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网络散文(共含11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超级小羊驼”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网络散文精选
如果不想如果,生活可能会过的轻松一些吧。
是的。过分的担忧本来就是我的坏毛病,常常因为这样而无法自信果断的决定的事情。脑袋就是有骇人的想像力,可惜的是大多数的想像却不是有建设性的,而是让给了自己更多的变数,让原本就不安的`自己更加踌躇。
曾经我也拥有那种不经大脑深思就仓促下决定的冲劲。那时候敢做敢当不顾及太多的血气方刚的自己,我现在倒是有些想念了。虽说因为那种冲动而有过一些错误,但至少我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编织每一个『如果』的往后的发展,也不会给自己一些多余的惊吓。心臟常常被自己这样折磨,总有一天会受不了的吧。
无所顾虑是一种烦恼。毕竟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的适合太过无忧无虑的思想。可是,另一方面,太多顾虑也是一种包袱。想一百个也许不会发生的可能来吓自己,总有一天会把自己吓成心臟衰弱的,你说是不是?那么要掌握『刚刚好』这个度数,需要积累多少的经验才能练出这招数呢?二十年太短,我好像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对于专注聆听的分配,好像还没有达到一个平衡点。偶尔,听太多理性的脑袋说的话,反而忽略了感性的心想要表达的,遵从了内心的表达,却会遗憾当初没有跟随脑袋的理论。
在找到平衡点之前,理性与感性的吶喊,谁会胜出呢?
如果,少给自己一些如果,那明天会不会有一些微妙却不起眼的改变。
你看,『如果』毛病又犯了。
双手合十,自我催眠「如果不会发生」,只要相信不会,它就不会。老天玩笑还不至于开那么大,让所有事都事与愿违吧。
该是时候把一点冲动放回血液里了。
因为网络散文
推开历史厚重的大门,翻遍古代名典—诗词歌赋,古人没有记下半点注释。康熙字典也未能找到能拼合的词汇。只有在现代词典中找到一个朦胧的词汇——城市网络!打开百度居然只有网络BBS之类的选择。网络,的走进了我们的!我们的生活也因网络而改变,美丽也因网络而粲然。
因为网络,滴墨凝香的时代,成了缱绻中的记忆,阡陌于方寸悄悄的把我们遗忘。繁重艰辛的耕耘,躬耕陇上之困苦,已在弹指间释然。
于是,我们潇洒的走出寂寞的深闺,在飘逸的三步踩中把你的脚步顿下,在默契中展开腾飞的双翼,在牵手中传递着依恋,在摇摆中舞动着青春。
因为网络,女孩成了夏天的一道风景。清晰的线条,优雅而淡然。洋溢的青春如欲滴的乳汁清纯中渗透高贵。长长的裙裾把成熟在飘逸中荡漾,风动裙动心动。
因为网络,我们知道总参,神圣而伟大,国之精锐。就像触摸故宫大门上那古铜的铜帽,顿感皇上之威严,和国之庄重。谷氏居然吞食国之精锐,无异于甲午海战打出的沙弹!邓世昌血洒疆场。古国的文明被铁蹄蹂躏,耻辱被深深的烙上!
太阳升起的地方,庄严的国旗在缓缓飘扬,凝望天安门那圣神的大门,国是那么的伟大坚强。为她,我宁愿血洒疆场!因为我是中国人,这里有我的母亲,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善者为法——资治通鉴语。中华民族血液里流淌的是友善和忠良,国因我和我们而强盛,我因国盛而自豪和骄傲。
因为网络,我们可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忽必烈的剽悍,秦始皇的暴政和淫威,也能感觉到霸王别姬的`悲哀,亦能身临其境的走进抗日的战场。
因为网络,我们可以看到林黛玉温顺和柔肠,也能看那杜十娘对爱的衷肠和凄凉。亦能聆听到哭断长城孟姜女的凄婉和哀鸣。
因为网络,我能把母亲天天问候,分享她的寂寞和孤单,也能把情亲传递,母亲亦不以我的遥远而冷漠。寂寞中的问候,总能胜过千金银两。
因为网络,甜甜的蜜语,笺笺的爱,总在萌动中发芽,长叶,生根,开花。于是,千里姻缘也就成了网络情缘。河边的小堤总能听到窃窃私语蜜蜜甜甜的异地方言和半生的普通话。
笨重的机器在旋转中戛然而止。因为网络,和网络的视屏。机器又在奔腾,工厂也在奔腾。
因为网络,在延伸,时代在前进……
网络,开创了我们崭新的时代!生活因网络而精彩,网络因我而辉煌!
哎呀网络经典散文
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们村里的人都很懒散,有吃有喝就不愿再去干别的,更是不愿动脑子。村里最老的吴老头说:“动脑子比割麦子、收玉米还累人,会死得很快!”
