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在喧哗中寻找宁静散文(共含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姣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在喧哗中寻找宁静散文
在喧哗中寻找宁静散文
当开始觉得写作已经于我变得生涩和艰难的时候,没想到年长于我、且更先执笔从文的他,却依然像二十几年前那样对文学执著而痴迷。也就在二十几年以后的今天,在我的写字台上,还会摆放着他的即将出版的诗集《悬崖上,一束淡黄的花》的清样。这让我倍觉惊喜。虽然同在一栋楼里工作着,但我居然不知道还有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在继续默默地写作着,用他喜欢的分行的字句——那情形无异于暗恋自己旧日的情人,不仅恋恋难忘,反而一往情深。
这个人就是熊烨。
那一刻,我很感动,也很羞惭,真的,真的。
让我感动得是,这么多年了,熊烨不仅没有把伴他成长的诗歌丢弃,相反还把一直相伴于他的诗歌当作精神食粮精心守护着,从不马虎。从他这次对自己创作的诗歌的整理出版,不难看出他对诗歌的觉悟。尤其当下诗歌已经鲜为人写、鲜为人读的年代,实乃一大壮举了。换句话,简直有点要和当今那些找卖点的写家门“挑战”的味道了。当然,熊烨是不会这么想的。他不属于那种喜欢与世人争高论低的人。他一向保持着低调,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此举,相信完全缘自他对诗歌的忠诚和对自己所走过的道路的一种纪念。
此为我的感动。
让我羞惭的是,这些年,我虽说一直界于文学的边缘,偶尔还没忘记写点文字,却已然背叛了自己的初衷,总是被别的事物困扰或者迷惑。记得我也酝酿做一个作家梦的九十年代初,看到熊烨和更多的武冈文学热血青年一道把武冈的文学旗帜摇得哗哗作响时,我真的好羡慕的,并且发誓今后要通过文学来改变自己。但那时候我还没有更多的勇气接近他们,只能远远观望着,把他们当作心中的偶像,一方面暗地里拜读他们的大作、一方面埋头自己的创作,以缩短和他们的距离。十多年以后的.今天,我虽然没有彻底和文学说再见,但骨子里流淌的血液已经渗透进了别的成分,不再把文学当作唯一,而是在精神文明和传统文化受到物欲横流的冲击时,自己也跟着摇摆不定了。因而,比起能在喧哗中寻找宁静的熊烨,我没有理由不感到羞惭。
人,不同于普通的动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头顶一方天,脚踏四方土,总是要做点什么的。惟有做点可以让自己得到充实的事情,才不至于得过且过、浑浑噩噩。什么事情是叫充实自己的事情呢?工作之余,琴棋书画,舞文弄墨就是充实自己的事情。譬如熊烨的诗歌创作。诗歌创作这个活计其实并不好做,就算你能耐得住寂寞和清贫,没准还费力不讨好。有时候,你哪怕呕心沥血,把自己满意的作品磨出来,换来的却并不一定就是原本讥饿的人群所需的食粮。甚至被嗤之以鼻。从大义来说,做这个活计,要有不辱使命的社会责任感,还必须忍受旁人所难以承受的的深深的孤独。惟有这样,才能在痛苦的修炼中丰富自己真实的生活,为社会提供一点真正的有益的精神产品。我相信熊烨很累,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但我更相信熊烨在受累之后的快乐是真实的,是可以用眼看得到,用手摸得着的。
有人说,艺术创造的过程,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向上攀登的过程,是在辽阔的大海边寻找美丽贝壳的过程,是披荆斩棘历尽坎坷、在人迹稀罕的沙漠发现迷人的绿洲的过程……这些过程,有谁能说不是世界上最叫人倍感惬意和自豪的呢?我相信熊烨同样会倍觉惬意和自豪。
纵观熊烨的诗作,诗人表现的都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如第一辑《醉意的旅途》里的《云山》、《云山醉酒》、《塔林》、《仙人桥》、《游法相岩》等,几乎可以说,篇篇充盈着一种迷人的艺术的气韵,他将大自然的美在自己的笔下尽情吐露光辉。而在他的组诗《苦竹山,苦竹山》中,他又将心中感受到的生命意志的冲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譬如《大姑》、《大哥》、《二哥》、《小妹》这些忧伤的故事,饱含了诗人对这个社会的沉思。这些沉思,不单纯是现实利欲和社会性的沉思,也不单纯是哲学意义上的“我思故我在”,而是一种充分审美意义上的沉思,是对人生和生命意义的拷问。
