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论文(共含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pcbchaoba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摘要:阐述了加强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的意义,分析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包括施工材料的规范性、路基的平整度符合施工要求、路基裂缝问题的解决,针对不同的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包括边坡防护施工技术、挡土墙施工技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
面对日益繁重的交通运输量,各地的公路都逐渐呈现出饱和状态,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之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加剧公路受到繁重交通压力的影响。为了减小对人们出行和对经济带来的损失,需要加强对路基的防护工程,在公路工程施工期间选择适当的防护施工技术。但是,在实际公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不重视防护的施工方法,忽略路基防护施工技术的要点,导致公路路基质量低,安全性能低,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3.1边坡防护施工技术
边坡防护施工技术是路基防护工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多种形式,主要有路堤浆砌片石、边坡浆砌片石铺砌、路堑岩石边坡喷播植草、三维植被网等,为了加强对公路路基的防护措施,需要采取这些辅助性措施进行施工。首先是浆砌片石和边坡浆砌片石铺砌施工,施工前必须保证坡面的填土压实符合施工要求,并在基底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砌体砌筑操作[5]。在完成砌筑施工之后,要及时对边缘部位进行回填,既保证了外观的整齐美观,还能防止地表水浸入。然后是在路堑岩石边坡进行喷播植草,需要注意的是气候条件对种植的影响,在相应的季节里进行喷播植草,选择优质草籽,在刚完成阶段进行细心照料,保证成活率。最后是路堑边坡三维植被网施工,包含坡表处理、挂网、固定、回填土、喷播草籽和揭膜几个部分,将坡面的杂物清除干净后可以将三维网进行自上而下铺设,将网格紧贴坡面,然后用钢顶对三维网和坡面进行固定,进而对三维网进行填厚操作,之后就是进行喷播植草,完成后适时洒水,成活之后揭掉无纺布。
3.2挡土墙施工技术
挡土墙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地形和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对施工场地的排水系统进行建设,以保证土质干燥,在挖掘过程中采用分段跳槽开挖,综合考虑土质的实际情况进行地基承载力设计。挡土墙施工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地表水对路基的冲刷,墙身砌筑时需要进行严密的砌筑操作,避免出现水平通缝。其中挡土墙的墙背需要按照设计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碎石反滤层和泄水孔的设置,底部泄水孔和墙顶下方0.3m和0.5m处需设置夯填防渗层,并分层进行回填夯实,完成相关回填操作后,还需做好排水和防渗的设施操作。
3.3路基排水施工技术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的主要作用就是避免水害,主要内容包括路基排水沟、边沟、截水沟、急流槽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为确保路基土石方的顺利施工,需要在开挖前进行路堑截水沟的操作,并结合临时排水设施的作用进行。其中由于截水沟与旁边的山体紧密连接,必须在监理部门认可后才能进行开挖工作,并全程使用监理工程认可的材料进行夯实回填,当回填至沟顶的最高处,则可以实现地表水顺畅流通,并准确地在截水沟中流通。路堑边坡排水施工时需要注意地下水的流通,当碰到地下水渗流的状况,应该根据地下水出现渗流的位置及流量的大小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通常会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等导流设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地下水对施工的破坏。
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然后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施工单位还需要综合以往成功的管理经验,为整个工程的施工制订一套完整的施工管理体系[1]。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作为公路工程的关键环节,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用技术规范和标准对整个工程进行监督和控制,施工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加强路基防护工程中的施工技术水平,对系统化的复杂施工进行监督,从根本上保证管理工程的质量水平。加强公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实施,保证路基施工质量,为延长公路路基的使用寿命做出应有的贡献。
2.1施工材料的规范性
施工材料的选择是路基防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路基的施工质量受施工材料的影响较大,所以要重视对施工材料的选择。施工材料的选择首先要求符合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设计要求,尤其是选择强度和稳定性适用的材料,保证施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2]。其次是施工环境对施工材料的要求,并结合相关设计选择符合含水量和强度等方面要求的材料进行施工。最后是在保证施工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对施工材料进行货比三家,在正规厂家提供的施工材料中选择效益较高的,进而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满足其规范性要求。
