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共含7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pple4th”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5页上的内容,练习二十一的第6、7、8、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解题能力。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在一个混合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如果混合算式里含有小括号,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2、把下面的每一组算式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
(1)17+18=35 35×7=245
(2)45×4=180 280+180=460
(3)270÷6=45 990÷45=22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后,引入新课。
二、新授。
1、教学例4。三年级学生要浇300棵树,已经烧了180棵。剩下的分三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1)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训练;三年级浇300棵树,分两次完成:先浇180棵;再把剩下的分三次浇完。求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2)让学生独立分步列式解答。
①还剩下多少棵树没浇? 300-180=120(棵)
②平均每次要烧多少棵? 120÷3=40(棵)
答:平均每次要烧40棵树。
(3)引导列综合算式。
先由学生把分步解答的顺序说一说。然后提问:第一步算式的计算结果到第二步算式中做了什么?(被除数)那么,列综合算式时可以用“以式代数”的方法。如300-180=120,120÷3=40。第一式的结果是第二式的被除数,把第二式中的“120”换作算式“300-180”,即把300-180的差平均分成3份。
(4)议论并指导列综合算式。
议论“300-180÷4”:
①在这个混合算式中,按照混合运算的'顺序,有除有减应该先算什么?(先算除法)
②按照题目的意思要先算什么?(先算减法,也就是要先算剩下的棵数)
③题目要求先、后算的顺序和混合运算的顺序不一致,怎么办?(加小括号)
2、小结。
前一段我们已经学过用分步列式解答应用题,今天教学例4,先分步列式解答,再把两步计算的算式组合起来,这就叫列综合算式解答。列完综合算式后,要注意什么?(检查要不要用上小括号)以后解答应用题,可以用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
3、练习。做练习二十的第6题。
4、讨论。分析例4怎样不通过分步解答,列出综合算式?
(1)理解题意,找寻已知条件和问题。
(2)强调从问题出发思考:要求“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数量关系是:剩下的棵数÷次数=平均每次浇多少棵?
(未知) (已知)
(3)把未知数用一个算式代替。 300-180÷3
(4)检查运算顺序:要不要用上小括号。 (300-180)÷3
三、小结。在议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四个解题步骤:
(一)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二)从问题出发思考:抓住问题,想数量关系式。
(三)列出综合算式。
(四)检查要不要用小话号。
四、巩固。选择下面各题的综合算式:
1、第二生产组原计划生产80台机器,已经生产了6天,每天生产7台,还剩多少台?
①80+7×6 ②(80-7)×6 ③80-7×6
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余下的如果每小时批改4篇,还要几个小时批改完?
①(48+12)÷4 ②(48-12)÷4 ③48-12÷4
五、作业。做练习二十一的第7、8、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连贯、有顺序地进行思维的能力和综合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依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用综合算式解答下面各题.
(1)500减去150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2)500减去150的差,再除以5,商是多少?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订正: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第(2)题的“500―150”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2.以旧引新.
出示:三年级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剩下的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独立审题,列出分步算式.
300―180=120(棵) 120÷3=40(棵) 答:平均每次要浇40棵.
教师提问: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一步的.结果在第二步的算式中作什么数?
根据分步解答的过程,这道题还可以用综合算式解答,怎么列综合算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讨论探究,初步认识.
2.出示例4:三年级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剩下的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教师让学生再次审题,讨论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分步计算应该怎样列式?
观察上面的分步算式,小组讨论:分步算式中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这两步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提问:你能试用文字题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说出:分步算式中第一步求的是还剩多少棵数;第二步求的是平均每次种多少棵树.第一步的结果在第二步中做被除数.用文字题概括是300减去180的差,再除以3,商是多少?)
教师提问:该怎样列出综合算式呢?(学生独立动手列式)
订正并且板书:
(300-180)÷3
=120÷3
=40(棵)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表示的是什么?“300-180”不加小括号行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根据题意用文字题概括成“300减去180的差,再除以3,商是多少?”所以这样列式.算式表示是剩下的平均每次种多少棵.“300-180”不加小括号不行,因为根据题意,必须先求出剩下的棵数,并且在分步算式中300-180的结果在第二步中作被除数,所以列综合算式时,必须加小括号.)
