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超长水平井钻进技术研究论文(共含1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皇城司提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钻井液性能:钻井液密度维持设计下线1.16g/cm3,适当维持较高的切力,屈服值略高但流变性要好,降低排量但要满足井下携砂和螺杆工作需要。因为漏失量较大,必须及时补充钻井液。
2采用随钻和岩屑堵漏:因为石炭系孔隙发育较好,而水平段井眼又大只要揭开新地层就会有漏失,因此采用边漏边钻的技术,掌握漏失规律(正常漏失速度基本在3.0—8.0m3/h)钻进,一旦出现异常(漏失大于10m3/h)立即进行随钻堵漏,若效果不明显降低排量控制钻时,利用岩屑堵漏。
3本井为气井,针对钻井液气侵现象及时除气,维护钻井液性能;对井控装备巡检、维护、操作等严格要求;油气层钻进中每次起钻严格按照钻进细则要求进行短程起下钻;在三开导眼段完钻进行电测时油气上窜速度增快进行循环排后效及多次进行短起下静止观察。合理选择钻具结构,一方面利用扶正器控制井斜,减少定向钻进,保证较高的钻时;另一方面采用倒装加重钻杆,使加重钻杆始终处于斜井段60°左右位置,为钻进过程中有效传递钻压提供有力保障;加密对井身轨迹的监控:钻进中及时测斜(关键点每3米一测)、准确计算、跟踪作图,是保证井身轨迹的关键。使用无线随钻测斜仪(S-MWD),能够及时准确掌握井身轨迹的变化趋势,配合以使用导向马达的导向钻具,保证了井眼轨迹地严格控制,提高了剖面符合率及中靶精度,实现了优质、快速、安全钻进。在钻进过程中,通过随时注意观察扭矩、泵压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解决;变换钻压来调整钻具受力情况;每钻进完单根划眼1次,以保证井眼平滑、及时清除井底岩屑,保证了斜井段的顺利钻进。
对于本超长水平井能够快速优质完工的几点总结
1解决超长水平井由于托压严重造成粘卡的问题,由于水平段长如果按照常规的钻井参数,不仅保证不了钻时,而且还增加了井控风险;对于解决的办法,可以根据工具面和立压的`变化及时改变钻压值来控制工具面,选择合理的钻井参数。
2上部地层段剥落问题,本井二开中完下套管时由于上部砂泥岩段未完全封固,在三开钻进过程中录井捞取的砂样一直伴有中厚片状、指甲盖大小的砂泥岩剥落岩屑,给三开钻进带来了一定风险。
3井眼不规则问题,三开钻进的过程中共接到通知对水平段轨迹先后进行了3次调整,造成井下轨迹控制困难,增加了井下风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和甲方协商尽可能将井眼轨迹优化,减小狗腿度;另一方面记录好改变轨迹的井段,每次起下钻在此井段精心操作。
4悬重轻、漏失严重存在卡钻的风险;本井最高悬重才74t,一旦出现遇阻处理手段有限,再加上设备老化,操作局限,使得处理卡钻难上加难;水平段钻进不断的漏失也可能造成压差卡钻,这些都要考虑到。
苏丹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论文
苏丹1/2/4区水平井原设计二开准311mm井眼在1050m左右造斜,钻至1700m左右至着陆点(井斜在80°左右),下技术套管,再水平钻进300~800m完钻。这样的设计存在如下问题:大井眼井段过长,施工后期泵压高,安全隐患较大;设备负荷重,维修时间多;大井眼机械钻速慢,影响钻井周期。针对存在问题,对井身结构进行了优化:①以前设计造斜点有时会在Jimidi泥砂岩交互层,造斜效果差。根据地层实钻资料及邻井资料,将造斜点移至泥岩稳定井段,提高了造斜效果。②技术套管从以前的1700m减少到1300m左右,在井斜60°前下入,减轻设备负荷,缩短了钻井周期,降低了钻井成本。③随着老油区完钻井的增加,防碰问题将越来越严重,但为了尽量避免绕障而带来的施工难度,与地质人员和甲方协商,在满足地质要求的情况下,调整了地质靶点,避开障碍。
在水平段及大斜度井段,传统的钻柱结构已不再适用[2]。采用带欠尺寸扶正器的微增倒装钻具组合,将加重钻杆放置在井斜和全角变化率较小的井段,这样做减小了下部钻具的刚性,有效传递钻压和扭矩;减轻了水平段和接近水平段钻具向下井壁的压力;避免了钻杆台肩吃入地层,摩擦阻力减小,避免了可能产生的卡钻。井斜60°以后,使用加重钻杆代替部分钻铤,简化下部钻具组合并降低了下部钻具刚性,将加重钻杆、震击器等加在30°~60°井段,减轻下部钻具重量,有利于钻具弯曲,减小摩阻,使滑动钻进加压更顺畅。确保井底获得足够的钻压,并减少黏卡的机会。钻具组合为:准127mm钻头+准127mm加重钻杆×2柱+准127mm钻杆×5柱+震击器+准127mm钻杆+准127mm加重钻杆9柱+准127mm钻杆。苏丹老区块内水平井目的层厚度大多在1.5~3m,应用LWD工具,将测得的数据与邻井的电测数据对比,及时进行判断,可以实时指导钻进的方向。同时,采用近钻头测量工具,减少了仪器零长,测量数据更接近井底,减小了预测误差和扭转方位的次数,施工效率更高。下入的LWD测井仪器组合为:Pulser+PSA+SEA+GR+THE+CPR。在着陆层位YabusⅥ之前,Adar和Yabus两层界面的测井曲线值有一明显变化:上部泥岩为低电阻值(1~2Ωm)和小密度(2.35g/cm3),而下部大段泥岩为高电阻值(10Ωm)和较大的密度值(2.45g/cm3),保证了准确找到第一个主要标志层。在着陆前15~20m左右时,根据深浅电阻率的相对变化值指导导向钻进,避免了在目标层里进行大的调整,保证了油层钻遇率。
限制苏丹水平井施工进度的主要问题是定向造斜段机械钻速低,平均机械钻速在5m/h左右,严重制约了全井的.施工进度。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两点:一是普通PDC钻头易憋钻,托压现象严重,机械钻速低;二是使用普通PDC钻头造斜时,工具面不易控制,定向效果差。笔者优选了长寿命的专用定向PDC钻头。苏丹石油工业处于起步阶段,能够提供定向PDC钻头的供应商只有SMITH、Varel、川克三家。通过对比分析,优选了Varel公司VRP519GH钻头。该钻头扶正块短,在切削齿后设计了支撑块,不但能保护切削齿,延长钻头使用寿命,增加总进尺,而且能将切削齿吃入深度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数值,防止钻头扭矩因切削刃吃入量变动而出现剧烈变化,工具面控制更容易。使用证明,VRP519GH钻头明显减少定向时的托压现象,工具面稳定,定向造斜效果好。斜井段平均纯钻时间为74h,平均进尺为838m,平均机械钻速为11.32m/h,提速效果明显。可减少起下钻次数,提高钻进时效,达到优快钻井的目的。直井段和水平段内的钻头采用现场钻井资料选型法优选钻头,该方法简单实用,适合现场钻井技术人员采用。首先对老井钻头使用指标进行统计,依据机械钻速、进尺、钻头寿命、使用井段等条件进行综合评定,去除机械钻速在10m/h以下的钻头,初选出机械钻速高、寿命长、耐磨损的PDC钻头。在3/7区,川克BD506钻头三开水平段机械钻速达15.20m/h;在1/2/4区直井段和水平段,SmithM616LKBPX钻头机械钻速达13.90m/h,均取得了预期效果。
在3/7区水平井施工初期,使用PDC钻头,在井斜超过75°滑动钻进时扭矩变化大,影响LWD仪器传输信号,转盘钻进时井斜下降严重。由于位移、摩阻较大,钻具托压严重,工具面很容易跳动,难以控制。根据对地层情况和钻进情况分析,在3/7区改用牙轮钻头,克服摩阻扭矩大、托压严重等难题,LWD信号比较稳定,稳斜效果好,水平段基本可以保证80%以上的旋转钻进,确保了岩屑的携带。在1/2/4区,通过多口井的试用,发现准311mm井眼使用VAREL公司生产的定向PDC钻头,自造斜点至1900m使用效果较好;三开时使用Smith公司PDC钻头,也没有出现严重托压现象。在钻进方式上,由单一滑动钻进或转动钻进变为滑动与复合交替钻进,尽量多的采用转盘钻进,保持井眼轨迹光滑。通过对钻井参数的合理配置和螺杆钻具的合理选择,如使用高一级角度(+0.25°)的螺杆,可以更快地调整轨迹,也能更多地采用钻盘钻进,整个井段旋转钻进率达到70%,这对于井下安全、提高钻井速度等都会有所帮助。