2.2路基的平整度符合施工要求
对于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来说,平整度与路基的使用年限和行车安全直接挂钩,应该在整个公路工程中得到重视,利用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平整度。公路工程路基防护施工在完成相关摊铺、捣实、刮平等作业之后,还需要使用符合公路路面施工的修整机械设备进一步完成碎石的整平工作,使公路路面的混凝土表面能够达到应有的横坡度和平整度要求,所以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施工[3]。首先是严格在路基施工技术的要求和规范下进行操作,在碎石工程后的碎石修整作业过程中,为保证完成修整作业后的混凝土仍然能够保持高度的塑性,不能在表面洒水。当公路正式投入使用之后,还应该做好路基的养护管理工作,按时对路基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潜在威胁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保证路基的行车安全。
2.3路基裂缝问题的解决
在公路工程路基防护施工过程中,除了要满足国家规范关于承载力标准的要求之外,还应该满足公路路面的抗裂性和变形的要求,让路基裂缝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路基裂缝问题解决的措施有采用伸缩缝施工技术,采取抗防结合的原则进行施工,该项施工技术可以对结构构建的部位进行加强配筋,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弹性,对混凝土路基的塑性变形加以约束[4]。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在规范的操作下进行施工,另一方面需要选择收缩性较小的混凝土材料,降低因热胀冷缩问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
4.1做好技术准备
最开始的测量考察工作必须要严格执行测量标准,以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提高测量效率,加快进度。然后保证基本要求:①保证安全;②保质保量,赶上进度;③提高施工技术,加强对施工的监管。对每一步都能有良好的规划,对不同程度的突发情况也要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最后要针对不同高速公路施工的特点,选择最佳施工方案。
4.2合理组织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方案逐一进行。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联系监理部门,施工团队之间要进行交流,根据实际情况寻找解决办法。同时,安全问题是一项工程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以预防为主的安全防护工作,让整个工作可以顺利完成。
5结语
公路工程路基防护技术直接影响整个路基的施工质量,要求技术人员能够在工作过程中积极探索,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施工管理,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总结,不断创新,为日后的路基防护工程提供施工经验。
参考文献:
[1]杨庆.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加固处理的工艺与技术研究[J].科技与企业,(8):225.
[2]吴建明,罗书伸.公路工程路基路面雨季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4(22):116-117.
[3]王海涛.公路工程路基路面雨季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筑,2014,5(2):302.
[4]黎映平.有关公路工程路基路面雨季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视界,2014(15):290.
[5]黄为民.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加固处理的工艺与技术措施[J].科技与企业,(18):225-226.
高原地区中水草地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1、依托工程概况
依托工程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境内,该地区平均海拔3800米,属典型高原高寒气候区,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年平均气温0.1℃,低于0℃的寒冷期长达184天,其中低于—10℃的严寒期达到了131天,主要受孟加拉湾季风影响,降雨充沛,年均雨日171天,降水量在764.3毫米。境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水草地,地下水丰富,地表有泉水出露,冲沟发育。
2、水草地地质类型
水草地主要是由于山坡泉水发育,地表排水不畅、长期积水所致,主要物质成分以粉粘粒为主,包含角砾成分,松散—稍密状,含腐殖质成分。表现为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有泉眼,渗水,形成积水,土体湿软,夏季降雨充沛时,尤为严重。水草地路段有较厚的草皮层,其下一般存在0.5~1米的腐殖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3、水草地在施工中的不良地质危害
3.1水影响
水草地路段由于水草发育,地表长期积水,多形成大小不一的水坑或地表漫流,路基在填筑前和施工完成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水及时排除,积水将长期浸泡基底,加之高原高寒地区空气稀薄,天气严寒,一年内无明显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基底在水的影响下受到反复冻融,最终造成基底松软,导致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可见,水对路基施工的影响极大,如何消除水的影响,确保路基基底填筑质量及路基整体稳定性,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2腐殖土影响
