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词与人生的作文范文(共含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eng850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李清照的诗词与人生
李清照经历了国亡家破、背井离乡、丈夫病死异乡、古董尽数被骗的一迭迭苦痛与灾难。直到晚年,李清照仍不能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
在我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的风流人物。“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还有“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李清照,他们的诗词千古流芳,被万世敬仰,永久地载入了中国文学史的史册,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李清照,更是一个让人挥之不去,余味缭绕的传奇女性,她那传奇的人生,成就了无数经典的作品。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动荡不安的生活,曲折的生活经历成为她创作的宝贵资源,在她遗留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的心路历程,可以听到诗人的每一声欢笑、每一声叹息,可以看到她如何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蜕变为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妇。一首诗词就是一段人生,下面就通过李清照的诗词解读她作为一个传奇女性所表露出来的个性形象。
一、清纯烂漫的少女
李清照生长在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其父李格非,擅长古文,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同时他还是一位学问很深的学者。其母亦善文章,颇有文化素养。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少女的李清照资质聪慧、少识音律、无忧无虑、活泼开朗。
请看《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写诗人乘舟游览,兴尽而归,醉意朦胧,忘了归路,正在踌躇之时,眼前扑簌簌地飞起一群水鸟,表现了她对于自然景物的热爱和野游的快乐。这一时期的诗作透露着无尽的悠闲和风雅的情调。
还有在薄暮映照下的湖面上,一个活泼、欢乐的少女欣喜地享受湖光山色而不舍离去的《怨王孙》;天真活泼的少女兴高采烈地荡秋千,直玩得脸儿红扑扑,汗水浸透了薄衣的《点绛唇》,写尽了李清照活泼开朗,热爱大自然的可爱形象。
二、情意浓浓的少妇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成为一对志同道合、情意相投的夫妇。美满的婚姻、幸福的生活使她成为一个娇媚、幸福的新娘。从下面这首《减字木兰花》我们可以掀开其幸福生活的一角面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妙趣横生地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天真美好的心愿。一句“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画出一个娇憨可爱、半羞半怯的女子在丈夫面前的幸福姿态,娇憨之余,词中还流露出一丝顽皮,一点嬉戏,夫妻间的深切爱意跃然纸上。活脱脱勾勒出李清照爱意沉沉的少妇形象。
三、多愁善感的思妇
李清照的生活也有寂寞与忧愁,她的一些词中也表现了离愁别绪以及对丈夫的相思。最让人回味无穷的当属抒写内心离愁别绪的佳篇名句《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她在重阳节怀念丈夫的作品,深秋的天气,薄雾弥漫浓云笼罩,金兽炉中吐出袅袅香烟让人倍感白昼心情烦闷悠长,从白天到夜晚,适逢重阳佳节,一个深闺思妇独对空帷,只觉顿顿凉意袭身,为解自己的.愁绪,只好对酒赏菊,清冷寂寞的黄昏,随风而来的缕缕暗香,虽“莫道不销魂”,可忽然一阵风来,“帘卷西风”,最后一个特写“人比黄花瘦”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四、凄苦孤寂的孀妇
南渡以后,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与颠沛流离的苦痛,词的内容也多写其对国事的忧思和生活流落的痛苦,尤其是丈夫赵明诚的去世,对李清照打击沉重,也是她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从此,她一身承受双重痛苦,流落江南,开始了孤苦凄凉的晚年生活。“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中间虽也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史,但留给李清照的却是满心的耻辱和伤痛,这之后,孤苦无依的李清照多以“愁”绪沉重的形象出现在其词作中。如下面这首《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百花凋谢,春事已尽,诗人也是“日晚倦梳头”,内心消极凄苦,“物是人非事事休”,失去亲人的寂寞,身世的漂泊,晚年的凄凉,国家破碎,这一切怎能不让她“欲语泪先流”?本想借双溪美景排解内心的满腹忧愁,却“恐”这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读到这里,可以看到一个落寞凄寂的老妇,吟唱出一首忧愁沉重的生活哀歌,令人心痛。
五、忧国忧民的巾帼
宋室南渡之后,李清照流离迁徙,历经坎坷,在这一时期,她的作品大多忧伤沉郁,但无论怎样,忧国忧民的思想却时时显露于其作品中,这一点,在封建时代的女性中尤为少见,如《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的字面只是对千年以来的英雄抒发感慨,但其中对南宋赵构集团不肯北上抗敌的讽刺,对时事的沉痛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女性,她此时能抛开个人的孤独、内心的痛苦,抛开个人的内心哀怨,显得如此大气,再也看不到一味的沉浸在自我情愫中的女性形象了。
还有她的《新荷叶》,无不传颂着一个忧国忧民的女中豪杰形象。
千古才女李清照的一生坎坷跌宕,也许正是她那传奇的经历才使得她的作品内容是那么的丰富,语言是那么的传神,情感又是那么的丰富,意志是那么坚定,她的诗词和人生无不尽显着传奇色彩,她将永远镌刻在中国浩瀚的文学长史之中!
