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苏轼为人宽容不是懦弱的人生感悟(共含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存和同学”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苏轼为人宽容不是懦弱的人生感悟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生活不是战场,没必要拼个你死我活,定要分个输赢胜负。
各退一步,可能是双赢。
《论语》中有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恕,就是宽容,是为人处世的修养和智慧。
01苏东坡的宽容。
章惇和苏轼是青年时相交的好友,但两人在政治党派上有分歧,东坡是旧党,章惇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党,新旧两党因统治者的更换而轮流得势和失势。
宋哲宗亲政后,新党再次得势,章惇登上了他垂涎已久的宰相高位,对旧党人物赶尽杀绝。
身为旧党中坚人物的苏东坡首当其冲,遭受了严重的迫害。
最初被贬到英州,在南迁的路上,章惇下令把他贬到惠州,几年后又贬到儋州,就是到了今天的海南省,弟弟苏辙则被贬到雷州。
东坡和弟弟被贬岭南后,章惇仍然对他们不依不饶,严令地方官员不能优待他们。
苏辙在雷州做官,却被逐出官家的房子,只能向百姓借房租住,章惇竟强加给他 强夺民居 的罪名,幸亏租房文书写得明白,方才作罢。
章惇一再地打压东坡,被贬的地方一次比一次偏远、环境一次比一次恶劣,意在让他永无出头之日。
可是东坡为人豁达通透,在恶劣的环境中,还能与当地人民打成一片,在邻近地区做官的旧日好友也对他很照顾,这也是他素日以宽容之心待人的善果。
虽然身体在恶劣环境中难免受损,但是精神上依旧坚韧,乐观豁达。
宋哲宗去世后,朝廷政治的风向又陡然一变,章惇罢相,被贬到偏远的雷州,当年报复旧党的举措也报复在了自己身上。
此时的东坡,赦免而归,在北上的途中听说了章惇的事,写信给章惇的外甥黄寔,告诉他雷州并无瘴疠,并让他转告章惇的母亲,让她宽心。
章惇的儿子章援来求见,还带来一封长信,是为了代父求情,希望东坡还朝之后对父亲施以援助。
章援进士及第的时候,座主就是东坡,所以两人是师生关系。
但在东坡被贬岭南的几年中,章援不闻不问,与恩师从未有过交流。
东坡却对章惇的遭遇十分同情,对以前章惇施加的迫害丝毫不挂怀。
十分诚恳地给章惇回信,介绍了雷州的情况,还在信的背面抄录了一道药方,可以帮助他养生益寿。
章惇和苏东坡,一个不念情谊,一个笑泯前嫌;一个步步紧逼,一个包容大度。高下立见。
南宋诗人刘克庄读过二人的.往来信件后,感叹道:
ldquo;君子无纤毫之过,而小人忿忮,必致之死;小人负邱山之罪,而君子爱怜,犹欲其生。此君子小人之用心所以不同与!
02宽容,不是懦弱。
君子为人宽容,能原谅他人对自己的冒犯。
不计前嫌,一笑泯恩仇。
有人认为宽容是懦弱,与人相处中的退步就是认输。
他们只看到了宽容和懦弱共有的柔和一面。
若把它们比作水,那么懦弱,是遭受外界冲击后的自甘退潮,最终干涸;而宽容,是海纳百川,容纳将外来的逆流,故能成大海之浩瀚。
宽容的人,往往内心坚毅自信,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宽容忍让是出于自己的选择;懦弱的人往往内心虚弱,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原则,步步退缩是因为惧怕外界的势力,而被迫让步。
苏东坡有自己的立身处世的原则,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但认为新法也有可取之处,因而后来又反对司马光全盘否定新法的主张。
新党得势时,他不会因为惧怕贬谪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心中的道义,这是不懦弱。
章惇是昔日好友,当他身陷绝境时,东坡没有趁机报复,而是以赤诚之心相待,光风霁月。
这是宽容,一种难得的修养和品格。
齐桓公不计较管仲昔日的一箭之仇,以国家发展为重,欣赏他的才能,拜他为相,最终得以成就霸业,列 春秋五霸 之首。
蔺相如出使秦国,公然在秦廷上叱责狡猾的秦王,表现出 玉石俱焚 的决心和勇气,有勇有谋,最终 完璧归赵 ,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怎么会是懦弱之人?
