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课堂实录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烟中茶语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剪梅课堂实录(共含3篇),供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烟中茶语”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剪梅课堂实录

篇1:《一剪梅》课堂实录

《一剪梅》课堂实录

师:刚才听同学们唱歌,我想起了龚自珍的一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

学生们齐声:“不拘一格降人才”

师:同学们刚吃过早饭,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可是有这样一位女子,因为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而喝水水不甜,吃饭饭不香她把自己满心的相思与愁绪写成一首词寄给丈夫,这首词就是深受后人喜爱的《一剪梅》,而这位女子是大家很熟悉的李清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味《一剪梅》

师:关于女词人李清照,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说你了解到的,说你对一千年前的她有怎样的印象

生1:她生活在两宋之际,虽出生名门,但命运比较坎坷她很有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余秋雨先生写过一篇讲她生世经历的散文,我很喜欢

师:这位同学爱读书,了解到的知识较多,很好

生2:以前我们学过她的《如梦令》,写少年时出游误入藕花深处的事,写得很活泼还有《醉花阴》写对丈夫的思念,很哀伤我还很喜欢她的《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很好

师:你对李清照真的是很喜欢,记住了她那么多的诗词,谢谢你大家能一起背一下《如梦令》吗?

生齐背: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李清照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大学士苏轼的学生,母亲是一个状元的孙女,文化修养很高她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熏陶与教育,生活也比较闲适弄弄诗书琴乐,与朋友观景赏玩,因此早期诗作的内容多为闺中闲适生活,代表作就是刚刚说到的《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多么自然明快,轻松活泼,多么富有青春气息,就像在座的各位一样

生轻轻地笑起来

师:时间在走,无忧无虑的少女到了女大当嫁的时候,她也很有幸与当时一位朝廷官员的儿子赵明诚结婚,夫妻二人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生活非常幸福婚后丈夫远去他乡任职时,独守空房的妻子只好满蘸相思之墨寄一封锦书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首先老师给大家朗诵一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教室里安静一片,学生被低缓哀愁的声音带入了词的情境里,静静的,只有我的声音结束后,停顿了一会儿,他们给我鼓起了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同学们给我掌声,说明大家对这首词也很有感觉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生:“愁”

师:对,是一个“愁”字下面就请大家齐读课文,体会一下女子的“愁”

生齐读

师:同学们情感把握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看词的上片同学们来说一说上片有哪些景物?

生:红藕、玉簟、兰舟、云、大雁、月、楼

师:这些景物当中,哪些是诗词中常用的意象?

生:月

师:你能说一下月这一意象的含义吗?可以举一些我们学过的诗词说

生:苏轼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句,月亮的变换跟人们的悲欢离合很有共通性,所以人们往往望月怀人

师:说得很好,有理、有据、有情月亮是浩渺夜空中最大的星体,它本身又洁白明亮,本身就是很值得人欣赏的事物那么在这首词里,月亮所含有的意思自然是——

生齐声回答:对丈夫的思念

师:好,还有哪些你认为很有意蕴的意象?

生:大雁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这里李清照看到大雁,想到丈夫有没有寄信来呢?

师:好,“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句可以再挖掘一下,你觉得这位女子想说些什么?

生:你什么时候会寄信来呢?好希望你能托鸿雁给我寄一封信来

师:好,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上片

生读

师:词里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生:秋天?

师:只是秋天吗?秋天是大季节,还有小时刻——

生:晚上

生:不对,应该是下午和晚上

师:好,秋天的傍晚到晚上,红藕、玉簟、兰舟、云、大雁、月、楼,这些景物,还有一个女子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一幅画面,动态的画面谁来说一说?遵循你的感觉说,想着什么画面就怎么说

生:有一个水塘,水塘里长着一些莲花

师:莲花怎么样?

生:快要败了

师:好,更细致了,继续

生:远处有一条小河,河上一条小船

师:画面里会有莲花、小河、小船,还有些什么?谁来进行画面补充?你的头脑当中有一幅怎样的水墨画?

生:有一座阁楼,楼前有一个栽着花草的庭院,边上池里的荷花要凋谢了,一位女子坐在庭院的凉席上看着那些花,静静的,满脸愁容

师:诶,很好很好,非常细致,还有了人物

生:这个女子轻轻地起身,松解一下衣服,款款走上小船上抬头看见白云底下一群大雁飞过

师:好“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默默水悠悠,肠断白萍洲”“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古典诗词中的思妇,常常是触景生情,触景怀人这里也是如此继续

生:天色暗下去了,月亮出来了她回到自己的阁楼里,又独自站在楼上看月亮

师:好,同学们有一幅幅画面了我们来看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说说你对这两句的感受或理解

学生思考,在想怎么表达

师:你能来说一说吗?感觉怎样就怎样说没关系,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觉得这两句很好

师:怎么好?为什么好?