在3/7区的PP-27H井,使用了美国NOV公司生产的AGITATORTOOL水力震荡器进行加压。使用井段为1320~1619m,钻具组合如下:钻头+螺杆+扶正器+CPR+MWD+TRX+加重钻杆1柱+钻杆5柱+水力震荡器+震击器+钻杆3柱+加重钻杆9柱+钻杆。使用效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使用震荡器后,机械钻速由原来的4.68m/h提高到10.26m/h,增幅达一倍以上。其产生的震动不会对钻头或其他钻具产生破坏,造成的压力脉冲对绝大多数MWD信号没有干扰。实践证明,水力震荡器产生的轴向振动能有效减小钻具与井壁间的摩擦力,减轻滑动钻进时的摩阻托压现象,大幅提高定向造斜速度。在长半径水平井滑动钻进时,对改善工具面的控制和增加机械钻速效果十分显著。
3/7区Palouge油田Aradieba地层(1277~2650m)为很厚的页岩层,主要成分为伊利石和蒙脱石,裂缝发育,掉块严重。1/2/4区Baraka-Ghazal、AbuGabra以及3/7区块Adar地层主要为易水化、易造浆的泥岩与胶结性较差的砂岩互层;600~1900m的Aradieba组是造斜的主要层段,地层是以石英、蒙脱石及高岭石为主的大段泥岩层,易吸水脱落,造成严重掉块和垮塌,经常出现大段划眼和卡钻等情况。各井段的钻井液配方见表2。硅酸盐与KCl配伍性较好,对填补微裂缝、稳固泥岩效果很好。硅酸盐屏蔽物能形成高效渗透膜,降低钻井液中水的活度,诱发页岩中的流体从页岩中渗出到钻井液中,从而达到抑制二开井段页岩水化,改善页岩稳定性的目的。Drilling-in钻井液体系,重点是降摩、防卡。摩阻扭矩对水平井施工具有重要的影响[3]。处理措施是:首先满足地质录井低荧光钻井液的要求,加大固、液态润滑剂(RH2、RH3)用量,保证润滑剂含量大于5%,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其次,加入XC调整流型,控制动塑比大于0.7,保证携砂;第三,在能够稳定井壁情况下,完井时钻井液密度保持在1.18g/cm3即可;第四,充分利用固控设备,及时去除有害固相,保证固相含量尽可能低。通过现场应用,具有强抑制性、强封堵性、流变性易控制的针对性钻井液体系,成功解决了Aradie-ba和AbuGabra地层的井壁稳定问题,造斜段的平均井径扩大率由原来的20%以上降至8%左右,满足了低荧光要求和悬浮携砂能力,有效降低了超长大水平段摩阻,保障了钻井作业的顺利实施。
自1月开始,逐步在苏丹市场推广水平井优快钻井配套技术,近一年多来,共在两个区块20口水平井成功实施,取得理想效果。平均钻井周期从20前的44d缩短至23.67d,缩短了46.2%;平均建井周期为36.42d,比设计周期提前5~14d;机械钻速从原先的平均10.81m/h提高到目前的12.41m/h,提高了14.8%;事故和复杂现象由原来的3.7%降至1.8%。
通过实施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提升了苏丹水平井钻井及完井质量和速度,占据了海外市场优势,效益显著。钻头优选后,全面提升了钻井速度,减少了井下复杂,为今后自主研发适应苏丹市场的钻头进行了尝试,取得宝贵经验。KCl/硅酸盐钻井液体系、Drilling-in钻井液体系有效保证了各项钻井工序的顺利实施,水平井施工中,在抑制页岩坍塌、稳定井壁、减少托压等方面效果明显。水力震荡器的使用,可以解决长半径水平井摩阻大、造斜慢、加压困难的难题,建议做进一步研究并力争实现自主研发。
定向斜孔钻进工艺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
本文结合在罗圆井田的定向斜孔勘查钻探施工,介绍施工设备、钻具组合、钻孔结构、钻进技术参数等,确保罗圆井田钻探施工钻孔达到各阶段质量标准要求。
关键词:定向斜孔;工艺技术;增斜
1、概述。
罗圆井田的定向斜孔采用直孔段――定向增斜段――稳斜段的孔身结构,其中增斜段和稳斜段施工是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定向增斜(造斜)施工的基本要求是使钻孔向预定方向(顶角,方位)钻进。为达到此目的,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轨迹,在钻进过程中则要解决有效的造斜和正确控制钻孔方位这两个基本技术问题。
2、造斜设备与机具。
造斜时使用DST随钻检测系统,钻进时由放置在Ф105mm无磁钻铤内的DST-25型随钻测斜仪测出钻孔顶角方位角及螺杆钻工具面向角,通过电缆传递给地面DST系统计算机处理后显示于监视屏及司钻显示仪随时监测调整。
造斜钻进时使用5LZ95螺杆钻,它是一种容积式井底马达(PDM)由旁通阀总成马达总成万向轴总成等部件组成。工作时,高压钻井由Ф73mm钻杆内进入螺杆钻后,液体的压力使钻具中心的转子旋转,从而把回转扭矩和钻压传递给钻头,达到钻井的目的。5LZ95×7。0型单弯螺杆钻,外径Ф95mm适用孔径Ф118――152mm,流量范围7――12L/S,M马达压降3。2Mpa钻头转速90――195r/min工作扭矩1100N。M,输出功率10。4-22。5KW,钻压25KN,常用弯角0.75,1,1.25,1.5等几种,如表1所示,造斜强度0。18――0。56/M,造斜效果较好。
3、钻具组合。
(1)一开:Ф110mm矛式钻头(Ф110mm肋骨钻头+Ф89mm岩芯管)+Ф68mm钻铤+Ф50mm钻杆,钻至可下套管的完整基岩;
(2)扩孔:Ф190mm牙轮钻头+Ф121mm钻铤+68mm钻铤+Ф50mm钻杆;
(3)二开:Ф94mm钻头+Ф89mm岩芯管(取煤管)+Ф68mm钻铤+Ф50mm钻杆钻至造斜起始深度,换Ф118mm扩孔器扩孔;
(4)定向造斜段:Ф118mm金刚石复合片钻头+5LZ95单弯螺杆钻具+定向接头+105mm无磁钻铤+73mm石油钻杆+主动钻杆+随钻专用水龙头;
(5)斜孔钻进段:Ф94mm钻头+Ф89mm厚壁岩芯管(取煤管)+Ф68mm钻铤+Ф50mm钻杆。
4、定向造斜钻进技术。
(1)顶角和方位的控制。
在设计目的明确,孔内情况清楚的前提下,控制钻孔方位和顶角都是依靠造斜钻具实现的,两者既联系密切又相互制约。只有按预定的方位增v降w斜造斜才是最有效的;调整方位则会影响造斜率。具有一定造斜能力的造斜钻具,其改变顶角和方位的大小及两者之间的分配关系,是通过调整斜向器的装置角即螺杆钻的工具面向角来实现的,它包括顶角的单独控制顶角与方位角的同时控制。因此,正确的安装和及时调整工具面向角是保证有效的造斜和控制方位的关键问题。
①定向方法。
为了对斜向器装置到预定的方位上,在钻进前准确测定斜向器在孔底的实际方位与预定装置方位的偏差,并进行校正,叫做定向。
一般的定向方法有井下定向和地面定向两种。本次造斜施工井下仪器定向。钻具下至孔底后,将有线随钻测斜仪下放至螺杆钻上部的定向接头内,当测斜仪底部引流鞋的缺口进入定向键并定位后,即可在监视屏上读取钻孔的顶角方位角和工具面向角,与设计的工具面向角对比调整后,打压,开泵进行造斜钻进。
②造斜钻进定向。
造斜钻进时利用斜向器和相应的钻具组合在井眼中产生的弹性力矩,给钻头造成一个垂直起轴线的连续作用的侧向力,使钻头侧向切削岩石,从而实现造斜钻进。本次施工造斜使用的斜向器是安装在螺杆钻下部的弯外管,角度为0.75°,1°,1.25°,1.5°等四种,。相应的钻具组合为Ф118mm钻头+Ф95mm5LZ95型单弯螺杆钻+定向接头+Ф105mm无磁钻铤+Ф73mm石油钻杆+主动钻杆+随钻专用水龙头,能达到预定的造斜施工目的。
造斜钻进是使钻孔在人工控制下向预计的方位和顶角钻进。斜孔段应尽量保持均匀的造斜率,避免急弯,以利于稳斜钻进和减少复杂情况。造斜率一般控制造02-――0.3°/m较为合适,能顺利的进行造斜钻进稳斜钻进测井等作业,即使出现孔内事故也较容易处理。
造斜钻进时,调整好工具面后,缓慢的下放钻具至孔底,使用不同的造斜钻进工艺,罗圆井田造斜钻进采用的钻进参数选择。钻进时,工具面和钻压一般要同时达到,根据钻进速度和底层,以工具面控制为主,反扭矩是螺杆钻带动钻头旋转式生产的反作用力,反扭矩的存在会影响定向精度,因此在定向作业时要考虑反扭矩的影响。调整工具面和反扭矩就整钻压。当岩石较硬需要增加钻压时,增大反扭矩即可;反之,即为减小钻压。
采用以上的造斜钻进参数取得了较高的钻进效率和造斜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泥岩一般为4―m/h;砂岩中一般为3―4m/h;石英砂岩只钻进一次,效率只达到0.3――0.5m/h;今后我们将会在硬岩造斜的造斜钻进参数和钻头选型等方面加强研究并加以应用。
钻完一个单根时,一般要认真划眼2―3次,以消除因钻进速度快孔壁不规则而形成的台阶凸凹不平等影响钻进的因素。划眼后将有线随钻测斜仪提出定向键,提升至主动钻杆内,卸开主动钻杆即可加73mm石油钻杆单根,接上主动钻杆,下放仪器定向。重复以上程序直至完成造斜施工。
(2)斜孔取芯钻进技术.
