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考斯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共含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考斯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

篇1:《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

《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

师:(出示李密服侍祖母的图片朗读《晋书。李密传》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师:这幅图片中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字。

生:孝

师:你怎样理解孝?(学生自由回答)

师: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照顾父母的起居,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就是是对父母尽责尽孝。

师:跟孝相对应的是中国儒家传统中的另一个字

生:忠

师:孝子忠臣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生的追求,但忠和孝似乎天生有矛盾。

叫做

生:忠孝不能两全。

师:现在李密遇到了一件很纠结的事情,麻烦。这件事跟另一个强势的非同一般的大人物晋武帝司马炎有关。那司马炎、李密、祖母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谁来叙述(学生叙述,老师补充)。

师:情前面加上哪一个修饰词你认为最恰当?(有学生加了恩情、私情、感情、孝情、忠情、亲情)

师:这么多的修饰词,要李密做出选择,那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关键还是两点,忠和孝之间做出决断,陈情表陈的就是在忠孝之间非此即彼的痛苦挣扎的苦情。至于如何陈情,就是方法问题。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八字真经,动之以情

生:晓之以理。

师:那李密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注意文中的注解

生:在蜀地当官,任尚书郎。

生:现在蜀国灭亡了,成为亡国奴。

师:是个级别不低的公务员,只不过现在暂时下岗待业了。历史记载李密相当有辩才,可以在国务院外交部工作,是个人才。

师:晋武帝是怎样一个人?从称号来解读

生:是很厉害的皇帝,讲武力、暴力、比较狠。

师:这是司马家族的传统,险诈狠毒。史载,他的爷爷司马懿诛曹爽“支党皆夷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老爸司马昭之心

生:路人皆知。

师:一方是对前朝还有眷念的臣子,一方是猜忌心很强的现任的主子,杀戮和血腥似乎迫在眉睫。而一张陈情表用文字拯救了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怎样说比说什么或许更为重要。

师:表是写给皇帝看得。假如一开始我就直奔主题,说我拒绝圣意,我不当官,我要赡养祖母。这样是否可行?

生:杀头,抄家。

生:绑起来,押到京城。等候发落

师:这就是皇帝龙颜大怒

生:后果相当严重。

师:所以第一节你打算怎样写?

生:不要直接写,要绕开写,先扯其他的内容,慢慢来。

生:要充满真实感情,因为皇帝对你有疑心,起杀心,写出自己很弱小,渺小,还有真实。。

师:中国人一向同情弱者,而外国崇拜强者,这就是文化有差异。

生:最好把自己写的很苦,最苦,引起皇上的同情,

师: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李密的确很苦,怎样写自己的苦难?

生:按照时间写,从小父母亲去世。

生:不对,是父亲去世,母亲改嫁。

师:原文怎么说,(学生找出),为何不直接说父死母嫁?这样多简单,

生:这是讳饰委婉的说法,因为这对年幼的李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师:往事不堪回首,但现在必须回首。母亲改嫁这样的不可外扬“家丑”都说出来了,这就是直接向皇上表明我的是真诚的。还有吗?

生:身体很差,多病,九岁还不能走路。是不是夸张吧。

师:可能是缺钙吧,老师认为不是说不会走路,可能是不能参加剧烈的体育锻炼,属于上体育课要请假的这一类学生。当然这样写更能突出自己的命

生:苦。

生:门衰祚薄,家庭不发达

生:古代讲究人丁兴旺,子孙多人口多,就是福气多,家族旺旺。

师:这是家族的不幸。还有不幸吗?现在的不幸?

生:祖母病重,需要照顾。

师:注意其中的“婴”的解释。

生:缠绕。

师:这也好理解,婴,小孩嘛,是最容易缠人的,只要你手中有零食。

师:归纳起来,层层反复渲染自己的四大不幸,正所谓,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个不幸。按照李密自己的归纳是

生: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命运不好,

师:但上苍没有完全抛弃李密,幸亏有一位伟大的祖母。读一读(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师:当年幼的李密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时,我们的老祖母总是那样慈祥、那样坚定的告诉他,勇敢、坚强。不要害怕 不要慌张。有奶奶在,别怕,是李密听到最温柔,也是最温暖的声音。

师:我们归纳一下第一段,陈述的自己的身世苦,隐含着祖母对自己的抚养的辛苦。没有明说推辞就任,而是绕了个大圈子,动之以情,博取武帝的同情,为后文奠定了基础。那第二段是继续绕圈子还是直奔主题呢?(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对李密而言,怎样的时机中说是个问题,万一时机把握不当,操之过急,后果很可怕。第二段的的关键句是

生: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师:何为进,何为退?