正如你们所知,苏轼这个人很少有人知道,但是提及到苏东坡这个人大家可能就会有印象了。苏东坡,这是苏轼给自己取的字,因为在为官被贬期间,在自家的茅屋东边有一坡,遂给自己取东坡,意在鞭策自己“向阳”。
苏东坡生于眉县,也就是现在的眉山市。据不完全统计,眉州两宋间出进士人上千有余,苏东坡就在其中,也是当中的佼佼者。自古有“千古诗书城”,更有“一门三父子”的美谈,三父子中又以苏东坡的知名度最广,成就最大,影响最深。
谈及苏东坡,此人定是千古少有之人,对于仕途,他谈笑风生,对于爱情,他嬉笑怒骂,对于人生,他从容淡定。性情中人,豁达之人,豪放之人,定当居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东坡一身可谓身世坎坷,难入官人之流,几度升迁,几度贬谪,恍惚如梦,可就是这样的艰难路途也是那个拄着杖,穿着芒鞋的老叟,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浏览大好河山就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西湖就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赤壁就“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大风起兮,乱我衣裙,拂我发髻,也不能阻挡苏东坡,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报效家国,杀敌立功,渴望如公瑾羽扇纶巾,谈笑于千军万马之间。即使身在朝堂之外,遭奸人陷害,生活潦倒也是如此,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做人如苏东坡足矣。谈笑风生,潇洒豁达。
仕途不行那么总有一些有所得吧?有人不禁要如此说道,比如说情感方面,自古都是才子佳人。但我能够明确地告诉你,情感方面苏东坡亦是“不在行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江城子》里面的悼念亡妻的句子,苏东坡与妻子王佛可以说是伉俪情深,情到深处自然真情流露,如此重情之人有超过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又有比过元稹的“曾今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即使后来苏东坡另取他人,但是对亡妻的那份情一直埋在心里,不然怎么会写出那样动容的千古佳句。性情中人,敢作敢为,敢爱敢恨。
苏东坡的人生,有诗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是可以与李太白媲美的豪放派大诗人,有杜子美悲天悯人的情怀,有辛稼轩敢为人先的魄力。在岭南,也是逍遥自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置身于残春里也有“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闲情逸致。
后人评价苏东坡有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也有袁枚:有才而无情,多趣而少韵:由于天分高,学力浅也。有起而无结,多刚而少柔:验其知遇早晚景穷也等等很多。倘若我来评价那便是:平身不识苏东坡,读尽诗书也枉然。
苏东坡歌起《赤壁赋》,正向我们述说着,他自己的诗词,他自己的人生。
撑一把青竹伞,赴一场旧时约,一场与诗词的约会。
——题记
我只是历史的长河中最渺小、最不起眼的一粟,而诗词是中华文明中最绚丽的节拍。“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我秉承着对诗词不变的初心,带着那份对古典情韵的向往,踏上一条与中华诗词相约,与中华古典文明相会的道路。
我陶醉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里,漫步在繁花似锦的诗词中,和古代先贤们尽情对话交流。我曾随他们低吟浅唱,在明媚的春景中策马而行,穿越辛夷,穿越紫荆,穿越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看尽“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欣喜;看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欢愉。我曾随他们倏然高歌,在闷热的夏日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感受内心的清凉,感受自然的宁静;我曾随他们漫步原野,收获着秋天的累累硕果,感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心动;我曾随他们在漫天飞雪的冬日里,欣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
