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都是树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共含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都是树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

篇1: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

1、解缙是明朝大臣,从小聪明绝顶,才名远播 ,尤喜对对,走到哪里,总有人要与他对上几回。有一次,解缙外出散步,口渴,想买个瓜解解渴。卖瓜的人认出他是对联高手解学士,就说:“你若能给我续上一联,西瓜尽管吃,不要钱。”解缙笑笑说:“行。”卖瓜人说了上联:坐北向南吃西瓜,皮朝东甩。解缙听后,马上答对: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卖瓜人说吃瓜,读书人说念书,各有千秋。

这时,又有一人走向前来,拉住解缙说:“学士,在下也有一联请教。”说罢,指着一家酒店门口那盏四面都写有“酒”字的'灯笼,吟道: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解缙脱口而出:二更鼓四面锣,哐哐哐哐。

围观者见此,无不拍手称绝。

2、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

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

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3、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

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

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

4、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

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

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

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5、眉先生,胡后生,后生确实长过先生。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居然高于孔子?

(眉毛先长出来,而胡子是后来才长的,但是后来长的的确比先长出来的还要长,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珠子”与“朱子”谐音,眼珠子长得高过鼻子,意味学生周起谓的地位比他还高。)

6、明朝时期,江南有一知府,姓贾名文通。他博学多才,神思敏捷,尤擅续对。一次,城中一间档铺贴出一幅上联: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

当铺老板出重金征下联,由于难度较大,数月无人能对。贾知府闻后,略加思索,挥笔立就,续了下联;春读书,秋读书 。春秋读书读春秋。此联一出 ,市民争相传阅,一时间,贾知府声名大噪。

7、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相关阅读:趣味对联

1、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2、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3、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4、花开花落腊梅傲雪盼新春,春去春来长风破浪迎高考。

5、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

6、向名校进军百炼成钢唱出青春无悔,圆人生梦想半载奋斗笑吟三年等待。

7、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8、龙腾虎跃朝气蓬勃,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9、天赋诗句在山水,人持风骨见笔墨。

10、学子清贫唯剩腹中五车书,志士清高独占世上八斗才。

篇2:妙趣横生的经典对联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进退两难

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

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

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贪官受辱

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

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

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

针砭人情冷暖

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

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

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

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篇3:妙趣横生的对联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

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

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唐寅嘲商人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篇4:妙趣横生的经典对联

妙趣横生的经典对联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妙趣横生的经典对联

进退两难

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

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

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受辱

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

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

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

针砭人情冷暖

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

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

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

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篇5:妙趣横生的古代对联

妙趣横生的古代对联

对联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对联文化十分普及。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富豪商贾,下至平民百姓、街头小贩、渔牧农夫,都能出口成对。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经典的对联趣闻。

一、清朝有名的大学士周起谓为官之后,一日,路遇曾经的教书先生。先生见到周起谓便生出一联:眼珠子,鼻孔子,朱子居然高于孔子?“珠子”与“朱子”谐音,眼珠子长得高过鼻子,意味学生周起谓的地位比他还高。

周起谓稍作思考,对出下联;眉先生,胡后生,后生确实长过先生。眉毛先长出来,而胡子是后来才长的`,但是后来长的的确比先长出来的还要长,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样取自五官的生理特点,对得工整有力,实为绝对。 对联大全

二、明朝时期,江南有一知府,姓贾名文通。他博学多才,神思敏捷,尤擅续对。一次,城中一间档铺贴出一幅上联: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

当铺老板出重金征下联,由于难度较大,数月无人能对。贾知府闻后,略加思索,挥笔立就,续了下联;春读书,秋读书 。春秋读书读春秋。此联一出 ,市民争相传阅,一时间,贾知府声名大噪。

三、解缙是明朝大臣,从小聪明绝顶,才名远播 ,尤喜对对,走到哪里,总有人要与他对上几回。有一次,解缙外出散步,口渴,想买个瓜解解渴。卖瓜的人认出他是对联高手解学士,就说:“你若能给我续上一联,西瓜尽管吃,不要钱。”解缙笑笑说:“行。”卖瓜人说了上联:坐北向南吃西瓜,皮朝东甩。解缙听后,马上答对: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卖瓜人说吃瓜,读书人说念书,各有千秋。