生:进就是出来做官,退是赡养祖母。就是忠和孝的矛盾。

师:当官好啊,现在考公务员多热闹,很难考。而李密接二连三拒绝皇帝送上的官,三次邀请,三次拒绝,读一读三次邀请(学生朗读、注意其中的察、举、拜、除、逼迫、急于星火等词语)

师:读一读三次拒绝原因的句子(学生朗读,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则刘病日笃。)

师:呵,你以为你就是诸葛亮,需三顾茅庐啊,所有的理由看起来很充分,但在皇帝面前这些都不是理由。君要臣死,

生:臣不得不死。

师:君要臣做官,

生:臣不得不做官。

师:司马家族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极力拢络当时的名士。当时的司马昭想拉拢竹林七贤中的 第一帅哥才子嵇康,而嵇康却跑到河东避居起来。司马昭想请他出来做官,委以重任,他不仅不领情,还跑到荒郊野外去打铁、种菜。你说结果如何(停顿)咔嚓一下完了。这些李密是知道的,李密在文中直接表示想做官,的确很想做官。做梦都想做官。哪一句?

生:臣欲奉诏奔驰。想赶快跑到皇帝那儿。

生:是心里想做而事实不能做的纠结,没有完全彻底的拒绝皇上的意思,为自己也留了退路。

师:“奔驰”二字真好,活画出了一个非常急切地希望立刻赴京为皇上奔走效劳、忠贞不二形象。这就是陈情表的比较委婉和高明之处,不至于让帝王动怒。这一段还是绕着说,含蓄精当,三次婉拒显孝情。

师:假如晋武帝正在上班,下面是文武百官,看到这份表的.这些段落,他第一反应是什么?他会怎样对百官说?(学生可以模仿,有学生说被李密的孝心感动,也有学生说帝王无动于衷)

师:情感上的感动或许会有,但皇帝毕竟是皇帝,是不容易轻易就被感动的眼泪稀里哗啦的人。因此不但要在情感上打动帝王,更要在道理上说服君王。第三、四自然段侧重于道理上的层面。找出说理的相关句子。(学生找出说理的句子:圣朝以孝治天下,一句。少仕伪朝,两句今年四十有六,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进节于陛下日长三句)

师:第三段有三个很重要的关联词,把整段文字巧妙而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哪三个?

生:伏惟、且、但。

师:用现代语翻译这三个词(学生翻译)

师:关键落在哪个词?

生:但,表示转折。前面是说理,“但”后面才是要点。

生:歌颂皇帝的英明,圣明。拍马屁。戴高帽。

师:这些老师也喜欢。历史武帝是历史著名的孝顺皇帝,他的父亲司马昭去世后,武帝亲自服丧三年,你可以说他作秀,但三年作秀也并不是容易的事。他对臣子的孝的行为也十分重视(出示世说新语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翻译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 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当时的社会的舆论是孝子大流行,都是道德楷模。李密一说“孝”,皇帝真的笑了。这样说理就是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还有继续说理的。

生:直接讲明自己的生活做官的经历,说自己做官纯粹就是发财富贵,并不是所谓追求清高和节操。

生:继续歌颂皇恩浩荡,自己受宠若惊。不敢有非分之想。

师:这些都是实话实说,刚才说重点落在但字以后,这几句应是很动感情的句子,动情点嘛。很有画面感,诉说祖母卧病在床的困苦的情景。朗读体会。

师:所以这一段的最关键的最想表达的一句是

生: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师:这一节李密巧妙的运用关联词,情理结合,融理于情,表明了自己两难选择,进一步消除了皇上的疑情。尤其是工整的对仗,文情并茂的描写,一气呵成,更加增加了感人的力量,我们要无限的相信发自内心的文字的力量,文章的结尾才水落石出,水到渠成,最终点明了上表的目的,就是四个字?哪四个字?

生:愿乞终养。

师:提到了一种鸟。

生:乌鸦。

师:为何提到乌鸦。

生:这是比喻,乌鸦是很孝顺的鸟,人也一样,孝顺长辈。

师:又提到了两个数字?