吴老头活到九十多,高寿,所以大家都信了他的话,尽量不动脑。
人们吃了饭就会到村里的大街上闲聊,有的还端了饭碗走到街上,捧着碗往嘴里扒拉着面条。夏天街上的树荫下会比家里凉爽,村里有的是树,有树就有阴凉。但人们还是愿意到歪脖子老槐树底下去乘凉,因为那棵树大,也很古老,什么年代种的没有人知道,据吴老头说这棵老槐树足有几百年了,他小时候曾爬上这棵树,那时这树就是这个样,这样粗。
老槐树要几个人才能拉手抱过来,这样粗,不知吴老头是怎么爬上去的,我虽然有点怀疑,但为了不动脑子,就没有去多想。歪脖子槐树的歪脖处,挂了个大铁铃铛,下面挂着一根手指粗细的麻绳,每天早晨生产队长就来晃动麻绳,那大铃铛就会发出“当”,“当”地声音,全村的社员就会来这里聚齐,听队长安排活计,去地里出工。
玉米高粱都长到半腰高时,地里没有了可干的活,社员们都挂了锄,平时就聚在老槐树下乘凉拉呱。那些卖针头线脑的小货郎,卖糖葫芦的,吹糖人的也都会来这里凑热闹。因为只有这里人最多,老奶奶都拿着蒲扇,马扎,领着小把戏来树荫下。那些小把戏就哭着闹着向奶奶要这要那,被缠的没有办法的老奶奶们,就会从她们斜着布扣的褂子里掏出小手布,里面包裹着几毛的,五分二分的零钱,拿出几分钱买了一串糖葫芦或者糖人,递到小把戏们的手中,那些小把戏们流着鼻涕,欢快地拿着糖葫芦跑去玩了。
这一天,来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老汉,他头上戴了一顶草帽,穿着洗得掉色的土布裤褂,提着一个黑色的“天津”牌提包,这种提包现在见不到了,可原来是非常时尚的东西。他进村就大喊:“卖‘哎呀’了!卖‘哎呀’了!”
这里卖过爹卖过娘,卖过儿卖过女,可就是没有见过卖“哎呀”的。这事新鲜,大家都把老汉围在当中,你一言我一语的问到底卖地什么东西?什么叫“哎呀!”
老汉也不着急,摘下草帽当蒲扇扇着风,坐到了树下的石碾上,也不说话。人们更是好奇了,人越聚越多,都问:“你这人好奇怪啊!到底卖的什么嘛?多少钱一个啊?”
老汉掏出旱烟袋,在烟袋荷包里装上烟丝,按实了烟锅,用火机点着,深深吸了口,慢慢吐出烟圈说:“这‘哎呀’五分钱一个,愿意买快来买啊!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五分钱!能买串糖葫芦了,谁知道你到底卖的啥玩意?人们都议论着,却也不走开,就是没有一个掏钱的'。
这时吴老头倒背着手走来了,别在腰里的烟袋荷包来回荡悠着。他在村里德高望重,人们都很尊重他,围观的人群立刻给他闪开了一条道,他站在了老汉面前。人们都和他说明了情况,眼巴巴地看着他,希望见多识广的吴老头可以为大家揭开谜团。吴老头蹲在了老汉面前,他挠了挠花白的头发,又屡屡他那稀疏的山羊胡子,做出沉思状。人们都平心静气地看着吴老头,非常静,连树上的一只麻雀飞走了都没有人抬头去看。最后吴老头终于开口说话了,而且说了一句令所有人都非常敬佩的,非常带有哲理的话:“要想知道烤肉的味道,只有亲口尝一尝。”
于是吴老头在棉裤腰里掏出五分钱,交到老汉的手里。伸手去要“哎呀”,但老汉却按住黑提包不动。人们都吵吵起来:“人家给钱了怎么还不把‘哎呀’给他?”
“这东西要买一起买,那样最有意思,难道你们连五分钱都掏不起吗?”老汉拿烟袋在石碾上磕着烟灰说。
“小瞧我们了不是?五分钱谁没有啊?吴老头都买了,我们也买!”人们都争先恐后地递钱。
老汉拉开提包,拿出一包用烟盒纸包着的小纸包,边收钱边递纸包嘴上还神秘地说:“一定要回到家里,关紧了门看,才能见到‘哎呀’,要是早打开了就会失灵了!千万记住了!”
拿到小纸包的吴老头赶紧回家了,到了家关紧了院门,房门,然后拿出小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忽然,一道黑影一闪,不见了。“哎呀!飞了!”
吴老头摸摸后脑勺,自言自语地说:“哎呀!还真是个‘哎呀’来!”
这时村里响起了一片“哎呀”声。人们都来到大街上,那个老汉早已不见了。人们都互相笑骂着:“这死老头,卖得什么‘哎呀’啊?怎么一闪就不见了?”
人们见吴老头倒背着手气哼哼地走来了,人们都问他:“看到‘哎呀’了吗?”
“我们被他骗了!他那纸包里是一只苍蝇,纸包一打开,就飞了!”吴老头生气地说。
人们却都很开心,嘻嘻哈哈地议论着:花五分钱也不多,买个“哎呀”,逗大家开心一下也不错嘛!这个聪明的小老头,哈哈!