但他不计较廉颇对自己的无礼,对廉颇处处退让,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对作为国家大将的廉颇宽容相待。
宽容和懦弱,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自己的内心是否坚毅自信、是否有坚守的原则。
当外界冲击到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时,能够坚守而不动摇,不做懦夫。
当他人冒犯自己而并不触及到底线时,不妨宽容相待,给别人留一条退路,自己也会感到舒心。
退一步海阔天空,在生活中,多一些宽容和忍让,不必步步紧逼、得理(得势)不饶人,人际交往的空间会更加宽松。
多一些宽容和忍让,就会少闻一些刺鼻的硝烟味,多些温情与和睦。
不久前我收到了来自我一个朋友的请帖,他说他的儿子就要喝满月酒了。那个时候我还在惊愕,竟然这么快他就结婚,并且都已经有小孩了。
后来我和他见了面,看到了他那个可爱的孩子。我问他,这么早结婚,这么早生小孩,你是怎么考虑的?
我的朋友笑了笑,他说,一开始的时候,我也没有想过这么早当父亲。只是当我的妻子说已经有孩子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有一份责任,那就是一定要把这个孩子生下来。同时我也感受到一种幸福,那就是我要为人父母了,我是一个有小孩的人了。
我想我还是不能够很好的感悟为人父母的幸福。对于我这种单身汉来说,结婚可能更像是一种束缚。但是对于我的朋友来讲,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两个人可以共同承担,也可以共同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感悟为人父母的幸福,我相信我的朋友是正确的。有些事情,只有当你拥有了以后你才会感同身受,也许等到我自己有了自己的小孩的时候,我就会明白我朋友的幸福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在为人父母中感悟幸福,看看我的朋友那张脸上洋溢的笑容,就连我也被莫名的感动。也许,在为人父母中感悟幸福,我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至少,现在我可以明白的是,为人父母了以后,那一份责任和承担一定会让你变成一个更加可靠的人;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庭,从而不断挑战,迎接未来。
因“谤讪朝廷”受贬黄州的苏轼非但没有消沉于世、徘徊嗟叹,反而处变不惊,逍遥洒脱,日与僧道为伍,出入山林,饮酒作诗,用豁达的胸怀笑看风云,感受自然,用一颗无为之心笑拈佛花。虽然从湖州太守贬为黄州团练,职位上的变动不可谓不大,但是在这个人生的最低谷,苏轼却没有自暴自弃,没有让他的敌人狂喜,而是用生花妙笔写就了古今一等一的好文章──《赤壁赋》。那么,是什么给予了苏轼如此精妙的灵感呢?通过教学,笔者认为莫过于自然。
秋日的风霜把赤壁矶的穿空乱石渲染得更加高奇与悲壮,两岸鸟兽的啼吼也夹杂着浓浓的悲怆之意,此时的长江流水更是在清凉得近于寒冷中随着江风的节奏时而悠闲时而急躁地拍打着这巍峨峭壁悬崖,周遭混合的声响彷佛是烈士亡魂在这个传说中的千古战场中哭泣,让人感觉的到历史之沉重与沧桑。就在这个沧桑的季节,赤壁矶迎来了同样正经历着沧桑的.苏轼,一个在政治斗争中失势的不幸文豪。
他不是衣衫褴褛的出走,而是骨格清奇的架舟而来;他不是茕茕孑立的自我放逐,而是侣僧友道的潇洒出游。赤壁矶的皓月在旧历的每月十六显现得更加圆润和高远,伴着幽幽的箫声和悠悠的江水更显得哀怨,哀怨,哀怨;清风徐来的远阔江面,让体物敏感的苏轼分不清天上人间,冥冥之中是一种羽化登仙的幻觉;山高月小之下,是主与客的问答,是参禅,是悟道,是谶语,是诗篇。究竟是英雄伟大,还是神仙可羡?答案是英雄不好做,神仙也不好当,人生就是悠悠天地之间的寄生蜉蝣,就是茫茫沧海之中的微微谷粒。今夕何夕,英雄安在?飞仙何往?然而,苏轼却是酒不醉人人亦不自醉,独自清醒。人生的磨难,官场的磨砺加上人格的高尚,促使他对世界的洞察力度十分深远:天地的一瞬和物我的无尽皆是佛缘,哪能够意马心猿,哪能够刻意寻求,哪能够徒然羡慕。人间的事,孰是孰非,皆有定论,何必自寻烦恼?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若取之有道者,则但凡周遭世界,世人共适。左手书“何羡”,右手写“共适”,一吐口整个文人赵宋,人生的天机奥妙尽在苏轼的飘飘美髯和朗朗笑声之中。
苏轼的感悟是精妙独到的,是他原本就潇洒豁达之心的全然显露,当然更是自然的恩赐。赤壁矶的萧然秋夜,清澈高远,把苏子衬托得仙风道骨,与众不同;古战场的传说更是把主客拉入历史的轮回,启发对人生的思考。在整个游赏过程中,苏轼先是览月喜极,扣舷而歌。美人英雄尽在窈窕之章之中──这是自然在愉悦苏轼,何等逍遥何等自在;再是萧声悠然,静听客答。问答之间,客有三悲──英雄不在,人生短暂,欲仙不能,何等凄凉,这是自然启发苏轼对历史的思考。
写游记,苏轼同样用赋的形式;但他把文赋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得淋漓酣畅,有其他文学题材达不到的效果,既详尽又到位。苏轼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散发出哲学之光。从骚赋到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最后到文赋,赋的发展历程也是夹带着历史的风霜和千古文人的体温,不简单。然而,在浩瀚文赋海洋之中,能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双重特点的当首推《赤壁赋》。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可谓文采斐然,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和人的关系是始终是人们讨论和关注的哲学命题:儒家提出“天人合一”;道家提出“道法自然”;佛家提出“佛性”为万物之本原。总之,人与看看《赤壁赋》吧,苏子依然在赤壁之下泛舟夜游,依然在扁舟之中颓然就醉,依然是那只天边飞来的仙鹤,依然是自然界中千年不死的精灵。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所以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母体,更是文人获得解脱的动力源泉,屈原陶潜如是,苏轼更如是。