这时,又有一人走向前来,拉住解缙说:“学士,在下也有一联请教。”说罢,指着一家酒店门口那盏四面都写有“酒”字的灯笼,吟道: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解缙脱口而出:二更鼓四面锣,哐哐哐哐。

围观者见此,无不拍手称绝。

篇6:妙趣横生的经典有趣对联

妙趣横生的经典有趣对联

1、苏轼(号东坡)与黄庭坚于松下走棋,阵风吹来,松子掉落棋盘,东坡即景出句: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曰: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2、苏轼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苏的才学,但又觉得该杀杀他的傲气,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个闰月,王安石即以此为题出了上联要苏轼答对: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轼苦思多日,终不能对出。直到几百年后才有一位无名氏勉强对出了下联(宽对):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3、一日,苏东坡邀黄庭坚来家作客。黄到门外,苏忙着出去迎接,两人就在门旁的柳树下攀谈起来。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苏小妹见此情景即戏语道:

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对曰:

小妹窗前捉半风

按:“双月”谓“朋”,“半风”(“风”繁体作“风”)指“虱”。

4、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过年,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5、宋代词人晏殊路过扬州时在大明寺里小憩,无意间看见壁上所书的一首诗很不错,经打问知道作者是当地人王琪,便请王来一起用饭。饭后二人在池边散步,其时正值遍地落红的春末,晏殊说:“有时想起一个佳句,比如我曾做出过这么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也没想出下联。”王琪应声说:“似曾相识燕归来。”不久,这一联句被晏殊写入他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遂成千古名句。

6、北宋名相寇准与众友同游郊外,即景乘兴出句求对:

水底月为天上月

众友无句答对,杨大年刚好赶到,对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友皆齐声喝彩。

7、一天傍晚,苏东坡对苏小妹说:“我出一上联,请你花一夜工夫对出下联。”遂曰: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对出。因为“水仙子”、“碧玉簪”和“声声慢”俱为词牌名,下联亦须以词牌名为对,同时还要描绘出一幕情景,难度确实是很大的。正在搜肠刮肚之际,忽见女仆在月光下端酒菜送来,苏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按:“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也是词牌名。

8、苏东坡任职杭州期间常外出游山赏水。一日便服出游至莫千山时来到庙中稍息,庙中老道人见他衣着简朴,便视为普通游士,态度冷漠地说了声:“坐!”又对道童喊:“茶!”在谈话之间,道人发现来客颇有学识,便请进厢房叙话,并道:“请坐!”又呼道童:“敬茶!”当最终得知来客是苏东坡时,老道士连连作揖打恭并请他到客厅“坐坐!”。进了客厅,道人躬身示礼:“请上坐!”又吩咐道童:“敬香茶!”临别时,道人再三请东坡留下“墨宝”。东坡含笑挥笔书就一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阅后,羞惭不已。

9、金山寺和尚佛印和苏东坡一向友善,两人相遇常常互开玩笑。一天傍晚,二人泛舟长江之上,船小风轻,对月饮酒,十分畅快,酒过三巡,佛印向东坡索句,东坡手指江岸,笑而不语。佛印循指望去,但见岸上一农夫荷锄归村,身后一条黄狗正边走边啃一截剩骨。佛印顿悟东坡之意,乃呵呵一笑,将自己手中拿着的一把题有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水中。二人彼此心用不宣,相视微笑。原来他俩用“形体语言”合做了一副精致诙谐的双关“哑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东坡出句)

水流东坡诗(尸)(佛印对句)

10、一日,佛印对东坡大谈佛事,躺在帘子后边的苏小妹见佛印把佛法说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幽”这位和尚一“默”,遂题一上联并吩咐女仆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接过一看便朗声大笑,上联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东坡把上联交给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对出了下联: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这是一副“析字联”,对得十分巧妙。

11、据传,宋人梁皓(一作灏)屡考不中,仍不泄其气,奋发读书,终于在82岁时中了状元。在给皇帝的谢表中,梁皓附了一副很幽默的对联:

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

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此联用了两个历史典故:汉代传授《尚书》的伏生成名时已90岁,姜尚(太公)辅佐周文王时年整八十。作者以此表达自己老迈得志的心情,十分贴切。

12、宋人洪平斋喜欢在文章中使用“而已”二字。某年,他给皇帝上书弹劾当朝宰相弄权纳贿,奏章中有这样的句子:“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结果不仅未能“扳倒”宰相,反遭宰相忌恨,整整闲置了十年。洪平斋忿慨不已,遂在家门上书写一联:

未得“之乎”一字力

只因“而已”十年闲

13、明人解缙小时就善对句。九岁时,父亲携他到长江边洗浴,父子把衣服脱了挂在江边一老树上。父亲即景出句曰:

千年老树为衣架

解缙随即对句曰:

万里长江作浴盆

14、某日,解缙的父亲与友人对弈,开局之前,友人吟道: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父一时语塞,站在一旁的解缙应声替父解围: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15、明人陆容任浙江布政使对教授(学官名称)陈震友善。在一次聚会饮酒的过程中,二人以属对相戏。陈震年少发秃,陆容嘲曰:

陈教授数茎头发,无法可施

陆容长着一脸络腮胡子,陈震抓住这一特征反唇相讥:

陆大人满面髭须,何须如此

这副属对妙在每句的后半部分:在浙江方音中,“茎”、“栉”难辨,“施”、“梳”不分、“何”、“胡”相近,因此“数茎头发”即谐音“数栉头发”,“无发可施”即谐音“无法可梳”。“何须如此”也就是“胡须如此”。陆容接着又以猿猴截木为话题出句:

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能对锯(句)

陈震应声对曰:

一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题)

对毕,二人抚掌大笑。这副属对亦极为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谐音手法,而且较前一副更令人解颐。不过这种比较“过头”的'玩笑只宜于在关系亲密无间的友人之间一开。

16、乾隆帝南巡到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他突然想到河北也有一个通州于是出了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大臣们对不出来,查资料、找县志也对不出来。乾隆帝很不高兴。

一天他和小随从外出游玩,看到街上有许多当铺,()小随从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一听很高兴,连声叫好,给小随从连升三级。

17、从前,有一个贪赃枉法却又喜自我标榜清廉的县官,大年三十晚在县衙门上贴了一副对子:「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六j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九(久)居德范,十分廉明。」横批:「福荫百姓。」谁知,大年初一早晨,有人就在他的红对子上贴上了白对子。白对联写道:「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场,七品到手,六亲不认;五官不正,四蹄不羁,三餐饱食,二话不说,一心捞钱。」横批「苦煞万民。」贪官本想用民众所喜欢的对联粉饰自己,却被人用妙联反击、嘲弄。

今人湖南新化李泽元、李泽博二人合撰教育楹联,上联为「一枝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下联为「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史,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文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他们将数字巧妙嵌入楹联中,写出生动的教师形象。

18、解缙住的村子前有一座竹山,属同村的乡绅所有。有一年过年时,解缙在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门对千棵竹

家藏万卷书

乡绅见了心中老大地不高兴,乃命家丁把竹梢全都砍掉。缙知乡绅用意,便于上下联尾各加一字:

门对千棵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乡绅见了更为气恼,再命家丁把竹子连根挖掉,缙闻知,在联尾再各加一字:

门对千棵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乡绅没“辙”,只好自生闷气。

19、一秀才不服解缙的才华,找到解缙,振振有词地道出一副“佳对”: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难比鹰

解缙对这种浅薄的人十分反感,遂笑着对那位秀才说:“我也送先生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0、明代程敏政极有才华,十多岁即被荐入京。宰相李贤欲招之为婿,便在一次宴会时手指案上的果品对程说:

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明白李的心意,便答道:

有杏(幸)不须梅(媒)

李于是决定把女儿许配给程。

21、王洪是明代的闽中才子,幼时即善属对。一日有客登门,见王家正在庭院中建楼,便出上联让王洪对答:

地楼之上起楼,楼间无地

王洪见一群雇工正在院中掘井,便对曰:

天井之中开井,井底有天

22、明人曹宗7岁时去海滨玩耍,一渔夫以沙马鱼为题出联索对:

沙马钻沙洞,沙生沙马目

曹宗举目见近处有一头水牛洗澡,即对曰:

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头

渔夫很高兴,便赠一条大鱼给曹宗。

篇7:妙趣横生的厕所对联

妙趣横生的厕所对联

下联:清闲一会,即成造化神仙

横批:此即桃源

上联:静坐觅诗句

下联:放松听清泉

横批:清静世界

上联: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

下联:世间贞烈女子进来宽衣解裙

横批:天地正气

上联:脚踏黄河两岸手拿机密文件

下联:前面机枪扫射后面炮火连天

横批:爽

上联:大开方便之门

下联:解决后股之忧

横批:众矢之的

上联:有小便 宜

下联:得大解 脱

横批:鞠躬尽瘁

上联:畅通上下

下联:雅集东西

横批:新陈代谢

上联:最适低吟浅唱

下联:不宜滥炸狂轰

横批:讲究卫生

上联:三声炮响城门开,一条金龙飞出来,

下联:金龙过后下大雨,雨过天晴圣纸来,

横批:得大解脱

人人都必须如厕小便大解,许多人在如厕时大脑却没有休息,于是乎,有一些人在如厕时有感而发,就顺手在厕所的墙壁上、隔板上书写出一些关于如厕的'对联来,形成了所谓的厕所文化。笔者这里收集了一些妙趣横生的厕所对联与博友共赏。

上联:小坐片刻,便会放松意念

下联:清闲一会,即成造化神仙

横批:此即桃源

上联:静坐觅诗句

下联:放松听清泉

横批:清静世界

上联: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

下联:世间贞烈女子进来宽衣解裙

横批:天地正气

上联:脚踏黄河两岸手拿机密文件

下联:前面机枪扫射后面炮火连天

横批:爽

上联:大开方便之门

下联:解决后股之忧

横批:众矢之的

上联:有小便 宜

下联:得大解 脱

横批:鞠躬尽瘁

上联:畅通上下

下联:雅集东西

横批:新陈代谢

上联:最适低吟浅唱

下联:不宜滥炸狂轰

横批:讲究卫生

上联:三声炮响城门开,一条金龙飞出来,

下联:金龙过后下大雨,雨过天晴圣纸来。

横批:得大解脱

篇8:妙趣横生的经典有趣对联的内容

妙趣横生的经典有趣对联的内容

1、苏轼(号东坡)与黄庭坚于松下走棋,阵风吹来,松子掉落棋盘,东坡即景出句: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曰: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2、苏轼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苏的才学,但又觉得该杀杀他的傲气,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个闰月,王安石即以此为题出了上联要苏轼答对: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轼苦思多日,终不能对出。直到几百年后才有一位无名氏勉强对出了下联(宽对):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3、一日,苏东坡邀黄庭坚来家作客。黄到门外,苏忙着出去迎接,两人就在门旁的柳树下攀谈起来。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苏小妹见此情景即戏语道:

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对曰:

小妹窗前捉半风

按:“双月”谓“朋”,“半风”(“风”繁体作“风”)指“虱”。

4、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过年,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5、宋代词人晏殊路过扬州时在大明寺里小憩,无意间看见壁上所书的一首诗很不错,经打问知道作者是当地人王琪,便请王来一起用饭。饭后二人在池边散步,其时正值遍地落红的春末,晏殊说:“有时想起一个佳句,比如我曾做出过这么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也没想出下联。”王琪应声说:“似曾相识燕归来。”不久,这一联句被晏殊写入他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遂成千古名句。

6、北宋名相寇准与众友同游郊外,即景乘兴出句求对:

水底月为天上月

众友无句答对,杨大年刚好赶到,对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友皆齐声喝彩。

7、一天傍晚,苏东坡对苏小妹说:“我出一上联,请你花一夜工夫对出下联。”遂曰: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对出。因为“水仙子”、“碧玉簪”和“声声慢”俱为词牌名,下联亦须以词牌名为对,同时还要描绘出一幕情景,难度确实是很大的。正在搜肠刮肚之际,忽见女仆在月光下端酒菜送来,苏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按:“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也是词牌名。