时间已经去了很多年,但每次听见有人“哎呀”就想笑。那时的人们都非常单纯可爱,就连那个骗人的老汉都是可爱的,因为他善意的谎言其实就是逗人一笑,博得大家开心。“哎呀!”又来了,哈哈!
仲夏夜之梦网络散文
夏日不似春之缠绵,闷热中带一丝深夜的凉爽。夏天亦没有秋季的金黄,但漫山遍野都充满着遒劲的希望。我乘着凉风,游走于河边池塘,漂浮在花间树上,这里是黄金白银无法比拟的梦想。
我喜爱白云绿树,因此渴望化身昆虫鸟兽。俯瞰大地,颇有“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之感,夏日,躺在茂密的树荫底下,盯着一片耀眼的光斑,静静的走神,默默地发呆。我静嗅着童年的味道。享受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畅快与自由。细听蝉鸣,反倒消除了“树倒猢狲散”的末世感,宛如飘进“真作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太虚幻境。脱离了“月明星稀江水寒”的惆怅,进入到风滚日落卷尘埃的梦乡。
这是一片湖,一碧万顷的草地上,是我那美丽的家乡。夏日这里没有炎热,只有风吹麦花的清凉。粉色的桃花沉默着,散发出无尽的芬芳。而我渴望的爱情正如仲夏一般,正值青春年华,跟随蝴蝶翩跹,承载着梦,诠释什么是理想。这个季节,有夸父渴望的太阳,它散射的每一缕缕光芒,照亮着人间理想的天堂。
仲夏更像燃烧着烈火的青春,奋不顾身的爱情如火焰,将执着的人们烧得遍体鳞伤。两相情悦的光芒是另一人一厢情愿的苦海,一边在痛,一边在笑。竭尽全力享受这灼人的日光,就连这时的蝉鸣都变得格外刺耳。原来,一个人的仲夏有时会成为他人的严冬。拼了命想要闯进你的世界,却被漫天的白雪迷乱了方向。绝望之后才懂得,你的温暖融化不了我的炎凉,我恐惧的不是夏天,是你过于耀眼的.光芒。
那之后便在雪地中迤逦,漫无边际的绝望中,至少,我还有活下去的勇气,我相信,自己不过是跌入了一个阳光无法抵达的角落,我坚信,我一定会找到能温暖自己的太阳。于是我便一步一步往前爬。当痛的雪水融化,当樱花肆意绽放。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躺在绿意盎然的夏草上,拼进最后一丝力气,强扯出一抹微笑。看着如火的骄阳,我知道,我打败懦弱,再次成功得战胜我自己。
我从梦中惊醒,听着聒噪的蝉鸣蛙响,心中静如止水。拂晓的胭脂花掩饰着一抹妖异,静待晌午时分轰轰烈烈的绽放。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林间轻飞的萤火虫汇成汩汩星光,将黑暗的大地点亮。这,自然是有着洪荒之力的梦想!
记忆网络经典散文
已经过去的,那些支离破碎的记忆一直缠绕着我。难以忘却,无法释怀。如何又跟沒事一样?可以这样说自己:同许多年青人一样,年青时也曾做过错事,甚至是不能见天日的事。但在内心深处,也许一直到死也会折磨自己。
回溯到很久以前,遥远的童年时代。
如眉的新月从天边爬了上来,淡淡的云。水一样的月光如朦胧的银纱披洒在树叶,房的墙上,人的脸上,闪现出一种淡雅而圣洁的光。
黑夜并不是千般一律的黑,林荫道上的树木与相间的楼房,木板房各有不同的颜色。由远至近,由深至浅,远望去很像中国的丹青画浓淡相宜。
天边点缀着的繁星,看上去仿佛是一颗一颗的明珠宝石,一闪一闪的。丁香花盛开,沉浸在月色之中,浓香扑鼻。凉夜,天空轻轻地飘洒着,悄悄无声息地凝聚着点点露水。一会儿,红的花,白的花、绿的叶,全挂上了晶莹的露珠儿。露珠慢慢由小变大,蓦地,一粒露珠儿滚落到了土里。紧接着又一粒,又一滴、扑嗒,扑嗒……。唯美迷人的'月夜……。
晚自习回家,己是九点半以后。走这边的就我一人,没有同学一道。家在朝向长江的这条街上,离东门口很近。街边的路灯很弱,红黄红黄的。没有现在的街灯那么亮,那么富丽堂皇。每相隔一根木电杆,也就是百米才有这么一盏不太亮的灯。街面很窄,两边的人行道在树木的遮影下,光线更加显得昏暗不清,少有人走动。不知怎么的,那时候的人比现在好象少许多,车更少。人们没有现在熙熙攘壤,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也没有霓红灯。静的夜,悄无声息的小街,有点像二、三十年代电影里面的场景。
墨蓝的天域苍穹,只有细的弯月与闪烁的星星,恬静柔婉,竟不由得你有海阔天空之想。
走在人行道上、树的荫影下。前面有一叫卖糕点的货郎担,后面筐上面摆放着一块白色的米糕。看见那块很刺眼的米糕,是饿、是饥、是馋,是人的原始本能在现?四周宁静无人,突然间、我很想不花钱拿走那块糕!那块本不值钱的小米糕,我一学生沒有一分钱。
月牙儿不知什么时候钻进云朵里藏了起来,林荫道旁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黑古洞洞,似乎是无底的黑暗。电杆和树木在弱弱的灯光下,在其间投下长长的,捉摸不定的影子,有点渗人的感觉。
紧跟在货郎后面二三步远的地方,有时只相隔半步!我己经不由自主的跟着货郎走过了回家的那条小巷!