他思考着这句诗,很艰难地不知如何来表达,神态为难

师: 其实你心中有一种感觉,觉得它很好,只是现在还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对不对?

生:(释然地笑了,点点头)是是

师:(示意他坐下,对全班学生)跟这位同学相似的情况大家是不是也常会碰到?

学生大声说:是!

师:是的,有时我们心中有感觉就是说不出来,这很正常,老师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而我们学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就是将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言传出来

学生们轻松地笑了

师:现在就这两句诗,有同学能说吗?好,你来

生:我觉得花和水都各做各的事,各有自己的方向,不管这位女子,让她更觉得自己孤单寂寞“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说的是同样是对爱人的思念,两个人不能在一起,各在各的地方想着对方

师:好,这是你的理解还有同学想说说吗?

生:我觉得“花自飘零,水自流”分别指的`是她自己和丈夫,花飘落,水流动,两者无法相交相会

师:她的理解与刚才那位同学的不一样,同学们说她的是不是也说得通?

生:是!(学生们显得很激动)

师:对,对文本的阅读各有各的感受,这种独特的感受是很重要的我要表扬她要告诉大家的是后人说这是一句谶语,后来赵明诚得病身亡,夫妻二人真的应验了这句“花自飘零,水自流”

师:关于后面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有同学能再来说一说吗?

生:这句表达了我思念你,你必然也同样思念我

师:是的这句诗可谓是道前人所未道之语,发前人所未发之声我们以前学《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表达的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思念,而李清照这里将夫妻二人合起来写,不仅显得独特,而且表达了我思念你,你必然是同样思念我可见二人情投意合、恩爱有加

师:我们再看最后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们看下片主要是抒情,这一句也是直接抒情的,同学们说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学生思考

师:情感本来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这里却比喻成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下了我的眉头,爬上了我的心头这类表达中我们也接触过,谁能说出这些诗句?

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是的,把愁比喻成一江春水滚滚而流

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愁也有了重量,小船都载不动了,形象可感

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师:好,很好,有那么多还有一句很我很喜欢的——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愁情就像春天原野里的草望不到头,像满城飘飞的柳絮,像细细密密、难以断绝的梅雨总结一下这些诗句的表达手法是——

生: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

生:使得情感生动形象可感,更易于产生共鸣

师:好,下面就请大家再齐读这首词

生读

师:看得出大家很喜欢它,有没有同学愿意单独来为大家朗诵?

师:其实好的诗文是应该大声读出来的朗读犹如唱歌,也能宣泄情感,也能与文字产生共鸣跃跃欲试的同学给自己一次机会

一个一个站起来读了,男生读得也很有韵味

师:这首词谱成曲的歌名叫《月满西楼》,有同学会唱吗?

没有人会唱,他们于是要老师唱

师:那我就勉为其难唱一唱吧

学生们看着我,沉浸在低缓的韵律当中唱毕,他们又鼓起了掌声

师:谢谢大家的掌声这首歌我们就底下再学我们再回到李清照的生平上来金人从北部草原侵入宋国土地,李清照遭遇国破、家亡、夫死的厄运,流落到南方,孤苦无依我们来看一首她53岁写的《武陵春》,请xxx把你喜欢的这首《武陵春》给大家背诵一遍

生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同学们听到她把哪个字念错了?

生:“舴艋舟”的“舴”,应该是跟“责任”的“责”一样的读音

师:(对背诵《武陵春》的学生)你读得很有感情,现在又在大家的帮助下把一个自己疏忽了的错误纠正了,是不是一个进步?

生:是

师:好,同学们,不要害怕发言,发言出错了你会得到纠错的机会

师:这首词的词眼依然是一个“愁”字,这里的愁是怎样?你的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我们这位书香之家、极有才情的女子在词中是怎样的?请同学们以第一或第二人称的形式将词中的意思表达出来第一人称即假设自己是这个女子,第二人称即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写,对李清照称“你”我想看到每位同学属于自己的理解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篇2:李清照《一剪梅》课堂实录

李清照《一剪梅》课堂实录

刚才我们总结了鲍照《拟行路难》、杜甫《蜀相》、陆游《书愤》等作品传达的不同的感情,把个人遭际和家国之恨融合在一起。接下来,我们再学习一下李清照的《一剪梅》,看看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思考一下这种情感从何而来。

(五分钟以后)

学生 1:这首词的下阕有八个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表达了一种忧愁。

老 师:这种情感从何而来?

学生 1:她想她老公了。

(其他学生笑)

老 师:对。李清照思念自己的丈夫写了这首词。(板书:相思之愁)那她丈夫去哪里了?去做什么了?