3.再次尝试,领悟规律.
将例4改为“三年级要浇300棵杨树,浇180柳棵.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1)让学生讨论:“把哪些树分3次浇完?”
(2)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300+180)÷3・・ 300+180÷3
(3)开小辩论会:哪个算式对?说说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题目要求的是300与180的和,把“和”的两种棵数分成3次浇完,所以要给“300+180”加上小括号,这样符合题意了.)
三、反馈调节,总结归纳.
1.用综合算式解答下面各题.
同学们栽树.一班要栽58棵,二班要栽67棵.平均栽5行,每行栽多少棵?
学校组织同学去博物馆参观.三年级去了62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订正:
教师提问:说说怎么想的?第(2)题还有别的解法吗?
2.做一做.
(
中国大学网
教学难点
如何依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用综合算式解答下面各题.
(1)500减去150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2)500减去150的差,再除以5,商是多少?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订正: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第(2)题的“500―150”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2.以旧引新.
出示:三年级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剩下的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独立审题,列出分步算式.
300―180=120(棵) 120÷3=40(棵) 答:平均每次要浇40棵.
教师提问: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一步的结果在第二步的算式中作什么数?
根据分步解答的过程,这道题还可以用综合算式解答,怎么列综合算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讨论探究,初步认识.
2.出示例4:三年级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剩下的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教师让学生再次审题,讨论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分步计算应该怎样列式?
观察上面的`分步算式,小组讨论:分步算式中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这两步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提问:你能试用文字题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说出:分步算式中第一步求的是还剩多少棵数;第二步求的是平均每次种多少棵树.第一步的结果在第二步中做被除数.用文字题概括是300减去180的差,再除以3,商是多少?)
教师提问:该怎样列出综合算式呢?(学生独立动手列式)
订正并且板书:
(300-180)÷3
=120÷3
=40(棵)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表示的是什么?“300-180”不加小括号行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根据题意用文字题概括成“300减去180的差,再除以3,商是多少?”所以这样列式.算式表示是剩下的平均每次种多少棵.“300-180”不加小括号不行,因为根据题意,必须先求出剩下的棵数,并且在分步算式中300-180的结果在第二步中作被除数,所以列综合算式时,必须加小括号.)
3.再次尝试,领悟规律.
将例4改为“三年级要浇300棵杨树,浇180柳棵.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1)让学生讨论:“把哪些树分3次浇完?”
(2)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300+180)÷3 300+180÷3
(3)开小辩论会:哪个算式对?说说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题目要求的是300与180的和,把“和”的两种棵数分成3次浇完,所以要给“300+180”加上小括号,这样符合题意了.)
三、反馈调节,总结归纳.
1.用综合算式解答下面各题.
同学们栽树.一班要栽58棵,二班要栽67棵.平均栽5行,每行栽多少棵?
学校组织同学去博物馆参观.三年级去了62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订正:
教师提问:说说怎么想的?第(2)题还有别的解法吗?
2.做一做.
(1)400减去170与80的和,差是多少?
(2)16与24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
教师提问:第二题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四、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1.选择正确答案.(可用反馈牌)
王左乡今年修水渠1800米,相当于去年修的3倍,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
A.1800÷3-1800 B.1800-1800÷3 C.1800×3-1800
同学们到果园摘梨,一班摘了8筐,比二班少摘了3筐,每筐梨重40千克.二班摘了多少千克?
A.40×(8+3) B.40×(8-3) C.40×8+3
2.列综合算式解答.
纺织厂一、二两车间工人听科学报告.一车间有工人83人参加,二车间参加的人数是一车间的2倍.听报告一共多少人?
花市电影院原来每天放映4场电影,现在每天多放映3场.每场买票930张,现在每天可以买票多少张?
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3小时,每小时批改12篇.还剩多少篇?
五、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依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六、布置作业.
1.中、高年级同学听科学家作报告.中年级有84人参加,高年参加的人数是中年级的3倍.听报告的一共有多少人?