生:四十四,九十六。

生:对比手法,表明效忠皇上的日子长,赡养祖母的日子短。

师:四十四岁在古代也不算年轻了,甚至可以说年老了,但妙的是和九十六一比较,那是相当的年轻,为自己服务的时间很长。也可以让皇上高兴,真好。这节中的比喻和对比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奇效。当然,李密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冷血的晋武帝能深受感动,一方面发自内心地对李密的境遇表示怜悯,也许愿意接受李密的请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处于帝王之位的晋武帝也会为之掬同情之泪。在这样的情感驱动下,做出同意的举动,也是合乎情理的。但一方面,也许出于政治的考量,用宽容大度来笼络天下的人才,特别是一些被边缘化的前朝的人才,李密毕竟是个人才,还是个孝子。这一则表中,没有失败者,他们都是胜利者。这是文学的胜利,这是孝心的胜利,这是真诚的胜利。

篇2:《陈情表》课堂实录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一、导入新课

师: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字。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昨天我们已经将本文字词作了疏通,今天我们就来赏读文章。先切大家把课文齐读一下。

二、朗读课文

生:(高声朗读全文)

三、赏析课文

师:课文标题中的“表”是什么?

生:是一种文体。

师:对。这种文体一般写什么的?

生:是臣子写给君主的一种文体。

师:那好,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我们应该搞清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谁陈情?

生:李密。

师:李密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生:李密,生于224年,死于287年。西晋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张广祥编写。

师:谁来结合课文有关文字补充?

生:李密自幼丧父,四岁时母改嫁,依赖祖母刘氏抚养长大。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师:正因为李密以孝著称,才被他人推举为孝廉。

师:第二个问题:向谁陈情?

生:晋武帝。

师:他是什么人?

生: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师:他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

生:李密有才华呗。

师:仅仅这个因素吗?

生: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司马炎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师:对。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张广祥编写。

师:第三个问题:陈什么情?

生:向君王上书请求辞官的衷情。

师:也就是“辞不就职”。为什么不就职呢?

生:祖母年岁大,需要人侍侯。

生:祖孙相依为命,做孙子的不能对祖母不闻不问。

师:对。课文也是这样说的。不过,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吧。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古人说,一臣不事二主。就象一女不嫁二夫一样。(生笑)魏晋时期的士人更是看重气节。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张广祥课堂实录。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张广祥编写。

师:好了,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是--

生:忠与孝的矛盾。

师:对。忠孝不能两全时,你就得舍孝而全忠啊。我句个例子,电视剧《汉武大帝》看过吧?

生:没有啊!

师:里面有个情节。晁错推行削减诸侯的政策,受到众人的排挤,但是晁错仍然不改心志,为此他的老父亲从老家赶到京城,劝说儿子别搞了。晁错说,不搞不行啊,不搞刘家就不能坐稳江山。老父亲说:刘家稳了,我们晁家就不稳了,你还是听我的吧。晁错说:不行。老父亲生气了:你就不听我的啦?晁错跪下,流着泪说:忠孝不能两全,我选择忠!最后老父亲痛苦地离开,投水自杀--当然,史书写的是吃毒药而亡。这件事告诉我们,忠孝不能两全时,你就得舍孝而全忠啊。那么,李密是怎样解决这个矛盾的呢?--且不管它!张广祥编写。

师:第四个问题:怎么陈情?

生:(不做答)

师:想想看,如果你不想去做官,该运用什么样的手段达到劝说的效果?

生:情,动之以情,以情动人。

师:对啊。但是,光靠情恐怕还不够,还需要--

生:理,晓之以理,以理服人。

师:对啊,那么李密有没有采用这两个手段呢?

生:用了。

师:再想想,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动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

生:先动之以真情。

师:是的。李密在文章里就先煽情,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第五个问题:陈情结果?

生:文章没写,但是我们猜测应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师:猜得不错。看看练习一的楷体字(读),看来有辩才的李密取得了理想的目的。那么,我们就具体来赏析一下课文,认识李密是怎样陈情的吧。

师:第一段写的什么内容?

生:写悲苦的身世。

师:有句话在全段中起总摄作用,哪句?

生: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师: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生:没爹没娘,体弱多病,与年老多病的祖母相依为命。

师:我看,可以概括为四大不幸(生笑):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他的悲苦身世,你们为之感动了吗?张广祥编写。

生:感动。

生:不感动。

师:唉,你们这些没有感情的东西!(生笑)这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但作者用的是非常精炼的文字来叙说的。中间很多的内容是需要靠我们的想象去补充、去填空的。你想想那个“孤弱”而可怜的孩子,没爹没娘的,在几乎绝望了的情况下,被老祖母抚养了,就这祖孙俩,度过了多少“零丁孤苦”的岁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啊!这八个字中有多少内涵。你用想象去填补那“零丁孤苦”的细节吧!孩子摔倒了,祖母要去搀扶;孩子饿了、病了,哇哇直叫喊着,上哪儿去觅食寻药啊?还有旁人的冷眼,旁人的欺侮,老祖母靠着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来独立支撑着?张广祥课堂实录。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家啊!这是人性的表白!在这表白的后面,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母爱的伟大。我想,只要晋武帝还是个人(生笑),听了李密诉说的“四大不幸”,也会引发恻隐之心,唏嘘不已吧;你们如果还是个人的话,难道就不能感动吗?如果我们不能从这样的文字里读出细节来,当然就不可能读出感动来。你们啊,既要用“心”读,又要学会读!知道了吗?