他们的唯美神韵,燃起了我对诗词原野的热爱。
热播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其初衷与我的初心不谋而合,我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忠实观众。《中国诗词大会》让我着迷,我为选手们精彩绝伦的表现鼓掌喝彩,被那些虽身缠疾病,却怀着对诗词的热爱,勇敢面对生活的人感动。古人与今人造就了一場穿越时空的对话,共同感怀,共同交流,就连大屏幕上的月亮,也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韵味。
苏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高洁孤傲,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真情流露,晏殊“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的悲哀寂寞,李之仪“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真爱痴情,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然达观……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我产生了情感共鸣,就好似我陪他们哭,陪他们笑,陪他们看尽这世间的华灯初上,万千繁华。他们和我是朋友,更是彼此不说话就知我心的老朋友。知我为什么哭,知我为什么笑,知我为什么忧,知我为什么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守候的这片宁静中永存典雅的诗意,怀揣着向往和真挚,拥有了对诗词的情韵,让我在春江花逝中看到了那“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的纳兰性德,看到了他一如往昔的俊雅飘逸。
漫步在诗词的长河里,任凭字句的水流浸没过脚踝,我撑着一把青竹伞,心念着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历史人物,回味着一段段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时刻准备着前去赶赴一场我与诗词的约会。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就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第二十五个“世界读书日”,福清市文明办举行了一场轰动全城的网络古诗词竞赛。
为了这一次比赛能有一个好成绩,我在考试前三周就开始了复习,每天都会背二十首古诗,默二十首古诗,做四、五张卷子……我相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每一天我都为这次古诗词竞赛认真地准备着,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次古诗词竞赛中入围的前二十名中的一个幸运儿。
三周时间很快过去了,激动人心的古诗词竞赛终于开始了。比赛的号角吹响了,感觉像是投下了一颗原子弹,整个福清都沸腾了,大家都是在谈论古诗词竞赛的。
这次古诗词竞赛,规则是每个人只有两次网络考试的机会,取其中一次最好成绩。有些同学按耐不住,第一天就亲身下水试深浅了。我四下打听考过的人,似乎大家“试水”都考得不是很理想。我忐忑不安地想着:难道题目非常难?万一考砸了那可怎么办啊!老师和妈妈对我都报有很高的期望,我又不想让他们失望。于是我更加细致刻苦地复习,期待着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我做了充分练习后,要开始第一次的考试。我深吸一口气,用手点开了测试题,眼前一幕让我惊呆了,第一题就这么难。因为有时间限制我就瞎选了一个,还好蒙对了,后面题目依旧很难,到了最后就才考了一个七十分,其中一半还是蒙的呢!
唉,只剩一个机会了,可要好好把握。我全面复习了一遍。我握紧拳头,深吸一口气,充满信心地点了进去,开始第二次考试。这次进步了二十分,考上了九十,虽然有进步,可惜还是没达成心愿。
今天,前二十名名单终于出来了,小学四~六年级全市排名第一的是100分37秒。第20名是100分41秒。我最快也才1分10几秒呢!我惊叹不已: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词竞赛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了,但是我对诗词的喜爱却更热烈了!
房间里,书柜边,一摞大大小小、或厚或薄的书卷,轻将粉尘拂去,静静地翻开,纵享,诗词之乐……
幼时,班上有几位“诗词达人”,常是开口能吟,提笔能作,腹中积累的好诗词数也数不尽。每每见此,在赞叹之余,总有一个念头——我也要读诗!