熊烨有着极其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历:种过田,当过农民乡干部、乡干部、机关公务员。这些经历,对于诗人来说无异于一笔笔财富,如果没有这些生活的积累,诗人就没有这些创作的源泉,就没有这些明丽流动的精神食粮来补充我们今天需要补充的营养。所以说,生活的积累对于创作来说是财富;人生的失却,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幸。就像司马迁说的:孔子厄而作春秋,孙膑髌而作兵法,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就连他自己,也是忍受了宫刑的污辱才完成《史记》创作的。换句话,失,就是得。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喧哗的世界,万事万物都在更新升级。在这个喧哗的世界里,熊烨能守住一份宁静,我对其钦佩之至。我只想今后还能继续看到熊烨的诗作,并且希望他的诗作也会不断更新升级,此乃武冈的一大幸也。
在喧哗中孤独散文
曾以为孤单是因为没有人陪伴,就把自己置身于热闹的人群之中,然而依旧孤单。在喧哗中孤独的我,是否一生都要与孤独为伴?
有一段时间,我热衷于参与朋友聚会,希望那种热闹的氛围能够赶走我内心的孤单。然而,当我身处其中的时候,始终有一种局外人的感觉。我木然地看着朋友们嘻笑怒骂,参与不了他们层出不穷的话题,理解不了他们大笑的原因,但是我仍然跟着他们大笑,假装听懂了他们的笑点,假装是他们其中的一份子,骗过了他们,却没能骗过自己。
我羡慕着他们的轻松自在,即使他们是在抱怨,也能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得意,像是另一种炫耀。而我,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甚至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我无话可说。我尝试过提起一个话题,或是参与他们的.话题,只是我一开口,他们就会转换话题,像是没听到我说什么。于是,我放弃了,安静地当一个陪客。
渐渐地,我减少了参加聚会的次数,因为我害怕了。我开始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勉强自己和一群说不上话的朋友坐在一起强颜欢笑,没有人想要听我说话,没有人注意到我,像一个隐形人一样坐在一边。我的孤独感更加强烈了,强烈到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我已经无所依靠了。
与其在喧哗中强忍孤独,倒不如一个人享受孤独。不需要勉强自己配合别人,一个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算没有人陪伴,我也能自得其乐。
有人骑一头青牛自在而行,飘逸而去,那是老子;有人放弃高官厚禄,宁愿在水边欣赏游鱼摇曳,乌龟摆尾,那是庄子;有人放弃人世闲职,采菊东篱,悠然赏景,那是陶渊明;有人觉得世界越来越喧嚣,而他喜欢过安静的日子,那是周国平……难道喧嚣与安静必定是一对天生的仇敌?必定要争个你死我活?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晴耕雨读、隐逸山林的隐士在古人看来只是“小隐”,而身处闹市,却能固守心中一方净土之人才算是“大隐”。在我看来,喧嚣与安静不必对立,一个人既可以享受人来人往、沸反盈天,也可以独处一室,拥抱自己世界里的安静。就如苏轼,既可以修筑堤坝,为民造福,也可以夜游赤壁,感慨人生,伤怀往事。
莫言说,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但喧嚣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喧嚣不全来自与我们毫不相关的陌生人,它也来自我们的亲朋好友。一个人要是为了安静,割断自己同亲友间的联系,天地之大,却孑然一身,又有何乐趣可言?欧阳修曾任滁州太守,他曾邀请城中百姓一起游览醉翁亭。可能有人认为,与其和他人一起游玩,饮酒吟诗,投壶射覆,喧闹之声惊扰山中飞禽,倒不如独自一人,携一壶酒,静静欣赏野芳佳木,鸣声上下。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独自欣赏这幽美的景色,会心生悲凉之感。而有众人陪伴时,便感觉不到孤独,只留记忆中把臂同游的欢乐。