师:第二段什么内容?

生:写什么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

师: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生:一是“诏书特下,拜臣郎中”,二是“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三是不断催促。

师: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生: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师:一方面是老祖母需要他奉养,一方面是晋武帝在召唤他,这种进退两难的心情你们能够感受到吗?

生:能够。

师:真正能够吗?本来,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作者的今天。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实在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那样的时代里,你的生命并不属于自己,你也不能完全属于你的家庭,你不能完全为自己作主。还有一个全社会的家长要主宰你的命运,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都在他的操控之中,阳光雨露都是皇家的恩典,你就在这样恩典的“沐浴”之中。因此,你首先得效忠于朝廷,你首先得做“王臣”,得是一个奴才,然后,你才能做一个孝子,才能报答你的祖母的养育之恩。也就是说,一方面需要李密做个正常的人,具有人性的正常的人,一方面需要李密做个奴才,具有奴性的奴才:唉,做人难啊!张广祥课堂实录。

师:心情虽然很矛盾,但是从本段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还是李密的态度坚决。

师: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于是用起陈情的第二手段,就是--

生:晓之以理。

师:“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

生: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师: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生:“本图宦达……岂敢盘桓。”

师:这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也是一个俗人,也想追求功名利禄,但是实在身不由自啊。老祖母确实需要我去奉养晚年,而孝,恰恰正是你所倡导的啊。这样就表达了对晋武帝的忠诚和感谢,打消晋武帝的疑念,又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真是有理有情。

师:但是,忠和孝的矛盾还需要解决啊,不能因为奉养老祖母就不讲究孝啊。那么,文章的最后,李密是怎样解决矛盾的呢?

生:先尽孝后尽忠。

师:对啊。李密真是聪明绝顶,他巧妙地化解了一对矛盾。在他看来,忠和孝并不是对立的,我可以先尽孝,再尽忠。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晋武帝又怎么能够不接受呢?张广祥编写。。

师:最后我们小结一下。全文围绕“辞不就职”而展开,对晋武帝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最后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具体的说,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全文感情真挚,融情于事;陈辞婉曲,屈伸适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语言上,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最后我们再把课文齐读一遍。

[《陈情表》课堂实录]

篇3:陈情表文言文

陈情表文言文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夺:舅夺母志(改变)

4、祚:门衰祚(zu)薄(福分)

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

10、寻:寻蒙国恩(不久)

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

12、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提升)

13、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4、听:听臣微志(准许)

二、通假字

1、闵: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三、一词多义

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1、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2、夙: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四、词类活用

1、躬亲: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2、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3、闵凶: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凶丧这事)

4、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

5、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形作名,诚心)

6、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

7、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

8、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名,远的地方)

9、进退: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作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10、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

五、古今异义的.词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义:到。②今义:程度副词)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成人自立。②今义:创立)

3、不行:九岁不行(①古义:不能走路。②今义: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申诉。②今义:让别人知道)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②今义:身心劳苦)

六、句式

1、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

3、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句)

4、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省略句)

5、则告诉(陛下)不许(省略句)

6、少仕(于)伪朝(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就遭遇不幸。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生下我六个月,慈受的父亲就抛下我去了。

3、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既没有叔伯,又终于没有兄弟,门庭衰败,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孤单无依,只有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不久承蒙国家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

6、乌鸟之情,愿乞终养。

译:我怀着乌鸟反哺的私情,请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

7、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应当为陛下拼死效忠,死了也会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篇4:文言文课堂实录

文言文课堂实录

文言文一直在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学生由于古代文化知识比较薄弱,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文言文的教学实录,希望对大家帮助!

师:先由诗与酒的关系引出:生死之交一碗酒哇<<好汉歌>>;劝酒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三叠>>.

师:作者今天要劝朋友喝酒了.

(师朗诵<<将进酒>>,很有感染力.)

师: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情感?

生:怀才不遇.

生:愤慨.

师:让我们进入诗歌体会情感.这里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激起共鸣,二是要找出情感语言,三是要找出意象语言.大家看诗歌的前四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情感语言是什么?

生:悲.

师:看到这四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的渺小.

生:我感到时光的流逝.

师:这里用了比兴的手法.君不见用了两次呼告强调悲.大家运用想象来理解很好.