就这样,我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打那时起,唐诗、宋词、韵脚、诗评……各样的书都成了我的囊中之宝。每天都在诗词中开启。如痴如醉的我贪婪地享用着这场精神盛宴,一头扎进诗词中流连忘返,再一翻诗评、韵脚注解,便恍然知其中奥妙。诗,是一艘载我过河的船,河的对岸,是一片缤纷多彩的世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东坡以他那乐天派的心形化我心中坎坷为能量;吟诵着“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太白带我领略了一番豪迈与霸气;“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使我心胸平添一份平静与淡然……原来,读诗词,还挺有意思的!
后来啊,我开始吟诗诵词。高低不同的音调与大小不一的音量,同一阙阙朗朗上口的小句激烈地碰撞着,擦出别样的火花。那一个个文字,在吟诵中,获得了生命。甚至,我为此学了古音,用古音将诗词吟诵出来。在吟诵中,我似是穿越诗人们所处的时代,用着和他们相同的音律,吟诵他们的诗;恍然间,诗词似是活了过来;那诗中的情感,是从未有过的真切与清晰,是跨越时空的漫漫相会;我一下懂得他们为何哭,为何笑;为何悲,悲得心如刀绞;为何乐,乐得纵情尽兴,那诗中的豪迈气魄,坚定不移,心花怒放,感时伤事,都淋漓尽致地以它们最初的模样展现在我面前。吟诵诗词,是多么地有意思!
渐渐地,我不再满足于吟诵诗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已迫不及待地,拿起笔,书写我的心灵之诗。写诗固然不易,可在钻研的过程中,却妙趣横生。平仄之声的把握要得当,起承转合的意境不能少;各种词牌,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要求,若是一不小心没拿捏准,那写出来的作品定少不了阴阳怪气。但是,这阻拦不了我在诗词之路上的探索,它似乎早已与我的灵魂融为一体,无法割舍。常常,目有所见,心有所感,便化为才思,不自觉地涌于笔下,是心灵的声音;常常,心有愁绪不可解,便以流动的字句,以慰我心;常常,写着写着,微微一笑,情不自禁地感叹:“写诗,真是太有意思了!”
对啊,在诗词的海洋中徜徉,创新,传承,在一缕缕古典的墨香中,嗅见自己的味道,有意思!
最初,只因心中一个小小的念头,萌生了读诗的念头,恍如进入了天外之境,多彩,又神秘;逐渐地,古音吟诵,提笔作诗,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的一部分;青春的浮躁逐渐褪去,在诗词的海洋中,那个稚嫩的女孩,在诗词的世界中,成长了。原来,与诗为友,真的很有意思!