往事如烟,小巷是我曾走过无数趟的小巷,这次却忘了。如今真的已是多年未走过了,那次是绝少中的唯一一次。
与货郎像结伙的同伴,一前一后走得很近。我奇怪为什么他的后挑筐白布面上什么也没有,只放那么一小块如此吸引我眼球的米糕!大约寸厚、长三寸长的小米糕。更奇怪的、沿路没听见他有一声叫卖声。
月亮又露出了她清纯的花容,却是有些幽黯。老远的躲在树缝里,羞答答!这时、云越来越厚,由她罢,懒得去管了,管不了。
街的两边还是民国时期的那种低矮的木板砖瓦房,没有高楼大厦。树的荫影笼罩着蜿蜒的小街已渐入梦乡,只有蝈蝈偶然会在街边石缝里加上几声鸣叫。
当时读初二,正是饥荒的年代,也许是饥寒起盗心。就这样、我跟着货郎担二条街,由东门下一直到献福路。看着近在咫尺,馋人的那块小米糕,我却始终沒敢伸手。跟着货郎走那么长的路,不知他会不会觉得后面有些异样,有个影子、幽灵。而那个影子、幽灵就是我,但他从没有回头望过我一下。也许觉得没有什么,就一小块米糕而己,拿去就拿去吧!他只顾向前赶路,但不叫卖,可能也是有些怕了。当时还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呀!怕我什么呢?哦!在戏文里,我充当的是黑色幽灵!黑黑的街,很远才一盏不太亮的灯从树的空隙里露出微弱的光,根本照不清此时我的脸。我不知道,一旦伸手那块米糕,会是什么感觉,应该是很容昜到手的小米糕。
可是、在一条小巷拐弯处,我终于还是两手空空的离开了小货郎。跟了他那么长的路,虽然并不知道我到底想要干什么。想必他也一定是长出了一口气,放下心来继续向前走完他回家的路。
我转悠到了江边。孤独的坐在镇川门通向河底的石板阶梯上,楞楞的望着浑浊的长江水。黄澄澄的水,看起来厚而不腻。
脑海里晃荡着刚才的一幕,那块不大的小米糕。我应该让心平静下来,好好想一想。
江面升起了缥缈的雾气,岸边不远处摇曳在水中的小船,颇像荒江野渡光景。暗淡的水光如梦一般,那偶然的闪烁,眩晕着的灯光,就是梦的眼睛了。我听到了那漾漾的,似乎睡着了的,轻柔的浪花拍打岸边的哗哗细语。
最终我沒有伸手,但偷搶的意识强烈。几十年过去了,那块长方形不足寸厚,长三寸长的白色的小米糕却一直在我心头。朦胧的岁月啊,永远也想不完,走不到尽头……。
月亮在天上,却不知躲在了哪里。或许在厚厚的云层里。这位希腊古罗马神话里的月亮神,有时也会溜到地球的那一边去逛呢。
远山近丘,高楼、林荫道、低矮的木板房全都朦朦胧胧,衬托着墨蓝色的夜,好美。天己好晚,我想、该要回家了。
感谢网络散文
朋友是的源泉,知己是的明灯。看着网前的你,牵着彼此的,思绪乘着梦的翅膀而来。或许是异域的风采,或许是沧桑的幽默,或许是执着的痴迷。彼此的人生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也感动着你。
心灵的感应,互相的安慰,彼此的体贴,你我的鼓励,是不能用来衡量的,也是无法用言语说明的感性。我们都知道,偌大的世界,茫茫的网海,有缘相识,能够彼此相吸,成为好朋友的又能有多少?所以,我们都很珍惜彼此,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缘分。
我常想,也许真的是我前世在佛前祈求了五百年,今生才能与你相遇。因为有了你,我的虽然平淡,但也很精彩。虽然,我们依然循着各自的.轨迹运行,但是,因为有你的牵挂,我的世界多了很多绚丽的色彩和温馨。虽然,网络虚拟,但是,感情不虚拟,真诚不虚拟,你我都不虚拟。
我们相识的很偶然,但却成了最好的朋友。我知道你的工作很忙,平时没有什么时间上网。我们也不经常联系,但我知道,路的距离不代表心的距离,没来联系,也不代表你已经把我忘记,因为,我们彼此心都装有对方。我知道,在远方有你的惦记,心里总是热乎乎的。也许有的人不会理解我们之间的这种友谊。但这也是我们互相认可,彼此信任的结果。真的,我们应该感谢网络,是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是它让我们有缘同此一程,除了感激,我无法言谢你真诚的相知。
快乐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感受。认识你是我一生的幸运,是网络让我相识了你,我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激。我只能永远的祝福你,祝快乐与,如意与顺利一生都与你相依相伴。
感谢,感谢网络,感谢你的真诚,感谢你的用心,感谢上苍把你送到了我的面前,使我们偶尔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网络散文:再别康桥
悄悄咪咪的我就溜去走了,
正如我悄悄咪咪的梭了回来;
我轻轻轻轻的招了一下手,
就算是告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上的金柳哟,
硬是像夕阳中的新娘;
那波光里妖艳的影子哟,
在我的心头痒酥酥的飘荡。