(生齐读前四句)

师:读人生得意......会须一饮三百杯.

师:情感语言是什么?

生:欢,乐.

师:从拿几个字可以看出暂且为乐的情感?

生:且.

师:如果背诵这几句采用什么方法?划成三节来背.哪一句难背?是不是烹羊宰牛且为乐?大家可以想象着杀牛羊上桌的美味来背.

师:看下片怎样劝酒?语气要亲切,岑夫子丹丘生都要连读.在谁家喝酒?

生:在丹丘生家.

师既然如此,李白就是反客为主,显出豪放狂达之意.(板书:狂)

(文字显示: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鳕.)

师:情感字眼是什么?

生:寂寞,欢鳕.

师:皆寂寞仅指权贵吗?

生:还有李白.

师:他只愿意长醉吗?只有饮者才留其名吗?体现了李白的什么情感?

生:愤

(师板书:愤)

师:仔细体会愤的情感.(生齐读钟鼓馔玉何足贵......)

师:这里的背诵思路是藐视权贵----皆寂寞----陈王的例子.

师:劝酒辞完了吗?

(多媒体文字画面:李白将进酒图)

师:指着画面引导学生看图背诵(看图成诵方法的学习)

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为什么是万古愁?

生:因为是古来圣贤.

(:屈原,孔子,韩愈...我们看,李白端起酒杯,怀着古来圣贤都有的愁思.这里万古愁也写出了另外一点是什么?

师:他愁思的深长.

(师板书:愁)

师:我们现在来总体把握一下诗歌的感情基调.

悲人生易逝

欢怀才不遇

狂蔑视权贵

师:回顾诗歌的情感,端起李白人生易逝,怀才不遇,蔑视权贵的情感.

师:回到局部进行探究思考: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回.为什么要选择黄河这个意象呢?因为它离丹丘生家最近.

2:与酒有渊源的文人很多,李白为什么独选择了陈思王曹植的例子?

生:因为天下才十斗,他独自占八斗.

3,哪一句激励世人奋发向上,虽然历经岁月的风尘而依然大放光彩?

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何等自信!

师:我们归纳诗歌的写作手法

1,风格特点豪放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3,表现方式比兴时空结合夸张呼告用典

4,语言特点七言为主

师: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

了解背景品味诗歌......

师:我们来解读什么是愁.

总体评价:一个字---实.课堂的总体设计紧紧扣住文章的内容;以传授学习诗歌的方法,传授背诵诗歌的方法为主线,当堂学生基本能够背诵.对内容的.解读扣住诗歌的感情线索,确实是抓住了诗歌学习的内核.

建议:对内容和思想的解读再深刻些,在深度上进一步挖掘.

咬文嚼字

师: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师:朱光潜,是……

(文字:教学目标领会“咬文嚼字”的实质;学会“咬文嚼字”的方法。)

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

师:调整情感。

生:意义的确立和控制。

生:一个字也不能放松,谨严的精神。

师:要有什么态度?(板书:态度----严)实质是调整思想情感(板书:实质----调)

师:作者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呢?

(师生讨论五个例子)

师:角度一样吗?

(师对比范读,体会由于句式不同而表达效果也不同的情况。“你是(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然后找出每个例子的不同角度:有调整句式,增减字数,品味谴词,生发联想。)

文字:

例子一郭沫若改台词(调整句式)

例子二王若虚改李广射虎(增减字数)

例子三韩愈推敲(品味谴词)

例子四苏轼“小团月”诗(生发联想)

例子五套版反应

师:让我们对推敲进行“推敲”。

文字: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无人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为言。

师:有认为“推”好,有人认为“敲”好。由此分成“推派”和“敲派”两派。“推派”的同学请大声的喊一下。(学生喊)“敲派”的同学请大声的喊一下。(学生喊)。现在两组分别推荐两个同学到台上表演,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敲派”两个同学表演,然后解释:诗歌讲究意境,“敲”字显的有意境,有艺术。)

(“推派”两个同学表演,然后解释:之所以用“推”字是有道理的。大家看诗句,“闲居无人并,草径入荒园,”“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些词句都什么人很少,几乎就没有人,可能是僧人独自从寺中走出,又回去,自然应该是轻轻的推开自己走的时候虚掩的门,这更能显出孤寂的“幽居”之意。)

师:结合原诗的意境看,谁赢了?(学生都说自己赢了)

师:双赢。

文字:课外拓展《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雾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师:空缺了一个什么字?