与诗词一起走过作文
目光似犁,深掘文字,一本诗词,浸透心房。坐在他们厚实的肩膀上,走过那些年的风风雨雨……
走过浪漫春秋夕阳渐渐下沉,洒下柔和的余晖,古道西风,万籁俱寂。谪仙牵着瘦马,拎着酒壶,拖着长长的身影。一边收藏风的耳语,一边拾着如画的江山,把它们谱成曲,集成册,带给我一遍又一遍的心潮澎湃。他酒入豪肠,七分化为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在朝要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如此的不羁也掩饰不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细腻浪漫,也掩饰不住“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敏感多情,也掩饰不住……
坐在李白的肩上,同他一起走过浪漫春秋……
走过?忧愁流年一叶小舟独自漂泊在荷塘,传来酒香四溢,一位紧皱眉头,愁肠满怀的女子伏在船上,一边吐露自己浓浓的闺愁,一边吟哦着国计民生,把它们酿成酒,化作愁,带给我一遍又一遍的愁上心头。
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日思明诚至,相思成灰,离恨成草,愁了,拿一壶水酒,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她“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啊?也许她早已厌倦这离别的痛苦了吧?也许是她人生多舛命中有愁吧?也许……
坐在清照的肩上,同她一起走过忧愁流年。
走过激昂岁月
一只缥渺的鸿雁,在阴暗夜空徘徊,“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蓦然回首,知音廖无,但不肯平淡终生上,誓要激昂不平凡。带给我一遍又一遍的心酸感动。
他“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雕裘,千骑卷平冈……”人生却坎坷多难“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但他无所畏惧,从容面对,“一蓑烟雨任平生”达到自己精神上激昂的巅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朝廷待他不好,他却对百姓不薄,从京城到黄州到惠州,再到詹州,立下“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豪言,所到之处,人民爱戴,是北宋政坛上一颗最闪耀的慧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才气的词人,是……
坐在苏轼的肩上,同他一起走过激昂岁月。
坐在他们的肩上,牵着他们的手,去领悟那些年的风雨,不仅是沉醉更是智慧。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地走来……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无数文人骚客文思泉涌,写下一首首千古绝唱,令人陶醉。
提起春,朱熹的“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否令你陶醉?春日的骄阳,馥郁的鲜花,娇嫩的绿草,哼着歌奔跑的小溪,多么美的一幅画,多么令人陶醉!我仿佛懂得了诗人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欣喜。
盛夏时节,湖里的莲花抒枝展叶,那洁白无暇的花瓣当真是“出於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暖风拂过,拨乱一阙池水,吹得人心里痒痒的,令人陶醉!怪不得杨万里曾作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晚秋,这一季节似乎总有些秋殇的感觉,徐再思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毛泽东的“独立寒江,湘江北去,橘子州头”……许多迁客骚人对秋都是无尽伤感,这个季节似乎有着无尽的离别……而正是古诗词,附予了它神秘。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勃的“落霞与孤鹬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凄美的秋,令人陶醉!
深冬,山川河流都染了层色,房子上,车子上,甚至帽子上头都盖了层雪,春日里的勃勃生机荡然无存,没了踪影,可诗人王安石却在无人问津,积满雪花的墙角看见了数枝梅花,“凌寒独自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冬天虽严寒,仍有梅花傲立枝头,古诗词,多么令人陶醉!
古诗词,这个词便足以惊艳我了,那些名篇佳句,那么千古绝句无论何时提及,都令人陶醉。
看到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令我回味无穷!大诗人李白留下的诗篇,哪首不足以令人神往?我喜欢他“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喜欢他“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壮志。
诗圣杜甫也给我们中国文学创造了不少奇迹,他的作品贴近人民生活;陆游这位爱国诗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也希望国家统一的精神令我感动……
古诗词这朵绚丽的奇葩,有春的生机,夏的热情,秋的凄美,冬的不屈……古诗词,令我陶醉!