8、苏东坡任职杭州期间常外出游山赏水。一日便服出游至莫千山时来到庙中稍息,庙中老道人见他衣着简朴,便视为普通游士,态度冷漠地说了声:“坐!”又对道童喊:“茶!”在谈话之间,道人发现来客颇有学识,便请进厢房叙话,并道:“请坐!”又呼道童:“敬茶!”当最终得知来客是苏东坡时,老道士连连作揖打恭并请他到客厅“坐坐!”。进了客厅,道人躬身示礼:“请上坐!”又吩咐道童:“敬香茶!”临别时,道人再三请东坡留下“墨宝”。东坡含笑挥笔书就一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阅后,羞惭不已。

9、金山寺和尚佛印和苏东坡一向友善,两人相遇常常互开玩笑。一天傍晚,二人泛舟长江之上,船小风轻,对月饮酒,十分畅快,酒过三巡,佛印向东坡索句,东坡手指江岸,笑而不语。佛印循指望去,但见岸上一农夫荷锄归村,身后一条黄狗正边走边啃一截剩骨。佛印顿悟东坡之意,乃呵呵一笑,将自己手中拿着的一把题有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水中。二人彼此心用不宣,相视微笑。原来他俩用“形体语言”合做了一副精致诙谐的双关“哑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东坡出句)

水流东坡诗(尸)(佛印对句)

10、一日,佛印对东坡大谈佛事,躺在帘子后边的苏小妹见佛印把佛法说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幽”这位和尚一“默”,遂题一上联并吩咐女仆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接过一看便朗声大

篇9:妙趣横生的哲理故事精选

人生的光彩在哪里?说起来其实很简单。

▲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时,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他的举动恰好被路过的面试官看到了,因此他得到了这份工作。

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

▲有个小弟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故障的脚踏车,小弟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拭得干干净净。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雇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小弟就被挖到那位雇主的公司上班。

原来出人头地很简单,多干点就可以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回答:“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叫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

▲有一家商店经常灯火通明,有人问:“你们店里到底是用什么牌子的灯管?那么耐用。”店家回答说:“我们的灯管也常常坏,只是我们坏了就换而已。”

原来保持明亮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常常更换就可以了。

▲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了。”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被车子压死,暴尸在马路上。

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篇10:妙趣横生的哲理小故事

妙趣横生的哲理小故事

妙趣横生的哲理小故事

人生的光彩在哪里?说起来其实很简单。

▲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时,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他的举动恰好被路过的面试官看到了,因此他得到了这份工作。

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

▲有个小弟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故障的脚踏车,小弟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拭得干干净净。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雇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小弟就被挖到那位雇主的公司上班。

原来出人头地很简单,多干点就可以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回答:“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叫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

▲有一家商店经常灯火通明,有人问:“你们店里到底是用什么牌子的灯管?那么耐用。”店家回答说:“我们的`灯管也常常坏,只是我们坏了就换而已。”

原来保持明亮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常常更换就可以了。

▲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了。”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被车子压死,暴尸在马路上。

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篇11:妙趣横生-妙趣横生的故事-妙趣横生的寓意-妙趣横生的意思

【成语】妙趣横生

【拼音】miào qù héng shēng

【简拼】mqhs

【近义词】妙不可言

【反义词】味同嚼蜡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

【成语出处】秦牧《艺海拾贝・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好些平常的事物,在卓越的作者笔下妙趣横生,他们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运用譬喻。”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例子】这幅漫画真是妙趣横生。

【英文翻译】very witty

【谜语】相声会演

【成语正音】横,不能读作“hèn馈薄

【产生年代】现代

【常用程度】常用

篇12:短篇对联故事

1、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2 、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道:四诗风雅颂。王安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3、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4 、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胸中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 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击破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5 、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朱出对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温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朱刘之对各合身份,用词绝妙。

6、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众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对联故事

文人对联故事

对联的故事

有趣的对联故事

哲理故事:对联人生

对联故事——王维买药

对联故事——巧对戏尚书

妙趣横生吃饼干三年级作文

妙趣横生的格式家长请假条

非常有趣的对联故事十则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通用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