生:“一”字。因为前面说“孤根”,而且显出是早梅。

生:“连”字。与“万木冻欲折”形成前后对比,非常显眼。

生:“几”字。

生:“独”字。与“孤”字照应,与“深”字相对。

师:是“一”字。它凌寒独自开放,报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行者。

师:大家看台下的与会老师,他们风尘仆仆来到我们这里。作为郑州的主人,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请说一段欢迎辞,要感情真挚,表达得体。

生:我们与大家有缘分。佛家语,前生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大家让我们很感动,希望我们的表现能够得到大家的赞同。(老师们掌声雷动)

生:恁中俺也中。(掌声)

师:他们的发言简短而自信。

师:今天我与大家共同品味学习语言非常难忘。但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让我们品美好汉语,过美好人生!

篇5:《陈情表》课堂实录(高二选修)

《陈情表》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二选修)

师:由诸葛亮的《出师表》导入。(温习旧知,引出新课)

初中学过《出师表》,《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陆游在《书愤》中这样评价 《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板书:陈情表 李密)

师: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作业,通过学案了解了文体特点,知道了学习目标,初步解决了字词问题。同学们先一起交流,有问题先在小组解决,解决不了,再质疑。

师:有哪些疑问。

生:没有。

师: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期功、终鲜兄弟、洗马

师:学习古文最好的方法是诵读,通过学案我们已经了解了文本的文体知识,下面我们就通过诵读首先巩固文字知识,其次进一步走近文本本身,体会这篇文章究竟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挖掘它的一些内涵。

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情感。

我读第一段,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二、三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教师评价:寻|蒙国恩 注意中间的停顿

全班齐读有些快

师:思考问题:李密为什么要向皇上陈情?(结合背景,用原文回答)

幻灯片出示背景资料

学生甲:有两个原因,一是“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李密要侍奉祖母;还有一个就是“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国家已经灭亡了,亡国之臣不能侍奉新朝君主。

学生乙:晋武帝篡权才夺得皇帝,李密有文化、清高,看不上晋武帝的做法。

学生丙:“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李密想要先侍奉祖母,再尽忠。

(教师引导:李密最想做什么?他遇到困难了吗)

师:赏读文章:在两种情感中,让作者进退两难。一边是想要愿乞终养,供养祖母,一边是皇上催促去做官,告诉不许。在这两难的境界,李密本人一定会想,我用一种怎样的方式,能让皇上理解我的做法,博得皇上的理解。所以李密采用了一个最好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四个人小组讨论:任选一个自然段,讨论:它用什么情打动人,用什么理来明人,争取列出你们讨论这个自然段的情和理的线索,用最精炼的语句概括。再讨论一下,你们共同认为,你们选的这个自然段哪一个语句最能打动你,最让你产生共鸣,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学生甲:第一段,作者说他的家庭不幸,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情感,这是动之以情。“而刘夙婴疾病”,祖母身体不好,在孝道上应该尽孝,不能离开,在感情上也不愿意离开。最能打动我的语句是“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不离不弃。

学生乙:第三段,李密想要留下来侍奉祖母,就需要一个理由说服皇帝。“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晋武帝把孝作为治理天下的方法,李密想要留下来侍奉祖母,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以刘日薄西山”祖母将李密抚养成人,李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他要留下来侍奉祖母,直到终年。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知恩图报。

学生丙:第四段,情是“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是对皇帝的忠情,“报刘之日短也”体现李密的孝心。理是“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从古至今以孝为先,既然以孝为先,就应该留下来,照顾祖母。

最能产生共鸣的一句是“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鸦都有反哺之情,更何况我们人呢?

师:练笔悟情:把我们意犹未尽的感受诉诸笔端,用文字表达我们的情感。

请大家选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处情境描写,一个场面、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细节均可,自行设置一定情境,展开想象,进行生动的描述。

学生甲:“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刘氏在病榻上已经躺了几天了,她不断呻吟着,因疼痛额头上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李密一刻也不敢离开,他用一只手轻轻拍抚着刘氏,一边用毛巾拭去她脸上的汗珠,盛汤药的碗随意的被摆放在床头。血丝已经布满这孝子的眼,这是爱与痛的交织。愿太阳的马车能为这赤子之心而停留,洒下自然的圣水滋润这真挚的心。

学生乙:祖母躺在床褥上,气息微弱,我知道她已是挂在西山的残阳。但她曾经用灿烂的阳光照射着我的童年,陪我一同成长。现在阳光依旧在我心中,永存的将是温暖,即使不久之后她就不在人世。