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6篇,剩下的作文要多少小时批改完?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猜年龄
游戏目的
训练学生四则计算的速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程序
1.设疑引趣.教师说,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把你的年龄乘以10、加上5、又乘以10、加上你出生的月份,然后减去152,这样运算以后,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的年龄和出生月份.试验几位学生之后,教师讲述其中的奥妙(把算得的结果加上102,所得的和,前一位数表示年龄数,后两位数即出生的月份),并请学生想想其中的道理.
2.熟悉运算顺序,请一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和出生月份,其余学生集体加以验算.
3.学生之间按规则互猜年龄.
4.全班学生猜老师的年龄.
注意事项
1.提示学生记住正确的运算顺序.
2.想一想“102”是怎么来的.
错题诊室
活动目的
1.通过对“病题”的诊治,加强辨析,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丰富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做题错误,提高计算能力.
活动过程
请2位学生扮演病人,分别手持下面各题来到讲台前,请其他学生扮演小医生为病人会诊.全班或分组讨论错题原因,找到病因病改正错误为治好,病人回家(回座位).
36+64÷64×0 130+60-90×2
=100÷64×0 =190-90×2
=0 =100×2
=200
注: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时要留心寻找具有普遍性的错例,提供出来更有实际意义.
课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连贯、有顺序地进行思维的能力和综合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如何列综合算式正确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依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用综合算式解答下面各题.
(1)500减去150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2)500减去150的差,再除以5,商是多少?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订正: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第(2)题的“500-150”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2.以旧引新.
出示:三年级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剩下的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独立审题,列出分步算式.
300-180=120(棵) 120÷3=40(棵) 答:平均每次要浇40棵.
教师提问: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一步的结果在第二步的算式中作什么数?
根据分步解答的过程,这道题还可以用综合算式解答,怎么列综合算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讨论探究,初步认识.
2.出示例4:三年级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剩下的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教师让学生再次审题,讨论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分步计算应该怎样列式?
观察上面的分步算式,小组讨论:分步算式中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这两步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提问:你能试用文字题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说出:分步算式中第一步求的是还剩多少棵数;第二步求的是平均每次种多少棵树.第一步的结果在第二步中做被除数.用文字题概括是300减去180的差,再除以3,商是多少?)
教师提问:该怎样列出综合算式呢?(学生独立动手列式)
订正并且板书:
(300-180)÷3
=120÷3
=40(棵)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表示的是什么?“300-180”不加小括号行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根据题意用文字题概括成“300减去180的差,再除以3,商是多少?”所以这样列式.算式表示是剩下的平均每次种多少棵.“300-180”不加小括号不行,因为根据题意,必须先求出剩下的棵数,并且在分步算式中300-180的结果在第二步中作被除数,所以列综合算式时,必须加小括号.)
3.再次尝试,领悟规律.
将例4改为“三年级要浇300棵杨树,浇180柳棵.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1)让学生讨论:“把哪些树分3次浇完?”
(2)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300+180)÷3 300+180÷3
(3)开小辩论会:哪个算式对?说说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题目要求的是300与180的和,把“和”的两种棵数分成3次浇完,所以要给“300+180”加上小括号,这样符合题意了.)
三、反馈调节,总结归纳.
1.用综合算式解答下面各题.
同学们栽树.一班要栽58棵,二班要栽67棵.平均栽5行,每行栽多少棵?
学校组织同学去博物馆参观.三年级去了62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订正:
教师提问:说说怎么想的?第(2)题还有别的解法吗?
2.做一做.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页的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6、7、8、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分析应用题,依题意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
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沟通,建立联系
出示下面文字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分析的思路。
(1)42乘5,再加上36,和是多少?
(2)75与25的和乘78,积是多少?
二、 探索知识,领悟方法
1、学习例4,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如果学生中既有分步解答,又有用综合算式解答的,教师就让列综合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解答这样的两步应用题,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解答,也可以用综合算式解答。
(2)如果学生都是分步解答的,教师就让学生小组讨论:如果用综合算式解答这道应用题,应该怎样列算式?
小组汇报:一个小组汇报,其他组做出补充或提出合理的建议。最后教师小结:要列成一个综合算式,实际上就是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首先要弄清先算什么。
2、独立思考: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和解答两步文字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 练习
让学生独立解答“做一做”中的题目,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 应用知识,掌握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6、7、8题。
四、 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