学会宽容作文人生感悟作文
学会宽容有人说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而我认为确实如此。宽容使我们有了修养,这种美德一旦发扬光大,世界满着爱,使爱无处不在……(摘自于某歌)而当我们学会了宽容的时候,你会觉得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你曾经与同学们的纠纷,就会化解,那都是因为一种因素〈宽容〉这说明宽容十分重要,所以宽容大家可都要学会哦。我还清楚的记得,我们的语文书上,写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竞选的故事。在林肯竞选总统的那一刻,遭到了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位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林肯说。参议院陷入一阵沉默里,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 员说:”就我所知,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 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随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技术。“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都化成了真诚的掌声。后来,林肯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美国总统。
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林肯没有任何贵族社会的条件,参议员想要羞辱,他确以和的态度,去对待,并得到了掌声,那是一种心灵境界的高潮。并且也正是在宽容的境界下,才使一个出身卑微的林肯摘取了,总统的桂冠。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学会了宽容会在恰当的时候帮助你,或许就会向肯那样,给你插上了翅膀,得了桂冠,并原自己的梦想。这就是宽容能给你带来的好处。学会宽容看是似简单其实,也蕴含着哲理。所以学会宽容也不是易事,宽容这种美德是要发扬光大的,这样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如果我们总是记着别人的一些小过错,总是将这些别人的在我们这里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放在心上,那我们总是记住这些不愉快的事情,我们的生活也不会很愉快的,而且这样都是会给别人留下一种尽力尽孝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宽容,学会放下这些可以放下的别人的过错,就会宽容别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要学会宽容。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一些人在我们这里犯一些小错误,比如说在我们在食堂排队的时候,前面的人或者是后面的人踩住了我们的脚,或者是在楼梯道转弯的时候,有人不小心撞到了我们或者是在某一个地方,有人不小心挤到了我们这个时候,如果对方的态度比较好,说了对不起这样的话来表现歉意,那我觉得我们这些事情都是可以放下的,就不能说别人只是犯了这样的小错,然后也跟我们诚恳的道歉了,我们还将这些记在心上,然后处处针对她说他的坏话,我觉得这样也是不对的,所以这种小事我们能够宽容的就宽容了吧,也不要总是记在心上,这样不仅会让我们和别人的关系有不好的发展也会让我们变成一个容易记仇的人,也会在别人那里留下一种小肚鸡肠的感觉,也在那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我们要学会宽容,特别是在这种小事上面。
学会宽容的人就有宽阔的胸襟,但是对有一些事情一些原则上的错误,我们也是不能够宽容的,比如说犯了一个错,但是对方没有歉意或者是态度不够诚恳,这个时候我们觉得就可以选择不原谅他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说了对不起就能够解决的,如果总是给别人这种感觉,那别人就会觉得我们好欺负,所以在一些事情上面我们也是不能够宽容别人的,特别是当对方犯的错误是比较大的,而且态度极其恶劣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也要需要向让他知道,我们不是什么都能够原谅的,不是一句对不起就可以了的。
人同此心,心同此想,这就是共鸣。共鸣,简而言之,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心意相通的表现。
翻开历史,与苏轼产生共鸣者,如过江之鲫,我亦如此。只要自己处于困境,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的想起苏轼的《自题画像》: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他写这首诗时,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的一生,是在党争愈演愈烈的北宋时期度过。他不为新旧两党所容,长期受到打击和迫害。他被一贬再贬,最后被发配到极度偏僻荒凉的儋州海南岛了。