水草地路段在草皮层下一般存在0.5~1米的腐殖土,其主要是由腐烂的植物以及动物粪便组成的一层混合物,过长时期腐烂发酵后和自然土壤混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土质。由于腐殖土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决定了其含水率大、有机质含量高、液限及塑性指数大、不易压实的性质,因此,腐殖土层在路基施工中,对填筑及压实质量有着很大影响。
4、水草地常用处理方法及适用条件
针对水草地路段的土层结构,腐殖软弱土层较厚,地下水丰富,地表排水不畅易积水等特点,并根据路基填土高度的不同,在路基填筑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水草地处理。
4.1不清表直接填筑
(1)适用条件:路基填高大于等于2.3米。
(2)具体处理措施:当路基填高大于等于2.3米时,采取地表不开挖直接填筑1.5米砂砾,然后采用冲击碾压密实,提高基底承载力,同时,为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在砂砾顶部设置一层钢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采用整体加筋土工格栅,纵横向肋条交叉点剥离力不小于500N,土工格栅沿纵向铺设,连接处用扎丝绑扎后采用U型钢筋钉固定,U型钉纵横向均按2米间距布置。钢塑土工格栅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抗拉强度≧50KN/m,延伸率≦3%。(3)采取措施原因分析:水草地路段,当路基填高大于等于2.3米时,由于填高较高,水草地对路基填筑的整体稳定性危害将大幅度降低,水草地表面的.草皮可作为天然的土工格栅材料,此时再采用粗粒填料(如砂砾等),可有效降低毛细水上升高度,并能确保路基底部整体稳定性,那么,水草地的不良地质影响将可忽略不计。若清除草皮,水草地表面草皮的天然土工格栅作用将消失,草皮下的腐殖土层极不稳定,将对路基施工造成很大困难,施工质量很难保证。因此,水草地路段当路基填高大于等于2.3米时,采取地表不开挖直接填筑1.5米砂砾,然后采用冲击碾压密实,并在砂砾顶部设置一层钢塑土工格栅的处理措施完全能够满足路基填筑质量要求。
4.2清表换填
(1)适用条件:路基填高小于2.3米。
(2)具体处理措施:当路基填土高度小于2.3米时,对原地面采取超挖换填砂砾处理,确保路面底基层以下1.5米范围内填筑砂砾。
(3)采取措施原因分析:水草地路段,当路基填高小于2.3米时,由于填高较低,水草地对路基填筑的整体稳定性危害明显,此时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而直接进行路基填筑,地表毛细水上的上升将严重破坏路基基底稳定,并且松软腐殖土层的存在将使得基底很难达到规范压实度要求。因此,水草地路段当路基填高小于2.3米时,对原地面超挖换填砂砾,确保路面底基层以下1.5米范围内填筑砂砾,降低毛细水上升对路基基底的稳定性破坏,同时,清除草皮及软弱腐殖土层后,将能有效确保路基压实质量达到规范要求。
4.3两侧或单侧设置反压护坡道
(1)适用条件:所有水草地段路基。
(2)具体处理措施:在路基两侧或单侧设置宽3米、高1.2~1。5米的砂砾、砾石或碎石反压护坡道,确保填方边坡的稳定。
(3)采取措施原因分析:由于水草地路段地下水丰富,地表排水不畅,且地表存在草皮层及腐殖土层,路基在施工完成后,基底将持续受到地表泉眼水及毛细水的影响,基底及坡脚很容易失稳,在坡脚处出现破裂面,最终导致路基滑塌破坏。针对此问题,根据水草地段实际地质情况,在路基两侧或单侧设置宽3米、高1.2~1.5米的砂砾、砾石或碎石反压护坡道,增加坡脚的重力,施加给坡脚反向压力,就可减少坡脚破裂面发生的可能性,确保路基整体稳定性。
5、高原高寒地区水草地路基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5.1合理选择填筑材料
为防止水草地段泉眼水及地表毛细水上升对基底造成破坏,在选择填筑材料时应优先选择级配良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颗粒土,当条件不允许时,也可采用细粒土,但土的液限应小于50%,塑性指数应小于26。淤泥、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含量高的土严禁用于路基填筑。
5.2做好防排水设施
水草地路段由于地下水丰富,地表排水不畅易积水,为防止积水长时间浸泡基底造成路基失稳,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边沟及急流槽等排水系统,在汇水面积较大的山坡路段迎水面还应设置挡水埝或截水沟,以拦截山坡汇集水。
5.3设计允许的条件下适当提高路基高度
进行水草地路段路基设计时,在经济合理且符合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路基的填高,以减小水草地不良地质对路基施工的影响。
6、结语
针对各种实际情况,都有特定有效的处理方法,所采取的措施及其适用条件,需要经过不断学习相关资料和不断的实践总结。本文就常用的水草地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对各种条件下所采用的措施及其技术要点进行研究,以更好的指导施工,确保高原高寒地区水草地路基施工质量。
摘要:水利工程的施工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地基处理中的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其质量是决定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施工人员一定要重视地基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围绕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的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分析了相关的施工技术要点,希望能为水利工程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混凝土;防渗;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是水利工程中最为基础的施工环节之一,尤其是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不仅是在地基施工中,在水利工程堤坝以及水库等环节的施工中都有所应用。