软兮兮的泥巴上的青荇,
绿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撞骗;
在康河巴适的柔波里,
我为啥就心甘情愿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晓得的哟有那么一潭,
简直不是清泉,
绝对是天上的彩虹;
揉碎了的躺在浮藻间的,
沉淀着彩虹一般的黄粱美梦。
刚才是啥子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的地方好随意好安逸的从下往上游去;
满实满载的好大一船星辉哟,
在星辉斑斓里我放开嗓子唱歌。
但我不能这样甩开膀子唱歌,
悄咪咪的环境就像是有人吹起了离别的箫声;
夏天的虫儿也为我闷起一坨,
但真正闷起一坨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咪咪的我就溜去走了,
正如我悄悄咪咪的梭了回来;
我挥了一挥袖笼子,
偏不带走一片云彩。
雪网络散文
雪,
下吧,下吧
下出你的心声
下出你的潇洒
下出你的豪迈
下出你的无奈
像天真的顽童。。。调皮可爱
像少女的舞姿。。。轻盈多彩
像魔术师挥棒。。。美妙神奇
像风雨人生路。。。变化莫测
喜欢你一身青白
喜欢你高风亮节
喜欢你典雅品德
喜欢你奉献精神
触摸你冰冷的胸怀
感到你的伤感
也有无奈
你忧伤的泪水
滋润干旱的饥饿
纯洁透明的身躯
掳去大地的.灰尘
净化人们的心灵
描绘万物的轮廓
绣出美丽的山河
装扮银光的世界
把黑夜变成黎明
看清世间的丑陋
感受到人间冷暖
唤醒告白的沉冤
掩盖了人间沧桑
淹没了悲欢离合
雪,下吧
挡住了前行道路
不知道路的坎坷
却看到丰收希望
不知道路在何方
却看到一片光明
雪花飘飘知多少
滋润万物冬来到
洁白无瑕又环保
唯有上天把它造
,,,
世上烦恼知多少
人若无情天易老
醉看沧海一声笑
无奈人生别计较
网络天空散文
地处贫困山区,接触网络还是近几年的事儿。开始网上聊天更晚,缘于夏天下属为我安装了一个“泡泡”。以前我从来不上网聊天,还奇怪于那些经常上网聊天的人,跟一些与自己不相干的陌生人有什么好聊的。
“泡泡”上面有一个“诗词对联聊天室”,引起了我的兴趣:年轻时就喜欢诗词对联,只苦于周围没有可以指点迷津和相互交流的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平生第一次进入了诗词对联聊天室。这一试我还真就爱上了这个地方。虽然里面也有谩骂、色情等诸多不如人意、不文明的现象,但这里的人素质普遍较高。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在这里是不会有多少人理你的。由聊联既而聊天,真的使我还有些欲罢不能。
初进聊天室时,我就在大厅里找网友们出的'好联来对,对好后再发给出联的网友。这样就跟联室的网友们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交流。时间一长,常来联室的网友们对我就熟悉了,有的还相互加入了好友。网络聊联使我彻底改变了对聊天的看法。我开始有些痴迷,如果某天忙没上网聊联或聊天,心里就总觉得象有点儿什么事儿似的,不得安宁。
认识网友燕子是在“泡泡”的“诗词对联聊天室”,据燕子后来自己说,她是延边州某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燕子是一个很有才华的知识女性。她的对联讲格律却不拘于格律,但却很有联味(或叫诗味)。一天,我正在“泡泡”“诗词对联聊天室”的大厅中浏览,发现了燕子给一个网友出的上联:“努力开花,不负春风净土--”看这个上联出得很有意思,我就戏作了一个下联发给了她:“匆忙结果,有辜夏日真情。”她看后给我发过来一个笑脸、一个表示称赞的拇指和一罐啤酒。又给我发过来一个上联:“江南雨写愁一字--”我又给也回了一个下联:“塞北雪书喜两行。”就这样,我们两人在网络上开始认识了,有时在聊联聊累的时候,也时常聊聊天。
我当时的网名叫wqh,是我的真实姓名的拼音缩写。后来改作“雨夜听禅”。我在网上与网友聊联或聊天,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在对方不问及我的真实姓名、地址之前,我绝不首先询问对方的任何个人真实信息。如果与网友聊得时间长了,对方想了解我的真实情况,我认为对方是个不错的朋友,我会据实相告(也会有所保留)。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会询问一下网友的相关信息。这样做一是于礼貌,二是出于对网友的尊重。是某网址友的,我一般还会在询问之后加上一句“如果保密,也可以不告诉我。我不会介意。”正因为这样,网友们认为我懂得尊重人,可以信赖,也会据实相告(当然也会有所保留)。