到底斜孔取芯钻进与直孔取芯钻进的不同在于:斜孔取芯钻进既要取芯,满足地质要求,又要保持钻孔轨迹达到定向斜孔设计目的;钻进时,钻具处于孔壁下沿,钻具与孔壁不间断的摩擦,造成钻具磨损增大;钻孔在较短的距离内形成很大的斜度,同时又有方位的变化,在弯曲应力作用下,钻具易折断;在钻孔弯曲的'影响下,钻机回钻载荷增大,提升钻具困难,长时间的大负荷运转易损坏钻机传动系统;因孔斜形成的重力分力作用下,钻压到达不了钻头见煤反应不明显,煤芯采取率也不容易保证,在易坍塌掉块的破碎地层中,易发生掉块卡埋钻等孔内事故。
①钻具级配。
采用的钻具级配与普通钻具相同,但为了降低孔壁拉槽的危险,减少钻具磨损,减少起下钻次数,使用了Ф89mm钻铤特制坡口钻铤接头,厚壁岩芯管及相应的厚壁取芯钻头。
钻具组成:Ф94mm厚壁取芯钻头+Ф89mm钻铤+Ф68mm钻铤+Ф50mm钻杆。特制坡口钻铤接头是在普通Ф83mm钻铤接头上加工18°的倒数,以减少上下钻具阻力,达到降低孔壁拉槽危险的目的,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孔壁拉槽时感觉不明显,未拉槽时降低了上下钻具的阻力。
②钻进工艺。
根据我队现有钻头到设备和斜孔取芯的要求及操作习惯,我们选择了以下的钻进参数: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以上的工艺和钻具级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煤芯采取率一直保证在80%以上;在同时施工的39-1斜孔和直径31-2孔同为800米时,39―1孔采用以上的钻进步工艺和钻具级配平均回次进尺4。16米,平均回次钻进时间2:40小时,显著降低了钻进成本,提高了时间利用率,增加了钻进时间,回次进尺的增加也减少了起下钻具的次数,降低了因起下钻具可能发生的孔壁拉槽掉块卡阻钻具的机率,台月效率达到310米,经济技术效果显著。
5、结束语。
运用该项技术,在进行罗圆井田定向斜孔施工的同时,使用部分研究成果和随钻定向工艺进行了淮南矿业集团潘北煤矿地面予注浆钻孔造斜施工、副井井检孔纠斜和地面予注浆钻孔造斜施工、潘一煤矿第二供水孔纠斜新集集团刘庄煤矿供料孔纠斜等项目的施工,造斜成孔快,精度高,纠斜效果显著,也使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得到了提高。
超长隧道掘进过程中的通风技术研究
结合某超长隧道掘进的现场实际情况,对该隧道掘进过程中的通风方式进行了有关通风参数的计算和现场实测,并对有关通风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和优选,确定了最有利于解决该超长隧道掘进的'通风方案和有关通风参数,同时提出一系列有助于提高通风效果的安全管理措施,解决了超长隧道掘进过程中的通风问题.
作 者:田艳秋 杨胜强 李小玉 黄瑞玲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刊 名:能源技术与管理 英文刊名:ENERG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1) 分类号:U453.5 关键词:超长隧道 通风机 风筒 百米漏风率 防漏降阻摘 要: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技术或者应用产生。
其中又属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最为迅猛。
提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自然会想到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技术。
那么到底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呢?大多数的人一提到多媒体,就很自然地认为电影、电脑、电视、收音机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多媒体技术的范畴。
然而,多媒体技术其实是专指于电脑程序中处理图形、图像、影音、声讯、动画等的电脑应用技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 多媒体设备
1 多媒体技术主要特点
(1)集成性。
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2)控制性。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3)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
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4)非线性。
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将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
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5)实时性。
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
(6)信息结构的动态性。
“多媒体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征重新组织信息,增加、删除或修改节点,重新建立链。
2 多媒体的发展前景
目前多媒体技术比较成熟的应用有:影像处理与传输,交互式学习,工程设计,建筑设计,美术设计;正在进入实用的应用有新闻采集,视频会议,点播电视、智能化家电、识别网络通信,企业管理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
电视节目点播和电视购物处于初期应用阶段。
在商务和医疗领域的应用仅局限于培训,教育以及一些较小范围的应用。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前景是无限的。
2.1 多媒体与通信系统
多媒体技术使通信更加方便。
人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利用多媒体同亲友,客户通话。
通话者之间不仅能闻其声,见其面而且还可以把图像保存下来。
人们也不必分别购置电视机,录相机,个人电脑,电话机,收录机等家用电器,只需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就可以把这些功能都包含在内。
2.2 多媒体与教学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正在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众所周知,它可以诱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与学生形成操作的情境,形成学习乐趣,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于达到教学目的。
在这方面多媒体更存在更大的发展前景,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在教学中达到更好的互动;使多媒体发展得更适合数学的教学。
2.3 多媒体与工业领域
应用多媒体技术来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可以使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从而提高了工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3 多媒体与医疗影像诊断系统
现代先进的医疗诊断技术的共同特点是,以现代物理技术为基础,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对医疗影像进行数字化和重建处理。
随着临床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一代具有多媒体处理功能的医疗诊断系统。
多媒体医疗影像系统在媒体种类、媒体介质、媒体存储及管理方式、诊断辅助信息等方面都使传统诊断技术相形见绌。
这必将引起医疗领域的一场革命。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还使远程医疗从理想变成现实。
当前,多媒体医疗影像系统的研究正在进行,各种先进的系统层出不穷。
这必将极大地改善人类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
4 多媒体设备的展现
现在,大多数学校基本都在用这些设备,它不仅轻松地享受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起来不费什么劲,学的更轻松,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因为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可以把空洞的东西讲的更加生动,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了。
从图片中得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所以学起来就很轻松了。
目前有更多创新元素的添加,可能现在的教学更多的不是局限于教学中,而是从一些小游戏中得到启发,开发学生们的大脑,在上课时可能有的老师会先从一些游戏入手,然后抛砖引玉,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大脑开发了,而且也更加深刻的知道了它的含义,所以创新是新时代教学的一个新的手段,它可能以后还会更加的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所以这是一个时代的新元素,我们值得学习。
创新本来就是这个社会提倡的主题,如果没有创新,我们的社会也就不会进步,所以我们要从创新中学到书本以外更多的知识。
现在可能很多老师很注重同学之间分组讨论,这样也不再局限于只是老是一个人在课堂上讲,而是大家都参与了进来,这样感觉学习气氛也会很浓,大家也就沉浸在这氛围中,学起来当然就不会那么无聊枯燥了,有时还可能会让学生胜任一下老师的职位,让他们感受老师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很多学不到的知识。
5 结语
多媒体技术是一项全方面的实用体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了一起,不仅在生活领域突出了他的重要性在军事领域也同样的关键,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让这块跨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给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总的来说,对我们国家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丽.对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J].企业报导,.
[2] 张佳楠.浅谈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J].企业报导,2010.
[3] 谢冬艳.对多媒体设备的展现进行分析[J].企业报导,2011.
