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苏轼与他的诗词人生(共含10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纯情哆啦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正如你们所知,苏轼这个人很少有人知道,但是提及到苏东坡这个人大家可能就会有印象了。苏东坡,这是苏轼给自己取的字,因为在为官被贬期间,在自家的茅屋东边有一坡,遂给自己取东坡,意在鞭策自己“向阳”。
苏东坡生于眉县,也就是现在的眉山市。据不完全统计,眉州两宋间出进士人上千有余,苏东坡就在其中,也是当中的佼佼者。自古有“千古诗书城”,更有“一门三父子”的美谈,三父子中又以苏东坡的知名度最广,成就最大,影响最深。
谈及苏东坡,此人定是千古少有之人,对于仕途,他谈笑风生,对于爱情,他嬉笑怒骂,对于人生,他从容淡定。性情中人,豁达之人,豪放之人,定当居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东坡一身可谓身世坎坷,难入官人之流,几度升迁,几度贬谪,恍惚如梦,可就是这样的艰难路途也是那个拄着杖,穿着芒鞋的老叟,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浏览大好河山就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西湖就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赤壁就“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大风起兮,乱我衣裙,拂我发髻,也不能阻挡苏东坡,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报效家国,杀敌立功,渴望如公瑾羽扇纶巾,谈笑于千军万马之间。即使身在朝堂之外,遭奸人陷害,生活潦倒也是如此,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做人如苏东坡足矣。谈笑风生,潇洒豁达。
仕途不行那么总有一些有所得吧?有人不禁要如此说道,比如说情感方面,自古都是才子佳人。但我能够明确地告诉你,情感方面苏东坡亦是“不在行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江城子》里面的悼念亡妻的句子,苏东坡与妻子王佛可以说是伉俪情深,情到深处自然真情流露,如此重情之人有超过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又有比过元稹的“曾今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即使后来苏东坡另取他人,但是对亡妻的那份情一直埋在心里,不然怎么会写出那样动容的千古佳句。性情中人,敢作敢为,敢爱敢恨。
苏东坡的人生,有诗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是可以与李太白媲美的豪放派大诗人,有杜子美悲天悯人的情怀,有辛稼轩敢为人先的魄力。在岭南,也是逍遥自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置身于残春里也有“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闲情逸致。
后人评价苏东坡有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也有袁枚:有才而无情,多趣而少韵:由于天分高,学力浅也。有起而无结,多刚而少柔:验其知遇早晚景穷也等等很多。倘若我来评价那便是:平身不识苏东坡,读尽诗书也枉然。
苏东坡歌起《赤壁赋》,正向我们述说着,他自己的诗词,他自己的人生。
前言,一直想写我喜欢的苏轼,四首诗词与苏轼重情重意,让人钦佩苏学士!
苏轼诗:《狱中寄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的苏轼,苏轼狱中写了这首诀别诗!
这首诀别诗有太多的`感动和伤感。写兄弟情深,这首为之最,据说苏轼把这首诗交由狱卒转给其弟苏辙,苏辙看后十分难过,伏案而泣,随后又交还狱卒,几经周转竟传到皇帝手中,神宗皇帝读后也十分感动。或许正因如此,虽有御史强大的压力,皇帝还是给与了罪行减免,使苏东坡免遭一劫,诀别诗也并没有成为苏东坡的绝唱。
苏辙上书皇帝愿用自己的官职赎兄,兄弟之情深让人感叹!苏轼终于免了死刑被贬黄州,出狱那天见到了弟弟苏辙,苏辙把手捂在嘴上,苏轼会意,三缄其口!苏轼苏辙兄弟情深弥足珍贵诉不尽千古佳话!(自由即苏辙)
苏轼词:《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反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首词明写梅花,其实是写追随苏轼二十三年之久的妾朝云苏轼不仅写得缠绵凄切、空灵超脱,还把他对朝云的感情升华,认为朝云是超凡脱俗,非世俗之人可比的。“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即是用神仙形容朝云。“倒挂绿毛幺凤。”是说朝云超凡脱俗,素面不施脂粉就已洁白,洗状后仿佛唇红不下,其实唇的本色就是红的,梅花的高洁情操随云成空梦到的梨花与云是不同的!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一日饭后散步,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你们说说看,此中所装何物?”一婢女应声道:“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另一婢女答道:“满腹智慧。”苏轼也以为不够恰当。爱妾朝云回答说:“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捧腹大笑。
苏轼词《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旷达词,所谓旷达,指豁达通脱,疏狂不羁,潇洒超俗,乐观开朗的创作个性“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人生感悟,渊源于苏轼的禅宗悟道和旷达情怀。涉足官场多年,苏轼经历了人生的几番政治风雨,历经荣辱,饱经风霜。人生如果不经几番风雨,便难彻悟)
苏轼精通禅理,诗词豪放多样,在文学上综合才能独步古今!苏轼的人格魅力,兄弟情,夫妻情,知己情!都是让我钦佩的!苏轼心胸宽广客观面对人生的态度又是我学习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无喜无悲乐观平和的心态禅学上的造诣,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
【人物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少年成名,二十二岁即中进士,二十六岁又入制科第三等,科考可谓是一帆风顺,但在仕途上他的一生却是大起大落,坎坷异常。宋神宗熙宁四年,由于与推行新法的王安石等新党人物政见不同,苏轼请调离京任地方官,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宋神宗元丰二年,他因“乌台诗案”入狱,几乎送命,后在众人的说情下才免于一死,次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转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宋神宗又为他恢复名誉,任为登州太守,十余日后出任礼部郎中,同年腊月调回京都开封任起居舍人。