跟燕子没有互通真实信息之前,我们已经在网上认识了好长时间。一天,我又来到“诗词对联聊天室”,恰好燕子也在线。看到我上线了,打过招呼后,燕子给我发过来一个上联:“未离家园名先变,WQH是我--”我一看,燕子这是想知道我的真实情况而不直接问,故意出了这么一个上联呀,我马上给她也回了一个下联:“自登网络称既改,小燕子虚名。”我们两人都会心地笑了,各给对方发过去一个笑脸。后来我们互通了一些真实的信息。
网上聊联、聊天有时也很风趣,以致于使我有一段时间乐此不疲。一次,燕子给我出了一个上联:“飞雪迎春鹤望兰,花开勿忘我--”我不假思索地就对了个下联,不知道“鹤望兰”是一种花的名字,也更没有注意到下联也必须要有相应的花名与“鹤望兰”和“勿忘我”相对。看了我的下联后,燕子故意以戏弄的口气又出了一联:“笑点花名君不识,‘俺只爱假花’--”并且还告诉我她的上联“鹤望兰”和“勿忘我”都是花名。我思考了一下按她的要求又对了一个下联“娇阳接夏忘忧草,叶恋牵牛花”免强交差。但她出联戏弄我,岂能罢休?我就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回敬了她一个下联:“戏说才子妹甭见,‘咱就喜屠夫’。”燕子看过我的下联哈哈大笑(发给我一个露齿的笑脸),说:“这么一会儿工夫你就把妹妹许给杀猪的了?”相互戏弄过后,一通大笑了事。
前一段时间,因为家父辞世,加之工作中有许多不顺心的事,自己有好长时间心情一直非常郁闷,无以排遣。就作了一个长联,在聊联时发给了燕子:“滚滚红尘,芸芸众生,人间有几多真情。朋友成仇,兄弟反目,司空见惯寻常事。为营营小利,浪子虚名,又怎顾唇齿手足!意灰心冷,早把世事看透,一腔悲愤赋予网络,虚幻中找些慰籍,排解忧愁。”燕子看后没有回对。我想她不可能是对不出来,而是看出了我最近低落的情绪。我没有跟她说是怎么一回事儿,她也没有细问,只是很关心地劝解了我几句。虽然话语并不多,但我却感觉到了其中的真诚,这足以让我宽心,使我的忧伤得到排解。
燕子是一个很热情、又很理智的人,家里养猫,还养了许多不错的花。她曾经把这些图片通过网络传给我看,图片美极了。但唯独没有见过她个人的照片。这也许是她的原则。网络上的朋友,理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我想她是对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网络上的真正朋友。近一段时间,由于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极少有机会上网聊天,只是逢节假日在网上留言相互问候一下。这正应了一句名言: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却是淡,但那毕竟也是一种牵挂。
网络是一片美丽的天空,当然也时而会有些乌云。但对于我来说,它却是湛蓝的。它给了我许多不知姓名的朋友,尤其是燕子。网络是虚幻的,有时会有欺诈,但更多是真实的,它更给了我友谊和真诚。
老屋网络散文
应该说,我不是一个抱残守缺的人。但对于老屋,我是感激多于责难,怀念多于遗忘。因为我是一个在老屋中出生长大的人,我不会忘记老屋对我的呵护。
记忆深处,老屋独处于小村旁边的一小块平地上,随遇而安地沉默着。屋前是一大片的开阔地,背靠着郁郁葱葱的山林,显得有点离群索居,又有些孤傲清高的样子。老屋只有两间不大的木板房,历经多年的风雨沧桑,木板之间已经露出了裂缝,有些上面已经长满了青苔。屋顶盖的瓦因为多年没有翻动的缘故,茅草已经从缝隙间肆无忌惮地长了出来。当劲风抚摸着屋脊上的衰草,雨便从屋檐处滴落下来,霜雪无声地落在像万卷书一样斜叠着的瓦楞间,老屋就有了某种神秘、严肃的表情。
一个秋日,我突然萌发了要去看看老屋的念头,去看看我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地方。这个念头甫一萌生,就遏制不住。于是,我背起行囊,沿着那条熟悉的小路,翻过几座山,就隐约看见那卓然立于大地上的老屋了。此时,我真有点陶渊明的那份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的激动了。
驻足老屋前,我心绪难平。关于老屋的许多人和事,刹那间涌上心头。尤其不能忘记的是,父母亲离开老屋时的那份眷恋之情。那年,我打理好了城里的家后,想到父母操劳了一辈子,也应该享一下清福了,就来接二老到城里去住,开始他们说什么也不肯,说是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后来,经不住我再三的请求,才终于勉强同意。在已经确定要搬离老屋的前几天里,母亲总是心神不宁,吃不香,睡不好,呆呆地看着她熟悉的灶台和锅碗发愣,房前屋后地转悠,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在收拾东西时,母亲什么都没舍得丢弃,直至装了满满的一车。临上车了,母亲还一步三回头,泪眼婆娑。现在我终于明白,母亲对老屋的依恋,实际上是对过往生命的一种祭奠啊!