因此,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十分重要。混凝土防渗墙除了能够截水、防渗透之外,在承重以及挡土等方面还具有一定的效用。混凝土防渗墙一般是利用土石坝坝体,再结合水泥浆凿孔成墙,采用浇筑的方式浇筑地下连续墙。地基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对质量的要求则更高。文章主要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的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水利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1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防渗墙的应用主要是源自于20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逐渐将混凝土防渗墙技术进行推广,在其他国家得到广泛的使用。我国建筑工程中应用混凝土防渗墙技术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后该技术在我国的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也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到目前,我国的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程度。混凝土防渗墙包含了不同的种类,按照结构形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槽孔型混凝土防渗墙
该类型的防渗墙因为横截面为槽型,所以被称为槽孔式混凝土防渗墙,在固壁时主要采用泥浆以及其他的一些形式,随即在合适的部位凿孔,利用混凝土回填,以此形成防渗墙。一般情况下槽孔式混凝土防渗墙的槽孔在7m左右,并且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有连锁与搭接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1.2桩柱式混凝土防渗墙
该种类型的混凝土防渗墙的横截面是圆孔,运用导管以及泥浆护壁进行回填,以此构成混凝土防渗墙,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防渗墙在布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保障土石坝防渗的基础上,施工人员通常会应用连锁与搭接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连接。
1.3混合型混凝土防渗墙
混合型混凝土防渗墙是槽孔型和桩柱式混凝土防渗墙的结合。另外,在水利工程地基施工中,因为水利工程四周的地粘土资源较为稀有,对于环保性的要求比较高,现阶段在防渗墙凿孔护壁施工材料的相关需求中,在膨润土泥浆的选择上也比较普遍。在泥浆固壁中,钻孔泥浆主要包括了水、粘土以及添加剂等,对于钻孔泥浆的调制,需要根据钻孔方式以及地层的实际情况明确泥浆的稠度,如果泥浆过稀,那么将会对钻井的速度造成影响。对于钻孔泥浆的配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泥浆的液面进行控制,槽孔内的液面标高要较河水面高1m左右,并且对其进行监管;二是对泥浆的比重进行控制,比重不大于1.15;三是对泥浆的粘度进行控制,泥浆的粘度高会导致排量减少,一般控制在32~50之间。
2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设施方面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进行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施工设备是其中较为重要的要素之一,尤其是钻孔设备的应用。因为钻孔设备比较庞大,在其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设备的运输和保养,如果在地基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钢绳冲钻机,那么施工人员需要在施工之前利用冲击钻头反复破碎地面,直到地表面完全破碎,随后,再利用抽砂筒抽出地表面的泥屑与砂屑。若采取该种方式钻孔,不但需要耗费较大的资源,同时还会降低施工的效率。如果用冲击式反循环钻机,那么施工人员要改变该设备的出渣方式,改为泵吸式连续出渣的方式,以免钻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对颗粒造成破坏,进而影响钻机工作的效果,这种形式的工作效率比较高,但是设备要求较多。施工人员在使用抓斗施工时,可以脱离泥浆,使用设备的斗齿进行切割,将地表面完全破碎之后,再将地表面的泥屑与碎石屑清理干净。
2.2施工工艺方面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2.2.1钻劈法防渗墙施工
在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中,钻劈法主要应用于砂卵石地面中,并且在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要将轴线分成若干个槽段,并且每个槽段依据设计要求,其长短不一致,在施工过程中,要将两个槽段分为Ⅰ期槽和Ⅱ期槽,随后再实施槽孔的施工。运用钢绳冲击钻机以及冲击式反循环冲钻机,在钻孔方面要采取分层钻井的方式,针对孔洞之间相邻深度的钻孔,在钻孔时孔斜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在对主孔以及相应的副孔反复进行劈打,结束劈打之后将泥屑以及碎石屑进行清理。
2.2.2钻抓法防渗墙施工
在水利工程的地基施工中,面对一些比较紧密的地层开槽,施工人员需要将冲钻机与抓斗进行结合,当冲钻机深入钻进主孔中的基岩和漂卵石层时,要使用抓斗冲钻机对副孔进行抓取,抓取的副孔处于临近的主孔中间,并且要与槽孔的尺寸相结合,使用三钻两抓法进行槽孔的施工。
