾,一天能栽几千几万蔸?”中年农夫贸然被问,愕然不知所答。正在为难之际,一位村姑,手提茶壶走过来,她对罗英才笑了笑,然后说:“秀才说话惹人笑,自古插秧论田亩,挑秧标担不算只,哪有闲功数禾苗?”中年农夫听了,高兴得连声称赞:“莲妹,答得好哇!”罗秀才一时间都呆了,想不到,这荒山野地里的村姑,竟能出口成章,几句话,就弄得自己无言以对,想到这里,他一抖才绳,准备跨上小毛驴溜了。
莲妹见秀才要走,连忙叫道:“秀才先生,请留步。刚才你问我们,现在,轮到我来问你了!”罗秀才只好翻身下驴说:“你要问我,就请吧!”莲妹指着秀才的小毛驴,问道:“秀才驴子耳勺勺,一天能走几千几万脚?”罗秀才见问,不由暗自心惊:姑娘果然厉害,她明知骑驴赶路,只能以里计程,偏要以脚步相问,存心捉弄,无非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来得巧,也来得狠。急得耳热心跳,半天答不上来。围观的人,见秀才被村姑所难,齐声叫好。
正当罗秀才惊慌失措,进退两难的时候,恰好有一个用竹制扁担挑着一担笋乾的人,从田边走过。罗秀才一见,心中暗喜:“此乃天助我也!”他如释重负地,对莲妹说:“姑娘,你能言善辩,在下自愧不如,倘若真有本事,我们来对副对联,如何?”莲妹嫣然一笑说:“秀才先生有何上联,尽管说出来,让我试试。”罗秀才手指那已远去的挑笋人说“我就以‘挑笋’为题吧,上联是:
扁担挑笋父担子;
莲妹略思片刻,即从田中,提起一枝秧来,对道:“我则以此秧为题,下联是:
禾秆缚秧母抱儿。
联成,众人赞口不绝。罗秀才不得不承认说:“对得好,妙哉,佳句!”
抗战时期绅士巧对对联
当时我党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一致抗日,将该绅士亦列为团结教育对象。
一日,自诩才高的绅士对陈毅说:陈司令能指挥千军万马,必定是才高八斗,我有一楹上联,早想得能人成全下联,不知司令可否垂教?好个“垂教”,分明是想让陈毅当众出丑。
“要得,愿意恭听。”
绅士没想到陈毅如此爽快答应。
绅士即吟道:“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
陈毅看看绅士脸上的'傲气,即朗声对答:“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救寺。”厢对楼,人物对人物,普救寺对大观园,对韵工整,朗朗上口。绅士听后大为惊讶,想不到新四军中竟有如此学识广博、才思敏捷的高人,内心叹服。往后对我军真的老实了许多。
解缙幼年读书十分刻苦,他才思敏捷,长于巧对,十岁时就小有名气。
一次,出身翰林的曹尚书想考考他,便差人把他找来。一见面,曹尚书便道:“老夫欲出几句联语,你可能和对?”解缙从容答道:“后生才疏学浅,当堂献丑,还望大人海涵。”曹尚书呷了口酒,面对墙上挂的一们墨迹,脱口而曰:“醉爱羲之迹”,解缙随口吟就:“狂吟‘白也’诗”。曹尚书马上又出一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解缙立即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妙对所折服,竟情不自禁地击节喝采起来。
曹尚书见未考住解缙,十分气恼,指着屏风上的画幅又出一联:“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道,”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寨内将军”。活音刚落,尚书额生冷汗,但还不甘认输,又以教训的口吻道:“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语声刚落,看客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佯醉而退。
★ 巧对对联
★ 巧联对联
★ “对对联”
★ 对对联
★ 对联故事
★ 自动对对联
★ 怎样对对联
★ 在线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