一杯茶,一首诗,一首词。不禁让人回想连篇。
余秋梁老先生说:“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前行。”不论是黄州还是惠州,生活是凄苦的,却依旧苦中作乐。虽有“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但更多的却是豪迈的。提笔一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然被贬谪多次,却依旧是豁达。喜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簑烟雨任平生。”“黄州猪肉贱”就大吃猪肉还做了东坡肉,既然“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那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这样的豁达唯东坡有。不顺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失败的时侯。读读东坡诗词,他会让你重新振作起来。
东坡也赞扬过一位诗人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摩诘无论是写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抑或是写边塞的空旷荒凉,小桥流水的恬静淡雅。都拥有一种慑人心魄的美感,这种美超然于世俗中,又脱然于山水间。
在摩诘的诗中山也好,水也罢。都是充满活力。泉声可以咽危石,日色可以冷青松。摩诘把诗意,禅意,画意集于一体。成为了广为流传的精品。因为官场上黑暗,所以隐居在山水田园之中。所以离开了官场,做一个“闲人”。田园之美,早出晚归的农夫又怎么会知道“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的美景?他们是不可能认为在农田间干活,妻子送菜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辛苦,一种生活。
也喜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虽说没有东坡的豪气,也没有摩诘的诗情画意。但柳三变的词却充满了儿女愁情。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也许是因为女儿家,喜欢柳三变的细腻。虽说同是婉约派却不像易安
居士那样愁思深重。笔下尽是风花雪月,却又不失雅气。虽是小家之题却又有大家风范。
一首首诗词陪伴着我,一位位“骚人墨客”在孤独中与我秉烛夜谈。我和诗词亲密接触,真好。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我与它,一刹那的相遇,便注定携手同行,缘分大抵如此吧
记得一个暗沉沉的初秋,下过一阵雨,空气便潮润润地弥漫着草木味儿,窗外是各样的小虫,为挽留夏日而争涌着奏响乐章。我百无聊赖地在书柜角落处抽出一本书,随意翻到一页,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莫不是神谕?我屏住呼吸,重新打量起这本书来纸张是昏黄的,字也黯淡不清,但一句句、一篇篇,在朦胧中仍有摄人心魄的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向外看去,江面铺上长龙一样的雾,连着山林与建筑,浸没了一切又直入远方,如梦如幻,抬头仰望,蓝天清朗明净,云层细腻饱满,像古典油画般,隐藏住了笔触,愈发柔软开阔了
蓦地,恍悟诗词绝不是生涩难懂的古典音韵,不是遥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诗词是真正鲜活的文字,存在永恒的时空里,永不老去。就这样,你的光彩魅力让我情不自禁走进了你
忘不了,在校园小水洼里窥见树的倒影,叶与枝交错将天空割分,不由想到了你疏影横斜水清浅,不禁窃喜,憧憬着一个月华如水的清亮夜晚,打这里经过,品味酝酿出的芬芳,邂逅暗香浮动月黄昏了。自此,月光便是桂华流瓦,燕雀是似曾相识,晚上要秉烛夜游,跑步乃千里快哉了你如此体贴地融进了我的生活!
是的,你这位知己、挚友,给我带来了多少欢悦和信念啊!你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抹平我的失意;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造就我的决心;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来提醒我的虚度
千古流传的你,载了多少真情!它们都将化作我的骨中骨,血中血,与我同生共长!此刻我多想执子之手,同赴杏花村馆,共饮浊酒盟誓,从此相伴终老,永生不渝。即使不能遂愿,又何憾?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唐诗宋词,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她们时而慷慨激昂,如大江东去,时而婉约细腻,似小桥流水,一会像一个跃马驰骋的将军,一会又像一位温柔娴静的姑娘,在喜她们的人儿看来真是韵味无穷,美极了。
一见钟情
我喜欢诗词,我的父亲也喜欢诗词。他非常喜欢读书,读完的书可以装满整整一个比我还高的大书柜,尤其喜欢诗词。记得小时候,常常听父亲朗诵诗词。于是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也对诗词一见钟情了。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何等的相思啊,竟是无计可消除,值得让她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如见一位姑娘,俯身窗前,凝视窗外树枝上叽喳的两只雀儿出神,眉间似有一丝惆怅。
情有独钟
上了小学以后,我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位出色的语文老师。平日里,她总是不忘逼迫我们背诵古诗词。自然而然,我对唐诗宋词的喜欢和积累又大大增加了。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李清照的《醉花阴》是我记忆中很深刻的一首。她用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万物无不涂抹上一层愁苦的色彩。人人都是每逢家家倍思亲,她也在这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自己的丈夫。当然,我更喜欢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样的豪情满怀。
情深意重
升入初中后,我有幸再遇良师。自此之后,诵读诗词不仅仅是积累,而更是品读其中的韵味,品味其中的境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之夜,大词人苏轼饮酒赏月之时不禁怀念起自己的弟弟苏辙,于是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苏轼饮酒赏月,不禁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们也都是孤独的人,也都在月下独酌呢!