雨果曾经为了创作《巴黎圣母院》,拒绝了所有的社交活动,他把华丽的衣饰锁在衣柜里,然后把钥匙丢进了湖水中。为了激发灵感,他需要独自一人的安静。在安静中,人往往会任思维恣意驰骋,文思便如泉涌,在字里行间流淌。而这并不妨碍他在完成作品后重返生活舞台,享受和他人在一起的乐趣。
有时,我们需要绝对安静,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沉浸,享受孤独带来的乐趣;而有时我们又会对繁华的世界心生向往,渴望社会生活中的喧嚣,这并不矛盾。一个人本来就可以是多种思维的综合体现。我们既可以享受喧嚣,也可以拥抱心中固守的安静。
海埂公园建于六十年代初期,坐落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市南郊,美丽的“高原明珠”滇池湖畔,距昆明市中心约10公里,交通方便、道路宽阔。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00米,占地750亩。
公园南面连接碧波浩瀚的滇池,有2.5公里长的海岸线;西面是连接海埂公园至西山龙门的索道,仅一水相隔,遥相呼应;东面紧邻高尔夫球场和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北面与“滇池温泉花园大酒店”及“云南民族村”紧紧相邻,环境自然和谐,空气清新。
进入公园后我们就能看见两株枝体相连的桉树,其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百年桉树群”五个大字以及相关的介绍;这两株桉树一株高大挺拔,一株婀娜多姿,似一对忠贞不渝的爱侣,携手眺望滇池。
只有到海埂,滇池边,才能真切地看到睡美人山的容姿。面容清淅,曲线婀娜,秀发流转,与夕阳绘成一幅瑰丽的画卷。
我向来是不喜欢嘈杂的环境,我们班的同学都去烧烤了,我呢,就拿出自己带来的食物,在一旁的草地上,找一片荫庇的地方,美餐一顿,然后拿出耳机,听着音乐感受着大自然的美。
也许很多人喜欢的音乐都是通俗歌,而我喜欢的是奥马尔·阿克兰的曲子。这样的曲子,结合了古典的优雅,又不失现代音乐的创意以及制作技术,因此将这一类音乐称为新世纪音乐。若能用一副好耳机,把声音最真实地还原出来,就能把一首曲子中每一种独特的配器及用途体现得淋漓尽致,从中看到作曲家的思维和心境,把音乐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公园里,沿着滇池边铺设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坪,躺下来,就有一种被小草、被阳光、被水气,被大自然包围的感觉。投身于大自然中,也就没有了外界的喧嚣,身心变得愉悦了起来。
可惜这样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再好的东西,也不可能永远属于自己。我们原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有空还是多接触大自然吧,这样可以调整身心,在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美的同时,还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好的心态,去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狂风骤雨,阻挡不了我们安然徐行,喧嚣骇浪,我们只采撷那宁静之水留存心中。
外界风云变换,我们心中波澜不惊,周遭人声嘈杂,我们独守内心安宁,潜心滋育内心的成长,那可否是一种睿智?
十年,十年浩荡,有多少人在这喧嚣的十年中焦躁疯狂?又有多少人在这喧闹的十年中迷失自我?但他,汪曾琪老人,内心的安宁没有片刻被环境打扰。冷静地观察,沉默地思索,他的思想翻飞升华,他的文字内敛深沉。于喧嚣中追求内心的宁静,让汪曾琪老人在动荡中净化自己的灵魂,也能让我们喧闹中哺育内心的成长,难道称不上是一种睿智的选择吗?