2.3施工工序方面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一是在沟槽开挖完成之后,要运用泥浆等建筑材料固定沟槽,在此基础上对沟槽内壁的稳定性进行保证。施工人员组织施工的过程中,要选择具备蓬松性的粘土,并且将其制浆,保证泥浆的密度为1.05g/cm3。二是设置导墙保护沟槽,在实际的施工中,要将钻机作为基础的导向,以此保护沟槽,因为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周期比较短,为此,出于节省施工成本的目的`,施工人员可以应用反复改装的钢结构导墙以及其他形式的混凝土结构导墙。三是在混凝土浇筑时要选择直升导管的方式,保证混凝土浇筑均匀性的主要前提是导管的内径尺寸。除此之外,在选择混凝土时,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级配,结合该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强度的混凝土,要求混凝土要具备较强的抗渗性能,并且抗渗系数可达到1×10-6cm/s。四是混凝土防渗墙在使用接头管法进行连接的同时,为了能够保证连接的质量与有效性,施工人员需要利用切削法进行施工,因为墙段的连接难度比较大,施工人员需要格外注意。
3结语
综上所述,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水利工程逐渐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要点,尤其是甘肃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地基施工是水利工程的基础环节,其质量的好坏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本文主要阐述了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的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要点,希望对提高甘肃地区乃至全国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帮助,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作者:闫沛贤 单位:甘肃省水利厅工程地质建设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水平迅猛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也逐渐发展起来,新建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多,由此在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文章就我国水利工程堤防的现状和技术进行分析,以促进农业的生产。
关键词: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
1我国水利工程堤防简述
1.1水利工程堤防的作用
水利工程的堤防建设实质上是为维护堤防工程的完整与安全,充分的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排洪、抗风浪以及风暴潮等方面的作用。堤防工程是防洪的屏障,是人们生命以及财产安全的保障,水利工程堤防建设对于农业以及人们的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洪涝灾害的国家,水利工程的堤防工作做得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社会稳定与团结,社会团结起来,保障水利工程堤防建设的进步,才能保障我国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1.2水利工程堤防现状
中国的水资源极其丰富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我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水利工程的堤防防渗工作对于我国来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堤防防渗的工作成效不大。尤其是对于早期修建的水利工程来说,由于当初修建时技术水平有限,导致在建设中水利工程的质量难以达标。再加之堤坝年久失修以及管理工作松懈,造成多起水利工程堤坝漏水坍塌等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我国应该重视水利工程堤防工作的建设,提高堤防防渗技术,造福于人类。
2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
2.1帷幕灌浆防渗施工技术
帷幕灌浆就是将浆液灌入到岩体或者土层的裂缝或者孔隙中,以形成连续的阻水帷幕,从而减小渗流量和降低渗透压力的灌浆工程。这种施工技术常常用于闸坝的岩石或者砂砾石的地基中。对于帷幕灌浆防渗施工技术来说,可以使帷幕的顶部与混凝土闸底板或坝体连接,从而使底部能够深入到相对不透水岩层的一定的深度,进而阻止或者减少地基中地下水的渗透。同时这种帷幕灌浆防渗施工技术在应用时,还可以与位于其下游的排水系统共同作用,降低渗透水流对闸坝的扬压力。由此可见,帷幕灌浆防渗施工技术可以有力的保障水工建筑物的相对的安全。
2.2高压喷射防渗墙施工技术
高压喷射防渗墙利用高压喷射技术,在软基中钻孔喷射水泥浆与被搅动的砂砾土颗粒混合凝结硬化而建成的地下的连续墙,这种施工方法可以有效的将地基进行加固,从而提高其防渗的能力。在水利工程堤防防渗工程中高压喷射防渗墙施工技术以其自身施工设备简单、成本低、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到防渗的具体工作中。而且高压喷射防渗墙施工技术通过不同的三种喷射方式对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渗漏的现象进行了全面的防渗,有效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2.3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就是在松散透水的地基中连续的造孔,以泥浆固住墙壁,再往孔内灌注混凝土而建成的墙形的防渗建筑物。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在闸坝等水工建筑物等松散透水的地基中较为常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防渗墙是按照分段建造的原理进行,由一个圆孔或者一个槽孔浇筑混凝土后就可以构成一个墙段,再由众多的墙段组成一整道墙。其中,墙的底部能够与闸坝相连接,墙的两端要求与岸边的防渗设施相连接,再加上墙的底部嵌入到相对不透水的地层中,就可以减少地基的渗透水流。从而保障地基的稳定和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2.4劈裂灌浆施工技术