学生丙:“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鸟有情,木有根,我李密亦如鸟木。日转星移,谁无容颜之变,谁无体弱之虚,只求我用我的一生陪她颐养天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听到你们发自肺腑的文字,我知道李密的感恩不仅温暖了自己,而且感动了你们,这一刻,幸福之花,在我们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教师小结:通过听、说、读、写,我们深入的赏析了文章,作者运用情理交融的手法,将他所说的情和所要阐述的理完全融和在一起,情和理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这让我想到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仅没对李密的词不赴诏表示不满,而且还痛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赏赐他来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的祖母送饭,足见《陈情表》所体现出的情的力量。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在这堂课上,老师见证了你们心怀感恩的心,相信你们会用感恩的心为父母端杯茶,为他们捶捶肩,为他们努力到最好。会把发自内心真诚的爱回报给我们的父母长辈。

张蕊

篇6: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

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

陈情表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xn),夙(s)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o)多疾病,九岁不行(x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b)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ng)。茕茕(qing)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yng)疾病,常在床蓐(r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宠命优渥(w),岂敢盘桓(hun),有所希冀(j)!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jīn)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翻译: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柔弱)。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些时候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想晋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伪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被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私爱,停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陈情表知识点总结: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2、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3、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太子随从

4、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5、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6、则告诉不许:申诉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8 、至于成立:至于:一直到....... 成立:成人自立。

9、急于星火:古义-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义-微小的光

篇7:陈情表文言文翻译

关于陈情表文言文翻译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下面是 关于陈情表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关于陈情表文言文翻译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1,夙遭闵凶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5。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6,晚有儿息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8,内无应门五尺之僮9,茕茕孑立10,形影相吊11。而刘夙婴疾病12,常在床蓐13,臣侍汤药,未曾废离14。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15。前太守臣逵16察臣孝廉17;后刺史臣荣18举臣秀才19。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20,寻蒙国恩21,除臣洗马22。猥以微贱23,当侍东宫2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5。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26,责臣逋慢27;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28,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9,欲苟顺私情30,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31,凡在故老32,犹蒙矜育33,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34,历职郎署3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36。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37,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8。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39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40,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1,皇天后土42,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43,听臣微志4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4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46,谨拜表以闻。

词句注释

险衅(xìn):灾难祸患。指命运坎坷。

夙:早。这里指幼年时。闵(mǐn),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凶,不幸

见背:弃我而死去。

舅夺母志:指由于舅父强行改变了李密母亲守节的志向。

成立:长大成人。

祚(zuò):福分。

儿息:儿子。

期功强近之亲:指比较亲近的亲戚。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九月称“大功”,五月称“小功”。

应门五尺之僮:五尺高的小孩。应门:照应门户,僮,童仆。

茕(qióng)茕孑(jié)立:生活孤单无靠。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

吊:安慰。

婴:纠缠。

蓐(rù):通“褥”,垫子。

废离:废养而远离。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太守:郡的地方长官。

察:考察。这里是推举的意思。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孝”指孝顺父母,“廉”指品行廉洁。

刺史:州的地方长官。

秀才:当时地方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拜:授官。郎中:官名。晋时各部有郎中。

寻:不久。

除:任命官职。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

猥:辱。自谦之词。

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太子。

陨(yǔn)首:丧命。

切峻:急切严厉。

逋(bū)慢:回避怠慢。

州司:州官。

日笃:日益沉重。

苟顺:姑且迁就。

伏惟:旧时奏疏、书信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

故老:遗老。

矜(jīn)育:怜惜抚育。

伪朝:指蜀汉。

历职郎署:指曾在蜀汉官署中担任过郎官职务。

矜:矜持爱惜。

宠命:恩命。指拜郎中、洗马等官职。优渥(wò):优厚。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乌鸟私情:相传乌鸦能反哺,所以常用来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孝养之情。

二州:指益州和梁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梁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勉县东,二州区域大致相当于蜀汉所统辖的范围。牧伯:刺史。上古一州的长官称牧,又称方伯,所以后代以牧伯称刺史。

皇天后土:犹言天地神明。

愚诚:愚拙的至诚之心。

听:听许,同意。

结草: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国大夫魏武子临死的时候,嘱咐他的儿子魏颗,把他的`遗妾杀死以后殉葬。魏颗没有照他父亲说的话做。后来魏颗跟秦国的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把草打了结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到了晚上,魏颗梦见结草的老人,他自称是没有被杀死的魏武子遗妾的父亲。后来就把“结草”用来作为报答恩人心愿的表示。

犬马:作者自比,表示谦卑。

白话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篇8: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 陈情表知识点精选

陈情表知识点

一、重点词语

1.臣以险衅

(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慈父见背

(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舅夺母志

(夺:改变)

4.门衰祚(zuò)薄

(祚:福分)

5.终鲜兄弟

(鲜: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7.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8.未曾废离

(废:停止侍奉)