【摘 要】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 发展 最快、最活跃的技术。
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影视等各种交流媒介于一体的 计算 机多媒体技术是21世纪计算机 科学 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综述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探讨了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同时对多媒体技术网络化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数据处理 通信 网络化
随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它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对人类社会的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概述
1.多媒体的概念
所谓多媒体,就是融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其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Text)、图像(Image)、图形(Graph)、动画(animation)、音频(audio)、视频(video)。
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各不同。
但都为数字化形式存在,即计算机二进制数字文件。
2.多媒体的内容
多媒体包括:
蓝牙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蓝牙技术作为全球统一的无线通信标准,其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电空中接口及其控制软件的公开标准,使通信和计算机进一步结合,使不同厂家生产的便携式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互相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RF离范围内具有互联互操作的性能。本文介绍了蓝牙的技术背景,并分析了现有的几种无线技术,包括红外技术,无线局域网和HomeRF网络,并与蓝牙技术对比,给出了蓝牙技术的定位。
【关键词】蓝牙;无线;技术定位
被誉为“驱动新经济的引擎”的蓝牙技术,其英文名为Bluetooth,是1985年5月由Ericsson.IBM,Intel,Nokia和Toshiba等5家公司联合制订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其目的在于实现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1Mbps(有效传输速率为721kbps),最大传输距离为10米的无线通信。7月,Bluetooth SIG(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ingGroup,蓝牙特别兴趣小组)公布了蓝牙正式规范1.0版本。蓝牙技术采用公开技术标准,一经推出就获得业界的广泛认同,现已出现了基于该标准的产品。目前蓝牙技术已经成为近距离无线数据通信领域的'最热门研发方向,已有超过家的企业宣布支持和开发蓝牙技术及其相关产品。蓝牙技术低成本、低功耗的无线接入方式,在信息家电、移动通信、嵌入式应用开发等诸多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顺应了现代通信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潮流,其前景将无可限量。
一、技术背景
蓝牙技术的诞生开始于Ericsson的一项研究工作.1994年,Ericsson计划在移动电话与其附件之间开发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的无线接口,以替代移动设备之间的线缆解决的方案,并在价格、性能和体积等方面对新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由于它致力于用无线电波代替传统网络中错综复杂的电缆,在10米到100米的空间内使各类移动及非移动设备之间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灵活安全,低成本,低功耗的数据和话音通信侧,所以蓝牙技术在设计上主要考虑了:1.空中接口的工作频段2.体积与性能3.对话音和数据的处理随着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逐渐表明短距离无线解决方案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其发展前景也是乐观的。在着手研制收发芯片的同时,Ericsson很快意识到他们需要合作伙伴来共同开发这项新技术。其目的不仅是要提高技术,而是要赢得来自PC,便携电脑及移动电话等领域坚实而又广泛的市场支持。这对于一项新技术的成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Ericsson,IBM,Intel,Nokia和Toshiba于5月专门成立Bluetooth SIG来开发这项新技术。
Bluetooth SIG本身就代表来自各方面的市场需求,从而为这项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之逐渐成为一种事实上的标准。
二、技术定位
蓝牙技术具有一整套全新的协议,可以应用于更多的场合。蓝牙技术中的跳频更快,因而更加稳定,同时它还具有低功耗、低代价和比较灵活等特点。总的来讲,红外技术适合在相对稳定静止的短距离直视通信环境中应用,如红外打印机;
802.11X比较适用于办公室中的企业无线网络;HomeRF可应用于家庭中的移动数据和语音设备与主机之间的通信;而蓝牙技术可应用于任何短距离内用无线方式替代线缆的场合以及嵌入式系统中。蓝牙技术的定位就是现代通信网络的最后10米,它将会像一种无处不在的数字化的神经末梢一样,把现有的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和各种信息化设备在近距离内都连接起来,以实现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以及各种便携式通信设备之间在近距离内实现无缝的资源共享。积极跟踪分析蓝牙技术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Graham Kirby.Integrating Bluetooth Technology into Mo-bileProducts.MicrowaveSourceandDesign,,24(7):71-73.
[2]Theodoros Salonidis,Pravin Bhagwat,Leandros Tas-siulas.Proximity awareness and ad hop network establish-ment in Bluetooth.Stanford Electronic,,48(13):65-68.
[3]荣新华,杨寿报.蓝牙安全体系结构研究及其在双向RKE系统中的应用[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8).
化学工程技术研究论文
1新型反应技术的研究
1.1绿色化学反应技术。我国现在提倡绿色环保,而绿色化学正好符合这一政策,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的污染,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绿色化学就是利用一些化学方面的技术或者是方法,将那些对人们有害的、妨碍安全、破坏环境的一些化学原料或者溶剂等减少或者消除掉。这种绿色化学是一种非常值得研究的新反应技术,它能够深入解决污染,从源头彻底解决,不留下任何的隐患。绿色化学是包含原子经济性和高选择性的反应,它生产出来的材料能够回收循环利用,对环境进行保护。
1.2新的分离技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原有的分离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学生产的需要,只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创新。所以,国内外一起合作共同研究除了大量的新分离技术。由于这些新的分离技术刚刚研究出来,刚刚投入到化学生产中,所以不是很完善,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项研究的相关分子蒸馏在理论上的探讨比较少,也没有深入研究、设计刮模式分子蒸馏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分离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后来,逐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了分离技术当中,产生膜分离技术、超临界分离技术、超声提取等先进的新型分离技术。
1.3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是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作为化学反应介质或反应物的新反应技术。因为这种反应物与临界点相当接近,所以其反应速率相当快,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化学工业、生物工程、食品生产等领域当中,对这些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传热过程中的新研究
2.1传热理论研究进展。近几年来,由于滴状冷凝的实现与增长冷凝表面寿命等相关问题的影响,研究人员至今未将滴状冷凝应用到实际的化学工业生产当中。现在的机械、石油化工以及航空航天技术仍然在使用沸腾传热方式,利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工业生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液体发生核态沸腾原因的探索,因为沸腾的形式多变又复杂,所以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尤其是在计算方面,更是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使得计算的准确率极低,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实验做基础。除此之外,水沸腾时会产生一些气泡,这些气泡会影响到加热器的表面,使得计算的难度再次加大。这都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现在研究的重点。
2.2微细尺度传热学研究进展。微细尺度作为现代热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热学的一些规律以及微细的探讨,研究前景非常广阔。在研究微细尺度传热学的过程中,如果所研究的物体尺寸远远比承载粒子的平均尺寸大,我们所假定的观点依旧成立。但是由于我们研究的`尺度比较微细,所以原来假定的那些影响因素会发生一些改变,导致液体流动的规律发生变化。随着近几年来纳米技术不断进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生产中的诸多领域都在引用尺度微细传热学,如高度集成的电子设备、微型热管等。
2.3强化传热过程的研究进展。要想优化传热过程,就必须从换热设备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优化设备,从而提高传热效率。换热设备主要就是进行热量的传递,热量传递有逆流、顺流、交差流、混合流等四种方式,其中逆流过程中产生的温差是最大的,顺流产生的温差是最小的。我们应该想办法改进换热设备,使其能够持续对外放热,以此达到本次研究的目的。例如:我们可以发明一些新的换热设备,采用新的传热材料应用到设备当中;改进原有的传热设备生产工艺;参照原有的设计方案,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对方案进行优化等。
3化学工程未来发展动态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大量的科技产品及技术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被广泛的应用,这就给化学工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那就是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如何给新技术的引用提供一些良好的服务及体系,并且将新形成的理论完善,使化学工程不断进步,朝着新的目标发展。其次,现在主张全面发展,我们应该研究一下信息、生物、能源、环境等方面的技术,将这些与化学向结合,为化学工程的发展做出良好的铺垫。
4结语
化学工程技术对化学生产非常的重要,不仅能够提高化学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还能够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为环境保护做贡献。化学工程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加大对化学工程的研究,不断完善化学工程技术,并且不断融合新的技术,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1.1全球性作用
从上个世纪开始,逐渐形成全球化经济市场,很多具有先进经济水平和技术的国家开始利用金融、科技等方式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增加全球化市场的竞争。所以,在机械制造方面具有明显的调整,为了可以在全球化经济的情况下一直处于不败的地位,就需要不断提高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大力开发和支持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逐渐成为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发展因素,因此需要机械制造行业更加重视科技的发展。