劈裂灌浆施工技术的是利用水力劈裂的作用来实现的。在表面完全破碎之后,再将地表面的泥屑与碎石屑清理干净。
2.2施工工艺方面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2.2.1钻劈法防渗墙施工
在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中,钻劈法主要应用于砂卵石地面中,并且在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要将轴线分成若干个槽段,并且每个槽段依据设计要求,其长短不一致,在施工过程中,要将两个槽段分为Ⅰ期槽和Ⅱ期槽,随后再实施槽孔的施工。运用钢绳冲击钻机以及冲击式反循环冲钻机,在钻孔方面要采取分层钻井的方式,针对孔洞之间相邻深度的钻孔,在钻孔时孔斜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在对主孔以及相应的副孔反复进行劈打,结束劈打之后将泥屑以及碎石屑进行清理。
2.2.2钻抓法防渗墙施工
在水利工程的地基施工中,面对一些比较紧密的地层开槽,施工人员需要将冲钻机与抓斗进行结合,当冲钻机深入钻进主孔中的基岩和漂卵石层时,要使用抓斗冲钻机对副孔进行抓取,抓取的副孔处于临近的主孔中间,并且要与槽孔的尺寸相结合,使用三钻两抓法进行槽孔的施工。
2.3施工工序方面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一是在沟槽开挖完成之后,要运用泥浆等建筑材料固定沟槽,在此基础上对沟槽内壁的稳定性进行保证。施工人员组织施工的过程中,要选择具备蓬松性的粘土,并且将其制浆,保证泥浆的密度为1.05g/cm3。二是设置导墙保护沟槽,在实际的施工中,要将钻机作为基础的导向,以此保护沟槽,因为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周期比较短,为此,出于节省施工成本的目的,施工人员可以应用反复改装的钢结构导墙以及其他形式的混凝土结构导墙。三是在混凝土浇筑时要选择直升导管的方式,保证混凝土浇筑均匀性的主要前提是导管的内径尺寸。除此之外,在选择混凝土时,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级配,结合该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强度的混凝土,要求混凝土要具备较强的抗渗性能,并且抗渗系数可达到1×10-6cm/s。四是混凝土防渗墙在使用接头管法进行连接的同时,为了能够保证连接的质量与有效性,施工人员需要利用切削法进行施工,因为墙段的连接难度比较大,施工人员需要格外注意。
3结语
综上所述,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水利工程逐渐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要点,尤其是甘肃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地基施工是水利工程的基础环节,其质量的好坏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本文主要阐述了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的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要点,希望对提高甘肃地区乃至全国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帮助,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作者:韩俊年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大堵麻河管理处
摘要:以一项导流施工技术为例,简要介绍了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导流施工技术以及运用状况。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施工技术;运用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源,它是人们生命的来源,力量的源泉,可就是这最柔软的力量同样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伤害,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洪涝灾害。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加大了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以及生活安全问题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面对大自然的灾害,我们无力抗击,唯一可以操作的就是进行预防或者是减少它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就拿洪涝灾害来说,我们面对洪水的肆虐是无力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来减少伤害。就拿水利工程项目之中的导流施工为例,它的施工建造就极大地降低了洪涝灾害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从该项施工的概况入手,来展开我们对全文的讨论吧。
1施工导流的概况
我国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节性降水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在加上我国沿海地区多为平原地区,地势低洼,一旦出现连续暴雨的现象,或者河流的上游积水过多都会造成洪涝灾害,而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多在沿海东部地区,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其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建造就会显得尤为的重要了,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安全有效性,而且还关系到当地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通过我们的了解,我们发现在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建造过程之中施工导流