元丰八年,神宗崩逝,年仅十岁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开始重新任用旧党人物,史称“元佑更化”,苏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连升三次官,出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成为正三品的大员,离宰相仅一步之遥,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最顶峰。但此时苏轼发现他与旧党领袖司马光的政见上同样有着较大的分歧,司马光病逝后旧党内部更是爆发了著名的“洛蜀党争”,让苏轼对官场深感厌倦,再次请求外任。
元佑四年,朝廷终于同意苏轼的恳求,让他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太守,领军浙西,后相继出任颍州太守、扬州太守、定州太守等职。元佑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改元绍圣,开始重新推行新法并大力打击元佑大臣,新一轮的政治灾难再一次降临到了苏轼的头上,绍圣元年四月他以“讽斥先朝”的罪名被贬至英州,未至贬所,八月即贬至惠州,绍圣四年再被贬至儋州(今海南岛),流放到“天涯海角”。直至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继位他才遇赦召还,次年即病逝于江苏常州,享年六十五岁。尽管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他在文坛上却光耀后世,成为不朽的大文豪:他的散文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皆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的书法自成一派,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他的画也很有名,善画竹石,师于大画家文同却又自具风格;他的诗富有新的生命,具有新的境界,与黄庭坚合称“苏黄”,为北宋的代表;他的词更是豁达豪迈、立意高远,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后来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中国历史上,苏轼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文学家,也是一位有着巨大人格魅力的人物典范,他融合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格精神,性格正直、乐观而又豁达超然,一生际遇坎坷却始终屹立不倒,无论身居何处,都能随遇而安、有所作为。他一生反对新法却并不全面否定新法,而是对其中的部分内容持肯定态度;他在地方任上也有着很好的.政绩,能够兴利去弊、造福百姓,深受百姓爱戴。在屡遭不幸的一生之中苏轼的精神境界得到了不断地升华,他在去世前曾作《自题金山画像》一诗,可说是他对自己一生所作的一个最好的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赏析: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婵娟”就是月亮的意思。两个人像个千里,但却可以共同凝望天上的月亮。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与东坡诗句颇有同趣。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洗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苏轼在宋词中属于豪放派,境界开阔,宏大。这首词具有明显的豪放派的特质。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有关苏轼诗词大全
有关苏轼诗词大全
1、《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3、《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4、《减字木兰花·春月》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5、《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6、《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7、《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8、《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9、《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10、《浣溪沙》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11、《浣溪沙·寓意》
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谁怜季子敝貂裘。
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岁寒松柏肯惊秋。
12、《浣溪沙·即事》
画隼横江喜再游,老鱼跳槛识青讴。流年未肯付东流。
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挽回霜鬓莫教休。
13、《西江月·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14、《南乡子·自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15、《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16、《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十一首苏轼经典诗词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海楼晚景》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喧笑语中。
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苏轼写的关于战场的诗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九日次韵王巩》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 苏轼诗词
★ 苏轼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