1.2系统工程作用
现阶段,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已经逐渐应用传感科技、信息科技、自动化科技等,并且适当的开始运用一些现代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在生产、设计、制造、销售以及管理组织等方面。在发展机械制造行业的时候,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合理的衔接旧的技术,以便于可以保障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信息、物质以及能量的工程化。
1.3竞争要素统一体的作用
从旧的发展方面来说,竞争的主要方面就是增加生产率,但是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发展和加剧,机械制造技术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就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不断把旧的生产模式变化为生产投资、时间管理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机械制造行业想要成为有力的竞争机制,就需要有机的统一和结合上述三方面。
1.4综合性的技术作用
使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最根本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增加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综合实力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机械制造在一定程度上不可以局限于本身的产品制造,需要全方面的分析和考虑潜在市场、产品设计、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过程,并且需要合理的协调上述环节,保证可以达到高度统一,为全面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2.1机械制造技术全球化发展
由于国际市场以及国内经济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开始逐渐在竞争中衰败,或者被兼并,甚至是面临破产倒闭。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行业具有更大竞争,为了保证可以达到全球化发展的目的,需要保证可以实现网络化。
2.2机械制造技术网络化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企业的发展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变革,不管是设计产品、零件的制造、采购材料,还是市场销售、市场开拓等都在变化。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适当进行业间的信息交流,不断引进和开发更加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企业和制造行业的发展。
2.3机械制造技术虚拟化应用
虚拟化机械制造技术实际上就是说利用计算机的仿真系统来完成模拟真实的系统,利用模拟产品生产、检验产品等。可以有效的利用虚拟化技术来适当的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合理分析和研究加工产品、加工方式、制造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可以安全稳定的生产,确保产品的生产质量,避免产品出现缺陷或者错误。
2.4机械制造技术绿色化应用
绿色化应用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包括绿色设计产品、绿色生产产品、使用绿色包装和绿色设备以及绿色管理等。绿色化制造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原材料以及能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合理的降低给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
2.5现代设计技术应用
机械制造行业在进行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利用现代设计技术,并且与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具有一定的联系。为了可以有效的提高机械制造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力,逐渐运用可靠设计、绿色环保设计、模糊设计、并行工程设计等众多现代设计。例如,在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进行产品规划、营销维护、检验制造等方面都合理的引入了现代设计理论,并且有机的结合机械制造行业和现代设计。从传统设计方面来说,一般都是仅仅只是依据基本设计常识、以往设计经验以及陈旧落后的设计设施,因此,使得设计水平比较低,但是,还是可以利用传统技术的优势,以便于可以更好的研究和分析现代技术。相比较于传统技术来说,现代设计技术更加先进,是一种利用多种先进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不断精确和优化的设计方式,因此,需要在机械制造中合理的运用,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保证和依据。
3结语
总而言之,一个国家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国家的科技整体发展程度,对于目前情况来说,机械制造相关操作人员应该不断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领域以及作用,不断结语经验以及适当引进高科技技术,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机械制造的水平,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构件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论文
一、构件软件工程技术的先进性
传统的软件开发早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要求而被市场淘汰,新的构件软件工程相比于传统软件有着无法比拟的先进性。
1、组建结构
传统的软件工程的结构体系中,上到主机箱中的中央框架,下到互联网客户端上访问服务器的框架都已经老化,无法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也无法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系统为实现传统软件工程无法实现的功能,开发出了新的结构体系。
2、开发过程
传统的软件开发过程重在元素的'集合于应用,开发方法老旧,不适用于现今社会。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实现了分析、设计和运行上的整体协调,并能将多个系统配件循环使用。在开发方法上,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将软件的开发方法由传统的单一系统开发过渡到多个应用系统的集合。建立一个多重应用系统需要循环使用很多已经组建好的构件模型,此类模型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技术人员创造出来,拥有着不同的使用目的和方法。此时,模型组建好后,多重应用技术的开发就简化成构件端口和构件组成等基本过程。可见,如果说传统的软件开发是流水似的前进,那么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过程就是前进的上升[2]。
3、软件方法论
传统的软件方法论是从面向机器、客户数据、开发过程、应用功能、访问客户端的对象等方面反映应用问题的属性和本质特点。而发展越来越完备的构件软件工程将计算机业务和社会现状分离开来,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成逻辑与数据的分离。构件软件开发可以提供规范化的端口,是软件发开的过程变成更简单的构件组合,可以说软件方法论是以软件端口为关键点、面向社会的设计方法论。
二、构件软件工程技术的提高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开发可以提高软件生产和运行的效率,减少开发成本并减少开发时间,同时还能够降低软件的后期维护费用,提高软件本身的质量,使得软件更加规范化,增强软件运行的适应性,有利于开发新的领域。但是,我们还要意识到,计算机技术领域还有很多尚未被人掌握的技术,构件软件工程技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适应整个市场的需要不断的提高。多方面维护技术的提高。系统维护指的是对软件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检修和改善的过程,希望通过系统维护使系统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系统维护主要分为纠正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适应性维护三方面的维护,通过多方面的维护以使现有的信息体系更加完备。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系统的多方面维护变得更加重要。提高系统多方面维护的技术,能够促进构件软件工程整体效率的提高,推动构件软件系统更加完善。
三、结论
构件软件系统改变了传统的软件运行的条件和开发方法,为软件编程领域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构件软件工程技术在我国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做用。文中在分析构件软件工程的突破和先进性的同时,还为如何提高软件工程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在未来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IPV6技术研究论文
关键词:IPV6,报文,IPV4
1.IPV6的特性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灵魂,相比IPv4,IPv6具有以下新特性:报文格式的变化;地址空间扩展到128位,支持几乎无限大的地址空间;减小了路由表的大小,使路由器能更快的处理数据包;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实现IP级的安全;支持多种服务类型,并支持组播;支持自动地址配置,允许主机不更改地址实现异地漫游;允许新旧协议共存一段时间;支持可移动主机和网络等具体要求等等。
2.IPV6的报文结构IPv6报头是由IPv6基本报头和扩展报头组成的。在IPv4中有10个固定长度的域、2个地址空间和若干个选项,而IPv6中只有6个域和2个地址空间。虽然IPv6基本报头总共占用40字节,是IPv4报头的2倍,但因其长度固定(IPv4报头长度是变化的),故不需消耗过多的内存容量;又因其要处理的域由14个减少到8个,从而大大减少了路由器上的软件处理内容。在IPv6中,选项由扩展报头定义。
在IPv4中,所有报头以32位为单位,即基本的长度单位是4个字节。在IPv6中,报头以64位为单位,且报头的总长度是40字节。IPv6协议的基本报头中定义了的字段,其中:
1) 报文长度。长度为16位,其中包括包净荷的字节长度,即IPv6报头后的包中包含的字节数。这意味着在计算净荷长度时包含了IPv6扩展头的长度。
2) 下一个头。这个字段指出了IPv6报头后所跟的头字段中的协议类型。与IPv6协议字段类似,下一个头字段可以用来指出高层是TCP还是UDP,但它也可以用来指明IPv6扩展头的存在。
3) 跳数限制。长度为8位。每当一个节点对包进行一次转发之后,这个字段就会被减1。如果该字段达到0,这个包就将被丢弃。
4)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长度都为128位,它们指出了IPv6包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地址。如果使用了选路扩展头,其目的地址可以是其中某一个中间节点的地址而不必是最终地址。
IPv6能在IP报头上提供附加的.头。当到目的地的简单路由不可能时,或者当需要特殊服务如认证时,扩展头就是必要的。免费论文。IPv6定义了几种扩展头类型,每个扩展头中的下一头域标识下一个扩展头:
1) 逐跳选项头(Hop-by-Hop Options)。此扩展头必须紧随在IPv6头之后。它包含包所经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都必须检查的选项数据。由于它需要每个中间路由器进行处理,逐跳选项只有在绝对必要的时候才会出现。
2) 选路头(Routing)。此扩展头指明包在到达目的地途中将经过哪些节点。IPv6头的最初目的地址是路由头的一系列地址中的第一个地址,而不是包的最终目的地址。此地址对应的节点接收到该包之后,对IPv6头和选路头进行处理,并把包发送到选路头列表中的第二个地址。如此继续,直到包到达其最终目的地。
3) 分段头(Fragment)。此头包含一个分段偏移值、一个“更多段”标志和一个标识符字段。用于源节点对长度超出源端和目的端路径MTU的包进行分段。
4) 目的地选项头(Destination Options)。此扩展头代替了IPv4选项字段。目前,唯一定义的目的地选项是在需要时把选项填充为64位的整数倍。
5) 身份验证头(AH)。免费论文。此扩展头提供了一种机制,对IPv6头、扩展头和净荷的某些部分进行加密的校验和的计算。
6) 封装安全性净荷(ESP)头。它指明剩余的净荷已经加密,并为已获得授权的目的节点提供足够的解密信息。免费论文。