追求宁静,不屑那喧嚣的纸醉金迷,是一种旷达的气魄,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为何大浪淘沙,古今多少风流皆是雨打风吹去?为何悠悠岁月,唯有这贫苦之歌得以余音绕梁,千年不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陶渊明对那尊荣富贵,但暗流涌动,喧闹嘈杂的官场生活的不屑一顾,亦是他对平静生活,宁静内心的不懈追求。不求富贵,不理喧嚣,只愿坚守本心,宁静致远是他旷达洒脱的气魄。品德的高尚让滔滔历史长流冲刷不去他的熠熠闪光,如若一棵劲松屹立在精神世界的巅峰,岿然不动,引领后人攀登。
喧嚣的大浪不断在我们身旁激荡,我们守住内心的宁静,守住内心的追求。时代的骇浪汹涌澎湃,亦需要那么一群人,做那时代骇浪中的中流砥柱守护民族的宁静与振兴。
原不懂钱学森为何放弃一切,只求为国献力;原不谙邓稼先为何为两弹一星执著追求;原不解黄旭华为何默默为中国核潜艇奉献青春,原不懂林俊德院士为何鞠躬聚萃,为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后来,我明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是默默地推动者;到处是时代的惊涛骇浪,金钱与名利的喧嚣之浪不知让多少人沉醉,也不知让多少人迷惘,可我现在眼前看见的是他们留存心中的宁静之水,耳畔边是他们为祖国奉献的铁骨铮铮作响,脑海中浮现的是他们坚守本心,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的身影。
无论外界喧嚣的巨浪如何肆虐,希望你能不被扬起的风沙尘土蒙蔽了双眼,只取那宁静之水,坚守本心,即使是世界风云变幻,我们也能笑对花开。
“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在这一撇一捺之间就是整个人生。那么需要撇开的是什么?捺住的又是什么?在这欲望横流的世界里,我们要撇开纷乱的诱惑,耐得住那份属于自己的清静与孤独,需要在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
人生每时每刻都处在选择之中。当下的每个决定都关乎着未来的命运。然而外界的.纷纷扰扰却干扰着我们的思维。“乱花渐欲迷人眼”,世界很大,诱惑很多。那些华丽表象之下藏着黑暗的万丈深渊,我们被蛊惑,变得迷茫。殊不知,此刻,拒绝才是最好的选择。古往今来,那些真正名垂史册的文人都有一颗勇于拒绝的心。陶潜,李白拒绝了高官厚禄,选择了内心的自由。而博尔赫斯拒绝了顺从强权的保全之策,选择了自我的尊严。人的价值不在于选择了多少,而在于拒绝了多少。面对无数人生的选项,我们会好奇会无措,我们无法预测结果的好坏,我们只知道何者是最适合自己的。而那些不适合自己的,无论背后的利益多么丰厚,也终究是错误的。所以,人生需要拒绝,学会撇开。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类的天性决定我们是群居动物,但这群居之下所衍生出的所谓潮流和时髦有时也会对我们产生误导。古有“三人成虎”,今有网络谣传。我暂且将这种舆论力量定义为外界的喧嚣。每日处在这种喧嚣中,心中的宁静早已被摧残的消失殆尽。这时,我们需要另一种拒绝:离开喧嚣,走向孤独。
孤独不等同于寂寞。寂寞是一种被动的淘汰,而孤独是对自我宁静的主动追寻,是自我选择的独立。周国平曾这样谈论孤独:“孤独者必将不合时宜,但一切都将成为时髦,包括孤独。”虽说孤独的代价是远离潮流不合时宜,但内心的宁静远比那些无关痛痒的认可更为重要。孤独早已成为文人中的潮流。独立是处世的最美姿态。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会遇见不同的人,感受他们的陪伴。但正如龙应台笔下所写:“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孤独行走才是每一个人的最终归宿。所以,人生需要孤独,学会捺住。
拒绝多余的欲望,拒绝刺耳的人言,选择孤独,享受孤独。在喧嚣中找到自己的宁静,在心之净土上体验“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般的深远与畅然。
在爱中寻找幸福散文
爱,是一个美好的话题;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温馨奉献表达方式;爱,让我们心存感激而欢心鼓舞;爱,让我们因感受到世间美好而热泪盈眶;爱,为之感动、为之慰藉、为之幸福、为之美丽!