这预示着他的仕途已经终结,这对于他来说,是多么无情的打击。他从小就展示出超乎寻常的才干,到后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直心想着着致君尧舜,出相入仕,干出一番大事业。而且还在年轻的时候,他便得到当时身为兵部尚书兼一代文宗的欧阳修的大力奖掖,有望之承其衣钵,放他出人头地的想法。他也的确没有让欧阳修失望,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也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文坛闯将,取欧阳而代之,成为文坛宗主,声名之显赫,一时社会青年才俊,荟萃门下,苏门四徒,辉盖千门,真可谓是门庭若市,呈殷殷之盛。
然而,有才如此,历史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却夹在新旧两党中间,成了肉夹馍,无端地成了两党打击迫害的对象,成了历史的牺牲品,从此在政坛销声匿迹。首先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谪到湖北的黄州,甚至差点身首异处。接着新党垮台,旧党执政,他再次被贬到广东惠州。当时,广东可没有像今天这样地位尊崇,而是荒僻萧条、瘴疠横行的南蛮之地,一般作为朝廷流放犯人或者贬谪官员的。被流放或者被贬谪到这里,很多官员都认为是走上了不归路,长亭送别情景,宛若生死离别,悲情浓重。所以,唐朝一代文豪韩愈被贬谪到潮州时,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必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首诗十分形象的说明了这一切,像这样的诗歌太多了,比如柳宗元、刘禹锡的诗歌等等。
可苏轼更深重的灾难还在后头,迟暮之年,还被贬到更加偏远的孤悬海岛今天的海南。即便不久遇赦北还,可此时的他却已看破官场,正如他所说,他已是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了。
更为悲催的是,苏轼在北还路上,客死他乡,一代千古巨星就这样黯然殒落,恰如当年的杜甫,舟中死于湖南耒阳。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这就是悲剧,历史向来是不吝于上演这样的悲剧的。这样的悲剧看得我们胆战心惊。
对于苏轼来说,是历史铸就了他的人生的悲剧,使他成为历史的牺牲品,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道厚重的祭品。他一生的追求,就是像周瑜那样英雄美人式的理想,建功立业,佳人在抱,所以,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里,他把这样一个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但是,他最后的结果却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能做的也只能是洒酒江边,来凭吊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来抒发自己蕴藏胸中的块垒和愤懑。更何况,像他这样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大才子,像他这样一个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旷世文宿,按理来说,应该是美人心仪的对象,可是,在情场上,他却无法做到象他吟诗作文那样,天马行空,纵横驰骋。
我认为,诗人不幸,诗家幸,赋到沧不桑句便工。正是他的仕途不顺之凄怆、身世漂泊沦落之感、爱情失意之苦,铸就了他文学上的辉煌,这不能不说是历史对这位大才子的最大的补偿。
对苏轼本人来说,我是由衷地倾慕和敬仰的。我倾慕的不仅仅是他那有如浩浩汤汤的惊人才情,更多的是他那种不已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的悠然,可以看到刘禹锡的超然,可以看到王维的恬淡和安静,也可以看到李白的飘逸和杜甫的沉郁。即使他处于极端恶劣的环境,即使他从人生的巅峰跌入低谷,他都能够坦然面对,没有过分的郁郁寡欢,没有沉沦,没有埋没,而是一如既往地对生活充满着追求、希望和激情,有了这些,才会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神采飞扬、意气风发,才会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薄纱似的情怀,才会有横看云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和思辨,才会有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笑看风云笑对人生。更重要的是,兼济天下之志,从来没有忘记,每到一个新的任所,殚精竭虑,以民为本,造福一方百姓,留下了一段段千古佳话,留与人们作美谈。
斯人已逝,然青山苍苍,江水泱泱,东坡之风,山高水长。他的旷达、超乎物我和兼济天下之志,千百年来一直珍藏在士人的胸怀,成为他们精神的休憩所,尤其是对于那些如他一样漂泊沦落、屡不得志的士子来说,更是一剂清新剂和疗伤药,激励着他们鼓舞着他们,如被充配边疆伊犁还引吭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被绑缚刑场还高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等,他们都是一直奉苏轼为圭臬的。
我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何不像苏轼一样,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来笑看风云,笑对人生呢?
★ 宽容的人生格言
★ 宽容生活感悟名句
★ 感悟人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