3.IPV6的发展状况目前因特网上的IP协议采用的是IPv4,由于地址匮乏等原因,早在90年代中期IETF制定了IPv6以取代IPv4,12月发布草案标准RFC2460之后,IPv6实际上已经相当成熟。但是IPv6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藏在实验实里得不到应用,全球只有少数几个实验网。事实上,IPv6技术的发展与IPv4资源分配状况息息相关,因此也就决定了IPv6技术在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平衡状况。
国外目前的研究正向实用化发展,领先的主要是欧洲、日本、韩国。日本在IPv6研究方面做的最好,日本政府制定了“e-Japan”的战略;~开始分配IPv6的地址,~开始全日本的IPv6商用化服务。韩国信息通信部提出“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规划”,而且对IPv6技术的研究也得到欧盟政府的支持。在欧洲,互联网方面落后于美国,但在移动通信方面却领先于美国,所以欧洲发展IPv6的基本战略是“先移动,后固定”,希望在IPv6方面掌握先机,政府和各大公司对IPv6的态度都比较积极。而美国因为得到了充裕的IPv4地址,所以在IPv6的研究上表现不是很积极。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在IPv4的发展中处于后进的状态,在国际上发言权不多,导致在IP地址的供需上严重失衡。截止8月,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只有大约2502万个IP地址,B类地址仅有数百个,A类地址一个都没有。不言而喻,中国应该是全球最需要IP地址的国家之一。同时,中国作为一个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大国,势必要在下一代互联网标准和资源分配中力争更大的发言权。IPv6作为核心基本技术,将带动大量相关技术和服务的发展,提升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的整体实力,为中国的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国内来看,近年来,我国己经启动了一系列和IPv6相关的计划,如教育部的CERNET一IPv6试验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络(NSFCNET)”和“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十五”期间的IPv6核心技术开发、IPv6综合试验环境、3Tnet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有关网络、通信、信息安全以及人机和谐环境的相关课题;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交换中心DRAGONTAP以及CERNET2试验网;中科院的“IPv6关键技术及城域示范网”和国家计委的“下一代互联网中日IPv6合作项目”等。这些计划己经取得部分成果,为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2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项目,拟投资人民币14亿元,建设纵横全国的纯IPv6高速光纤网和30个IPv6主节点POP,以及300个接入网。年底,一期工程完工。
4.IPV6应用前景分析IPv6的广泛部署依赖于未来因特网的良好发展。当然IPv6部署的最关键因素是应用。事实上,IPv6网络从根本上不同于IPv4网络,不仅可以是更大的网络,而且连在网络上的将是更便宜、更简单、更小巧的设备,如手机、普通家电和汽车定位装置等等。
勿庸置疑,IPv6代表着未来一代的因特网协议,对于许多企业来说,IPv6目前可能还不是合适的商业机会,但是当机会到来的时候他们肯定要升级系统,政策上的引导将把IPv6推向应用的临界点。
钳工技术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
钻床在夹持钻头、丝攻工作中会出现钻头或丝攻尾部打滑现象,把钻头或丝攻尾部磨成正六棱柱形;在打沉孔时,可以把大钻头磨成组合钻,以便一次性解决;用台钻攻丝时,可以做一个钻头润滑、冷却可调节供油系统装置。
【关键词】
正六棱柱形、组合钻、自动供液装置
【前言】
以前我专门从事过钻床操作,主要是在小胶印机底板上打孔、攻丝。一块底板上有九种规格的孔,有近一半的孔都要攻丝,还有八个沉孔;一天下来要不停地换钻头、丝攻。而且在用直径大的钻头打数量多的孔时,尾部会出现打滑的现象,一旦出现打滑现象时,都要用钥匙把钻夹紧一下,来防止其松动。攻丝时情况也一样。在打沉孔时,上部的大空有时会出现中心偏移的现象,且深度也不均匀;在攻丝时:用毛刷往底板孔内加润滑液,效率极低且浪费还容易遗漏,再则,没有加到润滑液的孔,在攻丝时也容易断丝攻。
经过长期的摸索、研究和实践,最终总结出一些经验。如下:
一、从事过钻床工作的师傅应该都知道:在加工大批工件上的大孔(直径在6mm以上)时,钻头尾部夹持部分经常会出现打滑的现象。
一旦出现打滑现象,一般钻夹都会把钻头尾部的标记磨掉,甚至出现几圈拉伤的痕迹。这样的话,如果下次使用钻头时,在没有卡尺去测量其直径,就不能确切知道大小,从而降低效率;而最重要的'是:在下次夹持钻头时,在工作中会造成钻心不稳、打出的孔不圆,直径偏大、中心位置偏移等不良现象。经过长期思考、研究发现:风动工具(风枪)的内六角枪头在工作时,即使打不动也不会出现打滑现象。在此基础上我联想到钻头,如果把钻头尾部也加工成对角线和尾部直径一样的正六棱柱行,也肯定不会产生打滑的现象。于是我就找了一个φ12的钻头尾部加工成正六棱柱形(见附件图一)。放入钻夹中随便紧一下就好了,连续打了20多个孔没有一次打滑现象。后来想了想φ小于6 的钻头,工作是与工件的接触面小(切销面)少,产生的摩擦力也小,容易用钥匙夹紧,所以6个以下的钻头不必磨成六棱柱形。尾部φ14以上的钻头尾部一般都做成扁的,大都在铣床上用,所以也不用磨。对于钻头尾部磨成正六棱柱的长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不磨去钻头尾部的标记且又能夹紧为宜。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磨出三个面就够了,因为钻夹都是三个脚的。在攻丝时丝攻不停的正反转,对于M6以上的丝攻,尾部更应该加工成正六棱柱行。当然把钻头尾部加工成正六棱柱行,难度很大,不易加工,要绝对加工成正六棱柱形,不能有丝毫之差,控制在零丝以内。要不然钻头在工作中会产生摇摆,造成定心不稳,打出的孔也不圆。
二、我们通常在厚一点的钢板上打沉孔时,按一般思路都要用两种钻头,分两次加工而成型。
这样的话上下两个孔的中心容易出现偏差。对上下中心要求不高的孔分两次加工,问题不大。但如果对于某些图纸要求很高的工件就很难达到精度(同心度)。经过反复思考实验,把大钻头顶部磨成(见附件图2)形状,长度根据实际需要来定,能磨短一点,尽量不要磨长。做成这样的组合钻对于大批量一样的沉孔来说效率很高,可以一次搞定,又能保证同心度,还能节约近一半的时间,可为一举三得。磨成这样的组合钻,要有足够的经验和耐心,如果磨出的二级切削部分左右不对称,下部小直径钻头中心不对称,那么在工作时,钻头极易折断。磨制这样的组合钻,应该做一个专门的工装,才能保证中心对称。否则在工作中不敢下钻下的太快,这样效率反而不会提高。
三、我们通常在攻丝时,一般都要加润滑液,使其顺利工作。
如果用手来加润滑液时,慢且不说还容易遗漏。一旦遗漏,对于工有些材料还容易断丝攻。搞不好,工件因断丝攻而报废,可谓是‘得不偿失’。我经常想怎样才能提高加润滑剂的效率?一次自己在挂吊针时忽然想起:可以给丝攻挂吊针吗?第二天就照着自己的思路做成现在这个样子经改进后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成本,因为我可以保证丝攻表面不会断润滑液,所以丝攻不容易断,且均匀不浪费(可用开关控制)。润滑液可循环利用。 另外在长期工作中,我又总结出以下几点:
A、不论钻孔还是攻丝,在工作时都要从大到小来。充分利用电机工作一段后疲劳的规律来提高效率,这样大钻头,丝攻,电机能带得动,小丝攻在电机疲劳后又不易折断。
B、钻头和丝攻绝不能和磁性物体放在一起,一旦被磁化排屑就不畅,极易折断。
C、在实际工作中,工件经过处理后,(喷塑后)孔内的喷塑层很难清理干净。我的做法是:用枪钻把与底孔一样大的钻头倒着进去,到底部时在正传,就很容易把孔里的杂物清理干净。
D、在钻夹夹不住它所规定的最小直径时(比如0·5的钻头),可以在钻头尾部适当缠一点薄纸之类,以增大外径,就可以夹住了。
E、对于套着钻模的工件(钻模又不能拿下的情况下)后刀面决不能加工断屑槽,要不然铁屑跑不出来,钻头也易断。
F、对于磨小钻头,如果砂轮机不好用,可以用金刚锉,锉出来。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论文
下面是为各位同学整理的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论文,欢迎各位同学阅读借鉴哦!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该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对应的改进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对策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普遍应用到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比如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社区及家庭等。
但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也受到全所未有的威胁,计算机病毒无处不在,黑客的猖獗,都防不胜防。
本文将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
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理安全和罗辑安全。
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
罗辑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2 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
对计算机信息构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人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发的因素。
其中,人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漏洞,或者潜入计算机房,盗用计算机系统资源,非法获取重要数据、篡改系统数据、破坏硬件设备、编制计算机病毒。
人为因素是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
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互联网是对全世界都开放的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方便地传输和获取各种信息,互联网这种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国际性的特点就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
互联网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项:
1)网络的开放性,网络的技术是全开放的,使得网络所面临的攻击来自多方面。
或是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或是来自对网络通信协议的攻击,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漏洞实施攻击。
2)网络的国际性,意味着对网络的攻击不仅是来自于本地网络的用户,还可以是互联网上其他国家的黑客,所以,网络的安全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
3)网络的自由性,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用户可以自由的上网,发布和获取各类信息。
2.2 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
操作系统是作为一个支撑软件,使得你的程序或别的运用系统在上面正常运行的一个环境。
操作系统提供了很多的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统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
操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安全性,系统开发设计的不周而留下的破绽,都给网络安全留下隐患。
1)操作系统结构体系的缺陷。
操作系统本身有内存管理、CPU 管理、外设的管理,每个管理都涉及到一些模块或程序,如果在这些程序里面存在问题,比如内存管理的问题,外部网络的一个连接过来,刚好连接一个有缺陷的模块,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计算机系统会因此崩溃。
所以,有些黑客往往是针对操作系统的不完善进行攻击,使计算机系统,特别是服务器系统立刻瘫痪。
2)操作系统支持在网络上传送文件、加载或安装程序,包括可执行文件,这些功能也会带来不安全因素。
网络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文件传输功能,比如FTP,这些安装程序经常会带一些可执行文件,这些可执行文件都是人为编写的程序,如果某个地方出现漏洞,那么系统可能就会造成崩溃。
像这些远程调用、文件传输,如果生产厂家或个人在上面安装间谍程序,那么用户的整个传输过程、使用过程都会被别人监视到,所有的这些传输文件、加载的程序、安装的程序、执行文件,都可能给操作系统带来安全的隐患。
所以,建议尽量少使用一些来历不明,或者无法证明它的安全性的软件。
3)操作系统不安全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可以创建进程,支持进程的远程创建和激活,支持被创建的进程继承创建的权利,这些机制提供了在远端服务器上安装“间谍”软件的条件。
若将间谍软件以打补丁的方式“打”在一个合法用户上,特别是“打”在一个特权用户上,黑客或间谍软件就可以使系统进程与作业的监视程序监测不到它的存在。
4)操作系统有些守护进程,它是系统的一些进程,总是在等待某些事件的出现。
所谓守护进程,比如说用户有没按键盘或鼠标,或者别的一些处理。
一些监控病毒的监控软件也是守护进程,这些进程可能是好的',比如防病毒程序,一有病毒出现就会被扑捉到。