国爱:令一个民族,在遇到天灾时,惊而不乱、难而不哭。汶川地震中,那是因为我们国家的领袖们以伟人的大爱,撼天动地。辛劳地屹立在灾难发生的前沿,从容镇定地率领子民以他们那睿智的英明、伟岸的身躯、亲临现场指挥作战,抗震救灾。“多难兴邦”的巨笔、擎起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同心协力、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力量大旗!子弟兵救婴儿的笑脸如此可爱;失去亲人的警花母亲,为陌生朋友的孩子喂奶的慈爱精神如此可敬;那听到地震国难消息的勇士们如张泉灵式的英雄记者、医生、干部、工人、农民兄弟;那放弃自家红火生意,带上给养品亲自驾车,排千难克万险,不辞辛苦,赶赴灾区救援的工商个体工作者,等等;在这场罕见大地震的救灾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舍小家为大家;舍身忘死爱国家的坚强着、爱国爱民者;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的壮烈爱心之举,谱写出了人间最美丽的神话!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令世界瞩目,必将载入中国的.历史史册,恩泽于后代。子孙们将铭记,中国曾有过这样爱的人间传奇!
家爱:国家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和谐的家庭、母亲的牵挂、父亲的叮嘱,浸透着亲人之间那种充满着血浓于水之爱。赡养老人的义务与孝道、教育子女的爱心与责任、亲友们往来的关怀与牵挂、和谐邻里的快乐与开心。至亲至爱、无处不充满着爱的气息!
友爱:工作中的团结与协作;艰难时的无私援助与支持;困惑时的呵护与鼓励;寂寞时的关爱与慰藉。这种人间的挚爱,令人思想升华,感慨万千,难以忘怀!
近日,结识了一位提倡“爱国教育”“亲子教育”“友善教育”的网中朋友,对他们组成的《让生命充满爱》中国之声的宣讲团,很欣赏。这中宣讲教育,应该得到大力支持与提倡。在当今的社会中,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优越感,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扎根,满眼的自我观念。有一部分孩子,自私自利,忘乎所以;一部分成年人,也存在着拜金主义思想,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而中饱私囊.个别人为了一点可怜的“家产”,姊妹之间勿念手足之情而同室操戈;更有甚者不念养育之恩情与自己亲生父母,因为经济利益而对簿公堂。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宣讲,有利于净化人们的思想灵魂;教育应从孩子入手,有利于提高国民思想素质教育。对国家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在人们精神匮乏的时候,需要畅饮心灵鸡汤!
朋友们,让我们用感恩的心,来回报我们美好的生活吧。爱会为人间带来美好,爱会创造人间奇迹。爱就在我们身边。爱,尽在不言中!!!
在记忆中寻找那份快乐散文
记忆中,土墙瓦的房子被竹林包围着,屋后有一座小山丘,屋前有一条小河沟。夜幕降临的时候,袅袅炊烟,犹如仙境。
《一》
屋前小坪坝的周围开满无名的野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也曾在周围栽种过一些花草,因为自己不懂照顾而最终枯萎凋零。经常摘许多花草编织花环,就像编织自己简单而单纯的快乐。花丛中欢声笑语,蝴蝶翩翩起舞。捉稻苗水底下游来游去的小蝌蚪,追红薯地里的小野兔,你追我逐的身影随着日落消失在傍晚的余晖中。夜幕降临,春风凉飕飕,关门闭户的围坐在黑白电视前,七嘴八舌的讨论着电视里播放的节目。随着你一句我一言渐渐进入梦乡。夜深人静的午夜,整个村子都安静下来,是那样的祥和。
《二》