从外观上看去,老屋的确已经很老了,岁月的剥蚀加上村里顽童的`“照顾”,老屋可以说是已经天通地漏。有的木板已经朽腐,上面长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菌,用手轻轻一推,摇摇欲坠。推开屋门进去,一股浓重的霉味夹杂着潮气直钻鼻孔,使人禁不住打了一个喷嚏。屋内空荡荡的,到处结满了蛛网。地上满是青苔,有些湿滑。屋顶的瓦已经被揭去了不少,露出了一个个的窟窿,阳光照射下来,地上长着很多不知名的野菜。“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样的诗句如果用来描写这里的一切,倒是十分贴切的了。
我特意来到当年我们兄弟姊妹学习的小书房,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这里竟然没有被破坏,那张曾经带给我无数梦想的书桌还在,而写在板壁上的那些拼音也还依稀认得。最使我感到惊奇的是,书房窗台的上方竟然还有燕子筑起了一个温暖的泥巢。这泥巢的泥巴还挺新鲜,可以肯定的是,燕子今年还曾经在这里住过呢。我想,这燕子或许就是我童年时每年都在我家屋檐下筑巢的那家燕子吧。那时,我一边读书一边透过窗户看燕子筑巢,这些燕子也像认得我似的,在我看着它们的同时,它们也转动着滴溜溜的黑眼睛注视着我。我甚至在想,它们是不是一直都在等着我回来啊。遗憾的是,现在是秋天了,要不然,我们就会在这里相遇的。于是我在心里许下一个心愿,明年的春天我还会再来,为了老屋,也为了这坚贞不渝的燕子。
离开老屋,我走进村子。我发现村子已经变样了,这些年,村里的青年人一拨一拨地往外走,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村庄外出打工去了。“背井离乡”这个词在他们看来是美好的象征。之后,有的在城里生了根,也有的凭借着移民搬迁的惠民政策迁走了,村庄里的人烟日渐稀少,村庄更加冷清了。但不管怎么,那些老屋还在,因为它凝聚着我们内心对于生命的历史感和回望岁月的浓烈感情。
大学生活网络散文
1、“躺倒不干的电阻”和“懒洋洋的电容”
这是70年代初期我读大学的事。那时候全国的高校都兴“开门办学”之风,号召大学生要到工厂和农村去,参加“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所以我们经常要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开门办学”。
因为那时我们的学校是师范性质的学校,我们毕业后一般要当老师的。这一点学并没有忘记,所以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系里安排我们搞“试讲”。老师指导我们如何上好课时强调说,教学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死抱前人的老一套,要创新;上课不要从书本到书本,要结合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讲课不能干巴无味,上课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老师的话我们牢记在心。但是,那时的学校,教学不正常,忽视理论教学,我们是师范性质的学校,却没有开设“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我们苦于如何创新、如何建立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有一个同学特别的自信,三年来他一直认为自己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他曾用一些偏僻古怪的问题难倒过不少的老师。他最擅长的是“装教授”,每当向老师提问时,首先怀着要难倒老师的心理。他先把脸一沉,用极极严肃的眼神和沉重的口气,微闭双目,眼珠一动不动、头一转不转、身一动不动地问老师问题。老师回答时,他却不断地说“不!”“不!”“不!应该是这样的……!”这哪里是向老师请教,分明是在考老师。老师也无可奈何于他,因为当时的老师对工农业生产实际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怎么能都了解清楚呢。最后他抛出一句令老师尴尬的.话:“老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搞不清楚,那你是怎么当大学老师的?”