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水利工程要想做好施工导流工作首先是在设计上,所以这就要求水利工程的设计者们在进行施工导流工程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实际环境,不能仅仅依靠施工方的口头或者书面文字表达了解施工的状况,一定要切实的把握实际施工状况,深入施工地点查看,依据自己考察的现象以及历年文字记载的状况进行设计,这样可以设计出合格的工程项目;其次就是在进行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之中不仅要进行施工地段的导流施工,同样还要进行上游和下游施工导流,因为一个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之中,它的施工段并不是它的施工地点,它实际的施工地段还涵盖了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对于导流工程来说,如果只是仅仅的进行了中段的施工,上游没有进行导流施工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游的沉淀物会逐渐下移到达中段,那么之前的施工将付之东流,而下游没有施工的话同样也会对其有影响的,因此在进行施工导流的时候应该还要对项目工程的上游以及下游进行导流施工。
2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导流技术的应用
2.1隧洞导流。在基坑的作业面上下游修筑围堰,然后在河岸中开挖隧洞,水流经由隧洞下泄。根据不同的地质地形,以及水流等条件来布置导流隧洞。具体要求和水工隧洞类似,但必须指出,为了提高隧洞单位面积的泄流能力,减少洞径,应注意改善隧洞的过流条件。隧洞进出口应与上下游水流相衔接,与河道主流的交角以左右为宜;隧洞最好布置成直线,若有弯道,其转弯半径以大于5倍洞宽为宜,否则,因离心力作用会产生横波。或因流线折断而产生局部真空,影响隧洞泄流。隧洞进出口与上下游围堰之间要有适当距离,一般宜大于5m,以防隧洞进出口水流冲刷围堰的迎水面。如某水库洞口商截流围堰太近,堰体防渗层受进洞主流冲刷,致使两次截流闭气末获成功。一般导流临时隧洞,若地质条件良好,多不做专门衬砌。为降低糙率,应推广光面爆破,以提高泄量,降低隧洞造价。在山区作业时,由于河谷较窄且都是山石,质地坚实,河的两岸又十分陡峭,这样的情况下采用隧洞导流是比较适合的方法。但由于隧洞的泄水能力有限,汛期洪水宣泄常需要另找出路,通常永久隧洞的进口高程较高,而导流隧洞的进口高程比较低,此时可开挖一段低高程的导流隧洞与永久隧洞低高程部分相连,导流任务完成后将导流隧洞进口段堵塞,不影响永久隧洞运行。只有当条件不允许时才专为导流开挖隧洞,导流任务完成后,还需将它堵塞。
2.2明渠导流。明渠导流是在河岸上开挖渠道,在基坑上下部修筑围堰,河水经渠道下泄。导流明渠在选址时,一定要本着以下几个原则进行,一是要施工方便,轴线尽量短,以最小的工程量施工;二是要保证水流无阻,安全施工,不能因布置明渠而带来安全隐患,为保证水流畅通,明渠进出口应与上下游水流相接,明渠转弯半径应大于5倍渠底宽度,为防明渠进出口水流冲刷围堰的迎水面,明渠进出口与上下游围堰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一般以50~100m为宜,此外,为减少渠中水流向基坑内入渗,明渠水面到基坑水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以大于2.5~3.0H为宜,其中H为明渠水面与基坑水面的高度差,以米计。明渠导流一般适用于岸坡平缓的河道上,如果当地有老河道可资利用,或工程修建在河流的弯道上,可裁弯取直,开挖明渠,若能与永久建筑物相结合,例如埃及的阿斯旺坝就是利用了水电站的引水渠和尾水渠进行施工导流,此时,采用明渠导流,常比较经济合理。
2.3涵管导流。涵管一般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有永久涵管可资利用时,采用涵管导流是合理的。涵管通常布置在河岸岩滩上,其位置应在枯水位以上,这样可在枯水期只修小围堰或不修围堰的情况下,而先将涵管筑好,然后再修上下游全段围堰,将河水引经涵管下泄。在某些情况下,可在建筑物岩基中开挖沟槽,必要时加以衬砌,然后封上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顶盖,形成涵管。利用这种涵管导流往往可以获得经济可靠的效果。当导流量较小时,可用此种方法。必须指出,为了防止涵管外壁与坝身防渗体之间的接触渗流,为延长渗径,降低渗降坡岸,减少渗流的破坏作用,可在涵管外壁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截流环。此外,还要严格控制涵管外壁防渗体填料的压实质量,涵管管身的温度缝中的止水也必须认真修筑。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枢纽布置和建筑物型式的不同,以及施工条件的影响,必须灵活应用,进行恰当的组合,才能比较合理的解决一个工程在整个施工期间的施工导流问题。底孔和坝体缺口泄流,并不只适用于分段围堰法导流,在全段围堰法后期导流时,常有应用;隧洞和明渠泄流同样并不止适用于全段围堰法导流,在分段围堰法后期导流时也常有应用。因此,选择一个工程的导流方法,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决不能机械的套用。另外,实际工程中所采用的导流方法,和泄水建筑物的型式,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很多型式。例如,当选定的泄水建筑物的过水能力,远远小于洪水的容量,不能完全宣泄时,也可以允许水流漫过围堰,采用水流没过基坑的导流方法,特别是山区河道,由于经常水位起落较大且不定时,这种方法是可行的。综上所述,简要的了解了水利工程项目之中的导流施工的技术以及运用,相信大家对于该项水利技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在以后的水利工程的施工建造过程之中可以做到以上几点的话,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一定会有所进步的,同样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会有所保障的。
作者:尚金鑫 单位:集贤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柴继红.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4):42.
[2]姚东风.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4):180.