学生 1:我不知道。

老 师:好,请坐。哪位同学再把这首诗的背景补充一下?

学生2:大概是去玩了。

老 师:你请坐。来,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片,元代伊世珍《琅嬛记》有这样的记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jí)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这里的“笈(jí)”字意思是“书箱”,“负笈(jí)远游”就是到外地求学去了。

学生 3:“结婚未久”就去外地学习了。这么爱学习?

老 师:是啊。赵明诚是个金石学家,金石学就是主要研究过去的铜器和碑石以及上面的文字的一门学问。光成家也不行呀,还要立业。现在我们再回到这首诗上,我找两个同学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那些句子和为什么喜欢

学生4:我喜欢“花自飘零水自流”,因为写得很唯美。

老 师:唯美。这说明你的感觉很敏锐,不过这只是对这句话的欣赏,能不能把这句话放在整首词中去看。

学生 5:老师,我来补充一下。我也喜欢这句话,我觉得欣赏的时候应该和后面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联系起来。我感觉这是把“花和水”比喻成“闲愁”,“化有形为无形”,还有点通感的意思,把视觉转化为感觉。

老 师:很好!请坐。你的鉴赏注意了前后联系,还品味出艺术方法,这就把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很好!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几首诗中的语句,我说上句,同学们说下句。“关关雎鸠——”

学 生: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老 师:桑之未落

学 生:其叶沃若

老 师:桑之落矣

学 生:其黄而陨

老 师:孔雀东南飞

学 生:五里一徘徊

老 师:花自飘零水自流

学 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老 师:我为什么让大家回忆这些句子?你意识到了什么?

学生 6:“花自飘零水自流”是兴的手法。

老 师:说得好,兴的手法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现在总结一下,这两句话的艺术手法是借景抒情,又兼有比兴手法。那这句话在整首词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 7: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有引起下文的抒情。

老 师:上文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下文中抒情的结果如何?

学生 7:景物描写有“红藕香残,鸿雁传书,月满西楼”;抒情的结果是“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老 师:请坐。你是用原文来回答的问题。很好!哪个同学根据他的回答来生发一下,展开来说。

学生 8:老师,我能先说一下自己的疑问再回答您的问题吗?

老 师:请讲。

学生 8:“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知道是说作者乘船游玩,可是,可是“轻解罗裳”什么意思?是去游泳吗?

(其他同学大笑,他也有点不好意思。)

老 师:我先纠正你一个字的读音,“轻解罗裳(cháng)”不读“shang”古人“衣”和“裳(cháng)”是分开的,“衣”是上衣,“裳(cháng)”是下衣。“轻解罗裳”的“裳”在这里统指“衣服”。谁来解答一下这个同学的疑问?

学 生:......

老 师:好,我来说一下。此处的“罗裳”是指待人接物时候的穿戴,是“盛装”;“轻解罗裳”就是换上“便装”的意思。明白了吗?

学生 8:明白了,就像我们爬山要换上运动鞋一样。我觉得景物描写上“红藕香残”应该理解为“红色的荷花只留一点淡淡的残香”,一个“残”字让觉得很伤感、很凄凉。“谁寄锦书”说明,她的丈夫并没有来信。所以,才有下阕的“无计可消”的.愁情。

老 师:请坐。说得不错,你对“红藕香残”这四个字的理解很准确,“玉簟秋”的“秋”有“凉”的意思,是感觉也是心情。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景和情结合起来鉴赏,这就叫做“以意逆志”。除了这一点,我们还学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我们这节课运用了吗?

学生 9:没有。

老 师:没有吗?

学生10:我们知道了赵明诚外出学习,李清照一个人在家思念丈夫,才有了因为相思而生闲愁。

老 师:“因相思而生闲愁”总结得很精练!刚才那位同学,你为什么觉得没有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手法呢?

学生 9:我现在知道用了,但我觉得还不充分,因为你还没有介绍作者。

老 师:呵呵!请坐。你补充得很及时,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李清照的生平。看着PPT,低声读一读。

学 生: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代表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老 师:现在离下课还有三分钟,哪位同学还有疑问?

学生11:老师,我记得你在讲《长恨歌》的时候说“夜雨闻铃肠断声”是“雨霖铃”这个词牌的来历,并且还说每个词牌都有来历。那“一剪梅”这个词牌是怎么来的?