但是有些进程是一些病毒,一碰到特定的情况,比如碰到7 月1 日,它就会把用户的硬盘格式化,这些进程就是很危险的守护进程,平时它可能不起作用,可是在某些条件发生,比如7 月1 日,它才发生作用,如果操作系统有些守护进程被人破坏掉就会出现这种不安全的情况。
5)操作系统会提供一些远程调用功能,所谓远程调用就是一台计算机可以调用远程一个大型服务器里面的一些程序,可以提交程序给远程的服务器执行,如telnet。
远程调用要经过很多的环节,中间的通讯环节可能会出现被人监控等安全的问题。
6)操作系统的后门和漏洞。
后门程序是指那些绕过安全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程序方法。
在软件开发阶段,程序员利用软件的后门程序得以便利修改程序设计中的不足。
一旦后门被黑客利用,或在发布软件前没有删除后门程序,容易被黑客当成漏洞进行攻击,造成信息泄密和丢失。
此外,操作系统的无口令的入口,也是信息安全的一大隐患。
7) 尽管操作系统的漏洞可以通过版本的不断升级来克服, 但是系统的某一个安全漏洞就会使得系统的所有安全控制毫无价值。
当发现问题到升级这段时间,一个小小的漏洞就足以使你的整个网络瘫痪掉。
2.3 数据库存储的内容存在的安全问题
数据库管理系统大量的信息存储在各种各样的数据库里面,包括我们上网看到的所有信息,数据库主要考虑的是信息方便存储、利用和管理,但在安全方面考虑的比较少。
例如:授权用户超出了访问权限进行数据的更改活动;非法用户绕过安全内核,窃取信息。
对于数据库的安全而言,就是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和正确有效,即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
数据的安全性是防止数据库被破坏和非法的存取;数据库的完整性是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
2.4 防火墙的脆弱性
防火墙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Internet 与Intranet 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但防火墙只能提供网络的安全性,不能保证网络的绝对安全,它也难以防范网络内部的攻击和病毒的侵犯。
并不要指望防火墙靠自身就能够给予计算机安全。
防火墙保护你免受一类攻击的威胁,但是却不能防止从LAN 内部的攻击,若是内部的人和外部的人联合起来,即使防火墙再强,也是没有优势的。
它甚至不能保护你免受所有那些它能检测到的攻击。
随着技术的发展,还有一些破解的方法也使得防火墙造成一定隐患。
这就是防火墙的局限性。
2.5 其他方面的因素
计算机系统硬件和通讯设施极易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水灾、风暴、建筑物破坏等)对计算机网络构成威胁。
还有一些偶发性因素,如电源故障、设备的机能失常、软件开发过程中留下的某些漏洞等,也对计算机网络构成严重威胁。
此外管理不好、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水平较低、操作失误、渎职行为等都会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
3.1 技术层面对策
对于技术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实时扫描技术、实时监测技术、防火墙、完整性检验保护技术、病毒情况分析报告技术和系统安全管理技术。
综合起来,技术层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包括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在内的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对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做好开机查毒,及时备份数据,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2) 网络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
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
它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访问控制涉及的技术比较广,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以及属性控制等多种手段。
3)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员维护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
备份是恢复数据库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的保证方法。
恢复是在意外发生后利用备份来恢复数据的操作。
有三种主要备份策略:只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和事务日志、增量备份。
4) 应用密码技术。
应用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密码手段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
基于密码的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是当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码技术主要包括古典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
5) 切断传播途径。
对被感染的硬盘和计算机进行彻底杀毒处理,不使用来历不明的U 盘和程序,不随意下载网络可疑信息。
6) 提高网络反病毒技术能力。
通过安装病毒防火墙,进行实时过滤。
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扫描和监测,在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卡,加强网络目录和文件访问权限的设置。
在网络中,限制只能由服务器才允许执行的文件。
7) 研发并完善高安全的操作系统。
研发具有高安全的操作系统,不给病毒得以滋生的温床才能更安全。
3.2 管理层面对策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不仅要看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而且要看它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执行计算机安全保护法律、法规的力度。
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安全确实有效。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包括对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教育、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和加强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的立法和执法力度等方面。
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加强用户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观念,提高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对防止计算机犯罪、抵制黑客攻击和防止计算机病毒干扰,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这就要对计算机用户不断进行法制教育,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计算机犯罪法、保密法、数据保护法等,明确计算机用户和系统管理人员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自觉遵守合法信息系统原则、合法用户原则、信息公开原则、信息利用原则和资源限制原则,自觉地和一切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
除此之外,还应教育计算机用户和全体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为维护系统安全而建立的一切规章制度,包括人员管理制度、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计算机处理的控制和管理制度、各种资料管理制度、机房保卫管理制度、专机专用和严格分工等管理制度。
3.3 物理安全层面对策
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保证系统实体有个安全的物理环境条件。
这个安全的环境是指机房及其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条件。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腐蚀度、虫害、振动和冲击、电气干扰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
2) 机房场地环境的选择。
计算机系统选择一个合适的安装场所十分重要。
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选择计算机房场地,要注意其外部环境安全性、地质可靠性、场地抗电磁干扰性,避开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并避免设在建筑物高层和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还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
3) 机房的安全防护。
机房的安全防护是针对环境的物理灾害和防止未授权的个人或团体破坏、篡改或盗窃网络设施、重要数据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对策。
为做到区域安全,首先,应考虑物理访问控制来识别访问用户的身份,并对其合法性进行验证;其次,对来访者必须限定其活动范围;第三,要在计算机系统中心设备外设多层安全防护圈,以防止非法暴力入侵;第四设备所在的建筑物应具有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设施。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设备、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决方案的制定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是综合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将安全操作系统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等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我们必须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安全技术必须结合安全措施,并加强计算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
此外,由于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等技术是不分国界的,因此必须进行充分的国际合作,来共同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千里.网络安全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 龙冬阳.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 常建平,靳慧云,娄梅枝.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犯罪[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论文
无论是定向井,还是水平井,控制井眼轨迹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按设计要求中靶。但因水平井的井身剖面特点、目的层靶区的要求等与普通定向井和多目标井不同,在井眼轨迹控制方面具有许多与定向井、多目标井不同的新概念,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概念和理论体系来作为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在长、中半径水平井的井眼轨迹控制模式的形成和验证过程中,针对不断出现的轨迹控制问题,建立了适应于水平井轨迹控制特点的几个新概念。
一、水平井的中靶概念
地质给出的水平井靶区通常是一个在目的层内以设计的水平井眼轨道为轴线的柱状靶,其横截面多为矩形或圆。可以把这个柱状靶看成是由无数个相互平行的法面平面组成,因此,控制水平井井眼轨迹中靶,与普通定向井、多目标井是个截然不同的新概念,主要体现是:
井眼轨迹中靶时进入的平面是一个法平面(也称目标窗口),但中靶的靶区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柱状体,因此,不仅要求实钻轨迹点在窗口平面的设计范围内,而且要求点的矢量方向符合设计,使实钻轨迹点在进入目标窗口平面后的每一个点都处于靶柱所限制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控制水平井井眼轨迹中靶的要素是实钻轨迹在靶柱内的每一点的位置要到位(即入靶点的井斜角、方位角、垂深和位移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矢量中靶。