[3]杨强,姜容.复杂施工条件下的拦河坝导流施工[J].科技风,(18):98.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近些年,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对其施工技术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对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探究,并针对其发展现状以及不足提出了一些意见,以期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现代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1建筑工程现代施工技术分析与探究
1.1后注浆施工技术
在我国建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后注浆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桩基施工技术。其可根据不同桩基分为两类,即极端注浆法和装侧注浆法:极端注浆法是指施工人员修建好桩基之后,先用水泥浆液对桩基其中一侧进行灌注,待该侧桩体和浆液完全融合之后再对另一侧进行承载能力的加强;装侧注浆法也是先对桩基的其中一侧进行水泥浆液灌注,待其凝固之后再加强对桩端和桩侧的承载能力。后注浆施工技术具有许多以往灌注技术所没有的优势,如提高桩基的稳定性、加强桩基的承载能力等。注浆管的具体步骤如下:(1)在安装注浆管的过程中:①施工人员需先使用铁丝将两根注浆管,分段固定在钢筋笼两侧,其底端应高出钢筋笼200~300mm,并对超出的底部进行封闭处理;②施工人员需在其侧面钻出7~8mm的梅花形小孔,之后在其外部分别包上胶布与硬包装带。(2)在安装下注浆管时,为了降低焊接连接难度,施工人员可使用丝接进行连接。如果安装过程中,出现注浆管开丝情况,施工人员需及时对注浆管的螺纹个数和开丝质量进行检测。开丝情况出现之后,需使用螺纹塑料帽将钢筋笼和注浆管连接起来,并对注浆管底端止回阀的安装方向进行仔细检查。此外还需利用管钳拧紧注浆管的连接丝扣以提高其安全性。下注浆管的养护时间最少应为7d。(3)在安装孔口装置以及注浆管线时,施工人员首先需将进浆管线和屏浆阀安装于注浆管上方,之后再进行洗孔与开塞的操作。高压清水泵常被用于清水压管的处理以将注浆管底部的阀门打开,处理时间为1~2d。(4)为期7d的灌注混凝土成桩养护工序完成之后,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已经达到了建筑工程的标准,此时可进行注浆操作。施工人员首先需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水泥浆,将其过筛之后倒入集料斗之后再打开注浆泵,按照一定的步骤将水泥浆倒入桩底,并对其配比进行调整,直至其达到最佳水平。(5)以上工序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在卸载下有关管线之后,需对管线和器具进行清洗处理。
1.2水泥和石灰搅拌桩施工技术
(1)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本章节所提出的水泥搅拌施工技术,正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之一。主要方法就是将水泥加入软土地基中,当软土地基中的土质和水泥发生化学反应时,则可形成一定的桩体,软土地基的强度随之得到提高。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具有施工简单、可靠性高等优势,主要应用于含水量较大的软土地基中。当然,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例如,软土地基中含量较高的碎石会加大水泥搅拌的`难度,因此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不适宜应用于这种情况。
(2)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的主要方法,是将地基土和石灰强制搅拌混合,并促使二者发生化学反应,以此提高软土地基强度、保证地基土的稳定。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的应用实例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势。此外,其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还可有效减少房屋整体沉降以及软土层的沉降,房屋软土地基将会随着软土层承载力的提高而得到有效加固。
1.3节能施工技术的充分运用
“绿色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节能房屋建筑也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现代施工技术正包括节能施工技术。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主要有太阳能、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污水回用等节能施工技术。
(1)国内外不少城市,将光电板铺
设在建筑的玻璃墙和屋顶上,利用太阳能这一新能源,来为建筑内部的低压网络以及日常用电提供充足的能量。目前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正是利用太阳能来解决建筑内部的热水供应问题,其应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国内城市对绿化建筑的重视度
逐渐提高,我国绿化建筑行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屋顶绿化工程还没有正式引进我国,垂直绿化的比重也明显不够。占地面积小、遮荫效果好均是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工程的特点,其对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建筑行业应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在促进居住环境质量提高的同时,对建筑屋顶以及外墙的热工性能进行有效改善,进而达到加强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的目的。
(3)就目前而言,人们的日常生活
排水都是经由管道进入江河,不少建筑在建造阶段没有采取任何循环用水的措施,而这对水资源及环境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浪费与污染。现代施工技术中的污水回用技术的应用,可对污水、雨水进行有效地处理。经过一系列沉淀、过滤等简易处理程序之后,污水还可重复用于消防用水与冲洗用水。
2建筑工程现代施工技术的发展
总体而言,建筑行业对现代施工技术,尤其是节能施工技术的重视度逐步提高,其在建筑施工中也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①能源资源浪费现象严重;②完善的建筑节能技术施工管理体制以及考核、监管制度的严重欠缺。基于此,我国政府部门一定要在节能工作中发挥积极有效的领导与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宣传节能理念,必要的时候还可对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
3结束语
近些年,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行业要想从中占据绝对有利的地位就必须得作出改变,这时候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就是必不可少的。文章着重阐释了后注浆施工技术、水泥和搅拌桩施工技术这三个现代施工技术,并就我国建筑工程应用现代施工技术的现状提出了其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明显不足,希望能够引起相关单位的注意。
参考文献:
[1]张希黔,王伯成.超高层建筑及其现代施工技术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7,(3):5-11.
[2]陈永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分析[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年1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2.
[3]李建峰,魏杰熙,王军航,周永刚,石艳龙.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浅探[A].旭日华夏(北京)国际科学技术研究院.首届国际信息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旭日华夏(北京)国际科学技术研究院,2016:1.
★ 路桥工程施工论文
★ 土木工程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