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屋前的小河沟。三五成群的伙伴邀约相伴,清澈透底的水面映照出欢快的笑脸,戏水游玩。河沟的两旁杂草丛生,一不小心就会被划伤。每每这个时候,只要看见同伴捉到小鱼或小虾,都会破涕而笑。夕阳西下,还不想归家。等到蛙叫蝉鸣,伴着月光,踏着轻快的步伐,追逐着萤火虫,一路嬉戏。路过屋前的竹林,月光透过竹林零零星星的`洒下来,照亮回家的必经之路。总是喜欢去扑捉那一份快乐。张开手掌,握住,再张开,可手中依然是一片空白。
《三》
稻花香,硕果累累,秋收的季节。一望无垠的稻田,热火朝天的忙碌,不敢闲暇半刻。害怕乌云密布,一声雷响,一年的收成会受影响。端茶递水,收割稻草,嬉戏打闹,忙得不亦乐乎。最开心的是吃晚饭,因左邻右舍帮忙收割,晚饭做得比平时丰富许多,往往是狼吞虎咽。放下碗筷便和邻居的小伙伴打打闹闹,乘着月光去稻田里捉青蛙,捉螳螂。玩累了便放一张竹席在小坪坝的稻草上,躺在上面看天空的流星划过,着急的许愿,害怕那一瞬间错过。
《四》
屋前屋后的竹叶随风起舞,飘落,寻找着落叶归根最后的归宿。阴雨绵绵,淅淅沥沥,夹带着刺骨的寒风。穿着帆布鞋,踩在泥路上,迎着寒风,一步一个脚印。溅起的泥巴裹了半截裤脚,都不能影响快乐的心情。十天半月后,太阳冲破了厚厚地云层,露出了笑脸。老老少少,大大小小,都出门站在太阳底下享受冬日的温暖。用稻草编织的草绳,拴在两颗相邻的竹子上荡秋千。用路边捡的小石头,在地上踢方格子。用小指粗的铁丝做成铁环,在田埂上一路奔跑。还有许多说不出名的小游戏。这些是冬天驱寒最快乐的方式。
而如今,建设了新农村。土墙房变成了独栋的小“别墅”,门前的泥路变成了宽广的柏油路,收割稻子也全都用收割机。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找不到那些曾经的快乐。
在拥有与寻找中恍悟-散文
我从不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因为我十分确定:我拥有的永远不会丢失。
每个人拥有的东西都不同,拥有父母的爱,友情,执着。
我的执着曾经是我的骄傲,相信只要努力,坚持,就会得到我要的结果。于是,我寻找!在书本中畅游,在人行中穿梭,在课堂上翱翔。每一天都忙忙碌碌,为自己的梦想前进。
时间在指尖流逝,我决定放弃。因为在茫茫人海中,发现这样的追求并没有得到最终的结果。似乎是迷失在森林里的孩子,没有方向。然后明白,我失去了那份执着。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寻找过去的`想法对未来的憧憬,别无选择。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找。在原来的环境下来来回回,徘徊是浪费,很早就知道,出生是死亡的开始。那么又有多少时间来被我这样的消磨呢?只是想找回我所拥有的。
偶尔的放假,漫步在久违的校园,夏天已慢慢离去,时不时还会回头望望,秋是否已经代替了它。叶从枝头轻轻飘落,带着它对树的眷恋,一起生活了一个夏天,对于它是难忘的回忆,它要珍藏,将自己埋在树根上,永远的保留那份欢笑。想着想着,又一片落叶从头顶飞过,她向我shi威,因为她虽然离开了树,但对树的感情永远都在,她会与大树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没有示弱,但泪却从脸颊上滚下,承认自己是失败的,没有叶的坚强,没有叶的豁达,没有叶的懂事……
我快步回家,因为我找到了我的执着。
它告诉我:它从来没有离开我,只是我不小心把它弄丢了,我那么用心的找,它知道了,又现身在我面前。
我拥有的不需要我去寻找,还是那样确定,永远不会丢失。只要小心,不把他们忽视就好!这次,我要珍惜,珍惜我拥有的一切,用拥有的去找寻我没有的。
我相信:我依旧会在书本中畅游,在人行中穿梭,在课堂上翱翔。只是这次,我把执着好好的保管,让它带我向梦想奔跑,永不停息,直到达到目的地,于是我在拥有与寻找中恍然大悟!
★ 喧哗过后散文
★ 喜欢宁静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