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和广大劳动人民情感和智慧的结晶,我将用心去体味她、感悟她,让她和我一生相伴,约会永远!
如果说语文是我学业上最强劲的对手,那么,古诗词绝对是它手下最难对付的“将军‘’。古往今来,多少学生惨败在他手下。实在看不下去的,我又将与它厮杀一场,一不想竞发生了这样有趣的二三事。
‘’ 床前明什么光,疑是那霜啊!”到底怎么背我生无可恋地撞着墙壁,好难啊!然后……回头土脸的翻开书本,“原来是明月光和地上霜。‘’终与勉强的在脑门上刻下了这两个可恶的东西。却偶然一掠,看到那首诗显眼的躺在纸上,开着口的字,像是在嘲笑你个大笨蛋。‘’唉,我这暴脾气,谁给你的本事!”我想想就气,一提笔就在书上留下了一行清秀的大字:“床前手机亮,惹我心痒痒。‘’独留潇洒背影的我却有了一丝触动,其实背诗词也不难,我能留下这样的‘’千古佳作”,是因为我懂得我写的意思,而我不会背诗是因为我不懂诗人的意思。
从那之后,恍然大悟的我,在找到诗词的弱点后,开始不断探索和尝试。
时过境迁,又是一个花好月圆之时。中秋团圆,父母却回了老家,就剩我一个人了。我倚在窗前,天边悬挂着银圆盘的月亮,将光芒倾洒到了床前和地上,加上远方乱来的寒风,像是铺上了一层渗人的白霜。抬起头来和明月对视了几眼,却忍不住思念起了爸妈和老家过中秋的日子。值得哀哀感叹几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咦我背出来了。”此时此刻,我就像是那个遭千百学生“嫌弃‘’的李白,张口就是一句诗。
原来诗词并不难,难的是是我们永远闭不上在埋怨的嘴。我们一昧地为了完成作业,而背下这些古诗词。然后转头,忘得一干二净。我们从没有发现诗词中的美,就比如那个地上霜的霜,比起我的心痒痒,用得起不美哉。这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古诗词之美吗?它从不是遥不可及的、远在天边的,而是用心能体会到的。
而今的我们担负起‘’天降大任于我也”的伟大职责,更应该要用心去体会其中的美和文化底蕴。不要让这些流传千古的佳作,捞得昙花一现的命运。
古诗词,它没有现代文的繁琐,而是用最精简的言语来表达诗人的所感。
若想知我与其结下不解之缘之时,可追溯至孩童时代,小时侯,我和热爱诵读唐诗的爷爷住在一起,整日听他吟诵各种唐诗。先是有模有样的学着读,然后就日久生情,在爷爷的熏陶下,我也变得诗情画意起来,也常常会主动地读起各色唐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说到最熟悉的一首,莫过于这首《静夜思》了。其中的古韵与诗律将我深深吸引其中。琅琅上口的诗句就像一个个飞舞的、美妙的音符,如可爱的精灵,使我无法摆脱对它们的钟爱。
开阔上了小学后,我开始翻译一些简单的诗词,看着翻译过后的白话文,结合老师告诉我们的有关于这位诗人的身世背景使我似懂非懂的感受到了些诗人当时的心情,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之喜;白居易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腐君之怒;陆游的“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的漂泊之哀~~~~
上了初中,那些苍凉悲壮,富有哲理的诗词总会震撼着我的灵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读出了苍凉与悲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又读出了前人豁达的胸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被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感动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鼓励着我更加勤奋地去拼搏……古诗词的确是一种丰富知识提高修养的东西,这时,我不满足只是背诵与品位其诗韵了。我开始尝试理解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渐渐地,我开始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着苏轼的旷达;李白的豪爽,领略着李清照的婉约,陶醉在陶渊明的田园情怀……
小时候,我因诗的韵律而学习诗,觉得读诗是件高雅的事,但并没有领会诗之意;之后,我因诗的的意思、故事而学习诗,但我只领会了诗之意,并没有领会诗之情;现在,我因诗的情感、意愿而学习诗,认为诗歌是诗人表达自己的方法。愿在阳光灿烂的春日,在荷香四溢的夏季,在月白日清的秋夜,在银装素裹的严冬,可以用心品味着,用情感受着诗词带给我的另一种境界,另一种思想。