又有一个同学,自信很聪明很机灵,他常说,只要老师一点他就通了;只要老师说明题意,他就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解决问题。那次的毕业实习“试讲”,他可就发挥得过垅了。他对如何创新、如何建立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如何讲课才有味道的问题,有了很强的悟性,心中很有把握,跃跃欲试、迫不及待起来。
轮到他试讲了,只见他夹着厚厚的讲义夹,迈开方步,大模大样,教授般的走上讲台,然后在黑板上展开一幅电子电路挂图,操起教鞭,装着教授模样,堆起笑容,侃侃而谈了:
“这是一个放大器电路,能推动喇叭象人一样讲话;电池是一盆血,导线是动脉静脉,电流是血液,晶体管是心脏;这个电阻如果躺倒不干,相当于这根血管不通,引起血液澎胀,导致心脏血压过高,晶体管发高烧,不久就会休克而死亡,这时喇叭不响,相当于人不能开口说话了。”说到这,在台下听的同学个个用力捂嘴,满脸涨红,弯腰藏头,肚子痉脔,啯啯直响。这时那同学将教鞭“叭”打在台上,喝道:“同学们,注意课常纪律!”等同学们把笑强忍住了,他才又继续讲课。
“这个是电容,它总是懒洋洋的,不愿多干工作,血液总是不通,所以有气无力,人家工作都是热乎乎的,它却冷冰冰的好象是个冷血动物。妈的不要它看看怎么样?实验证明,有它没它问题不大,可是当它充血时,那它的作用可就大了。”说到此,忽见指导教师,一手捂嘴,一手压腹,弯着腰冲出教室到走廊大笑起来。老师突如其来的举动,立刻使所有听讲的同学悟出些什么门道来,也首一齐冲出教室狂笑不止。这堂就这样大欢而散。
过后,有同学对他说,你也不能这样发挥啊,弄得听课的人都笑死去了。他却自我解嘲道,你们是成熟了,一边听课想那个,我将来教的是中学生,他们不会联想到那个家伙的。
同学又说:“反正你这样讲课是不妥的、不成功的。”
他回答道:“怎么不成功?我能讲得你们奔出屋子外面去,这就是最大的成功,连教授都做不到这样的!”
2、文明棍与礼帽
我参加工作后,认识了一个同事,后来成了好朋友。可是,他的生活理念与我大相径庭。他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尽管你有多少内才,别人是看不到的。你要让别人知道你有才,你必须有高贵的包装,你要舍得花钱装扮自己,让外表给人以高贵的第一印象。我问他,如何才能显得高贵呢?他说,我不用说了,过几天你看我就知道了。
果然,一个星期过后,他变成另外的一个人了。当他进校门时,我刚好碰上,是他向我打招呼时我才知道是他。只见他头戴英式高帽,眼戴墨镜,手戴白手套,一身黑呢长袍,迈着方步走路。
我对他说,学校里,大家都互相认识,你这身打扮,岂不扎人眼睛,引起非议。他说这怕什么,我最主要的是要让路人看我的高贵,里面的人,一时看不惯不要紧,我坚持这样,久而久之,人们不就看惯了。再说,我也要让这里的人知道,我并不是一般人的,至少是穿得起贵衣服的人。我再劝他,不要自我孤立好不好。他说,我就这样,目前我还缺少一样东西呢。我问他是什么,他说英国的爵士走到哪都要拄一根文明棍,我正在街上寻找,看哪里有就买一根。
果然过了几天,我真的看见他拄着文明棍走路,我暗暗佩服他装贵作秀的胆量。从此他就以这副装束出入于街市之中。这在八十年代初的当时,他这个装束,俨然是归国华侨,十分惹人注目的。他当时跟我一样,二十四五岁,还没有找到对象,我估计他是要装作有钱人来吸引姑娘的。
有一天,我刚好与他一同上了公共汽车,一上车门,立刻就有一位学生给他让了座,并很有礼貌地对他说:“爷爷,您请坐。”他只好坐了。
又有一次,我跟他去大礼堂看电影,当我们要经过别人面前去找我们的座位时,一位年轻的妈妈对她的女孩说:“丽丽,你到我怀里来,让路给爷爷过去好吗?”我觉得很好笑,但又不敢笑出来。
过了好几个月,他对我说,原以为这样装束,会显得高贵,可是街上人都有管我叫爷爷,这样下去我还能找到对象吗?我说:“这叫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我劝他脱去这身伪装,恢复原来的模样。
他听了我的话。可是他卸装后,校内的人一见到他就问:“你的高帽和棍子呢,怎么又不带了呢?”
此后不久,他就自动辞职,第一个“下海”去了。直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碰见他。
我特别要说明的是,我所列举的这些故事,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观察到和听到的。八十年代之后,我工作了,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心思留意于这些,而且见惯不怪,就没有记住有关这方面的故事了。
怀有虚荣心理的人,总是要在人前表现自己的能耐和与众不同,总是害怕别人看不到他的存在,总是害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因此,他总是要在广庭大众设法出头露面,以引人注目。汉语对这种现象叫“出风头”、“耍洋相”或“作秀”,而壮话则有很多叫法,如“花草”、“假猫”、“假忠”、“另乱”、“喔呕”等等。这些名词都是贬义的,都是对虚荣的嘲笑和批评。
成熟的人、稳重的人、智慧过人的人对虚荣心重的人的表现是看不惯的;哪怕同是虚荣心重的人,由于争风的缘故,他们也是互相看不惯的。由此可见,虚荣影响人的人格;影响人的形象;影响人的威信。故说:虚荣之心不可有!
雷锋说,虚荣的人注重个人的名字,光荣的人注重祖国的事业。这是多么精辟的格言啊!
★ 局外人网络散文
★ 努力的网络散文
★ 追赶幸福网络散文
★ 记忆网络经典散文
★ 等待网络优美散文
★ 圣人网络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