二、水平井增斜井段井眼轨迹控制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对一口实钻水平井,从造斜点到目的层入靶点的设计垂深增量和水平位移增量是一定的,如果实钻轨迹点的位置和矢量方向偏离设计轨道,势必改变待钻井眼的垂深增量和位移增量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到待钻井眼轨迹的中靶精度。
水平井钻井工程设计中所给定的钻具组合是在一定的理论计算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随着理性认识的深化和实践经验总结,设计的钻具组合钻出实际井眼轨迹与设计轨道曲线的符合程度会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井下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个符合程度总是相对的。实钻井眼轨迹点的位置相对于设计轨道曲线总是会提前、或适中、或滞后,点的井斜角大小也可能是超前、适中或滞后。
实钻轨迹点的位置和点的井斜角大小对待钻井眼轨迹中靶的影响规律是:
① 实钻轨迹点的位置超前,相当于缩短了靶前位移。此时若井斜角偏大,会使稳斜钻至目的层所产生的位移接近甚至超过目标窗口平面的位置,必将延迟入靶,且往往在窗口处脱靶。
② 轨迹点位置适中,若此时井斜角大小也适中,是实钻轨迹与设计轨道符合的理想状态。但若井斜角大小超前过多,往往需要加长稳斜段,可能造成延迟入靶,或在窗口处脱靶。
③ 轨迹点的位置滞后,相当于加长靶前位移。此时若井斜角偏低,就需要提高造斜率以改变待钻井眼垂深和位移增量之间的关系,往往要采用较高的造斜率而提前入靶。
实践表明,控制轨迹点的位置接近或少量滞后于设计轨道,并保持合适的井斜角,有利于井眼轨迹的控制。点的井斜角偏大可能导致脱靶或入靶前所需要的造斜率偏高。实际上,水平井造斜段井眼轨迹控制也是轨迹点的位置和矢量方向的.综合控制,这对于没有设计稳斜调整段的井身剖面更是如此。
在实际井眼轨迹控制过程中,我们根据造斜段井眼轨迹控制的新概念和实钻轨迹点的位置、点的井斜角大小对待钻井眼轨迹中靶的影响规律,将造斜井段井眼轨迹的控制程度限定在有利于入靶点矢量中靶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轨迹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有余地、并有后备工具条件时,应当充分发挥动力钻具的一次造斜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起下钻次数。
三、井身剖面的特点及广义调整井段的概念
根据长、中半径水平井常用井身剖面曲线的特点,剖面类型大致可分为单圆弧增斜剖面、具有稳斜调整段的剖面和多段增斜剖面(或分段造斜剖面)几种类型,不同的剖面类型在轨迹控制上有不同的特点,待钻井眼轨迹的预测和现场设计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水平井常用井身剖面曲线的特点
1、单圆弧增斜剖面
单圆弧增斜剖面是最简单的剖面,它从造斜点开始,以不变的造斜率钻达目标,胜利油田的樊 13-平1 井采用了这种剖面。这种剖面要求靶区范围足够宽,以满足钻具造斜率偏差的要求,除非能够准确地控制钻具的造斜性能,否则需要花较大的工作量随时调整和控制造斜率,因而一般很少采用这种剖面。
2、具有切线调整段的剖面
具有切线调整段的剖面,它又可分为:
(1) 单曲率―切线剖面:具有造斜率相等的两个造斜段,中间以稳斜段调整。
(2) 变曲率―切线剖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造斜率不相等的造斜段组成,中间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稳斜段来调整。如永35―平1 井、草 20―平1 井、草 20―平2 井等就属于这种剖面。
这是最常用的剖面类型,因为多数造斜钻具的造斜特性不可能保持非常稳定,常常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这就需要在造斜井段之间增加一斜直井段来调节补偿这种偏差。单曲率―切线剖面后一段的造斜率可以在钻第一造斜段的过程中比较精确地预测出来,然后及时计算修改稳斜段的长度,以补偿第一段造斜率与设计的偏差,使井眼轨迹准确地钻达目标点的垂深。
3、多造斜率剖面
多造斜率剖面(或分段造斜剖面),造斜曲线由两个以上不同造斜率的造斜段组成,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井身剖面。
在水平4 井攻关和试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胜利油田地质地层特点,采用了三段增斜方法设计水平井井眼轨道,在实钻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动力钻具和转盘钻具各自的优势,提高钻井速度。将常规设计的稳斜井段改为第二增斜段,通过调整该段的造斜率和段长,同样可以弥补钻具造斜能力的偏差,而且还可以实现用一套钻具组合完成第一造斜段的通井和第二造斜段的钻进,并减少了起下钻次数。转盘增斜钻具组合与稳斜的刚性钻具组合比较,其刚性小,摩阻力小,不易出新井眼,有利于井下安全。采用转盘钻具钻进可以使用较大的钻压以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
(二)广义的调整井段概念
据国外水平井资料介绍,在多数水平井设计中习惯采用具有稳斜调整段的剖面,用稳斜段作为轨迹控制的调整井段。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水平井的调整井段还有更为广泛的含义。
首先,我们知道,目的层入靶点位置的准确性和目的层厚度是影响水平井中靶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利用稳斜调整井段来提高中靶精度,对目的层是薄产层的水平井尤为重要。由于在井斜角较大时,增斜率的偏差主要影响水平位移,而对垂深的影响很小,可以在大井斜角度下提高垂深的精度。因此,在入靶前的大井斜角井段增加一稳斜调整段,既可调整垂深精度,又有助于及时辨别地质标准层,以便及时准确地确定目的层入靶点的相对位置。
其次,由于目前的硬件条件不十分完善,在钻中半径水平井的两趟动力钻具组合井段之间选择一调整井段,采用柔性的转盘增斜钻具组合来钻进,不仅可以钻出较小的造斜率井段以缓解第一和第三段造斜率,满足对井眼轨迹控制的需要,而且对改变井眼的清洁状况、防止出新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调整井段的广义概念不仅是调整井眼轨迹,同时可以调整钻井过程中井眼的清洁净化状况;不仅调整井眼轨迹的中靶精度,还可根据地质要求及时调整目的层入靶点的相对位置;不仅可以是稳斜井段,还可以是适当造斜率的增斜井段。
智能化电气工程技术研究论文
关键词:工程技术论文
摘要:自动化控制对于电气工程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自动化控制不仅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保障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而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出现,使电气工程的建设更加方便便捷,不仅节省大量人力、财力,而且对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从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优势特点进行出发,重点分析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智能化;电气工程;控制模型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电力工程越来越重要,所占的比重不断上涨,得益于日益发展的社会以及科技的不断创新,电气工程智能化的出现更是对电气工程中有着重大意义。不仅完善了电气工程在早期自动化技术控制中所存在的缺陷,更是推动了电气工程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就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把人工智能的一些理论程序进行实现,虽然目前智能化电气工程还在起步阶段,但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智能化技术运用的理论基础
智能化技术的综合性比较强,理论基础包含了语言学、生物学、控制学、医学以及信息学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智能化技术的提出主要作用是希望通过机器代替人工可以独立完成一些高危险,高难度的工作。智能化技术的在电气工程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与处理、电子电气技术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方面的应运,有着显著的`效果。不仅提高了电气工程的施工效率,另一方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任务重量,提高了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有效的节省了一部分劳动力的支出,最重要的是无人控制化的特点大大的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智能化技术运用中的优势
(一)不需建立控制模型
在以往传统的自动化控制时,往往由于被控制对象比较复杂无法进行具体的准确的控制把握,这样就会出现被控制对象模型的设计无法预测,无法估量。如果有一部分数据参数的发生变动,不能很好的掌控到它,那么设计出来的模型与实际不相符发生偏差,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而智能化控制不需要进行模型设计,避免了在源头上发生那些不可估量与预测的客观因素,这样便使智能化在精密程度上有很大的提升。
(二)方便控制调整电气系统
智能化控制与传统自动化控制在调整控制方面的优势是,智能化控制只要根据相关数据的变化而自行进行调整,无需工作人员在场,进行手动调整控制,这样就实现了电气工程无人控制的目标,也就是说智能化控制更加适合电气工程的实际工作,不仅提升了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并对工作的质量有一个很好的保证还不需要员工操作。
(三)智能化控制有很强的一致性
智能化控制的一致性主要表现为它在不同数据的处理问题上,即使是并不熟悉的数据也会有一个比较高的估计,实现了电气工程自动化上的相关要求。被控制对象的不同会导致控制的效果不一样,虽然在一些被控对象由于数据变动并没有及时的进行智能化控制,但是它的控制效果仍然不会太差,但是这并不是非常绝对的。所以说我们在智能化系统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被控对象进行合理具体的进行分析,对于智能控制发生改变的要求进行非常严格的审查,如果在智能控制中仍然发生问题,使用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先不要否认智能化技术,要及时对被控对象进行全面的排查再确定。
三、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智能控制
在传统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中加入智能控制,就可以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远程化、高效化以及无人化,智能化的发展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应用我们可以肯定智能化技术的效果与成绩是非常良好的,使智能化技术在以后的其他领域方面的发展应用奠定基础。
(二)优化设计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控制过程之中,会接触到关于电气设备的设计过程,往往电气设备的设计是非常复杂的,不仅对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过硬以外(其中包括对电力、磁力、电路等学科知识的掌握),还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传统的电气设备设计是通过经验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案达标率是非常低的,并且几乎无法进行修改:而现在的电气设备的设计是通过CAD技术以及一些计算机的辅助软件来实现的,无论成功与否在设计中与传统设计相比节省了不少的人力与时间,设计出来的电气设备的不管是使用性能还是质量都要好很多。遗传算法便是智能化技术具体应用的一种体现,遗传算法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遗传算法的使用在设计优化上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故障诊断
电气工程的系统在运作时,不可能不发生事故,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前必然会出现一些是事故发生有关的征兆,利用智能化技术我们可以对电气系统进行准确、全面的检测判断。在智能化技术在变压器故障的应用中,首先根据变压器中所发生渗漏地点的渗漏油的分解气体进行具体分析,及时的发现事故发生的大致范围,然后一个个进行排除逐渐的缩小范围最后找到具体事故发生的位置进行及时的维修。这种做法一方面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损害其他电气设备另一方面加快了对事故的分析与解决速度。电气智能化在故障诊断上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语
智能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各自的应用与发展,但在电气工程这一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理论的发展是智能化技术发展的前提,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人工智能的理论,一旦理论发生错误,那么智能化技术的实践就会发生问题,所以在电气工程的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积累并总结经验,促进人工智能理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智能化技术的进步。