中华上下五千年,千万首唐诗宋词像是一朵朵莲花点缀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领略中华文化之美,我爱诗词,它带给我快乐。
近几年有一档文化节目特别火爆,那就是中国诗词大会,我和爸爸都特别喜欢这个节目,一期不落的看下来,为选手们丰富的诗词知识所折服。其中我们最喜欢飞花令这个环节,看着选手们一句接一句的背诵着诗词,感到既紧张又刺激,同时也佩服他们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词。诗词大会激起了我对诗词的兴趣,我和爸爸准备也以花、月、春为内容比试一场飞花令。
晚上九点了,我还在桌前准备着,一边翻开书本,一边在网上查找资料,不停地在纸上写写画画,而此时,爸爸早已经呼呼大睡了。夜深了,我望着窗外的月亮,举头望明月,低个头思故乡这句诗一下子就从脑海里蹦了出来,我对明天的飞花令比赛充满了信心。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吃饭的时候还不停地复习昨天记下的诗词。早饭后,期待已久的飞花令终于开始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旗开得胜抢先说出了第一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爸爸也不甘示弱立刻就接了一句。就这样进行了两三个回合,我十分着急,回想着昨晚记下的诗词大脑里却一片空白,第一回合我输给了爸爸。第二回合我放松心态,屡败屡战,经历了十几个回合终于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爸爸。到了第三回合决胜局,和春有关的诗词我最拿手,我胸有成竹准备和爸爸一决胜负。春眠不觉晓,春风吹又生,春江潮水连江平,当春乃发生我和爸爸你一言我一语,比赛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何处春江无月明爸爸说,这是我最后一句了,如果你能接上了就赢了。我兴奋极了,绞尽脑汁想一句和春有关的诗句,突然我看到小鸭子玩偶,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大声的说出这句诗,赢了这次飞花令比赛。
一次简单的飞花令比赛,我积累了诗词,学会了处理问题,也让我加深了对诗词的热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传承。
我骄傲,我爱诗词!
书香盈路,沁心脾,书魂索绕,正其身。——题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依偎在妈妈怀里,指着书上的月亮,认真地读诗,这就是儿时的我。那时候我还不懂诗中的意思,长大了,慢慢懂得了其中的内涵,诗词也慢慢刷新了我的生活……
大约四五岁的时候,我开始接触诗词,妈妈在书店买来的《唐诗三百首》便是我的第一本书,从最简单的句子背起。印象深刻的是一首数字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讲一个小孩跟着他的母亲去走亲戚,路上看到了很美丽的花,孩子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这首诗带给我不一样的启示,它教给我不乱摘花草,不破坏公物的道理,如我的启蒙老师一般。诗词在我幼小的心灵上上了一节道德课,刷新了我的生活……
长大了,读的书越来越多,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在阳光正好,微风不躁的天气里,捧上一杯红茶,拿上一本诗词选集,放上一曲悠扬的中国风,有点小情调,我自是乐在其中。细细品味红茶与诗词,你会发现它们的味道是一样的,都是属于淡雅,苦中带甜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我最喜欢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山色空蒙雨亦奇”,多美的诗词啊!
诗词不仅给我带来了知识,还增添了生活的情调。
诗词带给我的,有太多太多。我没有太过华美的辞藻,我所讲述的一切都是从心而发。诗词走进我的生活,刷新了我生活的每一天,我会好好珍惜。
★ 诗词与药材
★ 我与古典诗词作文
★ 艺术与人生作文
★ 人生与追求作文
★ 下棋与人生作文
★ 与冬至的诗词
★ 古人诗词与梅
★ 与端午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