9.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察:考察和推举)

10.寻蒙国恩

(寻:不久)

11.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12.听臣微志

(听:准许)

13.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拔擢:提升)

1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二、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苦辛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有”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三、古今异义

1.生孩六月(古义:六个月。今义:第六月。)

2.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

3.至于成立(至于:古义:一直到。

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介词,表示另提一事。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创立。)

4.沐浴清化

(古义:蒙受今义:洗澡。)

5.后刺史荣举臣秀才(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明清两代生员的别称。)

6.臣以供养无主

(古义:没有人来做。今义:没有主人。)

7.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省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

8.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今义:向上级报告。)

9.郡县逼迫

(古义:催促。今义:强迫。)

10.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奔走效劳。今义:(车、马)很快地跑。)

11.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今义:让别人知道。)

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义:数量少。)

13.臣之辛苦

(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

四、词类活用

1.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疾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外、内,名词作状语,在外,在家里。)

3.臣侍汤药

(汤药:名词作动词,吃汤药。)

4.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5.则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6.凡在故老

(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8.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9.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知道。)

五、一词多义

1.拜

拜臣郎中(动词,授予)

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2.至

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3.以

臣以险衅(介词,因为)

臣以供养无主(介词,因为)

猥以微贱(介词,凭借)

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与“无”连用,意为不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以是”的倒装,意为因为)

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表示承接,译: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拿)

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

4.薄

门衰祚薄(形容词,浅薄)

但以刘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形容词,少)

不宜妄自菲薄(动词,轻视)

5.见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副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可译为“我”)

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动词,看见)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动词,看见,看到)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动词,拜见,谒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动词,接见,会见)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介词,被)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词,被)

图穷匕首见

(动词,“见”,通“现”,出现。)

又不见者三十六年

(动词,见面)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名词,看见的东西)

6.当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动词,担任,充当)

臣生当陨首

(副词,应当)

木兰当户织

(动词,对着,面临)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动词,抵挡)

想当年,金戈铁马

(处在某个地域或时候)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动词,占着,把守)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通“倘”如果)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副词,应当)

6.矜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动词,怜悯,同情)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动词,自夸)

原陛下矜悯愚诚

(动词,怜悯,同情)

锄耰棘矜

(名词,矛柄)

7.除

除臣洗马

(动词,授予)

扶辇下除

(名词,台阶)

攘除奸凶

(动词,清除)

通路除道

(动词,修整)

8.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拳拳,形容恳切)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小小)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诚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愚拙凡庸)

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山寂寞之滨(自称谦词)

9.卒

保卒余年(终)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名词,士兵)

卒成帝业(副词,终于)

卒然边境有急(形容词,通“猝”,突然)

而卒葬之(动词,死)

六、文言句式

(一)固定句式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无以,译:没有用来……的办法。)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以是”的倒置,因此。)

(二)特殊句式

A.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2.则告诉不许

B.介词结构后置

1.且臣少仕伪朝2.急于星火

C.判断句

1.今臣亡国贱俘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省略句

且少仕(于)伪朝

七、成语

茕茕孑立:茕茕:孤单无依靠的样子。孑立:孤立。形容一个人孤苦伶仃。

形影相吊:吊:慰问。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形容孤独,无人同情或相伴。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进老年。

气息奄奄:呼吸极其微弱,生命垂危。也比喻事情已到没落状态。

人命危浅:危:危险。浅:时间短。谓寿命不长,即将死亡或覆灭。

朝不虑夕:早晨不能为晚上的事预作打算。形容处境窘迫,只能顾及眼前,难做长久之计。

皇天后土:谓天地神祇。

急如星火:星火:流星的火焰。形容十分急迫。

结草衔环(衔环结草):结草:将草结集,以绊人脚或马脚。比喻感恩报德,致死不忘。

陈情表知识点梳理:文言句式

1.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 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 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被动句

1. 而刘夙婴疾病。 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着,被动词。

省略句、判断句

1.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非,不是。

2. 实为狼狈。 判断句,用动词“为”表示肯定判断;为,是。

3. 本图宦达。 判断句,用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本来是。

4.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省略宾语、主语。

5. ①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②拜臣为郎中。③除臣为洗马。 省略句,省略谓语。

6. ①具以表闻之。 ②拜表以闻之。 省略句,省略宾语,这两处都指“皇上”。

状语后置句

1.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作形容词“急”的状语,“于”相当于“比”。

2.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陈情表知识点梳理:重点翻译句

1.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 陈情表知识点精选

陈情表读后感

陈情表感悟

陈情表感受

《陈情表》有感

17、《陈情表》..

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知识点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 教案

《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