老 师:好。请坐。请看大屏幕。一剪梅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又韩淲(biāo)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句,故又名《玉簟秋》。这只是简单的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搜集资料,了解一下这个词牌的格律和结构,也可以试着填词。

今天的作业时:背诵这首词。

篇3:《一剪梅》课堂实录及总结

《一剪梅》课堂实录及总结

这是上午的第一节课上课铃响,学生们唱歌毕)

师:刚才听同学们唱歌,我想起了龚自珍的一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

学生们齐声:“不拘一格降人才”

师:同学们刚吃过早饭,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可是有这样一位女子,因为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而喝水水不甜,吃饭饭不香她把自己满心的相思与愁绪写成一首词寄给丈夫,这首词就是深受后人喜爱的《一剪梅》,而这位女子是大家很熟悉的李清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味《一剪梅》

师:关于女词人李清照,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说你了解到的,说你对一千年前的她有怎样的印象

生1:她生活在两宋之际,虽出生名门,但命运比较坎坷她很有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余秋雨先生写过一篇讲她生世经历的散文,我很喜欢

师:这位同学爱读书,了解到的知识较多,很好

生2:以前我们学过她的《如梦令》,写少年时出游误入藕花深处的事,写得很活泼还有《醉花阴》写对丈夫的思念,很哀伤我还很喜欢她的《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很好

师:你对李清照真的是很喜欢,记住了她那么多的诗词,谢谢你大家能一起背一下《如梦令》吗?

生齐背: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李清照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大学士苏轼的学生,母亲是一个状元的孙女,文化修养很高她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熏陶与教育,生活也比较闲适弄弄诗书琴乐,与朋友观景赏玩,因此早期诗作的内容多为闺中闲适生活,代表作就是刚刚说到的《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多么自然明快,轻松活泼,多么富有青春气息,就像在座的各位一样

生轻轻地笑起来

师:时间在走,无忧无虑的少女到了女大当嫁的时候,她也很有幸与当时一位朝廷官员的儿子赵明诚结婚,夫妻二人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生活非常幸福婚后丈夫远去他乡任职时,独守空房的妻子只好满蘸相思之墨寄一封锦书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首先老师给大家朗诵一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教室里安静一片,学生被低缓哀愁的声音带入了词的情境里,静静的,只有我的声音结束后,停顿了一会儿,他们给我鼓起了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同学们给我掌声,说明大家对这首词也很有感觉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生:“愁”

师:对,是一个“愁”字下面就请大家齐读课文,体会一下女子的“愁”

生齐读

师:同学们情感把握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看词的上片同学们来说一说上片有哪些景物?

生:红藕、玉簟、兰舟、云、大雁、月、楼

师:这些景物当中,哪些是诗词中常用的意象?

生:月

师:你能说一下月这一意象的含义吗?可以举一些我们学过的诗词说

生:苏轼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句,月亮的变换跟人们的悲欢离合很有共通性,所以人们往往望月怀人

师:说得很好,有理、有据、有情月亮是浩渺夜空中最大的星体,它本身又洁白明亮,本身就是很值得人欣赏的事物那么在这首词里,月亮所含有的意思自然是——

生齐声回答:对丈夫的思念

师:好,还有哪些你认为很有意蕴的意象?

生:大雁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这里李清照看到大雁,想到丈夫有没有寄信来呢?

师:好,“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句可以再挖掘一下,你觉得这位女子想说些什么?

生:你什么时候会寄信来呢?好希望你能托鸿雁给我寄一封信来

师:好,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上片

生读

师:词里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生:秋天?

师:只是秋天吗?秋天是大季节,还有小时刻——

生:晚上

生:不对,应该是下午和晚上

师:好,秋天的傍晚到晚上,红藕、玉簟、兰舟、云、大雁、月、楼,这些景物,还有一个女子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一幅画面,动态的画面谁来说一说?遵循你的感觉说,想着什么画面就怎么说

生:有一个水塘,水塘里长着一些莲花

师:莲花怎么样?

生:快要败了

师:好,更细致了,继续

生:远处有一条小河,河上一条小船

师:画面里会有莲花、小河、小船,还有些什么?谁来进行画面补充?你的头脑当中有一幅怎样的水墨画?

生:有一座阁楼,楼前有一个栽着花草的庭院,边上池里的荷花要凋谢了,一位女子坐在庭院的凉席上看着那些花,静静的,满脸愁容

师:诶,很好很好,非常细致,还有了人物

生:这个女子轻轻地起身,松解一下衣服,款款走上小船上抬头看见白云底下一群大雁飞过

师:好“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默默水悠悠,肠断白萍洲”“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古典诗词中的思妇,常常是触景生情,触景怀人这里也是如此继续

生:天色暗下去了,月亮出来了她回到自己的阁楼里,又独自站在楼上看月亮

师:好,同学们有一幅幅画面了我们来看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说说你对这两句的感受或理解

学生思考,在想怎么表达

《一剪梅》课堂实录及总结

一剪梅诗歌

一剪梅李清照

《一剪梅》作者简介

《一剪梅》教案设计

李清照 一剪梅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游子吟课堂实录

《兰亭集序》课堂实录

离骚 课堂实录

一剪梅课堂实录(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一剪梅课堂实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